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02: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

第一篇: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壮大,目前己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特别是融资难问题仍十分突出,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将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进一步探究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途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少世纪80 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不同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大企业的流动资金有29%来自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仅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雇员少于20 人的中小企业更是少得可怜,为2.3%。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专家黄顺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缺少渠道的情况下,从银行间接融资是主要途径,但金融机构从工作成本和风险防范角度考虑,更愿将钱贷给大企业,而不是政府希望的中小企业。”这让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2、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据调查,50%以上的大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下浮,而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般是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年利率7.47%,实际年息最高为

9.711%,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但目前银行收缩信贷规模,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上加难。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民间融资渠道利率则更高。

3、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仅有1.3%来自直接融资。我国当前的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上市融资的条件也很很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二、制约因素分析

1、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

资金紧张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很少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由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需要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的回笼,扩大再生产的步伐缓慢。8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30%到4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极其紧张。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状况。

2、法规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围绕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分别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规定。特别明确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法律还对拓宽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中小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和组织

建立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作了规定,形成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法规没有落到实处,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之一。

3、小企业融资渠道与筹资方式极其有限。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资金,但中小企业筹资难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除了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外,似乎很难找到适当的筹资方式,即便是最为普遍的银行借款,似乎也很难实现。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途径基本限制在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但由于担保人对于所担保的贷款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符合银行规定条件而又愿成为担保人的企业并非易事。

4、金融机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金融业的整合和贷款紧缩。转轨中的金融业由于种种原因不重视对企业的监管与约束,金融机构对低效投资和投机活动提供了软信贷支持。第二,金融机构的设置和经营管理滞后于发展,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以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三、政策建议

1、要从改善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入手

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创新,服务和业务规划方面都应该不断努力,同时要大力规范财务制度,提高信誉度,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从长远的发展来对待自己的企业,建立可信的财务报表体系,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报表做到科学、严谨、真实可信,以改善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提高银行对企业支持的积极性。

2、各地金融机构要不断地进行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小”的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方法和手段,推出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努力实现银企双赢的局面。

3、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直接融资渠道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的发展现状,在直接融资渠道的选择中,中小企业可以更多的尝试融资租赁融资这一渠道,与发行股票、债券等传统直接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而且该方式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4、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要在制定和完善有关征信的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库的建设,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配合下投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 制定出统一的信用体系、规范标准和查询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开放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同时,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对有发展前景、品牌效应好、无形资产价值高的企业,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

5、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应该对现行担保体系加以完善,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担保体系。在我国常见的几种担保方式中,政府担保相对薄弱,为此可借鉴美国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服务机构的经验: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管理局是一个独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由美国财政负担,预算通过国会中小企业委员会每年拨款。由中小企业管理局作为担保人,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如SBA对75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的75%担保,对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80%的担保;对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25美元以下的90%的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的担保。

6、大力推广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是指建立在网络提供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或第三方机构之间的一种借贷。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而获得的一种新型贷款方式。“网络融资”的概念开始从国外引入中国,一时间成为银行界与电子商务圈内颇为时髦的词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市场监测统计显示,2010 年上半年,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融资服务放款规模总额超过75 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 全年有望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 亿元人民币新高。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活跃市场、繁荣市场的细胞。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仅需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自身条件,而且更需要加快完善政府扶持,从政府到银行及企业等各方都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机制,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中小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问题妥善解决,中小企业必将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程未.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商贸 2011,(20):99-1002、王淑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研究 2011,(19):68-70

3、于梅.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及融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98-99

4、张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270

5、秦燕江,秦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路径[J].时代金融, 2011,(29):91-105

第二篇:关于中小企业信贷问题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中小企业信贷供求状况及其生存、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四万亿由功变过?

