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2 20: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金融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篇:货币金融名词解释

法定准备金:银行为满足美联储关于必须将一美元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而持有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美联储要求将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ROE=ROA*EM

贷款承诺:银行承诺(在未来一个给定的时间期间)向企业提供给定金额以内的贷款,利息则与某种市场利率有关。

公允价值记账法(定市记账法):根据这种记账法,资产负债表对资产的估价是基于它们在市场中的售价。

脱媒:流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减少,导致间接汇资额减少。

影子银行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银行贷款被通过证券市场的放贷所代替。

阶梯目标: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看做首要目标,只有在实现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追求其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债券买卖。

双重目标: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两个目标放到平等的地位上。

时间不一致问题: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机决策时的扩张性政策时,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负面的长期结果的问题。

目标独立性:中央银行设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

名义锚:货币政策制定者用来锁定物价水平的名义变量,例如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者货币供给。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失业率水平,此时,劳动力供给等于需求。

多倍存款创造: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投放1美元的准备金时,存款扩张数倍于1美元的过程。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联邦储备体系的货币性负债(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以及美国财政部的货币性负债(流通中的财政货币,主要是铸币)之和。

简单货币乘数:在储户和银行都不发挥作用的简单模型中,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导致存款多倍增加的倍数。

第二篇:货币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银单本位制:以白银为货币金属,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

2、金银复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3、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入输出。

4、①承兑:付款人在票据上签名盖章,注明“承兑”字样,承诺票据到期付款的行为。

②票据: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汽油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款项的信用凭证。③汇票:是出票人【发票人签发汇票给执票人并委托付款人想执票人付款】(债权人)向债务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定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或信用凭证)。

④本票:又称期票,是债务人(出票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的支付承诺书或保证书。⑤商业汇票。按承兑人分类: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5、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

6、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7、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Δ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单位通过金融中介结构间接获得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8、单利计息:仅按照本金计算利息;本金产生的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 Δ复利计息:经过一定时间将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算利息(约定计息期长短)。

① 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② 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③ 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④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⑤ 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9、股票的定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活期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10、债券定义: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11、①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

②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

出拆入的市场。

③票据贴现:指持票人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转让给商业银行并贴付利息,商业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④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 转贴现: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银行办理贴现的一种行为。

⑤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房,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卖方。

12、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13、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14、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15、货币乘数: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m=1/r。

16、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的。

17、资本市场的概念:资本市场是指以中期或长期投资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市场,也称为长期金融市场或证券市场。按照融资工具的不同,资本市场可划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子市场。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把货币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并不是随货币的产生而同时具备的,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层次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Δ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

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3、信用形式:

(一)商业形式——直接信用,是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已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Δ特点:①商业信用直接为商品流通服务,是销售商品的有力武器 ②它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便方式

Δ局限性:①规模有限②方向有限③能力有限④期限有限—只能用于短期融资

(二)银行信用——间接融资(信用)是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它是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银行和某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行为主体信用关系Δ特点:①它在信用规模、方向和期限不受限制②它是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③它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政府信用(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方式:A、发行政府债券a、国库券——赤字——税收偿还

b、公债券——项目(因项目缺乏资金而发行)B、借款:外国政府等:央行——透支——G发行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Δ作用:①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②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③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消费信用:条件:取决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变化状况,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Δ方式:①赊销 ②消费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Δ作用:促进生产和调节消费

(五)股份信用

(六)合作信用 原则:自愿结合,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权利平等,广泛合作,按贡献分配

(七)租赁信用 包括融资租赁、维修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

(八)国际信用 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

(九)政府间信用,国际金融机构

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和银行信用的克服

Δ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收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Δ克服:①银行信用能有效地聚集社会上的各种游资,它可以聚集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此外,银行信用还可以聚集货币所有者的货币资本,并可以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储蓄也转化为资本,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②银行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资本形态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能向任何企业、任何机构、任何个人提供银行信用,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提供方向上的局限性。

