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正义之师
中国共产党——正义之师
敬爱的党组织:
上节课我们观看了《天安门》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建国前修建天安门的故事。电影里面展现的,与其说是天安门重新整改的的过程,不如说是建国前后人们思想信仰的重整的过程。重现了新中国的领导班子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摒弃封建落后的腐朽思想,迈进和品民主的新时代的历史。
整个故事围绕以田震英为代表的组织团队布置用来举行开国大典的天安门的事件而展开。在为期28天的布置的过程中,遇到重重的困难,在建国前的这一段物资极度匮乏的时间内,完成了流芳至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田震英团队在客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接触了社会上形形式式的人,反映了建国前夕的种种的社会现象,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的拥护。新中国的建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展现了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和希望的新面貌。
当染料老板听说是开国大典急用染料时,就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尽管当时染料严重短缺。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建立新中国是众望所归,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班子深得人心。同时,也反映出了久陷水深火热、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任意蹂躏的人民对和平安定的生活渴望已久,多年的和平幸福的生活的愿望终于可以在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共产党给人民雪中送炭,送去春回大地般的希望。
重修天安门的过程中,田震英他们起过内部冲突,也遇到过与外部的纷争。但是这些矛盾和冲突都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因:给党和人民一个有代表新中国伟大胜利意义的、符合新中国积极向上喜庆气氛的、全新的天安门。经过田震英的有素的指导和与外部和平友好的协商,广泛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终于形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方案。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能切切实实实行民主,谦虚的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田震英准时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铁的纪律意识。试想,如果没有严明的组织没有严格的纪律,如此庞大的工程怎么可以在28天内顺利完成?
影片中蔺老爷这个角色是人民觉悟的一个很典型的代表。一开始,他坚决不愿意为解放军扎灯笼,见到军人就惊吓得要跪拜,进天安门时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时刻担心“皇上”会出现怪罪于他,不敢有多余的动作。经过田震英几个解放军战士的解说和开化以后,他逐渐接受了这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社会。最后,年迈的他发自内心地情愿为解放军、为开国大典献艺。为此,他毫不犹豫地拿出珍藏多年的上等的好竹,精心制作悬挂于天安门前的大灯笼。这个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变化,说明了新中国的新风吹醒了沉睡已久、压抑多年的劳苦人民,把他们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中走出,使他们真心地为新中国祝福,诚心诚意地为新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创造新中国美好的未来。思想改造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没有一定的号召力、公信度和威望是不能完成的。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能够完成如此艰难的一项任务,说明了以工农阶级为领导的党对人民春风化雨般关怀和无坚不摧的巨大的力量,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上野是日本反战的大无畏的人道主义战士,为了正义,他宁愿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受到日本政府的通缉,最后投身反战的解放事业,衷心的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与中国毫无关联的日本人投身于中国共产党呢?追根究底,原因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值得让人信赖的党组织,是一个正义的党,是一个值得让人为她而献身而在所不辞的党!是世界公认的正义之师!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作为中国最先进力量的代表屹立于世界。中国共产党的魅力让人折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佩服,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中国刮目相看!
