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刑讯逼供的原因
古代刑讯逼供的原因
武则天时,为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启用了一大批酷吏,刑讯逼供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著名酷吏来俊臣审问犯人时“不问轻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在这种威逼下,囚犯“战栗流汗,望风自诬”,许多良善之人被屈打成招,导致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的发生。
古代刑讯逼供的制度化,不仅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还与古代的定案方式本身有密切关系。古时候,犯人的口供历来被认为是判决的主要依据,明朝规定“必据犯人之招革,以定其情”。清朝说得就更明白了:“断罪必取输服供词。”但怎样才能得到口供呢?犯人如果自愿招认,那自然好;如果不招认,那就必须使用刑讯了。特别是有些特殊案件,上级严限时日催促结案,刑讯逼供就成为必要的手段了。如今,刑讯逼供被认为是一种极恶劣的审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
第二篇:刑讯的造句
刑讯拼音
【注音】: xing xun
刑讯解释
【意思】:用刑具逼供的审讯。
刑讯造句:
1、而后,几次对她施行的水淹和火烧的处决都失败了,这也使得目睹了她的刑讯过程的众人转而投身基督。
2、这些或是更加常规的刑讯常常引出暂时的认罪,但这些人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坚持为了民主而斗争。
3、这个问题,在美国内引发分歧,几近半数的人称:刑讯在某种情况下是合理的。
4、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同样几近半数的人认为:刑讯业已使有价值的情报得以搜集。
5、间谍,枪战,背叛,刑讯,任何一条都足以致人死地。
6、这是我们列表上唯一一个不属于中世纪欧洲刑讯的项目。
7、他从未在伊拉克监狱中看到过刑讯行为,但他相信此举一定在这里发生过。
8、如果这并非过于怪异的措辞,那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刑讯逼供设计。
9、对酷刑的容忍,会永远腐蚀刑讯者的品格,更糟的是,腐蚀大众的品格。
10、他对美国的仇恨来源于他对安瓦尔·萨达特暗杀事件后对他监禁和刑讯的穆巴拉克政权。
11、他说刑讯逼供反映出美国‘正在失去我们的道德观念’。
12、两所监狱,白公馆和渣滓洞,和那些配备了美国装备的刑讯室,被作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一部分展出。
13、人权团体经常对岛上的残酷状况进行揭露,包括对犯人的刑讯折磨和谋杀事件。
14、从欧洲直到太平洋地区,我们是一个关闭了刑讯室和以法治取代暴政的国家。
15、它只是被犯人和美军指控为过度拥挤、超期羁押,以及刑讯逼供的该省几所监狱之一。
第三篇:浅析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
作者:陈浩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本文通过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婚俗礼仪的对比,从生产力发展,社会思想与社会形态的改变,传统婚礼服饰的消亡三个方面论述现代婚俗礼仪较传统简化的原因
关键词:婚俗礼仪简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30-02
婚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为。婚姻使人类的基因得到延续,并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礼俗。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婚姻具有极高的地位。婚姻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开始,也是社会关系的整合。《礼记·婚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至周代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并对其后的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俗礼仪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想。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婚礼习俗的差异,现选取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与现代婚礼仪式进行对比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
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依据《仪礼·士婚礼》而来,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1.1 纳彩
纳彩是传统婚俗礼仪的第一个步骤。《仪礼·士婚礼》曰“:婚礼下达,纳采用雁。”男女双方家族在决定联姻后,由男方派遣家族中主事之人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前往女方家中行纳彩之礼。一般携带五谷、六畜和少量礼金作为纳彩的礼物。纳彩之后,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关系基本确立,婚礼的相关事宜可以进一步完成。
1.2 问名
