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双重支出是指: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双重回流是指: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 1
也广泛存在。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比较马克思以及西方各经济学派关于利息的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利息主要体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额与所获利润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剖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归社会分配的收人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支出后所余的那部分利润。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或经济效益,即人们通常都用利率来衡量收益,用利息来表示收益,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将各种具有特定收益的资产,在与利率的比较中表示出价格,称为收益的资本化。一般来说,收益是本金与利息率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为: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相应地,收益资本化的计算公式: P=B/r 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只要有收益,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如工资。具体讲,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不具备决定其价格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v 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2000元(100÷5%=2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B)越大时,其价格(P)会越高;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衡利率(r)越高,土地的价格(P)将越低。这就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收益资本化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债券、股票、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是可以被作为资本品进行交易的,这些资本品都有特定的预期收益,其资本化的价格是由预期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所确定的。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如,对于同样一笔贷款,年利率为7.2%,则也可以用月利率6‰或日利率0.2‰(每月按30天计算)表示。这三种利率表示方法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例如日利率乘以30即为月利率;月利率乘以12即为年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因此有入将市场利率比作借贷资金供求状 2
况变化的指示器,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官定利率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完全由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官定利率处于主导地位。公定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对非会员银行则没有约束作用。(三)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就了解了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借贷资金予以不同的利率,达到鼓励、限制或调节作用,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及政策导向,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则不宜采用同定利率。因为固定利率只要双方协定后,就不能单方面变更。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频繁的时期,借贷双方往往倾向于采用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期限的长短以及以何种利率作为调整时的参照利率都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一般每隔3—6个月调整一次,调整时大多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写为LIBOR)为主要参照。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予以调整,利率的高低同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但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因此,对于长期贷款,借贷双方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划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划分的。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一般而言,正利率与零利率和负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价格规律的要求。
一般来讲,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1)
r=i+p
(3.1)式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2)
i=(1+r)/(1+p)-1
(3.2)
通常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些差别。例如,某银行贷款利率为15%,而当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按(1)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计算的实际利率为5%,而按(2)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4.55%,两者相差0.45%。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是因为(1)式是个不精确的等式,仅有本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其利息部分则没有免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中又各有不同长短期限之分。总的来说,较长期的利率一般高于较短期的利率。但在不同种类的信用行为之间,由于有种种不同的信用条件,对利率水平的高低则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率高低首先由利润率高低决定,但决定利率高低的利润率不是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而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平均利润率。这是因为用于借贷的资本是在全社会流动的,通过竞争的作用,使得等量资本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等量的利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理论上利率的取值限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但是在某一具体时期的具体市场中,利率则需由借贷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就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情况下,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率就会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干预的不断加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往往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利率管理等政策来调节利率,以此来调节经济,使经济运行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若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利率就会上升。(四)国际利率水平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和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一国利率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这种影响,使得各国的利率水平呈现出一种“趋同”趋势。一般来讲,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讲,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国内利率水平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五)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只要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存在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必将引起纸币贬值从而给借贷资金的本金造成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贷款人必须提高利率水平。同时,通货膨胀不仅会给借贷资金本金造成损失,而且还会使正常利息额的实际价值下降,造成利息贬值。而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利息成本上升,往往会导致利率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实际利息不至于贬值或发生利息成本上升,在决定利率水平时,要充分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六)汇率