卢叶青
2011-4-20
第二篇:理想国之正义的理解
《理想国》之关于正义的几点思考
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它提出一个命题,它给出一个假设,这些根本的有关最古老悠久的意识形态的疑问,使得后来的思想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也为后世提供了无数社会体制的可能性。柏拉图不朽的著作《理想国》既是一本这样的经典。在形式上,这位伟人运用他最擅长的对话体,以苏格拉底为世人称道的精神助产术,为我们层层剖析正义、政府、教育、伦理、知识论、形而上学等等的本质;在内容上,它主要涉及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与治国理想,同时还涉及到理念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我不想对大部份的《理想国》作通篇的概述,而只是对《理想国》中的关于正义的讨论做一个梳理和思考。
一、关于正义概念的理解
正义不是„„在《理想国》的开篇,我们就读到了一些很熟悉的论断。苏格拉底和人们正在讨论什么是正义。
克法洛斯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或者说,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克法洛斯及波勒马霍斯所主张的正义在于归还、给予他人所属于他的一切。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将属于某人的东西给予他是不明智的,并非所有人都善于利用其财产和所有物。苏格拉底巧妙的反驳似乎隐含了这样的前提:正义有益。确实,若正义有益,则我们就被迫要求每个人只应拥有“适度的”(因为这样才是于其有利的)东西。对于克法洛斯及波勒马霍斯所主张正义观,苏格拉底认为,拿了人家的东西归还,这不是正义。因为,我们不能把东西还给疯子,而且“把整个真情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特拉徐马霍斯认为:“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特拉徐马霍斯的这个定义类似于奥斯丁的论断“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显然在这里,正义被理解为一种对强者的屈服,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成了其它人的义务。无论称为“强者”或者是“统治者”,本人认为这个词的本意应当指那些在力量上存在优势的人群。他们形成权力是依赖于强力。苏格拉底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因为四肢发达的人未必一定聪明,他们“有时候也会犯错误,结果反倒违背了自己的利益。”接着,苏格拉底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认为“正义是一种智慧,而不正义是一种愚昧”。对于国家来说,不正义将“使他们不能一致行动,互相敌对”,而对于个人来说,就将使人“自我矛
盾,自相冲突,拿不出主见,不能行动。”同时“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因而过正义的生活一定胜于不正义的生活。
以上两种观点,柏拉图都借助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正面的批评。这种论证的方式颇类似于“否定神学”,柏拉图没有很确切地提出正义的完整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否定步步逼近真理。而且这些否定的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归谬法的终点在于缺失智慧或德性观点。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心中的正义包含智慧和德性这两个要素。
我们可以知道,诸如“正义是给每个人的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正义是对利和害的一种功利计算”,这些观点都是后世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学命题,都曾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可见,柏拉图的否定并未彻底地驳倒这些观点,尽管书中苏格拉底的一个个对手理屈辞穷。但柏拉图自信论说圆满的前提是以上这些正义观都缺失智慧和德性的要素,而正义应当包含这两者既智慧与德性。
二、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
《理想国》不仅讨论了正义的内涵,还就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给予了深刻的讨论。
1、关于城邦的正义。苏格拉底与阿里斯同的对话似乎就是一座城邦形成的过程。对粮食、住房、衣物的需要,决定了城邦离不开农夫、瓦匠、纺织工。随着市场的产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佣工。吃饱喝足后,为了不成为猪的城邦,还需要奢侈品与艺术品的提供者、医生、法官等等。将这段对话简单化,可以这样理解,柏拉图是想这么说:为了生活,我们需要各种产品,所以生产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人们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技艺,因此一种人最好固定地干一种事。当然,战争也是一种技艺,为了精于此艺,苏格拉底又说“护卫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她就需要有比被众人更多的空闲,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和最多的训练。”战争技艺的特殊性要求护卫者拥有天赋、勇气、温和和对智慧的热爱。除了这些先天的因素,护卫者还需要接受后天教育。他们应当用体育训练身体、用音乐训练精神、用故事培养情操。教育应当“要使未来的城邦护卫者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成为敬畏神明的人”,因此要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审定。这种审定有非常复杂的标准,因而柏拉图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关于统治者,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思想:“除非,在他们的城邦里,哲学家们被授予王权,或者我们现在称为国王和寡头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家;除非政治权力和哲学二者合而为一,除非这样的事发生,我亲爱的格劳孔,否则的话,将永无宁日„„”
