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2011年“校长实名推荐制”161所中学名单
北大2011年“校长实名推荐制”161所中学名单
昨晚,获得北京大学2011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的161所中学及其校长名单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据了解,2009年底,北大正式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率先在全国13个省份的39所中学进行试点,效果良好。在总结首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大决定2011年在全国推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北大招办共收p.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视频:北京大学公布实名推荐制学校名单媒体来源:北京电视台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00所中学递交的申请。经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的认真评议,最终确定161所中学(含2010年首批试点的39所中学)获得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210名。学生获得实名推荐之后,只需要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不需要参加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合格者将被认定为北大自主招生候选人。实名推荐制候选人均需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正常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的优惠。相关内容:北大招办解答“校长实名推荐制”热点问题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首批试点的中学校长怀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站在为国选才的高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向北京大学推荐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优秀学生,确保了首批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质,是按照《规划纲要》的精神,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北大希望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积极探索。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北京大学始终高度关注教育公平,十分关心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在2011年评议过程中,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学和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中,不仅有北京牛栏山一中、河北冀州市中学、湖北钟祥市第一中学、湖南湘潭县第一中学、湖南桃源县第一中学、江西丰城中学、云南下关一中、浙江慈溪中学、浙江新昌中学、重庆梁平中学等一批县级及农村中学,也有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西藏拉萨中学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中学。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北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各领域起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希望广大中学校长站在更宽广的视野上积极向北大推荐“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学生,共同致力于为国家和民族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招生工作关系重大,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北大将始终奉行阳光、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学准入审查制度、充分的过程和结果公示制度以及严厉的事后纠违制度,不断加强信息公开。希望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全程监督,确保“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顺利实施。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学名单经我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认真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61所中学为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中学。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公示期7天),如公示对象存在相关问题,请通过传真、来函等方式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反映。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2010年10月31日附1: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电话:010-62751407传真:010-62554332
地址:北京大学老化学楼129室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100871附2:获得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中学名单地区中学校长姓名推荐名额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陈栋1安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汪正贵1安徽芜湖市第一中学庞定亚1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王建明1安徽安庆市第一中学沈波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1-3北京北京市第四中学刘长铭1-3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1-3北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王铮1-3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晓东1北京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1北京北京市第二中学钮小桦1北京北京市第八中学台峰1北京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刘克祥1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石彦伦1北京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郭涵1北京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李有毅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田琳1福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陈文强1福建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周君力1福建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刘殊芳1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赵继容1福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李迅1福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连思标1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信生1甘肃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化得福1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吴颖民1-3广东广东深圳中学王占宝1-3广东广东实验中学郑炽钦1广东珠海市第一中学韩延辉1广东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贺优琳1广东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张复昌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曹衍清1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何伟萍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方洁玲1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李昌林1贵州贵阳市第一中学赵福菓1贵州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建华1海南海南中学马向阳1河北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邵喜珍1河北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刘长锁1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高玉峰1河北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刘庆杰1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刘月建1河北河北冀州市中学马学伟1河南河南省实验中学王学进1河南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任艳丹1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朱丹1-3