在开放型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利率的变化。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外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对本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使国内利 4
率水平上升。
此外,借贷期限的长短、借贷风险的大小、历史利率水平、同行业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利息率的高低。总之,影响和决定利息率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有些因素与封闭型经济体制有关,有些因素与开放型经济体制有关。在决定一国的利率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在金融方面对外完全开放,或者开放的程度比较深,则国内利率受国际市场利率或预期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否则,这种因素的影响就相对较小。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从上节的内容可以知道,利率就是借款者为了获得对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后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说,利率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一、单利和复利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2.复利法
复利法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I=P×[(1+r)n-1]
(3.5)S= P×(1+r)n
(3.6)
式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
总结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单利和复利的区别。所谓单利就是不对本金产生的利息再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而复利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本金产生的利息在本金的存续期内再按相同的利率计算利息。以单利计算,手续简单,计算方便,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轻。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储户)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利率杠杆的作用。由于复利反映出利息的本质特征,因而相对合理些。一般来说,单利计算适用于短期借贷,而长期借贷则多采用复利计算。同时,复利范畴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广泛的用途,如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的储蓄本利和计算、企业设计折旧提存方案、社会保障机构计算退休养老金方案等。
二、现值和终值
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是现值(Present Value)与终值(Future Value)概念。终值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现在投入一元钱,投资者将来收到的本利和在数量上要多于现在的一元钱;比较而言现值则以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依据:从现在算起,人们将来可以收到的一元钱在价值上要低于现在的一元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假如某个投资人现在手头拥有一元钱,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该投资人不会让其资金闲置,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投资方式使其不断增值,或者存入银行、或者购买有价证券、或者购买不动产和其他有价值的艺术收藏品等等。这样,一年后他(她)拥有的财富将会多于一元钱。那么,现在的一元钱相当于未来可以收到的几元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现在这一元钱未来的终值是多少。反过来,对于将来能够获得的一笔收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是应该打折扣的。到底将来可以获得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几角钱呢?这个问题即是指未来这一元钱收入的现值是多少。现值与终值概念是计算各种金融工具利率水平的基础。
(一)终值 1.复利和终值
以简单的银行贷款为例,用支付的利息额除以贷款额是衡量借款成本的标准,这个计量标准即是所谓的简单利率。
2.年金终值
在银行存款中,有一中比较特殊的储蓄存款就是零存整取,即每月、每周或每年按同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并取出。与此类似,养老保险中的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也是由员工和公司按照员工工资的某一百分比按月向养老金帐户存入一笔资金,专款专用,只有员工退休后才可以从这一帐户中提取资金用于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此外,住房抵押贷款可以选择等额支付本息方式,即在一定的期限和利率水平下,借款者每个月支付固定金额给银行。在以上各种金融活动中,现金流量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每个月的现金流量金额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些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年金分为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即时年金是从即刻开始就发生一系列等额现金流,包括零存整取、养老保险等。如果是在现期的期末才开始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就是普通年金。例如今天8月1日,你所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是每个月25日偿还4000元贷款,这就属于普通年金。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500
500
500
500
500
即时年金
500
500
500
500
普通年金 图3-1即时年金与普通年金的时间轴
年金终值就是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本息总额。以上的零存整取存款属于即时年金,假设S为本息和,也就是即时年金的终值,P为每年(或每周、每月)存入的金额,r为零存整取的复利利率,n为存期,每年计息一次,则即时年金终值公式如下:
(1r)n11SP[1]r
(3.8)
我们在图2-1即时年金和普通年金的时间轴上看到,即时年金的每笔现金流比普通年金都要多获得1年的利息,所以,即时年金的终值为普通年金终值的(1+r)倍。因此,以FV为普通年金的终值,A为普通年金,r为利率,n为年限,则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n1r1FVA[] r
(3.9)
(二)现值
1.贴现和现值
将上述计算过程反过来,情形如何呢?由于在利率水平为10%时,现在的100元钱一年后将会变成110元,据此我们可以说一年后的1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即一年后可以收到的110元钱的现值是100元。或者可以说为了一年后能得到110元,现在任何理性的投资人的本金支付都不会超过100元。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两年后的121元或者三年后的133.10元在价值上只相当于今天的100元。这种计算将来一笔货币收入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数额的过程可以称为对未来的贴现(Discounting)。其计算过程如下:
推而广之,所谓现值是从现在算起数年后能够收到的某笔收入的贴现价值。如果r代表利率水平,PV代表现值,FV代表终值,n代表年限,那么计算公式如下:
PV
2.年金现值
FV(1r)n
(3.10)
如果你在未来有一项支出计划:在未来一定时间,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金额,如果现在就为将来存入足够的金额,应该如果计算现在需要存入的金额呢?这就需要计算在未来产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的现值,即年金现值。
一般地,我们设普通年金为A,利率为r,年限为n,现在一次存入的金额即一系列未来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PVAn(1r)1nr(1r)
(3.11)
特殊的存款方式——整存零取即属于上述普通年金现值,即一次存入一定的金额,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相等金额的货币,当到期时本利一次全部提取。3.永续年金的现值
也就是说,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上述的普通年金就称为通永续年金(Perpetuity),即永远存续而没有到期日的年金。在金融工具中,股票就类似于永续年金,我们无法计算它的终值,却可以计算它的现值。对公式(3.9)对n求无穷大的极限,其可以得到永续年金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PV=A/r
(3.12)
三、衡量利率的精确指标——到期收益率 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债务工具,这些债务工具的计息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名义利率无法真正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差异。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便于比较各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利息率高低的指标,即到期收益率。这里介绍四类常见的债务工具及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一)常见的四类债务工具
