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

时间:2019-05-12 02: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

第一篇: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

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次调研在我家乡玉林所在地,通过分析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玉林市中药业竞争力的对策,以为玉林市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我的家乡—玉林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会处,气候温润,素有“岭南都会”之称, 也是肉桂、八角、沙姜、山药、泽泻、广金钱草、天冬、鸡骨草等中药材的主产地。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我们玉林的中药是我们一方的瑰宝!玉林市中药材市场建立23年!23年,极其漫长,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却又恰恰见证了玉林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的那个精彩部分。在中药材市场建成的23个年头后,让我们共同回顾它所走过的历程,那一段段携刻着时代印痕的篇章。

在1988年12月,玉林市中药材市场应势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了全国首批获批准开办的、也是广西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贸易逐渐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出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年成交额近10亿元,年创税费1000多万元,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玉林中药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玉林市中药材市场正式建立后,玉林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拥有100多个地道名优中药材品牌,形成了以玉林制药和玉林中药材市场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新格局。然而为了顺应中药材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提出了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市场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玉林市委、市政府也响应国家号召,提出玉林的中药材市场要向国际化的专业市场迈进,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建设了占地1032亩、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亿元的银丰国际中药港。并于2009 年3月,将原位于中秀路153号的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迁至民主南路的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内经营。

目前,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已成为基础设施好、辐射面广、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交易市场。与此同时,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在此举办“药博会”,而举办了三届药博会使玉林以“南方药都”的新形象,走出了广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扩大了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力,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玉林,进一步促进了玉林以中医药为主的健康产业的发展壮大,缔造了“南方药都”的传奇。调查方法

1.1 资料收集与整理

通过查阅图书文献、报刊、杂志等收集和整理第二手资料。

1.2种植户与经销商访谈

采用类型抽样检查法对调查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玉林市市区的中药种植户和经销商

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其中中药种植户调查问卷50份,中药材来源及市场销售调查问卷100份。

1.3调查结果

结合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可断定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将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其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转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人们回归自然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外中药材市场需求日趋扩大。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3/4的人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2000年美国天然药物的治疗费用高达 270亿美元, 国内天然药物工业销售额也达500亿人民币。因此, 开展中药材研究特别是中药材产业二次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凭借有2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有广西唯

一、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有丰富的地产中药材品种资源,玉林市将会继续保持中药材产销大市的地位,并将对东盟乃至世界中药材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

中药材种植分散,规模小。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布局分散。许多种植户主要利用一些边角地、瘦地、旱地、坡地及果园种植中药材。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一些专业大户,但能够连片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的用户仍然较少,且规模化程度较低,开发具特色新品种的能力较弱。

售后服务滞后。中草药种、苗售出后,各网点均没有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及时了解种植户对购买种、苗的意见或建议,社会化服务只局限于产中的农资供应和技术指导,产前的信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等环节比较滞后。同时,专业技术人才奇缺,难以为种植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3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3.1以市场为导向,搞好市场预测。目前,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应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中药材市场预测, 把握市场供求结构和中药材销售趋势等, 做出正确决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结构。

3.2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首先,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水肥,允许喷施残留小的农药,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对药材质量无影响的措施;其次,采收后除尽非药用部分,彻底干燥,以防虫蛀、发霉、泛油等;再次,抓好药材在储存过程中的管理, 严格遵循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确保药材有效成分不发生改变;最后,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督,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3 实施优势中草药区域布局。要实现玉林市中药材生产规模发展,必须围绕市场需求, 根据玉林市资源特点,搞好优势中药材区域布局,并在综合规划框架下制定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单项计划,增强其操作性,成立中药材现代化协调领导小组和玉林市中药材协会,建立对药材产业的保护、补贴支持政策。

4中药材销售市场经营方向

搞好市场调研,科学营销决策。做好中药材市场调查,掌握准确的信息是企业对市场进行合理决策的关键,也是保证企业效益和市场稳定的根本。建立玉林市中药材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反馈市场信息,确保中药材经营决策正确。中药材信息是中药材产业决策、管理、服务的基础,为了保证玉林市中药材区域与发展顺利实施, 必须建立玉林市中药材信息中心,建立以电子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中药材信息服务系统。认真分析中药材的供求变化形势,同时结合中药材种植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调入,减少中药材沉积带来的损失,使中药材企业经营更加顺畅,销售更加顺利。

