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聂震宁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我还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但一日不读,心下总有些忐忑,像是日子过得有些问题似的。
一
我的阅读启蒙来源于母亲。20世纪60年代初,母亲经常从县图书馆借书回家。她习惯于晚上倚着床头读书。跟着母亲,我也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那主要是在她放下书的时候,我就拾起她的书来读。我因此认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丰碑式的人物,如鲁迅、茅盾、老舍、郭沫若、叶圣陶,还有张恨水等。美中不足的是,很多书还没来得及读到结局,就被母亲还了。为此我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也有一份借书证。当这个愿望在初中一年级实现时,那种满足感,现在己经很难体会到了。
刚读完初中,“文革”爆发,学校停课,一切秩序都乱了,图书馆也关了门。百无聊赖之下,有同学撬开学校图书室的窗户,爬进去偷书看。被我发现了,我也偷偷钻了进去。那真是书的世界,任意翻找书籍,让我有极大的自在感。选好几本书,我便把报纸铺在地上,躺在上面看书。那种阅读比较零乱,一本还没读透,就拿起另一本来翻,可见那时侯的浮躁。那时读得最多的就是前苏联小说,还有就是一部名为 《沉浮》的当代长篇小说,作者是谁至今也没有弄清楚。记得作品描写的是建筑工地的生活,作品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令我有点儿心动,所以至今依稀记得。后来做插队知识青年,我们有一个同学,他父亲是县里的干部,家藏了一些书,他经常拿书给我们看。于是我有幸读到了契诃夫的小说、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读到了中国四部古典长篇小说名著,读过《物理学的未来世界》、《宇宙之谜》、《进化论及伦理学》等。还读过德国民间流传的古典长诗《尼伯龙根之歌》,长诗极长,我当小说来读,在里面寻找故事情节。
不过,这个时期的阅读是分裂的。阅读是在相对隐蔽的情形下进行,因为这是一些“封资修”的东西,不能在当时的阳光下进行。阅读中接触到的思想、理念、感悟我是不敢与现实生活对接的。一个人走什么样的道路、过什么样的人生、受什么样的教育,特别是如何看待社会,那时是不能与阅读发生关系的。而且,自己还自觉地提醒自己,阅读就是阅读,切勿受到不好的影响,做出那个时代不能容忍的傻事来。那时更多时候是为阅读而阅读,读了就很好,是一种纯粹的阅读。其实,那时肯定受到一些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我所未知。直到改革开放,阅读才跟我的人生、事业紧密相连,成就了我今天作为“作家”和“出版人”的职业,也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和人文情怀。
二 “文革”结束,我就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主题多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阅读的也是与其相关的一些作品。1981年,我参加广西作家西北访问团,同行的一位老作家带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沈从文《湘行散记》,我借来读了,有一种豁然开朗发现新天地的新奇感。沈氏笔下的湘西风情、风景、风俗和人情,以其美丽震撼了我。我原本很执著地以为文学就应该像鲁迅的文字一样成为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利器,至于一些风情文字,意义总归是不大的,现在从文中那些勇敢而又和气的兵士乃至于那些粗暴豪爽的土匪身上,我看到了朴实人生的庄严美丽。大师级作家也应当是各式各样的。后来,我得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小说选》,它成为我的常读之书。
再后来,我得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它成了我不离左右的第二本书。作品冷峻的机智,渊博的幽默,以其智慧震撼了我。“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婚姻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等关于婚姻的比喻,仍然是现在的流行语。我己搞了所谓的文学创作几年,这样的好作品竟然不曾读过,使我稍感不好意思。尽管这部作品因为书写知识分子的灰暗心理过重而受到诟病,但其细腻绵密,对人性、心理揣摩的准确,表达的趣味,让我好生喜欢。使我更感惊讶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严家炎编选的 《新感觉派小说选》。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他们笔下,表现的是都市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欧洲生活方式,都市人在物欲诱惑下的内心世界,被生活挤压、抛弃因而寂寞、悲哀的精神生活。他们把小说写得如此纵横捭阖,把人的心理描写得如此细微,把分裂状态写得如此奇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知道他们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也知道一些作品搞了意识流,但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它发生在50年前的中国文坛。人们习惯说新时期文学有拓荒之功,当然这是不错的,我们用了十来年时间把世界上近世以来重要的文学流派几乎都尝试了一遍,颇有些创新的勇气。但得承认,20世纪最初30年,这些玩意儿也都有前辈试过,而且一点都不比我们现在差。对 《新感觉派小说选》,我觉得很好玩。
