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促进泰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写写帮推荐)
关于促进泰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一、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是企业数量众多,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据统计,我市现有中小企业约4.5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9%。2008年,全市28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有2836户,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分别为2141亿元、2024亿元和18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6%、72.4%和64.5%。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中小企业累计共有1091项投资额上千万的项目,占全市同类投资项目的80%;投资总额达246.5亿元,占全市同类项目投资总额的70%。
二是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全社会80%以上的就业人口,许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及下岗失业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2008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员达83.3万人,全市乡镇工业企业转移劳动力69.5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4.8%。
三是集群经济特色日趋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现已形成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30个,有10家被列为全省100家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去年十大集群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医药、不锈钢、减速机、脱水蔬菜、新能源和乐器产业(品)集群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戴南不锈钢等四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坚持集约化发展,对已有的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了必要的整合重组,积极推进“飞地”发展,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新路子。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批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通过与科研院所挂钩,引进人才,加强自身研发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档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据统计,目前全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16家,入园孵化科技企业189家。全市中小企业已拥有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103个。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相比,与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总体来看,我市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中小企业总量及规模与周边地区还存在差距。如2008年我市私营企业分别比扬州、南通少0.87万户、9.55万户,注册资本分别少183亿元、2374亿元。中小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较小、便于进入的领域,如纺织服装、普通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多数从事一般性的种养业及初级产品加工,初级产品多,产业链较短。服务业中新兴行业较少,主要以传统的批发零售、餐饮娱乐和传统运输业等为主。
2、产业集聚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小而散”特征明显,没有形成“专、精、细”的鲜明产业特色。产业关联度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整体较弱,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数量
仅占全省的3.8%、6.3%,分别比扬州少 15个、16个,比南通少3个、25个。
3、组织引导力度不够,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产业规划引导上,存在求多不求精,重数量发展,轻素质提升的现象;在发展保障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在政策环境上,虽然对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规定进行了清理,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偏见仍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有部门背景的中介机构收费名目繁多,口径不一,企业反响较大。
4、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发展后劲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主家族式、作坊式的粗放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少数企业诚信度不高,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主思想解放不够,眼界胸襟不宽,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存在“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等心态,缺乏现代经济意识、法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以及机遇和争先意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对策建议
我市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积累,但由于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原因,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中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技术创新的中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中小企业群体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和劳动就业市场,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问题事关全局,保中小企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增长、保稳定。因此,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是实现我市“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关键举措,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机遇,加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像关心重点企业、大企业那样关心中小企业,像重视开放型经济那样重视中小企业,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2、进一步提高加快政府转变职能的认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制度性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强调企业的自主发展,更加注重强调市场与政府的均衡。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有自身的规律,与大企业相比又具有明显的特点。自身条件的差异、发展环境上的不同,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既不应只抓大、不管小,也不能简单地套用大企业办法。改革的重点是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全过程、全要素,透明、细化、标准的服务管理规范,不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严格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设计科学性、人性化服务流程,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政策,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减少和消除人为制度性障碍。
3、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体制。一是要完善相应的高位议事协调机构。南通、盐城两市成立了市委、政府负责同志挂帅的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从经贸委、工商局、统计局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综合、指导等工作。每年初召开一次全市大会,有位置、有部署、有活动、有检查。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建议我市调整、充实、完善高位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协商和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适当时机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并创造条件,筹划开展“中小企业促进年”活动。造氛围、建环境、抓落实、推工作,掀起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高潮。二是要统筹和强化市、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局的作用,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监督考核,优化充实工作人员,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府层面的推动、促进和带领作用。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及市区财政体制调整的要求,对相关经济主管部门职能进行统筹优化,有效地、合理地整合配置行政资源,把对中小企业的指导、服务,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三是要积极发展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等社会组织。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理念,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要积极推广钢材市场协会、特种机床加工行业协会的成功做法,为企业提供服务。政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联系、协调、服务作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推动。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推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积极有效地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我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分工的低层,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已迫在眉睫。一是规划先行。要制订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主要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行业及领域、主要工作措施等。引导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发展之路,依靠质量求生存,依靠管理求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二是产业配套。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我市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化协作,围绕大型装备企业发展零部件配套,围绕地方特色产品发展一条龙服务,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企业,深化分工,细化协作,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三是引导园区集聚。要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布局,借鉴外地“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分级认定办法”和“中小企业园分级认定办法”,吸引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因地制宜推动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创业基地建设。四是集群发展。要按照布局合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要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地方特色资源、传统特色产业为依托,实施产品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形成以市场为龙头、产品为纽带的企业群体。