这种种安排,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允许“模仿一切”的人出现,柏拉图明白的说法律不欢迎“扮什么,像什么”的人进入城邦。因为这样,一种人只从事一种生产的状态就会被扰乱。而且,从事生产的人不能从事护卫者的工作,这不但是由于成为护卫者需要接受精心
教育,更因为“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在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金银铜铁论”。他说“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含有金银铜铁不同金属的人应当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半点错乱不得。这样才能使“他们倾向于爱护他们的国家和他们互相爱护。”
如果,我们将这些见解(不管它的成立是否有充足的理由)简单化,那就是“存在三种阶层,一个人应属于其中某个阶层,并且这种划分取决于先天的因素。”柏拉图以为,如果每个人各行其事,即当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在城邦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当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并且,城邦也由于这三种人的其他某些情感和性格而被认为是有节制的、勇敢的和智慧的。”
2、关于个人的正义。柏拉图在论述完城邦的正义后,就开始通过分析法探讨个人的正义。他认为人的灵魂里存在三种品质,即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分别是人们在学习、愤怒和满足自然欲望时动用的身体的一部分。理智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激情是“我们藉以发怒的那个东西”。就如国家的正义——三个阶层各司其职那样,如果每一个人的三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这三个品质彼此内在的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领导,这样的人就具有节制的美德。柏拉图强调,正义的真正内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谐一致,而是“内在”的和谐。一个正义的人应该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
3、关于城邦正义与正义的体会。柏拉图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的直白理解中,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理解应该从柏拉图写作的背景与写作意图出发,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
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偏激,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简短小结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也是理想国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就是柏拉图的正义。同样,柏拉图提出的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
参考文献: 《理想国》 柏拉图 著 商务印书馆
第三篇:浅议正义
“正义”这个词现在随处可见,报纸、电视、网络无不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词。公平正义,正义通常都是和公平连起来说的。公平是什么,通俗的话语就是一碗水端平,这很多人都知道;但正义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说不上来,没有确切定义,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这是一个褒义词语。正义,对我国民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正义到底是什么?这好像用
中国词汇阐述不了,我国传统思想里也没有关于什么是正义的更深阐述,“正义”这词是个“舶来品”。定义其为“舶来品”,好像有点不雅观,但不可质疑的是,正义的思想源泉在西方,这也是我国民众对正义既熟悉又陌生的真正原因。
我国的古籍如果出现有“正义”这词的话,多是“正确的、正当的”意思,如《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这里的“正义”属于“正确”的意思;又如魏晋南北朝时曹植所做的《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这里的“正义”寓为“本质的意义”。当然,我国也会说“正义之人”,但这里的“正义”通常对应的是“奸邪”,与西方所阐述的做个“正义的人”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在唐朝,还不把“正义”当名词使用,而是当动词使用,又名“注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总的说来,正义这词都是散落于各种古文集中,当一个普通词语来使用,并没有系统的思想阐述正义的含义。
