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式的运算”教学反思
分式运算教学反思
分式这章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它是整式四则运算的进一步发展,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分式四则运算时,实质是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因此学生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掌握分式运算的关键,因此在上课时反复强调。这些学生在学习时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在学习完分式方程之后,很多学生在进行分式四则运算时出现去分母的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种:xKb1.C om1.对算理的不清楚 分式四则运算运用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与通分,而“去分母”是在分式方程中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完成的。很多同学在学习时知识混淆,造成失误。
对于问题的解决策略,我认为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2.知识的惯性思维严重X| k |B|1.c|O |m
复习课之前刚学习完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复习课上分式四则运算的复习,学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还依然后受分式方程的运算步骤影响,或者说是学生在学习时的一种思维惯性。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思维定式需要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例题,习题的变式练习,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第二篇: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香庙中学
王小龙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它是在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上学习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同时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完善了科学记数法。
$
他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续学习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是式运算的综合。$ 全章的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 巩固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提高代数恒等变形能力,感受代数学习的价值。(2)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的乘除、乘方、加减法则; 熟练的运用各运算法则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代数式变形能力; 3 在竞赛中培养学生无私合作交流的情感,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强烈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 4 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的运用各运算法则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混合运算。
二
教学方法与学法分析
采用“必答――抢答――小组接力――小组合作赛”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扩大教学容量和空间,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采用讲练结合、层层深入、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必答题
1、忆一忆
(1)分式运算已学过哪些?
(2)分式乘除法则是什么?用式子如何表示?(3)分式乘除法关键是什么?
(4)分式乘方法则是什么?用式子如何表示?(5)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呢?
(6)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呢?(7)分式加减运算关键是什么?(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生自己整理本章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
2、抢答题:(1) xx
2x24x(3)2 a2a
2b23(2)aa21a(4)2a1aba2b2(6)1(5)aabba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测验对本课基本知识进行检测。
3、小组接力赛
化简或化简求值: 2x63xx22(1)2x4x4x4xx26y22y2(2) x2yx2y2yx 162(3)m3m9
9a3(4)a其中a1aa
aba2b2(5)12其中a1,b22 a2ba4ab4b设计意图:通过题组一的解答,复习分式的定义、分是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等基本知识,通过题目变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合作、交流
,B2已知:两个分式,Ax1x1x1
其中,x
,下面有三个结论:①A=B; ②A、B互为相反数;③A、B互为倒数。请问这三个结论中哪个结论正确?为什么?
11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发现不同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错误,生生交流,用学生的语言讲解清楚知识点。为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5、课堂小结
谈一谈
通过本节课《分式的运算》复习后,你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补充:
1、计算 111111(1)(2)
122334xx1x2x1x2x3
112x2yxy
2、已知:3,求的值。yxx2xyy
6、设计作业
练习册3-4页
[板书设计]
分式复习课
一、分式的基本知识网络
二、典型习题展示
第三篇:分式教学反思
分式教学反思
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教学法:用数、式通性的思想,类比分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对分式概念及意义的自主探索,突出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养成;通过 “课后练习应用拓展”这一环节发展了学生思维,巩固了课堂知识,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在类比过程之中获得了解决新知识的途径,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原来就这么简单。我在这一环节提问问题注意了循序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台阶式的提问使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1、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畏首畏尾,不敢放手”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我确实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总担心学生想不周全或课堂教学内容完不成,因此对于某些问题,不等学生思考完善就急于给出答案。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片面理解,不能引发学生深思,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都没有。
2、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有时却“贪多而嚼不烂”,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是讲解例、习题时,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反复训练,开拓学生视野,不断总结方法,并进行相关联系,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中、下等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应变能力没能得到提高,反而有个别学生将几种方法混为一谈记作一锅粥。