2、认真落实相关资金扶持政策。一是尽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省促进中小企业条例》和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08]89号)规定,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全省13个地级市中已有8家设立此项资金,南通市安排了1000万元,盐城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总额达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推动技术创新、建设创业基地和标准厂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议我市在财政预算上尽快设立此资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二是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对列入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改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贴息补助;每年评选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最有发展活力的中小企业,由政府予以公布并奖励。
3、切实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提前介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早期研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二是引导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专利技术。中小企业因受客观原因限制,独立开展专利技术研发显得力不从心。实践证明,通过购买专利技术,采取“拿来主义”办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如泰州申视塑
料有限公司购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管”专利技术,是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3.5万吨,产销10亿元以上。三是要把科技创新政策扩大到中小企业,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一视同仁,实行平等的自主创新政策待遇并适当向中小企业予以倾斜。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1、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极为重要。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商业银行既要把握住风险,又要抓住机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为行业整合和产业提升做出贡献,这也是对银行风险的识辨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发展能力的考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系统性工作,政府创造环境,银行创造产品,企业创造条件,缺一不可,但主角是银行。金融部门要本着“存款立行、贷款兴行”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在努力增加贷款总量的同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过低问题。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专门机构,落实专门力量,实现对口服务。要强化对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实绩的考核力度,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促进银行与企业实现“双赢”。
2、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银行信贷要考虑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改善业务流程,在信贷规模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向中小企业倾斜。一是要建立灵活审慎的信贷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小企业贷款的独立核算机制、审批机制和专项考核机制。二是要创新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研发、营销和服务,适时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种金融服务。要善于推广应用“阳光信贷”等新经验、新做法,并及时加以规范化、制度化。适当降低抵押担保门槛,采取多方式、多途径抵押担保的方式来解决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三是要简化手续和程序。根据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特点,减化审批手续和程序,缩短审批期限,推行“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满足中小企业“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
3、要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银企三方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融资环境。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银行贷款建立风险保障,激励和提高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二是要简化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手续,适当延长资信成果的有效期限,及时主动地为企业办理“两证”提供方便。加强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环节。三是要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政府要设立并扶持有政府背景的面向中小工业企业的担保机构,逐步增加对担保公司的投入。要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担保机构成长、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和再担保体系的建设、对担保机构进行奖励等。四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增强功能,提高权威,使之成为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要依据。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增强透明度,提高信用度,实现银企信息对称和信息共享。要继续组织好银企座谈会,向银行推介项目、推介企业,向企业宣传金融政策、介绍金融业务,实现良性互动。
4、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关部门要对符合上市条件且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业务指导,早日上市融资。二是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集合债券、项目融资和信托产品等形式直接融资,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工作。三是要积极招引地方性中小银行落户,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和典当行业,合理有序地发展民间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构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切实加强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各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以市、市(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为龙头,整合和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培育核心骨干服务机构。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培训平台。发挥各级培训基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如应对金融危机讲座论坛、各类实用型培训,以及针对大学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辅导等。三是建立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依托重点产业集群、优势产业和大型市场的区域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企业、行业和地区信息技术服务商、电子商务运营商建设规模化服务平台。四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依托特色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培植扶持一批公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如医药、乐器技术、不锈钢检测、脱水蔬菜加工平台等。并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申报、评价、鉴定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
2、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切实处理好建立制度和落实制度、重点落实和一般贯彻的关系问题。要把制度的改革、设立和落实作为营造环境的根本举措抓紧抓好,对诸如收费登记卡、评比检查卡、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服务承诺等,要持之以恒抓落实。决不能止步于制度规定,满足于领导批示。建议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协调处理好互为前置条件、审批难等问题,清理整顿企业反映较强烈的重复评估、重复收费、重复检查等问题,依法保护中小企业正当权益。加快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有关部门要在职权范围内酌情减免或缓交。要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和收费,建立咨询评估机构的执业责任制,确保中介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3、努力促进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家的素质、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个企业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要将提高企业家管理素质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是要制订企业家资源开发计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家的需求,结合企业家自身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家进行培训与开发,丰富和扩展企业家知识存量,有效提高企业家的能力。二是要不断改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及时给予企业家合理的地位和发挥才能的空间,确立企业家市场经济体制主体的社会地位,激励企业家不断进行创新,使他们拥有健康的生存土壤和发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空间,帮助他们实现需求,提升企业家能力。三是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劳动、财务、质量等各项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四是培育企业文化和品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升级提高,在竞争中创新发展。
