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鉴定学习题
中药鉴定学习题
1.具“狮子盘头”特征的药材是
a.防风 b.银柴胡 c.太子参 d.羌活 e.党参
答案:e
解析:根及根茎类: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砂眼(银柴胡)、珍珠盘(银柴胡)、糟皮粉渣(赤芍)、过桥(黄连),猪大肠(防己)、车轮纹(防己、北豆根)、菊花心(甘草、黄芪、党参)、芦头、艼、芦碗、珍珠疙瘩、朱砂点(羌活、茅苍术)、蚯蚓头(防风)、狮子盘头(党参)、油头(川木香)、起霜(茅苍术)、怀中抱月(松贝)、虎皮斑(炉贝)、金包头(知母)、鹦哥嘴(天麻)、红小辫(天麻),中药鉴定学习题。
2、川乌主成分的类型与形成层形状是
a.含胺醇类生物碱;形成层类圆形
b.含双酯类生物碱;形成层呈多角环形
c.含三萜苷类;形成层呈类方形
d.含蒽醌类;形成层呈多角环形
e.含香豆精类;形成层呈断续环状
答案:b
3.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的药材是
a.甘草 b.黄芪 c.商陆 d.人参 e.太子参
答案:b4、知母的来源为
a.毛茛科知母的根茎 b.毛茛科知母的根 c.百合科知母的根茎
d.百合科知母的根 e.百合科毛知母的根茎与块根
答案:c
解析:常见药材来源:
大黄、何首乌、虎杖:蓼科
怀牛膝、川牛膝:苋科,有异型构造
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毛茛科
苦参、山豆根、葛根、甘草、黄芪:豆科
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加科
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伞形科,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习题》。
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共同特点:断面黑色、含环烯醚萜苷(断面变黑成分)
党参、桔梗、南沙参:桔梗科,共同特点:乳管、菊糖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菊科。共同特点:菊糖、香味、含挥发油
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
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百合科
莪术、姜黄、郁金:姜科,都含挥发油——有香味——分泌细胞
5、莪术的形状为
a.类圆形或扁圆形 b.圆锥形或卵圆形 c.长纺捶形,两端尖
d.圆柱形,有分枝 e.长圆柱形,顶端尖
第二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四篇: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中药鉴定习题
00级中药及中药制剂本科班《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每小题0.5分,共18分。)
1.以植物的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结晶是:()
A 梅片B 艾片C 儿茶D 血竭E 机片
3.种子呈圆球形,表面黑色,略有光泽,种皮外有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突起,种脐近圆形,一侧有一带状浅沟,它是()A 王不留行 B 女贞子 C 茺蔚子 D 紫苏子 E 葶苈子
4.除哪一项外,其余均为苦杏仁的性状特征?()
A、扁心形
B、顶端尖,基部钝圆且厚。
C、表面红棕色,顶端侧面有一浅状小棱。
D、基部略对称,气微。
E、有杏仁的特殊香气,味苦。
5.目前动物类药材的鉴定最常使用的方法是:()
A 性状鉴定 B 显微鉴定 C 理化鉴定 D 来源鉴定 E 氨基酸分析
6.某药长卵形,表面据5~8条纵棱,皮薄,种子多数,浸水中,水被
染成鲜黄色,此为:()
A 栀子 B 使君子 C 诃子 D 胖大海 E 金樱子
7.下列哪种药用动物不属于爬行纲?()
A 蛤蚧 B 金钱白花蛇C 蕲蛇 D 乌梢蛇 E 穿山甲
8.金钱白花蛇的白环宽占:()
A 1~2个鳞片B 2~3个鳞片C 3~4个鳞片D3~5个鳞片
E 眼镜蛇科银环蛇
9.《中国药典》收栽之龟甲的药用部分是龟的:()
A 腹甲 B 背甲C 背甲及腹甲 D 骨胳 E 以上都不是
13.下列中药分泌组织为油细胞的是()
A 小茴香B 五味子C 枳壳D补骨脂E 桃仁
14.庐山石韦的特征为:()
A 叶阔披针形,基部不对称B 叶披针形,基部对称
C 叶披针形,背面孢子囊群散在D 叶长圆形,基部对称
E 叶基耳形,对称
15.火烧有爆鸣声,闪光且不留灰烬的中药为:()
A 乳香B 降香C 没药D 海金砂 E 艾叶
18.三斑海马的黑斑位于:()
A1、3、5节B2、3、4节C7、9、11节
D1、4、7节E1、5、7节
19.细辛的性状特征为:()
A 基生叶1-4片 B 叶互生于圆形茎上 C 叶1-3片,基生D蝶形花,荚果E 叶肾形,表面具白斑
20.某药卷曲成绒团状,密被柔毛,叶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此为:()
A 青蒿 B 茵陈蒿 C 五月艾 D 蕲艾 E 益母草
21.商品耳环石斛是用哪种石斛加工而成?()
A 环草石斛B 马鞭石斛C 黄草石斛
D 铁皮石斛E 金钗石斛
22. 乳香、没药、阿魏三者的共同特征为:()
A与水研磨呈乳白色B 药用油胶树脂C 具浓烈大蒜臭气
D 具油脂样光泽E 火烧易燃且无残留灰烬
23.某花类药红黄或红色,花冠先端5裂,雄蕊为5,水浸液金黄色。此为:()
AFlos DaturaeBFlos loniceraeCStigma Croci
DFlos CarthamiEFlos Caryophylli
24.洋金花相同于Flos lonicerae的特征是:()
A花冠喇叭状B花冠二唇形C花粉粒圆形,表面有细密短刺及颗粒状雕纹
D花萼先端5裂E雄蕊为
525.某药茎方形,断面具白色髓,轮伞花序,苞片刺状,宿存花萼上端具5尖齿,花冠脱落。此为:()
A、益母草B、泽兰C、荆芥D、青蒿E、以上均非
26.下列描述除哪一项外,其余均非芫花与丁香花的共同特征?()
A花冠4片或4裂B 表面密被柔毛C 气香浓郁D入水萼筒垂直下沉E 以上均非
27.水线草区别于白花蛇舌草的特征是:()
A花单生叶腋,白色B叶线形C硕果D 茎细长E花2~5朵聚生于茎顶
28.下列矿物药除哪一个外,其余均可吸舌?()
A硬滑石B 软滑石C 竹黄D 龙骨E龙齿
29.下列关于蝎子的错误描述是:()
A 头胸部与前腹部连成扁平片状B 尾巴6节,末节具尖锐弯钩
状毒刺C胸部足4对D背面见梯形背甲E以上均非
30.下列描述除哪一项外,其余均非牛黄与熊胆的共同特征?()
A水浸液可使指甲染黄B断面见细密同心环
C气清香,味苦而后回甜D 扁长椭圆形E 入水见浅黄色溶解曲线下沉而不扩散。
31.青黛不具有的特征为:()
A.粉末深蓝色B.多孔性疏松团块C.质轻、易飞扬
D.置水中,水液呈蓝色E.火烧烟为紫红色
32. 有关血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棕榈科植物
B.来源于百合科植物
C.取其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溶化,无扩散的油痕
D.取其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溶化,对光照呈黄棕色
E.燃烧时呛鼻
33.火烧具松香气的中药是:()
A 安息香B 血竭C 乳香D 琥珀E 煤珀
34.某果实类药粉末镜检,见石细胞侧面观长方形,侧壁和外壁较厚,壁沟细密,果皮细胞多角形,表面有放射状角质线纹。此外:(A 补骨脂B 栀子C 苦杏仁D 小茴香E 五味子
35.下列除哪一味药外,其余均为直接加工品?()