1.简易贷款。工商信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贷款人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商定的利率水平,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或称本金);至贷款到期日,借款人除了向贷款人偿还本金以外,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例如,某个企业以10%的年利率从银行贷款100元,期限1年。那么,1年贷款期满以后,该企业必须偿还100元本金,并支付10元利息。2.年金(Annuity)。年金是指在一段固定时期内有规律地收入(或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流。它是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养老金、租赁费、抵押贷款等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次收(付)刚好在一期(如1年)之后,这种年金称为普通年金(Ordinary Annuity)。例如,某个人以这种方式借入银行贷款1000元,期限为25年,年利率为12%。那么,在未来25年内,该借款人每年年末都必须支付给银行126元,直到期满为止。
3.附息债券。中长期国库券和公司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附息债券的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每年向债券持有人定期支付固定数额的利息,至债券期满日再按债券面值偿还。在这种方式下,债券持有者将息票剪下来出示给债券发行人,后者确认后将利息支付给债券持有者。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附息债券,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10%。债券发行人每年应向持有人支付100元的利息,在到期日再按面值1000元本金并加最后一年的利息100元偿付。
4.贴现债券。美国短期国库券、储蓄债券以及所谓的零息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债券发行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折扣价格)出售,在到期日按照债券面值偿付给债券持有人。贴现债券与附息债券不同,它不支付任何利息,仅仅在期满时按照债券面值偿付。例如,一张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1年,债券购买者以900元的价格购入该债券,一年后,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债券发行人按照面值偿付1000元。
(二)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的计算方法
这四种类型债务工具的现金流产生的时间不同。简易贷款和贴现债券只在到期日才有现金流;而年金和附息债券在到期日之前就有连续定期的现金流,直至到期为止。到底哪一种债务工具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收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现值的概念,运用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不同类型债务工具的利率水平。所谓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债务工具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它可以从下式中求出:
nCF3CFnCFtCF1CF2P0t1y1y21y31yn1y
(3.13)t1其中,P0表示金融工具的当前市价,CFt表示在第t期的现金流,n表示时期数,y表示到期收益率。如果P0、CFt和n的值已知,我们就可以通过试错法或用财务计算器来求y。下面我们将分别计算四种不同债务工具的到期收益率。
1.简易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对于简易贷款而言,使用现值概念,其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是非常简单的。例如,一笔金额为100元的一年期贷款,一年后的偿付额为100元本金外加10元利息。显而易见,这笔贷款今天的价值为100元,其终值110元的现值计算如下:
PV
2.年金的到期收益率
以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为例,在到期日贷款被完全清偿以前,借款人每期必须向银行支付相同金额,直至到期日贷款被完全偿付为止。因此,贷款偿付额的现值相当于所有支付金额的现值之和。
100101r
第二篇:货币金融期末考
金融学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5分共5题)
(1)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
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
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实质上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2)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
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
证。
(3)商业汇票:它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
项的支付命令书。
(4)融通票据:是在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以后产生的,一方(通常为资金需求者)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另一方作为债务人给予承兑,出票人于票据到期前将款项送达付款人(即承兑人),以备清偿。(5)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
种业务。
(6)承诺业务:是指银行向客户作出承诺,保证在未
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或融资支持的业务。(7)综合模式:是指在法律上和银行业的实际运作中,对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没有严格的界定、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全盘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租赁、担保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8)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
资产,用于投资活动。
(14)原始存款:是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15)派生存款:是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
而引起的存款。(16)存款准备金:原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
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
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它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7)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
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18)通货膨胀:是指在不兑换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
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上涨的现象。
二:简答题(35分共7题)1: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央行代表国家发
行的纸币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首先,通过法律
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其次,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它提供信用。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2: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所谓“纸币本位制”,是指有央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
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
(9)共同基金:它是一种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 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它的重要特点是: 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1)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
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10)股票价格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
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11)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是指通过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货币资产,以满足日常的交易活动,活动中货
币行使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12)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应付未来可能
遇到的意外支出或收入波动等不确定性而持有货币。(13)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将货币当做一种