第二篇:关于促进西岗区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西岗区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西岗区政协
为调查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的影响,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前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促进其健康成长、不断壮大,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区委的指导和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政协有关部门与区政府发改局、经贸局、科技局、统计局等部门联合,于2月至4月,就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等,分门别类地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到辖区部分中小企业并进行了走访座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听取和征集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较为全面地收集和了解了有关方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快,规模数量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止2008年末,我区共有第二、三产业的企业法人9155户,其中中小企 1 业9105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8%。从行业分类来看,在中小企业中,工业企业679户,建筑业738户,交通运输业294户,电信、计算机服务业285户,商贸流通企业4210户,金融业21户,房地产企业642户,其它2236户;从企业规模上看,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97户,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3.3%。据统计测算,2008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7亿元,其中约有78.2%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和贡献;全区区级税收的88,142万元,其中中小企业所创造的达64,941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3.7%。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为城市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增加群众收入、推动科技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单以就业情况来看,2008年末,全区稳定就业人员为13601人,其中中小企业安臵从业人员5482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40.3%,充分发挥了安排就业的主力军作用。
二、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情况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根据我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了房地产、商贸商务服务(含中介)、科技及信息服务、工业这4个行业,对其中的210家企业2008年与2007年同期经营变化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又先后走访了辽宁沈宏集团、大连山客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大连甲彩母粒有限公司、大连航运集团、大连新源泰商贸有限公司以及大连德邦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等部分中小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 流。在调查过程中,有160家企业认真填写和及时报表,占调查总户数的76.2%。从调查表反馈的情况看,95%以上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市场订单有所减少。被调查企业中,有129户对订单情况作了反馈。其中订单与2007年同期相比呈减少趋势的有126户,占到被调查企业的97%,尤以工业企业、外贸出口、建筑企业及软件外包企业表现更为突出。以辽宁沈宏集团为例,作为一家纯民营工业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冶金、化工、热电、金属矿山等多个领域,主导产品钼铁、钛铁、金属铬等铁合金产品以出口欧美国家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致使订单大幅下降,出口业务锐减,2008年创汇额仅为0.89亿美元,同比下降62.6%,为近年来的最低值。从软件信息行业来看,我区软件企业主要以对日外包业务为主,受冲击较大。以大连山客软件为例,该公司属外资企业,目前有员工200余人,主要从事对日外包业务。该公司2008年长期订单减少约10%,2009年前9个月大订单为零,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
2、经营收入有所下降。被调查企业中,有136户企业对经营收入情况作了反馈,占被调查户数的85%。其中经营收入下降的企业有131户,占96.3%,仅有5户企业经营收入有所增加,仅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7%。以大连甲彩母粒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科技型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涤纶纺前着色技 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下游纺织企业出口减少、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其产品的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据统计,2008年8-12月平均产量62吨,平均月销售额120万元,与2007年同比下降了20%;2009年1月份月产量不足30吨,销售收入不足60万元。
3、流动资金趋于紧张。在调查和走访过程中,流动资金紧张是企业反映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有关方面也就这一问题作了原因分析,主要归结为:一是受自身经营影响。企业为扩大再生产,加大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投入,把大量流动资金投向固定资产和技改项目。如沈宏集团在新疆的新建项目、大连航运集团安检及节能减排项目等均均耗用了大量资金,造成眼前的流动资金吃紧。二是市场不景气。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景气指数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产品销售受阻,库存压力加大,资金回笼困难。特别是以市场外向型的部分中小企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货款积压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流转周期延长,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难以形成资金-产品-资金的高效良性循环。三是融资难度大。从调查和走访的情况来看,融资难、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反映比较集中和强烈的问题。90%以上中小企业都认为,受企业规模、资产情况等方面限制,申办银行贷款、申请政府资金、利用科技创新资金、以及利用风投资金难度很大,认为容易的不到5%,而100%的企业认为利用信用担保贷款难或很难。
4、企业利润有所下滑。在被调查企业中,有134户企业对利润变化情况作了反馈。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22户,占选择户数的95.5%,利润有所增长的仅有6户,占选择户数的4.5%。
在调查和走访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也对2009年企业发展情况作了预测,普遍认为企业的客户市场的拓展将减缓;由于企业经营的成本与收入比差距拉大,企业利润将继续降低;企业因控制成本需要,对拓展市场及扩大再生产将更为谨慎,企业成长速度将放缓。同时,也有许多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而言,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发挥好企业自身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必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综合与分析方面方面的情况和信息,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的冲击现实存在,对一些行业确实形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总体形势并非相当严峻。企业的生产经营大都正常有序,职工队伍和工资水平比较稳定,企业领导层对应对挑战、化危为机信心较足。相信随着国家一些列保增长举措的实施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的投入,我区的中小企业将逐渐度过当前难关,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区委、区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中小企业得到较大较快发展,但企业在发展中仍存 在不少问题,金融危机的暴发,使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是服务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受体制限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相对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干预过多、服务不周等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限的行政手段没有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应有合力,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各管一段,难以实现全程服务,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从调查情况看,我区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资等措施,能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的企业不足20%。尽管金融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但多数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直接获利低微,信贷风险过大,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另外,不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的信誉度整体较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通过银行直接融资的基本条件,加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不利于通过金融渠道直接融资。三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管理,靠企业管理者少数人甚至个人决策的居多,生产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管理方式上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经营型人才和科技人才。如大连甲彩母粒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有较 好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需多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拓展乏力,影响和制约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壮大。四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不足。我区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多数企业产品雷同、市场竞争力缺乏,且专业化分工成都低,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辖区众多企业有序分工、紧密合作的顺畅链条和集聚效应。五是外部环境有待改善。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软硬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环境不够规范,无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拖欠货款、“三角债”等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正常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四、企业的期望与意见