A 儿茶B 冰片C 竹黄D 青黛E 以上均非
36.果为双悬果,具内果皮镶嵌细胞及油管组织,此为哪一类植物的专有特征?()
A 唇形科植物B 菊科植物C 芸香科植物
D 伞形科植物E 姜科植物
二、配伍题(B型题):(每题0.5分,共15分。)
A 铁化合物B 铜化合物C 汞化合物D 砷化合物E 含水钠盐
1.芒硝含()
2.自然铜含()
3.雄黄含()
A 草果B 益智C 豆蔻D 砂仁E 红豆蔻
4.呈长圆形或腰鼓状。()
5.顶端及基部有黄色毛茸。()
A 生理性分泌物 B 病理性分泌物C 排泄物D 内壳E 卵鞘
6.蟾酥()
7.五灵脂()
8.珍珠()
9.海螵蛸()
10.桑螵蛸()
11.麝香()
A 芒硝B 赭石C 磁石D 自然铜E 滑石
12.具“钉头”。()
13.条痕色不同于矿物本身颜色。()
14.味苦咸。()
A 五味子B山楂C 补骨脂D吴茱萸E槟榔
15.顶端见五角星状裂缝()
16.表面具石榴嘴()
17. 表面具白霜()
18. 切面具大理石样花纹()
19. 果实基部偶见苞片()
A 种子B虫瘿C 假果D 果实E 果肉
20.大海子药用()
21.没食子药用()
22.金樱子药用()
23.山茱萸药用()
24.牛蒡子药用()
A 龟板B 鳖甲C 羊鲍D 皱纹鲍E 僵蚕
25.断面见黑色角质状丝线环。()
26.由12块角板组成。()
27.外表面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8条横凹纹。()
28.具2两行疣突,末端具4~5个管状突起小孔。())
2A茯苓B 猪苓C 五倍子D 琥珀E 海藻
29.生活方式为自养型。()
30.表面具瘤突。()
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除哪些外,其余中药的分泌组织均为体外毛?()
A 广藿香B 薄荷C 补骨脂D 穿心连E 金银花
2.蕲蛇的性状特征是:()
A尾渐尖B 龙头虎口C 具数十个白环
D 具佛指甲E 头三角形
3.下列中药药用舌状花及管状花的是:()
A 洋金花B款冬花C 红花D 菊花E 野菊花
4.表面密被凹陷状油点的中药是:()
A 山楂B 连翘C 吴茱萸D 陈皮E 枳壳
5.熊胆“胆仁”色泽深浅不一,常见的有:()
A金黄色 B黑色或黑绿色 C黄绿色 D蓝紫色E类白色
6.鹿茸片的规格有:()
A 蜡片B 雪片C 峰片D 骨砂片E 梅花片
7.下列各组中药中,来源相同的中药是()
A 青皮与陈皮B乳香与没药C 枳壳与枳实D 吴茱萸与山茱萸E 大青叶与青黛
8.红花与丁香的相同显微特征是:()
A 水浸液黄色B 花粉粒萌发孔为3C 具油管D 含草酸钙簇晶E气香
9.显微观察中见结晶的中药是:()
A麝香B 茯苓C 五味子D 猪苓E 麻黄
10.薄荷与穿心连的共同显微特征是:()
A 直轴式气孔B 腺鳞C 小腺毛D草酸钙结晶E 气孔保卫细胞大小相差悬殊
四、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
1、蜈蚣全体有22节,足对;僵蚕有足对。
2、广藿香茎方形,被毛;茎圆形,无毛。
3、Herba Menthae的细胞内含结晶;Herba Andrographitis的细胞内含结晶。
4、刁海龙躯干棱形;拟海龙躯干棱形。
5、马鹿具3个侧枝者称岔茸;梅花鹿具2个侧枝者称岔茸。
6、性土鳖虫可供药用;性海马具育儿囊。
7、肉豆蔻来源于科,表面具状沟纹,断面具槟榔样花纹。
8、马钱子胚乳切片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色;苦杏仁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湿润,以木塞塞紧,温水浴中加热可令悬挂于试管中的三硝基苯酚试纸显色。
9、红花药用不带子房的花;西红花药用。
10.蛤士蟆油药用;以水浸泡体积膨大致原来的倍。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条痕色——通天眼——剑脊——
乌金衣——当门子——显微化学反应——
六、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昆虫纲动物药的主要特征。4分
2、简述晶鞘纤维与嵌晶纤维的区别。3分
3、简单描述冬虫夏草的主要性状特征。5分
4、简述姜科果实(含种子)类中药的主要性状特征。3分
七、比较题:(共10分)
1、请比较正品蛤蚧与其伪品蜡皮蜥的主要性状区别。
2、试列表简单比较茯苓与猪苓的主要性状区别。
八、判断说明题(共10分)
有一未知混合粉末,请根据下列所给已知条件判断其可能含有的中药品种,并说明推断过程及依据。
条件: 粉末经显微制片后镜检,见半透明、淡黄色、并含有不规则形砂粒状固体的碎块;亦见黄色、淡黄色团块包含或散在的方形、柱形、八面体形等结晶,油滴散在或存在于团块中;此外尚观察到细长弯曲菌丝和菌丝团,菌丝常2叉状分支,偶见结节状膨大。取粉末适量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显较淡的蓝紫色。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15
中药鉴定学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一、概述
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常用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
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等。③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④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
4.动物的生理产物: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
此外,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手试法,如毛壳麝
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l5倍。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地龙:来源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等。
采收加工: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受精囊孔2对。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受精囊孔3对。
化学成分:①主含蛋白质。②次黄嘌呤,具平喘、降压作用;蚯蚓退热碱,有解热作用。③琥珀酸,有平喘和利尿作用。
检查: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三十。
2.水蛭:来源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
采收加工: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蚂蟥”为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背部稍隆起,黑褐色或黑棕色,有许多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腹面平坦,棕黄色。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样。气微腥。
“水蛭”呈扁长圆柱形。
“柳叶蚂蝗”体狭长而扁。
中药鉴定学
化学成分:①肝素。②抗凝血酶。③活水蛭唾液腺中含有水蛭素,干燥药材中水蛭素已被破坏等。
水蛭素、肝素、抗凝血酶均有抗凝血作用。据报道,水蛭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水蛭素不但可以抗凝血,而且对各种血栓病都有效。