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2)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它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3)货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中的发行和回笼,即
纸币本位币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买入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投放到流通中去;通过收回贷款,收回贴现票据,卖出金银、外汇和有价证券,使流通中的货币向银行回笼。(4)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
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5)从世界范围看,纸币本位制下的存款货币、电子
货币流通广泛发展,而现金货币流通则呈现出日渐缩小的趋势。3: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4)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
4:(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2)为什么商业信用具有局限性但依然是现代信用制
度的基础?
答:①由于商业信用存在着上述局限性,因此,它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信用模式,即银行信用。
②但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商业信用能直接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周转,服务于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因此,凡是在商业信用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内,厂商总是首先利用商业信用。而且,从银行信用本身来看,也有大量的业务(如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等)仍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目前,商业信用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5: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首要因素。(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3)预期通货膨胀率(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国际收支状况
除了以上五种因素外,决定一国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在经济高涨时期,利率水平大多会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利率水平大多会降低。一国的利率水平还与该国货币的汇率有关,当本币贬值时,往往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此外,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国际利率水平高低、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等,都会对一国国内利率产生重要影响。
6: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
答: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时间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具体地说,可将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六种:
(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
(3)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提供信息的功能(6)改善激励的功能
7:为什么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利的融资方式(1)对发行者来说: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获得较低的筹资成本,更高效的运用资本,管理迅速增长的资
产组合,更好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财务成果,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2)对投资者来说:证券化将不具有流通性的资产转变为降低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较高的证券。(3)对借款者来说:由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可以
将其发起的贷款证券化或将其出售给能使其证券化的机构,贷款者现在拥有了一项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在需要资本时,可以将该资产出售。(4)对投资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极大的加强了投资
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联系,促进了其证券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9:投资银行业务与基金业务的密切关系
首先:投资银行可以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发起和建立基金;
其次:投资银行可作为基金管理者管理自己发行的基金;
第三:投资银行还可以作为基金的承销人,帮助其他基金发行人向投资者发售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的资金(这一过程与证券的承销过程很相似);
第四:投资银行还常常接受基金发起人的委托,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帮助其管理基金,并据此获得一定的佣金。10:为什么说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答: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是不同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各种金融企业的特殊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而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则是宏观金融调控的对象。
(2)与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不同,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4).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的特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特权。11:央行的地位
(一)发行的银行
在纸币本位制下,中央银行是唯一由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中央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其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二)银行的银行
所谓“银行的银行”,其一,是指中央银行从事“存、放、汇”银行业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二,中央银行通过“存、放、汇”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除了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表国家监督管理和干预各项有关经济和金融活动外,还为国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其主要内容有:
a.代理国库;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c.给国家以信贷支持;d.保管外汇,黄金储备;e.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
12: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
答:根据股东享有的权利不同,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1)普通股的持有者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并按持有的股份数量投票表决;有权参与公司利润和清算剩余资产的分配,其投资回报视公司盈利状况和股利分配政策而定。(2)优先股实质上是一种混合性证券,其持有者享受固定的股息率,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公司破产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顺序上,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持有者。但是,优先股股东没有关于公司经营决策的投票和表决权。根据各国法律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优先股又可分为累积性优先股和非累积性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股息可调整优先股和股息固定优先股。
13: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治理:
(一)社会经济后果
1、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负的产出效应,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3)中性论:认为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和完全的,价格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则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
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相反,如果特别对通货膨胀采取措施反而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对浮动收入者有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