在调查和座谈中,企业普遍认为,保增长就是保企业,保企业才能保民生、保稳定。因此希望政府能面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当前现实,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和扶助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希望政府能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出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奖励、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议灵活运用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对于经营状况、企业信誉良好,具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给以适当扶持,提供更多的贷款贴息。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针对融资不畅的问题,希望政府尽快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机制,提高中小企业使用 信用担保贷款能力,在帮助企业利用信用担保贷款和风险投资资金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同时,建议政府在银企对接、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强指导辅导、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实行缓税政策。建议政府和税务部门建立企业缴税信用档案,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可在一定时间内经过特批、缓交税款,帮助企业渡过暂时困难。四是适当减缓企业“五险一金”。针对危机影响,面对企业困境,建议市、区政府对企业“五险一金”标准进行适当调整或延迟缴纳。根据情况适当减少工会会费、残疾人就业基金征收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调研中,各方面人士普遍认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培育经济增长点、增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中小企业应立足当前形势,以鼓励、扶持、引导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发展环境为重点,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企业发展壮大。现结合我区实际,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发展中小企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由于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经营水平低下、税收贡献较小,所以在一些部门和人员中存在轻视倾向,也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差别待遇。因此,应当从改变观念入手,着力改变重“大”轻“小” 的倾向,对中小企业采取与大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为其营造平等、舒适的发展环境。一是适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应围绕大连市“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的总体安排,结合西岗资源基础、产业优势,结合调整充实优化“四区两街一带”经济布局,以为造船、房地产业、航运等配套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等几大领域为主,加强研究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努力实现中小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围绕重点领域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建议根据财力负担水平,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助推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区内重点骨干企业输送生力军。在落实好《关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及8个配套政策基础上,制定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评审办法和扶持、奖励政策,对列入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和有前景的其它项目,可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贴息补助。每年评选最有发展活力的中小企业,由政府予以公布并奖励,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制定企业用工培训和高级人才引进政策,对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可参照商务部有关政策和外地有关做法,给予适当的培训补助费用,对企业招收的特殊人才或高级人才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三是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应大力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及中央、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让中小企业了解并吃透政策内 容。同时要认真加以落实,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落实好在税收、融资、供地、用工等方面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做好与上级政策的对接,完善中小企业项目库建设,及时掌握企业投资在建项目,帮助中小企业做好申请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的有关准备工作,协助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时,应切实抓好我区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议建立检查督察制度,由相关单位牵头和组织,对我区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及8个配套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察和检查,查找和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全面了解有关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政策体系提供基础依据。
2、完善发展机制,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区应着力推进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三大平台建设。一是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平台。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门机构,负责对西岗区中小企业发展实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丰富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完善街道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逐步形成市区街三级服务网络。建立西岗区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就业、创业、管理等各类培训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以闲臵楼宇盘活使用和现有企业孵化器为载体,申请部分省市专项发展基金,建设西岗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我区信息化建设优势,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发展网站,及时披露中央、省市和本区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网站发布供求信息,实现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信息共享,进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设立一个由有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组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政府对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销活动的,给予一定的摊位费补贴,为中小企业开辟国外市场提供市场销售服务。三是搭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区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中小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我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申报、评价、鉴定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
3、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反映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和扶持,更需要政府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完善西岗区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为中小 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职能,并随着我区经济总量的扩大,逐步增加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允许并鼓励担保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其信用担保能力,扩大担保面,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造条件。二是扶持发展企业联保互保机构。借鉴南方部分城市建立应急转贷基金的做法,引导辖区内中小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成立会员制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牵头,对会员企业收取一定金额的会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匹配一定资金),建立融资风险基金。同时,可引进优质担保公司,进一步放大风险基金额度,为会员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以解决企业的短期应急资金。三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区应着手为中小企业和企业主建立信用档案,为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打好基础,为银行借贷开展基础评估提供依据。要指导、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正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树立中小企业良好形象。同时,做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关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上市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辅导,帮助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选择优质券商、律师以及会计、评估、投资及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并协助做好协调沟通、报批手续等基础性工作。
