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人的读书榜
一个人的读书榜
1、我最欣赏的学人—钱锺书,他的《围城》、《七缀集》、《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谈艺录》《管锥篇》和A Collection of Qian Zhongshu’s English Essay(外研社)都值得读。
2、思想家鲁迅和Edward W.Said书值得一读。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中国小说史略》、所有小说和绝大多数杂文都值得一读。Edward W.Said的Orientalism(《东方学》)和Culture and Imperialism(《文化与帝国主义》)是20世纪人文领域影响较大的两本好书。
3、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经书常谈》(北京:中华书局,1984);朱自清著,《经典常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和夏传才著,《十三经讲座》(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可帮助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4、北大陈平原的每一部书都是经典。北大出的两本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应该读一读。
5、国内质量较高的出版社主要有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商务出版社和北大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上海外语出版社的翻译类书不错。《读书》是一本高品位的书。
6、当代思想家李泽厚、汪晖的书应该读一读。
7、英文学习与文学欣赏类
The World of English各期//Beijing Review各期//The 21st Century各期//Times各期
Holy Bible(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希腊神话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Emma//蒙田,《蒙田随笔》// 梭罗,《瓦尔登湖》
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胡家峦编著,《英国名诗详注》,外研社,2003。
Francis Bacon, Essays(《培根论说文集》,曹明伦译)
王佐良、李赋宁等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1983
F.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巫宁坤或潘绍中译)
Lin Yutang, Moment in Peki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The Importance of Living8、中英对照翻译练笔类
温源宁著,江枫译,Imperfect Understanding(《不够知己》),湖南:岳麓书社,2004。
沈复著,林语堂译,《浮生六记》,外研社//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 林语堂译,《幽梦影》//《扬州瘦马》,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思果,《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 乔萍等编著,《散文佳作108篇》,译林出版社//《中国翻译》编辑部,《名作精译》,青岛出版社 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许渊冲译中国诗词
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外研社,2000(一本预防高级Chinglish的绝对好书,汉译翻译必读)
8、中文类 a)哲学入门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大出版社//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史》,北大出版社 a)美学入门类: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
b)国学入门类:“十三经”//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c)古文修养类:《古文观止》//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⑤ 闲情逸致类:《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董桥小品,周作人小品,朱自清散文, 梁实秋散文、贾平凹散文//路遥,《平凡的世界》
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上疆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谢枋得、王相选编,《千家诗》⑥语言文字研究类: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
⑦自然科学类: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⑨中国文学评论类:刘勰,《文心雕龙》//《盐铁论》//朱光潜,《诗论》//王国维,《人间词话》//叶维廉,《比较诗学》//《中国诗学》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张隆溪,《道与逻各斯》
⑩西方文论类:胡经之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书版社
第二篇:《当我遇见一个人》 读书体会
爱的美好模样
——读《当我遇见一个人》
当老师十几年,“做老师怎么也得管好自己家孩子!”的念头在我脑海是个执念。面对二年级的大姑娘,想着她的种种事迹,我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万分不满——古语说“老婆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我怎么就看自己姑娘不顺眼呢?迫切地想让孩子变得如己所愿,可往往事与愿违,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
当现实不能改变的时候,能改变心情也是好的。遇到这本《当我遇见一个人》是因为给孩子买书,包邮凑单的一本,觉得名字好听,又与孩子成长教育相关就顺手买下了。文字读来像打盹的人枕上了羽绒枕般舒服温暖,像困惑许久的心结忽然遇到了能解开的巧手般痛快。我们都曾是一个渴望安全感的婴儿,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长出了铠甲,从对他人的不设防,到对世界的犹豫迟疑。本书帮我重温了童年,让我放下内心的障碍和纠结,也帮我重新认识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本书共五章,分别是
一、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二、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三、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四、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五、外在——你配得起更好。从心理学角度由内向外分析自我,引导与原生家庭和解,接纳孩子的不足,真正的富养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一、看见,是真正的爱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打扰,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的大智慧。父母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线可能。”
看见孩子,接纳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一个生命从诞生到长大不能选择父母、不能选择环境,他从一张白纸变成如今的模样就是我们这些大人、社会一起缔造的。当他犯了错误我们不能接受时就应该先反省。我自问:对待孩子、对待学生我能真正接纳吗?一次次发脾气、一次次埋怨都说明我做不到。如果说陪孩子长大,当老师是在修行,那在这修行的路上我还是初学者。孩子不完美,我也不完美,这是必然,那从现在开始,时刻告诫自己——全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
二、富养自己,富养孩子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若父母没有觉知,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未来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家里添了二宝,经济压力陡增,加上对付两个孩子,精力不济,我的小情绪经常爆发,对孩子难免苛责。也会有意无意让孩子觉得家里穷,孩子想要的东西经常以我不需要、太贵、家里有等理由拒绝。大宝过年的压岁钱攒了4000多,就是不舍得拿出来交学古筝的学费,反复强调:“妈妈,我攒这些钱太不容易啦!”忽然觉得,孩子缺少对钱的安全感,她才上二年级就已经被我教会了舍不得,好惭愧!