1.实践背景:近来,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国民CPI指数连续上涨的背景下,南方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旱,这直接导致通货膨胀之势日趋严重。房屋等各种大宗商品在面对国家各种调空政策的情况下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同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物资由于连带因素纷纷上涨,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速了货币的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从11年的4月5日开始连续加息,收紧银根。面对央行的这种政策,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一是贷款难度增大二是贷款成本增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其资金链的供应,也决定了企业的何去何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南方手工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已成为工商业界的热点探讨问题,同时也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实践活动意义:中小企业的信贷供求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小型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大多是游离在社会竞争的中下游,同时很大一部分的负债率是不低的,它们的存在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市场上货物供应的稳定还随带着大量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调查来找出目前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有多大,探讨分析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资金链供应不足的方法,同时通过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各种行业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以及银行方面对企业的压力。由于此次调查分布于三个不同的省份,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以点成线最后连成面的形式看出全国的大体情况,实属难得。最后通过实践调查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对自己本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3.实践活动前期准备:

(1)团队成员分工:

指导老师

成员一:祝蔚翔负责所在地的资料收集与各种任务

成员二:翟志金负责所在地的资料收集与各种任务

成员三:魏武负责所在地的资料收集与各种任务

(2)搜集资料,获取所调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负债率,获取当地银行近期信用放贷额。

(3)联系媒体或者当地政府、企业,联系所调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银行放贷部以及各信托公司

(4)安全预案

4.活动流程:大体、细则:

(1)七月二十日,各成员在其所在地开始构建网络,联系其所熟悉的企业、银行或信托公司,并准备对其相关人员采访。

(2)七月二十一日,开始采访了解前日的联系人,从企业到银行一条线试的调查,做好记录整理收集到资料。

(3)七月二十二日,深入到企业,向企业员工发放调查问卷,看企业近期的各种营业活动是否与往常不同,他们的工作生活是否感受到资金方面带来的压力

(4)七月二十三日,分析整理前段时间的资料,了解信贷供求关系是否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准备下一次的企业调查,以了解企业是否采取了抵押式的贷款来维持生存,再次联系企业负责人预约采访时间。

(5)七月二十四日,对企业负责人再次进行采访,了解企业的目前由于资金问题而带来的困难,并且力争了解到企业是否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资金

(6)七月二十五日,三位成员各自对自己所收集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各自所在地中小企业信贷供求关系状况以及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报告。

(7)七月二十六日,三位成员通过网络对各自的报告进行呈现,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写出一份点成线线带面的综合性汇总报告。

5.活动可行性:由于三位成员分别分属三个不同省份,并分别处于浙江台州、湖北武汉、贵州贵阳,三个地方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同时又是中小企业较多地区,可汇总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的信贷供求情况。最后又由于三位成员的家庭成员在当地都有在涉及单位中工作、任职的,可以利用家族关系进行调查、采访,所依开展工作比较方便并且得到的数据也比较真实,有利于报告的真实性。

6.财务预算

每人150元(包含车费、材料费及各种小额花费)

7.后期成果展示

2011年6月7日

第三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 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 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作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 据的一项会计活动。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 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 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 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目的是增强法律规定的适应性。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 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 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 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 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 常必要。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由于其产出及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受传统工艺体制 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经营灵活,应变 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落 后,产品质量差逃避纳税、逃避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会计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从国际范围 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伴随着企业出现 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55 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80%和60%以上, 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 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 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 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 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 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 实施,这就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概况: 国外概况: 联合国会计专家组成立于1981年,是为了国公司发展对国际会计协调的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专家组成立以来,它就国际会计协调的许多重大问题发表了若干指南和倡议: 英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英国会计界一直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会计问题,目前正在 对几年前所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进行修订,其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会计指 南是提供了一种选择,还是一个强制标准。专家组要考虑的问题,同样是,为中小企业提供 一个指南,还是一套强制标准。泰国代表对英国代表的意见表示赞成,他们说,专家组现在 所搞的文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即不是搞一套标准,而是搞一个指南,供各国制定本 国会计指南时参考。马来西亚代表表示,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确实存在困难,应当 根据每个国家的自身情况加以确定,如应当区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马来西亚,会 计标准主要是针对股份公司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接近二对于非股份公司,则不要求强 制执行。中非南非会计师联合会代表指出,这个指南应当是建议性质的,各国还要根据其 自身情况进行加工,以适应自己的情况另外,直接引用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有个法律权限问 题对中小企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豁免条款,是否能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接受 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新西兰代表说,中小企业主要是现金流量问题比如,新西兰卯年要求中 小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当时虽然有些抵触,但是基本上已经得到执行俄罗斯代表针对目 前的方案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说,实际上不可能把管理信息与对外报告混在四、拟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楚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 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很多的 私营企业业主将个人和家庭的一些支出,如给小孩照相、买零食、衣物等之类的花销报 公司账,而企业财务人员处于工作和饭碗的考虑,往往不能拒绝。2.会计基础薄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 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中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 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 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 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 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 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2)建账不规 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中小企业有的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 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 卷调查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 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的摊销期限计入相应期间的成 本费用,而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对企业资产进行任意重账的现象严 重;由于没有健全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按规定定期结账和处理日常业务,特别是 “待处理财产损溢” 长期挂账,不能及时加以处理等等。还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较低,使的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 时大打折扣。(3)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 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3.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资料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 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就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 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企业只好不做此账,或相互之间 调剂票据。据笔者了解,某些工业型小企业采购原材料根本就不曾取得过发票等合法凭 证。4.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 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 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 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 督困难重重。

