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小抄最终整理版 电大
现代货币金融学 一.名词解释
1、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2、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3、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4、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5、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
6、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7、菲力普斯曲线:描绘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的曲线。
8、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9、通货膨胀缺口: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
10、粘性: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要耗费相当时日。
11、菜单成本: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调整价格的成本。
12、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13、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机效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14、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够购买的小面额股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本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者给予优先和优惠,以充分体现该股票的“人民性”。
15、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中央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年度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准绳。
16、伦巴德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
17、永恒收入:它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18、时滞效应:它是指货币政策行动与其效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它不仅表现为行动与效果之间存在时间差距,而且表现为传导过程中初始效果与最终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19、单一规则:所谓“单一规则”,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0、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基造成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时税收额降为零。
21、合理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切合未来实际的预期。
2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不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
23、预期通货膨胀:是指由公众预期行为的提前性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即由以往通货膨胀造成的预期,成为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24.自然利率:借贷资本之需求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率的利率。
流动性抑制: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25.区间论:区间论就是指由于受技术上所能达到的精确度的限制,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时,从一个具体数值变为一个特定范围,目的是为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26.渠道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相辅品。正是这种互补性,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种渠道,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发生,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实质资本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被称为渠道效应。
27.金融作用力:它主要是指金融对整体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社会政策:由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通货膨胀。
28.风险升水:由违约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叫风险升水,其含义是指人们为持有某种风险债券所需要获得的额外利息。
29.北欧模型:由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30.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31.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预期理论的一种,它的主要参数是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根据人们的嗜好、兴趣、习惯来预期未来的变化。它是一种无规律无理性的预期。32.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简答题
1、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哪些特征?
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点。
2、新剑桥学派认为控制利率的渠道有哪些?
不是单纯地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这一条渠道,主要有:制定官方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国家债务的结构调控市场利率的结构。
3、简述资产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产选择理论是托宾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托宾把资产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债务为代表的既有收益也有风险的风险性资产;另一类是以货币为代表的没有收益也没有风险的安全性资产。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人们总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人们为了既能得到收益的正效用,又不致使风险的负效用太大,需要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两者在量上组合的依据是最后增加的那张债券所带来风险负效用与收入正效用的代数和等于零,因此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信贷配给说的主要观点和政策意义。
主要观点: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银行依据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往往以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最优利率贷款,同时以配给方式部分满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实行信贷配给时,银行优先给那些资信度高的借款者贷款,限制或不给高风险借款者贷款,这是银行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的产物。政策意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不能惟一地定位在利率指标上,信贷配给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另一渠道。
5、现代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说: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新剑桥学派沿袭和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方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三动机说扩展为七动机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古典综合派修正、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和资产选择理论分别修正了凯恩斯的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和资产选 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或结论。
6、简述哈耶克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最有利;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保持不变;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7、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①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② 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③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是什么?
在坚持国家干预的政策取向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是:①温和性。②适度性。③原则性。
9、瑞典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有哪些?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主要有五条:①价格传递,指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商品价格变动的传递;②部门传递。在商品市场上、劳动市场上,在收入的竞争中,都可带动商品价格。③需求传递;其他国家若存在过度需求,就会刺激本国出口部门的繁荣和出口量的上升,经过外贸乘数的作用,使国内收入增加,需求扩大,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涨。④货币传递,当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时,国外货币和资产将流入国内,增加了国内货币量;⑤预期传递。国际市场上工资和价格发生波动,会对人们的预期产生影响,使通货膨胀传递到国内来。
10、简述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②凯恩斯注重狭义的市场资产和市场利率,它的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融资产的调整;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考虑广义的资产和利息,传导途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的普通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③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弗里德曼则重视收入之处在传导中的作用。
11、供给学派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①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②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③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④重视智力投资,反对过多的社会福利;⑤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12、简述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货币政策影响?
①货币化程度对于确定适度货币供应量是一个有切实意义的变量。②货币化程度将引起人们持有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的增长,从而引起相应形式现金余额的增长。③货币支付对实物工资、租金、利息、税收和其他消费者支付的替代,显然会增加货币的交易余额。④在经济关系复杂程度低,新近货币化的部门中,货币流通速度低于原来已经货币化的部门。由此,即使其他情况不变,一国货币化比率增长,将使整个货币流通速度放慢。
13、影响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②金融相关比率;③金融机构的多样化;④金融体制的渗透;⑤外国银行的作用。
14、凯恩斯所描述的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是什么?
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主要充当贮藏财富的手段。对利率极为敏感。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
15、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
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16、为什么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利率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受国际影响。
17、在IS—LM模型中影响两市场均衡的因素是什么? 资本边际效率;消费倾向;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
18、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①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②财政政策方面,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采用周期平衡预算;③必须采取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
19、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根治措施是什么?
货币数量过多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其产生于:①执政者把发行货币看作是力量的象征②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增发货币提供了条件③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根治措施:坚决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重建市场是唯一选择①首要的是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②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③改造货币制度 20、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目标公布制的优越性有哪些?
①表明中央银行防止通货膨胀的坚定决心;②有效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有利于巩固社会伙伴关系;③有利于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④为各经济单位安排下一年度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⑤把中央银行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21、社会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1)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①银行信贷融资②发行有价证券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2)通过提高物价的方法筹集资金;3)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
22、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①固定汇率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②开放部门上升的产品价格经固定汇率转化为本国的货币价格,假定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外生给定的,在收入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起共同决定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③由于存在全国统一的劳工市场,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溢出效应”的关系,从而保持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实际的货币工资比率结构不变;④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后,使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固定的利润比率不变,他们就会结合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价格上涨率;⑤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23、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应该是货币供应量?
①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②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和调控货币的机构,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在货币需求本身具有稳定性时,只要稳定货币供应量,货币就能稳定;③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④货币供应量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松紧。
24、供给学派对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什么政策措施?
①治理通货膨胀的治本之方在于增加生产和供给;②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③恢复金本位制,限制货币发行,以稳定币值;④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⑤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2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产生合理预期的依据有哪些?
①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②公众根据合理预期指导自己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发挥最充分的作用;③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④众的预期行为和预防措施可以抵消政府的政策效果。
26.试分析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我国目前经济政策的借鉴意义 ① 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② 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③ 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④ 重视智力投资,反对过多的社会福利; ⑤ 主要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26、文特劳布的公共权力动机货币需求的特点是什么?
答: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称之为公共权力动机。(1)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围(2)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
(3)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是不固定的
27、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上新老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答:(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方面,两派基本一致,认为应该放在稳定物价何实现经济增长上
(2)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方面,原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在利率上;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率和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并重。
28、新古典综合派为什么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答:(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2)利率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4)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6、试分析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及其原因? 答: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1)利率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
(2)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3)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受国际影响
29、凯恩斯认为储蓄对于经济有何影响? 答:(1)当投资不依赖于收入时,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大。(2)当投资依赖于收入时,储蓄增加会减少国民收入。
(3)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再增加储蓄,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收缩性影响是很大的。
(4)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否有利于主要取决于是否影响投资。30、货币学派货币政策“单一规则”内涵主要有哪些要点? 答:(1)所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它的内涵主要有:
(2)公开宣布,其目的是告示于众,减轻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感,同时也将货币当局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3)长期采用,其意图在于消除频繁的相机抉择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决策给经济造成的扰乱,并可以消除时滞效应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映。(4)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以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其自身的稳定性抵御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31、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的影响是什么? 答:(1)利率的激励效应是指利率的高低能改变借款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它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必然要考虑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借款者行为 的影响。
(2)利率的选择具有正反两个方向。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超过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之,银行的收益将随利率的提高而下降。论述题
1、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①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 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②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③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解决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与凯恩斯的三动机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的内容: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凯恩斯的三动机的内容: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凯恩斯三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特征以及影响所在。
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二是货币需求七动机说提出了一个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动机,即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这个动机的提出与分析对于解释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论述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要点。
1)新剑桥学派提出了借贷资金论,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储蓄和投资,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既有存量又有流量,是存量与流量的统一。利率与借贷资金的供给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与借贷资金的需求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利率对经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不是一个万能的政策工具。
2)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借贷资金的供应主要有①当前储蓄;②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③窖藏现金的启用;④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①当前投资;②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③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3)利率的决定与变动。利率由借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FS和总需求曲线Fd的均衡点决定。
4、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与货币非中性是何关系?
工资具有粘性,两个主要原因:合同的长期性和合同的交错签订。
1)当工资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只要存在工资的粘性,货币量变动后,产量、就业量等实际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动,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2)价格粘性的三种学说:菜单成本说: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交错价格调整论:该理论认为,与工资交错调整一样,经济中的价格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投入产出关联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发展,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日益紧密和复杂,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都不可能单独进行。企业最佳的行事方式是根据有直接要素供给关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调整价格。3)当价格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量变动后,企业不改变价格而变动产量,导致经济的大幅波动,货币是非中性的,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5、弗莱堡学派为什么认为人民股票是最优的筹资方式?
1)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购买的小面额股票。这种股票的发行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原有私营企业发行股票以扩充资本;②政府通过发行人民股票把国营企业转为私有制;③发行人民筹集资本新建股份制企业。
2)人民股票对于个人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说,购买人民股票是最优的储蓄形式,也是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3)发行人民股票对于企业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股票筹资的成本较低,还可以作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是一种理想的筹资方式,更重要的是发行人民股票可以改善劳资关系。4)发行人民股票对于国家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通过发行人民股票,可以获得双重效果。一重效果是能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第二重效果是指能有效的筹集国家资金。
6、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论点和理论依据。
新古典综合派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倡导的以价格分析为中心的微观理论与凯恩斯的以总量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许多方面突破、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金融理论。
1)供应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是相对的。
2)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认为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在利率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批判地吸收了凯恩斯货币供求决定和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又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把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上,提出了著名的IS—LM曲线分析模型,从总体上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精致、朴素的IS—LM模型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在研究利率决定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还从利率的风险与期限角度研究了利率的结构问题。
4)在储蓄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和储蓄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储蓄生命周期论将储蓄与终生收入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富有创见地探讨了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储蓄与经济增长理论试图从动态经济学角度研究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哈罗德的实物经济增长理论和托宾的货币经济增长理论为典型代表。
5)在通货膨胀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需求拉上说和成本推动说,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说认为,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膨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形成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成本推动说认为,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工会组织和雇主协会人为地提高各种供给方面因素的价格,引起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6)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托宾则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从资产的价值与结构变动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7、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哈耶克认为,政府凭借权力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扼杀了私人银行提供自由货币的可能性,并明文剥夺了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这就给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带来了可能。哈耶克的设想是,一旦打破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允许私人银行发行竞争性的自由货币,这些私人银行为获得公众的信任并能全部承担起发行责任,必定会慎重行事,各个发行货 币的银行会自行限制其货币发行量,主动维持货币价值,从而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哈耶克对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作了三点分析: 1)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并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
竞争结果使真正能流通使用的只是几家信誉卓著的大银行发行的货币。对于发行货币的银行来说,必须控制货币发行量,维持币值稳定,保持足够的储备,以应付所需的各种支付,否则,其他不发行货币的银行和公众就不会选用它所发行的货币了。
2)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政策。发行银行承担着支票结算的责任,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来依赖于国家中央银行的做法,而加强对流动性较少的各种资产的管理。
3)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通过宣传和舆论,使公众了解到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认识到货币非国家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最为理的货币制度,消除对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疑虑和误解,使他们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努力争取并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因此,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就能为实现货币非国家化清扫障碍,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8、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
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货币量变动对于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因果关系链条,他将这种因果关系链条概括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第二环节: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其规模变化的大小主要视资本边际效率而言。第三环节: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第四环节: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第五环节: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9、评述凯恩斯货币供应理论。凯恩斯货币供应理论包括:
1)外生货币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2)货币供应量渠道。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
3)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而不是旧货币数量说认为的货币量变动的直接结果是物价的波动。
10、从瑞典学派中关于利率与经济运行的关系的论述,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发挥利率的作用? 1)瑞典学派理论中对利率在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的分析;
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率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企业如果要扩大生产或投资规模,在其资金来源中,利率构成投资的成本,而利率是关键。利率与投资成本成正比,与投资量成反比。高利率因加大投资成本,致使投资量下降,缩小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使经济处于收缩状态。反之,低利率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上升,使企业生产和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处于扩张状态。②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加大,居民就会一方面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量;另一方面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当货币利率较低时,情形正相反,有利于减少储蓄,扩大消费。③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瑞典学派把举债作为政府筹资的最佳渠道。这样,利率的高低就决定了政府筹资成本的大小。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政府只能响应提高政府债券的利率,否则不足以吸引居民和企业购买国家的各种债券,这将意味着政府举债的成本增大。当利率高到一定水平使政府难以支付高昂的筹资成本时,也会把政府“逼”到通货膨胀的道路上去。④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利率的边将影响该国对外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出口量减少,容易引起对外贸易的逆差。在国内利率高于世界市场利率时,较高的收益将吸引外国投资者,诱使外国资本大量输入国内;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还会造成新的国际收支逆差。同样,若利率水平过低,则会出现大量的资本流失,出现资本项目的逆差。
可见,利率通过对上述部门经济行为的影响,对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引起生产、消费、投资、储蓄、进出口等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经济扩张或收缩的主要因素。因此,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利率的的、调节上,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2)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利率作用的发挥程度。3)理论联系实际。
11、论述北欧模型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1)北欧模型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北欧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的小国如何受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此模型具有开放性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式的特征。北欧模型具有开放性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式的特征。
2)北欧模型的主要内容。北欧模型表明,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率是由外生变量和部门结构共同决定的。非开放部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国内通货膨胀对世界通货膨胀的离差就越大,因此,尽管世界通货膨胀率是统一的,但由于各国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所占的比重不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同,导致国歌通货膨胀率存在着差异。3)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
①在固定汇率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开放部门产品的价格也随之而上涨,其上涨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通货膨胀率。
②开放部门上升的产品价格经固定汇率转化为本国的货币价格,在收入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起共同决定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
③由于存在全国统一的劳工市场,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溢出效应”,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按与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相同的增长比率增长,从而保持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实际的货币工资比率结构不变。
④非开放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后,使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保持固定的利润比率不变,他们就会结合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价格上涨率。⑤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4)北欧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率是由外生变量(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本国两大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部门结构(本国两大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共同决定的,非开放部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国内通货膨胀对世界通货膨胀的离差就越大。因此,尽管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是统一的,但由于各国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所占的比重不同,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同,导致各国通货膨胀存在着具体差异。
12、为什么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其原因有三:第一,虽然利率对投资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第二,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第三,在当今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性影响的,因此,一个国家不能随意地、无限制地通过变动利率来调节经济,否则回影响该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最后影响国际收支的均衡。总之,新剑桥学派认为,虽然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该国利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但这种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无限的。
13、论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对影响货币需求的三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①收入或财富成为货币需求的限制因素。②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物价上涨越快,持币的机成本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少,物价变动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③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既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机会,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效用。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特点,具备这个特点的理由。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特点是该函数的稳定性。理由有三:①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②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1/P 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率。③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从实证来看,货币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性。货币流通速度本身的数值并不是一个常数,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有规律可循。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政策意义。弗里德曼指出:“货币论者不但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有稳定性,还认为它在决定对整个经济社会分析中具有重要性的变数(如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由于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都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论证并强调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其目的在于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
14、论述供给学派关于税率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分析?
(一)、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不只是笼统地受收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税率的影响。因为储蓄一方面受制于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受储蓄率的影响,而这两方面都与税 率有关,税率对储蓄在这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可只支配收入的变化产生的。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削弱们的储蓄能力;而减税则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扩大了储蓄基数,增加了人们的储蓄能力,从而增加储蓄的数量。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
2)税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主要通过可只支配收入的变化产生的。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而减税则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扩大了储蓄基数,增加了人们的储蓄能力,从而增加储蓄的数量。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税率对投资的影响
3)税率对储蓄规模的影响。税率对投资的影响:由于税率的高低直接增减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高税率使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下降,挫伤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即使利率不变,只要降低税率,同样具有提高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减税后,当长期储蓄率开始上升,必然减轻利率对于投资的压力,所以减税对于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税率对投资的影响;由于税率的高低直接增减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高税率使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下降,挫伤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即使利率不变,只要降低税率,同样具有提高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减税后,当长期储蓄率开始上升,必然减轻利率对于投资的压力,所以减税对于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税率对储蓄和投资规模的影响。储蓄不仅在总量上是投资的基础,而且在配置上也成为投资的条件。货币稳定和降低税率是实现储蓄和投资有效配置的重要条件。货币稳定意味着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减少,减税意味着改善长期赢利条件。当这些政策付诸于实行时,有形资产和易转手资产就会加快转向股票和债券,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也就趋向合理。
(四)、税率对储蓄和投资作用的时滞效应。税率对储蓄和投资作用的时滞效应:减税能够增加储蓄量并提高其配置效果、鼓励投资并为之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这种效果不是与减税的实施同步产生的,从减税实施到效果显现之间存在着时滞。
15、述合理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1)合理预期与菲力普斯曲线。在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问题上,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根本不存在,充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实际就业量不产生任何影响,如果政府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在公众的合理预期作用下,不但失业率不会下降,反而会加速通货膨胀。
2)预期通货膨胀理论。合理预期学派认为,在当代各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中,预期通货膨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出现预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因为公众预期行为的提前性所致。由于政府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推行膨胀性政策来干预经济,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这样,由以往通货膨胀造成的预期,又成为以后通货膨胀的原因,或者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本身就成为通货膨胀的成因。这种预期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果政府继续奉行膨胀性政策,必将加剧预期通货膨胀的激烈程度。
3)通货膨胀理论的政策意义。合理预期学派强硬地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力主经济自由主义。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最理想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人们的合理预期能使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自动出清。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多干预,不仅扰乱市场信息,破坏市场机制,而且强化了公众的防范心理,迫使他们采取过分的防范措施,反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混乱。预期通货膨胀的出现就是明证。
4)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合理预期学派认为,最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
16、凯恩斯为什么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
凯恩斯不同意任何货币数量的增加都具有通货膨胀的观点。认为不能把通货膨胀仅仅解释为物价上涨,因为影响物价波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而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则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在充分就业这个最后分界点的前后,其膨胀效果的程度不一。一般有两种情况:(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物价上涨幅度小于货币量增加的幅度,此时出现的是“半通货膨胀”;(2)在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此时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地增加。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非充分就业是常态,因此,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政府可以利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产量和收入。
17、惠伦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第一,最佳防御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S2),转换现金的手续费(C)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r)呈立方根关系。第二,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18、在IS—LM模型中影响两市场均衡的因素是什么?