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毛杰1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陈运道1河南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毕乐武1河南安阳市第一中学付宏1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陈云昌1河南林州市第一中学王志强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赵文祥1-6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符景海1-3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宁德忠1-3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武文芳1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卜祥林1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付晓秋1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真1-2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李鸿朗1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董汉利1湖北湖北省襄樊市第五中学刘道德1湖北钟祥市第一中学杜传家1湖北荆门市龙泉中学马德明1湖北湖北省荆州中学彭继平1湖北湖北省黄冈中学陈鼎常1湖北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周云久1湖北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程敬荣1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刘维朝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卢鸿鸣1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常力源1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赵雅茜1湖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李素洁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王斌1湖南湘潭县第一中学赵罗海1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孙传贵1湖南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燕立国1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桢1-5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履伟1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董正璟1江苏江苏省淮阴中学张元贵1江苏江苏省海门中学石鑫1江苏江苏省姜堰中学高志雄1江苏江苏省启东中学王生1江苏江苏省天一中学沈茂德1江苏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张耀奇1江苏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吕建1江苏江苏省扬州中学卫刚1江苏江苏省南通中学姚天勇1江苏江苏省苏州中学张昕1江苏江苏省泰州中学蒋建华1江苏徐州市第一中学王志勇1江苏江苏省盐城中学李志成1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邹正1江西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饶祥明1江西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汤赛南1江西上饶市第二中学周方鑫1江西江西省丰城中学熊才卫1江西新余市第一中学黄余平1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庞鸣嵘1辽宁辽宁省实验中学关俊奇1辽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刘春普1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琛1辽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黄启成1辽宁鞍山市第一中学周兴国1辽宁阜新市实验中学王洪奎1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中学郭炳胜1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王力争1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孙武平1青海青海湟川中学张建国1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王品木1山东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孙先亮1山东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树增1山东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于允峰1山东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卢法斌1山东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许崇文1山东淄博实验中学程德权
1山东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王德清1山东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侯宗凯1山东寿光市第一中学李玉明1山西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杨素珍1山西山西省实验中学苏建庭1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王一瑛1山西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刘平1山西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路胜利1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王永智1-5陕西陕西西安高新一中王淑芳1-3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佩东1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学王加奇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何晓文1上海上海市上海中学唐盛昌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郑方贤1上海上海市七宝中学仇忠海1四川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刘国伟1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祝启程1四川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温瑞征1天津天津市南开中学杨静武1-3天津天津市耀华中学任奕奕1-3天津天津市实验中学张红1天津天津市第一中学李新1西藏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唐泽辉1新疆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闫立晋1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杨学东1云南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关磊1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李晶1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赵灿东1云南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张金禄1浙江浙江镇海中学吴国平1-4浙江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叶翠微1-3浙江杭州市学军中学马里松1-3浙江浙江金华第一中学高亚军1浙江浙江省舟山中学张裕良1浙江浙江省慈溪中学鲍旭明1浙江浙江省新昌中学王伟勇1重庆重庆市南开中学宋璞1-3重庆重庆市巴蜀中学傅唯泉1-3重庆重庆市第一中学鲁善坤1重庆重庆市第八中学张勇1重庆重庆市梁平中学余孝明1彭山论坛: 瑾
第二篇:北大历任校长名单
北大历任校长名单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北大催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并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国历代的“最高学府”,自汉武帝元朔五年(西元前124年)设立太学起,经东汉、三国,至西晋设国子学,又经东晋、南北朝,后隋设国子监,唐、五代、宋、元、明、清沿袭,直至清末设立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北京大学),其学统一脉相承,绵延两千多年而不绝。而作为北大的校长,是理所当然的士林领袖,其人必为德高望重的鸿学硕儒,而且,博主认为,其人的德行标准甚至要高于其学术方面的成就,国家需要“养气”,士也,国之根本也!士林领袖的选择能否得人,关乎的是一个国家的“正气”能否弘扬!下面是历届北大校长名单,孰优孰劣,各位自行判断。清朝京师大学堂时期: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许景澄(1899年7月—1900年7月)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2月)张亨嘉(1904年2月—1906年2月)李家驹(1906年2月—1907年7月)朱益藩(1907年7月—1907年12月)刘廷琛(1907年12月—1910年9月)柯劭愍(1910年9月—1911年11月)劳乃宣(1911年11月—1912年2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严复(1912年2月—1912年10月)何燏时(1912年12月—1913年11月)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8月)刘哲(1927年8月—1928年6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李煜瀛(1928年6月—1929年1月)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蒋梦麟(1930年12月—1937年7月)日本控制北平时期:
汤尔和(1939年1月—1940年3月)钱稻孙(1940年3月—1945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恢复管治时期: 傅斯年(1945年10月—1946年8月)胡适(1946年9月—194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马寅初(1951年6月—1960年3月)陆平(1960年3月—1966年6月)
张承先(1966年6月1日—1966年7月26日)(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工作组组长)
聂元梓(1966年7月28日—1966年9月)(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聂元梓(1966年9月11日—?)(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杨德中(1969年9月27日—?)(北京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张龙翔(1981年5月—1984年3月)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1月)许智宏(1999年11月—2008年11月)周其凤(2008年11月—2013年3月)王恩哥(2013年3月—2015年2月)林建华(2015年02月——)
第三篇:北大校长
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当场跪在母亲膝前,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下跪为老母亲祝寿的画面让人泪流满面。为周校长的尽孝之举,拍手叫绝,并在当地传为美谈,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
但是这也让其陷进“孝题大作”的尴尬。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之嫌,堂堂北大的校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母亲下跪拜寿,又是拍照又是摄像,既是家事关起门来实实在在地尽孝,实没必要如此。
这些年来,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父母的个案常有耳闻。许多人谈及父母也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没一个。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恨。最近不少人提议让“常回家看看”进入“老年法”,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也令人反思。
【标准表述】
[意义]
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配套的亲情却有停滞不前之举,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被社会一提再提,原本很平常是尽孝因为“稀缺”而被捧为“最美”。
抛开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周其凤在父母面前的身份和我们一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孩子为母亲祝寿,跪礼这一刻所代表着尊敬和爱,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只是一个真实的场景记录,我们需要看到这场祝寿的内在。
[存在的问题] 的确,尽孝属于私事,用心做好分内事是应所当然,不应过度宣扬;而用心做好分外之事又不张扬,像四川农民赵维富,为照顾受助者面子做好事不声张,就会得到大家更大的赞许之声,但这不是硬要求。
给父母祝寿的形式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心,一句问候,一个很便宜的礼物,形式上再简朴也是爱心的体现。
公众的审美角度不是放在拜寿本身的意义上,而是把观察点放以外的热闹场面上,用审视“官德”的惯性思维来思考这一出原本真性情的跪母拜寿,自然就会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争论并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也免不了会被贴上“作秀”的标签。
[综合分析]
教育专家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知恩图报、天伦之乐等浓郁亲情。作为儿子跪在母亲面前,感恩母亲,安慰母亲,本是人之常情,不值得一炒。
“百善孝为先”,作为北大校长周其凤本人,更应该率先垂范赡养老人,给国人和自己的学生做个模范。在目前中国尚未解决政府养老,全国都是家庭养老模式前提下,提倡周校长这种“一跪成美谈”的孝顺方式,可能会导致全国的老人都会无人赡养。
其实对官员的孝的质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实中有的官员为了仕途的畅达而费尽心机,有的人醉心于灯红酒绿而无暇他顾,有的人沉迷于贪婪而目空一切,这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而这些官员无一例外的都忽视、淡漠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
基于上述考虑再加上公众人物的身份,自然要面临质疑的问题,这就需要遇事者在心理要有预警机制,要小心尽孝、小心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尽孝的表达方式,否则再真实的感情流露,涉及再小的“私德”,也要遭到惯性思维下对“官德”的绑架。
[对策措施]
专家认为,百善孝为先,治理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应是彰显孝德。事亲行孝,夯实做人的基本德性,方能由家庭私德的涵养,推助社会公德的弘扬。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
弘扬文明,传承亲情,教育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能,尤其是校长们,言传加以身教,这比发文件、制定尽孝条款等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很多,校长尽孝,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他们的带头作用显而易见,也肯定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情。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在面对这样的网络热点时,更要理性地去分析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他人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不要去苛责。
第四篇:北大校长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浅易文言文语言的古朴典雅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蔡元培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其个人魅力。【教学重点】
1、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其思想意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北京大学,是所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百年学府。百年风雨,一路走来,如今的北大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北大不能忘记一个人,中国教育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曾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感受他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
二、知识积累
(一)关于北京大学及作者蔡元培
1、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为戊戌变法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被废,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首任校长。
2、蔡元培(1868.1.11~1940.3.5),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不仅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现代史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年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基础积累
1、字音字形 肄()业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孜孜:勤勉不倦怠。砥砺:磨炼。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坦白无私,通常指谈话。
三、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二)问题引导,把握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情感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1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2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第五篇:浅谈北大校长
浅谈北大校长“撑腰体”在大众传播中的正能量
在北京大学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之后,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发微博称:“吴志攀副校长讲了一个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这一言论随即爆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演绎出多种版本: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你是华农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要是他讹你,文法院为你提供法律支持。要是官司输了,从此工学院焊了他家门,理学院黑了他家电脑,植科院断了他家油,生科院断了他家米,动科院断了他家肉,水产院断了他家鱼,园林院断了他家菜,食科院让他连罐头都吃不上!