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个好的中药材经营企业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人才, 而且需要具备经济、法律、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优秀人才。因此, 企业聘用销售人员时应注意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条件的可组织员工到外地学习深造, 或集中培训, 或邀请专家讲座等, 以开拓员工的视野, 激发员工的活力, 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营销服务水平。

打造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向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推销的不仅仅是产品, 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营销理念, 打造品牌中药材可使买卖双方达到共赢。

心得体会:

本次对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让我对玉林的中药产业行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药的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都俨然成为了一条产业链。对学习生物工程的我来说,本次的调研对我涉及的专业领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药学也是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这也不能代表着只有学习和研究。对于它的应用以及它的商业前景更应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对于本次的课外学习,了解我家乡的中药市场的经济发展,都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通过对课题的拟定、收集资料、制定问卷、走访商铺、课题总结等不仅增长知识也都在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的个人能力。最后也非常感谢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圆满地完成了我这次调研。谢谢你们。

第二篇: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利于经济发展的策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湖南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了颇具湘地特色的经济策略,经济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又好又快产业结构区域产研

根据学校安排《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课程的用意及任课老师对调研实践论文的要求,我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次调研活动的机会,借此使自己深入地与社会接触,了解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对策。在此期间,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的方式,就湖南省经济状况展开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经济情况

湖南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732万,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和两个农场管理区。我省处于中国中部,境内有京广、湘黔等6条铁路干线贯穿。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经过几十年集中精力谋发展,湖南经济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本省民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策略,成为中部省份里发展相当出色的省份之一。

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处于我国中部的湖南,既没有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又没有西部大开发的众多优惠政策的扶持。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大环境下,湖南靠的是自食其力,充分发挥本省优势,不断走出一条发展湖南经济的特色之路。主要对策是:

1、产业结构的调整。在2004年6月初,粤、湘、川、赣、闽、桂、琼、滇、黔

九省区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广州市联合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

协议》后,湖南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既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更充足的资源环境、更细的产业分工等机遇,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更

为激烈、人才流动更频繁、产业转移更迅速、产业结构升级更迫切的挑战。虽然,湖南在重型机械工业、教育、文化和体育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旅游资源具有地

方特色和生态优势,然而湖南存在着工业化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

构趋同等问题。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湖南在农业经济方面有了快速的增

长,基本吻合了农业大省地位与湖南特色农业的发展的称呼;工业方面,劳动型

密集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改造,不断开发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了传统

产业的效率;凸显了地方优势、推动了因地制宜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延长

了产业链,培育了规模效益,提高了湖南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区域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圈”逐步形成的发展背景下,湖南抓

住机遇,积极主动与广东、重庆、江西等省市建立了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同时省

内市(县)之间合作也应运而生。如广东省产业转移于湘、“长株潭”城市群的出现。

广东是经济强省,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一个地区,它是湖南区域合作的战略伙伴之一。凭借着湘粤两省地域相连的优势,湖南与广东达成了“经济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共识。在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广东的一些优势企业根据服务对象和销售范围,在当地投资设厂,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比如,近年来,广东投资的湖南西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新一佳超市有

限公司、宁乡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等,都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为促进当地发展

做出贡献。

近几年,各市之间的合作也日趋重要,“长株潭”的区域合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展现出了城市群的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增长潜力强大,科教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

3、产研结合。作为工业后兴起的省份,湖南借鉴了深圳、厦门、上海等沿海城

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东北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科学而又稳定的发展本

省的经济,努力加快了“两型社会”建设。

湖南拥有丰富的科教和智力资源。长株潭城市聚集湖南90%以上的科研人员

和80%以上的科研成果,拥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29个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4所211工程大学,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而且经济圈中拥有“长沙经济技术

开发区”,1个国家级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

级大学科技园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国家级的机电中心基地等。湖南利

用科教资源,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对环境污染的工艺实行改进,对科技含

量高的产业进行了多方位的整改,使研发的成果在当地得到应用,使生产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被及时地解决,使发展起来的产业符合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符合“节约资源、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

4、鼓励各市(县)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彰显区域特色、实

现错位发展。

各市县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积极构建特色明显、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市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工业强县”模式。望城县坚持工业主导、城乡统筹,积极推进新型工

业化,着力推进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精细化工、能源工业、出版印刷三大优势产业。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3.7亿

元,工业增加值96.4亿元,工业企业实缴税金达到4.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

省经济强县“三甲”。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醴陵市、冷水江市等县市。二是“资

源富县”模式。花垣县是我省贫困县,该县依托锰矿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

有色金属冶炼业,工业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移。目前已培育规模企业

122家,其中过亿元的17家,过千万元的89家,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7

亿元,先后两次被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2007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属于

