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

时间:2019-05-13 21: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奇的货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奇的货币教案》。

第一篇:神奇的货币教案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教学难点 纸币。★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答案:b [例2] 货币的本质是()

[例3] 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答案:a [例4]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a.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b. 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d.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 d ★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

2、外汇 ★教学难点

1、外汇

2、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2)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

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3)人民币外汇牌价: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答案:d [例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

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 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答案:a [例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例4])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a、日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答案:a d ★课余作业

1、利用业余时间到银行调查了解信用卡的有关知识与使用情况

2、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的优点。★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篇:神奇的货币 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教案)

湖北省荆州中学 王孝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

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组图片展示进入本课

(二)、货币的本质

分析判断:自然界中的落叶是商品吗?

1、讲解:商品的含义、分类、特征。比较:商品、劳动产品、物品

创意无限: 你采取什么措施将手中的树叶变成商品并顺利地卖出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合作探究:这两排汉字有什么特点?出现更早些的可能是哪一排?你能告诉我隐藏在这些汉字背后的秘密吗?

财、贪、贫、贼、赚、赏、赔、赢、赌

钱、钞、锱、铢、银、钻、钰、铸、钿

3、一般等价物: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发散思维:《卖炭翁》诗句中是用什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它在商品交换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4、货币产生的原因: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新问题和金银本身的特点。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各抒己见:我们怎样看待金钱?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讨论:欣赏动漫,思考这里的数量单位所表示的是什么?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图片展示:“人梯精神”

探讨人的生命能否用金钱来衡量?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生活体验:花100元去买你喜欢的食品,你最关注哪些因素?这个过程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请你参与:作为食品生产者你听了上述对话有什么感想?(把关键词排序)欣赏歌曲:发表你的看法。3.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应为足值金属货币)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四)本课回眸

(五)小试牛刀:小明暑假帮超市促销单价为50元的食品,工作一周,超市给工资报酬200元,小明用工资给自己买了标价为10元的一支笔,买了些礼品送给爸爸、妈妈。这个案例体现了货币的哪些职能?

第三篇:神奇的货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 货币的本质(板书)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在学习货币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请学生看课本第一、三个虚框思考:这些看到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从第三个虚框你能体悟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

教师提问并归纳:首先这些商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都是要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其次生产出来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卖出去,为了交换。因此结合起来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毛衣不是为了交换,不是商品。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板书)了解了商品,我们再来说说它的孪生兄弟——货币。我们知道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朝——见币;周朝——刀币、环钱和蚊鼻钱;秦朝——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那么,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比如我牵着一头牛到市场上,想换回一些食品和工具,那我会碰到什么困难呢?市场上没有我想要的食品和工具;市场上有我想要的商品,可是别人不要我的牛;市场 上有我想要的不同商品,但持有不同商品的交换者都想要我的牛,我无法将一头活牛进行分割,最后我只能是与一方进行交易;我想换的商品的价值低于一头牛的价值。又比如荔枝树的主人很难用荔枝去与柑树的主人换柑橘,因为这两种水果的成熟季节不同,而且不易保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物交换存在太多弊端了。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恰好都需对方的商品,这就限制了交换的发展。(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林林总总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教师提问并归纳: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要记住商品的“两条”、“两基”所以如果没有两条和两基的都不是商品。货币的“一本”。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一对孪生兄弟——商品和货币的一些知识。我们了解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了解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那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那么,货币有哪些职能呢?让我们马上进入新课。

1、价值尺度(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第四个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为什么货币具有这种职能?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归纳: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在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在它所值的货币? 这就表现了货币价值尺度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好了,我们知道了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价值尺度,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流通手段。

2、流能手段(板书)

什么是商品流通(板书)【教师引导】

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用不着什么媒介。

【教师提问】货币产生以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怎么办? 【学生回答】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换商品,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教师小结】回答正确。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 G──W)。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这种职能又叫作购买手段。【教师提问】商品流能与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容易混,谁能认出二者的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图表示:

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板书)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 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板书)

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图来表示:

【教师提问】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中(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上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 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从中我们发现商品流通的优点比较多,那么商品流通是不是没有缺点啊?

当然不是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课本第六页下面那个虚框里有句话从商品流通的过程来看,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是意味着商品所有者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劳动白费,产品积压,最终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卖的出去,实现惊险的跳跃呢?课本提到两个途径,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货币的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那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行吗? 【学生回答】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 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教师小结】回答正确,这是我们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确的第三点: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过渡:好了。学完了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那么,货币除了这么两种基本职能,还有那些其他的职能呢?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那么我们简单的说下这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比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坛子黄金,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比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世界货币: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可能会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淆。简单的说流通手段就是我们平时买东西使用到的货币职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时性!

支付手段有时间间隔的,记账式的货币,比如发工资,转账还钱,债权的转移等等。如买一套房子,房价为25万,首付了10万,剩下的15万靠分期付款偿还。这里面,10万是货币执行的流通手段,15万是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两基”。

第三目

纸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币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知道纸币是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解和掌握纸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及纸币的发展规律;了解我国纸币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 辨别能力。

情意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爱护人民币的责任意识,不在人 民币上乱写乱画、保持人民币的整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币的含义、本质及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 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看过电视的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是用什么来购买商品的呢?