我国从上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时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使中小企 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经过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洗礼,中小企 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小企业和有名无实的 “空头” 企业变更频繁,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企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 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 益增大。但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 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 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也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 的损失。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常必要。

从国际范围来看,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在我国 伴随着企业出现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 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据2006年统计,我国目前的中 小企业已超过1055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 国的80%和60%以上,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很大的。与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突出的问题是会计 核算不规范。目前,不少中小企业账簿设置混乱,会计业务处理随意性大,加上中小企 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 1

会计研究论文: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 作用

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进行各类考核、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因此,会计核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管理要求和需要,会计核算内容如何有效的与企业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会计信息充分使用,做到既能满足财务口径的统计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需要,就成了我们这些会计人要思考的问题了。

如何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来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其是机遇是因为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不断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这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地位的一个过程;说其是一种挑战是因为这对我们会计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其他知识,包括对产品的了解和对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了解。

从这点来说,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要将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般来讲,企业经营业务越复杂,管理中需要会计提供的信息支持就越多,会计信息流程就越需要细化。会计信息流程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意义,才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考核的需要,不同的管理者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此会有不同的要求。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对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经营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一目标取决于经营单位的总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盈利。从成立起,就面临竞争,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必须生存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获利。所以,会计工作除了要将一个单位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有关原始单据,通过审核、记账、核算,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日常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计算出该企业在某一时段、某一时点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并编成报表。更主要的是要按照一定程序,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加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层和决策者一个可靠的信息。

第2/4页 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制度和方法。首要的是领导重视,才能使之贯彻执行,如果推不动,行不通,那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其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进行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以生产企业为例,从某一点看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每个月对已收货、未付款、未开发票的材料,必须估价入账。因为制造业生产周期短,每月要计算当月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要计算当月销售数量的销售成本。如果不按送货单估价入账,将无法进行当月成本核算。购进材料经验收入库,领用材料时,必须正确填写生产单号或批号,使其材料能记入到每件不同的产品上。对几个产品共同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产品中。如果没有领料单或填写不正确,试想,有的产品没有材料,都记入到另一产品中,那是什么情形? 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都要通过各工序即工艺流程来完成,对某些产品,有关部门还要制定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生产部门还要每月进行投料数、生产数、完工数和工时统计,月末进行未完工在产品数量的盘点。产品完工后入库,销售时要开出库单,据此收款;如果按合同出库,据此挂对方应收款。有了这些明确程序并按此办理,财务部门随时或定时稽核各仓库的收入、发出、结存情况,监督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正确计算成本和经营成果。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

第3/4页 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统计核算论文会计核算论文

摘要:统计工作是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公司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公司统计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公司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的来源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却因核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区别。如果两者可以相结合,即相互借鉴,相互利用,那么就可以省去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更多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能使会计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

一、公司统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核算目的不明确。公司是独立自主,公司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都要按照市场需要由公司自行安排。因此,公司统计是为公司自身服务,以便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目前公司的统计任务都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不能为自己服务的,从而导致公司统计不能体现其实际的意义。(二)统计核算内容的不全面。有许多公司像我所在公司一样,将统计内容局限在公司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上,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活动很少地与外界发生联系。其实公司经营的成败、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公司统计对公司内部各种信息的搜集、加工、利用水平,更取决于搜集的外部信息。(三)统计核算功能太少。一般统计工作都是反映公司内部环境及其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由于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当复杂,因此统计工作不仅要反映公司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还要担负起市场调研、行情预测、实施监督的职能。但是,目前统计的功能并未真正实现统计功能多样化,公司的统计仍是一种为上级服务的被动式的报表统计。公司统计的功能被不适当地简化为反映职能,而本身应该拥有的咨询、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异同