3、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耐心关注中下等生,使他们学习缺乏信心,导致两极分化。
课堂教学中,往往将精力集中在中上等生的身上,大多数学生理解掌握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而忽略了更需要关心的中下等生。致使他们越落越远,最终失去学习信心而加重两极分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大家说的这两句话认识非常深刻。一是: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二是: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的。
本节课的缺点,我认为有:一是在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方面不到位。二是我本人普通话不是很好。三是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对学困生的照顾做的不是很好,课后的“拓展应用”对学困生来说就有相当大的困难,在这一环节没有呈现出梯度性。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准备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对过多的习题进行适当筛选,精讲精练,在45分钟内进行有效学习
3、课堂上注意教学节奏,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让他们跟上老师的步伐,加强课堂管理及课后的辅导工作,尽量缩小两极分化
4、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对数学教学活动充分渗透新课标理念,为学生营造数学活动空间,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要把准教材,关注学生探究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以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四篇:分式教学反思
分式教学反思
《分式》一章检测结果出来了,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学生们很多不该错的题做错了。是什么原因致使错误频出呢?我辗转反侧。
一是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二是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⑵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三)是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分式》一章在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篇二:《分式》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分式》第一节教学反思
大方县绿塘中学 姜贤军
今天下午,我于多媒体教室对八(2)班学生教学《分式》第一节,该课是数理化教研组的组内公开课,在学生和参会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结束了听课评课活动,于我,有很大的启发,在此,就我个人的看法做以下简单的反思:
一、个人认为的亮点。
1、情感教育。
在教学的情境引入上,就土地沙化问题,提出环境保护,由“地球村”一词引入,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焚烧垃圾”是污染环境的不正确的做法、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她、植树造林对环境有很好的净化美化作用,通过学生思考交流,该目标基本达成。
2、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
在课前的前两天,我就发给学生学案,以每小组四人,每组发放一篇教学学案,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学案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且要求学生对我的设计充分提出要求
3、概念的创新教学。
在学习分式概念时,避免传统教学中对于概念直接给出,叫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本课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概念.
4、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注重学生探索,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课时观察分式与整式的异同时,就是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
5、课堂反馈效果良好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采用我特色的“学生互讨互进”的方法,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足之及时补充,有良好效果.
二、出现的不足
1、节奏有点慢。
课后我看了几遍这堂课的教学录像,教学语言过慢,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时间。
2、声音太小。
由于多日的感冒,声音沙哑且较小,另加个人一直声音偏小,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出现有的话听不明的状况,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3、忽略了组内代表发言。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举手发言的方式让学生交流,但忽略了组内代表发言,组内代表发言可以让学生在组交流时加强其责任心,使学生在组内交流时更高效。
4、分式得出欠科学。
5、教学目标未全部达成。
由于在教学中设计及教学时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该堂课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需要加强的方面。
1、教学语言。
节奏适度加快,精炼教学语言,普通话有待进步。
2、加强组内代表发言的环节。
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度增加,增强学生交流责任,提高交流质量。
3、重视目标达成,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中的预定目标应高度重视,设计时就高度重视教学时间,让该用的时间用上,不该用的时间少用亦或不用,提高教学效率。
4、设计中重视承前启后。
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搞清教材的地位,做好承前启后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数学。
5、声音小的补救措施。
每天早上起来进行练声训练,上课时最好配备挂式麦克风,让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我将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认真反思每一堂课的教学,积累经验,为自己教学更高效不懈努力。在此,我真诚地感谢评课的所有教师,谢谢你们为我提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2011.4.15.篇三:分式课后反思 1.分式定义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概念是相对于整式来说的。按照书上的
分式的定义讲解,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分式的特点。
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如下:
在上这节课时,可以从分数的概念类比出分式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好比较记忆,找出他们的异同。在提出分式的概念后,设臵一些式子,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分式,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分式的例子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好两个
要点:
1.分母中含有字母 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 2009-03-18 15:37:20 阅读1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节课的内容有三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总的来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而约分和通分是比较难的,因为在这之前需要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而因式分解这个知识点是上学期学的,必须要复习。所以我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了如下安排,先讲基本性质和约分,中间花一段时间复习因式分解,使得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接受,而
通分的内容就安排到第二课时。
教后反思: 从课堂反映出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知识点忘记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一章的重点,这一章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分式的学习,课本是通过算术中分数的基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给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学生接受起来并不感到困难,但是要使学生达到透彻地理解,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师生共同体会关键字眼在分式概念表述中的重要性和指导练习习题的不可忽视性。
当使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虽然也强调用以同乘(或除)m≠0的数,但在实际应用时,几乎没有用零去乘(或除)的可能,所以使用性质的这个根本性的限制条件常常被忽略了。而在代数中,m常是一个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就有m=0的可能性。所以每当我们应用这个性质时,都应首先考虑一下这个用以同乘(或除)的整式的值是否为零?随时注意在怎样的条件下应用这个性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使用分式基本性质的严谨的习惯。为此,我在讲解例1(等式是怎样从左边得到右边的?),这样板书:
这样,这个简单的练习,不但巩固了分式的概念,而且又强调了使用分式基本性质
时m≠0的前提条件,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这就为下面讲分式的恒等变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基本性质能进行类比的本质理解不够,作业中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的字母是否为0。3.“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经过一节课教学,课后通过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有几点收获,也有几点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这节课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力求突破难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列式,从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类比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时引导了学生把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低起点,顺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递进式的设臵台阶,使学生自然的归纳出法则,在用法则的重点环节上,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为重心,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同时也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也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以试一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学生兴趣高涨,遇到困难没有退缩,感受到用常规“法则”去做分子分母次数高项又多的演算太繁,所以急于寻找简单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两种解题技巧,并比较优劣,把学生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高的层面上,达到了用法则而不拘泥于法则,通过分析题目的显著特点,来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解决问题。同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他们板演他们不拘形式的议论,可以发现学生许多奇异的思路,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其三是纵观2006年的海南省的课改区中考试题,有一个题目考到了整式和分式之间的运算,在这节课上我又添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在讲的时候要学生注意把整式看成是分母为1的一个分式,然后再通过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运算。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两个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以至用。
不足之处:(1)忽略了幻灯片演示比较快的特点,对于有些题目的过程演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听起来有点吃力,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很的掌握法则。(2)学生分组讨论不够热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教学中没有及时鼓励和表扬在做题中有其它方法的学生,没有充分的加以拓展,这些都是以后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估计过高,以前学过整式方程,而且觉得他们学的挺扎实的,复习起来问题应该不大,没有想过由于长时间没接触,他们对于做整式方程的依据忘的一干二净。而且,我们以前只是说一次方程之类的,没有系统的归类它是整式方程,所以,当提出整式方程这个词时,有的学生已经懵了。由于上述两点,这个环节进行的就不是很顺利。本来以为俩分钟的问题,却耗费了5分钟。然后,几个分式方程的设臵,本想发散思维,激发兴趣,但教学中发现中游偏下的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笔,上中游的学生倒是各显神通,出现了不少精彩的思路。效果不如预期。
纠正措施:对于以前没提过的名词,应该尽量少用,或者详细解释清楚再用。当学生对整式方程解法已经遗忘时,应再多练几个,加深他们的印象。发散思维的练习可以靠后,也可以在学完分式方程解法后再回过头分析。
三、让学生自学分式方程的概念,要能够找出分式方程。做导纲自主学习的第一题。我由题强调“未知数”三字。
题:判断是否是分式方程:x/a; x/a=1; a/x=1;(x是未知数)
反思:此部分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看懂,所以,我就没啰嗦,只就着题强调与分式概念不同的地方,学生掌握较好。
四、让学生自学课本例一,也就是解分式方程,分析课本做法的依据,和自己的做法是否一致,会用课本的方法解题。看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到导纲上。很多同学看完后还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又让小组自己讨论了一下,弄明白如何做题。最后,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例题,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纠正一下。
反思:这个内容是这节的重难点,由于前面已经做过铺垫,让学生自己尝试解过分式方程,所以,在这里我设想的是学生看完课本,明白教材的做法,自己会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分式方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同学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时怎么处理的,他们被第二环节中自己的做法禁锢住了,很多同学都先通分。通分很好,但通分的目的还是为了去分母。这点我没有强调到位。同时,检验的过程我没有板书在黑板,只是口头强调了一下,致使很多学生印象不深,没有进行检验。
纠正措施:重点强调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依据和做法。就这一步,安排几个题进行专门训练,小组合作,直到每个组员都能找到最简公分母,并会去掉分母为止。将第二课时提到这节点拨,在这节就让学生明白分式方程为何要检验,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归纳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小组总结出解题步骤。(在提示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大体步骤)