纳采之礼完毕后,紧随其后的就是问名之礼。《仪礼·士婚礼》记载“:摈者出请,宾执雁,问名,主人许,宾入受,如初礼”。求婚的男子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及出生年月,然后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放在一起进行占卜。如有凶兆就不能成婚。需要指出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中问名和纳采是一起进行的。在纳采之礼后,男方的使者执酒敬于女方摈者,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占卜,如果是吉兆,就派使者再次送雁至女家,并将占卦结果告知女方,于是开始下一个仪式—— 纳吉礼。
1.3 纳吉
纳吉是在问名之后举行的仪式。《仪礼 ·士婚礼》说:“纳吉用雁,如纳。”经过问名,男方将女方辰年月日带回男家,与男方的八字合在一起卜算。得到的结果若为吉兆 ,便将卜卦的结果派使者告知女方,表明男方已经认同了此门亲事。所以,纳吉同理认为是定婚礼。在行礼之时,男方使者携礼物至女方家,正式拜访女方家族。通过这一仪式,两家正式定下婚事。经过了纳吉礼后,双方的婚事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1.4 纳徵
纳徵又称为纳币或纳聘。俗称下聘礼或下财礼,《礼记·婚义》言“:纳徵,纳聘财也。”纳吉礼毕后,男方择日将聘礼送往女方家中。男女双方的重要亲属此时进行最初的会面,彼此联络感情。行礼时,男方亲属除聘礼外还携带礼品若干赠与女方亲族。而女方亲族选出代表接受男方的聘仪和馈赠,同时以美酒佳肴作为酬谢。
1.5 请期
请期是男方择定成婚日期后派媒人通知女方的仪式。《仪礼·士婚礼》记载“:请期用雁,主人辞,方宾许告期,如纳徵礼。”行礼时,男方将卜算好的婚礼吉时用金粉写在红纸上,再用红绸包裹,外用金丝结成同心结,派使者送往女方家中。若女方同意婚期,则派使者携礼物至男方家正式确立婚礼举行日期。
1.6 亲迎
亲迎是女婿亲自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的仪式。它是六礼中最为繁琐、最为关键的一项步骤。在关中地区民间传统婚俗礼仪中,婚庆仪程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完成的,除了迎亲的当日,前后还要各延一天。前一天的仪程,是迎亲的准备。这一天,女家要派几位妇女去男家整理新房,称为“铺房”或“暖屋”,表示娘家对女儿的最后一次照顾,也有在女儿未过门前对女婿侍奉的意义。男家要给女家送“催妆礼”,意为催促女家妆扮新人“过门儿”,其中除了一般的礼物外,还有供女方妆饰用的物品,这是男女两家婚聘中最后的一项礼品往来。同时,新郎要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家去行礼,有表示成年执家的意思。婚礼当日,女子于五更时分起床梳妆。由三位家族中子女双全的女性长辈充当“好命婆姨”为女子梳理妆容。俗称“开脸”、“上头”,即由年长女性用线绞去新娘脸上绒毛,称为“开脸”,同时将长发绾成发髻,称为“上头”。妆毕后,女子于家中正厅行跪拜之礼拜别父母,后由喜娘带回闺房等待男方亲迎。男方于早晨十点左右至女方家迎娶新娘。中间接受女方亲族的考验,民间习俗众多,多为考验男子诚意与否。男子于正午之前迎走新娘,黄昏之时于家中举行婚礼仪式。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有一系列仪俗,诸如“坐帐”、“撒帐”、“吃子孙饺子”、“喝交杯酒”、“和合茶”,后又衍生出吃团圆饭、夫妻结发和闹洞房等。婚礼庆典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还要实践一些杂仪,称为成妇礼、成婿礼、庙见、认大小、试厨、回门等,具体是新娘要叩拜祖先,拜公婆、拜三代。新郎要到岳家“复面拜门”,也有三日后同新娘“回门”一起进行的。完成这一系列仪程,婚礼才算最终完成。关中地区现代婚礼习俗与传统礼俗的对比
与传统婚俗礼仪相比,现代婚俗礼仪大为简化。传统婚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在现代婚礼中基本消失,只余下一些剪影反应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衰退。同时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现代婚姻礼仪日渐趋于西方婚礼的简洁化,方便化。关中地区现代婚礼习俗现基本省去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男女双方在恋爱的基础上走向婚姻,选择在饭店举行相对西式的现代婚礼仪式,礼仪制度方面极为简化。3 婚俗礼仪简化的原因
与传统婚俗礼仪相比较,现代婚俗礼仪进一步简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3.1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婚俗礼仪简化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的农耕型社会生产关系转变为工业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社会生活节奏极为快速。现代社会,人们无需为婚礼的准备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大量的剩余时间去进行复杂的婚礼仪式。这导致传统社会中产生的传统婚俗礼仪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要求的简洁与便捷。于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现代简便的婚俗礼仪应运而生。
3.2 社会思想与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婚俗礼仪简化
社会思想与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改变。婚礼习俗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而形成不同的礼仪制度。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中,相较于古代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其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礼仪制度必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现代婚俗礼仪进一步简化的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