(2)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财富持有者不利。(3)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4)对政府有利,对公众不利。
3、通货膨胀与就业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过膨胀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越高,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过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是在短期内存在的。
(二)治理
1、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实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p3772、供应政策
(1)削减政府开支,以降低总需求。
(2)自1981年起3年内每年降低所得税率10%。并提高机器设备的折旧率,以促进生产,刺激投资,增加供应。
(3)取消政府对工商界的不必要的管制。(4)限制货币量的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3、收入政策
(1)强制性的工资—价格管制(2)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3)以税收为手段的收入政策
4、指数化政策
(1)债券(存款)指数化;(2)税收指数化;(3)工资指数化
14:通货紧缩的治理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1)增加货币供应量
(2)利率政策,央行降低利率
(3)信贷政策,央行放宽对商行的贷款限制,鼓励商行对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贷款活动。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削减税收;(2)加大公共工程支出;(3)加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3、其他政策:(1)推行信贷担保制度;(2)货币贬值。
三:论述题(15分共1题)
1: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p55
(一)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
⑴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大,资金盈余者贷出资金的动力也会增大。
⑵利率水平变动对资金短缺者的告贷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会增大,资金短缺者借款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求就会受到制约;当利率下降时,借款人的借款需求会扩大,但资金盈余者的资金供给却会受到抑制。
2、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⑴从微观看,利率变动会影响资金盈余者的贷出行为和资金短缺者的借入行为。
⑵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当利率下降时有利于刺激消费增加,使人们的消费倾向增大;当利率上升时,却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可见,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水平,继而影响全社会的储蓄即资金供给。
⑶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求。由于利率高低能直接影响厂商投资成本,降低利率可使厂商投资成本下降,提高利率可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所以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投资及资金需求。
3、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一国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即出现大量持续逆差或大量持续顺差时,一国金融管理当局就有可能通过变动利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特别是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本项目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当发生严重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利率水平降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二)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变动能够较好的影响经济。这种影响是通过利率变化,引起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再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水平的。中央银行常用来影响利率水平的措施有:调整再贴现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或直接调整由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其他基准利率。
⑴中央银行可主动的调高或降低再贴现率,以此来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的成本。⑵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影响利率水平。
2: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及其优缺点p422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存款准备金政策;二是再贴现政策;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三)A: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1)优点:存款准备金是一种威力强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就这一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
预期的中介目标,甚至能迅速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
(2)缺点:首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尤其是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强
有力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而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中央银行实际上很难对法定
存款准备金比率作出很小的调整;其次中央银行频繁的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因此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的运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一般只是用于非常时期。
B: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
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1)优点:再贴现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是比较缓和,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首先,再贴现率的调整
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其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将对市场利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央行的再贴现率通常被作为一个国家的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将围绕这一利率上下波动;最后,再贴现政策的运用还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也就是说,央行调整再贴现率,实际是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了一种有关货币政策的信息。
(2)缺点:首先,在利用这一政策性工具时,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次,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也可能使
人们误解央行的政策意图,从而做出错误的预期和错误的决策;最后,在再贴现率一定时,市场利率与再
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将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将可能使再贴现的规模乃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政策意图背道而驰。
C: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
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1)优点:首先,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行处于主动地位,其买进或卖出完全由它自主决定;其次。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随时做出逆向的操作;最后,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不仅迅速灵活,而且它所调节和控制的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总量,这就使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缺点:公开市场业务要求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力,金融市场完善等。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
此答案仅供参考
预祝您顺利过关,马到成功!