(一)公司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的联系。1.统计核算与会计核有共同的要求:(1)核算目的相同:都担负着为公司促进经营和加强管理的职责,都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2)核算要求相同:都是公司经营管理上具体情况的反映,数据的提供受法规所制约,都要求核算的数据真实、迅速、全面。(3)核算基础相同: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核算。(4)核算范围相同:主要是围绕公司的购进、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进行的,核算的总体范围是一样的。2.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相互渗透:统计与会计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收集和分析公司经济活动的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统计和会计通过各自的核算职能来完成对公司经济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核算目标的一致性自然导致了资源共享,它们根据相同的原始记录或原始凭证,来完成各自的核算任务。(1)统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统计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公司绩效的评价等均需用到会计相关指标,会计方法和手段应用于统计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统计学的内容。(2)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了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预测会计等中大量运用了统计

第2/5页

分组等统计分析方法,使会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事后反映和单纯提供记录和核算的信息,而是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参与决策。统计和会计相互交叉、补充。统计可以采用抽样或引进虚拟变量来弥补会计的不足。在一般核算中,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核算制度以会计核算为轴心,但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其不可能对隐形经济的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计量,统计就能够加以补充。(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异比较。1.核算原则的不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会计核算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核算公司的销售收人,对于本期产生的未出售库存产品的计价,会计核算按其实际成本进行计算。2.计量单位的不同。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公司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公司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3.核算方法不同。通常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

第3/5页

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会计凭证和复式记账法,对每一笔业务都连续地加以登记、分类、汇总,用以反映公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4.核算对象的不同。对公司而言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统计是以整个公司、公司的活动及与其有关的的各种因素为对象,体现出总体性、客观性等特征;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会计核算是以公司资金运动为对象,包括资金筹集、投放配等方面,体现出微观性、价值性特征。从以上可以看出统计核算宽于会计核算,统计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会计一般较为具体。5.核算目的的不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综合全面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的。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三、公司统计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公司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公司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采购、生产、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而传统的统计核算强调及时、概括,会计核算强调真实、准确,但对公司投入产出效益及变化趋势反映不够。所以两者相协调,将统计的描述与推断和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更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二)为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

第4/5页 的信息。从统计核算来看公司的统计和会计是构成公司两个重要的核算体系,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优势和不足。统计核算侧重于实物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会计核算侧重于价值运动信息的反映控制和监督。从客观需要来说,统计与会计加强协作,密切沟通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三)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为了满足公司的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就需要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以彻底解决统计与会计核算信息的严重重叠、浪费和互相矛盾行为。也可提高公司统计与会计信息的效益,实现公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四)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实行会计和统计一体化核算,可以减少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的重复计算以及传递的时间,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公司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使得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加快,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最大限度的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核算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中小型企业的现状

1、发展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行业分布广泛,但地域性强

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需求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型城市、城镇,甚至偏远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 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型企业往往对个人的力量依赖性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理与于中小型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 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

1、资金筹措忽视资金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充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筹措行为,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筹措过程中,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及资金使用,但很少考虑资金筹措会改变企业的资金结构,而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进行 核算,甚至根本没有顾及,当项目投资利润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还在通过大量介入资金盲目投入,造成企业财务成本上升,自有资金利润率严重下降,直至亏损。

2、中小企业呆账坏账损失现象严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力量制约,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不够,出现应收账款失控的情况。这些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业务之后,注重的仅是计入账务的收入,认为只要挂了帐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往往给资金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重视不够,催款不力,是在成不良债权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状况 企业的管理可以划分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分支设置职能部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以企业的管理的划分没有那么明确,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管理较为薄弱,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收发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统、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这些在生产力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者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等等。中小型企业的这些管理特点决定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实际成本法还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一)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小企业一般也应选择品种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订单生产,则使用分批法。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目,这就为自设科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生产成本不按产品设明细账,也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而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费(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单一,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他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不过,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时,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如果不按产品设明细账。则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将此做法称之为以表代账。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4、中小企业一般划分不明显,或虽然车间划分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因此制造费用科目可以不按车间设明细。而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于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多、金额不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没必要再设置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级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制造费用月底先不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这样,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产成本一个科目内进行了。

5、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作为原材料。这样,既符合小企业管理现状,又能减少部分工作量。

6、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7、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摊销。

8、折旧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9、对于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数量较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材料的取得

1、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计要能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财务部门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当即时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账的原材料数量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

