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图谱

时间:2019-05-12 02:5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鉴定学图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鉴定学图谱》。

第一篇:中药鉴定学图谱

中药鉴定学图谱

中成药的鉴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药鉴定学图谱。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一。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以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道地药材。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图谱》。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

(二)中药资源的保护

我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种;同年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千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 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来发现沙棘叶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颇具开发价值。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灵猫香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和雪胆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如杜仲、黄柏、厚朴等皮类中药的环剥技术,麝的家养和活麝取香,黑熊家养和引流熊胆汁,人工牛黄的研制,人参、紫草、三

七、延胡索等的组织培养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新进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 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

第二篇:幼苗鉴定图谱2[范文模版]

不正常幼苗类型

初生根发育不全、粗短、停滞、残缺、断裂。

初生根从顶端开裂、缩缢、细长、卷缩 在种皮内、负向地性。

初生根玻璃状、有初次感染所引起的腐烂、仅有一条或缺失种子根。

胚轴缩短而变粗、不能形成块茎<仙客来属>、深度的裂缝或破裂、中部又宽的裂缝、缺失

胚轴缩缺失、缩缢、严重扭曲、过度弯曲、形成环状或螺旋形

胚轴缩细长、玻璃状、初次感染引起的腐烂

子叶肿胀或卷曲、畸形、断裂、缺失、变色

子叶坏死、玻璃状、初次感染所引起的腐烂

子叶缩短而扭曲、收缩变小、弯曲、形成环状或 略旋形、无明显的‘膝’、细长

初生叶畸形、损伤、残缺

初生叶变色<坏死>、有初次感染而引起的腐烂、形态正常、但小于正常的 1/4。

顶芽畸形、损伤、残缺、有初次感染而引起的腐烂。

芽鞘和第一片叶畸形、损伤、残缺、严重弯曲。

芽鞘形成环状或螺旋形、严重扭曲、裂缝长度 从顶端量超过 1/3,茎部开裂。

茎部细长、有初生感染所引起的腐烂、延伸长度 不积芽鞘的一半、残缺、撕裂或其它的畸形。

瓜属图片

(瓜属)初生根矮化、生长受阻、有足够的次生根、属于正常幼苗。

(瓜属)初生根生长受阻、无足够的次生根。

(瓜属)初生根生长受阻、有足够的次生根。

瓜属图片

(瓜属)下胚轴短而厚。

瓜属图片

(瓜属)子叶腐烂。

棉属图片

(棉属)初生根矮化。

(棉属)初生根受抑制。

(棉属)初生根加在种皮内。

(棉属)初生根霉烂。

棉属图片

(棉属)子叶部分枯斑。

菜豆属图片

(菜豆属)下胚轴短。

(菜豆属)下胚轴从右侧纵向裂开。

(菜豆属)下胚轴缺失。

(菜豆属)下胚轴弯曲。

菜豆属图片

(菜豆属)子叶断裂无色。

(菜豆属)子叶枯斑。

菜豆属图片

(菜豆属)初生叶畸形缺失。

(菜豆属)初生叶缺失。

菜豆属图片

(菜豆属)顶芽受损。

(菜豆属)顶芽畸形。

(菜豆属)顶芽缺失。

(菜豆属)顶芽缺失。

菜豆属图片

(菜豆属)幼苗黄色。

(菜豆属)幼苗黄色。

小麦属图片

(小麦属)种子根短而粗、胚芽鞘畸形。

(小麦属)只有一条种子根或无种子根。

小麦属图片

(小麦属)胚芽鞘畸形。

(小麦属)胚芽鞘扭曲。

(小麦属)胚芽鞘裂开超过 1/3。

(小麦属)子叶伸长少于胚芽鞘一半以上。

小麦属图片

(小麦属)子叶伸长少于胚芽鞘一半以上。

玉米属图片

(玉米属)初生根矮化缺失。

(玉米属)初生根缺失。

(玉米属)初生根腐烂。

玉米属图片

(玉米属)中胚轴形成环状、胚芽鞘畸形。

玉米属图片

(玉米属)胚芽鞘与叶片畸形。

(玉米属)胚芽鞘与叶片断裂。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五篇:郑州黄河滩区中药植物图谱

连翘

药物简介: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别名大翘子、空壳、旱莲子。落叶乔木,郑州地区多做观赏植物栽培于公园。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胆、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寒,温热病初起。消肿散结,主治痈疽、瘰疬、乳痈、脓窝疮。

用法用量:内服:5-15g。大剂量可用至50g。

注意事项:脾虚气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药物简介: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全草。分布于黄河河岸湿地。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解肌,退热。主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3-9g。注意事项:气血虚者慎服。薄荷

药物简介: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

性味归经: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用法用量:3-10g。煎汤,泡茶,研末,入糖果等。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体质,或汗多表虚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忌多食久食。凤仙花

药物简介: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促癌物质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长期食用种植在该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险。蒲公英

药物简介: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归经: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 用法用量:15-75g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用量过大,可致缓泻。鬼针草

药物简介:为菊科植物鬼针草干燥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用法用量: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苦参

药物简介:为豆科苦参的根。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敷;或浸洒搽。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辣蓼

药物简介:为蓼科植物伏毛蓼 的干燥全草。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祛湿,散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用法用量: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漱。注意事项:孕妇忌服。龙葵

药物简介: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干燥全草。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肾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跌扑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勿服。芦荟

药物简介:为百合科植物芦荟的汁液的加工品。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清肝;杀虫。主热结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解巴豆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胶囊,0.6-1.5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麦门冬

药物简介: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膨大根。性味归经:气微,味甜。归肺;胃;心经

功能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用法用量: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湿浊中阴、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下载中药鉴定学图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鉴定学图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鉴定学15

    中药鉴定学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一、概述 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常用动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中药鉴......

    中药鉴定学习题

    中药鉴定学习题1.具“狮子盘头”特征的药材是a.防风 b.银柴胡 c.太子参 d.羌活 e.党参答案:e解析:根及根茎类: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砂眼(银柴胡)、......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

    中药鉴定学考试内容汇总 一、总论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2、中药采收的原则: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

    2012中药鉴定学 (5篇模版)

    2012中药鉴定学2012年新大纲与以往大纲相比,中药鉴定学变动较小,2012年新大纲中虽删减了部分单元,但要求掌握的内容与以往大纲要求相差别不大,2012中药鉴定学。1.单元内容删减情......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人参: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中药鉴定学口诀。三七:体有瘤凸质坚实,击碎面平皮木离;皮部散生棕色点,味苦有甘尝后知。天麻:......

    中药鉴定师

    中药鉴定师实习是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时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的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中药鉴定师。这次在.......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期的实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