汉森认为,影响两市场同时均衡的主要因素有四个:①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在利率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若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企业家的预期收入增加,会刺激其扩大投资,增加生产,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水平上升,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②消费倾向的增减。当消费倾向增加时,就提高了原有的投资乘数效应,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同时,由于消费水平提高,增大了社会总需求,刺激新增投资。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当货币需求一定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原因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公开市场进行操作。④货币需求的变动。当货币市场货币供应量不变而加大需求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表明利率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下降。
19、储蓄生命周期说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通过投资的渠道影响总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现有储蓄的实际购买力,直接而迅速地影响消费和储蓄,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或收缩性影响。
2、在财政政策方面,莫迪利亚尼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说提出:第一,将对本期收入征税改为对消费征税。第二,在财政预算上必须坚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原则。第三,采用周期平衡预算。
3、政策的配合效果。莫迪利亚尼认为,增加储蓄不完全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能奏效的,还需要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例如,发达国家应当适当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使人们对退休后的生活有所顾虑,从而提高或保持工作期的储蓄率。20、哈耶克认为货币中立的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1)哈耶克认为,要保持货币中立,最基本条件是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如何做到货币数量不变呢?他认为必须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即货币发行有硬约束的货币制度,取消弹性货币制度。哈耶克认为弹性货币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经常使货币发行量失去控制。但是,要真正做到货币中立,仅有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自由价格制度,所有商品价格都能随供求状况而自动调整;二是人们用货币签订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预测比较准确的基础上。
2)意义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帮助人们对货币经济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时,把货币因素对于经济过程所起的作用隔离开来,即货币中立时和货币非中立时的情况不同;二是提供一个政策判断的标准,货币政策应该把货币中立作为目标,使货币在经济中不至于离开中立性太远,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它使货币接近中立的程度如何。越接近货币中立性,说明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越佳。
21、简述弗莱堡学派的货币供应原则。
1、货币供应的总原则。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总原则应该是保证币值稳定。他们认为,稳定货币主要是指稳定币值,因为只有稳定币值才能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经济,因此稳定币值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条件。
2、货币供应的具体原则。第一,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能力决定了该国能够生产出多少商品,由此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来进行交易,因此,以现价计算的社会生产能力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就是货币供应的最佳数量。第二,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他们认为,在商品和货币的对应关系上,如果货币量多,商品少,就会出现货币追逐商品的局面,表现为物价上涨,商品短缺,市场紧张。但若使货币量相对略少于商品,则形成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吸引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通过公众所投的货币票来判断商品的优劣,以此来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22、社会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筹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筹资资金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①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②通过提高物价的办法筹集资金。③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
23、简述瑞典学派的理论中利率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条件。
1)瑞典学派认为,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是通过对个人名义收入、储蓄比例,消费品供给量等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实现的,具体说来,有两个导链: ①利率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及其分配,从购买力上影响物价。②利率通过影响生产资源的再配置和商品的供给,从实物的数量和结构上影响物价。
2)利率影响物价的条件。第一,人们预期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第二,存在着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第三,货币流量不变。三个条件在不同时期具备的程度不同,利率对物价影响的力度也会不等,因此,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24、论述弗莱堡学派关于金融控制的重点和手段。
1)金融控制的重点。弗莱堡学派认为,金融控制的主要和首要任务是贯彻货币政策,实现公布的货币供应目标,稳定和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货币环境。因此,金融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货币供应上,包括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由于以中央银行货币量表示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化牵制着信贷总额,所以,金融控制的关键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2)金融控制的手段。通过间接控制信贷总额实现既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目标,这种间接控制的手段主要是:
①.利率手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三种利率:①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给予金融机构再贴现的利率。②短期放款利率,即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利率,称作“伦巴德业务”。③证券回购协议利率,即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与各金融机构签订证券回购协议时的利率。
②.流动性政策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有①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制约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②通过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限制银行贴现贷款的业务。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比率,调节信贷规模,进而控制货币数量。
25、论述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①在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和卡甘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是建立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并以方程式的形式表述的。1)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方程式表示为:M/H=C+D/C+R,从式中可见,决定货币供应量最主要是三个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2)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方程式表示为:M=H /(C/M + R/D-C/M * R/D),卡甘方程式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②在货币供应理论方面,货币学派认为,高能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通货比率是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高能货币的变化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长期变化的重要原因,而高能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的行为所决定的,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变动高能货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
26、对比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以及合理预期学派在货币中性问题上的异同点。
1)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货币幻觉,注重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其实际价值,这样,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后,随着货币工资的增加,人们就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提高实际消费水平,由此出现刺激投资、扩大产量和就业量、增加收入等真实变量变化的效应,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可见,货币是非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可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2)货币学派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认为“货币最重要”,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是与货币有关,货币数量是决定物价、产量和就业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货币当局能够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运行。
3)虽然在货币和货币政策问题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观点有分歧,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经济中,货币对于经济具有实质性重大作用,货币政策将对经济运行发挥实际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一般地不是中性的。
4)合理预期恰恰对这两派的共同点发表了迥异的观点。在合理预期假说中,货币被认为是中性的,它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就业量、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卢卡斯认为,由于公众的合理预期和预防性对策,名义变量的变动将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任何作用,只有当货币数量突然而剧烈地变动,才能使人们的预期出现误差,从而对失业率、产量和收入等实际变量产生暂时的影响,但公众很快能从各种信息中察觉出来,并迅速地调整预期,一旦人们作出合理预期,这种短暂的影响也随之小时。因此,从长远来看,增发货币即便是突然的和一次性的,其效应仍将是中性的,因为它最终只能导致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一切实际变量随之将保持不变。
27、供给学派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1)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2)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3)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4)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5)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 货膨胀。
28、西方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西方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预期;2)外推预期;3)心理预期;4)调整预期;5)合理预期。
29、供给学派为什么把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的因素。高税率因减少人们的净收益而挫伤劳动热情,缩减储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资萎缩,生产增长缓慢,商品供给不足。而减税则具有与上相反的作用。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的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30、结合对经济货币化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快经济货币化的进程。
①经济货币化的作用。西方学者认为,由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因此,经济货币化对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②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中有两个因素起支配作用: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用商品化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是货币化的基础。二是货币金融的作用程度。货币化程度与金融的作用程度高度正相关。③我国应该如何加快经济货币化的进程。
31、结合金融深化论,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快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制度。
1)金融深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该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的前提条件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并向生产性投资转化,还能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另一方面,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各经济单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业的扩展,由此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的程度如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①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实际利率为正数;②利率弹性大,金融资产吸引力强;③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④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性下降;⑤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黑市和倒卖;⑥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
32、简述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1)首先,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乃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融云做和宏观调控影响重大。2)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传导及其效果,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3)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4)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
33、简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储蓄与投资水平具有决东性作用,而要提高储蓄与投资水平又取决与金融结构和发展。在金融结构发展过程中,由于两个因素造成了储蓄与投资二者功能的分离并相应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一是出现了金融工具;二是成立了金融机构并扩大了金融资产的范围。储蓄与投资职能的分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
①是通过金融工具促进储蓄想投资转化。②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来完成。2)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与金融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对应,金融工具也可分为第一性证券和第二性证券。第一性证券与直接融资相关,是指又企业和政府直接发行的金融工具;第二性证券与间 接融资相关,是指由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在两类证券中,对于储蓄者和投资者而言,第二性证券比第一性证券更为有利,表现在:①第二性证券比第一性证券具有更好的流动性②第二性证券比第一性证券有更好的可分性③金融机构在发行的第二性证券时还可以附带其他功能④第二性证券比第一性证券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一方面通过第一性证券的直接融资;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性证券的间接融资,因此以第一性和第二性证券构成的金融上层结构加速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程度,视其促进促使资金导向最佳使用者的程度而定,就是说将资金投放于经济体系中能产生最高社会效益的地方。
34、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与凯恩斯的三动机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包括:
①产出流量动机;②货币——工资动机;③金融流量动机;④预防和投机动机;⑤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⑥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⑦政府需求扩张动机。凯恩斯的三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联系:七动机是在三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牲以及影响何在。
区别: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
二是货币需求七动机提出了凯恩斯没有提出的政府货币需求动机。这个动机的提出与分析对于解释当代西方国家普遍衽不同程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5、简述人民股票筹资方式优越性?
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购买的小面额股票。人民股票的最大特点是对本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者给予俦和优惠,体现该股票的“人民性”。通过发行人民股票来筹资,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是最优选择,而且还有利于维护和稳定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对于个人来说,购买人民股票是最优的储蓄形式,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股票筹资的成本较低,还可以作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是一种理想的筹资方式,发行人民股票对于国家的意义:能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能有效的筹集国家资金。
36、论述供给学派税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理论?
供给学派认为在货币稳定的条件下,税率将对储蓄和投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可只支配收入的变化产生的。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而减税则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扩大了储蓄基数,增加了人们的储蓄能力,从而增加储蓄的数量。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
税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在经济因素中,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是消费倾向的大小和储蓄收益的多少。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税率与储蓄率成反比。高税率打击人们的储蓄意愿,降低储蓄率;而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资本净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因加大了当前消费的成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总支出构成,使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率上升。税率对投资的影响:由于税率的高低直接增减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高税率使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下降,挫伤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即使利率不变,只要降低税率,同样具有提高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减税后,当长期储蓄率开始上升,必然减轻利率对于投资的压力,所以减税对于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储蓄不仅在总量上是投资的基础,而且在配置上也成为投资的条件。货币稳定和降低税率是实现储蓄和投资有效配置的重要条件。货币稳定意味着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减少,减税意味着改善长期赢利条件。当这些政策付诸于实行时,有形资产和易转手资产就会加快转向股票和债券,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也就趋向合理。
税率对储蓄和投资作用的时滞效应:减税能够增加储蓄量并提高其配置效果、鼓励投资并为之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这种效果不是与减税的实施同步产生的,从减税实施到效果显现之间存在着时滞。
37、论述合理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A、合理预期与菲力普斯曲线
B、预期通货膨胀理论;C、通货膨胀理论的政策意义,以及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
38、“新古典综合”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主要理由:(1)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其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的发源地;(2)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
(3)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通过扩大信用规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由于以上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得出结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外生变量,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人生变量。也就是说,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决定的,而不是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
39、论述北欧学派的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以及经济开放型小国对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要对策?
答: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佳作主要有五条:
1、价格传递;
2、部门传递;
3、需求传递;
4、货币传递;
5、预期传递。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都不知用于瑞典这样的开放型经济小国。凯恩斯学派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就是限制工资增长率的收入政策,这对于对外贸易在CNP中所占比重很小的美国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经济开放型小国来说,其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很高,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外生变量决定的,阻止工资增长并不能阻挡世界通货膨胀的输入,结构性通货膨胀仍会发生,况且这种限制工资增长的收入政策与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的主旨不符,也要遇到瑞典强大工会的抵制,因而是行不能的。
货币学派提出的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即“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也不是瑞典这种开放型小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良策,稳定本国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并不能防止世界通货膨胀的冲击,也不能对部门间工人互相攀比货币工资增长率的行为发生作用。
瑞典学派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的历史特点和现有经济结构的特点提出,防止国外通货膨胀影响的主要对策应该是:
1、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40、重视人力;
3、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性部门的发展加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加强对外经济政策在决定和实施上的灵活性,特别是应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市场的具体发问灵活变动汇率。
41、评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答: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建立有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至少在一些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公司向银行的贷款与其他形式的公司债务并不是完全替代关系,在公司的贷款供给减少时,它不能完全通过向公众发生债券来弥补贷款的减少。
第二,当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时,必然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供给。
第三,假定经济体系存在某种形式的不完全价格调整,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非中性的,即可以引起实际变量的变化,对实质经济产生有效的影响。
在这三个条件基础上,信贷传导机制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有关货币、债券和贷款三种资产组合的模型,并且在债券和贷款之间不存在完全替代关系。信贷传导机制说认为,由于不对称信息和其他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外部筹资的资金成本(如发生债券等)与内部筹资的机会成本之间裂痕加大的情况。有两个渠道可以解释货币政策行为与外在融资溢价之间的联系:
1、资产负债渠道;
2、银行借贷渠道。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与其研究不稳定的货币需求,还不如研究银行信贷需求。
42、试分析德国金融体制的构成,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答:德国的金融体制主要由金融体系和法规体系构成。德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独立的中央银行、全能的银行系统和银行监管署构成。弗莱堡学派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其完成稳定货币、防止通货膨胀任务的先决条件。这种独立性主要是指不受政府辖制,免受政治影响,独立地承担并行使保卫货币职权的一种特征。所谓全能银行是指具备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全套金融服务的银行。弗莱堡学派认为,为了维护社会市场经济中良好的金融秩序,确保稳定的货币环境,仅有中央银行的金融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严格的金融监督。德国的金融法规体系不仅种类多,而且内容全面,对各种金融活动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这种庞大而严密的法规体系既作为金融控制的手段,又成为实施金融控制的法律保障。
43、试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对通货膨胀问题的不同看法?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后,在充分就业这个最后分界点的前后,其膨胀效果的程度不一。一般有两种情况:
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2、当达到充分就业点以后,货币量增加产生了显著的膨胀性效果。
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因此实际上他认为,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他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通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他认为,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政府开支增加;第二,是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第三,是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他认为,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而货币量过多的原因都是出自于政府的错误政策和行为。是他们一手造成了通货膨胀。弗里德曼相信,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只有一条,即减少货币增长。
第二篇: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是:
1、使学生对当代西方各大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金融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2、拓宽学生视野,为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原理指导下。研究和探讨我国新时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3、便于学生学习多种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的先修课程是《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说史》、《世界金融史》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按学派的线索,客观介绍当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银行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分析各学派间的主要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论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与不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概要讲解,使学生对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有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种媒体教材讲授本学科的重点、难点,教材的制作力求活泼、实用,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
3、学员要熟练掌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和其他办学实体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电视直播课堂、电话答疑、E-mail、CAI课件以及报纸杂志等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在可能条件下,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一定的复习思考题和做4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第二部分 编写原则
1、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面向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编写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要适合学生自学。考虑到电大学员的基础知识层度和不脱产学习的具体条件,要尽量立足于帮助学生自学和适应考试。
2、考虑到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突出重点。
3、因为教材的编写采取合一型,每章后面的辅导部分应包括:主要内容回顾、教学难点提示和该章思考题。
第三部分 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早期和近代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来龙去脉;辨析西方货币本质观中的金属主义和名目主义;了解早期和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了解早期和近代西方学者在信用和利息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点;分析银行主义和通货主义观点的差异;了解维克塞尔对金融理论的贡献和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本质观
一、货币金属观
以十六、十七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
主要观点 :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生产只是创造财富,而流通则增加财富。对货币金属观的简要评价。
二、货币名目观
代表人物:早期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等;近代有克纳普等人。
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对货币名目观的简要评价。
三、两种货币本质观在20世纪的交替发展
本世纪初,现代名目说盛行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金属观占上风,恢复金本位制。1933年的世界大危机后,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当代名目说以“管理通货论”的形式再度兴起,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40余年。在此期间,仍有人主张重建金本位制。第二节 货币数量说
一、早期货币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博丹、洛克、坎特罗、穆勒父子二人。主要观点: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是由货币数量的变化所决定。其他情况不变时,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值越高,货币价值越小。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是有一个传导过程的,而且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例关系。
亚当·斯密反货币数量说的观点。
二、近代货币数量说
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数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
1、现金交易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甘末尔、费雪。
主要观点: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物价。(1)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2、现金余额数量说
代表人物:马歇尔、皮古等人。
主要观点:一定时期人们的现金余额即手持货币数量决定物价。(1)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2)皮古的剑桥方程式。
三、货币数量说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
货币数量说是西方货币理论定量分析的基础。从单纯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理论,发展为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学说和国家协调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对货币数量说的评价。第三节 信用利息理论
一、信用理论
1、信用媒介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就是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只有先接受存款,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前者决定后者。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等。关于信用的作用。关于信用与物价的关系。
2、信用创造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是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运用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劳、麦克劳德等。对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的评议。
二、利息理论
1、西尼尔的“节欲论”。把利息看成是对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而节制当前消费和享受的报酬。
2、庞巴维克的“时差论”。认为利息是对商品在不同时期因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3、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认为利息是等待的代价,是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来决定。利息率与资本的供给反方向变动,与资本的需求同方向变动。对利息理论的评议。第四节 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一、货币发行制度
1、货币发行制度讨论的背景。
2、通货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3、银行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二、经济周期
1、通货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
2、银行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
三、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
通货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之间不存在内在必然联系,但却可以助长或减弱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调节通货能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银行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不是引发经济周期的原因,也不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应该对信用加以管理,控制经济周期。第五节 维克塞尔对当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一、货币经济理论
1、历史背景与分析方法。
2、货币经济一体论。
3、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累积过程理论
三、经济周期与货币制度理论
四、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学员应了解凯恩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关系;了解凯恩斯在货币基本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凯恩斯货币供求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凯恩斯在储蓄理论上的贡献;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第一节 凯恩斯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三个依据。
2、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原则。3、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与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衰落。
二、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震撼世界的30年代经济大危机
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
三、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1、有效需求理论。
2、凯恩斯理论体系图解。
四、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1、凯恩斯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
2、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
3、凯恩斯理论的实施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一、货币的本质与分类
1、货币的本质。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国定货币论;在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中的运用。
2、货币的分类:第一图示;第二图示;第三图示。
二、货币的职能与特征
1、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财富贮藏。
2、货币的特征: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零;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低。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内在联系和政策含义。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供应理论
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3、货币供应变动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构成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动机构成货币的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构成货币的投机需求。
2、货币需求的特征
(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相对稳定可以预计;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对利率不太敏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主要作为财富贮藏;对利率极为敏感;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的构成和函数式。