书中建议富养孩子、富养自己,关键是富养心灵,寻找更高的精神追求。当然对孩子的物质诉求也要合理应对——有能力,愿满足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那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让孩子继续接收来自我的匮乏感和不配得感。还要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不是有人说: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那么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再次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不再跟孩子较劲,让孩子先成为自己本来的模样。
时光飞逝,我家二姑娘也已6个月,回想这孕期、产后一年多的经历,这得算我响应国家二胎号召,助力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想想以后的日子,举得用“伟大”都不过分。有时候会后悔,觉得何苦再来遭一遍罪!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谁让当初那么坚定的要了?
《当我遇见一个人》,而我是遇见两个小人儿,还得陪伴这俩人从小到大。想想这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点快乐可言,日子就真难熬了!这本书给我的俩娃生活一份底气,我的人生因为孩子的参与而更丰富、充盈,孩子的未来也将因为我的改变而更加幸福美好!
想起当初亲人朋友的祝福——“两个闺女你就等着享福吧!”“两个女儿负担轻,你这辈子有福气!”……是的,我正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第三篇:读书报告——一个人的朝圣
读 书 报 告
班级:生医一班
姓名:胡芳坤
学号:2016114316
书名: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蕾秋·乔伊斯(Rachel Joyce)
译者:黄妙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生医一班
胡芳坤
在决定买下这本书的时候,是书名深深的吸引了我,在我看来,有着如此高大上书名的文学作品一定不会差,带着一份小小的期许,我深呼吸,进入内心平静的状态,再正式的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一辈子都碌碌无为,甚至活的很失败的人哈罗德,退休后的日子依旧平淡无味,这样的日子原本可以一直到他老死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老友的告别信改变了这一切,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他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从英国最南端的金斯布里奇村走到最北端的贝里克郡,去看望这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奎妮。不是至交也算不上是知己,却要为了这位故友做一件如此疯狂的事情,主人公的妻子莫琳很是不解,难道他们之间真的没有爱了?故事到了这里也就引发贯穿全文的一个交点,主人公的家庭关系。一起生活四十多年的老夫妻,本应早已相濡以沫,可是却出现了二十年的隔阂。原因起自小说中一个不曾出现而多次提及的人物,他们的儿子----戴维。
主人公哈罗德在接到奎妮的信后,先是万分激动,毕竟几十年未曾见面了,而后又是万分悲痛,因为奎妮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而面对故人如此突如奇来的问候,哈罗德有点不知所措。在回信过程中,遇到了全书的一个关键人物—加油站小女孩。是这个小女孩的故事给了哈罗德启发,也是这个小女孩的信仰,让退休后无所事事的哈罗德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于是哈罗德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毕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初期,哈罗德遇到了不少麻烦,没有足够的徒步旅行的装备,导致了身体乃至到心理的重大阻碍。不过一路上哈罗德遇到了不少陌生人的帮助,起初人们也会觉得他的行为很可笑,但是继续坚持下去的结果,却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和关心。哈罗德开始喜欢与陌生人交流,从他们的交流中他能感受到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欣慰。而此时留在家中的莫琳,起初的态度是相当 2
反对,甚至是不相信他能走多远,伴随着哈罗德旅程的继续,这种态度悄然改变着,并且打破了以往的沉寂,开始互相关心,但是也一直在担心哈罗德对自己的感情。
