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有关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在不断完善和深入,很多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占我国全部企业的90%以上,在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反应最为强烈,也是最突出的矛盾 就是“融资难”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
(一)政府的原因。由于政府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去规范中小企业。使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收支状况。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不高,银企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拖欠、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经常发生,抑制了银行贷款的发放。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据对我市中小企业调查了解,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仅占2%左右。结果是企业向社会提供了效益,却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供方市场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回报。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办法只能依靠自身解决,或来源于民间市场。而中小企业不能与外资企业共同享有“超国民待遇”。例如,外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地位轻重,均具有 “特事特办”,减、免税,亏损弥补等等优惠待遇。而中小企业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优惠待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企业素质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真实,随意性大,有很多不确定性,给银行考察其真实经营情况、资信情况带来了困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法人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商业银行为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而不得不提高门槛;二是“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技术水平低、市场风险大,企业信用级别低,有的企业虽然在体制上是有限责任公司,但家族式氛围浓厚,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者一般个人色彩较浓,这样的决策由于缺乏约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冒险性。有的中小企业是由原先的家族作坊逐步发展而成,产品工艺落后,生产成本偏高,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之企业规模通常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产权交割不清,不能进行抵押。多数企业改制中,由于采取分期或延期付款等方式,企业的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没有过户,多数企业的厂房、设备都是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企业的设备得不到有效担保、房产未在有关部门登记,无法利用其办理贷款,不少企业设备陈旧、专用性强,变现能力差,银行给办理抵押贷款难;四是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中小企业特定的发展和成长轨迹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带有盲目性,相当一部分产业属高耗能,技术含量低、有些根本不符合国家用地标准和环保标准,属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或产业,所以很难取得银行信贷支持。
(三)金融制度原因。一是银行授信过于集中。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分支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各家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中小企业要想贷款,必须层层向上级行报批,程序多、手续繁、时间长,难度大;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银行一方面责任追究十分严重,要求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另一方面,对拓展优质客户、发放贷款质量较好、贷款本息如期收回的没有对应的奖励政策和措施,结果使基层行信贷人员对可贷可不贷的尽量不贷;三是专项服务型制度设计落后。有的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制度从政策导向到操作流程一直套用大型公司法人客户的设计,现行的贷款规则也是针对大企业延续而来,许多优质中小企业因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审批程序等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四是没有实行通用性、标准化管理。中小企业在贷款时,要承担高额的抵押、登记、评估、办证等费用,而各家银行信用评级授信标准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互不认可,企业增加了重复评级成本。
(四)银行经营原因。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由于商业银行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慎贷的策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经验不足,是市场规律作用下最易受到冲击的群体,一旦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极可能蒙受较大损失,甚至面临倒闭的结果。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类型多、风险大、负债能力有限、加之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方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商业银行受考核机制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为信贷人员在发放一笔大企业贷款和一笔中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求大求稳,授信部门责任人宁愿多给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大客户、优质客户授信、而不愿给风险程度相对较
高的中小企业授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各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状况的外部信息佐证,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对中小企业所需的融资申请,只能是严加审查或不予受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如: x市各银行资金十分充足,多年来存贷比例都在43.01%,如果把剥离和置换的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存贷比例可达60.10%,由于资金运用
不出去,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邮政储蓄就上存资金达9亿多元,占辖区整个存款余额的28%,使大量资金不能用于本地企业的发展。
二、对破解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国家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融资渠道。应尽快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体系,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的门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如果银行贷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民间借贷就应成为银行贷款的一种补充。企业在资金紧张时,可允许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及其他企业借款筹集资金。在条件成熟时可设立民间融资机构,来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一是要整顿社会信用秩序,从制度上规范有关部门的行为,解决好涉及金融的个案,为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机构对辖区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二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接受政府监督,为企业融资提供及时、有效的担保。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合理收取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它是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基本都在使用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系统,所以加强整个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三)要一分为二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环境,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已意识到企业能否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及时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改造,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行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经营。银行在这方面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当从中小企业是未来银行的重要盈利点的高度来认识目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中小企业融资可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往往与其所处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相关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前景黯淡时,大企业将因其转换成本高而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当银行信贷资金较深入地介入这类大企业时,势必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地区性风险的情况也基本相似。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因此,银行在选择信贷客户时,有意识地增加中小企业客户比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分散行业、地区风险。