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现实变化的影响;货币投机需求主要受利率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1)流动性陷阱;(2)通货恐慌;(3)清算恐慌。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收入的作用进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四节 利息理论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1、利息形成于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的两个选择
(1)时间偏好选择: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形成现实储蓄量。
(2)流动偏好选择:决定以什么形式进行储蓄。以手持货币形式储蓄可以保持高度流动性,但没有利息收益;以生息资产形式储蓄可以获取利息但却放弃了流动性。由于人们偏好流动性,所以对人们放弃手持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应该支付利息作为报酬。
2、储蓄与贮钱的联系与区别。
3、利息的定义。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
1、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均衡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化,货币供应与利率同方向变化,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水平。
2、利率的波动
(1)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3)货币供求同时发生变化,视双方变化幅度的不同使利率上下波动。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
1、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1)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2)利率对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
2、利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1)利率对总投资量的影响。(2)利率对总储蓄量的影响。(3)利率对总消费量的影响。
3、利率理论的政策意义 第五节 储蓄理论
一、节俭是非论的辨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
1、节俭美德论
2、储蓄有害论
3、凯恩斯的节俭是非论:不同情况下储蓄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同
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主要有人的心理偏好、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
2、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及其边际消费倾向
三、投资决定储蓄论
1、储蓄、投资与收入的关系
2、投资决定储蓄论
3、政策意义
第六节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1、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1)工资单位。(2)就业量。
2、货币数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变动;
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变动;
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
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化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
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6、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1)流动性陷阱;(2)投资的利率弹性。
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
1、简化分析。两个假定条件;两个假设。具体表述。
2、说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的条件(1)公众手持货币与收入保持一定比例;(2)货币工资固定不变;(3)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
(4)劳动力与设备达到充分就业与安置。
3、具体分析货币量变动时影响物价弹性的五个因素(1)有效需求;(2)生产报酬;(3)生产资源;(4)工资状况;(5)生产要素的差异。
4、对货币数量说新表述的说明。
四、半通货膨胀理论
在充分就业点前后,货币数量增加后的膨胀效果程度不一。
1、在充分就业点前,货币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一方面使就业量和产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也逐渐上涨,这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2、在充分就业点后,货币量增加使物价同比例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3、由于充分就业是偶然的,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点以前的状态,所以增加货币量只会出现半通货膨胀。
五、货币政策主张
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1)降低利率的两种政策: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2)两种政策的比较。
(3)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2、赤字财政政策。
第三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员通过学习本章,应当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剑桥学派在货币供求问题上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与修正;了解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剑桥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能够分析新剑桥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现实经济中的可行性。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一、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
1、货币需求七动机(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
(1)商业性货币需求:与生产活动相联,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影响商品的价格。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市场相联,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形成货币的金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
(3)权力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如何分配这些额外货币。
二、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
1、现行的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
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是不均匀的。第二节 利率理论
一、借贷资金论
1、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
(1)借贷资金的供应来源: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2)借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1)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3)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
3、对借贷资金论的评议。
二、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
1、利率的控制方式: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间接实现的。
2、利率控制的渠道:制定官方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市场的借贷资金量。
3、利率的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有三个。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工资决定物价论
1、物价的变化是成本和垄断程度变化的反应。
2、决定价格的因素中,工资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3、一般物价水平受货币工资率水平的支配。
二、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
1、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其传导过程是由于提高货币工资,加大了直接成本,进而抬高物价的循环。
2、通货膨胀从局部到全面,从一国到世界的传递。
3、通货膨胀的预期作用。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1、直接原因:货币量过多。
2、深层原因: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货币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劳资双方的争斗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1、通货膨胀的危害
(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3)形成外贸逆差。
2、通货膨胀的治理: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措施:(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2)补助低收入家庭。
(3)政府掌握的资源从军工转为民用。(4)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利于就业。(5)制定逐步消除赤字的财政政策。(6)预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7)奖出限入增加贸易顺差。
第四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点和影响;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辨析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的异同;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储蓄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新古典综合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对策;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乘数论
1、简单乘数模型:m=1/r(m为货币乘数、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复杂乘数模型:m=1/(r+e+c)(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
3、货币乘数论的基础。
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
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1)金融创新使替代活期存款和通货的生息资产迅速增加。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也能创造出存款货币。
(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上只具有程度上的差别。
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1)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行为对创造货币能力的影响。(2)对信用的需求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关键。
3、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举措。
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的和手段应该改变(1)控制的范围必须扩大,实行全面管理。(2)控制的方法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3)控制的指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比率。
三、内生货币供应论
1、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
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
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1、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2、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
3、货币交易需求与存货理论:人们的手持货币如同企业的存货一样,力图使其成本总额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可建立模型。
4、公式推导。得出:
5、模型的结论
(1)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敏感,其利率弹性为(-0.5)。
(2)现金持有额与交易总量、变现手续费之间存在着同方向但不同比例的变动关系。
6、对鲍莫尔模型的评价。
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1、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1)手持货币的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损失的利息。(2)收入和支出的状况。
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最佳值公式:三个因素:①持币的机会成本;②转换现金的手续费;
式中,k为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b为变换现金的手续费,y为交易支出总额,r为利率。③转换现金的可能次数。
3、公式推导
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公式为:M³ = 2S²C/r
式中,S² 代表支出分布的方差;C 为转换现金的手续费;r 为利率。
4、惠伦模型的结论
(1)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利率及立方根关系。(2)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3)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为(-1/3)。
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
1、托宾模型的研究对象: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
2、对两种资产保存形式的分析:风险与收益。
3、对待风险的三类人。
4、以风险回避者为对象的资产调整过程:模型的建立(图示)。
5、托宾模型的含义与结论
(1)资产分散化原则:同时持有风险资产和安全性资产。(2)两种资产量上选择的依据:总效用最大。
(3)结论:第一,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反方向变动,与预期收益同方向变动;第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
6、对托宾模型的评论。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利率的决定模型——IS-LM曲线分析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1、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y)= I(i)
式中S代表储蓄,它与收入同方向变动,I代表投资,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2、商品市场的均衡图。
3、IS曲线的导出。
4、IS曲线的特点。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 式中M代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行为决定;L代表货币需求,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它们分别取决于收入和利率。
2、货币市场的均衡图。
3、LM曲线的导出。
4、LM曲线的特点:三个区域。
(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下降到某一点时,曲线为水平状态;(2)古典区域:当利率升高到一定点后,曲线为一垂直线;(3)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
(三)两曲线交叉与两市场同时均衡
1、两曲线交叉点E代表两市场同时均衡,此交点E决定了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
2、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不能达到两市场的均衡。
3、两市场的稳定均衡。
(四)影响两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
1、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
2、消费倾向的增减;
3、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4、货币需求的变动。
(五)政府干预和两市场的均衡
1、财政政策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
(1)政府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投资水平。(2)税收的增减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果(1)配合的必要性。(2)配合的几种方式。
3、政策的区域性效果
(1)凯恩斯区域的效果: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2)古典区域的效果: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3)中间区域的效果:财政、货币政策均有效,均衡点的移动对两种政策的反应不同。
二、利率的结构理论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
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与利率是同方向变动的。发行主体不同的债券,违约风险也不同,一般来说,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要大于政府债券,因此有正值的风险生水。举债主体的违约风险大小一般是通过各家评级机构的信用评定等级来衡量。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在必要时迅速转换成现金而不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能力。因此人们总是偏好债券的流动性,不同流动性的债券,利率也存在差别。一般地,债券的流动性与利率是反方向变动的。资产的流动性大小通常用其变现成本来衡量,其变现成本等于变现的交易佣金加上买卖价差。
3、所得税因素
在税法规定利息所得要交税的国家里,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债权人纳税后的可支配收益,因此,税率通常与税前利率同方向变动。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作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
1、预期理论:假定除了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外没有别的系统性因素会影响长期利率。预期理论主要有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习性理论。
2、市场分割理论:假定债券市场参与者具有期限偏好,每一种期限就是一个区分开来的市场,该市场的利率取决于既定的需求与供给。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生水理论:通过观察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就可以知道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测;长期利率取决于这种预测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由供求条件决定的流动性生水。第四节 储蓄理论
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一)储蓄的决定因素
1、储蓄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
2、关于储蓄决定因素的争论。
3、储蓄生命周期论的观点。
(二)个人储蓄模型与推论
1、两个假定。
2、个人储蓄模型。
3、基本模型的推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无关,个人储蓄率取决于生命周期;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与总储蓄率同方向变动;人们没有遗产继承也可以通过储蓄积累财产;在既定的增长率下,制约储蓄的主要参数是普遍的退休期长度。
(三)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
1、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及家庭模型。
2、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
3、流动性抑制。
4、对将来的考虑。
(四)政策意义
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
2、对财政政策的意义。
二、其他政策的配合效果。
三、储蓄与经济增长
(二)哈罗德的实物增长理论
1、实际增长率:是对经济体系任何两个连续的时间之间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的描述,表明任何一个时期产出的增加等于储蓄率与资本系数的比例。
2、保证增长率:保证增长率又称均衡增长率,它描述的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二)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
1、总储蓄的构成与分类
2、现金储蓄与实物储蓄的关系
3、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SM在总储蓄中的比重。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说
2、成本推动说
①工资成本推动;②间接成本推动;③ 垄断价格推动;④进口成本推动。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通货膨胀的促进论
(1)通过膨胀性收入扩大政府投资;(2)通过转移性收入分配增加私人投资。
2、“托宾反论”:通货膨胀促使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转换成实物资本,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也随之增加。
3、对物价上涨的必然性和通货膨胀社会代价的看法。
4、关于适度通货膨胀问题。
三、滞涨的原因分析
1、部门供给说:某部门产品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上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成本和售价,引起生产下降和物价上涨。
2、财政支出说:财政的投资性支出下降,福利补助支出上升,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引起失业和物价上涨并存。
3、市场结构说:劳工市场的结构不平衡使失业和空位并存,由于工资的刚性,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
1、财政政策:投资赋税优惠;削减消费税;削减失业津贴;控制政府支出等。
2、货币政策:逐步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控制实际利率。
3、收入政策:对工资、物价实行限制,形式有指导性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三种。
4、劳工政策: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克服结构性失业。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一、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
1、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构成: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相机抉择”
二、利率中介指标论
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
2、利率是连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
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4、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
1、经济体系的部门分析:金融部门与实际经济部门
2、经济活动中的资产分析:货币资产与实际资产
3、货币政策操作后的资产传导分析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使学员了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凯恩斯主义有关价格粘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效应理论;掌握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观点;能够辨析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异同。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影响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
1、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2、力图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
一、工资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
1、交错工资调整论
2、理论预期与货币政策
二、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
1、价格粘性
2、粘性价格下的货币非中性 第三节 利率作用理论
一、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
1、利率的激励效应。
2、利率的选择效应:正向选择效应;逆向选择效应
二、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与信贷配给
1、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原则。
2、信贷配给。
第四节 经济滞涨与经济政策主张
一、对经济滞涨原因的解释
1、效率工资论;
2、失业滞后论;
3、交错工资调整。
二、经济政策主张
1、经济政策的特点;
2、价格政策;
3、工资政策;
4、信贷政策。
第六章 哈耶克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哈耶克的金融理论这一章,学员应该了解新经济自由主义形成的背景和理论特点;了解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论点;正确认识哈耶克的中立货币说;掌握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哈耶克在通货膨胀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第一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
一、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及其理论特色
二、新经济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原因 1、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发生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国家干预主义在理论上的贫困和现实中的无奈
3、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一、哈耶克生平
二、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1、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2、分析方法上注重规范经济学,轻视实证经济学(1)对数学运用的看法;(2)对预测的看法;
3、政策主张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第三节 中立货币说
1、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2、中立货币概念的由来
3、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货币保持中立对经济的影响最小,对经济发展最有利; 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二、货币中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1)静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2)动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2、货币失衡与经济失衡。
三、货币失衡与经济危机
1、货币信用膨胀致使资本供给不足。
2、膨胀性的过度投资引发经济危机。
四、货币中立的条件与意义
1、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是货币中立的基本条件。
2、保持货币中立的另外两个条件:(1)自由价格制;
(2)用货币签定的长期契约建立在对未来价格的准确预期上;
3、货币中立的意义: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第四节 货币非国家化
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
1、历史的分析。
2、政府发行货币不具备内外约束机制。
3、政府发行货币形成了通货膨胀。
4、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使赤字财政政策得以推行。
二、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可行性和益处
1、私营银行发行优质货币的可能性。
(1)货币只要具有“通用性”,就可以成为交换媒介;(2)货币只要具备四个用途就会被普遍接受。
2、对通货的内在要求:保证币值稳定。
3、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内在约束机制。
三、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
1、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
2、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改变。
3、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
4、对货币制度改革诸方案的评议。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界定。
2、货币数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3、货币数量过多的原因:
(1)是执政者权利的象征和财力的来源;
(2)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发行货币提供了条件;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
二、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
1、关于通货膨胀对资源的错误引导。
2、关于通货膨胀对劳工的错误引导。
3、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互相加剧。
三、通货膨胀的根治措施
1、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
2、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
3、改造货币制度,实现货币非国家化。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了解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和主要论点;掌握弗莱堡学派有关股票融资的理论观点;掌握弗莱堡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弗莱堡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弗莱堡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正确理解弗莱堡学派在金融体制和金融控制问题上的理论观点。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1、自由市场经济。
2、集中管理经济。
3、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1、保护自由竞争,发展私有制。
2、发挥企业家作用,实行经济人道主义。
3、政府适当干预,维护经济秩序。
4、借助国家力量,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化”。
二、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的融资活动
1、三种融资方式: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通过提高物价的办法;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
2、最优的筹资形式:人民股票(1)人民股票的定义与特点(2)人民股票的优越性 第二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原则
1、货币供应的总原则:保证币值稳定。
2、货币供应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
二、货币供应的层次与控制指标
1、货币供应的层次划分。
2、货币供应的控制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1、按潜在生产力的增长是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2、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是货币供应增长的主要限定因素。
四、货币供应增长的区间论
1、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区间的必要性。
2、采用区间指标的意图和优点。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教训和治理措施
1、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2、1948年西德的货币改革。
3、治理战后通货膨胀的经验。
4、反对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
5、关于货币稳定与物价稳定的关系问题。
二、货币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货币。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增长率。
三、货币目标公布制
1、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内涵。
2、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必要性和好处。
3、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
一、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的关系
1、融体制是金融控制的基础。
2、融控制是维护金融体制的保证。
二、金融体制的构成
(一)金融体系
1、独立的中央银行。
2、全能的银行体系。
3、银行监管署。
4、金融体系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二)金融法规体系
三、金融控制的重点和手段
1、金融控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2、金融控制的手段
(1)利率手段:①再贴现率;②短期放款利率(“伦巴德业务”);③证券回购协议利率。(2)流动性政策手段。①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②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瑞典学派的金融理论,学员应当了解瑞典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特点;掌握瑞典学派在利率理论和利率政策上的主要观点;正确理解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及其适用性;掌握瑞典学派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和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瑞典学派在通货膨胀理论与治理对策上与其他学派的异同点。第一节 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一、利率与经济运行
1、利率决定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
2、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3、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
4、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利率与物价
1、利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及分配,从购买力上影响物价;通过影响生产资源的再配置和商品的供给,从实物的量和结构上影响物价。
2、利率影响物价的条件:人们预期的滞后和不完全性;存在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货币流量不变。
三、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1、流动性反应。
2、期待反应。
3、资产调整反应。
四、利率政策主张
1、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采取市场行动调节利率。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经济开放型小国的特点。
2、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模型——北欧模型。
3、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及结论。
二、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简单抽象分析(1)各国资源利用状况。(2)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组合。(3)成本推动因素。(4)全球货币存量。(5)预期因素。
2、影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1、价格传递;
2、部门传递;
3、需求传递;
4、货币传递;
5、预期传递;
6、汇率制度对传递的影响。
四、经济开放型小国对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主要对策
1、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
2、重视劳工政策。
3、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部门的发展。
4、加强对经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的灵活性。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货币学派金融理论的学习,学员要了解货币学派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货币学派有关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理论;辨析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分析上的异同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一、货币学派的形成与影响
二、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
2、特别重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学派对近代货币数量说的比较分析。
2、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
3、货币需求理论的师承关系。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式
(一)影响因素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永恒收入(Y);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rm);预期固定收益报酬率(rb 期非固定收益报酬率(re);物价变动率(1/p dp/dt)。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M。
(二)货币需求函数式
三、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1、抽象简化:
2、回归分析:
3、实证分析及经验公式。
4、对实证分析的说明。
四、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及意义
1、货币需求函数式一个稳定的函数。
2、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意义。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预
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2、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
(二)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1、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2、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二、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1、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对货币供应量外生性和可控性的分析。
2、卡甘对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的分析论证。
3、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证明和强调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为强调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1、如何界定货币供应指标的范围
2、如何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3、货币供应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 第四节 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
一、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
1、模式的方程式体系。
2、填补方程式的分歧。
3、名义收入货币理论的模式。
4、对模式基本要点的概括。
二、货币传导机制
1、货币量变动后的传导过程。
2、弗里德曼与凯恩斯学派在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3、布伦纳和梅尔泽的传导理论。
三、货币的时滞效应
1、时滞效应的内涵。
2、时滞效应对货币理论与政策的意义。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诱惑力与危害
1、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政府的收入。
2、增加税收收入。
3、减少尚未偿还的国家债务的实际数值。
4、通货膨胀传导中的初始效果。
5、通货膨胀的危害。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对通货膨胀成因流行观点的分析。
2、货币量过多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3、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政府开支增加;政府推行充分就业政策;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1、坚决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副作用的分析。
3、减轻治理通货膨胀副作用的措施:事先宣传一个逐步稳定地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广泛地使工资及其它合同指数化。
五、自然失业率假说
1、菲力普斯曲线的短暂巧合。
2、自然失业率假说。
3、经济“滞涨”与菲力普斯曲线的恶化。
4、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长期实质性交替关系。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一、货币政策的地位
1、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的原因及重要性。
2、其他经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1、货币政策不能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2、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是稳定货币。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利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汇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价格水平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
四、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则——规则性
1、实施规则性货币政策的原因
2、规则性主要体现在长期稳定和连续一致上。
五、“单一规则”的内涵与实施
1、、“单一规则”的具体内涵:公开宣布;长期采用;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
2、实施“单一规则”的必要性。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了解供给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握供给学派关于储蓄与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供给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在通货膨胀治理主张上的异同点。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一、供给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1、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2、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3、通过减税刺激供给。