六、自学课本例二,弄明白后做到导纲上。
(这个环节设臵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七、巩固练习。做导纲四道题。小组批阅。
八、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由于前面进行不是很顺利,总结有些匆忙)
总体反思
这节课是一堂新授课。因此,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导纲也设臵了很多的环节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过渡,究竟是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完成,“完全开放”符合设计思路,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先讲解,做示范,再练习更好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不足。1.回顾引入部分题目有点多,难度有些高,没有达到原来设想的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应该选择简单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题目,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2.由于经验不足,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欠缺,对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对的不理
想,没有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整式方程时,学生并不像想象中对整式方程解题过程很了解,我就引导大家一起复习了一下,在这里,如果再临时出几个题目巩固一下,效果也许更好些。3.教学重点强调力度不够。对学生理解消化能力过于相信,在看例一的过程中,每一步
的依据都进行了讲解,而分式方程的难点就是第一步,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化这个过程,应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或重点分析。例如,就学生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课本的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同时,通过板书示范分式方程的解题。
4.时间掌握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导致突发事件过多,时间被浪费了,以致总结过于
匆忙。
这次的课让我感触颇深。在各位老教师无私地指导和细心地讲评中,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充分的将“学生备好”,多积累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培养自己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做个成功的“引导者”。
点评:年轻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加强从学科整体框架上理解、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问题的提出不仅要针对知识点,还应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本节课中分式方程概念的教学,课本采用了问题情景引入,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方程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生命过程。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过程有所忽视,把该部分的教学集中在概念的辨析。希望丁老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命化策略,还要研究教材的生命激活策略。篇四: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王素娟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1、把思考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问题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在做题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积极正确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由于学生总结的语言有限,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步骤,如何检验等都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还有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学生做了强调。
3、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我就在教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做个别辅导。虽然在课堂上做了很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第二,给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多。鼓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张表示优胜的卡片,都是很好的鼓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篇五:分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分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静下来想一想,有几点收获和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这节课是分式加减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会运用它们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我先给了两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运算法则及注意事项,然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先讲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比较容易,它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基础。接着讲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与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相比要因难一些。这里主要是做好“转化”工作,即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转化”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最简公分母,因为是第一课时,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并没有展开讲授。