2009年12月26
第三篇:货币金融名词解释
法定准备金:银行为满足美联储关于必须将一美元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而持有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美联储要求将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ROE=ROA*EM
贷款承诺:银行承诺(在未来一个给定的时间期间)向企业提供给定金额以内的贷款,利息则与某种市场利率有关。
公允价值记账法(定市记账法):根据这种记账法,资产负债表对资产的估价是基于它们在市场中的售价。
脱媒:流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减少,导致间接汇资额减少。
影子银行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银行贷款被通过证券市场的放贷所代替。
阶梯目标: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看做首要目标,只有在实现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追求其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债券买卖。
双重目标: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两个目标放到平等的地位上。
时间不一致问题: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相机决策时的扩张性政策时,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负面的长期结果的问题。
目标独立性:中央银行设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
名义锚:货币政策制定者用来锁定物价水平的名义变量,例如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者货币供给。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失业率水平,此时,劳动力供给等于需求。
多倍存款创造: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投放1美元的准备金时,存款扩张数倍于1美元的过程。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联邦储备体系的货币性负债(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以及美国财政部的货币性负债(流通中的财政货币,主要是铸币)之和。
简单货币乘数:在储户和银行都不发挥作用的简单模型中,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导致存款多倍增加的倍数。
第四篇:货币与金融统计
首先对相应的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金融部门在相关货币政策的执行与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金融部门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不同,方便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其中分类因遵照全面、合理、科学、考虑特殊性、稳定性等原则。
参照以上原则将金融部门分为金融中介部门(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等机构部门、其他金融中介{例如离岸银行})。然后根据不同部门在创造货币中所起的作用,将上述部门分类又归纳为两大类分别为存款性公司与其他金融性公司。MFS较之SNA更加关注与金融性公司部门内部的分类,使得统计数据更加细致,便于为相关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提供帮助。
金融资产的分类按照流动性强弱与描述债权人/债务人关系形式的法律特征两个标准,金融资产可分为(货币黄金与特别提款权、通货与存款、非股票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保险技术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账款)。金融公司概览包含了存款性公司概览与其他金融公司概览
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定制,对与经常交易的资产采用市场价格定值,对于无法获得的相关资产的定价,可以使用公平价值定价法,该方法包含了类比法与现值法。对于外币工具的定值,对于外币工具转换为本币时应当使用中间汇率进行核算。
货币统计更注重于货币总量的统计。广义货币是指由特定部门发行并由特定部门持有的具有充分货币性的资产。判断一种金融资产属于广义货币总量时,最终要的是要看该种资产提供的流动性,以及这种资产所提供的贮藏价值。货币的持有部门指的是除中央银行与存款性公司之外的部门。货币的发行部门包含了中央银行与其他存款性公司,部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净值。
从分部门的概览中我们可以得出该部门与政府部门、其他金融与非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与非居民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中构成概览的为各分支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概览中的其他负债项包含了不包含在广义货币之内的非股票类证券、存款、金融衍生工具、股票等。上面的为MFS中的相关规定
在中国只有存款性公司概览,其下面分为货币当局概览与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货币供应量为存量概念,其中中央财政存款不能记入货币供应量,只有其付给社会大众之后才会被记入货币供应量,银行之间的债券与债务同样不计入货币供应量中,因此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狭义的信贷只包含了贷款、非股票证券、贸易信贷以及以预付款为表现形式的的债券,而不包含存款、股票和其他股权、金融衍生工具等。广义信贷总量可以包扩所有金融性公司债券,狭义只包含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部门的债权。在分析借款部门时,我们将其主要定义为非金融部门,而将金融部门排除在外,信贷收支数据在上报过程中有相关表格反映统计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金融 《货币金融学》总结要点
金融学: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的一门学科。
三大支柱:货币、信用、银行。
G起源:先王制币说、司马迁说产生于交换的产生中、创造说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G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G特征:价值较高、易于标准化、被广泛接受、必须能够被分割、易于携带不会变质。G表现形式:实物、金属、代用G例如银行券、信用G例如纸币。
价值尺度: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W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W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W的价格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
度成反比。MV=PQ。P是价格,Q是数量。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租金、发放工资等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等。世界货币:随着对外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着一般
等价物的作用,经济实力强、币值稳定、被其他国家认可。
货币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W,货币可以表现其他W的价值;货币是自发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G制度:简称币制,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G有关要素及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
