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张太雷故居游记
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太雷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坐落在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 3 号的张太雷纪念馆,吞吐着岁月的烟云,如一位老人时时在叙述着历史。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故居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这是一座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卓越的政治活动家的光辉形象。1898年,张太雷就出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谈家场其外祖父家,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铭志。在张太雷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张太雷一家长期寄居岳父家。1918年暑假,他赶回家乡与陆静华结婚,婚后他租赁了这里作为新房。当年张太雷租住的三间平房,中间为客厅,东厢为张太雷母亲薛氏寝房,西屋是他们夫妇的卧室,他们的三个孩子就出生在这里。故居里的摆设都按着当年生活原貌陈设,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
参观完故居来到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这里按编年体例布置,分阶段进行展示,浓缩了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的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主要呈现了张太雷同志为革命奋斗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变革社会的愿望。他在天津、北京地区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当他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之后。率先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他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中国共产党尚在褪褓之中,他即衔命前往苏俄远东出任中共特使;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27 年12 月12 日,作为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从他短暂的29年历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他在困苦与挫折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那种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的革命精神。在书画陈列室里,墙上挂满了有聂荣臻、徐向前、张爱萍、王任重、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缅怀张太雷题词及全国各地领导人、专家学者纪念张太雷而创作的书画精品,从这些书画中他们对张太雷同志的敬仰之情让我感触很深。
这里的珍贵史料告诉我张太雷曾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一个青年应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无论任何时代,无论身在何处,作为有志青年,都应响应时代的召唤,抛却一己之私,将生命融进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中去。为了这个崇高理想,彻底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一点,张太雷无疑做到了。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
第二篇:参观张太雷故居有感
参观张太雷故居有感
武进区花园小学 庄彩华
暑期,根据学校“七彩假日”活动的要求,我和学校的部分小记者们一起参观了张太雷故居。说实话,作为一个常州人,虽然之前对于“常州三杰”都略有耳闻,但要说详情还真是说不清,因此,对于去张太雷故居参观也颇有兴趣。
早上八点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准时乘车从学校出发。正值高峰,路上很堵,原本十分钟的路程足足开了有半小时,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前,因门前的巷子太小,车子无法入内,只得下车步行。不过好在天似乎也知道我们的心情,居然雨停了,云层中透出一丝亮光来。同行的小记者们也都很懂礼貌,自觉地排好队前往参观,让我无形中对张太雷先生多了一点敬意。
步行数百米,就来到了张太雷故居前。出乎意料的是,故居十分简朴,黑瓦白墙,门厅窄小。门口唯有一块红色的匾额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上写着“张太雷故居”几个金色的大字。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步入了故居。这是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民居建筑,天井里端放着一尊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塑像。他凝视前方,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情坚毅,似乎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又似乎正在思考救国救民的方略。孩子们也一个个神情肃穆地瞻仰着,有的还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抚摸着石像下的基座和小花,似乎在于烈士对话。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步入了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张太雷于1898 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卓越领导人。这里,就是他曾经租住了七年的小屋,是他与妻子陆静华新婚的地方,也是他的三个孩子出生的地方。
东屋是张太雷母亲的房间,里面的装饰十分简洁,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我的关注,讲解员告诉我们,1898年6月17日,张太雷生于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后外祖父薛锦元家,这是童年的张太雷在祖父怀中的留影。