4、支持企业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在走访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各级政府的科技支持对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进步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效果十分明 显。今后还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好的做法,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引导企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按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引导中小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我区的产业导向,抢抓机遇,应对危机,及时调整经营和产品结构,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帮助企业适应市场规律,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帮助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交流,鼓励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对企业创省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并批量生产的,应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协助企业做好专利申请和科技立项申请,对企业新申请下来的专利产品和技术,应从科技扶持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助。三是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重点确定和支持一批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5、整合现有资源,促进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我区应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和优势,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特色化发展,重点打造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一是围绕现有龙头企业,打造围绕重点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积极引导辖区内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协作、配合和“对接”,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可围绕造船重工和航运集团等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相关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技术研发合作、产品外包服务、上下游产品联盟等战略协作机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互补、有效分工、紧密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二是围绕现有重点楼宇,打造楼宇综合型中小企业集群。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闲臵楼宇改造和特色楼宇建设,对我区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楼宇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并实施特色楼宇专业化改造规划,进行重点招商,大造围绕重点楼宇聚集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三是围绕城区经济布局,打造地域板块型中小企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区的区域品牌和地域资源优势,抓住“四区两街一带”功能布局调整优化的契机,以发展优势产业为导向,在北部香炉礁和站北区域,大力发展以造船、航运配套服务为主要产业链的研发、生产、销售、信息及物流等中小企业集群;在中部长春路和奥林匹克广场区域,打造集商贸、商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链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南部傅家庄、长春路南段区域,打造以休闲度假、旅游、餐饮等为主要产业链的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板块式中小企业集群。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旗县来说,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器;是孕育和造就市场经济人才的摇篮;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先锋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多年来,旗委、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旗的中小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毗邻的东胜、准旗等兄弟地区相比,我旗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步子还是比较缓慢的。我办针对这种“起步早、进步慢”的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7年,我旗共有712户中小企业,截止2010年末已发展至1129个,其中,工业296个,占总数的26.2%;涉农企业107个,占总数的9.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0个,占
15.3%;服务业131个,占11.6%;批发零售业348个,占30.8%;住宿餐饮业32个,占2.8%;建筑业54个,占4.8%;房地产业83个,占7.4%;物业管理、中介及其他房地产业18个,占1.6%。2010年,达旗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3451人,其中,工业企业17559人,占总数的40.4%。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旗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671.8亿元,占总量的80%多。其中,一产实现产值53.6亿元,占总量的8%;二产实现总产值356.8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09.1亿元,占总量的46%,建筑业实现产值47.7亿元,占总量的7.1%;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61.4亿元,占总量的38.9%。中小企业年人均产值达到154.6万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人均产值达到176万元。
我旗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我旗各方面的优势来衡量,目前,我旗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营状况均因资金紧缺而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权关系模糊,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估;二是缺乏信用记录,或企业资信评级低,使银行难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
评估;三是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小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而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市场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受规模、经营水平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行信贷管理严格,出于审慎考虑,“为不错贷,宁可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但银行审贷和放贷程序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是一样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和监督费用高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三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金融服务水平和信贷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还在发展初期,资本金规模及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了对旗内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另外,我旗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直接融资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度极大,资金基本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获得;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政策方面: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职能所限,尚未形成监管合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受职能所限,缺乏充分整合各类金融机构力量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金融政策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监管指标没有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目前信贷规模收紧、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这类金融机构却出现无款可贷的困局。
总之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和融资难叠加影响,我旗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道民间借贷,以高成本融资,给企业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金融办为缓解我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一是创立达拉特金融网,开通手机信息平台。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布相关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产品信息,提高中小企微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中企业名录和本土品牌栏目,将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金融机构,有效地帮助它们做好贷前评审,减少贷后风险。二是成功举办了2012年银企座谈会。旗委副书记、旗长吉格定,副旗长刘永福、陈龙、开发区副主任陈愿出席
了会议,旗外10家金融机构、旗内11家金融机构、80家中小企业和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局、国资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达旗重点项目,实现银企点对点对接,旗金融办编印了《2012年达拉特旗重点项目推荐表》,汇集农林牧水、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交通、经贸流通、社会事业和城建房地产等8大项,87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313.79亿元,拟申请贷款666亿元。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银企互动,另一方面为下半年企业融资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企业培训。对企业进行经营概论、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和决策等理论内容,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混乱,财务手续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协调银行信贷部门和专业会计事务所等,对其进行指导规范,帮助它们练好内功。另外服务中心、还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招聘、技术引进、市场营销、权益维护、投资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成立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通过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可将一部分财政流动性资金配臵到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利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促进
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的政策优势,广泛联系旗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客观严谨的调研基础上,为可信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这样既节省了银行的费用,防范了风险,又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融资困境,谋求发展。从而真正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推进达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能在加强我旗政府自身职能建设中,拓宽视野,大胆创新,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稳步赢利中不断提升社会价值,更好地搞活经济,造福人民。