有利于银行减少客户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五)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社会互助、金融支持、操作方式灵活、业务品种齐全的专业化信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支撑平台。可允许在中小企业之间、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建立联保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担保交易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担保法》,引入动产抵押担保制度,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允许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六)各金融机构要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对一些经营效益好、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实行授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中小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尽量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同时,要放弃贷款卖方市场的想法,在抵押物冻结、评估等环节中,本着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合理承担部分费用,融合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协调发展。
(七)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和经营管理的指导。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要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依法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中小企业资信度、诚信度。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进行各个阶段的信用评价是担保机构规避担保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厉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以减少违约的发生,提高企业信誉度。
(八)正确对待民间融资,加强规范引导,尽快建立多种类中小银行。一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匮乏,金融机构不愿参与的地方,民间融资作为一种信用补偿形式,应该为民间借贷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给正常的民间融资以“合法身份”,打击民间“高利贷”行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二是改变目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现状。政府部门对民间借贷应采取“疏”的办法加以引导规范,从法律上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三是政府应尽快的建立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九)人民银行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积极宣传国家相关的货币信贷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向指导意见。要针对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对各金融机构提出有利于支持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小型技改贷款、商业承兑汇票保证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
第二篇: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
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2010-06-29 18:52:1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破解金融支持企业融资难的调研分析(2)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有关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在不断完善和深入,很多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占我国全部企业的90%以上,在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反应最为强烈,也是最突出的矛盾 就是”融资难”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
(一)政府的原因。由于政府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去规范中小企业。使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收支状况。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不高,银企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拖欠、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经常发生,抑制了银行贷款的发放。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据对我市中小企业调查了解,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仅占2%左右。结果是企业向社会提供了效益,却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供方市场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回报。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办法只能依靠自身解决,或来源于民间市
场。而中小企业不能与外资企业共同享有“超国民待遇”。例如,外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地位轻重,均具有 “特事特办”,减、免税,亏损弥补等等优惠待遇。而中小企业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优惠待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企业素质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真实,随意性大,有很多不确定性,给银行考察其真实经营情况、资信情况带来了困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法人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商业银行为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而不得不提高门槛;二是“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技术水平低、市场风险大,企业信用级别低,有的企业虽然在体制上是有限责任公司,但家族式氛围浓厚,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者一般个人色彩较浓,这样的决策由于缺乏约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冒险性。有的中小企业是由原先的家族作坊逐步发展而成,产品工艺
落后,生产成本偏高,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之企业规模通常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产权交割不清,不能进行抵押。多数企业改制中,由于采取分期或延期付款等方式,企业的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没有过户,多数企业的厂房、设备都是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企业的设备得不到有效担保、房产未在有关部门登记,无法利用其办理贷款,不少企业设备陈旧、专用性强,变现能力差,银行给办理抵押贷款难;四是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中小企业特定的发展和成长轨迹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带有盲目性,相当一部分产业属高耗能,技术含量低、有些根本不符合国家用地标准和环保标准,属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或产业,所以很难取得银行信贷支持。
(三)金融制度原因。一是银行授信过于集中。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分支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各家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中小企业要
想贷款,必须层层向上级行报批,程序多、手续繁、时间长,难度大;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银行一方面责任追究十分严重,要求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另一方面,对拓展优质客户、发放贷款质量较好、贷款本息如期收回的没有对应的奖励政策和措施,结果使基层行信贷人员对可贷可不贷的尽量不贷;三是专项服务型制度设计落后。有的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制度从政策导向到操作流程一直套用大型公司法人客户的设计,现行的贷款规则也是针对大企业延续而来,许多优质中小企业因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审批程序等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四是没有实行通用性、标准化管理。中小企业在贷款时,要承担高额的抵押、登记、评估、办证等费用,而各家银行信用评级授信标准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互不认可,企业增加了重复评级成本。
(四)银行经营原因。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由于商业银行从资产
质量和收益方面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慎贷的策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经验不足,是市场规律作用下最易受到冲击的群体,一旦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极可能蒙受较大损失,甚至面临倒闭的结果。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类型多、风险大、负债能力有限、加之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方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商业银行受考核机制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为信贷人员在发放一笔大企业贷款和一笔中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求大求稳,授信部门责任人宁愿多给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大客户、优质客户授信、而不愿给风险程度相对较
第三篇:合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调研报告