5、3、我过金融机构体系构成:①中国人民银行。②、政策性银行。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③股份制商业银行。又分为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④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信托投资机构。⑤证券机构。包

括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和投资基金。⑥外资金融机构。分为中外合资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6、商业银行的职能:⑴信用中介⑵支付中介⑶信用创造⑷金融服务⑸调节经济 Δ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Δ功能:①信用中介职能。②支付中介职能。③信用创造职能。④金融服务职能。⑤变社会各阶级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

7、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①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自己安全和稳健经营

②流动性: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必要的贷款能力

③盈利性:指商业银行运营资金为其获取利润能力。

Δ三者的关系: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是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这三性要求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但盈利能力弱。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我国在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8、金融市场的类型:

①按照金融交易的期限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②按照资金融通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③按照金融工具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④按照金融机构的流通状态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⑤按照金融交易的市场和空间划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9、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与直接融资相比,由于存在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间接金融可以进一步降低资金双方之间因相互搜寻而引起的成本。此外,间接融资由于具有规模效应,因此它具有更强大的资金期限转换功能,同时又可以为最终贷款人提供更高的流动性。又因为银行对资金融入方的监管比单个储户更有效,所以间接融资一般而言可以提供比直接融资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Δ两种融资方式效能比较

①间接融资优势:降低融资费用;提供长期贷款;发行流动性

②直接融资优势:不受其限制约,可获得长期资金来源。通过证券市场来实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金合理流动。加速资本积累杠杆作用。

10、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5.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6.汇率

11、西方利率决定的理论:主要内容和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变动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三种理论 ①实际利率理论:以储蓄表示借贷资本供给,以投资表示借贷资本的需求,认为利率决定于资本供求的均衡点,即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供给就是

某一时刻一个国家的货币总耸,它由货币当局控制:货币需求就是人们为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等动机而特有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为收入的同向函数,而为利率的反向函数,均衡利率就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

③.可贷资金理论:需求: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的增加额 DL =I+A MD 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SL=S+△MS11、古典利率理论内容和意义: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

Δ资本市场概念:指以中期或长期投资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市场,也称为长期金融市场或者证券市场

12、股票分类:1.普通股和优先股 2.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债券分类:1.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2.定息债券,贴现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累计利率债券 3.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4.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5.注册债券,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 6.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13、股票与债券异同点:

Δ相同:①皆为有价证券(有票面金额,代表一定所有权或债权证书)②持有者可以取得一定收入,可转让处置

③ 都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都是长期投(融)资的工具和手段。

Δ不同:①持有者权利不同,期限不同

②风险上,支付报酬的次序和数量稳定性不同;付息的保证程度不同;清偿的顺序不同;偿还期限不同。

③发行人,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有行换能力的机构或组织发行。

④从筹资者的角度,股票属于自有资本,实收资本;债券是追加资本,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所有股东,债券的持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

14、发行市场、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发行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一方面为资本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另一方面为资本的供应者提供投资场所。发行市场是实现资本职能转化的场所,通过发行股票,把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由于发行活动是股市一切活动的源头和起始点,故又称发行市场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转让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一方面为股票持有者提供随时变现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与发行市场的一次性行为不同,在流通市场上股票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易。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流通市场又是发行市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发行市场的规模决定了流通市场的规模,影响着流通市场的交易价格。没有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市场规模过小,容易使流通市场供需脱节,造成过度投机,股价飓升;发行节奏过快,股票供过于求,对流通市场形成压力,股价低落,市场低迷,反过来影响发行市场的筹资。所以,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整体。

15、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主要内容: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跨国支

付服务

Δ中央银行的业务: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包括: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保管金银外汇储备等。负债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占用清算资金、其他负债业务等。

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16、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标准: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Δ具体指标内容: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3.其他可供选择中介指标

Δ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即优缺点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Δ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滚款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交存款准备金。Δ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

Δ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17、现金余额数量说:当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