四是扩大金融招商。积极为符合成立分支机构条件的外地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债券公司等在我旗安家落户,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与外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借外力为我旗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篇: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延续了去年的好转迹象,企业家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转型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等特点。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回落。
今年以来,受汇宏新材料54万吨违规产能关停影响,全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累计下降25.2%;实现主营业收入180亿元、利润8.4亿,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虽然工业经济低位运行,但工业动能转换依然呈现出许多亮点。(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截止目前,全县实施过千万元工业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57.58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28个。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已完成主要设备招标工作;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投资6.7亿元的国创风能年产10万吨大型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智能化改造项目及投资1.2亿元的康和药包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及管制瓶生产项目设备已购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改)项目35个,项目总投资22.17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完工,计划总投资8925万元,全部达产后可节约人力300余人,年节约电力400万千瓦时,预计新增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三)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传统产业受益于产品价格联动上涨以及去产能成效的逐步显现,行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新兴产业则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引领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运转正常。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等铝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运行产能的最大潜力,认真组织生产,有效应对54万吨电解铝产能关停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投资12亿元的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阳极碳素项目基建工程已完成,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效益持续释放。建材加工企业致力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多元化转型方式,产品逐步向轻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斯蒙特建材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与行业龙头上海雅仕合作,产品应用拓展到居民楼、家居装饰等领域,利润率水平达到20%左右,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研究开发二代产品;惠博新材料镀铝锌系列产品国外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产品产量同比提高60%左右。投资9.6亿元的浩宇重工高端装备用精密铸件项目、投资2.4亿元的万顺新材料冷轧高品质薄板项目加快推进。
---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发力。龙马重科加工铸造产能持续释放,大型海上风电设备生产线的8台进口设备已到达港口,总设备达到200台左右。已成为国内风力发电企业前十位的稳定供货商,占行业龙头金风科技订单量的40%左右。惠宇机械产品覆盖宝马、奔驰、大众等高端市场,计划今年新增4条生产线,产能可增长30%左右,投资5亿元的大型风电高端铸件机加工项目已试生产。富瑞工贸努力抢占国外细分市场份额,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产品供销两旺,预计全年产能、产值增幅均在50%左右。
---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始终坚持在提升产业规模和科技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康和药包3号窑炉投入使用,中硼硅玻璃管生产线达到3炉7线,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订单已占到总销量的80%。蔚蓝生物科技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放在首位,微生态产品扩大到动物用、植物用等多个领域,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中惠生物科技公司万吨红曲系列产品项目进展顺利,年内可新增产值3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平稳。今年以来,原料价格和棉纱价格趋于稳定(目前,地产棉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40S棉纱价格在25000元/吨左右),纺织企业略有盈利。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外市场竞争加剧。新疆棉纱低成本优势对内地棉纺织下游企业的冲击,纺织服装企业依然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面对尚未启稳的发展形势,较具规模的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而是向精准转调要效益,实施差异化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布鲁科纺织持续在设备改造上下功夫、盛润纺织努力研发高支纱、高密度织物,力求效益最大化。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企稳回暖。肉类屠宰企业逐步摆脱前几年投机经营的影响,库存量大幅减少,目前毛鸡利润达到1.8元/只,冻品利润也随之回升。天禧牧业、中天食品、飞佳食品等屠宰企业经营情况略有好转,投资3亿元的玉瑞农牧禽肉制品生产项目预计5月份投产;黄河粮油、龙凤面粉等小麦加工企业通过进口小麦逐步摆脱原料供应的限制;板材加工特别是家具生产企业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产能得到持续发挥。
---
化纤绳网产业整体向好。从当前情况看,化纤绳网产业经历市场需求低迷、环保整顿后,行业发展逐步正规,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形势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企业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产品转型等方面的探索更加深刻,绳网产品由单一型向多种类、多性能、多用途的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得益于国际市场前景广阔、需求范围广、回款及时的特点,金冠网具、金汇网业等30多家出口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结合绳网产品特性,绳网产业电商发展势头向好,李庄镇“泉宏”绳网销售旗舰店,成为第一家入住“天猫”的绳网类销售店铺,通过积极拓展销售种类,预计2018年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
(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推进。
广大企业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刻内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在思想认识上下联动、在转型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创新驱动上激发活力。涌现出一系列传统产业中催生新动能,聚力转型中培育新动能,模式优化中孕育新动能的典型经验。1.认识提升开辟动能转换新境界。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随着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与要素的双重约束愈加严重,过去长期依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为继。当前,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对企业来讲是机遇更是责任,为企业充分挖掘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纷纷表示,要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在动能转换重大历史变革中,点燃企业转型发展的“导火索”。
2.产品创新焕发动能转换新活力。各重点企业在坚守主导产品基础上,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与体验,全力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新精特产品创新文章。龙凤面粉聘请中国第一批国家认可的制粉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及行业内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积极开发速冻食品、专用粉,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华冉工贸适应国外市场需求,取得欧盟CE认证,研发生产橄榄网,利润率逐步提升。斯蒙特建材与山建工、济南大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精配式装修服务,有效提升产品知名度。
3.精细管理增强动能转换新实力。企业逐步认识到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以精细化管理促转型的必要性,在降低企业成本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康和药包组建对外贸易营销团队,大大降低营销成本。蔚蓝生物年产5000吨微生态产品智能化车间项目,持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布鲁科纺织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投资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龙丰面粉、富瑞工贸也由机器手替代人工装卸工,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美集团注重员工培训,公司建立起分层次的培训机制,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提升管理能力,邀请专家对一线工人进行内训技术指导,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提升能力。
4.模式优化激发动能转换新动力。李庄镇立足绳网产业集群优势,积极申报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提升我县绳网产业行业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龙马重科计划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力提升企业科研管理水平。天禧牧业对标国内最先进的畜牧循环养殖模式,规划建设“智能化高效养殖园区”,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先进养殖模式。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及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刚性政策约束影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企业组织生产不稳定。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环保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限产等政策要求,企业组织生产波动较大,面对需求面逐步改善的市场,企业为应对生产波动,只能提高备货量,一定程度上形成资金占用。二是缺乏对刚性政策的精准研判,部分企业落实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限产期间,没有有效调节生产,致使产品生产受限,造成订单延期。龙马重科因延迟发货遭到客户罚息,富瑞工贸盲目增加存货,相应增加了资金占用。二是项目支撑能力不强。项目落地的刚性约束加大影响企业投资热情,根据我们前期统计情况,2018年全县实施的38个过千万元项目中,续建项目达20个,全县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项目35个,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例仅为15.5%,反映出企业家整体对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实现动能转换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二)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后劲不足。