4、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5、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第二节 关于储蓄和投资问题
一、储蓄和投资的决定因素
1、储蓄的定义及与投资的关系。
2、储蓄的决定因素:可支配收入;储蓄收益。
3、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
1、储蓄的结构配置及其对投资的制约。
2、币值与税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结构配置的影响。
三、减税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时滞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
1、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率。
2、减低储蓄的数量和税率。
3、减少投资。
4、严重损害供给。
5、导致贸易逆差。
6、通货膨胀与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滞涨。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1、一般政策主张:着力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平衡财政预算;限制货币发行量。
2、改变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应该了解和比较西方几种主要的预期理论;了解合理预期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握合理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主要观点;辨析合理预期学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异同点;正确认识合理预期学派对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辨析合理预期学派在货币政策主张上与其他学派的异同点。第一节 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论
一、预期理论的提出与运用
1、预期类型:简单预期;外推预期;心理预期;调整预期;合理预期。
2、预期理论的运用。
二、合理预期论
1、合理预期论的核心命题。
2、命题的依据:人们在信息社会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公众在合理预期下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公众的预期行为和防范措施可以抵销政府的政策效果。
3、合理预期论基础上的政策主张。第二节 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
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有关货币中性的争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非中性论
2、货币学派的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货币中性论
二、合理预期与货币中性
1、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量变动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只能影响名义变量。
2、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也不会影响实际变量。第三节 合理预期与利率
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利率问题上的争论
1、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
2、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
二、合理预期与实际利率的决定
1、合理预期条件下,变动货币量不影响实际利率,只能影响名义利率。
2、货币当局不能也不应该经常改变它的策略来影响实际利率。
三、合理预期与利率的期限结构
1、在考虑利率期限结构时,不仅要考虑现值与过去值,还要充分考虑现在利率的变动在预期作用下对将来利率的影响。
2、如果公众预期短期利率的上升是暂时的,那么长期利率的变动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公众预期短期利率的上升是持久的,那么长期利率的反映将会强烈得多。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一、合理预期与菲力普斯曲线
1、对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观点的分析。
2、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菲力普斯曲线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不存在。
二、预期通货膨胀论
1、预期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2、政府政策对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主张
1、公开宣布一个永久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最优货币数量的理论分析。
3、货币政策长期不变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金融理论上的主要发展。掌握有关经济货币化的理论与政策意义;了解西方金融创新的各种学说;正确理解金融深化和金融压制理论及其适用性;掌握金融工具定价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当代西方的经济货币化理论
一、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与衡量
二、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三、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麦金农和萧的理论
2、钱德瓦卡的理论
3、高斯的理论
4、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理论 第二节 当代西方金融创新理论
一、金融活动的创新
1、金融创新的含义
2、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
3、金融创新的种类
二、金融创新的成因解说
1、技术发展说:新技术革命促成了金融创新。
2、货币因素说: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促成了金融创新。
3、财富增长说:财富增长所扩大的金融需求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4、回避制约说:回避或摆脱内外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5、制度因素说:金融创新是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
6、结构变化说:金融创新是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三、金融创新的利弊与对策
1、金融创新的利:增强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改善了金融服务,提供了诸多便利;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活跃和繁荣了金融业,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2、金融创新的弊:使货币总量定义混乱;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游移;货币政策的传导失常,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调节非常困难;加大了金融风险,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3、金融创新的对策: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主张不宜多加干预,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认为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和立法,并改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实施手段,实现有效的调控与监管。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金融压制
一、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制度和发展状况呈二元结构。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严厉管制。
二、金融深化论
1、金融深化的核心观点
2、金融深化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低,实际利率为正数;金融资产吸引力强,利率弹性大;货币化程度稳定提高;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性下降;汇率自由浮动;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和平等竞争。
三、金融压制论
1、金融压制的表现。
2、金融压制的原因: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金融业干预过多;金融机构官僚化。
四、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金融政策
1、西方正统的金融理论与政策所建立的条件。
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与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金融政策:政府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硬性规定,实行利率市场化;政府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政府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做法;着力于发掘本国资金,减少对外依赖性。
第三节 金融结构与发展理论
一、对金融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解
1、金融发展的基础与上层建筑
2、影响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3、金融结构的几个重要方面
二、金融发展的一般轨迹 1、12条规律
2、金融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3、金融相关比率
三、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引致增长效应
1、储蓄与投资的分离
2、金融结构的引致增长作用 第五节 金融工具定价理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基本假定
2、分离定理
3、资本市场线
4、证券市场线
二、套利定价理论
1、因素模型
2、套利定价方程
3、对套利定价理论的评论
三、期权定价理论
1、期权价格的影响因素
2、布莱克——斯科尔斯微分方程
3、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4、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
第三篇:金融学专业(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3
金融学专业(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3
单选题:10分,每题01分
1、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单选:
A:西尼尔
B:庞巴维克
C:维克塞尔
D:马歇尔
2、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单选:
A: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B:高利率会提高收入
C:高利率会提高储蓄
D:高利率可以促进消费
3、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
单选: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4、供给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从(的角度展开的。
单选:
A:供给
B:需求
C:货币
D:结构
5、奠定了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单选:
A:戈德史密斯)
B:弗里德曼
C:米什金
D:麦金农
6、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单选: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7、供给学派理论最大的特点是()。
单选:
A: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B:强调经济当中的供给因素
C:将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
D: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8、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单选:
A:货币工资率
B:失业率
C:利率
D:信贷量
9、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单选:
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0、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做出的推断是()。
单选:
A:简单预期
B:调整预期
C:外推预期
D:合理预期
多选题:10分,每题01分
11、解释价格粘性的是()。
多选:
A :效率工资论
B :合同的交错签订
C :交错价格调整论
D :菜单成本说
E :集体谈判理论
12、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
多选:
A :始终为正数
B :在未成年期为正
C :在未成年期为负
D :在成年期为正
E :在老年期为正
13、根据北欧模型,决定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 :世界通货膨胀率
B :本国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C :本国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D :本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
E :本国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结构
F :重视人力政策。
14、瑞典学派认为,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导致利率上升时,金融机构将()。
多选:
A :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B :增加对企业贷款的规模
C :削减一部分企业贷款
D :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量
E :不对此做出明显的反应
15、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有()
多选:
A :流动性效用的大小
B :永恒收入
C :债券利率
D :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E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16、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选:
A :可支配收入
B :储蓄率
C :总收入
D :投资收益率
E :储蓄形式
17、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下列各组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呈反向变动的有(多选:
A :税率和储蓄总量
B :税率和税收总额
C :税率和储蓄率
D :税率和投资收益率
E :税率和通货膨胀率
18、根据金融结构理论,影响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多选:
A :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
B :金融体制的渗透率
C :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D :外国银行的作用
E :金融相关比率
19、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共同点有()。
多选:
A :都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不存在 B :全都反对政府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C :在长期,货币幻觉不存在
D :都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重要的,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E :都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0、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融资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多选: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股票融资
D :实物性积累
E :货币性积累
判断题:20分,每题02分
21、纯预期理论把当前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作为决定未来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2、同凯恩斯学派一样,瑞典学派认为,居民的储蓄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与利率水平的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3、作为与凯恩斯学派针锋相对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全盘否定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4、虽然经济商品化与经济货币化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二者不是个相同的概念。()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5、文特劳布认为在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和金融性流通之间经常发生转移。()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6、哈耶克认为对于通货来说最重要的是由谁来发行。()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7、货币学派认为,根治通货膨胀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8、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仅仅对货币政策有重要的意义,而对财政政策没有明显的影响。()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9、在计算金融相关比率时,国民财富可以用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完全代替。()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30、瑞典学派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有价格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和预期传递等五种主要的途径。()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论述题:24分,每题12分
31、在利率作用问题上,凯恩斯与西方传统理论有何异同?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2、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简答题:21分,每题07分
3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内涵的要点?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4、新剑桥学派认为控制利率的渠道有哪些?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产生合理预期的依据有哪些?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名词解释:15分,每题03分
36、萨伊定律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7、通货膨胀缺口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8、时滞效应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9、货币中性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40、合同指数化
答 案 :
第四篇:电大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小抄
电大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小抄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C)。P2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2.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A)。P3 A.政治学 B.官房学 C.行政法学 D.社会学
3.行政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其公认标志是曾任美国第28届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文章(D)P4
A.《政府论》B.《政治与行政》 C.《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D.《行政学研究》 4.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 尤其是(D)。P9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5.古德诺对西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主要就体现在下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中(D):P21 A.《政治学》 B.《共和六论》 C.《社会契约论》 D.《政治与行政》
6.古德诺发现,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即(B)。P24 A.市场 B.政党 C.舆论 D.监督 7.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B)。P31
A.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神秘化的组织
8.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P36 A.杰佛逊 B.威尔逊 C.韦伯 D.古利克
9.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书中(D)。P40
A.《工场管理》 B.《效率的福音》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10.泰勒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B)。P41
A.实行标准化原理 B.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C.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D.实行职能工长制
11.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B)。P60
A.给管理规定了特有概念 B.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 C.提出了14 条管理原则 D.将管理定义为5要素
12.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D)。P60
A.组织行为问题 B.组织协调问题 C.组织管理问题 D.组织结构问题 13.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A)。P65
A.《行政学导论》 B.《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 C.《联邦主义者》 D.《外国公务员制度》 14.怀特认为,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保证权力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上级部门及其行政领导必须有一定的监控幅度,其有效监督不能超出的行政单位的数目为(D)。P70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5.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C)。P85 A.杰佛逊 B.威尔逊 C.古利克 D.潘恩
16.作为古利克许多思想信条的来源又是他实践其思想信条的工具的部门是(B)。P93 A.美国政府研究协会 B.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 C.美国内部事务协调人办公室 D.美国政治学会
17.厄威克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B)。P101
A.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B.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C.建立了普遍性管理理论 D.对领导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18.厄威克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至多不能超过(D)。P105
A.3人 B.4人 C.5人 D.6人
19.自学成才却获得了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七个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的管理学家是(D)。P108
A.法约尔 B.古利克 C.厄威克 D.巴纳德
20.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C)。P123
A.古德诺 B.韦伯 C.巴纳德 D.怀特
21.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是(D)。P125 A.威尔逊 B.韦伯 C.巴纳德 D.西蒙
22.在行政学研究中,最受重视并最常被引用,已经成为行政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新概念工具是(A)。P131
A.决策 B.系统 C.权力 D.群体
23.被视为20世纪最后25 年内最有影响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的林德布洛姆的政治学名著是(D)。P147
A.《政策分析》 B.《渐进调适》 C.《决策过程》 D.《政治与市场》 24.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行政决策基本模式的是(D)。P147 A.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激进决策模式 D.渐进决策模式
25.麦格雷戈提出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具有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人事管理新理论是(B)。P160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26.麦格雷戈公共人事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是(D)P157 A.组织行为说 B.人力资源说 C.资源配置说 D.需要层次说
27.在沃尔多所处的年代,当代行政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展成果就是(C)。P172
A.社会系统学派的产生 B.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C.新公共行政运动的产生 D.渐进决策模式的产生
28.在沃尔多看来,强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理论是(C)。P170 A.传统组织理论 B.新传统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后现代组织理论
29.被里格斯定义为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学说是(A)P185
A.行政生态学 B.社会系统学 C.新公共行政学 D.目标管理学
30.里格斯将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等观念叫做(C)。P194
A.政治准则 B.政治形态 C.政治神话 D.政治法典 31.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P202 A.弗雷德里克森 B.奎德 C.法约克 D.布坎南 32.新公共行政学的效率观指的是(D)。P204
A.机械性效率 B.技术性效率 C.生产性效率 D.社会性效率 33.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是(D)。P215 A.泰勒 B.西蒙 C.厄威克 D.德鲁克
34.德鲁克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提出的在政府机构中广泛运用的理论是(B)。P218 A.公共选择理论 B.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C.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D.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5.长期从事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享誉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库----兰德公司地处(C)P223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36.奎德把决策的行动方案按照审定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对各个行动方案作进一步展开和调整的过程称为“执行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D)。P227 A.政治 B.组织 C.环境 D.人
37.以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为主要代表的理论是(D)。P237 A.公共关系理论 B.政策分析理论 C.公共政策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 38.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D)。P237 A.市场 B.组织 C.公民 D.经济人
39.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B)。P248 A.文字 B.语言 C.行为 D.思想
40.法默尔认为可以与我们经常在韦伯以及许多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家著作中所见到的“合理化”一词相提并论的、一个用来表明后现代主要特征的语词是(A)。P255 A.想象 B.解构 C.反思 D.变样
41.政府实施绩效管理进而改进其绩效的必要性从根本上取决于(D)。P266 A.政府的效率 B.政府的目标 C.政府的性质 D.政府的责任 42.霍哲认为对政府绩效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是(B)。P267
A.领导角色扮演的恰当与否 B.对人的无形资源的开发 C.公共雇员的承诺 D.雇员与组织的关系
43.奥斯本强调,改进政府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B)。P286
A.改革政府的不当决策 B.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C.改革政府的不良作风 D改革政府的错误行动
44.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对政府各部门表现的评估和资助的依据是(D)。P294 A.公众舆论 B.项目多少 C.实现目标 D.政策效果
45.1994年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C)。P298 A.后现代行政理论 B.组织行为理论 C.企业家政府理论 D.政府绩效理论
46.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评声中,真正能够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而被提出的是(B)。P303
A.公共环境理论 B.新公共服务理论 C.公共行政理论 D.公共治理理论 47.所谓“新公共管理”(NPM),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A)。P303 A.欧洲现象 B.美国现象 C.日本现象 D.西方现象
48.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最能够代表西方行政学理论主要发展趋势的理论是(A)。P323
A.公共治理理论 B.公共管理理论 C.新公共服务理论 D.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二)多选题 1.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说在初创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BCDEF)。
A.威尔逊 B.韦伯 C.古德诺 D.泰勒 E.法约尔 F.怀特 2.威尔逊的重要学术著作主要有(ABCD)。P9
A.《国会制政体》 B.《行政学研究》 C.《国家》D.《美国的宪法政府》E.《论法的精神》 F.《政府论》
3.古德诺把行政功能从内部作了划分,包括有(ABDEF)。P22
A.执行功能 B.司法功能 C.政治功能 D.准司法功能 E.统计功能 F.半科学功能 4.韦伯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的区分为(CDF)。P30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神秘化组织 D.传统组织 E.现代组织 F.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5.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具体体现为(ABCD)。P35 A.严密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普适性 E.系统性 F.科学性
6.被誉为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有长期、丰富的企业工作实践,先后做过(ABCDEF)。P40 A.机械工人 B.车间管理员 C.技师 D.工长 E.总工程师 F.总经理
7.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经营”包括的活动有(ABCDEF)。P50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财务活动 D.安全活动 E.会计活动 F.管理活动 8.法约尔将管理定义为以下诸要素(ABDEF)。P50 A.计划 B.组织 C.决策 D.指挥 E.协调 F.控制
9.管理的14条原则是法约尔对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下列原则中在14条原则之内的是(ABCDF)。P54-58
A.劳动分工 B.纪律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E.标准 F.公平10.怀特的人事行政思想十分丰富且比较具体,主要表现在(BDE)。P72-73 A.行政层级问题 B.人才选拔问题 C.职务回避问题
D.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问题 E.职务的晋升问题F.福利问题 11.怀特认为败坏官纪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F)。P75
A.缺乏奖励 B.惩罚无度 C.损失创制权 D.疏略社交生活 E.调资不及时 F.取消权利 12.怀特提出的建立行政学的基本假定是(ACDF)。P80 A.行政管理具有共性 B.行政学的系统性 C.行政学的实践基础
D.行政的科学化 E.行政的社会化 F.行政的重要性
13.古利克认为,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单元任务分组归类的根据有(ACDF):P92 A.目标 B.作用 C.程序 D.服务对象 E.时间 F.地点 14.在下列领域中,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BDF)。P94 A.公共政策 B.公共财政 C.公用事业 D.人事 E.社会保障 F.城市政府
15.厄威克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时时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功能有(ACDF)P106 A.代表他所服务的组织 B.具有相当的权威 C.制定组织战略并付诸行动 D.管理日常工作 E.监督各项工作实施 F.给下属解释所要进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6.厄威克认为,组成管理过程的职能有(ACE)。P103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执行 E.控制 F.交流
17.在巴纳德看来,作为一个系统,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以下基本要素(ACE)P110 A.共同的目标 B.共同的需求 C.协作的意愿 D.严格的管理 E.信息交流 F.激励机制 18.巴纳德概括的管理人员的职能为(ACE)。P120-121
A.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 B.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C.促成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D.激励组织成员,从内心角度扩大接受范围 E.规定组织的目标 F.出以公心,对组织负责 19.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以下阶段:(ACDF)P136
A.“情报活动” B.“咨询活动” C.“抉择活动” D.“设计活动” E.“试行活动” F.“审查活动”
20.西蒙认为,个人在参加组织而成为组织成员之后,在组织成员的地位上所作的有关组织的决定受组织影响,这种组织影响力主要表现为:(BCDEF)P140 A.凝聚 B.权威 C.沟通 D.组织认同 E.效率准则 F.训练 21.林德布洛姆认为社会政治过程所包含的基本形态有(ABCF):P148 A.价格体系 B.层级体系 C.多元体制 D.控制体制 E.竞争 F.议价 22.林德布洛姆特别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ACF):P150
A.简单的渐进分析 B.复杂的渐进分析 C.断续的渐进分析 D.连续的渐进分析 E.战略分析 F.策略分析
23.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BDF)。P152-153
A.不急不躁原则 B.按部就班原则 C.平稳过渡原则 D.稳中求变原则 E.连续不断原则 F.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2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基本需要一般被划分为以下层次:(ACDEF)P157-158 A.生理的需要 B.生活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 F.自我实现的需要。
25.麦格雷戈认为在Y理论提出时,已经有某些与Y理论相一致的创新思想在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ACDF)P161-162
A.分权与授权 B.层级分明 C.扩大工作范围 D.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
E.鼓励职工自主创新 F.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作出评价
26.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在1940年前一直支配着行政学领域的基本特点有:(BCDEF)P167 A.对“社会效率”的追求 B.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C.一般管理取向
D.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原则 E.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F.对实质“民主”的基本承诺 27.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主题是(ABC)。P172
A.参与 B.分权 C.代议官僚制 D.案例研究 E.公共政策 F.行政组织
28.在沃尔多看来,现代组织理论的思想基础仍然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的:(ABCDE)P170 A.科学 B.理性 C.效益 D.效率 E.生产率 F.道德 29.里格斯提出的著名的行政模式是(ABC)。P187-188
A.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D.棱柱型行政模式 E.衍射型行政模式 F.溶合型行政模式
30.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ABDEF)P189 A.经济要素 B.社会要素 C.文化要素 D.符号系统 E.政治构架 F.沟通网络
31.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以下列观念为基础设计出一种新的组织制度,以增进社会公平实现的可能性:(BCDEF)P208
A.组织 B.伦理 C.民主 D.政治互动 E.公民参与 F.回应性
32.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运作过程(ABCF)。P210 A.分配 B.整合 C.边际交换 D.社会结构 E.社会责任 F.社会情感 33.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目标可分为(ABCF)。P215
A.战略性目标 B.策略性目标 C.方案 D.标准 E.结构 F.任务 34.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DE)。P217
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管理过程 D.实现目标 E.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F.形成模式 35.德鲁克认为整个政府机构目标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ACDF)。P220 A.目标制定 B.标准制定 C.分解 D.实施 E.监管 F.评估 36.在奎德看来,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的要素有(ABDEF)。P225 A.目标 B.备选方案 C.分析过程 D.标准 E.效果 F.模型
37.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的基本阶段是(BCDEF)。P229-231
A.前期调研 B.总体概述 C.广泛探索 D.多方比较 E.说明解释 F.测试检验 38.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BCDEF):P239-240 A.目标不明确 B.缺乏竞争机制 C.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D.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E.监督信息不完备 F.政府的寻租行为
39.法默尔提出的可以引导我们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后现代重建的值得关注的方面有(ABCD)P255-259
A.想象B.解构C.去领地化D.变样E.反思 F.创新
40.法默尔透过后现代主义的透镜,从下列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阐释(ABCEF):P251
A.特殊主义 B.科学主义 C.技术主义 D.逻辑主义 E.企业精神F.解释学 41.霍哲认为恰当的领导角色需要做到(ACDF)。P268-269
A.转化性领导 B.加强沟通 C.正确识别雇员动机 D.建立信任 E.实施激励 F.传播清晰的愿景并扫除障碍
42.霍哲从绩效管理的视角提出的构成一个全面改进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的综合模型的关键性概念有(ACDEF)。P282
A.为质量而管理 B.追求效率 C.开发人力资源 D.适应技术 E.建设伙伴关系 F.绩效评估 43.在以下列各项中,属于奥斯本列举的政府在建立市场过程中所要担负的责任的是(ABCDE)。P297
A.建立市场规则 B.为消费者提供信息 C.利用政策平衡供求关系
D.鼓励新的市场因素的产生 E.调整公共投资政策 F.支持建立基层管理组织
44.奥斯本认为,一旦适当的措施到位,政府部门便可以利用测量提供的信息去改进自己业绩的方法是(BCD)。P294
A.按业绩制定目标 B.按业绩付酬 C.按业绩进行管理D.按效果作预算 E.对效果作审核 F.对效果作评估
45.登哈特认为,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中,更具当代性的理论先驱主要包括(BCDEF)。P306
A.企业家政府理论 B.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C.民主公民权理论 D.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E.组织人本主义 F.新公共行政学
46.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政府与其他社会公共机构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有(CDF):P326
A.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C.主导者与职能单位之间的关系
D.组织之间的谈判协商关系 E.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 F.系统的协作关系
简答题
1.真正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行政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缓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公共生活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便应运而生。
正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才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
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
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
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
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
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3.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
答: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4.韦伯对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何种诠释?