含量测定:每1g含抗凝血酶活性应不低于16.0U。
3.石决明:来源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状鉴别:“杂色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皱纹盘鲍”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羊鲍”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表面砖红色,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狭长,呈耳状。疣状突起的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壳薄。
“白鲍”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化学成分:①均主含碳酸钙。②内层珍珠层含角蛋白,水解得多种氨基酸。
4.珍珠: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产地: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珍珠”。
性状鉴别: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无味。
显微鉴别:磨片:①可见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②在暗视野中可见珍珠特有的同心环状的如虹彩般的光环——“珍珠虹光环”。以上二者是珍珠独具特征可以与伪品区分。
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多种氨基酸。
理化鉴别:(1)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浅蓝紫色(天然珍珠)和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
(2)粉末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的气泡。
5.牡蛎:来源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状鉴别:“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内面瓷白色。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气微,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 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
6.海螵蛸:来源为软体动物门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状鉴别:“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边缘薄,中间厚。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隐约可见细小疣点状突起;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尾部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内壳较前者大,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7.全蝎:来源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
采收加工:捕捉,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
性状鉴别: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前腹部由7个节组成,中药鉴定学
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棕黄色,6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化学成分:含蝎毒素,为一类毒性蛋白,对神经系统有广泛生物活性。
8.蜈蚣: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又称尾足。质脆。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化学成分:含毒性蛋白。
9.土鳖虫:来源为节肢动物门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性状鉴别:“地鳖”呈扁平卵形。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腹面红棕色。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呈长椭圆形。背部黑棕色,在边缘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化学成分:①含鲨肝醇,具解毒作用。②尿囊素,具镇静作用。
10.桑螵蛸: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性状鉴别:“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1细小椭圆形的卵。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长螵蛸” 略呈长条形,质硬而脆。
“黑螵蛸”略呈平行四边形,表面黑褐色、紫褐色或灰褐色,质硬而韧。
11.斑蝥: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
中药鉴定学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黄黑小斑蝥”较小。
化学成分:均含斑蝥素、羟基斑蝥素。
斑蝥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鼻炎等均有显著效果,但毒性大。斑蝥素也是芫菁科昆虫特有的防御攻击物质。
理化鉴别:粉末,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棱柱、菱形结晶。
12.僵蚕: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足8对。质硬而脆,断面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13.蜂蜜: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
性状鉴别: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黄褐色(黄蜜),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一般以春蜜中的洋槐花蜜、紫云花蜜、枣花蜜、油菜花蜜等色浅,粘度大,气芳香、味甜,质量较佳。
化学成分:糖类;酶类;挥发油。
检查:淀粉和糊精。
相对密度:1.349以上
酸度:显粉红色,10秒钟内部褪色。
14.海马:来源为脊索动物门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线纹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前方有1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头顶有冠状突起。尾部四棱形;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并具短棘。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刺海马”头部及体上节纹间的棘细而尖。
