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导言中国历史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曲折,从 1840 年开始,中国人民蒙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压迫和摧残,中国主权不断丧失, 中国军队也是屡战屡败,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漂泊.其间也有过好多次人民起义,想推翻清 朝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 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选择性, 都以失败告终,经过时间和事实的证明,历史注定只有中国共产党 才能解放全中国.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 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 作的指针.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 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 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在国家
中的领导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他们总是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率领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
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党的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
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搞好现代化建设
①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②只有中国共产党具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
和巨大的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历史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曲折,从 1840 年开始,中国人民蒙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压迫和摧残,中国主权不断丧失, 中国军队也是屡战屡败,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漂泊.其间也有过好多次人民起义,想推翻清 朝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 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早期资产
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选择性, 都以失败告终,经过时间和事实的证明,历史注定只有中国共产党 才能解放全中国.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 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 作的指针.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 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 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时期都不能动摇。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1日
2,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半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虽然都相继失败了,但它们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资本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失败表明,处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适合的出路。
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五十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最终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革命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发动农民的工作。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抵住作用。因为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又是在大革命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的提出者。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国民党派相继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共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中国革命进入探索新道路的曲折过程:
中国共产党掀开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新篇章,在曲折的摸索过程中,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南昌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然而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3次“左”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受到严重的挫折。尤其是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了1935.1.15-17 遵义会议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7.7.7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华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件开始后的局部抗日战
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打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
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
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发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无数无谓的英雄和不屈的战士。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各民族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知识分子和华侨同胞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有效地克敌制胜的武器——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txt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我们更加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胜利。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考验形成的。
现代政党的产生,都是历史运动的产物,是一定时代的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使中国积贫积弱,濒临灭亡边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两大任务,近代中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道路。但这些斗争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悲惨境遇。这个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因为是时代的选择,代表了历史前进方向,它一成立,就显示了突出优势,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进一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共产党以其正确的决策和一代一代共产党人自我牺牲的精神,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拥护。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党的先进性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作过有益探索,取得过重要成就,也经历过严重曲折,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我们党是一个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能够郑重对待自己失误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纠正了自己的失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政治智慧、果敢的革命胆略,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经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的严峻考验,妥善处理国内和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显示出在复杂形势下凝聚全党、驾驭全局、开拓前进的能力。在建国以后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经过20年的努力,社会主义中国愈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当前,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五大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完成这一宏伟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首先,我们党有代表先进文化最高成果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表明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够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
其次,我们党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根据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复杂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在跨世纪的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方针、政策,就一定能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
再次,我们党有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由于党在长期斗争中同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联系,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反映了人民的意愿,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觉贡献聪明才智。对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人民群众是理解的,是支持党去克服困难的。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又次,我们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干部队伍。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改革开放以来,党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确立了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各级干部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为指导,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总体上是能够胜任各个方面工作的、能够同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奋斗的。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胜利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表明,我们党不怕困难,总能依靠人民克服困难。现在,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走向新世纪的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完全可以相信,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只要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我们这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一定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所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成功领导中国革命的原因
摘要: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在这以后的28年里,中国
共产党不断探索创新,纠正自身错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成功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重要规律:理论指导、干部带领、群众参加成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全过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不断显现其规律的真理光辉。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原因
正文: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最终于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浪潮。然而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运动的兴起而失败告终。南昌起义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然而这条革命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失败,导致红军被迫通过长征实现战略转移,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错误,开启了革命道路探索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摸索,在曲折中前行,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仅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但这并不是说,适合中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就由此产生了。从这时起,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在探索中国革的特殊规律,并试图从理论上阐发遇到的问题。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然而中共“二大”的召开则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地提出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并且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根据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纲领,在1922年到192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推动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也逐渐意识到单凭一个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所以,中共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当时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国情,结合实际,提出联合国民党,就是整体性观念的体现。如果没有与国民党联合合作,那么也就没有了浩浩荡荡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国民大革命了。在这期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强烈支持,而革命的社会内涵也更加深刻,为以后中国共产党联合工农阶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随着革命蓬勃发展,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内部争夺领导权的矛盾也日益显露。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大革命的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损失惨重,不但组织被破坏,而且党的活动也被迫转入地下。工农运动走向低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究其原因,从客观方面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而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阶段,没有经验,而这些纷繁复杂的革命斗争又把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求他们在理论上对大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前途、领导权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等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中共的探索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必须从当时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外国经验,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在此以后,中国革命者不断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枪杠子里出政权”的武装革命道路。在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辟着革命新道路的局面。