(3)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取得成品月报表,计算生产数量。

(4)如果企业是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应取得产品销售单价。对于不采用产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业,此条省略。

(5)对当月计算出的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数据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目的。

三、中小型企业的成本费用分配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收益原准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3、能分清收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计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四、个人对此方法的评价

1、该方法核算基本准确,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

2、产品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五、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问题 5 沙洲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成本核算会计账目设置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的总额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核算中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销售,以及相关费用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财力等有限,有的中小企业盲目按照成本核算方法套用企业成本,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实际意义。相反,有的中小企业则只设置总账,完全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混乱,是的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2、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过于随意。

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不少中小企业对于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时,盲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凭主观意识,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同时,对于设置了明细科目的中小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方法等。不少中小企业为了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在同一会计,选择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虚增成本,导致报表数目与实际数目严重不符,不能有效反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造成了困扰。

3、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6

对会计核算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探讨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产生的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谨慎性原则成为财务工作中对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提高相关财务信息质量的修订性原则。我国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就重新修订了谨慎性原则。本文就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内涵 会计核算 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国际通用,因此需要会计信息能够全方位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实现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者的正确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保持谨慎性原则。1 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核算中要保持必要的谨慎,在估计企业经营时,要充分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合理地去核算资产或收益,同时也要谨慎预测负债或费用。在经营时,任何企业都可能会碰到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债务人突然伤亡和财产破产,某些固定资产的提前报废和多种形式的竞争等等。企业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谨慎且合理的估计,使企业培养良好的金融诚信意识。有助于保持经营上的信誉。也可以使企业及时化解和防范风险,从长远上看,正确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定会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 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依据要依据市场行情来制订

当今经济条件的竞争和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来越高,投资者会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将谨慎的对待企业的经营信息。①抵制经营者的过分乐观情绪。公司的经营者通常持乐观态度对待企业,但是,会计师需不断地抵制这种过于乐观的倾向,因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并且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真实和公允的反应企业的资产的减值和存货的积压。

②亏损与收益的计算规则不同。亏损相比于获利,对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投资者(业主或股东)造成的风险更加危险。因此在影响的程度不同时,计量损失与计量收益的会计规则不应该一致。

③会计人员掌握的内情比传递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要更加丰富,应该权衡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界定。3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学会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表现有很多方面,以下举例说明: 3.1 正确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第2/6页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有直接关系,所以正确核算选择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才能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有其优缺点。通常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算法”等。如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在物价上涨时,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可以减少存货价值利润。3.2 正确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有多种方法。正确方法的选择除了可节税外,还能最大化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抵税现值。企业如果在选用加速折旧法时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提折旧,等于是将成本的计算提前计入,所交所得税在前期也相应减少,等于使企业投入的成本减少,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也是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表现。

3.3 企业的各项资产应进行计提减值准备

什么是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准备就是一种盈余管理手段。就是指资金账户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能够判断资产是否减值,或者资产已经发生亏损的可能,企业应对其可收回的金额进行估计。并对《企业会计制度》提出的计提减值实施明确提出八项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就是要求企业要谨慎对待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这些损耗需要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其好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真实有效,并

第3/6页

保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3.4 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一般情况下有7个明细项目: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此外,特殊情况下还有3个明细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无偿调入固定资产、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捐赠,对外投资时就应采用权益法来核算。而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带来的企业享有的权益的增加,不应该权定为普通权益,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3.5 待处理财产损溢要及时处理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当发现盘点结果与账面上登记的内容不一样时,要及时查明原因,企业在处理财产时是要经过一定的手续和程序,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的领导机构批准后,在结账前处理完毕。认真做好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处理,可以使企业能够自主地处理由于长期积压贬值,或账面成本高于市价的存货,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毁损的情况。3.6 进行合理的债务重组,核定资产,清还债务

在现实中,几乎企业都有可能发生债务,但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国家对债务重组原则进行了修订。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实质要求。新的债务

第4/6页

重组原则首先明确提出了进行债务重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债权人财务发生了困难; 二是债权人做出让步。

所以,正确运用债务重组,使亏损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7 正确进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必须同时满足若干相关条件时才能确认。这些确认条件包括: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由企业转移给商家;企业不保留继续管理权,也不实施控制已售出的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要大于50%,如商家的信誉、资金、亏损等;相关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进行可靠计量;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对于全部不能补偿的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等。3.8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计入的当期费用应该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这些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企业不能够从无形资产在预期内获取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应遵守稳健性原则,但遵守程度要适中,否则会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面