西屋是张太雷夫妻的卧室,屋里的摆设同样非常朴素,墙上挂着张太雷妻子和儿女们的照片,木床、写字桌、梳妆台和衣柜,都是原物。书桌上有一盏很旧、很古老的油灯。据讲解员介绍,张太雷结婚一年后,就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中,此后,他又在天津求学、去苏俄出席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以后,张太雷在全国各处奔波,已很少回家。直到1925年,张太雷回乡探亲,才在故居里度过的几天温馨时光,谁知竟成诀别。小记者们也专心致志地看着,对张太雷的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不时询问着讲解员。原来,张太雷的母亲一直瘫痪在床,而张太雷为了革命又常年在外,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陆静华照顾。可以
想见,当年太雷的家境该是如何的贫寒,但就是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他仍一心想着革命,一心寻求救国的真理,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
接着,我们又来到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这里按编年体例布置,分阶段进行展示,浓缩了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的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通过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张太雷曾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也就是今天的省常中,在那里,张太雷如饥似渴地汲取各门知识,对英文尤感兴趣,英语成绩每个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名。英语后来成为他投身革命、走出国门的一道桥梁,可以说,英语改变了他的一生。听着听着,小记者们两眼放光,纷纷点头,有个小女孩悄悄地告诉我说:“英语真的很重要,我也要学学好。”我听了不由自主地笑了。
之后,还有许多图片和真迹,其中,广州起义的图片令人印像最为深刻。1927年12月12日中午,张太雷在广场丰宁路西瓜园广场主持召开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在前往指挥作战途中,遭敌伏击,身中三弹,壮烈牺牲,时年年仅29岁。陈列室还陈列了他的遗物,手表和毛毯等。在张太雷牺牲后,家里的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是陆静华仍然抚养教育三个子女继承父志。儿子张一阳“皖南事变”后被俘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坚持斗争,宁死不屈,牺牲时还不满18岁。这真是一门二英烈,千秋永不朽!小记者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纷纷拿出相机和笔,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参观结束,回到天井,再次凝视张太雷的塑像,我的心情如大海般波澜起伏,在那困苦的年代里,张太雷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积极入党,寻求真理,献身革命,无怨无悔。他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他如一盏明灯,照亮后人救国之路;他如一座丰碑,高高地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以文人的柔弱身躯挑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以革命者的一腔热血浇灌这片热爱的土地。他,就是常州人民的骄傲——张太雷!
第三篇: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张太雷故居与烈士陵园有感
2012年4月26日,我们全班一起参观了张太雷故居和烈士陵园。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
张太雷故居坐落在一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地方,古朴的木质大门,苍劲有力的大字,无不彰显着曾在这里居住的人不与当时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信念。踏进那座木质小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太雷的雕塑。雕塑通体洁白,象征着他高洁的品行。我仔细看完了所有的介绍,对张太雷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
张太雷(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 年12 月12 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 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参观完故居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大汗淋漓。但是,对烈士的敬仰战胜了对炎热的恐惧。随后,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前往常州烈士陵园。
常州烈士陵园是常州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参观者前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艰苦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常州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常州英烈们:“常州三杰”、“七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却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
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动激励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曲。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时代没有给我们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地为祖国就义的选择,但我们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参观张太雷故居和烈士陵园,我们不仅仅为了缅怀英雄、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革命先烈们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是要珍惜他们为我们争取的权利和生活,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更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美好而奋斗。我们大学生已经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能因为一时的迷茫而沉沦堕落,而应该意识到并担负起自己肩上的时代使命。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再一次踏入这些神圣的土地时,可以骄傲地吟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四篇:冰心故居游记