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关系。
G制度内容:货币的材料,货币的单位G名称,单位G的价值,G的含金量,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额买卖。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坡形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纸币的发行权由国家垄断、规定中央银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纸币是不能兑现的与黄金兑换、广泛的实行非现金结算方式)
我国货币制度: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计价标准单位。
辅币:本位币单位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人民银行券
一国四币:港币、澳币、台币、外汇。信用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①人民币是我国唯一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不与金属挂钩不依附于任何货币。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
角和分。③人民币的发行高度集中④人民币的发行准备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央行根据经济发行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和调节发行量。⑤我国建立的金银储备和外汇储备是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货币层次的划分:
划分依据:货币的流动性:变现所需时间和转换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大小、价
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计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广义M2=M0+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短期信用工具)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狭义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不对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
卡存款
广义M2=M1+准货币(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信托
类存款、证券保证金、外币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
信用:是一种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贷)和债务人(借)之间
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特征:①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②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③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④以相互信任为基础。⑤信用具有特殊的运
动形式,单向。
构成信用活动的要素:信用主体:债权人与债务人。
信用客体:信用的交易对象,W&G。有形/无形
信用内容:是通过直接/间接建立起来
信用期限: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信用载体:信用的工具——记载信用的凭证
信用职能:①可以集中和积累是会资金。②信用可以将社会资金的利润平均化。③加速W
价值的周转。④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
信用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W时,以W的形态提供的信用。
形式:赊销W,预付贷款。
商业信用特点:①是与特定W交易相联系。②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与分散性。③其供
求周期与经济周期相一致。④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
方式。
商业信用作用:①促进W的流通和周转。②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商业信用局限性:①规模守厂商基本数量的限制。②受W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在信用能力
上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G的形式,向企业提供信用。
银行信用特点:①来源广泛②规模可大可小③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与银行建立信用关系④
是一种间接信用⑤具有综合性
与商业信用的联系: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导。
与商业信用的区别:银行信用的规模远远大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在使用方向上不限制、商业信用有限制。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特点:安全性高风险小、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
方式:①国内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等主要以发行公债券或
国库券的方式所取得的信用。
②国外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所取得的信用,统称为外债。
作用:①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②可以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③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其消费需要的信用。方式:①赊销:零售商提供信用、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②分期付款购买。③消费贷款:
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放款或抵押贷款。
作用:①对消费W的生产和销售有促进作用。②调解消费的作用。③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
稳定的因素。
信用工具:是具有一定的格式并准确记载信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
特征:具有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构成要素:面额、到期日、期限、利率(收益水平)、利息的支付方式。
形式:商业信用:商业票据为代表(本票汇票),本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的支付承诺书。银行信用:银行券、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本票汇票)
国家信用:各种政府债券
证券投资信用:债券、股票
期限:短期信用工具:一年以下
长期信用工具:一年以上、属于资本市场
不定期信用工具:期限不定
利息:只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在一定时期内借贷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年月日利率。
利率分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官定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基准
利率和差别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利率升高储蓄也会升高