姚晨:“你要是微博人,看到老人跌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发微博。网友替你喊冤!”
北大“校长撑腰体”之所以爆红,不可谓不是大众传播的正能量的体现,因为大众传播第一个重要的正能量就是消息的传播,它的爆红就已经说明这个事件已经街知巷闻了。
娱乐功能是当今大众传播极为显著的一个作用,也是大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丑恶现象从古到今一直存在,媒体应该多宣传好人好事,同时谴责恶行。这就是大众传播的正能量的价值所在,一种良好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生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的了。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所以我们接受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课堂。而这种传播给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所以大众传播的正能量是强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此事件通过网络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表明了老百姓对此事件的重视。因为北大校长的话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在舆论导向中,告诉了人们,老人跌倒了究竟该怎么做,能做什么让我们自身不受伤害又能保证我们的国家不至于道德沦丧?
“校长撑腰体”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社会希望大学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应该怎样来维护其本有的文化传统,并扩大在社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百姓需要真实,他们都希望能从网上这个能让所有阶层的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平台上了解更多真实,从而得到更多正确想法和做法:一方面确实存在丑恶的、不好的现象,在一段时期我们大家关注的是金钱,忽略了道德上的修养,忽略了对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弘扬,这些确实需要我们去注意;另一方面,其实我们的社会也并不那么糟,只是现在一些媒体不太愿意报道好人好事,你们做多少好事他们也觉得没有新闻价值,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出现丑恶的东西,报道非常充分而且非常放大,这样就容易使我们内心中产生一种感觉,似乎现在的社会简直不可救药了,其实并没有这样。大学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大学毕竟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应该保持它应有的精神传统,要带年轻一代往好的方面走,大学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应该在培养人教育人的方面更加努力。社会上有一些担心,觉得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条件也比较好,娇生惯养比较多,但这只是一方面,其实还有非常主流的方面大家可能说的少些。
“校长撑腰体”也唤起了多数人的反思与觉醒:事件发生后,有律师建议为见义勇为者立法,也有媒体呼吁“见死不救要立法治罪”。对此,有人持不同意见:“一个社会的道德要用法律去强制执行的时候,还有什么道德可言?”不少人认为,见义勇为是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是自身道德所引发的自然反应,不能强制要求,加强教育被很多网友看作树立基本道德底线的方法。一个国家的教育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很多道德缺失和人性冷淡,究其根本必须教育育人。还有人说:“勇于援手的人常常遭遇讹诈,意欲救人者总是充满了顾虑,才使得将要伸出的援手选择了逃避,本来温热的心蜷缩在角落。
”校长撑腰体”也表明公众拒绝冷漠的呼声越来越高:“‘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扶’,这是一句多么直截了当的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人们救人前会有所考虑,有所犹豫。”高剑芳说,“撑腰体”爆红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希望按照传统道德简单的处理这一本就简单的问题。
“我相信人们还是‘热心’的,但被救助者反咬一口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了人们慢慢地变得‘有热心无热胆’。”高剑芳说,“但是,从人们对不扶老人、不救小孩的谴责中,到北大副校长呼吁救人的微博,其实公众都害怕冷漠,都在呼唤社会中的人情,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种事不会有一天降临到自己身上。
“校长撑腰体”也为道德撑腰:一些专家分析的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以抚平我们因小月月事件而产生的心灵颤栗。可是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公民觉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办法?在我看来,立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还需慎重;依靠公民自觉来重塑全民对道德的崇尚,虽然可行但无疑收效缓慢。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不失为第三条路径,而且影响和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路径下,道德有了社会力量的靠山,个体没有了行善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综上所诉,无论从学生和百姓个人,还是对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道德建设上来看,“校长撑腰体”事件都以警钟一样敲响,以这样一种姿态,如此浩大的传播开去,它以强烈的正能量去感染所有需要觉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