在路上哈罗德不断回忆自己的过往,起初是加油站女孩的启发支持着他前行,后来是对奎妮的美好期盼,还有对家人深深的爱。哈罗德回想很多美好的回忆,这让他开始慢慢了解为什么会和莫琳发展成这种境况和儿子戴维的冷漠。哈罗德开始和陌生人交流,渐渐的,哈罗德事迹在新闻和报纸上开始散播,一个民族英雄就要诞生了。人们把他这种行为表述成了对于社会的一种朝圣。慢慢的,开始有人加入了这次旅程,人数越来越多。才找到感觉的哈罗德,被人群包围着,步伐却渐渐慢下来,发觉这似乎已经不是他的初衷,在他犹豫离不离开人群的时候,这些追随者却已经离他而去,先人一步的到达了贝里克。在这期间,莫琳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来到了哈罗德的身边,可是没有说服他回家,也没有说服自己留下来。但是此时她对哈罗德的感情也经回到了从前,只是这几十年的隔阂还一时没能消除。还有一个疙瘩没有在内心深处解除。
在离开人群的日子里,哈罗德彻底失去了方向,身心疲惫到了极点。他想回家。他面临崩溃,走错路,甚至走了大段的回头路,在距离终点很近的地方,他想到要放弃,当他给爱人打了电话时,他哭了,他说他想回家。爱人鼓励他走完这一段路。挂上电话,爱人的心一直悬着,她一刻也睡不着觉,她担心他能否坚持。可是她更担心,如果这时候接老人回来,以后老人会后悔的。后悔当时如果再坚持一会儿,就达成了心愿。哈罗德挂断电话后,继续行走着。因为先行者的到达,也带走了所有的关注,一路上哈罗德开始了真正的孤独。咬紧牙关硬撑到了里贝克。而此时家中莫琳正在招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加油站的小女孩。女孩一直在反省自己,是自己误导了哈罗德,可是也让莫琳真正的看清楚了自己。明白了原来这多年的隔阂是因为自己太思念已经去世二十年儿子戴维。他把戴维的死怪罪于哈罗德,可是最终才明白怪罪的应该是自己。于是他前往里贝克,去看望哈罗德。
此时的哈罗德正在里贝克的疗养院里探望着奎妮,奎妮真的坚持下来,等到了哈罗德,可是却不能在与哈罗德用言语沟通了。奎妮的境况触目惊心,可是哈罗德还是相信他能看见,能听见,今天他所做的一切。奎妮走的很安静,像一个孩子一样。哈罗德和莫琳见面了,两人没有了以前的隔阂,更像是初见的时候。一场历时八十七天的旅程,让两个人重新又走到了一起,安度晚年。
对于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似乎很长了,可是真正读完后,似乎每一篇的内容,每一天的行程都牵动着我的心。
在这部暖人心脾的著作中,哈罗德的行为实在让钦佩,读着读着就会消除起初的不理解。
揪心的行程,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而这份困难却战胜不了几十年那份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依托。没有比这还纯真的友情了,没有比这还伟大的友谊了。而对于哈罗德自身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挑战,一种对人生的挑战,是对自己妻子,对自己家庭的挑战,对社会的挑战。他最终站到了最后,而给他最大支持的除了对奎妮的愿望,还有就是自己的妻子开始的反对和最后的支持。莫琳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哈罗德能完成这样一种壮举,一直相信他会突然某一天因为坚持不下去回来,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丈夫。可他还是被自己的丈夫感动了,没有等到他回来,就已经发现没有丈夫的存在,自己是那么的不堪。即使两个人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一但分开的时候,所有以前的情愫都会迸发出来,包围着她,侵吞着她。所以爱不是相濡以沫,是一辈子的相守。
一个没有出现的人物,却贯穿着整个小说。不可不谓作者的心思细腻,一路上的行程,不光是主人公事物的鉴赏,更是主人公人生的回忆。主人公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才拨开云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笔者的这番思路,故事既有坎坷,一路上行走的危险及心理的崩溃,也有温暖,主人公寄下的明信片,买下的小礼物,和妻子的通话,还有那初衷的激动和结尾的平静,相得益彰,怎么能不吸引读者的兴趣。
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却有那么多人困顿自己的世界,无法真正迈开脚步。旅途,不仅仅是真正地迈开脚步前进,还有,真正往自己内心深处前进,更加看清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路在脚下,心在远方。面对一些我们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的心结时,只有我们勇敢前行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赢得理解、收获幸福。