一是转换能力相对滞后。企业转型还是停留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低水平的升级上。缺乏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研究对接、企业转换目标、方向、路径的清晰认识和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二是科技发明申请力度不够。我县部分绳网企业产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有些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由于没有及时申报品牌和专利保护,科技成果无法转换为经济效益,恒顺网业向设备生产厂家提供改造需求,厂家代为生产,无形当中造成改造成果外移。三是优势产业集约度不高。部分绳网企业反映,由于我县没有统一规划的绳网工业园,配套发展程度较低,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平衡,整体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不强。(三)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原材料、劳动力等重点生产要素价格走高已成为常态,特别是部分企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后,不仅用能成本增长近三倍,能源供给不足与需求扩张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康和药包、玉瑞农牧均受制于天然气供应不足,产能迟迟得不到有效发挥。二是资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主要表现为流动资金和技改创新资金不足,前期企业产能扩张、环保设施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在转型创新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天禧牧业流动资金缺口在5000万左右,康和药包也是因为资金紧张,持续实施技术创新的压力较大。三是人才支撑依然是“短板”。技术工、熟练工、电商运营、网站管理等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工人流动性加大、盲目要求提高工人工资的现象在绳网行业表现特别突出。三、下一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工业是主力,全面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关键点和发力点也在工业。省市县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实现我县工业经济“破旧立新”的有利时机,更是XX工业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打造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择。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主动作为、牢牢抓住省市部署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重大机遇,思想认识再提升、思路措施再跟进,真正走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XX路径。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突出向上对接,充分借力政策优势。
一是要深刻把握省市县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规划、意见的科学内涵,认真领悟我县在产业发展定位、机制措施保障、工作推进机制与省市方案的切合点,真正成为指导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顶层设计。二是抢抓政策机遇,强化对接争取落实力度,建议发改部门抓好上级政策争取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全县各级力量,积极对接省级层面的“1+3”政策体系和细化健全的各类配套政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省级政府出资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激励办法》中的扶持政策,同时,立足我县实际充分挖掘国家赋予的一系列现行先试、试点示范的改革权利,力争在XX大胆探索并总结推广,实现借势发展。(二)突出向内挖潜,充分激发内生智慧。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就是提升企业自我变革、自我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一直是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牢固树立“持续创新是生命力”的发展意识,“眼光向内”突破瓶颈制约,依托新旧动能转换衍生的新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技术要素、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切实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浪尖”催生企业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要强化素养能力的提升,建议各企业主动学习借鉴大企业、大集团重视员工培训的先进做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出一批脑力劳动的蓝领阶层,构建完整健康的工业生态。同时,建议县政府在继续推进实施企业家课堂式内训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方案,提高我县企业外向对接水平,开拓企业家眼界,启发企业家探寻发展新路径。(三)突出对标提升,提升产业集约水平。
签于调研中绳网企业反映的绳网产业整体集约度不高、企业平台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镇办借鉴先进地区“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发展规划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实现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强化效益导向,提升企业集约化水平。同时,建议李庄镇、姜楼镇绳网产业较为集聚的镇办,借鉴博兴县兴福镇厨具产业集群平台化管理,设立企业及工人信誉平台的做法,切实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和一线员工整体素质。(四)突出精准指导,有效挖掘生产潜力。
一是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因落实错峰生产、黄色预警天气限产要求,未能有效调解生产的问题,建议环保部门借鉴天津市提前预警天气状况的做法,切实提高科学预测能力并及时告知企业进行生产调解,尽量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二是针对企业反映用工不稳定的情况,建议人社部门积极进行劳动政策宣讲,同时引导企业规范用工程序,保障工人基本权益,切实防范和化解企业用工波动。第五篇:关于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 为了掌握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下统称中小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3月8日至20日,我局由局领导带队,兵分五路,采取座谈了解、检查督促、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省11个市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先后深入近60个县(市)、180多个企业,召开了近60个座谈会,对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总体感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促发展”的措施正在见效,特别是在高强度的投资拉动下,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但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中小企业大幅下滑态势目前得以遏制,正处于企稳巩固阶段,主要支柱产业形势仍无大的好转,整体发展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形势与现状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我省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呈大幅下滑态势。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2427亿元,同比下降8.2%;从业人员560万人,比上年减少25万人。从运行的轨迹看,发展态势呈现U形,去年6月跌到最低谷,之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逐步企稳回升。今年1-2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上交税金同比下降2.18%;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下降12.2%。列入省统计考核范围的44种主要产品中,有29种产品保持了产量增
长。尽管主要指标连续几个月出现回升,但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指标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的缘故。可以说,我省中小企业尚未从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速度还很缓慢,前景仍不明朗。
调研中发现,我省中小企业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一批企业出现停产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化危为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前的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
1、传统产业仍未摆脱困境,发展空间不断缩小。金融危机对我省中小企业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煤焦铁及相关产业占到我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的70%左右,生产的焦炭、生铁、钢材占到全省80%以上。但焦炭、钢材价格2008年底暴跌后,目前虽有所回升,但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徘徊。日常生产也受下游企业影响,一直处于限产保价状态。按照煤炭安全整顿和资源整合的要求,大多数乡镇煤矿和民营煤矿正处于停产整顿或整合。同时也使洗煤、耐火材料、煤化工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餐饮等行业经营遇到困难。总体上看,我省煤、焦、铁为主的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仍未走出困境。这些企业不仅与国有大企业结构趋同,规模不经济,经营管理粗放,能耗高而附加值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日趋严格,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生产和技术门槛逐步提高,现有这些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更加艰难。中小企业退出这些行业,将是必然趋势。由于转产的配套政策跟不上,一些企业手里尽管有不少资金,但选项目难、人才缺以及各方面的服务跟不上,企业家缺乏
做大做强的信心和精神,出现了向外省转移发展的迹象。