这种类型的还有凤凰、桂阳等县。三是“民营活县”模式。邵东县大力实施“兴

工旺商”、“民营主体”发展战略,目前,拥有以小五金、铸造、打火机、皮革

加工等10大行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2.4万家。2008年,全县民企实现工业总产

值174.9亿元,完成税收3.2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7%。属于这种类型的还

有蓝山等县。

近几年里,湖南制定了许多产业优惠政策,加大了对交通道路的修建,加大了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种产业使张家界、崀山风景区连成一线成为可能,为农业产品出口市县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让各地充分利用本身优势

发展经济而且又能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后,湖南经济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发展的道路上仍是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向50位老乡发放问卷及调查结果汇总,我总结

出问题主要有:

1、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好”的理解不到位。好,是注重发展质量;

快,是强调发展速度。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在悄然转变,强调科学发展,把

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放到速度的前面,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然而当前一些

市县尤其是经济不怎活跃的地区,当地政府为争取创在职期间的政绩,追求经济的高效发展,只关注GDP的增长,引入一些污染性很强的工业而又不对其实施治

理措施,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卫生甚至是疾病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有部分民众

会对环境的污染产生恐慌,企图利用舆论压力对政府施压,但很多时候政府往往

是置若罔闻,慢慢地民众的努力没有结果,环保意识 也逐渐薄弱。最终,可能

会引起更多的污染源介入。

2、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签订“泛珠三角协议”后,我省经济有了显著增长,工业实力不断加强。随着广东许多企业不断迁入湖南,我省的经济有了新发展,颇具特色的城市群“长株潭”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工业崛起的时期,什么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增长的因素,引发了众多湖南人的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42.86%的人认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确实如此,迁入和引进的企业在湖南发展很好,但它们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高新企业。比较基础的工业与本土企业很少,这就导致湖南几乎

成为一个加工基地。倘若大部分企业撤资,那么湖南的经济很可能会“归零”,损失惨重。

3、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差别比较大。“因地制宜”是湖南发展的一大特色,根据区域优势发展自身经济是值得鼓励的。但在当前,除“长株潭”、衡阳及邵东等工业地区和张家界、凤凰旅游地区经济较活跃外,其他区域的经济差不多是停滞不前。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更令人担忧。驻扎在农村的“部

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他们农耕基本上只能满足家庭的需要,对

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不大。因而以农业为主的市(县)经济发展是

十分缓慢的,形成了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的格局。

4、民众对政府不够信任。在经济发展较快,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潜规则”这个词慢慢地植入了民众的脑中。在某些地区,政策扶

持项目的资金基本用在了“挂牌+注册+交情”户上,很少真正将资金投入特色产业、农业企业的资金。如此,很多地区尽管获得了大量的项目基金,但是没有发展起农业和特色产业,就算有些起色也没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因为对他们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再者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学历、高技能、能力强的人对当地的发展不够自信导致大量人才外流,造成发展中缺乏注“人才血液”。就这样,自然而然,民

众会接受“潜规则”,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对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障碍。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为多年来经济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了代价。

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的突出问题。注重科学发展,在“好”字上做文章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十

一五”规划纲要,湖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并作出相应的部署。针对出现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对“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理解,严格按照“好”

“快”结合的要求谋求发展,引进外面的企业,培育“土生土长”的产业,提高经济实力。

2、在外省企业不断迁入湖南时,我们要仔细衡量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和谐、绿色的经

济发展模式。更进一步的说,政府应该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政

策,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针对政策扶持的项目,要将资金流向完全透明化,而且要建立严格的民众举报和监督制度。对于那些经常“潜规则”的官员一定要严惩,并且

公之于众,接受民众的监督。在欠发达的县市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定经济增

长量。对于回家乡发展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创立一些补助政策

吸引外出务工的人才。I

第三篇: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于是,整个思考脉络浮出水面。顺着这条线索,我开始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一.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1·中国公有制经济情况

①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或部分劳动人民共同所有,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②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从中国现状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③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

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单一公有制结构。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24%,工业总产值占77.6%;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76%,工业总产值占 22.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公有制企业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过分分散的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在工业经济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均明显下降。