Δ交易说与余额说比较:它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主要差别在于,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余额说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

18、流动性偏好说内容: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共同决定,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人们出于投机目的,因而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货币余额。

Δ流动性偏好说意义:它是古典剑桥学派理论的扩展,在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上精细的多

Δ流动性偏好说不足:理论与现实世界种的不确定状态不符,同时也不能解释投资者在实际行为种所遵守的资产分散原理

Δ存款货币创造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

19、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存款准备金 2.超额存款准备金 3.现金持有量 4.存款数量

20、货币制度的演变: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

——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

Δ纸币制度:

①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

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③纸币不能兑现。1937前能 后不能④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21、信用的基本特征:偿还性和支付利息

Δ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政府、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五类。

①个人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以资金的供给者身份出现。

②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既可能是资金的供应者,又可能是资金的需求者。

③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中介机构。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的参与者。

④政府在金融市场中主要是充当资金的需求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政府有时也会以资金供给者的身份参与金融交易活动。

⑤中央银行是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的最终供给者,同时它又是金融市场的直接管理者。

三、计算题:

1.利息的计量方法

单利与复利:现值终值计算 I利息额,P本金,r利率,n借贷期限,S本利额 单利计算公式 :I=p·r·nS=P(1+n·r)

复利计算公式: S=P(1+r)·nI=S-P

(1)单利计息

仅按照本金计算利息;本金产生的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

公式:利息=本金R*利率r*期限n

(2)复利计息

经过一定时间将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滚算利息(约定计息期长短)公式:利息=本金R*【(1+利率r)时期数n-1】

2.复利计息的应用——现值

(1)概念:

现值:投资出气的价值

终值:投资期期末的价值

现值与终止的换算用复利进行

例2:贷款10000元分三年偿还,若每年偿还款项相同,在市场利率12%时,求每年还款额?

解:设每年还款X元。

[x/(1+12%)]+[x/(1+12%)2]+[x/(1+12%)3]=10000

Δ收益率的计算:期权计算P股票现值,D每股股息,i市场利率,P=D/i[1-1/(1+i)∞]

3.债券价格计算:P债券的理论价格 pv债券的现值 F 债券的票面金额 r债券的票面利率 n年限 i市场利率

单利: P=PV=F(1+rn)/ 1+in

复利:P=PV=f(1+r)n /(1+i)n

第三篇: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2、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

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溶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3、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

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

4、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

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商业本票又叫商业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

人或者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5、存款保险制度: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

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6、金融监管: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

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的运行。

7、货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8、货币供给: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

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9、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10、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11、基础货币: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12、货币乘数: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能够发挥作用的倍数。

13、通货膨胀: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和总的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上升的过程。

1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政策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各种制度规定和措施的总和。

15、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

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金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16、再贴现政策: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节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

货币政策工具。

17、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

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第四篇:金融名词解释

1.期权合约: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2.一般等价物: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且能够直接与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的商品

3.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在形式上均表现为一种合约,在合约上载明买卖双方同意的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

4.票据贴现:指商业票据的持有人将其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贴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5.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即剔除了名义利率 内所含物价变动因素或货币本身价值变动因素后的利率。i=r-p

6.贴现:是汇票人为了取得现款,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以支付自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为条件,向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银行扣减贴现利息,支付给持票人现款的行为。

7.票据贴现:是一种特殊的贷款,指银行买入未到期的票据,借以获取利息收益的一种信贷业务。

8.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由贴现取得的未到期的商业银行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9.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发展、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提出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增减数量,以指导的方式要求商业银行执行。

9.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信息、宣传近期货币政策取向、解释货币政策意图,使金融机构自动采取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各项政策。

第五篇: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双重支出是指: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双重回流是指: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 1