“大海马”黑褐色。
“三斑海马”体背部第1、4、7节两侧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
“小海马(海蛆)”体形小,黑褐色。
15.蟾酥:为脊索动物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两季捕捉蟾蜍,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采收加工过程中忌用铁器。
性状鉴别:呈扁圆形团块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断面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鉴别: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中药鉴定学
化学成分:强心甾类化合物: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吲哚类生物碱。
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具有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蟾毒灵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
16.龟甲: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性状鉴别: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外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脊棱3条。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17.鳖甲: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状鉴别: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密布网状细皱纹,并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两侧有对称的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18.蛤蚧:来源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
采收加工:捕捉,剖开腹部,取出内脏,再以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将大小相近的两只合成1对,扎好。
性状鉴别: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而结实,几与体长相等,有不甚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附注伪品:
(1)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或壁虎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吻鳞切鼻孔。
(2)鬣蜥科动物蜡皮蜥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红点蛤蚧。有眼睑。无蹼及吸盘。(3)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有眼睑。无蹼及吸盘。(4)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无蹼,无爪,无吸盘。
19.金钱白花蛇: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采收加工: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以头为中心,盘成圆盘状,用竹签横穿固定,干燥。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20.蕲蛇:来源为为脊索动物门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
采收加工:剖开蛇腹,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腹部灰白色,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观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
化学成分:从蛇毒中提纯的精氨酸酯酶具有去纤、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作用。
中药鉴定学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21.乌梢蛇:来源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构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观鳞片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谱带特征能区别于其他蛇类中药。
附注 伪品:区别点:伪品蛇背部行列都是奇数。
22.鸡内金: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肌胃内壁。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状卷片。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波浪形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酶类。
23.麝香:来源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香、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以四川、西藏的产量大,质量优。
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季猎捕,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家养麝香多在10月份直接用挖勺从或麝香囊中挖取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状鉴别:“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有特异香气。
“野生品麝香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外表多早紫黑色,油润光亮,断面黄棕色或深棕色;粉末状者多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或微带紫色。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以当门子多、颗粒色紫黑、粉末色棕褐、质柔润、香气浓烈者质佳。
中药鉴定学
显微鉴别:粉末为许多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成分:①含大环酮、醇类化合物:主要为麝香酮,具特异强烈香气,为主要活性成分,少量降麝香酮等。②含蛋白质和多肽、多种氨基酸,高分子量的肽类是抗炎的主要成分。