我的阅读史里还有一本书不能不说,甚至可以说是我的文学生涯和职业生涯,乃至心灵的历程中绕不过去的一本书,那就是《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奇遇”的文学评论准则让所有评论家心向往之。李健吾的美文式、贴切感悟式的文学评论,让我如痴如醉。我敢说,到现在也没有出其右的人,称他为现代文学评论里的第一把交椅,肯定没人有异议。这部书至今仍是我的案头必备。上述四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我此前阅读的遗憾,对我的文学修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些书让我对20世纪的文化和历史进程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知道中国20世纪之初文学就有过很好的创新、实践和书写。过去,我们佩服鲁迅式的深刻冷峻、巴金式的道德激情、茅盾式的社会分析、老舍式的市井幽默,并愿意以他们为学习相借鉴的文本,接受他们的影响。在上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时,我发现许多同学大体如此。读这四本书,当然,还包括后来接着读废名、萧红、胡适、林语堂、张爱玲、林徽因等,逐步完善了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原来,文学这座大厦是可以有许多窗口进人的— 这是一位大作家说的。
三
我从最初的《金城》文学杂志到漓江出版社,继而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再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都时刻没有忘记这四本书,我从作家到一个编辑再到一个国企高管,这四本书对我影响的痕迹随处可见。
沈从文、钱钟书、李健吾以及新感觉派作家是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文学史上及近消失的人物,他们并不被大众所熟知,当时的文学理念也很少提及。但在改革开放初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就钓沉了现代文学的奇萌,这种创新的勇气让我佩服不己,也影响了我的写作观和出版观,他们提醒我要始终保持一种创新追求。后来我在北京大学上严家炎先生的课,我特意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或许正因为我深切认识阅读对人生的影响,所以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出版更好的作品提供给读者,我以为这才是一个出版人应有的职业境界。我的出版文化观的一个基点是“敬惜字纸,敬重读者,敬畏历史”。作为一个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人,要做到这 “三敬”。现在有一些人是三不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要说,只要进入传播领域,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天下知”,我们要有为天下人做出版、替万世人留文章的责任感。
我现在依然在读,再忙也得读。只是现在的阅读分成了三种:一是兴趣阅读,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选择读一些书,文学作品自然为主,一些口口相传的书籍也设法找来一睹风采;二是专业阅读,主要跟我的工作有关,譬如出版研究和文化类、经管类等方面的图书;三是涉猎阅读,由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是出版门类比较多的出版单位,各方面的书我都得涉猎一些,社科、文学、音乐、美术、历史等方面的书都要翻看。
尽管渴望阅读,事实上许多时候我无法长时间地悠游从容地阅读,时时要放下读到一半的好书去上班,去解决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我总要读下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社长楼适夷给出版社的同事们讲过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在20世纪20年代,他坐过监狱,监狱里难友们经常传阅书籍打发坐牢的时光。一天早晨,有一本书传到楼适夷同监室的一位难友手上。这位难友已经被判死刑,而且那天早上就要被执行,可他还是很专心地去读这本书。楼适夷当时就想,他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读书还有什 么用呢?后来他理解了,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这个故事很是让我感动。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在海量信息的今天,似乎要经常这样来要求我们自己了。
(作者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第二篇: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
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
看了题目,有人会问“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有父母、有朋友、有配偶、有子女相伴,一个人的旅程,从何说起?”