也广泛存在。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比较马克思以及西方各经济学派关于利息的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利息主要体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额与所获利润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剖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归社会分配的收人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支出后所余的那部分利润。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或经济效益,即人们通常都用利率来衡量收益,用利息来表示收益,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将各种具有特定收益的资产,在与利率的比较中表示出价格,称为收益的资本化。一般来说,收益是本金与利息率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为: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相应地,收益资本化的计算公式: P=B/r 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只要有收益,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如工资。具体讲,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不具备决定其价格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v 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2000元(100÷5%=2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B)越大时,其价格(P)会越高;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衡利率(r)越高,土地的价格(P)将越低。这就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收益资本化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债券、股票、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是可以被作为资本品进行交易的,这些资本品都有特定的预期收益,其资本化的价格是由预期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所确定的。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如,对于同样一笔贷款,年利率为7.2%,则也可以用月利率6‰或日利率0.2‰(每月按30天计算)表示。这三种利率表示方法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例如日利率乘以30即为月利率;月利率乘以12即为年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因此有入将市场利率比作借贷资金供求状 2

况变化的指示器,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官定利率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完全由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官定利率处于主导地位。公定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对非会员银行则没有约束作用。(三)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就了解了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借贷资金予以不同的利率,达到鼓励、限制或调节作用,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及政策导向,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则不宜采用同定利率。因为固定利率只要双方协定后,就不能单方面变更。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频繁的时期,借贷双方往往倾向于采用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期限的长短以及以何种利率作为调整时的参照利率都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一般每隔3—6个月调整一次,调整时大多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写为LIBOR)为主要参照。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予以调整,利率的高低同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但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因此,对于长期贷款,借贷双方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划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划分的。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一般而言,正利率与零利率和负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价格规律的要求。

一般来讲,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1)

r=i+p

(3.1)式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2)

i=(1+r)/(1+p)-1

(3.2)

通常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些差别。例如,某银行贷款利率为15%,而当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按(1)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计算的实际利率为5%,而按(2)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4.55%,两者相差0.45%。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是因为(1)式是个不精确的等式,仅有本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其利息部分则没有免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中又各有不同长短期限之分。总的来说,较长期的利率一般高于较短期的利率。但在不同种类的信用行为之间,由于有种种不同的信用条件,对利率水平的高低则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高低首先由利润率高低决定,但决定利率高低的利润率不是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而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平均利润率。这是因为用于借贷的资本是在全社会流动的,通过竞争的作用,使得等量资本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等量的利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理论上利率的取值限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是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具体市场中,利率则需由借贷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就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情况下,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干预的不断加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往往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利率管理等政策来调节利率,以此来调节经济,使经济运行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若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利率就会上升。(四)国际利率水平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和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一国利率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各国的利率水平呈现出一种“趋同”趋势。一般来讲,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讲,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五)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只要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存在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必将引起纸币贬值从而给借贷资金的本金造成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贷款人必须提高利率水平。同时,通货膨胀不仅会给借贷资金本金造成损失,而且还会使正常利息额的实际价值下降,造成利息贬值。而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利息成本上升,往往会导致利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实际利息不至于贬值或发生利息成本上升,在决定利率水平时,要充分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六)汇率

在开放型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变化。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外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对本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国内利 4

率水平上升。

此外,借贷期限的长短、借贷风险的大小、历史利率水平、同行业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息率的高低。总之,影响和决定利息率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有些因素与封闭型经济体制有关,有些因素与开放型经济体制有关。在决定一国的利率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在金融方面对外完全开放,或者开放的程度比较深,则国内利率受国际市场利率或预期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否则,这种因素的影响就相对较小。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从上节的内容可以知道,利率就是借款者为了获得对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后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说,利率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一、单利和复利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2.复利法

复利法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I=P×[(1+r)n-1]

(3.5)S= P×(1+r)n

(3.6)

式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

总结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所谓单利就是不对本金产生的利息再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而复利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本金产生的利息在本金的存续期内再按相同的利率计算利息。以单利计算,手续简单,计算方便,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轻。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储户)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利率杠杆的作用。由于复利反映出利息的本质特征,因而相对合理些。一般来说,单利计算适用于短期借贷,而长期借贷则多采用复利计算。同时,复利范畴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广泛的用途,如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的储蓄本利和计算、企业设计折旧提存方案、社会保障机构计算退休养老金方案等。