3.2.1 宗法制向现代家庭制的转变
在传统社会,宗法制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使社会成员按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人们的社会发展。在传统社会,家族对人身的控制是极为严密的。庞大的家族体系,复杂的社会关系,严密的封建礼制,使得家族家族间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一套极为严苛繁冗的礼仪制度。而婚姻是家族社会环境的扩大,是家族社会地位的体现,所以传统婚俗较现代表现出一定的繁复性。当今社会,宗法制的消亡使得家族式的社会关系逐渐转变为家庭式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较家族成员的减少,社会关系的简化,个人身份的独立,使得婚姻关系由复杂的社会关系向简单的人际关系转变。最终形成了较为简单的现代婚姻礼俗。
3.2.2 庭伦理关系的改变
在传统社会,家庭关系讲究纲常伦理:“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夫权、父权是社会绝对权力的存在。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妻子、儿女沦为被统治阶级,失去其社会独立性。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婚姻的正统思想,而自由恋爱被视为对社会思想的叛离。诗经《将仲子》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便反应了这一社会现实。在传统社会,婚姻是“合俩姓之好”的社会关系,在婚礼仪制中,体现了夫权与父权绝对地位。繁冗复杂的婚礼仪制正是这种权力制度的强势表现。如今,传统社会的纲常思想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逐渐消亡。夫妻、父子之间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转变为平等关系。婚姻由制度体现转为个人意志的表现形式,其权力设定地位不复存在,而情感表现地位进一步上升。这就使得现代婚礼仪制由传统的繁冗复杂向简单便捷转变。
3.2.3 士族阶级的消亡
传统社会,士族阶级是礼仪制度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士族阶级代表着社会礼仪的行为准则。礼仪在传统社会中是明贵贱、别尊卑的手段。《荀子.富国》中记载:“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贱轻重皆有称者也”。作为统治者的士族阶级为确立其统治地位与统治权力,必然会制定一系列复杂的仪制系统。同时,作为社会行为的引导者,士族阶级的礼仪制度必然影响民间礼仪。体现于婚姻礼俗便是传统社会中婚礼仪制的繁复。如今,随着历史的转变,社会的发展,士族阶级已然消亡。以其为中心建立的传统礼仪制度随之消退。简单的社会关系决定了礼仪的简便性与实用性,体现在婚俗礼仪方面便是现代婚礼仪制较传统的进一步简化
3.2.4 婚姻制度的改变
传统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传统礼仪制度规定了嫡妻的正统地位。只有妻子的迎娶方能举行正统的婚礼仪式。而妾作为女性地位的一种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正式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为了保证妻对妾的绝对权力,嫡对庶的绝对地位,繁复的婚姻制度就成了地位与权力的直接体现。而进入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无需通过繁复的礼仪制度来体现“妻”与“嫡”的地位与权力,这便导致现代婚俗礼仪较传统的简化。
3.3 传统服饰的消亡导致婚俗礼仪简化
服饰与礼仪是相统一的整体。古往今来,婚礼服都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婚礼服在各个朝代、时期都有所差异。自周代婚礼服的出现,经历秦汉发展,在唐宋达到一个高峰,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一大演变。纵观华夏婚礼,古代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 纯衣纁袡”、“梁冠礼服—— 钗钿礼衣”、“九品官服—— 凤冠霞帔”。现代婚礼服饰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多为西装和婚纱。传统服饰的消亡使得蕴涵于服饰之中的礼仪文化随之消退。与传统婚礼服饰的繁复相比,现代婚礼服饰更为简单便捷,体现在婚俗礼仪上便是传统婚俗礼仪的进一步简化。
参考文献
[1] 徐杰舜,《汉族民间习俗》.北京:中心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2] 王明泽,《中国古代衣饰》.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97.[4] 王天安,《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第四篇: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摘 要
以国外寓言鼎盛时期作品《伊索寓言》及我国先秦寓言为例,从两个时代的成熟代表作品出发,发现二者在内容上的最大不同点。然后从两种不同风格寓言的背景、起源、地域差异等角度出发,尝试分析这个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词:伊索寓言、先秦寓言、差异、起源
内 容: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这种故事一般是通过对鸟兽、精怪以及非生命物体的拟人化将人类社会的民生事态、情感纠葛、性格品质、道德伦理判断和思想价值取向等描绘出来并进行评析选择的。寓言的主题表现往往带有警示和劝诫性,它的故事叙述一般具备教化性寓意,比较鲜明的具有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属性和非现实情境映射现实生活的特点。