合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调研报告
合肥作为后发的省会城市,正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正处于厚积薄发、加快崛起的关键阶段,坚持走工业化发展之路,是合肥市在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加快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加快的过程中尚面临诸多困难,其中融资难问题就是瓶颈之一,破解融资难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中小企业在工业立市战略中的地位
2005年8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审时度势,确立了“工业立市”战略,并制定了《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一战略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合肥发展的方向和方式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从600户增加到176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843.1亿元增加到2749.2亿元,年均增长34.4%;实现增加值由263.7亿元增加到767.5亿元,年均增长25.4%。2009年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3%。
合肥工业的加快崛起,离不开大企业的“领跑”,更离不开广大中小企业的强力助推。近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生力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1.9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工业增加值(GDP)566.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3.8%;实现利税133.56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市工业的74.9%;就业人数23.04万人,同比增长16.2%,占全市工业的77.3%。据省政府研究室披露,去年我省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50%的税收、60%的GDP、66%的发明专利、70%的进出口额、74%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82%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加快工业化进展,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这是实现合肥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合肥经济圈发展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要求,更是合肥工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夯实现代工业基础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工业立市”战略意义重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工业立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了融资力度,通过银企对接和实施信用担保等方式,放大企业的融资空间,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护航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抓银企对接。多层次、分类别举办县区专场、商业银行专场、行业协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近年来共举行86场次,组织推荐了3025户中小企业参加,签约项目912个,签约金额357.2亿元,落实各类贷款305.6亿元。二是建立政银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市政府与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在肥商业银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长效机制。三是组织融资小分队开展融资对接。组织融资小分队先后深入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和创业基地,推动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一对一服务,近两年,共帮助525户企业对接融资需求6.7亿元。四是抓优质企业、项目推介。近年会同人行合肥中心支行推介五批计1900余户中小企业,新增贷款123亿元。五是实施“滨湖春晓”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两期“滨湖春晓”中小企业集合资金2.5亿元,支持近百家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共申报成立小额贷款公司73家,目前已开业31家,已发放小额贷款3102笔,贷款总额43亿元。六是打造中小企业
金融超市网上平台。开通合肥市中小企业金融超市网,打造永不落幕的银企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金融超市成为银政企对接平台、金融产品的导购员、金融知识的大课堂。目前金融超市共有70余家金融机构,400余种金融产品在网上展示,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信息服务。
通过上述措施,我市诸多中小企业受益匪浅,例如:合肥常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通过贷款30万元逐步成长为江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家,2009年固定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销售收入近8亿元,安排2052名员工就业,上缴税收1500万元。安徽利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原来由于资金困难,企业产值一直在500万元左右徘徊,60万元的担保贷款造就了我市最有发展潜力的家电配套企业,如今的利华科技已经成为拥有四家子公司、2009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大型家电配套企业、合肥创新型试点企业。事实证明,只要把资金配置到位,在做大做强和提升产业结构中就会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虽然融资难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我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层次整体仍然较低,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等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融资渠道单一。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过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小企业发行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对中小企业贷款形式主要有几种:一是以土地和优良设备为抵押的抵押贷款;二是众多企业为某一企业联合担保。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融资成功的基本是靠土地为资本以抵押担保的形式做贷款。在借款期限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几乎全部是1年期以内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长期贷款很少,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规模扩张和做大做强。这也是导致项目资金挤占流动资金的根本原因。
(三)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一般都要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以弥补部分贷款风险,因此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还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
三、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合肥市工商联对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紧张,其中融资成本高、渠道不畅是重要因素。接受调查的企业中70%有融资需求,资金缺口在30%以上的占到了三成以上。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既有政策方面、历史方面、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本身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从政策环境来看。当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金融政策法规体系,有些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等方面,我市相关政策存在着管得过死、执行不活、开创不够等情况,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二)从银行方面来看。第一,为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金融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制定金融机构资本金充足率、不良资产率等考核指标,实施信贷管理权限上收、贷款评审责任制等,形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和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青睐”现
象,使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第二,从银行的经营管理角度讲,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所发生的单位交易成本,远比放贷给大企业高,为了达到贷款上的规模效益,银行更乐意放贷给大型企业。另外,银行也面临着经营风险,银行放贷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低而加大。特别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中,明确放贷责任终生追究,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造成放贷给大企业,即使贷款产生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但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难以从道德风险层面予以厘清,加大职业风险。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更加谨慎。第三,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商业银行在评定发放贷款的标准中,其设定就很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沿用的是对大型企业贷款标准评价和操作流程,忽视二者差异,并采用同样标准,使中小企业空望其门。