2008年,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5%,工业总产值占28.4%;集体企业数量占2.8%,工业总产值占1.8%。尽管国有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从总体规模和经营效益来看,对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8,81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508亿元,占29.5%;实现利润9064亿元,占29.7%。集体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99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99亿元,占1.8%;实现利润617亿元,占2%。特别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公有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①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②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 1949年-1978年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被限制利用、被根本改造和被取消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经历了从允许发展到鼓励发展的过程。③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它是指公有制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资经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从数量上看,2008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917.33 万户,私营企业657.42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0.9倍和46.8 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达到245,850个,占企业总数的57.7%。从创造的产值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企业占2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 29.5%。从就业看,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3.5%,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

④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它具有强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能够调动广大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助于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和机遇,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生产经营空间。有利于快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税收并通过转移支付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

二. 中国当前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景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就近年的中国经济形势而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特殊,既不同于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严重通货膨胀,又不同于前几年的持续通货紧缩趋势。虽然去年以来消费品物价指数由负转正,投资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强劲,去年九、十月后物价上涨趋势较为明显,但消费品价格除粮食等农产品上涨较快外,其余比较疲弱,甚至还有下降。消费品物价指数总的看还在合理区间移动。当前我国虽然由于部分行业投资扩张较猛,引起部分物资如煤、电、油、运筹供应紧张,但我们的劳动力不紧张,失业率还在增长;资金不紧张,银行存差很大;生产能力不紧张,大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工业消费品能力宽松甚至过剩.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10%。现在实际增长率仅及潜在增长率的下限,未到上限。不过碰到的瓶颈制约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影响发展的全局。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在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面对如此的经济现状,似乎可以回答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了,那么,我们再来详细的看看这个问题

三. 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方针。现在,“好”与“快”的位置对调,“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具体说,之所以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成就和变化成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的基础条件。这一基础条件可概括为6大历史性变化:一是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过剩;三是经济运行,由大起大落转变为快速平稳;四是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五是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六是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人均GDP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300美元上升到近2000美元。

2·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三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四是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不和谐性。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上述各种问题,我们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既然必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那么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又在何处呢?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四是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如下:

一是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

二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三是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

四是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五是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依次考虑而来,来到了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

四.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要用全面的眼观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寻找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五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循环经济“678”工程,着力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8吨标煤,同比下降4.64%,超额完成了下降4.5%的任务目标;万元gdp取水64.56立方米,下降9.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与去年持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6,同比提高0.02;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28.64万元,增加35.11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9%,提高0.36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72.65%,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01%,提高

1.3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7%,下降2.31个百分点;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11.3%,提高8.3个百分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具体承担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上下联动的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循环经济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效地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意见》、《济南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等,把循环经济作为鼓励支持的重点。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了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三级能源利用统计体系,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的能源消耗状况,每季度公布一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

(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着抓住重点、覆盖行业、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冶金、化工、建材、酿造、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工作。清洁生产审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清洁生产的基础。济南市经委积极组织开展由县(市)区经贸局(发改委)、部分企业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重点是学习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方法,先进企业介绍开展清洁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家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督导。强化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的调度和监督,及时掌握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51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使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二期资源综合培训和重点讲解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认定程序、申报材料要求等内容,为全市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搞好指导服务。二是严把程序。济南市经委对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政策;对年检不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停止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今年将对所有认定的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进行检查。

三、调整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六项必要条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停批和限批力诺玻璃热电联产等18个项目,全市没有新上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淘汰责任书和全市淘汰计划,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淘汰任务重的有关县区、企业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督导函,对进展迟缓的区县和企业派出重点督导组,确保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

节,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49.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35.63亿元,同比增长33%,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长41.16%。

四、抓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济南市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支持项目64项,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5项,经费1098万元。2008年,又加大了项目的申报力度,能源技术申报35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5.85%,资源与环境技术60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10.0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先进技术,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完成济钢集团、山水集团余热发电、新华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十方新能源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节能项目65个,实现节能量40万吨标准煤。

五、以点带面,典型推动

市经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比较好、做法相对成熟的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学习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切合本单位实施的目标,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济南百川同创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快速低成本收集,简化预处理后压缩成型作为燃料,即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又开发利用了新能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央视、经济日报、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曝光严重破坏、浪费资源的行

为。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讲座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载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促进家乡所在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涵。这四个字的前后顺序一变化,读起来写起来容易,但是要在工作实际中贯彻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要求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都要......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再铸辉煌”。如果说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如果说发展是一种进取,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的......

    又好又快发展(合集)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

    浅谈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龙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浅谈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环境是资源,是生产力,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是......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在国税部门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