我国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席要求,放眼未来,不忘初心!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或是变好,亦或变坏,忘记初心,到最后才发现一辈子都碌碌无为,一直到退休,都没有做过什么事,回忆起来全都是泪。所以从现在开始,趁着还年轻,趁着一切还来得及,一定要多努力,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坚持自己的本真,改变自己的陋习。相信多年后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努力的自己!而有一天当我安静地躺在岁月尽头回望时,我会问自己有没有虚度生命,有没有忘记本心,有没有用双脚、用身心、用思想、走近生命,亲身丈量过她的距离。身体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达到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心灵达到不了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人都需要一次心灵的朝圣。
第四篇:四德榜材料
杨智强,男,28岁,西苑街道办事处蒿泊社区居民。曾在文登消防中队服役两年,现在是蒿泊天成化工有限公司职工,也是蒿泊社区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在蒿泊10.15事故中勇救7名被困居民。为了救被困居民,他自己已经累得几乎晕厥,身上被划出了很多血口子,事后,经过现场群众的指认,他才被找到。杨智强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勇救群众,保护了群众及他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以践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誓言的形象铸就了一座道德的丰碑。
她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她勤奋敬业,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受到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她与丈夫和睦相处,坦诚相对,是丈夫的好帮手。她教育儿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第五篇:好人榜
曾健华:投身志愿服务 天天都是“工作日”
曾健华,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之后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广青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包括去智障儿童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走进社区照顾孤寡老人、深入山区扶贫助学等。随着志愿驿站常态化运行的开展,曾健华又成为了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副站长和花城广场志愿驿站站长。自此之后,曾健华坚持每个星期都奋斗在为城市志愿服务的最前沿。除了志愿驿站的常规活动,他带领志愿者们还走出驿站,走进社区关爱养老院工疗站、深入山区扶贫助学,开展志愿服务。为此,他带领的团队不负众望,三度被评为广州志愿驿站示范站的“领袖站”。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作为志愿驿站站长的曾健华始终奔波在志愿服务的事业中,走进社区养老院探访孤寡老人,为老人送去温暖;深入山区扶贫助学,为学生送去希望;此外,积极参与启智服务总队的各项志愿服务带队工作等。天天坚持在志愿驿站第一线没有假期,天天都是“工作日”。前段时间因为没日没夜地工作,终于劳累得了腰肌劳损病,要难直腿难动。但,他还是始终没有停歇下来,志愿驿站联合会领导、团区委、驿站志愿者也被他的精神所深受感动。
经过不懈努力,曾健华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团市委、广青启智服务总队的首肯,分别获得: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中山纪念堂城市志愿服务站最给力的冲锋队队长”荣誉称号;2011.12.5国际志愿者日,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授予的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届“飞扬奖”——“优秀扬扬”奖;曾健华说:“志愿服务将会是我后半辈子持续的事业”。
短短两年,曾健华的志愿服务时数已超过3000 小时,稳居志愿时系统排行榜前二名。由于长期与妻子一道参与志愿服务,今年10月份还以“曾健华:志愿驿站成就好姻缘”为题登上了《广州青年报》,并在广州志愿者志愿时网上作了重点推介。最近,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还与南都网联合拍摄了介绍曾健华与妻子平凡志愿服务、生活的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