冰心故居游记
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很多冰心的作品,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总是鼓励我们面朝太阳,才能感受阳光抚面的温暖。
假期,我参观了冰心奶奶的故居。
冰心的故居,也是林觉民烈士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此地有这样的描述,“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生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的确,该故居坐西朝东,有三个进口,四周环绕风火墙。第一个进口与第二个进口之间有一条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
我看着就想起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然而北方的四合院里涌动大片的阳光和风沙,喧闹着的人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黄黄的毛月亮才摇碎一地槐花的清香。这里却是安静的——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想必这幽静的居处便是主人寄托心志的场所。
夕阳西下,我才猛然发觉,外面天色已暗,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转身踏上了回程,故居渐远,我的思绪确还留在那里……
第五篇:蒲松龄故居游记
蒲松龄故居游记
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了个喜讯就是可以带五个人去蒲松龄。我高兴极了叫上了姥爷、小舅一起坐上了爸爸的车去游蒲松龄。
一路上,凉风习习,姥爷向我介绍蒲松龄,他出了本很著名的书《聊斋志异》,里面讲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我稍稍有些失望,心想: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出了本这么著名的书,结果里面就讲
了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但这一点小失望并没有搅乱旅游的兴奋,过不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蒲家庄,可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远外的吆喝声忽高忽低,我们赶紧顺着吆喝声向前走去,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小滩位,我一下了发现了小滩上摆着许多小狐狸,模样俊俏,我像着了魔似的走了过去,小舅急忙跟了上去。潍主见有顾客光顾急忙笑眯眯的迎了上来:“小朋友,买一个吧,这小狐狸辟邪的。要买给你便宜一点吧,卖20,给你18。”本来无心买,给滩主这么一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买身上没钱,再说一下车就买东西,那这一路得买多少东西。说不买,看滩主大爷这么热情,又不好意思开口,怎么办呀!好歹小舅看出来了,掏出钱包:再便宜点吧!滩主摇了摇头:“至少15。”小舅说:“12吧。”“不行!本来就亏了!”爸爸在这看着这场降价战什么时候也不是个头便拉起小舅就走,边走边说:“一会再买,一会再买。”谁知背后滩主喊到:“12就12。”爸爸转过身:“行,12。”付过钱我摸着小狐狸,感叹一句:“真是来之不易啊。”刚说完就感觉被人拍了一下,我回过头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琉璃用手托着放进衣服说:“小朋友买一个吧,才三块钱,还发夜光呢!”我晕,这老板也太…太精了吧。我连连摇头说:“谢谢,我不要了,我家有。”说完逃似的跟爸爸他们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聊斋。
进了院门,呵,还挺气派!前方一口圆圆的池塘,前端一个老爷爷的雕像,不用猜就知道那是蒲松龄老先生。这院子挺大,周围全是树,树上有一个个小灯笼,真是万绿树中一点红啊!走近一看灯笼下还吊着个菱形小牌子,上面还有些字呢,哦,是猜字迷、成语、还有歇后语的,猜对可兑奖呢。想不到这小院子不光是书香文化,还有些趣味游戏呢,可是逛了半天连什么是什么,或里面有什么传为含意我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呢。“有了”爸爸提议道“我们雇个导游,就行了。”“好!”我双手赞成,爸爸转身去雇导游了。过不多久,爸爸回来了,说:“导游一会就到。”话刚落,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脖上还围了个红围巾的阿姨走了过来:“走吧”!她在前带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来到一个小房前,导游阿姨做了个请的动作,大人跟了进去我也赶紧跟了上去。我想蒲松龄的故居一定很豪华,带着好奇我迈过了门坎。可里面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冷清、破旧,不知怎的我总觉的有点阴森。我惊愕这,这怎么可能是蒲松龄的故居。连姥爷也在问:“这是蒲松龄的故居吗?”导游小姐还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是啊,这本是三间,现在我们站的这间是门厅,左右两边是其它两间,由于参观原因,我们把它制成一个屋。”说罢导游指着左边的一间房说:“”。我看了看那间房,摆设简单,只有一个格格的书架,里面稀稀落落放几本书,因为没法进去只能在远处看,书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没有一点亮的颜色。在这间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木头做的像似椅子的东西,导游解释道:“这是古代人即可当沙发又可当床的家具。”说罢,将手指向右边的房间说:“蒲松龄先生就是半坐在这张床上死去的。”随后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专门为蒲松龄爷爷建的小型博物馆。
——蒲松龄博物馆
进了博物馆我把脸贴在玻璃展示台上,开始看第一个展示品那是一本厚厚的书书皮是棕色的金黄色的字导游在一旁介绍着:“这是那本著名的书《聊斋志异》。紧接着她指向一本泛黄了的本子说:“这是《聊斋志异》”。接着她指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说:“这是《聊斋志异》的上半部手稿,下半部失传了。”导游向大人们介绍着,可我的心思早扑在了一张花花绿绿的东西上,定眼一看原来是根据《聊斋志异》编的邮票,数量稀少,才有两大张。偏过头来导游还在介绍《聊斋志异》,因为实在无聊,便走过去认真地听着“聊斋志异被翻译成了很多版本,英文版、日文版等等,其中日本还把《西游记》和它联在了一起,逛完博物馆,我还知道了很多重量级人物也去过了蒲松龄,并拍了照。还知道了蒲松龄曾经想当官但却未能考上便写了全国闻名的《聊斋志异》,借鬼怪反映官场的黑暗。
后来我们又去了狐仙园、聊斋宫等许多地方,就不一一细说了。伴随着快乐我们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