第5/6页

临巨大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因此在掌握稳健性原则的程度上要适度。

一节 主要生产经营过 程核算的内容

一、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采购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的会计处理 1.采购过程:“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银行存款” “原材料” 采购过程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 直接成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成本 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生产领用)贷:原材料(生产领用)车间工人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工人工资)制造费用)(间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成本 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耗用)贷:原材料(车间一般耗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月末分配结转)月末分配结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产品完工)(产品完工)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过程:“库存商品” →“主营业务成 销售过程: 库存商品” “ 销售过程 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第二节

资金筹集核算

一、资金筹集的渠道 P92

1、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现金、有形资产(材料、机器、设备、房)、无形资产 商标权、专利权、无形资产(屋)、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 用权)用权)

2、举债:、举债: 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 券向社会集资

二、主要账户的设置 P93-96 明确:账户类型 用途 记账方向 余额方向及意义 明确: 设置明细 银行存款(资产类)银行存款(资产类)增加数 存放在银行或其 他金融机构的各 种存款 减少数 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实际收到投资者投 投资者收回的资本 入的资本 投资者投入企业的 资本总额 短期借款(负债类)短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短期 借款 长期借款(负债类)长期借款(负债类)偿还的各种长期借款 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 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 借款 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资产类)固定资产增加的原 固定资产减少的原 始价值 始价值 结存固定资产原始 价值 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运输费、保险费、增值税、安装成本 工程物资(资产类)工程物资(资产类)购入为工程准备的 工程领用的工程物 资的实际成本 物资的实际成本 为在建工程准备的 各种物资的实际 成本 主要账务处理:

三、主要账务处理: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 借: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3.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工程物资 借:固定资产 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第三节

供应过程核算

一、主要账户的设置 P98-100 应收账款(资产类)应收账款(资产类)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 收回的应收款 务单位应收取的账款 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应收账款:资产类,针对卖方,货已发,款未收 A.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B.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107,757 107,757 107,757 92,1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657

预收账款(负债类)预收账款(负债类)实现的销售收入 企业向购货单位 预收的款项 企业预收的款项 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预收账款:负债类,针对卖方,款已收,货未发 A.收款时: 收款时: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①12 000 ②11 000 货:预收账款 ①12 000 ②11 000 B.发货时: 发货时: 发货时 11,700 借:预收账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一应

会计核算论文会计准则论文 实现统计会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阐述了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存在的主要差异,分析了会计、统计核算统一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会计统计协调统一的构想。旨在提高核算效率,为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关键词:统计;会计;协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与统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上用到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上也借鉴了越来越多的会计方法。计算机的运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两者数据共享,把会计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为构建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笔者主要就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问题作一初探。

一、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中的主要差异与问题

统计核算是以货币、实物或劳动量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汇总和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设置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等方法,取得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一起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

1.核算范围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把国民经济当做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由于各单位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性,反映个体某经济活动的具体指标数值(或科目)即使内涵相同也会有重复计算或相互抵消的可能,因此,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入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本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本部门、本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进来。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也是二者难以协调统一的主要障碍。2.核算对象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双重核算。它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分组,并运用一系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活动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3.计量单位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4.核算方法上的差异。就一般的核算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如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凭证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对每一笔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和汇总。

5.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的。如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统计核算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6.分类标准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主要是按产品或产业分类,如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行业)。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

7.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二、会计、统计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1.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为现代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会计和统计都是从获取原始的数据信息开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的信息。会计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核算与评价,提供财务信息;统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

第四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学号:1104070229 姓名:王典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它是构筑在雇员人数、企业资产总值、企业经营收入和其它数量标准上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中小企业界定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从理论上给它下一个很确切的定义,现阶段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特征能够达成基本共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在其所在行业领域中不占垄断地位”。1.1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来源

目前我国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融资呈内部融资比重大,外源融资低的现状。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及国家资产更新自己,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同时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成为银行给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贷款方式,因此资信质量高的企业就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一些有发展潜力但不能提供足够信贷保证或者刚开始发展规模小无有效抵押物质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缺乏敏锐的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所以现在我国中小企业通过信贷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就存在了两极分化。