诚然,我们的人生旅途,有无数的同行者,形形色色,或多或少地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或几段路。但我们不要忽略,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亦是不可复制的。有朋友A和B一同出去游玩,回来后A对比自己与B拍的照片,竟怀疑二人去的是否是同一地方,可见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不尽相同的。古语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微小的差别,最终使得每个灵魂都孤独地行走在人生的旷野里,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既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容易些了吧?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有参禅般心若止水的心境,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平静地面对人生的得失。太过强烈的情绪都使人寡宁,切记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再说说生命中总有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事,需要等待。然人生的光阴何其短暂,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青丝成霜雪。有些等待值得肯定与支持,而有些等待未免偏于虚空与枉然了。比如因等待一个无心于你的人倾心于你而左右徘徊,沉湎与自己设想的情感里,作茧自缚,不可自拔;又比如因等待一个也许会与自己同行的人而将自己启程的时日一拖再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既没有同行又耽搁了时间。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有没有人相伴,不管有没有人爱护,我们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这条路的长度有限,而且我们每个人拿着的还是单程票,所以不要因为一些无谓的事物错失了观看沿途风景的机会。还等什么呢?勇敢地向前走吧,不要担心“孤独可耻”,事实上,这种叫做“孤独”的珍贵体会远比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式的身处人群却倍感凄清的孤单美好的多;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将会使你的灵魂趋于圆满,直至终点。
第三篇:读书演讲稿:生命需要感动
生命需要感动
田亮
云悬在半空中,被静静的微风剪碎。这真的很美。不觉感动的泪水已划过面颊。因为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她的丈夫去世了,自己的孩子也各自走了,只剩她一个人,她觉得生命对于她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便走到了海滩边,想要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就在她沿着海滩走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女孩,送给她一个深深的微笑。顿时老人感觉有一束阳光洒进了她心里,原来生活并没有放弃她,她决定要好好活下去。是一个微笑,就能让一位老人重新接受生命,那么让我们不妨在雨中为别人撑一把伞,给陌生的过客一杯暖茶,送给亲爱的人一束鲜花,有你真诚的目光,捧着那一抹纯朴而清鲜的碧色,定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父母牵挂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更是我们一生一世的感动。有了感动,冰雪就会融化;有了感动,生命就会舞蹈;有了感动,心灵就会滋润。我们要储存感动。更要把我们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当爱琴海点燃奥运的蓝色火焰时,中华大地的每一条小河都为之诉说着祝愿;当五星红旗在西方神秘的天空上升时,东方神话便开始传递;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鸟巢响起的时候,奥运感动了中华,更感动了世界。
有人说:“将生命中的感动储存起来,我们会发现自己成了世上最富有的人。” 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要为生命里的这些“轻轻”感动着,更要为我们中国的“沉重“而感动。2008年的五月,一场无情的灾难向中国席卷而来,只是天空灰暗的那一瞬间,昔日美丽繁荣的汶川,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凄凉的温度、郁闷的气息、悠怨的迷雾、伤心的乌云,伴随
着那淡淡幽暗开始弥漫。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我们除了为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感到揪心悲痛之外,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收获着生命中的感动。
我们感动,为在灾难中迸发出的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我们感动,为在灾难面前涌现出的大爱无疆!!
