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主任药师,副主任中药师资格条件
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1]164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中药学专业:
报名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参加中药士资格考试
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二)参加中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满5年;
2、取得中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3、取得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
1、取得中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7年;
2、取得中药学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6年;
3、取得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4年;
4、取得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2年;
5、取得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
(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
(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
(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院校毕业的学历或学位;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受单位性质和户籍的限制,均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参加考试。
有关说明: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中药学工作的人员;
2、报名参加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资格考试人员,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暂行规定》所规定的有医疗事故责任者等情况不得参加考试。
第二篇:广东省中药专业副主任中药师资格条件
广东省中药专业副主任中药师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中药专业副主任中药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或地区专业发展需要,提出专业技术工作方向;有丰富的专业工作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或复杂疑难问题,工作业绩较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专业技术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出版、发表较高水平的专业著作、论文;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能力;较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及技术管理(包括检验、鉴定、养护、加工炮制、栽培养殖、调剂、质量管理和购销)等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一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事故直接责任者,延
迟两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三年申报。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后,受聘主管中药师职务两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后,受聘主管中药师职务五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后,受聘主管中药师职务五年以上。
(四)虽然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后,受聘主管中药师职务五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主管中药师资格后,受聘主管中药师职务三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
2.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3.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较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一项的发明人。
4.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国家或省(部)级较重大项目的研究、设计或生产的产品、施工技术、工艺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省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可选考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外语或医古文,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1.获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或
重点科技项目,并能制定项目方案、研究路线、实施和草拟技术总结。
(二)处理过重要的技术问题或解决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难题一项以上,效果良好。
(三)科技新成果转化、新产品推广应用、重要技术改造项目的主要完成者,取得较显著成绩。
(四)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管理办法的主要编写者。
(五)在中药检验、鉴定、养护、加工炮制、栽培养殖、调剂、质量管理等某一方面有一定专长,为同行专家公认。
(六)曾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第七条: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市(厅)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较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一项的发明人。
(四)开发新品种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成绩较显著,使企业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编写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被采纳,并已付诸
实施。
(六)有一项以上中药专业独特技艺,经省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第八条: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著作一部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一篇。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两篇。
(三)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一篇,以及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两篇。
(四)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一篇,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两篇以上。
(五)在国际或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两篇,以及在省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的专业论文两篇。
第九条:附则
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副主任中药师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第三篇:副主任药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指导本科各项业务技术工作。
2、指导复杂的药剂调配,保证配发的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3、督促检查毒、麻、限、剧、贵重等药品使用管理以及药品检验鉴定工作。
4、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用药情况,征求用药意见,介绍新药,必要时参加院内疑难病例大会诊及病例讨论。
5、开展科学研究,配合临床开展新剂型、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6、担负教学工作,指导进修生、实习生学习。做好科内各级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
7、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药学质量。
8、主持开展临床药学学术讲座或报告会,承担医院药事管理日常工作。
第四篇:正、副主任药师职责
正、副主任药师(中、西)职责
1.在药剂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分管的调剂、制剂、药检临床药学,科研、教学等业务工作。
2.指导下级药师做好各项业务工作,要深入实际,解决业务
工作中的难题,指导复杂的药剂调配、制剂、药检、药物
信息咨询等工作,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经济。
3.负责下一级药师、进修生的技术培养和理论提高,亲自参
加讲课,督促和检查下级药师的具体工作。
4.深入临床科室,参加临床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研究落
实合理用药,了解安全用药情况,征求用药意见,介绍新
药。
5.组织并亲自参加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和科研工作;开展治
疗药物监察、信息资料和新制剂、新剂型的研制。组织指
导引进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6.督促检查毒、麻、精神和贵重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7.应具备良好的药学道德,坚强的工作毅力和事业心及刻苦
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下一级药师起模范
带头作用。
第五篇: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职责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中、西)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并参与药剂业务、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指导药品调剂、制剂与检验,审定制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
三、组织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四、组织并担任教学,帮助下级药师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
五、掌握本专业进展,配合临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