答:韦伯认为有三种合法的权威,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即:“神秘化组织”、“传统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意味着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组织都可以是三种组织形态的结合。
“神秘化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这种组织内在的基础并不稳固,常常会出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
“传统组织”行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世袭制” 和“封建制”。这种组织类型的权威明显具有世袭性、封建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行使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韦伯把它看作是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称之为合理化的制度,是因为它被专门用来作为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的手段;同时,称之为合法化的制度,是因为在此类组织中有着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一定的时候在组织中担负一定职务的组织成员则必须依据相应的规则和程序去行使其权威。韦伯用“官僚制”一词来称呼这种组织,认为只有这种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才是 “理想的官僚制”。
5.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
答: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合理的分工;
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6.泰勒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它主要体现在其计件工资方案中,其内容主要包括:1
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把定额的制定从以估计和经验为基础改变为以科学为基础;
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
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7.法约尔是如何对管理定义的?
答: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国家。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8.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
答: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14条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9.怀特系统化的行政学理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在行政环境思想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科技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等问题;
在行政组织思想方面,探讨了行政组织的核心问题---行政组织体制、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权责分配的措施和方法、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等问题;
在行政协调思想方面,提出了精简机构、设置行政协调机关、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等主张,还提出了协调的原则;
在人事行政思想方面,探讨了人才选拔、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职务的晋升等问题;
在行政伦理思想方面,探讨了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败坏官纪的因素、官纪的基础、良好官纪的标志等问题;
在行政法规思想方面,探讨了政策与法规和法律之间的关系、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限度、保障与其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等;
在行政监督思想方面,探讨了行政监督的必要性、立法监督的职责与方法、司法监督等问题。
10.什么是行政协调?怀特认为应如何解决行政协调问题?
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怀特主张:
首先,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其次,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第三,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进而提高行政效率。
第四,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最后,明确协调的原则,即“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之一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策,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11.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通过行动在社会中扮演一种积极角色。应尽可能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因为计划是所有公共事业的一个基本要素。
(2)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都应提出政策建议和执行政策,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则只应
承担批准行政建议或否决行政建议的职责。
(3)在行政部门内,行政首长应通过更为有力的层级控制、改进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以及减少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民选官员的人数来其增强实力。
(4)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就其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联邦政府应承认州和地方的问题具有全国性,因此联邦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扮演一种领导角色。
(5)行政官员必然要涉及到政治和政策问题,而且行政理论应重新加以阐述以便在各项行政职能中充分利用职业专长。
(6)应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能够用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般性行政原则。
(7)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机构和建立与发展统一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
12.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标原则;
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
单头领导的原则;
“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
“授权原则”;
“责权相符原则”;
明确性原则;
“控制幅度原则”。
13.巴纳德有关权威的诠释与以往的权威概念有何不同?
答:以往的权威概念大多都是建立在某种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的权力之上的,其来源在于权威者或发布命令的人,而巴纳德则给权威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他说:“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命令)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是不对组织做的事。”他认为权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巴纳德明确指出应当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去看待权威。他认为,当一个组织成员接受了另一个组织成员的指示或建议时,他们之间就发生了权威关系;反之,当我们说到两个人之间有权威关系时,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人接受了另一个人的指示或建议。
14.巴纳德认为,管理者要想有效利用权威,必须做到什么?
答:巴纳德就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关系指出,管理者要想有效利用权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持久努力:
(1)激励组织成员,从内心角度扩大接受范围。
(2)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作为保证服从性的一种约束力。
(3)以组织目标为准作出决策,放弃“个人人格”,也就是要出以公心,对组织负责。
(4)建立和改善信息交流渠道,使之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必要的信息---指示、情报和建议等。
(5)不要仅依赖职权,要把职权和才能、威信结合起来。
15.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答: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16.西蒙怎样区分行政决策的类型与技术?
答:西蒙依据组织活动的类型和决策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西 蒙认为,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出现的例行活动,另一类是尽管不是重复出现且不能用对待例行公事的办法来加以处理但却往往又比较重要的 非例行活动。有关前一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并且有一定的结构,所以,这类决策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当这类活动重复出现时予以应用,不必每次都做新决 策,这类决策因而被称之为程序化决策;而关于后一类活动的决策是新出现的且不能程序化,所以这类决策被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
针 对上述两类不同的决策,西蒙分别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各自所使用的决策技术。西蒙认为,就程序化决策技术而言,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包括由组织 成员的实际知识、习惯性技能和操作规程等集体记忆构成的习惯,与习惯紧密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在标准操作规程之上的组织结构;而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则 包括运筹学,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博弈论、决策论、排队论、概率论等数学工具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至于非程序化决策技 术,西蒙认为,人们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通常所采用的传统技术是“判断”,而判断是通过某种不确定的方式由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来决定的,当围绕着一个重大 难题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或者说,当进行一项将会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决策时,通常需要决策者发挥创造性。但在西蒙看来,非程序化决策所依靠的这些技 术的心理过程至今尚很少为人们所了解,所以有关非程序化决策的理论也就显得比较空洞,不过,这类决策可以通过某种有条理的思考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职前培训和 在职培训来加以改进。关于非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西蒙指出,如同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一样,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主要表现 在探索式解题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决策者的培训和探索式计算机程序的编制。17.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按部就班原则;
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稳中求变原则。
18.麦格雷戈的Y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Y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为了经济上的目的,管理部门应该负责把生产企业的要素---资金,材料,设备,人员---组织起来。
(2)人们并“不是”生来就对组织上的需要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和遭遇所造成的。
(3)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应用体力和脑力来从事工作,对于人们来说,正如游乐和休息一样,是自然的。当依赖于可控制的条件时,工作可成为满意的源泉(自愿从事工作),也可以成为惩罚的源泉(尽可能避免工作)。
(4)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进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制定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5)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它们能够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6)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
(7)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相当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8)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利用和发挥。
(9)动力、发展的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指挥自己的行为使其朝向组织目标的意愿,所有这些都存在于人们当中,管理部门不应该不理会它们,使人们有可能为他们自己而认识和发挥这些人的特性,是管理部门的职责。
(10)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好组织条件和工作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具体的个人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19.沃尔多怎样批评传统行政学?
答:沃尔多首先认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应该鼓励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被分离权力之间的对抗。
沃尔多同样也批评了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批评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组织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而忽视了作为“行政实质”的具体性。
沃尔多还指责传统行政学家所谓的行政“科学”主要依靠“事实的堆积”。他认为公共行政涉及到对人的思索和评价,而科学的方法并不适合这样的主题。
最后,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他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就充满着道德含义,因为对“技术效率”的追求可以转变为对“社会效率”的追求。
20.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涉及哪些问题? 答:历史与公共行政;
官僚制与民主; 公共行政与政治; 道德与公共行政;
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 科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学科、专业、事业; 公共行政与未来。
21.什么是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及其核心内容?里格斯据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作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行政这一主体生长和发展规律,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政过程与行政运行规律。
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核心内容是“溶合的-棱柱的-衍射的模式”。正是基于对诸如传统泰国、现代泰国、菲律宾以及现代美国等不同形态的国家公共行政的比较研究,里格斯创立了他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并得 出了如下结论: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仅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里格斯认为,在发达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方面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彼此 密切地相互影响着,因此研究者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各有关因素,才能把公共行政的真实情况勾划出来。
22.新公共行政学怎样对传统行政学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 答:它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的。
从 理论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鉴 于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固有的缺陷,新公共行政学采取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超越传统行政学的所谓“理性模式 ”,它强调建立规范价值,关注人民需要,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类生活,实现行政工作的最终目标。从 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认为,首先,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其次,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观也促使一些行政学者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 公共服务绩效。它以产出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假定某一方案的选择要基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事实上,这种所谓完全科学的假设根本站不住脚,而且它导致了总 体上的无效率。最后,传统行政学理论过分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缺乏效率并且已明显造成了更多问题。新公共行政学者认为,效率虽然在某种层次上有其积极作 用,但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这正是由于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未表达公共利益,而只是考虑机械性的量化概念,它未曾顾及 到社会性的公平分配,其结果往往促使社会上有组织者、有权势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多,而造成越来越多且差距日益增大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
23.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答:从 理论研究来看,新公共行政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超越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新公共行政学借鉴和运用解释学方法和批判理论,强调民主行政下的有效沟通 和意识形态的解放,着眼于对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俨然摆脱了传统“理性模式”的束缚;第二,迈开了行政学独立发展的步伐。第三,扩大了公共行政的领域范围。第四,完善了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第五,深化了行政教育的内容。
从 行政实践来看,新公共行政学基于社会公平原则所提出的诸如减少层级节制、分权、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沟通等观念和主 张,从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公务员权利的解放、利益与价值代表的多元化、参与观念的增强、内省伦理意识的建立以及人事行政的分权化等方面,均对当代美国政 府及其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24.德鲁克认为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答: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如下关键问题:(1)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把实施目标管理当作一项大事来抓;(2)目标要制定得比较明确,尽量用数量指标表示,并且要规定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时间;(3)应当将这种管理方法用于比较长期的组织任务;(4)落实到个人的目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每个人的目标均不应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实际承受能力;(5)对目标 完成情况的检查方式很重要,对能力较低和缺乏自信心的组织成员来说尤其重要;(6)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技能。
25.在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出了什么新的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为何?
答:以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产生了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理论。
其主要内容:
在德鲁克看来,政府机构是“用经济活动所得的盈余来支付的服务性设施”,其管理的目的在于“ 出色的服务”。基于对预算拨款与政府机构所应达到的目标之间这种反差的分析,德鲁克认为,政府机构和商业企业都应采取同一的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方法。其基 本要求就是,政府机构的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只有规定了要求,才能拨给资源、安排先后次序、限定日期和指定专人负责。
为了真正体现“服务机构应有出色的工作”,德鲁克认为,政府机构也应象工商企业一样采取实际步骤,包括:(1)认真考虑和回答自己本身的任务、目的和使命是什么;(2)从任务、使命的定义中提出能获得行政效益的明确目标;(3)围绕重点工作规定达到目标的日期、权 责和达到最低效益的标准;(4)制定衡量、考核政府工作的标准;(5)对获取效益进行自我控制,以形成整个机构及其所有人员达标的系统;(6)加强对“目 标和效益”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和解决达标过程中的问题,以便防止把资金和精力浪费在无效果的工作上。德鲁克提出的上述步骤实际上概述了包括目标制 定、分解、实施、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整个政府机构目标管理的过程。
26.什么是政策分析?政策分析的必要性何在?
答: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出色又节省地完成任务的方法。
奎 德认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的低效得到说明。在他看来,决策失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即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 料、证据完全具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造成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虽说不是政策分析的责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另一 种形式是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是由于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料、证据不充分或者有关事件的未来发展尚未充分展现或者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复杂并带有 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奎德认为这种决策失误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运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实上,在所有决策过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帮 助决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
另 一方面,奎德认为,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中都常常表现出决策上的低效。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部门中参与决策的决策者或 潜在的决策者人数多,他们又各自代表不同利益集团,这时就很难就目标达成共识;其次,政府机构使用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十分落后,官样文章,公文旅行,议而不 决等是这种决策程序的一般特征,而引起巨大社会危害的“试错法”是最常见的决策方法,这样,频繁的决策失误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便可想而知;最后,政府工作 人员的不称职也是政府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政策科学的知识,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政策分析方面的训练,而且在有些政府机构中 几乎没有任何专职政策分析员。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去发现我们的目标,去理解并解决我们的 问题。从理论上说,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决策领域为我们提供帮助。
27.奎德所说的政策分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以下这五个基本阶段:
总体概述:即试图阐明目标,解释有关问题和限定问题范围。
广泛探索:在他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搜集作为分析依据的材料,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寻找新的备选方案。
多方比较:根据可能产生的效果,即每个方案可能涉及的成本,效益及其他后果,依据不同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并列出优劣顺序。
说明解释:依照实际和现实的考虑对各种模型所展示的结果加以说明。测试检验:在奎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决策者是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正确决策这一点是永远无法进行检验的,因为总会出现一些决策者所无力左右的情况,但是他仍然认为根据一种或若干种模型显示的结果,尤其是在形势稳定时,我们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检验工作。
28.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怎样的? 答: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公 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所谓经济人假定,即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为最基本动机,亦即假定人都 具有经济人特点。基于这一假定,布坎南认为,通过类似的行为假设,我们也能够对集体选择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基本预测。他指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 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政府仍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上的国家政 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 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分析有了一个共同出发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29.法默尔对公共行政理论作了什么概念诠释?
答: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他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语言解释而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在法默尔看来,公共行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这种采集物至少应该包括一种理论,它还应该包括---或许也可能不包括---定律、假设、解释或其他命题。然而,公共行政理论又不仅仅是对这种真实信息的采集,因为这种反映某些人关于公共行政实践之思想和言 说的真实信息是经过整理和安排了的,而公共行政信息被整理和安排的方式就是公共行政的语言。法默尔认为,这种对公共行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部分地是用我们的 日常语言表达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由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方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这些思想型式多少都会为公共行政共同体成员所共有,它们构成了这些思想者 的子文化,即语言游戏或曰公共行政理论化的游戏。这种对公共行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支配着人们能够思考公共行政的方式。通过影响思想能够被增加的方式,这种 整理和安排常常可以形成新知识。由于这种整理和安排支配着我们谈论公共行政的方式,所以它也限制了对旧知识的审查。这种整理和安排充当着有关公共行政思想 的词汇表、句法和语法。如果我们把公共行政理论视为语言,那么公共行政理论不仅可以反映形成对公共行政的认识并指导公共行政实践的假定、直觉、方法、恐惧 及愿望的颠簸起伏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探讨“重新整理和安排”这种重要解释活动的可能性来为恢复公共行政理论的活力寻找发展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对公共 行政信息的重新整理和安排来分别从公共行政语言的表层和深层探讨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在他看来,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很有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显著成果,但作为一 种解释和催化力量,它对于解决有关官僚机构弊端的迫切问题却有局限性。而我们通过采用一种反思性语言范式则可以超越这些局限性。30.法默尔是如何建立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框架的? 答:法默尔首先批判性地考察了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即现代公共行政语言形式的五种局限性:特殊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企业逻辑以及解释学。例如,他认为,就特殊主义而言,学者们经常透过公共部门行政的 语境来看待行政,所以理论往往被这样一种缺乏远见的研究方法所妨碍,因为行政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既适用于公共部门也适用于私人部门。然后,他又基于后 现代性的辩证法探讨了可以引导我们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后现代重建的四个关注点。在他看来,通过这些探讨,公共行政的语言便可以扩展进而可以导致一种更富有 生产性的理论主体。首先,在后现代,想象不再局限于艺术,它对于培育有能力的新理论将会有工具意义;第二,解构将被用来给一些构成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叙事 去除外衣,尽管解构不可能提供正确解释,但是解构将继续扩大公共行政的语言;第三,去领地化要求去除给我们的认识所施加的种种假定格栅和准则,要求从其他 思想流派中吸取思想;第四,变样是通过反行政的概念加以描述的,通过使用诸如开放性和多样性这样一些特征,法默尔向我们描述了行政管理者怎样才会善于开发 和使用反行政的概念。
31.在霍哲看来,一个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答:包括以下七个基本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即必须对欲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楚界定。
(2)阐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即一个政府机构提出一项战略计划,阐明其使命、目的和目标。
(3)选择评估标准或指标。
(4)设立绩效和后果(成就目标)的标准。(5)监督结果。(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
32.霍哲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假定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以顾客为中心:霍哲认为,顾客满意是任何组织都必须最优先考虑的项目,政府公共组织当然也不例外。具体到政府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而言,内部顾客即为政府雇员,外部顾客则为公民,无论是政府雇员还是公民,作为顾客,他们都是测评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2)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所关注的焦点不是产出而是投入和过程,把焦点更多地放在过程和投入上最终将会导致有绩效的后果,进而实现绩效改进。
(3)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和领导:霍哲认为,如果全面质量管理不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来加以实施,它就不会奏效,如同其他绩效改进战略一样,全面质量管理也需要来自最 高管理层的长期承诺。而且,最高管理层还应在对组织文化的评估和变革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以便全面质量管理创新举措能够得到各级雇员的充分支持。
(4)授权与协作:霍哲认为,任何绩效改进都不是单独一个雇员努力的结果,而且管理者的任何绩效改进举措的实施也必须得到其下属人员的忠诚和支持。尽管关于授权 的定义很多,但作为一种让管理层将决策权赋予下级雇员的领导方法,授权将会增强雇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在他看来,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组织中现存管理问题的解 决应该依靠雇员本身的团队合作,而不应过于依赖外部力量。
33.奥斯本如何看待政府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他所提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奥 斯本认为,所谓政府,它“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他不赞成历史上曾有过的一种“把政府视作一种不得不忍受的邪恶”的错误观点。在他看来,政 府可以向我们大家提供有益服务的方式。政府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他认为,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他对政府充满信心。
奥斯本所提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指的是公营部门的机构,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其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象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34.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责任并不简单;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35.什么是公共治理理论?它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所谓公共治理理论,它是是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它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这些公共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几乎长期垄断公共管理主体地位的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诸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的参与者。
(2)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传统上法律和制度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呈现出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来承担的趋势。
(3)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4)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5)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1.威尔逊对行政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如何?
答: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其主要内容:
威 尔逊主要通过将行政管理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了其本质。他认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 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就其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虽则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乎自找麻烦地去直 接指挥行政管理机构。”“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但行政管理并不因此就是政治。”另一方 面,行政管理与政治又密切相关,“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与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生活 的一部分一模一样,仅仅与机器是制造品的一部分一模一样。但是行政管理却同时又大大高出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其事实根据就在于通过行政管理 那比较高深的理论,它与政治学智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败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所具有的永恒真理是直接相关联的。”至于行政管理与宪政制度的关系,他认为,尽管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着眼,行政学的研究是与宪法中主权之恰当分配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宪政制度,“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细 而且系统的执行活动。一般法律的每一个具体执行细节都是一种行政行为。„„ 然而指导这些应予进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却显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之上的。有关政府活动的大规模计划并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因此,宪政制度所要过问的只 是政府用以控制一般性法律的那些手段。”为了进一步说明行政管理的本质,他认为,宪法与行政管理职能之间“并不完全是‘意志’与相应‘行动’之间的区别,因为行政官员在为了完成其任务而选择手段时,应该有而且也的确有他自己的意志;他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一种纯粹被动的工作。这是一般决策和特殊手段之间的区 别。”这里,威尔逊厘清了政治与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和适用范围,从而为行政学研究后来的发展从研究对象上勾画出了一个初步的框 架。
2.古德诺是如何看待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
答: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问题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并不是在于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于他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进一步阐释,从而为其后来所提出的独创性行政学思想奠定基础。
古 德诺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政治”与“行政”。古 德诺之所以提出应将政治与行政相对地“二分”开,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出这样的观点: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来得一清二 楚。在他看来,“把每一种功能分派给一个分立的机构去行使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政府权力的行使无法明确地分配,而且还因为随着政府体制的发展,政府的这 两种主要功能趋向于分化成一些次要的和从属的功能。”古德诺反复强调的主线就是: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可以说,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贡献,并是不在于他提出了这个“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有什么新意,而是在于他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一次澄清了由这种“二 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在于他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 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机构,每一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的政府功能。然而,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 一致。”很明显,古德诺在此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古德诺在指出了政治与行政必须取得某种协调之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取得这种协调:
(1)这种协调的基础便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控制。(2)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问题。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政党。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3.什么是韦伯的“官僚制”? 答:习惯上,尤其在汉语中,官僚制是一个贬义词。然而,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他看来,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 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可见,在这种意义上,“官僚制”基本上属于中性词汇。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之一。韦伯认为,组织根据分工要求规定每一职位均有特定权责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门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其 中,将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沿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由最高层级的组织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的组织直至最基层的组 织,于是便形成了官僚制组织中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在韦伯看来,这种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可以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确切知道从何处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传 达给何人,它有助于克服组织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 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韦伯认为,这些规则和程序是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的,它们具有稳定性,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 连续性。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在官僚制组织中,一切重要决定和命令都应当形成正式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用毕归档,为此,官僚制组织要设立一个妥善保管一切记 录和文件的“档案馆”。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这一特征使得组织独立于个人之外。在他看来,以文件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所下达 的任务、规范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而就上级来说,由于其对所属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分配比较明确具体且已记录在案,因而也便于加强必要的控制,有利于组织有效 实现其目标。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韦伯认为,人的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常常会影响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观性,进而会助长亲情、裙带和偏爱等关系,而这一切都会严重 干扰和妨碍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人们在处理公务时只应考虑合法 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应考虑任何私情关系。(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韦伯指出,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 业化基础之上的,为了有效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部门均有一套稳定且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因此,组织在各个领域都必须配备专家和技 术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官僚制组织必须为其成员提供各种必需的专业培训,以使其具备和增强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 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根 据韦伯对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分析,它显然属于一种典型的行政组织。他认为,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种纯粹的官僚集权式行政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因此这种 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能够正式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 中。
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
韦伯也指出了它的弱点。他认为,官僚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标准化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以上各要点均需展开论述)
5.怀特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如何论述?