利率对投资的作用:利率水平下降,投资上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的储蓄、贷放、汇兑和结算为基本业务的金融机构。
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货币为W对象,以营利为目的。
功能:①信用中介职能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④金融服务⑤调节经济
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银行业务只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允许银行在大中城市设立总行、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行。
代理行制: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代办指定业务。
银行控股公司制:为了持有至少一家银行的股票而成立的公司、拥有非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基本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具体目标(阶段、部门目标)。
经营原则:①安全性: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负债和资金的安全性。②流动性:随时满足提现
和支付贷款的能力③效益型、盈利性。其中,安全性和流动性成正
比,与效益型成反比。
商业银行业务:
商行负债业务:存款:活期存款(出乎随时存取不受期限限制,可转让支付命令自动转让
服务命令);
定期存款(有定存期限并付利息、不能开立支票账户;
储蓄账户(指个人或非盈利单位以积蓄资材为目的凭存折或存单提取的存
款)
借款:向央行借款、银行同业借款(银行间的短期借款);
回购协议;(指资金需求者在通过出售证券购入资金同时安排在未来的一
个约定日期按照事前确定的价格回收这些证券)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商行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流动性最强):准备金、托收中的现金、在其他银行的存款。贷款:(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的利率把货币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并约期
归还的业务)
按期限分:短期贷款(1年以内),中期贷款(1到5年),长期贷款(5
年以内)
偿还期限:一次性偿还本息、分次偿还本息。
贷款对象不同:工商业贷款(最主要)、农业贷款、消费贷款、金融机构
贷款。
是否与抵押品:抵押贷款、信用贷款
证券投资:只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短期证券: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高品质商业票据
长期证券:长期国债
商行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结算类:
汇兑:付款人将现款支付给银行、由银行支付给异地收款人。代收: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名义代替客户收取款项。
托收:收款人向付款人开出一张汇票,要求其付款,并把它连同有关单
据一起交付给托收银行,委托其代为收款。
信托类:银行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
代理: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
取一定费用。
银行卡:有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货币统一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金融管理。央行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业务、相对独立性。
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
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控制发行量、保证货币畅通、集中保管准备金、组织多过
范围的清算、最后贷款人
银行的银行:央行的业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央行的业务依然具有“存
贷汇”的特征、央行是最后贷款人。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办国家各种金融事务、对国家给与信贷支持、执行金融行
政管理制度、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
央行的类型:单一央行制: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
复合央行制:一国之内不设专门的央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同时扮演商业银行
和中央银行两种角色。
跨国央行制: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
准中央央行制: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
银行行使部门中央银行的职能或体制。
央行与地方银行的关系:央行自有资本的所有权、央行的隶属关系、央行总裁与理事的任
命、央行与财政部的资金关系、央行决策机构中是否由政府代表。
金融市场:以金融商品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特征:内容广泛、无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金融市场融通资金的方式:直接融资:由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接触,面议后进行票
据证券买卖或货币借贷。
间接融资(有金融机构做中介):资金供需双方并无接触,通过
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进行融资
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主体
交易客体:金融工具
交易价格:交易媒介
组织形式:交易所形式、柜台形式、场外交易。
金融市场的类型:以金融交易的标的物为标准
交易制方式: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
交易程序:初级市场:新的证券首次发行的市场
次级市场:已经发行的证券流通的市场
有无固定场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①结算与支付的功能 ②资金聚敛的功能 ③资源配置的功能 ④调节的功
能⑤信息反映功能。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
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特点:①投资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 ②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 ③属智力密集型行业
业务范围:证券业务、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基金业务、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创新、风险投资。
储蓄银行: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抵押银行:指专门的经营以土地房屋以其他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合作银行: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金融机构。
清算银行:票据的清算。
政策性银行: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的社
会经济政策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金融机构。
性质:政策性、金融性的企业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类型:开发性的银行、农业性银行、进出口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