如果非要用一个产自我国的词语来阐述相当于西方“正义”这词含义的话,我觉得“良心”这词更合适。我国民众对“良心”这个词很熟悉,也自有其自己的一番理解。通常都说做事、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好像如果良心没有了,就不能成其为人了,自己也就不是自己了。西方的做个“正义的人”,就相当于我国的做个“良心的人”,都是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约束力,约束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为所欲为。但“正义”和“良心”,二者还是不能完全等同。我国的思想史是以儒家思想为整个核心的,并没有关于何谓良心的系统阐述,而西方整个思想史,都是以正义的讨论为核心的,从而导致西方的“正义”的内涵要丰富得多,这也是我们要研究学习这个词的真正原因。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何谓良心的系统思想就劣,西方有正义的系统思想就是优,这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仅是因为我们现在多用“正义”这个词,就尽力地理解它罢了。
柏拉图用厚厚的一本《理想国》开启了西方何谓正义的大讨论。照柏拉图的意思,为什么要做个正义的人呢,因为正义是人心灵的德性,按照这德性行动,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那如何做个正义的人呢,当然就是“各尽其职即为正义”,就比如说上天赋予你的天赋就是打铁技术特别好,那你如果要做个正义的人的话,就该利用这天赋努力做个铁匠,这也是他为什么主张非要“哲学王”当统治者,即使该“哲学王”不愿意也要强迫他做,因为这是他的天职,这也就是每个人的“正义”。我认为,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最初时候我国与西方育人观的分歧:柏拉图强调利用个人天赋做好本分工作就可以实现一个人的正义;我国孔子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做个好邻居,好臣子,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等等,处理好与周边所有人的关系时,才算做好自己,才算实现西方所谓的“正义的人”。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创建了目的性正义的学说。举个例子阐述下何谓目的性正义吧。有一把最好的笛子,三个人都想拥有这把笛子,一个是演奏笛子最好的人,一个是最富裕的人,一个是最有权势的人,那这把笛子由谁拥有更合适?都会认为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更符合正义的。但为什么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笛子就是最符合正义的呢?因为他可以吹出更美妙的乐曲,对人们来说可以得到更多的享受,这是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亚里士多德不是功利主义者,所以他的理由也不同,他认为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因为对笛子来说,它的目的就是演奏最好的乐曲,所以由演奏笛子最好的人拥有这把笛子是最符合笛子的目的,所以也是最符合正义的。何谓正义,就要看分配对象的目的是什么了。这看上去很有理,但不可避免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笛子的目的很好理解,就是吹奏最好的乐曲,但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每一样分配正义的实现都要求厘清分配对象的目的,那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也容易众说纷纭。第二个问题的出现是越讲究目的性的正义,越挤压自由的空间。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将会出现的局面就是最正义的社会,将会是最没有自由选择的社会。因为要做个正义的人,就是寻找自己本身的目的,最适合这目的的才是最正义的,那如果上天赋予某人的天赋是当个笛手,他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地笛手,但他就是不想当个笛手,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正义和自由在这里竟成不可调和的主体。那实现正义,到底该如何做?
何谓正义的争论继续进行,边沁的“功利主义”观点简单可行,在当时得到很多人支持,但该观点容易出现践踏个人权利的情形。比如说古罗马把基
督教徒丢进斗兽场与狮子搏斗,在功利主义者看来,这是符合正义的,即使最后基督徒被狮子撕碎,因为这种娱乐,使当时大多数人感到快乐,多数人的幸福得到实现。自由主义者反对功利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人有完全支配自己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权利。所以别说生命了,连国家强制税收都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侵犯了人的财产权。“给
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物理学上,这个支点是肯定存在的,但同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自己撬起”,这个支点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人完全支配自己的权利应该也不可能实现,自由主义也陷入困境。
康德通过完美的逻辑在《纯粹理性批判》论述了正义和自由的关系,人到底该如何支配自己,即通过理性,全人类共有的理性支配自己才能实现真正自由,这样的自由和正义才不会不相调和。在罗尔斯的《正义论》里,则是进一步讨论了正义和平等的关系。以赛跑为例,让赛跑者处于不同起点肯定是不正义的;给跑得最快的设置障碍从而实现真正、完全的平等,这还是不正义的;让所有赛跑者处于同一起点,同时以使社会最低层能否从跑得最快者中得到利益为衡量标准,如果社会最低层可以从跑得最快者中得到利益,那就是正义的,如果得不到,那就是不正义的。当然,书中还有为什么要以社会最低层是否得益为评价标准做详细阐述,本文不做详细展开。
正义的内涵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丰富,但也还存在各式各样的争论,何谓正义,每每演变成法律案件交由法院处理。正义是法律的最高理想,法律是正义实现的载体。做为一个法律人,没理由不认真探究“正义”这个词,所以勉励自己勉强写成此文。但综因知识有限而难免疏漏与错误,恳请读者谅解了。
第四篇:《理想国》读书笔记之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格劳孔继色拉叙马霍斯之后和苏格拉底摆开了论战,而且来势汹汹。格劳孔首先提出了三种善的概念,本身、本身和结果、不爱本身只爱结果,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属于既爱其本身亦爱其结果,格劳孔对此却不认可,他认为正义本身人们是不爱的,人们爱的是正义的结果。格劳孔认为正义能给人们带来名和利,但正义本身却是一件苦事,我的理解是正义会使我们失去实在的好处得到的是外在名利,换句话说人们是担心自己名誉受损被迫正义,这是一种虚伪的正义。紧接着格劳孔又提出三个问题,1、正义的本质和起源;