三、新道路探索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是要继续坚持苏联模式,以城市为中心,还是开辟新的道路,成了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实践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受挫后,部队向农村转移,并且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革命的政党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是一种创新,符合了当时实际状况,成功推动了革命的前进步伐。
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着严峻的形式,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阵营缩小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把国民党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党,国民革命军成了屠杀人民、镇压革命的工具;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阵营;上层小资产阶级发生了动摇,革命主力遭到极大摧残。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只有工农力量是最可靠的,同时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独立地领导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符
合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明确指出,党的任务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党进行革命活动时,必须广泛联系和发动群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首先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把农村改造成为先进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促进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否定了“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它以独创性的内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的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四、在新道路探索中曲折前进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会议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犯错误的教训,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使自己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从而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坚持下来并推向前进。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把握对立统一关系,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通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赢得胜利的保证。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最终取得红军长征的胜利。而创造这一伟大历史的就是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共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全面内战的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资深的建设。
放眼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使主观的工作指导同客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主客观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历史经验表明,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却脱离中国的具体实际,也是断然不能成功的。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仍需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开辟出新的革命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5、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6、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
第四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范文模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英语1101班
陶丽丽
学号:2011017138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繁华转瞬即逝,令人唏嘘慨叹。强秦盛唐,经济文化并行并荣的宋,疆土广阔容亚纳欧的元,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来去匆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让这个文明古国热闹非凡。然而再好的戏也终有落幕的一天。当人类步入了现代社会,中国的封建制度也日益越发地显得不合时宜,最终辛亥革命一声惊雷推翻了清王朝,从此再没有名为封建王朝的戏幕在中华大地上出现。
但是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却没有清除中国社会性质里的“封建”。辛亥革命的发起者们企图从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帮助,却不得不接受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残酷现实。而把中国推向这一境地的始作俑者,正是革命者们自以为已经被彻底消灭掉的封建势力,和他们自以为与自己同一阵营的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从多方面进行的。武装侵略强占领土并索要巨额赔款;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划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控制中国经贸要冲,“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压迫民族工业、垄断金融财政;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侵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侵略行为都是不正义的,然而这些行为在客观上却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经济体系的瓦解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小农经济的下层,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大多成了无产者,而拥有资本的旧社会地主、商人、官僚则成了资产阶级的前身。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大多数群众都积极地投身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尽管最初他们之间存在着因阶级或阶层不同而产生的斗争方法差异,随着事态的明朗,国人的对如何救亡图存的态度,也逐渐由改良变为革命。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在革命的最初,要解决谁是革命对象、革命的任务是什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的动力以及革命的前途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决定着革命的走向以及革命中应该采取的手段。
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共产党的主体主要是由工人组成。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由于身受的苦难最深,这一阶级的革命意志也就最强烈。他们所要进行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需要联系一切可联系的小生产者和社会下层阶级。而资本主义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却和社会主义的革命不相同,它的主体是排他的,这种革命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它的目的只是推翻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因此二者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短见的,并更偏重私利的。就客观条件来说,社会主义革命显然更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这是因为中国革命者面对的是一群力量强大并在中国有一定根基的敌人——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派。
在革命时期,共产党的力量相对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反动派而言是弱小的,这也表明了将大城市作为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错误性。只有扎根农村,才能更灵活地吸收广大的无产主义者与反动势力进行对抗,更深入地扎根到群众中间。而在扎根农村的同时,也要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能忽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的任务有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两个方向。帝国主义是封建顽固势力的支持者而封建地主阶级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首先需要农民群众将封建地主阶级推翻,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并包纳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历经八年抗战以及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数年内战,共产党终于亦步亦趋地将在其发展中不断被完善的社会蓝图转为现实。而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这虽饱受磨难却终于实现目标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实践的成功首先需要有着对事物发展的正确认识,正因为有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引,无产阶级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五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国际学院 胡高升
1.内容摘要: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由毛泽东和范文澜等同志合作完成的著作,最后以毛泽东的名义发表,并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著作共两章,第一章以“中国社会”为题,简述了中国古、近代社会的情况及性质;第二部分以“中国革命”为题,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问题。
2.感想:
通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著作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部著作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其中,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深入的认识、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给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我将根据毛泽东同志对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分析及自己的理解,将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毛泽东明白: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异常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而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并以武装的形式去革命。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土的入侵是当前民族革命的主要任务。特别指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毛泽东认清: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小资产阶级、农民(主要包括中农和贫农)、无产阶级。除此之外,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我们较好的同盟者,对游民等应积极改造和防范。
毛泽东强调:现阶段中国的革命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现时中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革命已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在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整个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不断增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革命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小资产阶级、农民(主要包括中农和贫农)、无产阶级为动力,用武装的方式去完成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两大革命任务,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革命。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后,在宣传、教育、发动革命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毛泽东同志,再次发挥自己宣传能力方面的优势,用其超人的智慧、犀利的笔锋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二章中论述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后,又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任务等重大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以后,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其中最凶恶的敌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至于中国革命的动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之后,指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则是工人和农民,革命的领导阶级则是无产阶级。并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指出:中国革命的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因而,这一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就要转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最终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以前总感觉毛泽东的时代离自己很遥远,总是为人们对他神一般的敬佩而不解。读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后,所有的不解一扫而散,特别欣赏他对“中国革命”深入的认识、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心中对毛泽东的钦佩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