(三)从金融服务体系来看。目前,合肥市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一是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是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但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很难满足“数量少,批次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单一的结构层次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效率和功能的发挥,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普遍现象。同时,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数量不足,运作不够规范。此外,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资信评估、资产评估、投融资咨询、资产重组和改制、企业管理诊断等咨询机构。
(四)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变数高、生命周期短,不太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这是导致一些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的重要原因。第一,管理模式落后。合肥市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单一的家族式管理甚至是家长式管理,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第二,经营不确定。中小企业大多因为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增加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第三,资产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合肥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第四,信誉状况不佳。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资金使用、利润分配不规范,财务报表真实性差、信誉度低、信息不透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致使银行抑制了向其贷款的积极性。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若干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金融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以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服务和促进体系。
(一)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引导作用
基于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在融资方面的制度缺陷,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一是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并形成机制。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13日,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并制定完善地方性扶持和配套政策。要通过财政资金贴息扶持办法,直接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项目和活力强、管理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实现资金有效配置,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政府金融部门、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商会组织应积极发挥各自的优
势,搭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平台,以组织银企对接会等有效方式使企业项目、产品、需求等直接与银行见面,不断在企业和银行之间提供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提供条件。三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四是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中小企业轻装上阵、良性发展。
(二)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把扶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作为重点,发挥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首先,鼓励大公司、大集团投资担保机构,通过财政注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采取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组建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担保机构规模,增强担保机构实力。其次,对由政府主导建立的担保公司进行整合,增强其实力。同时,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和区域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有效、方便的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若干个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联盟,建立互保体制,互为担保。政府应当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税收、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运行监测、风险警示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同时,为夯实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还必须解决企业的信用状况和银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市县(区)担保协会、担保机构、受保企业等各方参与,具有数据支持、业务监管、征信查询、风险控制和融资服务作用的开放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系统。
(三)创新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改变过去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上直接筹集资金,实行证券融资与银行贷款并举,形成符合不同企业、不同阶段发展需要的投融资体系。一是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上市步伐,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直接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有较强实力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国外股票市场上市,进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为中小企业构建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三是积极发挥全省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四是借鉴在北京、深圳开展集合发债的做法和经验,为中小企业联合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五是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技术企业成长。六是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合法的民间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非正式金融市场所起的作用往往高于正式的金融市场。要借鉴浙江的经验,鼓励我市中小企业开展合法的民间融资。当然,政府要对民间融资活动予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此外,融资租赁、硬件经营租赁、产品融资、期权和股权融资、存款融资、专利权、吸引权益性融资等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有效途径。
(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融资能力
一是注重信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加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信用不仅包括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情况,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前景、管理理念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只有经营稳定、产品有市场、有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团队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才最愿意提供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持续锤炼内功,加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实行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要积
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以此为基础,自觉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要引进优秀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应根据自身的行业、区域特点建立合适的组织模式。既可以与大企业联合,同其形成协作配套关系,也可以在中小企业之间开展联合,组成中小企业联合体或企业集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篇:创新工作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愚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政府及部门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抓大放小,更多应是体制上的放,而并非一切放之不管,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更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部门要加强诚信经营的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教育和宣传的长效机制,务求实效,使“诚信经营”深入企业管理内部,增强企业信用理念,做到“说话诚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同时,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认识,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核心原因并非是融资难,而是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以及资金等方面。如果中小企业能够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问题,那么很多金融机构会主动“投怀送抱”。此外,企业经营中要将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真实作为融资的基础工作,同时经营管理者应加强融资知识的学习,增强融资的意识,为企业发展谋出路。