2、正义的人不是为了正义本身,只是不得已而为之;3.不正义的人过的日子更好。对于第一个问题,格劳孔认为正义的起源是人们订立的法律契约,原因是人们为了不得不正义之惠和不吃不正义之亏。第二个问题,格劳孔认为做正义的事情的人只是因为没有能力作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道出了人的本性就是非正义。第三个问题,格劳孔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假设两种人,极正义和极不正义的人。极正义的人只为正义本身而正义,因此他不追求名利,他虽然不做坏事却有恶名,国人皆曰可杀但他却始终刚正不阿,受尽折磨而不改。极不正义的人做尽恶事,但在表面却装出正义的样子,收获极好的名誉,受人称赞,也受神明保佑,永远不会因为不正义而受罚。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是最好和最坏的折中,不正义可以带来利也可以带来害,所以人们被迫订立契约,避免不正义的利害。违背契约就是不正义,格劳孔还认为订立契约并非出自人们的善,而是因为不正义的力量不够强大被迫妥协选择的。契约是人们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的产物,自然状态下盛行丛林法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裁判,自力救济为主,不正义的强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不正义的事得到更多的利,同时也可能会遇到更强大的不正义者或弱者的抵抗遭受不正义的苦头。格劳孔说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立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的确如此,强者一般是不愿意和弱者坐下来谈判的,但强者无法保证永远强大,所以订立契约是最有利的选择,是否遵守契约成为判断正义与否的标注。正义的人不是为了正义本身,只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领作恶。格劳孔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牧羊人偶然捡到一个金戒指具有隐身的功能,这个牧羊人就像被撒旦附体一样开始作恶,杀了国王夺了王位。正义者被格劳孔描述成弱小与虚伪,他不相信有真正的正义者。不正义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就总会去干的。格劳孔在这里似乎忽视了人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认为人们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有权力而不想为非作歹就是傻瓜。正义之人受苦,不正义之人享福,历史上这条规则也似乎一次次被验证着,耶稣为救世人被钉十字架,窃国作恶者成为国王。格劳孔所谓的利益只是现实的眼前利益,他回避了长远的利益,耶稣行正义受尽磨难致死却留下了救世主的美名,因钉十字架损失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作恶的国王在世时享受了荣华富贵,死后留下千古骂名。不正义的人日子比正义的人过得好。格劳孔首先塑造了正义者和不正义者的形象,也就是给他们以具体的定义。不正义的最高境界是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正义者必须是真正的正义者,而不是利用正义的虚名来谋利之人,必须是表里如一。格劳孔接着描述了正义者为了坚持真理说受的种种罪,不正义者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这里的描述以及前面色先生的类似描述,都充满了愤世嫉俗,我们的现实中也是常见的腔调。格劳孔论证的基础始终是从世俗出发的,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审视好与坏。正义与不正义哪个更好,判断的标准是第三人眼里看到的,过的幸福就是好,贫苦就是坏。正义与不正义的好与坏还应该是他自己内心的感受,富有的人不一定快乐,贫苦的人也不一定就痛苦,正义究竟是不是一件苦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第五篇:感谢信(学习“正义之士”捐款活动)
感谢信
敬爱的---地区各县市兄弟联社的领导与同事们:
大家好!首先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的善行善举赐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原谅我的辞藻并不华丽,在这里,我只想用这颗满怀感恩的心,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达一个病患家庭在收到各位无限关怀后的鸣谢之意,表达一个困难家庭在收到领导干部关心和帮助后而倍感温暖的感激之情……
我叫某某,是----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95年我为抢救联社公共财产,被歹徒刺中14刀,入院抢救输血后,一直依赖高昂的药物治疗。2011年我被诊断出患有丙型肝炎,患病原因为大量输血造成的感染。急需注射重组人干扰素DIb和注射用胸腺法新两样来治疗,以延续生命。但因家境实在贫寒,面对十几万的高昂治疗费用也只有望闻止步。某地区市联社领导在得知我的窘况后,积极联系地区各兄弟联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为我筹措治疗费用,这一善举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困境,也温暖了我的心。
在此,请容许我携我的家人向所有奉献爱心的兄弟联社及个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爱心捐助,是你们给了我拥有新人生的希望!金钱有价、爱心无价;不管大家奉献的爱心有多少,你们都是我一辈子的恩人!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此致 敬礼
致谢人:某某--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