寓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载体,是与人类文明相联系的。“寓言”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就是优秀的寓言作品。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中就运用了很多当时盛行的寓言故事。许多精湛的寓言凝练为成语进入全民语言当中。所以说我国寓言故事至少已有数千年的继承历史且经历漫长的发展而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然葆有着盎然的生命力。然而提到寓言又不得不说起古希腊。古希腊寓言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则是古希腊寓言中的一颗明珠。《伊索寓言》内容丰富,拟人和对比的艺术特色突出,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可以说,先秦寓言和希腊寓言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分伯仲且齐驾并驱的,但细细区分,二者有一个很突出的不同点。张远山先生曾经说过“看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老于世故,《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带着这段话我们再去看先秦寓言和伊索寓言,先秦寓言多以人为题材,而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却多是小动物,也就是拟人化的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寓言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趣味性相对弱。这点我本人深有体会,小时候看这两本书时,偏爱伊索寓言多一些,因为他的故事生动有趣,内容饱满且极具可读性。而中国的寓言故事,我常常会把成语故事书与其混淆,深感其情节单调,寓意晦涩难懂。当时不理解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现在想起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寓言兴起的时代背景来看,我国的寓言文学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在春秋末期一经产生,就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即战国时代寓言文学创作的高潮。战国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的原因很多论者从封建制的建立和奴隶制度的瓦解,从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以及这一斗争反应在思想领域里形成的百家争鸣的社会生活特点给予了解释。而一个巧合就是古希腊的“伊索”距今也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在当时的欧洲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环境下,一种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的社会现象下,人与命运的冲突,反对僭主专制等题材的作品就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再来看《伊索寓言》的内容,《农夫与蛇》《狗公鸡和狐狸》《两个锅》等故事都从侧面反应了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当时的社会,主要是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者谴责当时社会上压迫人的现象。从这一点来想,作者的写作立场必定是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相传《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个奴隶,他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获得解放,并成为一名哲学家。中国的寓言则多是由担任士大夫的贵族政治家或者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和上层人士,寓言所讲述的道理,也主要是治国方针、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如《适者生存》《五十步笑百步》《不见眼毛》《唇亡齿寒》等作品。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张远山先生的那段话,他说伊索寓言极富童趣,而先秦寓言老于世故,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伊索作为一个奴隶,代表着下层人
民对上层君主的控诉和指责,更何况在没有整理成书之前,一段段的故事只是口耳相传在民间,这个民间所指必定不是流传在奴隶主的上层社会,所以说,我们所理解的充满童趣只是以个现代人的环境与阅历来评价,如果不是简单生动易懂,那些现在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能被奴隶所明白,怎么能反映下层人们的思想感情,并用它来影射贵族权贵,给予他们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呢。但先秦寓言却恰恰相反,寓言的创作者本身就是处在社会上流中的士大夫、政治家,他们本身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熏陶,国家给予他们优惠的待遇,为了让他们为国家的建设、政治的发展、人民的长治久安提出好的意见。