二、创新工作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银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政企三方座谈会,提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发展前景较好、诚信度较高的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给银行,促进银政企合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银行的激励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绩予以奖励,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运用财政杠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支持,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另一方面,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由原来“抓大”向“抓大扶小并举”转变,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按照《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要求,在组织机构、产品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按照国家银监局的要求,尽快建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小企业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特点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小企业循环额度贷款”、“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动产抵押登记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等,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服务,以及实时动态管理。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加快研发小企业客户筛选、风险定价、资产组合管理、风险预警、信贷审批辅助等新型风险管理工具。
三、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做大做强市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机构——金茂担保公司,增加市级财政投入,吸收县级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壮大金茂担保公司资本金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金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来源渠道;探索“联合担保”、“连环担保”、“行业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市、县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助金,鼓励和引导民营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协调税务等部门降低或减免担保机构的税赋。
四、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113号)要求,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在目前已成立2家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力争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我市县域地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五、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做好上市中小企业的培育、辅导和储备工作,利用 “中小企业创业板块”和深市“二板市场”等平台,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上市,使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
第五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
对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现状,为着力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这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新的对策。
一、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
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一是要增加县域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信贷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不搞一刀切,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对乡镇企业和下岗职工开办的小型企业、工商业户的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立足本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及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量,优化贷款增量。三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发展。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现状,为扩大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身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政策形成的历史包袱给予一定的政策核销,使其轻装上阵,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试点范围,使其经营灵活,扩大来源,增加投入,给予其当前在县域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六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二、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组织资金来源,有效缓解金融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一是各金融部门自身要努力组织存款,加大清非工作力度,增加可用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上级金融部门,减少对下级行资金的集中上划,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决定权,既要强化“一级法人”经营体制,又要使基层金融机构能在授权前提下做出灵活反应,建立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机制。同时,针对县级银行资金被上级行大量抽走的问题,建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硬约束,明确规定县级商业银行全年新增存款中可上划的比例,对于超比例者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县级金融部门把吸收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支农的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实现银企“双赢”。四是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群众知晓民间借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抵制民间借贷,明确指出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消除借款方谋取高收益的动机。通过规范引导,使农民更加相信金融部门,增强储蓄自觉性,把“体外循环”的资金纳入到“体内循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督促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利用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的时间安排,减缓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紧张问题。这同时也要求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县级以下金融电子化建设,改变结算方式落后的现状,提高结算效率。
三、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治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重塑社会信用基础。要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银企关系,改变以往在处理银企关系时单纯从地方企业和局部利益出发的做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警惕出现新一轮的企业逃废债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企业转制、重组、破产行为,对不能落实金融机构债务的企业改制不予审批,对已审批而未落实的要纠正。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自主性和司法部门办案的独立性,公正执法,维护金融债权。三是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信贷中介服务,建立运转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其贷款难问题。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企业贷前支出,为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中小企业贷款,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以帮助其发展壮大,培养后劲。
四、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要规范化管理
中小企业要赢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积极
配合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监督,便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的考证。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体现稳健的原则,注重信息的采集,防止盲目投资造成损失。同时要尽快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系统。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克服恶意逃废贷款这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五、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
由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定期组织企业主管部门及重点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参加的项目对接会,开辟银企协作的平台。通过推介、筛选,使好的项目尽快达成信贷意向,得到资金投入,尽快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信贷投入不足的梗塞,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