【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摄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检查】
杂质:本品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它掺伪物。不得有霉变。
干燥失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35.0%。
总灰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总灰分不得过6.5%。
【附注】
掺伪品:在商品毛壳麝香和麝香仁中均发现有掺伪品,如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蛋黄粉、奶渣等;植物性的儿茶粉、淀粉、锁阳粉、桂皮粉、大豆粉、丁香粉、地黄粉、海金沙等;矿物雄黄、赤石脂、铅粉、铁末、砂石等。以上掺伪品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均能与真品麝香区分。
麝香的资源研究:麝香的资源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迄今具有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有灵猫香和麝鼠香两种。
(1)灵猫香: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及小灵猫香囊中的分泌物。雌雄动物均产香,雄性产香量比雌性高,含香猫酮、香猫醇及降麝香酮(环十五烷酮)等。
(2)麝鼠香:为田鼠科动物麝鼠雄性香囊中的分泌物。具有类似麝香的特殊香气。含有与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降麝香酮、5-顺式环十五烯酮等大环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应激、耐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减慢心率、促进生长及同化类固醇与雄激素等作用,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
(3)人工麝香:系根据天然麝香的组成人工合成,成分以麝香酮为主,与其他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
24.鹿茸:来源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
中药鉴定学
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产的“东马鹿茸”,品质较优,西北产的“西马鹿茸”,品质较次。
性状鉴别: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外皮红棕色或棕色,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较疏;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纵棱筋及突起的小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门外围多已骨化;体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和头茬茸近似,但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
砍茸:亦分二杠或三岔等规格。注意“虎牙”。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
东马鹿茸: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大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质量较差。
均以茸形粗壮、饱满、皮毛完整、质嫩、体轻、油润、无骨棱、无骨钉、锯口外面无骨质者为佳。
花鹿茸片: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切面浅棕色或浅黄
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或浅白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脆。
化学成分:其中溶血磷脂酰胆碱有降血压作用;次黄嘌呤、尿嘧啶和磷脂类物质有较强的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功能;多胺类化合物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成分,在鹿茸尖部多胺含量较高;肽类物质有抗炎活性;多糖有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25.牛黄: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
采收加工:阴干。
性状鉴别:根据形状可分蛋黄及管黄二种。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管黄”呈管状,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红棕色或棕褐色。质酥脆,断面有较少的层纹较深。
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显微鉴别:
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红棕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化学成分:主含胆汁色素;胆汁酸;胆固醇等。
【附注】
中药鉴定学
(1)人工牛黄
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黄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制成。为黄色疏松粉末。味昔,微甘。
(2)体外培育牛黄
本品以牛科动物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药材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
伪品:用黄连、黄柏、大黄、姜黄、鸡蛋黄或植物黄色素等的粉末与动物胆汁混合制成。
A型题:
药材表面有乌金衣,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的药材是()
A.蛋黄
B.管黄
C.姜黄
D.大黄
E.雄黄
【答案】A
26.羚羊角: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产地:主产于俄罗斯。
性状鉴别: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嫩枝全体光润如玉,无裂纹,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除顶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基部横截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化学成分:含角蛋白;含磷脂类成分;胆固醇。
【附注】
伪品:羚羊角主要靠进口,因价格昂贵,药材常见伪品。①同科动物鹅喉羚羊(长尾黄羊)、藏羚羊、黄羊等的角,它们均不呈类白色、半透明,均无“通天眼”,应注意鉴别。②用聚酯等材料用模具压制而成,类白色、半透明,均无“通天眼”,火烧有塑料焦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