答: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行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往往具有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怀特早在19世纪20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
(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公共行政
怀 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这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他认为,环境首先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如英国统治美国时期所建立的行政制度这一客观环境深刻影响着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国家行 政制度及其行政组织。其次,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怀特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增多、交通的拓 展、贸易的扩大、都市化和经济的垄断等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必然要扩大政府行政活动的范围,并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和难度,此时放任主义显然已不可 取。因此,经济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行政必须从“守夜警察”的角色拓展到承担起干预经济、加强宏观管理的新职能。再次,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 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环境的变化也要求政府加强协调劳资关系,强化社会管制,制定各种规制,通过有效管理来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对于政党的竞 选,政府也必须加以干涉、规范,以防止“分赃制”的重演。怀特的这一思想已包含有行政管理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发展、行政职能范围必须随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保持行政的整体性和适应性等内容。
(2)客观社会环境与行政
随 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行政工作也须随之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怀特将此归纳为以下几点:(1)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的支 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赋税相应增长,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政府高赋税;(2)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加强,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3)经济 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节约,政府行政的效能与节约是国家繁荣和商贸成功之第一要素(4)随着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扩大,公民要求政 府应是忠实、优良及贤明之行政;(5)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应改革原有机构,增设新部门以管辖新的公共事务;(6)科学管理运动的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 应实行科学管理,改进行政方法。
(3)科技环境与行政 怀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行政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具体表现在:(1)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空前发展,不仅改革了行政的设备,而且改革了行政的任务,科学已经为行政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科学也改变了行政方法;(2)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诸如决策、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和监督等许多重要工作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 持;(3)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行政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行政科学,使行政管理从旧时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因此,除科研机构外,在“行政领域中应分出研究之 职务”,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行政管理的科学研究。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6.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古利克对政府和行政问题的探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通过行动在社会中扮演一种积极角色。应尽可能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因为计划是所有公共事业的一个基本要素。
(2)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都应提出政策建议和执行政策,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则只应承担批准行政建议或否决行政建议的职责。
(3)在行政部门内,行政首长应通过更为有力的层级控制、改进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以及减少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民选官员的人数来其增强实力。
(4)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就其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尤其是,联邦政府应承认州和地方的问题具有全国性,因此联邦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扮演一种领导角色。
(5)行政官员必然要涉及到政治和政策问题,而且行政理论应重新加以阐述以便在各项行政职能中充分利用职业专长。
(6)应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能够用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般性行政原则。
(7)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机构和建立与发展统一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总之,古利克的行政改革方法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新的职能,所承担的工作要更有效率,在行政机构内部以及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政分支机构而言要集中,而且专家的管理要接受民选行政首长的直接控制,要服从立法机关的否决权并且要接受公众监督。
7.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试述其内容以及你的看法。
答:厄威克在行政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行政管理原则。
其主要内容:
(1)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厄 威克选择了诸如法约尔、泰勒、福莱特、穆尼这些著名管理学家的著作进行研究。对这些管理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了它们的类似之处并且使他们处于正 确的相互联系之中,便于读者理解,与此同时,他也加进了自己的观点。正是通过厄威克的分析,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理论才得以结合,开始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厄威克从泰勒那里吸取了管理要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思想,强调了对工作的管理可以通过对工作场所本身收集的客观资料的分析来进行,他认为这是指导所有管 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厄威克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的言论和著述是根据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来展开的。在讨论这些要素的过程中,厄威 克多年以来一直在收集和整理构成一个完美组织所需的各种原则。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三个职能的指导原则是预ce、协调和指挥。
(2)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
厄威尔一直都致力于使范围广泛的行政管理原则获得公认并进而建立起专门的行政学知识体系。在他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确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亦称“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人员”原则,即“决定某种目的(或‘计划’)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
单头领导的原则,亦称“一人管理原则”,即在一个组织中应该由一个领导者承担管理职责;
“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即加强和发展“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
“授权原则”,即行政领导者要能够把某些职权授予下级人员; “责权相符原则”,即有权必须有责,权责必须相符;
明确性原则,即是指各种职责都应当有明确清晰的界线,要使从上到下的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明确地了解并承认各自的职责,而且每一职位的职、权、责以及各个职位之间相互关系均应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传达给组织的所有成员;
“控制幅度原则”,所谓控制幅度,即是指每一个上级直接领导的下属的人数。厄威尔认为,一个行政领导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宜小不宜大。
(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8.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 答: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实体,都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或部分组成的协作系统。他没有简单地把组织理解为人的集团,而是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其基本特点:
(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巴纳德的组织概念所探讨的不是组织的形式而是组织的实质---人的行为。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它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组织是一个核心子系统;物质子系统是机械设备、材料 等物质手段的系统;人员子系统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集团;而社会子系统则是指一个协作系统同其它协作系统交换效用的系统。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 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限于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在他看来,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内部问题,而且要注意外部问题,维持和加强种种协作关系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之一。
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三种基本要素:
(1)协作意愿: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
(2)共同的目标:它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协作 的目的和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所以,对组织目标的接受几乎是和协作意 愿同时发生的。
(3)信息交流:指的是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在巴纳德看来,上述两个基本要素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组 织的共同目标即使存在,如果不通过信息交流使组织成员对此目标有所了解,则没有意义;而为了使组织成员有协作的意愿,能够合理地行动,也必须有良好的信息 交流。所以,他指出,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9.什么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对行政决策过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体部分。
其主要内容:
西 蒙对行政决策过程的认识是与他对“决策”一词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他认为,关于“决策”一词的含义,不应仅从狭义上去理解,而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在 他看来,广义的“决策”一词和“管理”一词几近同义。决策决不只限于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这样的行动,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 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其任务是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
2、“设计活动”,其任务是设计、制订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备选行动方案;
3、“抉择活动”,其任务是从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适用的行动方案;
4、“审查活动”,其任务是对已经作 出的抉择进行评价,这第四个阶段有时也被称之为执行决策任务的阶段。西蒙认为,尽管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但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者来说,四个阶段并不具有同 等的重要性,其中,关键性的是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次之。因此,他建议,在时间分配上,行政管理者应该用大部分时间去“调查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形 势;判别需要采取新行动的新情况”;用较大部分的时间“独自或者是跟他的同僚们一起去创造、设计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需要作出决策的形势”;而 “用较少时间来选择他们为解决已确认的问题而制定的而且对其后果也已做过分析的决策行动”,同时,“还得用适量的时间去估价作为重复循环一部分的,再次导 致新决策的过去行动的结果。”
西 蒙对整个决策过程的四阶段划分只是在一般意义上来说的,他认为,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诸阶段是相互交织的。一般来说,“情报活动”先于“设计活动”,而 “设计活动”又先于“抉择活动”。但是,阶段循环的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一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制定过程。例如,设计 阶段可能需要新的情报活动,而任何阶段中的问题又会产生出若干次要问题,这些次要问题又有各自的情报、设计和抉择的各个阶段,用西蒙的话来说,“也就是大 圈套小圈,小圈之中还有圈。” 10.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其一,林德布洛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这样,关于“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种争论的余地。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方法。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没有穷尽,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
(3)决策受到价值观影响。
其二,林德布洛姆明确了渐进决策含义与基本原则: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3)稳中求变原则
其三,林德布洛姆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分析。
首先,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其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最后,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1.沃尔多如何论述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答:沃尔多说,由于政府与行政一直都密切相连,所以行政与官僚制也是密切相连的。在他看来,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正是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潜在冲突。
在 使用“官僚制”这个术语时,沃尔多很小心地将他对这个术语的用法与这个术语的通俗用法和韦伯的理想类型区别开,按照韦伯的理想类型,官僚制与理性是一致 的。而沃尔多却是在一种描述-分析意义上使用“官僚制”这个术语,在他看来,“官僚制”仅仅意味着大规模的、正式的、复杂的、任务专门化的以及目标取向的 组织。
在 他看来,官僚制组织并非与民主概念完全不相容,官僚制组织可以为民主价值观提供重要支持,例如,建立在能力和专长之上的普遍性标准和机会。当然,它们二者 也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例如,官僚制强调的是等级规则,而民主强调的是平等;官僚制依靠的是纪律和监督,而民主强调的是自由原则。
沃 尔多把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冲突视为一种窘境。一方面,权力被视为一种应该分散的危险物;另一方面,人们承认权力如果引导得当则能够达到好的目的。从公共行 政方面说,这就意味着官僚权力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潜在力量而且应该鼓励分权;同时,人们认为民主只有在权力集中得既能够发挥作用又负有应负的责任时才有存 在的可能。
沃 尔多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民主与官僚制之间寻求一种溶合,即承认不仅民主是合乎需要的而且官僚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他看来,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具有 一种行政文化而且我们应该利用这种文化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人生利益。我们还必须关心人类平等和参与的价值观。即使大量的权威、等级乃至压制是必要的和不可避 免的,官僚游戏也应该玩得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基本规则并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爱好来玩。此外,我们还应该作好周密的计划以便保护自由和自生的领域。简言 之,沃尔多是要让我们去改革这个世界而不是试图逃避或消灭这个世界,他希望我们在适应权威与反叛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
(需结合上述内容中任何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进行论述)12.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公共行政有何特点?
答:里格斯重点分析了现代泰国、菲律宾的公共行政并据此提出了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三个基本特点:
(1)异质性
里 格斯认为,“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极不协调,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 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从行政组织来看,一方面,中央政府在航空、电子、通讯等部门设有专门的机构并配备有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却根本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在那里,宗族、宗教、宗派团体支配着一切。从人事行政来看,过渡社会的异质性特点表现为一种奇特的 “西化分子反精英现象”。
(2)重叠性
过 渡社会的行政异质性使行政受到各种冲突的行政因素影响,进而造成了公共行政的重叠性特点。在里格斯看来,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 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当一个行政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完成其行 政任务时,不得不由另外一些非行政组织来完成它的任务。里格斯认为,这种重叠性是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特有的现象。在他看来,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所有功能 都是由一个机构来执行,行政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社会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行政也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而在介于两者之间 的过渡社会,尽管有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但其社会分工尚未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尽管专业化职能机构及相应制度已经建立,但其功能尚不能很好发挥。里格斯 认为,这种行政重叠性必然导致合法机构受控于非法机构以及派系林立、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彼此排斥等行政行为多元化的恶果。
(3)形式主义
里 格斯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和异质性特点必然导致其整个行政系统的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 设、徒有虚名。他认为,任何一种行政制度都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形式主义,都可以找到政策、法令不能贯彻的事例,但是只有在像现代泰国和菲律宾这样的过渡社 会,形式主义才达到了它的顶峰。
他 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形式主义的首要表现便是宪法的形式主义。过渡社会在变迁过程中,旧有的权力基础---神圣的君主权力已经逐渐消解,替代的人民主 权的权力基础没有生成起来。这种权力基础的危机影响了统治和政府管理权力的社会合法性。而这种合法性的缺乏不仅使社会经常反抗政府的非法之治,而且官僚结 构内部也因为没有主权权力者的监督和潜在的制约,而很容易发生非法的权力斗争。官僚间的政治比重越高,则诸如效率、理性等纯行政标准便可能越低。与行政-政治化相关的一个现象是程序的仪式化,即过去所推行的一切法规、官僚习惯都逐渐固定成为一种内在的价值。
里格斯认为,形式主义一旦与官僚权力相接触,就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弊病以及种种社会不良之风。
(需结合上述内容中任何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13.“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它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答:主要内容包括:
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以上各要求均需展开论述)
“新公共行政学”在理论研究和行政实践方面均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 理论研究来看,新公共行政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首先,超越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新公共行政学借鉴和运用解释学方法和批判理论,强调民主行政下的有效沟通 和意识形态的解放,着眼于对意义和价值的关注,俨然摆脱了传统“理性模式”的束缚;第二,迈开了行政学独立发展的步伐。1950~1970年,行政学已经 沦为政治学和管理学的附庸,新公共行政学兴起之后,便不再局限于对制度和技术的研究定向,它并且试图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独立出来,许多专门行政研究机构和 学会的建立便是公共行政独立发展的典型例证;第三,扩大了公共行政的领域范围。新公共行政学认真细致研究和界定了“公共”的意义和范围,它着眼于建立公共 哲学,倡导民主行政,不仅扩大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也扩大了公共行政实际工作者的权力与责任;第四,完善了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研究 范围过于狭窄而且比较空洞,而新公共行政学者重新界定了行政组织的目的和意义,给行政组织理论赋予了一种规范性基础并且提出了理论建构的方向。第五,深化 了行政教育的内容。过去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培养的行政人员大多为“效率机器人”,而新公共行政学者则强调应当培养一种德才兼备、高瞻远瞩、积极主动的行政 通才。
从 行政实践来看,新公共行政学基于社会公平原则所提出的诸如减少层级节制、分权、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沟通等观念和主 张,从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公务员权利的解放、利益与价值代表的多元化、参与观念的增强、内省伦理意识的建立以及人事行政的分权化等方面,均对当代美国政 府及其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中目标的性质: 战略性目标; 策略性目标; 方案和任务。
(2)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
下级人员的参与;有充分的情报资料; 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 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3)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制定目标; 实现目标;
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以上各要求均需展开论述)15.奎德是怎样论述政策分析的? 答:(1)论述了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
在奎德看来,一方面,政策分析是一种应用的分析形式,它既不同于运筹学,系统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这样的一般性分析理论和方法,但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其目的在于帮助决策者制 定和改进政策,它在广泛搜集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决策者阐释目标,寻找备选方案,预ce方案的效果,建立模型并对方案作出评估,从而为决策者选出最佳 行动方案。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出色又节省地完成任务的方法。
奎 德认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的低效得到说明。在他看来,决策失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即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 料、证据完全具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造成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虽说不是政策分析的责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另一 种形式是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是由于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资料、证据不充分或者有关事件的未来发展尚未充分展现或者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复杂并带有 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奎德认为这种决策失误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运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实上,在所有决策过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帮 助决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另 一方面,奎德认为,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中都常常表现出决策上的低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 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去发现我们的目标,去理解并解决我们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决策领域为我们提供帮助。
(2)提出了政策分析的要素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认真考虑这些要素是任何一项优秀决策的必要条件。
(3)说明了政策分析的过程
所谓政策分析的过程即是指政策分析工作的先后次序,它是由问题本身及其内容决定的,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五个基本阶段:
“总体概述”:即试图阐明目标,解释有关问题和限定问题范围。
“广泛探索”。在他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搜集作为分析依据的材料,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寻找新的备选方案。
多方比较:根据可能产生的效果,即每个方案可能涉及的成本,效益及其他后果,依据不同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并列出优劣顺序。
说明解释:依照实际和现实的考虑对各种模型所展示的结果加以说明。测试检验:在奎德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决策者是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正确决策这一点是永远无法进行检验的,因为总会出现一些决策者所无力左右的情况,但是他仍然认为根据一种或若干种模型显示的结果,尤其是在形势稳定时,我们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检验工作。
(4)论证了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在他看来,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的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治可行性;谁是真正的委托人。
16.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他对这种“失败”的根源提出什么分析及政策建议?
答: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 布坎南看来,产生这一政府行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种约束机制制约政府行为方式。如果约束机制不能提供一种良性压力,以确保任何人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 过多地牟取私利,那么再高尚的执政官也不能保证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后继者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不应该把增加社会福利 与保证人人平等的权力随便交给某一特权机构或阶层,然后再虔诚地等待他们的恩赐。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使这些特权机构或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约束机制并且由公民真 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
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竞争机制。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4)监督信息不完备。
(5)政府的寻租行为。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就如何对这种失败进行补救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具体建议。(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7.霍桑认为政府公共部门有哪些回应性障碍?应当如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消除它们?