所以他们与君主的交流一定不会是被平民百姓所理解的,否则就失去了他们有纳谏的这个作用的地位,并且他们的交流也一定不能是生动活泼的,毕竟,齐家治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之所以他们都采取寓言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伊索用寓言这种方式是因为他没有为自己及自己的阶级取得利益的权利,他想说的话受到社会上层的打压而不能直接的表达,所以他采用这种拟人的方式来影射他要表达的思想。中国的预言家们采用这种方式,则是我国的中庸文化起到了一些作用,人们并不是那么的锋芒毕露,不会直接的表达自己。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他们不像伊索一般,他们有说话的权利,但伴君如伴虎,怎样既能说明自己的意思,又不会让君王或上层那里听起来太过的刺耳。寓言恰恰是一个不错选择。所以,在两个不同的阶级那里,寓言作为一种说话的载体,成为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很好的方式。
如此说来,一个寓言的起源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探究起源对于研究两种不同风格寓言的产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佐证。关于寓言起源说也有很多的学者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杨公骥在《中国文学》中说“与那些经过不自觉地艺术加工的神话和原始诗歌相比,寓言文学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艺术创作。在历史上显然是后起的,如果把视线移向寓言出现之前的文学领域,那么可以看出对于寓言起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神话。”陈波吹在《寓言选、序言》中说“作为文学传统说来,最初的寓言是孕育在古代神话的虚妄怪诞的神话故事中蕴藏着或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古代神话大多具有着寓言的因素。”朱靖华在《先秦寓言选释、前言》中说“寓言和神话、传说、民歌、民间故事乃至于动物故事、格言和笑话等等都有着或疏或亲的关系。”以上作家都认为,在神话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中多多少少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以及感受,那样的神话便往往具有寓言的因素。因此很自然的,先秦诸子便直接采用了神话略加剪裁构成了他们的寓言。先不说神话对于寓言的产生到底占据了多大的作用,一个问题却是值得被提出来的。那就是,希腊寓言和先秦寓言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并且,不只先秦寓言的起源指向神话,在希腊寓言产生之前,神话也是占据了文化市场的一个主流载体。希腊寓言诞生在公元前八到六世纪,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大移民时代”,而神话就产生在此之前不久的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史称“英雄时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即是神话和史诗。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巧合。对于先秦寓言到底是不是源于神话我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但古希腊神话作为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其寓言的产生从其中摄取过养分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说完背景和起源的问题之后,还有一个对作品产生很大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的因素,那便是地域差异。橘生淮北为桔,生淮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结论用于一部作品的诞生也不为过。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南岸和爱琴海的许多小岛,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人难以在田地里依靠农耕方式谋生,而是在海上靠经商,做海盗或到海外开辟殖民地来求生。这种生存环境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养了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中国决然不同,中国传统价值观滋生于传统社会的土壤中,是特殊的社会结构和自然地理环境长期沉淀的结果,是由封建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型自然经济,家国同构的血缘宗法制度和大一统的社会政治结果的产物,它一方面对维护中国古代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扼杀了人的个性自由。加之忠孝为本的封建教化的过早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施加了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国人过早的进入了一个“懂事”的角色,他们缺少对自身欲望的追求,缺少对自由的向往,更重要的是缺少想象的能力。所以说,中国寓言写的最飘逸,最具想象力的庄子,也多是对古代神话的一种借鉴和剪裁。为什么张远山先生说,中国没有童话,的确,这是因为过早进入理性的中国社会缺少了感性应该绽放的魅力。伊索寓言曾对其后的寓言