二、现值和终值

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是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uture Value)概念。终值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现在投入一元钱,投资者将来收到的本利和在数量上要多于现在的一元钱;比较而言现值则以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依据:从现在算起,人们将来可以收到的一元钱在价值上要低于现在的一元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假如某个投资人现在手头拥有一元钱,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该投资人不会让其资金闲置,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投资方式使其不断增值,或者存入银行、或者购买有价证券、或者购买不动产和其他有价值的艺术收藏品等等。这样,一年后他(她)拥有的财富将会多于一元钱。那么,现在的一元钱相当于未来可以收到的几元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现在这一元钱未来的终值是多少。反过来,对于将来能够获得的一笔收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是应该打折扣的。到底将来可以获得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几角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未来这一元钱收入的现值是多少。现值与终值概念是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水平的基础。

(一)终值 1.复利和终值

以简单的银行贷款为例,用支付的利息额除以贷款额是衡量借款成本的标准,这个计量标准即是所谓的简单利率。

2.年金终值

在银行存款中,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储蓄存款就是零存整取,即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与此类似,养老保险中的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也是由员工和公司按照员工工资的某一百分比按月向养老金帐户存入一笔资金,专款专用,只有员工退休后才可以从这一帐户中提取资金用于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此外,住房抵押贷款可以选择等额支付本息方式,即在一定的期限和利率水平下,借款者每个月支付固定金额给银行。在以上各种金融活动中,现金流量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每个月的现金流量金额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些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年金分为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即时年金是从即刻开始就发生一系列等额现金流,包括零存整取、养老保险等。如果是在现期的期末才开始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就是普通年金。例如今天8月1日,你所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是每个月25日偿还4000元贷款,这就属于普通年金。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500

500

500

500

500

即时年金

500

500

500

500

普通年金 图3-1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时间轴

年金终值就是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本息总额。以上的零存整取存款属于即时年金,假设S为本息和,也就是即时年金的终值,P为每年(或每周、每月)存入的金额,r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为存期,每年计息一次,则即时年金终值公式如下:

(1r)n11SP[1]r

(3.8)

我们在图2-1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的时间轴上看到,即时年金的每笔现金流比普通年金都要多获得1年的利息,所以,即时年金的终值为普通年金终值的(1+r)倍。因此,以FV为普通年金的终值,A为普通年金,r为利率,n为年限,则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n1r1FVA[] r

(3.9)

(二)现值

1.贴现和现值

将上述计算过程反过来,情形如何呢?由于在利率水平为10%时,现在的100元钱一年后将会变成110元,据此我们可以说一年后的1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即一年后可以收到的110元钱的现值是100元。或者可以说为了一年后能得到110元,现在任何理性的投资人的本金支付都不会超过100元。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两年后的121元或者三年后的133.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今天的100元。这种计算将来一笔货币收入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数额的过程可以称为对未来的贴现(Discounting)。其计算过程如下:

推而广之,所谓现值是从现在算起数年后能够收到的某笔收入的贴现价值。如果r代表利率水平,PV代表现值,FV代表终值,n代表年限,那么计算公式如下:

PV

2.年金现值

FV(1r)n

(3.10)

如果你在未来有一项支出计划:在未来一定时间,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金额,如果现在就为将来存入足够的金额,应该如果计算现在需要存入的金额呢?这就需要计算在未来产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的现值,即年金现值。

一般地,我们设普通年金为A,利率为r,年限为n,现在一次存入的金额即一系列未来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PVAn(1r)1nr(1r)

(3.11)

特殊的存款方式——整存零取即属于上述普通年金现值,即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相等金额的货币,当到期时本利一次全部提取。3.永续年金的现值