答:回应性是民主社会的政府公共机构必须保持的一种重要价值。霍哲引用罗克(Rourke)的定义把回应性解释为“官僚的决策与社区或有权为公众说话的官员的偏好之间的相符程度。”这种回应性可以在“一种大量权力被授予下级行政部门的组织安排 中”得以实现。可见,回应性显然与分权直接相关。分权通过使政府更加贴近人民而可以促进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公民的意愿。霍哲认为,由于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一 种分权的项目,所以它也可以有助于政府公共机构在一种骚动的环境中增强回应性。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于消除政府公共部门的 回应性障碍所具有的作用。
(1)回应性障碍之一:利益集团政治与被俘虏的官僚机构
霍 哲认为,通常,公共代理机构倾向于听政党和有组织的利益集团的话,而不是倾向于聆听公众特地表达的“需求”。公民参与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绝大多数公民 仍处于沉默状态,而且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却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这种情境下,政策后果很可能是为有组织的利益集团而不是为了绝大多数公民而存在的。
在 霍哲看来,全面质量管理关于建立组织间的协作并且为外部顾客开展培训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回应性障碍。我们可以让各种公民团体、志愿者协会以及公民代表参与 一个地方社区的重要决策过程。此外,为了增进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还要运用通过使用互联网的在线参与,从长远观点看,至关重要的是要对多数公民进行培 训,为地方社区提供在线参与方面的适当培训和信息正是政府公共部门的责任。
(2)回应性障碍之二:官僚专长与信息歪曲
在 霍哲看来,官僚专长会通过若干基本渠道影响公共政策:不仅官僚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和提出的咨询建议可以塑造政治官员的决策,而且官僚机构具有执行的能力,它 们在开展政府的工作时常被赋予裁量权,所有这些因素在一个组织中都可能会导致诸如信息歪曲这样的消极后果。这种有意的信息歪曲可能会使得公共组织很难适应 其环境的变化。
霍 哲认为,这种回应性障碍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垂直协作和授权方法加以消除,因为垂直协作使每个雇员都有可能顺利地共享重要信息并且可以便于组织内部的 “信息流动”。在他看来,一个垂直小组不仅使最高管理层能够有机会从下级管理层那里获得重要信息,而且垂直小组同时还使下级雇员可以有权做出一些将会满足 公民需要的决策。而且授权还可以提前排除信息歪曲的可能性。
(3)回应性障碍之三:专业化结构与狭隘的局部观念
尽 管行政效率会随着专业化的增强而提高,但极端的职能专业化也会导致机构之间“狭隘的局部观念”。鉴于职能专业化与职能的分化直接相关,所以公共机构可能很 难及时有效地对公民的各种需求做出回应,而且,狭隘的局部观念反倒会拖延为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霍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利用水平协作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 回应性障碍,因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要点之一就是消除部门间的障碍,通过利用水平小组,可以减少机构和部门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在一个水平小组中,成员们 能够建立相互的理解并且能够学会超越单位边界的合作。
(4)回应性障碍之四:归因错误与管理失败
归 因是指关于一个人直觉而不是因果直觉的判断。霍哲认为,在现实中,尽管组织领导者往往倾向于接受一些将组织成功归因于其自身行动并且将组织失败归因于他人 行动或外部因素的范式,但是组织中的对立团体却可能具有相反的归因原则。就绩效管理而言,只要这种陈规信念支配着人的思维,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组织层 面,绩效改进都很难实现,因为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政策或管理失败的原因,而且他们也不会承认“那是我们的错”。这种归因使得公共机构很难适应 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而也就减少了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性。
霍 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承认雇员绩效的变动并消除数字定额的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回应性障碍。在他看来,全面质量管理假定任何组织都可能既具有绩效表现好的工 作人员也具有绩效表现差的工作人员。今天成为绩效表现好的人并非就意味着明天也是一个绩效表现好的人。同样,谁都不会知道一个在今天绩效表现差的人是否明 天就会成为一个绩效出色的人。因此,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管理人员不会责备雇员的低绩效表现,相反,他们会努力从管理过程方面寻找原因。而且霍哲提醒人 们注意,戴明的14点之一就是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消除数字定额和标准”,因为在数字定额和标准成为主要绩效指标的地方,劳方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处 于敌对状态。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以顾客为中心,承认雇员绩效的某种变动并消除数字目标和定额将会有助于公共机构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回应顾客的 需求。
总 之,霍哲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顾客中心论假定了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每个组织都应该是学习型组织,任何组织为了生存都就应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政 府公共组织当然也不例外,通过学习过程,政府公共组织可以在骚动的环境中有效回应顾客的需求。在他看来,当今的许多公共组织常常正是因为缺乏学习能力才无 法识别和回应顾客的需求,而在这方面,全面质量管理哲学对于帮助一个公共组织有效回应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8.奥斯本与古德塞尔提出了什么不同的政府改革的原则?
答:奥斯本认为,对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十项原则: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有收益而不浪费;(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古德塞尔提出的十大原则与之针锋相对:(1)政府应是由人民通过选出的代表来控制的,而不是企业家;
(2)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满足企业家的自我;
(3)政府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活动,而非依据目标或任务;
(4)政府应该与私营企业的主要股东合作而非任何一种合伙人;
(5)政府应该是灵活的、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公共责任心;
(6)政府活动的社会效果固然重要,但也必须尊重那些为政府服务的雇员;
(7)在政府中,采取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不违背机会平等和公众监督的原则;
(8)简化繁文缛节是对的,但不能破坏基本规范和法定程序;
(9)减轻财政负担的设想是可行的,但不能无视行政工作本身对公共开支的要求;
(10)处理公共问题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不能让少数人中饱私囊。(要求就以上某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9.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观点如何?
答: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基础在于,认识人类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假定政府的行动主体和其他行动主体都是根据它(他)们自己的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按照这种观点,政府的角色就是为了促进个人选择和实现效率而释放市场力量,公民被视为顾客而且问题是通过激励的操纵来得以处理的,公务员应该成为获得“最佳交易”并且减少成本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冒险者。
相 比之下,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主张,行政官员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一种参与并且开明的公民权对于民主治理至关重要。登哈特宣称,由于人的行为不仅是一个 自利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价值观、信念以及对他人的关心,所以这种“高度的”公民权不仅很重要而且能够达到,公民应该被视为政府的主人并且能够为了追求更 大的利益而一起采取行动。因此,在登哈特看来,公共利益超越了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新公共服务通过广泛对话和公民参与来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这里,公共服务本身被视为公民权的扩展,它由为他人服务和实现公共目标的欲望所促动。如果从这种观点来看,行政官员的作用就是把人们带到“桌子旁边”并且以一种 承认在一个民主系统中有多种复杂层次的职责、伦理和责任的方式来为公民服务。负责任的行政官员应该努力使公民不仅参与计划,而且还参与执行实现公共目标的 项目。这样做的原因不仅在于可以使政府工作得更好,而且还在于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行政官员的职责主要不是控制或使用激励,而是服务。按照登哈特的新公共服 务理论模式,民主理想和对他人的尊重不仅充满了我们与公民的互动过程,而且还在公共组织内部被视为榜样。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登哈特为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现 时代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五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5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夏斌:四年货币超发63万亿
超前面59年总量
网易财经11月30日讯
由新京报主办的“2014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夏斌表示,我们剧烈的货币投放还在对当下的经济运行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以货币供应量M2来衡量,我们08年底货币供应量47.5万亿,2013年末110.6万亿,2009年到2013年货币供应高达63万亿,远远超过中国1949年开国以来到08年底59年的货币供应量,这么多的货币供应已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铺开了数以万计的投资,其中绝大多数项目还在建设中,还没有达到投资回报期。现在当国际需求萎缩,当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市场规模缩减、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少,有些企业自然就还不起贷款,或者是本息,必然会产生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这是自然的。如果不破产倒闭才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理,同时只要有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就会开始引起银行对同类项目的谨慎放贷,或者同类企业本身也会减少新的投资,结果全社会的贷款规模会收缩。
其效应在经过企业间上下游连续第发酵和传染,就有可能带来债务紧缩的逻辑性冲击,形成整个经济的内省收缩,产生新一轮企业的生存危机。其实这种状况我们从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已经初步在表明,当时的社会供应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几乎没有变,但是工业增加值却降得吓人,已经降到了6.9,外国企业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这种周期现象,这种周期理论指出的曾经有过度的货币供应引起的经济超级繁荣,最终必然是以经济的大增长和危机来收场,这才能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循环。
根据以上文字和你的理解,回答:增发货币,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答:
货币超发,弊大于利
贸易确实能增加社会总财富,但增发货币并不能促进贸易,它促进的只是某些领域的贸易(因为社会资源更多的投入了这些领域),而以另一些领域的衰落为代价,总体来说不能带来财富的增加。比如,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导致本国货币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刺激了出口相关行业,却抑制了进口相关行业,此消彼长,很难说是促进了总贸易。商业周期的成因和经济危机的本源吧。你说的对,肯定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还得了贷款。简单的说,泡沫吹的越大,到时候还不了贷款的企业就越多,泡沫破裂的时候响声也就越大。
通胀预期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人们认识到了通胀以后,就对它有预期,会修正自己的薪金需求,投资回报要求等等,同样企业也会修正它们的定价,银行修正借贷利息,因此通胀前期形成的劳动实际价格低,回报大的局面不复存在,所以失业率恢复到正常形态下,GDP增长率也恢复正常数值。
形考任务2
第一章
1936年以前的西方金融理论-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共7道,每题5分)
题目1
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
选择一项:
A.存款通货的数量
B.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C.货币的流通速度
D.货币的数量
题目2
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
A.马歇尔
B.庞巴维克
C.西尼尔
D.维克塞尔
题目3
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货币数量并不总是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B.货币数量不会对方程式中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C.物价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也影响其他因素
D.货币数量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题目4
信用媒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
A.费雪
B.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马歇尔
题目5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选择一项:
A.利率
B.信贷量
C.货币工资率
D.失业率
题目6
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选择一项: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社会政策
D.财政政策
题目7
关于经济周期,维克塞尔认为()。
选择一项:
A.政府最好不干预经济
B.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造成经济波动
C.只有新产金不断流入金库银行才能持续压低货币利率
D.银行不可任意变动利率
二、多选题(共7道,每题5分)
题目8
属于近代货币数量说代表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洛克
B.甘末尔
C.托马斯
D.费雪
E.李嘉图
题目9
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物价与货币流通数量成反比
B.物价与货币流通数量成正比
C.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物价与商品量成反比
E.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题目10
按剑桥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现金余额增加,物价下跌
B.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
C.现金余额增加,物价上涨
D.现金余额增加,物价是否变化取决于货币数量是否变化
E.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
题目11
.关于现金余额数量说,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从持币机会成本的角度,发展为货币需求决定理论
B.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发展为货币需求分类理论
C.从货币供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发展为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D.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发展为一种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E.它是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先驱
题目12
按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利率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平衡
B.储蓄与利率是正函数关系
C.投资与利率是正函数关系
D.投资与利率是反函数关系
E.储蓄与利率是反函数关系
题目13
维克塞尔认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如果使货币中立,就对经济无影响
B.如果使货币中立,能促使经济保持均衡
C.货币和经济融为一体
D.货币对经济有主动的影响
E.货币是面纱
题目14
费雪认为下列哪些因素直接影响物价水平:()。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B.存款通货的数量
C.货币的流通速度
D.商品交易的数量
E.货币的数量
三、判断题(共5道,每题6分)
题目15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区分了通货和货币两个概念。()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货币金属观认为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节欲论”把利息看成是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放弃当前消费而节欲的报酬。()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时差利息论”把利息看成是人们对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而产生的价值差异。()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8题,共40分)
题目1
凯恩斯认为()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选择一项:
A.财政透支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
题目2
凯恩斯认为与现行利率变动方向相反的是货币的()需求。
选择一项:
A.所有
B.投机
C.交易
D.预防
题目3
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选择一项:
A.心理
B.利率
C.财富
D.收入
题目4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
选择一项:
A.储蓄大于投资
B.不确定
C.储蓄小于投资
D.储蓄与投资一致
题目5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高利率会提高储蓄
B.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C.高利率可以促进消费
D.高利率会提高收入
题目6
按凯恩斯的理论,货币数量变动首先影响的是()。
选择一项:
A.物价
B.货币流通速度
C.实际贮藏的数量
D.利率
题目7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的价格弹性()。
选择一项:
A.小于0
B.大于1
C.小于1
D.等于1
题目8
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支持赤字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
A.减少补贴
B.增加税收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发行公债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题目9
凯恩斯认为在()等因素的作用下,投资需求不足。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B.边际储蓄倾向递减
C.流动性陷阱
D.流动偏好
E.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题目10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数量
B.流动偏好
C.消费
D.投资
E.储蓄
题目11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影响。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收入水平
B.经济发展状况
C.物价水平
D.个人财富
E.货币数量
题目12
凯恩斯认为经济体系中的决定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储蓄
B.利率
C.资本边际效率
D.投资
E.消费倾向
题目13
凯恩斯认为在货币量变动时影响物价弹性的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有效需求
B.生产要素的差异
C.生产报酬
D.生产资源
E.工资状况
题目14
凯恩斯认为刺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汇率政策
B.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C.弹性的工资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
E.稳健的货币政策
题目15
当出现利率刚性时,主要政策措施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
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E.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题目16
凯恩斯认为可能引起货币量-物价传导机制栓塞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产资源的供给弹性
B.投资乘数
C.投资的替代弹性
D.流动性陷阱
E.投资的利率弹性
题目17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需求不变,增加货币供应,则投资增加
B.货币需求上升,如不增加货币供应,则投资减少
C.货币需求上升,如不增加货币供应,则投资增加
D.货币供应量变动首先影响的是利率
E.货币需求不变,增加货币供应,则投资减少
题目18
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地租影响产品价格
B.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单位和就业量
C.利息影响产品价格
D.生产规模影响产品价格
E.工资影响产品价格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8题,共40分)
题目19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货币需求三动机原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的特征,但保藏费用过高。()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凯恩斯认为利率对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影响很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2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预防动机主要受心理因素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3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贮钱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4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储蓄的报酬。()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5
凯恩斯认为物价与货币数量同比例增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6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文特劳布认为货币需求的产出流量动机由()决定。
选择一项:
A.资本所有者的行为
B.居民的行为
C.劳动者的行为
D.企业的行为
题目2
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商业性流通转移时影响的是()。
选择一项:
A.货币量
B.汇率
C.物价
D.利率
题目3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是()。
选择一项:
A.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B.金融流量动机
C.产出流量动机
D.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
题目4
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利率呈()变动关系。
选择一项:
A.反向
B.不规则
C.同向
D.不相关
题目5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选择一项:
A.货币工资率
B.失业率
C.利率
D.信贷量
题目6
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选择一项: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多项选择题
题目7
新剑桥学派提出因所有制和历史因素造成的国民收入在社会上各阶级之间的分配失调是资本主义的病根所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
B.产出流量动机
C.预防和投机动机
D.货币—工资动机
E.金融流量动机
题目8
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B.当前储蓄
C.当前投资
D.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E.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
题目9
新剑桥学派认为采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量的政策的结果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降低了物价
B.压低了就业
C.提高了利率
D.刺激了经济增长
E.减少了投资
题目10
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的突出特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特别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B.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
C.特别重视物价问题
D.特别重视货币问题
E.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均衡观
题目11
新剑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有限,因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
B.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C.票据流通可以增加货币供应
D.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控制
E.中央银行不独立于政府
判断题
题目12
新剑桥学派提出因所有制和历史因素造成的国民收入在社会上各阶级之间的分配失调是资本主义的病根所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文特劳布认为货币在商业性流通和金融性流通之间发生转移会影响两个市场的价格。()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文特劳布认为权力性货币需求形成财政性货币流通。()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新剑桥学派认为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形成当前储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按资金借贷论的观点,市场利率是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新剑桥学派认为货币工资、直接成本、物价的螺旋上升是通货膨胀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力量强大的集团。()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容易形成外贸逆差。()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实施社会政策的手段上,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同等重要。()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四章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4分)
题目1
乘数的概念最早由()提出。
选择一项:
A.卡恩
B.凯恩斯
C.汉森
D.索洛
题目2
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关系。
选择一项:
A.不确定
B.相等
C.反向变动
D.同向变动
题目3
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选择一项:
A.不确定
B.上升
C.不变
D.下降
题目4
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达到目标。
选择一项:
A.货币政策
B.物价政策
C.收入政策
D.财政政策
题目5
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利率是()变动的。
选择一项:
A.同步
B.不确定
C.同方向
D.反方向
题目6
根据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储蓄主要取决于()。
选择一项:
A.终生收入
B.收入
C.当前收入
D.利率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题目7
“新古典综合”主要是()的结合。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B.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C.新剑桥学派理论
D.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理论
E.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理论
题目8
惠伦认为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持币成本
B.收入状况
C.社会保障体系
D.人们的心理
E.支出状况
题目9
新古典综合派的复杂货币乘数模型里()对货币供应量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
B.利率的变化
C.公众对各种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
D.收入水平的变化
E.中央银行政策
题目10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家庭规模
B.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
C.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
D.流动性抑制
E.对将来的考虑
题目11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汇率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人力政策
E.财政政策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36分)
题目12
鲍莫尔认为在企业最适度现金余额的决定中,有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惠伦认为非流动性成本比较高。()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认为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创造存款货币。()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化、同步消长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必须是同方向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当利率和收入水平都很低时,货币政策效果不大。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根据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完全与它的人均收入无关。()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纯预期理论把当前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作为决定未来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国家债券利率和企业债券利率之间的差额不仅反映了违约风险,还反映了流动性风险。()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5道题,共20分)
题目1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选择一项:
A.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B.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C.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D.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题目2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在不完全的信贷市场上,可以利用()作为检测机制。
选择一项:
A.利率的选择效应
B.利率的激励效应
C.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
D.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
题目3
按效率工资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提高工资水平,不一定会提高平均效率
B.工资水平只要不为零,总能雇佣到一定数量的工人
C.降低工资水平,不一定会降低平均效率
D.工资增加对平均效率的影响是递减的题目4
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选择一项:
A.利率和配给
B.政府干预
C.利率
D.利率和政府干预
题目5
关于失业滞后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当经济中没有货币冲击时,经济会回归到固有的均衡就业水平
B.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下,市场会出现非自愿失业
C.强调企业在就业中的力量
D.当失业存在,企业会用低工资失业工人来替代高工资就业工人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5道题,共20分)
题目6
解释工资粘性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效率工资论
B.交错价格调整论
C.菜单成本说
D.合同的交错签订
E.集体谈判理论
题目7
解释价格粘性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效率工资论
B.集体谈判理论
C.合同的交错签订
D.菜单成本说
E.交错价格调整论
题目8
按交错合同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劳动合同交错签订
B.交错合同使货币非中性
C.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时所有工人的工资都要调整
D.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定货合同交错签订
E.中央银行调整货币量会影响所有的实际工资
题目9
按新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造成资源配置失调
B.理性的银行一定按市场利率贷款
C.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利率
D.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等于银行最优利率
E.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低于银行最优利率
题目10
关于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主张,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在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变为无风险利率
B.政府可以提供小额信贷补贴,以降低市场利率
C.政府应该干预信贷市场,以实现市场效率最优
D.在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变为无风险利率
E.政府不应干涉信贷市场,而是通过信贷配给达到市场均衡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5道题,共20分)
题目1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力图为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宏观理论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银行最优利率就是信贷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不应唯一定位在利率指标上。()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当实际就业率偏离均衡就业率时,市场机制不会驱动就业率再回到均衡就业时的水平。()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六章
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5道题,共30分)
题目1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
A.哈耶克
B.萨缪尔森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题目2
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B.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C.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D.哈耶克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若对一般物价没有影响,则对商品相对价格没有影响
题目3
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
选择一项:
A.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
B.统一区域货币
C.金本位
D.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题目4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
选择一项:
A.市场机制破坏
B.物价上涨
C.社会动荡
D.人心不安
题目5
哈耶克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选择一项:
A.放任不管直到经济瓦解
B.对工资和物价加以管制
C.促进出口
D.停止货币数量增长
二、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5道题,共30分)
题目6
哈耶克认为静态的均衡经济是以下比例的相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的比例
B.消费品需求量和资本品需求量的比例
C.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比例
D.投资和储蓄的比例
E.周期内所生产的消费品量与资本量的比例
题目7
关于经济危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凯恩斯认为原因在于需求不足
B.哈耶克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供给不足
C.凯恩斯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膨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D.哈耶克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E.哈耶克认为在危机阶段也要无为而治
题目8
哈耶克认为货币的具体用途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一般等价物
B.用于购买
C.作为储备
D.核算单位
E.延期支付的标准
题目9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后果表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造成资源配置失调
B.扰乱工资体系
C.错误引导劳工
D.破坏市场机制
E.经常引发政治**甚至革命
题目10
关于哈耶克的通货膨胀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可以通过通货膨胀解决失业问题
B.通货膨胀是失业增加的原因
C.通货膨胀是失业的结果
D.失业可以加剧通货膨胀
E.劳工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可以缓解失业矛盾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8道题,共40分)
题目11
哈耶克同意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提出的单一规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哈耶克不同意弗莱堡学派主张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哈耶克反对通过减税的办法刺激供给。()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在人们处于强迫性节约的状态下,经济不能维持均衡。()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哈耶克认为按人们的自愿储蓄扩张生产,如果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则经济均衡的稳定趋势将改变。()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哈耶克认为对于通货来说最重要的是由谁来发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哈耶克认为成本推动并不能造成通货膨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设想只会是一种幻想。()
选择一项:
对
错
形考任务3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9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此,多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有分析称,预测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对股市形成正面维稳作用,未来还有降准降息预期,有利于市场最终在2638点附近形成双底,推动3月大逆转行情。另有专家表示,降准是重大利好消息,有利于稳定股市、楼市,利于货币宽松政策的持续。
【作业要求】
根据以上文字和你的理解,回答: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应如何来确定适合一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目标?(回答不少于300字。)
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形考任务4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道题,共18分)
题目1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为理想的社会发展道路是()。
选择一项:
A.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B.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题目2
弗莱堡学派认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优的筹资方式是()。
选择一项:
A.发行债券
B.银行贷款
C.发行人民股票
D.增发货币
题目3
在弗莱堡学派看来,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潜在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B.已实现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C.预期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D.当年可能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题目4