现在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明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也使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更大的阻碍。1.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量难以满足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六成以上从未获得过1-3年的中长期贷款,而56%的中小企业将贷款作为获得外部融资的组要途径。而这种畸形的融资局面使得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仅获得全国总贷款数量的20%。

1.3中小企业对所融资金特征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特点:短、频、快、小。就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审批程序烦琐,资金到位,已经错失商机,失去短期借款的目的;再者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2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企业融资问题

2.1.1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首先,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的抵押率一般为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一30%,专用设备为10%。其次,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并容易一起恶性循环,这通常又被认为是社会稳定所难以承受的。因此,2011年以来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最后,抵押担保费用高及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如果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资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2.1.2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多,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十分落后,包括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差甚远。

2.1.3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社会观念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主自身素质的因素,不重视人才,许多甚至根本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同时,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处于市场上的弱势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一般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

2.1.4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

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上的落后,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自中小企业的不在少数。致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品很难认同,导致其产品很难畅销,甚至可能大量库存,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其有限的流动资金也被占用,无法扩大再生产,使其经营勉强维持。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己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而在我国,信用不足己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使得众多投资者望中小企业而却步,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资信较好的大企业及国债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其资金的安全性,只能设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加难以满足。2.2从金融业的特殊性来看企业融资困难原因

2.2.1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 金融企业的谨慎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金融业是特殊产业,经营的是资金这样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资金或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面的广泛性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全局性,各国都对金融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经营规则,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给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事实上,这也是广大从事金融服务业的人员和机构自身的要求。谨慎原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

2.2.2金融企业程序复杂

金融企业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精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使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2.2.3金融企业服务对象范围狭小

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而且常常用不完;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常常捉襟见肘。

2.2.4金融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主角中、工、农、建四行还背有相当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他众多中小商业银行无不以争抢和保持大客户为开拓重点,金融改革不到位,人为因素还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欠款难还,毫无疑问,对于本来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份额造成挤出效应,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均比较薄弱,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缺乏内在积极性。

2.2.5缺乏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竟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次发生,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局面。2.3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2.3.1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2.3.2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首先,尚未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其余的场外交易基本上属于非法交易,形成了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的独有景观。这一结构单一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突出表现在:一是难以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二是难以提高资本市场的集中度;三是不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渠道筹集资金。其次,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不够。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多层次上市标准是海外成熟市场的共同经验。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再次,中小企业难以利用债券融资方式。至于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大规模进行的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日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

2.3.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一些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渠道融资,民间融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样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时常发生经济纠纷。民间融资问题的解决己不能简单地靠行政手段,必须积极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才能使该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2.3.4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

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个人、企业、机构等投资潜力未被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资金规模有限,同时也使市场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其次,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美国风险投资约有80%的资金主要集中于风险企业的成长阶段和创建阶段,其余20%投在种子期及成熟阶段。而我国90%的资金投向成熟企业,真正应起作用的创业阶段的投入却极为有限,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水平均较低。第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存在缺陷。顺畅的出口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不是经营企业,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后相机退出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之所在。从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来看,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尚未完善,有的退出渠道尚未形成,有的虽己形成们但运作却不规范,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在风险投资力一而没有相关独立的法规,风险投资只能按公司法来管理,公司法而未能对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使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必要的法律保证。

3.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等方面。全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从外部环境的完善和企业内部机制的加强两方面来努力。3.1外部环境

1、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改革、重组现有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动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推动组建地方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通过发行贴现、带息和利息一次付清的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稳定的资金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创新和推广金融产品一是单独安排中小企业信贷规划,其增速应不低于各行贷款平均增速。认真贯彻执行好人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做大小额贷款,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各商业银行应尽快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发放较好且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人员给予一定激励。完善中小企业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尽量简化审批程序。

2、切实完善担保体系,积极壮大担保实力建议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快再担保体系建设,分散担保风险。建立健全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注册资金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担保公司担保作用。理顺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关系,真正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互信和合作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的成本与风险“双高”问题,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如:浙江、江苏、广西和河北等四省和部分地市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中小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财政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

3、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一定时期社会融资体系的反应,企业在接受融资体系时,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作出其合理的选择。发达国家注重建立多样化、差异性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部积累、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租赁融资和政府协助融资。如:英国中小企业有41%的企业利用各种形式的租赁融资 ,而且还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用租赁业的比例在提高。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实践证明,融资渠道的多元、多层与市场细分,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一是推进中小企业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截止2006年12月29日,共有102家中小企业上市,流通股本54.68亿,流通市值723.63亿,整体业绩良好。为此要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稳步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加快创业板建设步伐,完善证券公司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