其次,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列式,从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类比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时引导了学生把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低起点,顺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递进式的设置台阶,使学生自然的归纳出法则,在运用法则的重点环节上,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为重心,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也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本节课以合作探究和独立完成的两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两组典型例题,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学生兴趣高涨,遇到困难没有退缩,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多种解题技巧,并比较优劣,把学生的认知提升了一个层面,达到了用法则而不拘泥于法则,通过分析题目的显著特点,来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解决问题。同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拘形式的议论,可以发现学生许多奇异的思路,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还体会到一节课的科学设计不仅对一节课的成败取着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欲为重要,科学的设计,有利于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突破难点,事半而功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深化 在进行《分式的加减法》的教学时,通过复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类比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以分式的通分(分母为异分母的情况)作为预备知识检测,再到学生自主学习所完成的基础练习题及熟练法则,通过让学生板演计算过程后出现的问题(分子的加减,去括号问题及分式的最简化等)给予讲解及问题的讨论。最后是课堂练习巩固和小结作业布置。
在授课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还很不熟练,也有学生对于计算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理解不够总是无法化到最简的形式。
分式的加减法上完后列举了一道加减混合运算题,在讲解时结合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当中如果有出现可以因式分解的应该先进行因式分解,异分母的分式应先进行通分化为同分母再进行计算,除法应转化为乘法。并且计算的最终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的形式,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分式的特点从而分析是不是可以结合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分式的加减(1)》教学反思
本周四我开设了关于《分式的加减(1)》的公开课。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是继学习
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乘除后的内容,是分式基本运算内容之一,更是为下一课时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我用了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小学里学生已学习了分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就以计算“ ”引入,让学生回忆起分数的相关知识,“怎样计算?”。再问“如果我设“ ”,那么结果又是多少呢?”,这样的“赋值”巧妙地将分数转化为分式,将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及到分式的加减运算中,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促使新旧知识的连接,达到“温故而知新”;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和学生一起探究,让学生经历类比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情景的引入简单明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自主总结归纳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课上完后发现这样的情境学生更易接受,效果也更为显著。
例1的两个习题,有些复杂,难度偏大。于是我带领学生合作完成,把同分母分式的加法运算法则落实,提醒学生在运用法则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同分母形式,若不是则转化形式。然后,递进式地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让课堂内学生的差错成为自己可贵的复习资料,充分落实好法则。每一个层次的练习完成之后让学生去总结一下在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技巧,把学生的认知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巩固。
分式的加减法上完后列举了一道加减混合运算题,在讲解时结合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当中如果有出现可以因式分解的应该先进行因式分解,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分式的特点,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堂课的设计达到了“学生多做,教师少讲”的效果,正如《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尤其数学解题训练有素、规范,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分式教学反思 2 分式是八年级数学的第一章,经历了三周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中的重建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到灵活运用。
第五篇:分式的加减运算
八年级数学(下)教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 学习内容:8.3分式的加减运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会进行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重点: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学习难点:当分式的分母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减法.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问题1:回顾分数如何相加减,思考两个分式如何相加?两个分式怎样相减?
二、探索活动
bcbc+=?-=? aaaabcbc(2)异分母的分式怎样相加?怎样相减?如: =? =? adad(1)同分母的分式怎样相加?怎样相减?如:(3)你能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
三、知识点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公式:+=bacabcbc,-aaa=bc a文字叙述: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公式:
四、例题讲解 例
1、计算:(1)bacdbdacbcbdac, adadad文字叙述: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13a22a3m2nn2m(2)(3)aaa1a1nmmnnm 小结:(1)注意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分子相加减时,要注意添括号.(2)注意符号问题(3)把分子相加减后,如果所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要约分. 1 例
2、计算:(1)25a1a12(2) xxa1a1例
3、计算:(1)214a2(2)x242x42a
五、练习:①书本第45页练习②随堂作业
六、作业:补充习题及大练习册
七、小结: 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2.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3.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4.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2 8、3分式的加减作业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 一.请你填一填
62x=________.x3x3111=________.2.已知x≠0,x2x3x1.计算:x23.化简:x+=________.1x4.如果m+n=2,mn=-4,那么nm的值为________.mn
二、计算:(1)
3a2babba3bbaa22 -
(2)-
(3)xabbax5a2b5ab5ab(4)3baa2b3a4bxyy2xy
(5)222222ababbayxxyyx
三、计算: 5a6b3b4aa3b112b2(1)+
(2)a+b+
(3)2a2aab3a2bc3ba2c3cba
(4)163a6b5a6b4a5b7a8b2
(5)a3a9ababab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