也就是说,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上述的普通年金就称为通永续年金(Perpetuity),即永远存续而没有到期日的年金。在金融工具中,股票就类似于永续年金,我们无法计算它的终值,却可以计算它的现值。对公式(3.9)对n求无穷大的极限,其可以得到永续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PV=A/r

(3.12)

三、衡量利率的精确指标——到期收益率 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债务工具,这些债务工具的计息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名义利率无法真正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差异。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便于比较各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利息率高低的指标,即到期收益率。这里介绍四类常见的债务工具及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一)常见的四类债务工具

1.简易贷款。工商信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贷款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商定的利率水平,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或称本金);至贷款到期日,借款人除了向贷款人偿还本金以外,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例如,某个企业以10%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0元,期限1年。那么,1年贷款期满以后,该企业必须偿还100元本金,并支付10元利息。2.年金(Annuity)。年金是指在一段固定时期内有规律地收入(或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流。它是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养老金、租赁费、抵押贷款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次收(付)刚好在一期(如1年)之后,这种年金称为普通年金(Ordinary Annuity)。例如,某个人以这种方式借入银行贷款1000元,期限为25年,年利率为12%。那么,在未来25年内,该借款人每年年末都必须支付给银行126元,直到期满为止。

3.附息债券。中长期国库券和公司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附息债券的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每年向债券持有人定期支付固定数额的利息,至债券期满日再按债券面值偿还。在这种方式下,债券持有者将息票剪下来出示给债券发行人,后者确认后将利息支付给债券持有者。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附息债券,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10%。债券发行人每年应向持有人支付100元的利息,在到期日再按面值1000元本金并加最后一年的利息100元偿付。

4.贴现债券。美国短期国库券、储蓄债券以及所谓的零息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债券发行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折扣价格)出售,在到期日按照债券面值偿付给债券持有人。贴现债券与附息债券不同,它不支付任何利息,仅仅在期满时按照债券面值偿付。例如,一张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1年,债券购买者以900元的价格购入该债券,一年后,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债券发行人按照面值偿付1000元。

(二)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的计算方法

这四种类型债务工具的现金流产生的时间不同。简易贷款和贴现债券只在到期日才有现金流;而年金和附息债券在到期日之前就有连续定期的现金流,直至到期为止。到底哪一种债务工具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收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现值的概念,运用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不同类型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所谓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债务工具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它可以从下式中求出:

nCF3CFnCFtCF1CF2P0t1y1y21y31yn1y

(3.13)t1其中,P0表示金融工具的当前市价,CFt表示在第t期的现金流,n表示时期数,y表示到期收益率。如果P0、CFt和n的值已知,我们就可以通过试错法或用财务计算器来求y。下面我们将分别计算四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到期收益率。

1.简易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对于简易贷款而言,使用现值概念,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是非常简单的。例如,一笔金额为100元的一年期贷款,一年后的偿付额为100元本金外加10元利息。显而易见,这笔贷款今天的价值为100元,其终值110元的现值计算如下:

PV

2.年金的到期收益率

以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为例,在到期日贷款被完全清偿以前,借款人每期必须向银行支付相同金额,直至到期日贷款被完全偿付为止。因此,贷款偿付额的现值相当于所有支付金额的现值之和。

100101r

下载货币金融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金融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金融期末考

    金融学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5分共5题) (1)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 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 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

    金融统计分析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之中产生的货币的运动形式。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出发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这就是货币流通。 2、信......

    金融会计名词解释[模版]

    1.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确定记账方法、审查和填制会计凭证、账务组织和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相同的特征和资金性质、业务特......

    会计金融最新名词解释

    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银行汇票:是......

    货币与金融统计

    首先对相应的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金融部门在相关货币政策的执行与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金融部门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不同,方便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工......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

    电大货币银行复习-名词解释

    1、 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流动性差异大,流动性不同的存款货币被划归到不同的货币层次,流动迟到最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

    1. 银行:从宏观上说,它是商品和货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从微观上看,它是通过存款、贷款、汇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2. 货币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