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直接继承了伊索寓言的传统,称自己的寓言为“伊索式寓言”公元二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巴布里乌斯更多的采用伊索的寓言故事来进行创作。文艺复兴之后,伊索寓言的重新整理和发行极大的促进了欧洲的寓言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等等。卢梭曾经说过,“寓言不适合儿童去读,因为那样会把童心的纯洁天真引向奸猾狡诈。会使他们心术不正”而钱钟书先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戏言“其实卢梭错了,寓言会把儿童引向更加幼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欺骗和狡诈远比寓言中的要复杂可恶的多,读了寓言,儿童反而会把生活简单化,因此不主张儿童去看寓言故事。”确实是,卢梭希望儿童保持自己的童心,不要被成人世界的教育过早污染,而钱先生则认为,儿童还是早早接触社会,看透成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便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不是时代没有变,只是思维方式没有变,中国的孩子或者早慧,他们在小的心计上或许总是略胜一筹。
总的来说,对于寓言的不同见解或者中外作品的这种对比和强调,只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文化观念和进步特征,也有一个时代的社会弊端,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们正是从自己生活的时代出发,用社会主流所灌输的思想基础,来褒贬社会,针砭时政的。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种种社会现象也发生着变化,但之所以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和创作流传许久而不朽,正是因为这些作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也同时符合人类各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不管怎么考证或者研究,作品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后来的解读者,其阅历,看问题的角度,个人的喜恶偏好,无不影响着个人对作品的看法。在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对流传已久的作品有新的解读和看法,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要求其不仅符合作品创作的时代,又与当今发展与时俱进,就难免有些苛刻了。这篇文章的探究一是为了对自己孩童时代不认真的阅读的一次补偿和完善,二来就是希望每位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作品时都能探究其写作风格的形成原因,更好的了解作者与作品所处的年代,在对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了解不同文化的含义,更加完善自己的文化底蕴吧。
参考文献: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年2月版本 《伊索寓言》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年6月版本 《中国寓言故事》
赵沛霖 中国文学网 《试探中国寓言的起源》
钱钟书 《伊索寓言读后感》
第五篇:牛逼句子
这是一份凝结着无限心血的、以世界一流技术精心打造的、美仑美奂至不可思议的、整齐划一得令人心醉的、完整完美得让人感动的、不论内容还是形式均堪称一流的、兼具最高实用价值和极高收藏价值的文档!
我靠!(此回复虽有且仅有两个字,却深刻地表达了回复人的深深的祝福与刻骨的情感,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 泪下,足可见回复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实是佩服佩服!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把回复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回复中之极品,祝福中之绝笔。)
做人别太装,早晚要受伤;做人别太滑,迟早要挨砸;做人别太坏,迟早要被踹;做人别揭短,迟早被人铲;做人别太奸,都有一片天;做人别贪财,钞票把你埋;做人别怕苦,早晚会幸福;做人别怕挫,看看他和我;做人别太傻,早晚被人耍;做人别滥情,爱一个就行。在你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自己。很多人,都做颠倒了。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乐着的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身上,他都能发现能令自己欢悦的因素来,并让快乐扩张,鼓舞和影响了周围的人。
男人吸引女人的10个特质:1.真实 2.深刻 3.胸怀 4.敢为 5.风度 6.机灵 7.幽默 8.进取 9.浪漫 10.冒险.女人吸引男人的10个特点:1.温柔 2.知性 3.直性 4.涵养 5.朦胧 6.小动作 7.勤于家事 8.肤白 9.性感着装 10.香氛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要认错,也好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某杂志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抽样调查: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⒈做人不能太单纯 适度伪装自己 ⒉凡事留余地 要留退路 ⒊话不说绝 口无遮拦难成大事 ⒋成熟而不世故 ⒌心态好 想得开活得不累 ⒍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 ⒎不可少二礼:礼仪与礼物 ⒏人在江湖飘 防挨朋友刀 ⒐偶尔“势利眼” 寻可靠伙伴 ⒑放下面子来做人。
我突然明白一个女人的优秀,不在于她有怎样的容貌,金钱,社会地位。而在于,她的身边,站了一个怎样的男人。——《后来我们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