弗莱堡学派认为,最适合作为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指标是()。
选择一项:
A.现金
B.M1
C.M2
D.M3
题目5
根据弗莱堡学派的观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
选择一项: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稳定货币
D.国际收支平衡
题目6
弗莱堡学派认为,进行金融控制的首要任务是()。
选择一项:
A.防范金融风险
B.实现公布的货币供应目标
C.规范金融业的竞争
D.增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1道题,共33分)
题目7
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可取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通过银行信贷筹集资金
B.提高物价的方法筹集资金
C.政府增发货币
D.政府增加税收
E.发行有价证券筹集资金
题目8
下面关于弗莱堡学派货币供应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多的货币
B.货币供应的总原则是保证币值稳定
C.从理论上来说,实行“商品本位制”是确保币值稳定的最佳方案
D.货币供应的一条具体原则是保持商品追逐货币,因此,要尽量减少货币量
E.货币供应的一条具体原则是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
题目9
在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当中,中央银行货币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控制指标,它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非银行部门的现金总量
B.现金总量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法定存款准备金
E.银行持有的短期国债
题目10
弗莱堡学派认为,金融控制的重点应该在货币供应上,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金融资产总规模
B.货币供应量
C.通货
D.信贷总额
E.利率水平
题目11
在弗莱堡学派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当中,M2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现金
B.外币存款
C.国内储蓄存款
D.国内银行机构的活期存款
E.四年以下国内银行机构的定期存款
题目12
根据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中利率手段的主要对象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再贴现率
B.贷款利率
C.短期放款利率
D.同业拆借利率
E.证券回购协议利率
题目13
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确定合适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已实现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B.当年可能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C.潜在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D.预期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
E.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紧缩)率
题目14
弗莱堡学派金融控制的流动性手段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B.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
C.直接信用控制
D.调整证券回购协议利率
E.公开市场操作
题目15
弗莱堡学派认为,人民股票这种筹资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购买人民股票是个人的最优储蓄形式
B.对于企业而言,发行人民股票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C.企业发行人民股票可以改善劳资关系
D.通过发行人民股票,可以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E.发行人民股票是筹集国家资金的有效手段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道题,共36分)
题目16
相对于哈耶克,弗莱堡学派的经济学家更相信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三种主要的筹资方式有: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通过提高物价的办法筹集资金、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方法筹集资金,这三种方法都是可取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弗莱堡学派认为,货币稳定是社会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在弗莱堡学派看来,只有稳定币值才能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经济,所以要稳定币值就应该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商品货币本位制”作为弗莱堡学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其现实应用性为所有的弗莱堡学派经济学家所认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弗莱堡学派认为,由于货币稳定和物价稳定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物价的方法来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2
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弗莱堡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关于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3
弗莱堡学派认为,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在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时,在潜在的社会生产能力增长率的基础上加上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是不可取的做法,因为这样有纵容通货膨胀之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4
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时,应当以当年可能的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为主要依据。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5
弗莱堡认为,金融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信贷规模上面。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1道题,共22分)
题目1
瑞典学派认为,政府为增加公共开支筹资的最佳渠道是()。
选择一项:
A.发行国债
B.通货膨胀
C.增加税收
D.发行货币
题目2
在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当中,主张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学派是()。
选择一项:
A.弗莱堡学派
B.瑞典学派
C.供给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题目3
北欧学派关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着重考察的是()因素。
选择一项:
A.结构方面
B.需求方面
C.供给方面
D.货币方面
题目4
瑞典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始终是该学派理论分析的核心。
选择一项: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汇率
D.税率
题目5
在北欧模型中,一般来说不属于开放经济部门的行业是()。
选择一项:
A.运输业
B.农业
C.建筑业
D.制造业
题目6
瑞典学派针对开放型经济小国通货膨胀的特征,提出的主要治理对策是()。
选择一项:
A.限制收入增长
B.实行全盘指数化
C.实行单一规则
D.扩大生产规模
题目7
在北欧模型中,不直接影响开放型经济小国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
A.非开放部门通货膨胀率
B.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C.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D.世界市场通货膨胀率
题目8
瑞典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选择一项:
A.封闭经济的大型国家
B.开放经济的小型国家
C.开放经济的大型国家
D.封闭经济的小型国家
题目9
属于瑞典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选择一项:
A.预期通货膨胀理论
B.全球通货膨胀理论
C.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币
D.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
题目10
在物价的影响因素上,瑞典学派认为()。
选择一项:
A.物价的波动与利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B.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物价变动
C.利率对物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不需要经过中间的传导过程的D.利率的变动能迅速的反映到物价的变动上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0道题,共30分)
题目11
根据北欧模型,决定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本国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B.本国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C.本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
D.本国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结构
E.世界通货膨胀率
题目12
瑞典学派认为,利率要对物价产生影响,其前提条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合理预期的存在B.货币流量不变
C.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D.人们预期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
E.存在着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
题目13
根据瑞典学派的理论,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预期传递
B.需求传递
C.货币传递
D.部门传递
E.价格传递
题目14
对于一个经济开放型小国来说,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重视人力政策
B.实行“单一规则”,控制货币供应量
C.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
D.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部门经济发展
E.采取限制工资增长率的收入政策
题目15
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瑞典学派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各国资源利用状况
B.全球货币存量
C.公众的心理预期
D.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组合E.成本推动因素
题目16
根据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金融机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下面哪些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资产调整反应
B.替代反应
C.期待反应
D.流动性反应
E.财富反应
题目17
下面关于瑞典学派利率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利率对一国经济的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都有重要影响
B.利率对物价的影响不是直达的,它需要一个相对复杂的传导过程
C.货币政策的重点不应该是利率,而是货币供应量
D.传统利率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忽略了利率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E.利率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物价水平
题目18
利率在货币政策中重要作用的经济学派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瑞典学派
B.弗莱堡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E.货币学派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8道题,共24分)
题目19
瑞典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开放型的经济大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瑞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利率的调节上,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物价的影响因素上,瑞典学派同货币学派一样,认为物价的波动是与货币量直接相连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2
凯恩斯学派一样,瑞典学派认为,居民的储蓄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与利率水平的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3
瑞典学派认为,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的输出输入上,而它对进出口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4
瑞典学派利率理论区别于以往利率理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不仅重视借款人和储蓄人对利率的反应,还着重分析了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5
瑞典学派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有价格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和预期传递等五种主要的途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6
在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中,说明金融机构利率弹性的出发点是政府债券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之间的不一致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共20分)
题目1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选择一项:
A.货币面纱说
B.萨伊定律
C.货币面纱说
D.货币数量说
题目2
弗里德曼认为,在选择合适的货币层次来充当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时,最优的选择应该是()。
选择一项:
A.M3
B.M0
C.M1
D.M2
题目3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货币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选择一项:
A.只有利率
B.流动性偏好
C.收入和利率
D.只有收入
题目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选择一项:
A.汇率的主导作用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永恒收入的影响
题目5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是()
选择一项:
A.Md/P=f(Yp,W;rm,rb,re,1/p*dp/dt;U)
B.Md=L1(y)+L2(i)
C.M′d'=n'+p'+v'
D.PT/V=Md
题目6
货币学派由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货币政策应该是()。
选择一项:
A.单一规则
B.适度从宽
C.相机抉择
D.适度从紧
题目7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是()。
选择一项:
A.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
B.永恒收入
C.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D.预期的固定收益报酬率
题目8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m,rb,re,1/p*dp/dt;U)中,Y代表()。
选择一项:
A.流动性效用
B.机会成本
C.永恒收入
D.物价变动率
题目9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是()。
选择一项:
A.基础货币
B.汇率
C.货币供应量
D.利率
题目10
下面关于货币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很弱
B.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通常是通过改变高能货币的数量来实现
C.货币供应量是个外生变量
D.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选择对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影响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8道题,共24分)
题目11
下面关于货币学派的理论及政策主张的论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货币都是中性的B.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长期对经济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C.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供给方
D.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在于稳定币值
E.货币流动速度是个恒定不变的常数
题目12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永恒收入
B.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C.债券利率
D.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E.流动性效用的大小
题目13
根据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变量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通货比率(通货与存款之比)
B.准备金——存款比率
C.高能货币
D.存款准备金率
E.货币乘数
题目14
弗里德曼认为,导致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B.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C.政府开支增加
D.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E.货币需求下降
题目15
弗里德曼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主要理由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利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
B.利率是内生变量
C.关于利率变动的数据难以及时获得
D.利率与最终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E.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利率水平
题目16
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中,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
B.信贷总量
C.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
D.短期国债
E.高能货币
题目17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贷款利率
B.预期的投资收益率
C.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D.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E.预期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题目18
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上的主要分歧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前者认为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B.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C.货币学派认为传导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凯恩斯认为传导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
D.货币学派认为传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收入支出,凯恩斯则强调利率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E.货币学派认为传导的最终效果是物价的普遍上涨,凯恩斯认为最终能实现产出的真实增加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1道题,共20分)
题目19
货币学派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国家干预,认为政府不应该对经济运行有任何干预,包括货币。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应该是一个货币需求理论,是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弗里德曼否认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2
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定义是“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3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而且弗里德曼认为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两种理论——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中,前者更为可取。()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4
作为与凯恩斯学派针锋相对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全盘否定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5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把货币流通速度看成是极不稳定的是错误的,认为它应该是个稳定的常数。()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6
货币面纱观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7
货币学派政策建议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8道题,共16分)
题目1
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刺激投资的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
A.利率
B.资本品价格
C.预期受益
D.税率
题目2
供给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从()的角度展开的。
选择一项:
A.供给
B.需求
C.货币
D.结构
题目3
提出“拉弗曲线”的经济学派是()。
选择一项:
A.弗莱堡学派
B.统一区域货币
C.货币学派
D.供给学派
题目4
在供给学派看来,控制通货膨胀的治本之方在于()。
选择一项:
A.降低税率
B.限制货币发行
C.增加生产和供给
D.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
题目5
供给学派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
选择一项:
A.供给不足
B.需求过剩
C.货币供应过多
D.结构性失衡
题目6
供给学派理论最大的特点是()。
选择一项:
A.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B.强调经济当中的供给因素
C.将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
D.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题目7
下面陈述中,不属于供给学派政策主张的有()。
选择一项:
A.减税政策存在着时滞效应,其有利于储蓄和投资的反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非常显著,需要耐心的等待
B.控制通货膨胀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C.高税率是导致美国陷入“滞胀”泥潭的重要因素
D.“单一规则”是进行货币限制的有效手段
题目8
供给学派认为,要实行货币限制,从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
A.采用“单一规则
B.恢复金本位制
C.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
D.明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5道题,共15分)
题目9
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可支配收入
B.储蓄率
C.总收入
D.投资收益率
E.储蓄形式
题目10
供给学派认为,要通过减税来达到增加供给,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其必要条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建设资金
B.削减政府开支,消灭赤字
C.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
D.保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E.限制货币发行,稳定货币
题目11
供给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通货膨胀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负
B.通货膨胀降低了储蓄的数量和效率
C.通货膨胀导致贸易逆差
D.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供给
E.通货膨胀减少投资
题目12
下面的经济学派当中,主张“通货膨胀促退论”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供给学派
B.凯恩斯学派
C.新古典综合派
D.弗莱堡学派
E.合理预期学派
题目13
供给学派反对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的主要依据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在当今信用货币制度下,很难对什么是货币做出清楚的界定
B.货币当局无法确定出恰当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C.中央银行往往会迫于多方面的压力而随意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
D.按照“单一规则”制定的货币政策往往存在过分僵硬的缺陷
E.“单一规则”导致中央银行无法有效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8道题,共16分)
题目14
供给学派强调,减税政策之所以有效,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减税的政策效果能够与政策的实施同步产生。()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根据拉弗曲线,由于税率过高会影响税基的大小,所以税率应当尽量降低。()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供给学派认为,只要降低税率,就能实现增加储蓄和投资以扩大供给。()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供给学派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治本之法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当出现货币不稳和税率上升的情况下,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会出现人们的储蓄向短期金融证券转移,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供给学派认为,税率与人们的储蓄率是成正比的,税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储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供给学派认为,除了收入和利率,税率也是影响储蓄和投资的主要因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供给学派是支持“通货膨胀促进论”的主张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8道题,共32分)
题目1
根据合理预期理论,最优的货币政策将是()。
选择一项:
A.单一货币政策
B.与实际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货币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D.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题目2
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合理预期学派又被人们称为()。
选择一项:
A.新剑桥学派
B.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C.新凯恩斯学派
D.新古典综合派
题目3
在合理预期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将要出现的情况有()。
选择一项:
A.物价不变,实际利率下降;
B.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
C.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
D.物价上升,实际利率也下降;
题目4
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基点是()
选择一项:
A.货币中性论
B.合理预期理论
C.萨伊定律
D.菲力普斯曲线
题目5
合理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最大的特点是()
选择一项:
A.强调供给方面的因素
B.提出了预期通货膨胀论
C.赞同通货膨胀促进论
D.提出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由货币因素造成的题目6
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主张方面最主要的分歧在于()
选择一项:
A.货币政策中介指针
B.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C.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D.最优货币供应量的确定
题目7
当中央银行采取将短期利率从现在的4%持续上升到8%的政策,而同时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的并为发生显著改变,则()
选择一项:
A.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没有明显变化
B.短期利率不变,长期利率显著上升
C.短期利率不变,长期利率显著上升
D.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也有明显上升
题目8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针应该是()
选择一项:
A.货币供应量
B.汇率
C.利率
D.超额储备
二、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4道题,共20分)
题目9
合理预期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主要分歧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垂直的,货币学派则认为该曲线只是在长期是垂直的B.合理预期学派认为利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货币学派则认为可以
C.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D.合理预期学派反对政府的选择性货币政策,货币学派则赞同
E.合理预期学派的预期理论是合理预期,货币学派的预期理论是适应性预期反馈合理预期学派在理论上与货币学派有所差异,但在政策主张上与货币学派大致相近,故又被称为“新货币学派”
题目10
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共同点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都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不存在B.全都反对政府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C.都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重要的,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D.都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针
E.在长期,货币幻觉不存在题目11
合理预期理论的核心命题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人们做出的合理明智的反应能够使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B.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
C.公众根据合理预期指导自己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发挥最充分的作用,从而保持市场出清
D.人们在看到现实即将发生变化时就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合理的明智反应
E.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
题目12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在货币是否是中性的问题上,货币学派是正确的B.真正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不是货币政策本身,而是公众的预期
C.实际利率是由非货币因素决定的D.货币不会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E.公众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6道题,共24分)
题目13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但是在短期会影响利率、产出等实际变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货币数量论是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基点。()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在合理预期学派看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不存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由于货币学派与合理预期学派都认为应该尽量减少货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干扰,因此它们都是持货币中性的观点,即货币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根据合理预期理论,松的货币政策无效,只能造成通货膨胀,但是紧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就不应该更改,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货币供应增长率究竟应该是多少是徒劳无益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第十二章
西方金融学说的新发展-章节测验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7道题,共28分)
题目1
通常来说,用()来衡量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
选择一项:
A.金融资产总量与实际收入之比
B.货币存量与实际收入之比
C.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
D.金融资产总量与名义收入之比
题目2
戈德史密斯认为“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主要和唯一的特点”是()。
选择一项:
A.经济货币化率
B.经济金融化率
C.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
D.金融相关比率
题目3
奠定了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
A.戈德史密斯
B.麦金农
C.弗里德曼
D.米什金
题目4
下面不属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是()。
选择一项:
A.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
B.创设新型金融机构
C.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D.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题目5
在各种对金融创新成因的解说中,认为金融创新的实质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的反映的理论是()。
选择一项:
A.制度因素说
B.交易成本说
C.技术发展说
D.回避管制说
题目6
主张从货币因素来解释现代金融创新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
A.诺斯
B.凯恩
C.米什金
D.弗里德曼
题目7
下列金融工具当中,属于第二性证券的是()。
选择一项:
A.企业债券
B.银行存款
C.股票
D.国库券
二、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8道题,共40分)
题目8
一般而言,影响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存量的多少
B.国民经济的规模
C.产业结构
D.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E.金融的作用程度
题目9
麦金农认为,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论是建立在下面哪些条件之上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并能正常运行
B.投资主要依赖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外源型融资
C.投资主要依赖内源型融资
D.投资具有递增的规模效应
E.投资具有不变的规模报酬
题目10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征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化程度低
B.政府无力对金融实行强有力的管制
C.货币化程度低
D.金融制度呈二元结构,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E.金融市场落后
题目11
衡量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标准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货币化程度高低
B.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能力
C.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程度
D.汇率是否可以自由浮动
E.利率弹性的大小
题目12
为改变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压制现象,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着力于发掘本国资本,减少对国外资金的依赖性
B.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
C.政府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硬性规定
D.强化政府动员储蓄的能力
E.政府应该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题目13
关于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金融结构的不同,体现了金融发展的不同程度
B.实现金融发展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促进金融结构的变化
C.金融结构的变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是线性的D.一般而言,金融结构越复杂,金融发展的程度就越高
E.任何金融结构的变化就是金融发展
题目14
下面关于金融创新的论述中,错误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金融创新主要指的是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出现
B.金融创新的实质使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C.对于金融创新带来的种种弊端,西方金融理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监管和宏观调控来对它的弊端予以克服
D.在金融创新的成因解说上面,西方经济学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E.只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才在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中出现
题目15
下面关于经济货币化的论述错误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货币化进程,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已经没有了非货币化经济部门
B.戈德史密斯认为,经济货币化率与利率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
C.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货币化程度有着一定的趋同性
D.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是两个联系密切,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E.经济货币化程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指标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8道题,共32分)
题目16
根据金融压制论,要改变发展中国普遍存在的金融压制现象,政府应该放弃一切对金融部门的干预及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仅仅对货币政策有重要的意义,而对财政政策没有明显的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根据金融压制论,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在资产选择中,把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作为主要的保值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一般来说,金融结构越复杂,金融发展的程度就越高,经济就越发达。()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金融中介率是指所有的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20世纪初至今工业化国家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导致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下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2
金融相关比率是用以衡量金融上层结构规模最主要的尺度,它与货币化比率、外部融资比率等正相关,而与资本形成比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是负相关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3
麦金农认为货币与实质资本之间的渠道效应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货币的实际收益率要低于实质资本的收益率。()
选择一项:
对
错
形考任务5
网上学习行为表现打分
这个作业不需要您在网上提交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