(2)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为满足创业前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应通过税收政策、创投引导基金等措施,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3)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百余家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已初具规模,但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配套服务、加强扶持监管等方面还应进一步规范,为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等提供交易平台。

(4)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2007年,深圳、北京两地一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准集合发债,这一做法开拓了中小企业新的直接融资渠道,但还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模式、标准和程序,完善这一新型融资方式。此外,还要继续发挥典当、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等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方式的优势,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3.2企业内部建设加强

1、提高企业信用度。提高企业信用,是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切实解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资源整合、企业的现实需求。将营造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制度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使企业的信用等级真正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对信用的现实需求。

2、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积极引导企业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体制,优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提高其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加强对企业服务和监管,引导其遵纪守法、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

3、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现代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新渠道,西方发达国家几乎25%的固定资产都来自租赁。中小企业因其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经营成本高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难以对其大量贷款。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使得出资方更侧重于对中小企业项目现金流的考察,对承租人过去的负债情况要求不高,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要求,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能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设备投产更新和技术改进。通过融资租赁,既可缓解承租企业投资生产的资金紧张压力,同时也能保证出资方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

第五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汇通易贷

当前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自信贷紧缩之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上海中小企业34万家,磁选设备仅有10%的企业享受过银行的贷款服务;融资成本高,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率,从而达到市场平均利润率。中小企业低成本地从银行融资难,的确有国有商业银行不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有缺乏足够数量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微金融机构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市场效益问题。

上海的三个10亿计划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可是能否使这三个10亿像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所说的“产生10倍的资金杠杆,调动300亿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服务”,恐怕还需商榷。近日,上海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结合上海银监局近期出台的有关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措施,分担信贷风险,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上海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计划肯定能够帮助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尤其是在有政府帮助承担一部分风险损失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的确会有所提高。同时在这项计划下,小型的贷款担保企业也会增多。

国外的大型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在与用户签署设备租赁协议时,都会提供一份详细的设备技术状况检查表供客户确认,检查表中参数包括了各项基本的技术指标和易损部位的情况介绍,甚至包括设备照片。客户认同签字后,此表由租赁企业和客户各执一份,作为出租设备技术状况的依据。当设备退还时,分级筛、浮选工艺等水泥设备,承租双方要对设备做全面检测,填写设备技术检测表,之后与设备交付时的检测表进行对比,其中设备的常规损耗,客户不承担赔偿责任。

水泥设备、超细磨、锤式破碎机等石头破碎、石头磨粉设备。超出正常损耗的,客户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尤其是一些不带操作手的租赁项目,承租双方事先对设备的情况缺少共识,更没有依据,对设备的损耗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很容易出现纠纷。由于没有事先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记录,鄂破、河卵石制砂等烘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非正常损耗情况租赁企业也无法确认,一旦发生设备技术方面的退租纠纷,由于缺乏合同规范,租赁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容易造成损失,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弃民营中小企业,那些民营金融机构及小微金融贷款担保公司也趋向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担心的只是挤不进放款的行列。贷款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贷款政府工程,因为有政府财政担保或者做后盾,其风险几乎等于零,其存贷差率就是它保证可得的利润。反过来,贷款民营中小企业,风险大,但贷款利率则是固定的。因此对银行来说,贷款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贷款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不过市场规律依然存在,贷款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仍然比贷款中小企业利润高得多;虽然贷款中小企业的风险损失有了部分补偿,但毕竟还有风险损失要支付;而新增的小型金融贷款担保企业依然会趋向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

文章来源:/

下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浅析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 学 生 孟 冲 学 号 20***1 专 业 人力资源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融资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原因,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今后的融资决策的制定与选择及所需避开的误区......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问题研究 在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

    中小企业员工薪酬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员工薪酬问题研究 1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大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0-09-19 14:17 来源:潘旭 赵阳 我要纠错 |打印 | 大 | 中 | 小 论文摘要: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能力拓展报告书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却也因其起始点低以及国情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鉴于此,对......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现状的薪酬管理问题进行了实际的探讨,道出妨碍现今社会环境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问题关键在......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081330 贺丹露 08企业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难问题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浙江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