2、新兴产业虽有一些亮点,但尚未形成发展的支撑能力。近几年来,我省非煤产业发展较快,食品、医药、铸造、机械加工、化工等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品牌化,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有6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25个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形成了一批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晋城、临汾、晋中、太原、忻州等地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和铸造业,优势越来越明显。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300 多家,数百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家和我省的空白。山西乐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成为全球最节能、最亮的、可靠性最高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产品。山西诺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非pvc软袋大输液和塑瓶大输液等医药科研产品,成为国内最大的非pvc软袋生产基地。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受国家相关行业协会委托成为制定玻璃行业节能降耗准入标准制定单位之一。但总体上看,我省新兴产业“星星多,月亮少”,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利润不高,发展相对较慢,比重较低。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全省总数约8300多家,但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44家,规模最大企业是长治市金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也才12亿元。新兴产业发展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营成本高,利润低。农产品加工业:食醋、乳制品、猪牛肉等加工企业的原料、饲料和辅料成本上涨30%左右,但产品售价却只涨了10%左右,利润空间被挤压,产量下降。医药制造业:石油化工原料平均上涨25%,但售价仅上
涨5%左右。二是经营风险大。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中乳品行业受河北“三鹿事件”的影响严重,大量企业至今尚未正常生产。我省著名的古城乳业集团,由于经营困难,目前已将原企业家的股权转让。三是投资不足。前几年受煤焦市场形势好的影响,再加上新兴产业利润率低,银行贷款、民间资本包括对外招商引回的资本仍然重点投向了传统产业及其深加工方面,新兴产业的投入则相对不足。四是政府重视不够。由于大多数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上缴税金少,政府的关注度还不高,有力的扶持措施还不配套。
3、管理制度改革滞后,成为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我们考察的180多户企业来看,在管理体制上,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业主制经营管理模式,投资主体单一化和产权结构一元化,80%企业处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同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状态。这种状况,一是切断了人力资源与货币资本的结合,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引进。二是不利于盘活社会资金,筹集企业发展资本,家族式产权是一种封闭的产权,产权流动性极差。使企业发展受到个人资本有限性和个人信用有限性的制约。我们深切地感到部分煤焦铁企业经营者在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积累了大量资本,但转型又缺少项目,一些好的项目又缺乏资金。因此,推动规范的股份制改革,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困难和问题
我省中小企业在企稳向好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或长期存在的,有些是
宏观环境、政策因素造成的,有些是企业自身素质低产生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暴露了这些困难和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
1、发展环境仍不宽松。近年来,虽然省委、省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突出表现在:一是政策落实不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政务环境出现了省、县两头热,部门冷的现象。地方政府热心创优环境,但一些手握审批权的职能部门态度不积极。随着问责制的深入,现在出现了部分官员怕担责任而行政不作为的现象。三是相关部门在融资、税收、环保、土地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存在事实上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抑制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四是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控,相关建设用地审批的程序和要求也更加严格,且多用于城市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项目发展,中小企业用地普遍较为困难,“用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融资难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信情况不完全掌握了解,造成在融资担保过程中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或是担保费用偏高,不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据典型调查,由担保公司担保后的综合费率高达18-23%。二是企业经
营不稳定,难融到资金。有些企业未来成长性较好,但目前经营困难,业绩不稳定,融资成为难题。三是有的企业用地属于集体性质或租赁用地,不能作为银行抵押资产,贷款困难。四是一些银行在对企业的资产抵押评估过程中,给予企业的评估值过低,导致企业贷款额有限、变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五是金融部门支持与企业的需求仍有差距。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均设立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设部门和机构,但有些金融部门过多地注重风险控制,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规模和进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3、技术创新能力弱。中小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人才流动性大,大量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局限,技术研发能力弱。一些企业虽然生产规模较大,产值也较高,但由于产品技术研发跟不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很少。比如山西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很大,2009年销售收入4亿元,但是利润很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调查中,长治中德型材公司反映,该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塑钢异型材料生产厂家,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想扩大规模或异地开办分厂,苦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难以发展。据调查分析,全省平均2.5个中小企业拥有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个中小企业只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4、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这次机构改革,部分市、县局更名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行政职能移交其他部门。造成了全系统上下名称不
统一,职能不统一,刚刚建立起来的服务体系遭到了冲击,基层干部普遍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受挫。现在一些地方连基本的统计数据都无法及时上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的决策,对中小企业的各种公共服务上出现了断档,弱化。
三、意见和建议
为积极应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议如下: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要求,尽早出台我省的具体实施意见,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土地等相关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政府层面讲,产业政策方面,要鼓励煤焦领域的中小企业,在资源整合完成后,利用先前的资本积累,高起点进入特色食品、新材料、环保、节能和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中;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鼓励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领域发展,向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税费政策方面,要坚持“少取多予”的基本原则,制定长期稳定的减、免、缓等优惠政策。财政政策方面,要改变单纯
支持单个企业、单个项目、撒胡椒面等做法,立足于发挥好公共财政的作用,集中财力打造好中小企业转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大对转型发展中的传统优势产业或特色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从企业层面讲,要彻底摆脱资源依赖思想束缚,通过转型谋求更大发展;要积极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抓紧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绿色低碳要求,坚持技术领先、装备先进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一流装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做优、做精、做专、做强。
3、创新思路、拓宽渠道,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要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一批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升我省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政银企合作。省政府要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海南省安排2000万元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要规范引导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要借同德化工上市的契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4、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针,整合和规范现有中介机构,以此为基础,重点围绕信用担保、信息网络、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努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其次要建立政府公益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
质量,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第三要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协调指导,使各类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合力。建议省政府发文,要求在市、县机构改革中对中小企业部门统一名称、统一职能,强化其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5、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政府作风。首先,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发展观,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摒弃对中小企业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做法。要转变多年来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创优市场环境为重点,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改进考评标准,将中小企业发展列入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把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目标协调起来,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再次,要大力宣传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掀起发展中小企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