第四篇:读书 生命成长的需要
读书 生命成长的需要
文/瑜
紧张的工作之余,把疲惫的身躯落于椅中,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既休息了身体,又充实了心灵,何乐而不为!淡淡的茶香夹杂着淡淡的书香,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了,读书 生命成长的需要。香气缭绕,漫步书林,浸润其中,阅读绿色的讯息,倾听花开的声音,品位果实的芳香……这时,才猛然间发现自己能够“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不断有新的发现”了,同时也感觉自己知道的越来越少了。
一、室有书香溢满屋
两居室的小屋,不大,和先生商议,把主卧的阳台和房间打通,改出一间书房。书房很小,西侧一个置顶的书柜,东侧一张抹角书桌,外加一把转椅,虽然不及以前的书房大气,但也给人很充实、很温暖的感觉,我还是很喜欢的。我把从老家搬来的书籍,细心归类摆放,竟然发现小小书橱无法摆下我积攒下来的书了。丢弃,那是万万不能的,送人,人家未必喜爱,我也舍不得。每一本书都曾经或多或少陪伴我走过一段段欣喜与迷茫的旅程,每一本书都是我成长的见证,她们是我私人宝贝,我的财产、我的宝藏,我怎么可以丢下她们呢!想想办法吧,方法总比问题多!我突然发现,书柜很深,可以摆放两排书,哈!又解决了一部分图书的摆放。不常看的放柜子里,正在看的和将要看的放床头,工具书、理论书以及一些资料书放办公室……就这样,图书的放置问题也就悄悄解决了。
每天晚上,收拾好晚餐后的碗筷,我就可以悠闲地斜倚于床头,手捧一本香书,进入书的世界,和书进行一番交谈了,我还会时不时作些记录和摘抄,密密麻麻的文字可是精华中的精华,我可不会轻易错过。
二、予人玫瑰手余香
有人说过:要想走得快,自己走,要想走得远,和同伴一起走。行走的路上,有荆棘也有鲜花,当遇到一片开满鲜花的花园时,不要忘记和朋友们分享美丽和快乐。
徐州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读书会已经伴随我走过了整整三个春秋,会员教师遍布徐州市各县区,并且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读后感《读书 生命成长的需要》。其间,我作为掌舵人一直通过编辑部的邮箱和会员们保持联系,结合《徐州幼教》杂志,一直坚持开展好书共读的书目推荐,读书讨论,读后感审稿、改稿和荐稿等工作。虽然我人已经不再徐州,但是,徐州教师的读书情却还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也让我无法回绝这份用书香连起来的情谊,份割这份特殊的书香工作。所以,直到现在我还一直在和会员们进行异地共读、网络沟通。
学前教育工作室已经成立一年了,我在带领成员们深入实践、钻研业务的同时,不忘鼓励成员多读书、读好书,学会用书本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引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工作室成立初始,我就在研修网上建立起工作室的协作组,开辟“悦读与思考”专栏,采取成员自读与工作室建读的方式相结合,激励成员定期阅读专业书籍,定期上传读后感,进行网络交流和共享。
三、播种施肥也快乐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写作,教师不仅要写教案、写评语、写计划、写总结,更要写反思,及时梳理自己工作中的得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对孩子、对课堂、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
我的博客就是我的精神小屋,我很爱这间开放的小屋,有收获了,我会来这里挥洒,和博友们分享喜悦;有困惑了,我会来这里倾诉,留下自己的不解和思考;看到某些触及灵魂的事件了,我也会来这里发表看法……写博,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她也留下了我的精神成长的印记,成为了我又一宝贵的财富。在不断反思和写博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长,发表的文章只不过是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
读书,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五篇:原来忘记一个人是需要一辈子日记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会朝三暮四?为什么会玫瑰花吓死?为什么会晚上会失眠?有过爱的人,会忘记曾经的刻骨铭心吗?有时一个人的笑看来很美丽,但是,你却不知道,我的心里多么的痛苦。我只能把爱隐藏在心里或埋得更深的地方。
有时候,我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只能在家里喝着闷酒,可能只会独自走在大街小巷里,忽然我想起一个人来,可我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从我相遇你的时候开始,到伤害的时候结束;从我相见你的时候牵着你的手,到幸福的时候拥抱,却流下了那热泪。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只能争取,当我得不到一个人的时候,我只能在深夜默默的想你,只能是那个样子。
我不知道怎样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站在转角处,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身边走过,使我记起来了,以前的点点滴滴,就一下子美好的画面都出现在眼前。可是,当那一瞬间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轻易的滑落下来了,而且是我不知不觉,一切都在别人的安排之中吧。
我一生遗忘的事情很多,你的样子,我却忘不了,还有你那微笑的脸,这一次,我才真正的明白,原来忘记一个人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