生:金、银

师:与之相比,从具体形态上看,我们现代人通常情况下又是用什么来购买 商品的呢? 生:纸币

师:是的。那么,纸币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什么是纸币呢?纸币又具有 哪些职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纸币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图示: 金属条块——富商打上金属印记的条块——国家制造的铸币——纸币。

2.纸币的含义和职能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了解指纸币的含义。关于纸币的含义我们要记住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合。从纸币的含义,我们要理解下面三点。(1)本质:价值符号,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

也许大家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纸币没有价值而只是价值符号,那么我们是怎样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其实,纸币虽然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它知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着媒介作用,并不能又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只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一旦纸币离开了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只是纸片一张。另外,就生产一定面额的纸币而言,虽然也耗费了一定的劳动,但这种劳动相对于生产金属货币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2)主体:国家或某些地区(以我国为例,国家法律赋予港澳台地区有权 发行纸币)

(3)强制力:现在正在强制使用

向同学们展示1949年发行的面值1000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这张人民币现在可以流通吗?(不能,不是现在强制使用的,但可到银行兑换。)

师:既然以前的纸币现在不能使用,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还要用纸币取

代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呢?(纸币相对于金属货币而言有着自身的优点。)3.纸币的优点(1)成本低(2)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3)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师: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纸币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纸币的缺点:易出现假币;具有时效性;易破损。但是纸币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且现在世界各国还没有找到一种比纸币更方便的东西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正因如此,所以世界各国均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纸币具有同货币一样的职能呢?(不是)4.纸币的职能

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然后一一讲解纸币的职能(纸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部分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师: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咱们来练习一下。练一练:

1.当前,统一的欧元日益显示其强大竞争力。从本质上看,欧元是(C)A、货币 B、一般等价物 C、价值符号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欧元是纸币,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人们之所以能够用人民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是因为人民币(A)A、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B、在商品交换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C、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D、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注:可采用排除法。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师:正如第二道题所述,人民币纸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而人民币 又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纸币。

(三)我国的纸币

我国大陆的纸币----人民币 我国香港的纸币----港 币 我国澳门的纸币----澳 元 我国台湾的纸币----新台币

师:刚才讲到纸币的缺点之一是易出现假币,那么我们是如何辨别假币的 呢?(向同学们讲解辨别纸币的常用方法。)

师:知道如何辨别假币后,那么大家再设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假币,你 会怎么办?(大家讨论)。(1)拒收(2)送银行鉴定(3)知道制造假币者,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总之,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师: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任意发行呢? 生:不是。师:纸币虽然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它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也就是纸币的发行规律。

(四)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确定: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和纸币流通次数。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得出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师: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咱们再来做一道练习。练一练: 3.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 亿元。(A)A.8000 B.4000 C.200000 D.400000 注:5000*8/5=8000

小结:含义、本质、职能、发行规律。特别是发行规律是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信用工具 外汇 【教学难点】外汇 汇率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支票、信用卡

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工具都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生:„„

师:那这节课我们来理解这些问题,大家一起翻开课本第8页,学习“信用工具 和外汇”这一框。

★讲授新课

一、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

师:课本中提到,人们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那

结算大家能理解不?结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收支往来的情况。那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有什么区别呢?

生: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 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师:对,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必须是现实中的纸币,而后者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探究一】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卡?是什么?(展示学校的一卡通)

生:一卡通。

师: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没有办理一卡通的时候怎么买东西啊? 生:都要用到钱。

师: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刷卡。

师:大家刚刚说到的“用钱”就是现金消费,现在大家都是有卡一族,在学校里消费一般都是刷卡。想一想,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生1:„„ 生2:„„

师总结:现金消费增加了纸币的流通量,但是,携带不安全。例如„„使用起来 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刷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缩短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总结:(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重点划出“纸币”,转账结算 重点划出“银行转账”)生1:„„ 生2:„„

师总结:现金消费增加了纸币的流通量,但是,携带不安全。例如„„使用起来 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刷卡消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缩短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总结:(这两种就是人们常用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重点划出“纸币”,转账结算 重点划出“银行转账”)

2.信用工具(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

师:既然转账结算时通过银行转账来实现,那必然也要用到转账工具吧?同学们平常中都接触过哪些信用工具呢?

生:一卡通、银行卡、信用卡„„

师:我们的一卡通本质上也属于信用卡中的一种(?)。那信用卡是什么呢?

生: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 子支付卡。

师:在这里要注意,部分与全部功能。是不是说所有信用卡都有这些功能?

生:不是。一卡通就没有信用贷款、取款的功能。(学生回答不出时,老师引导)师:银行的信用卡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信用凭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广义上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就像我们的饭卡没钱,食堂的阿姨就不会给我们打饭了吧,能够透支的是银行信用卡,这是狭义上的信用卡,我们下面谈到的信用卡一般都是指银行信用卡。)

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使用,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请同学回答银行信用卡的概念,然后重点划出“商业银行”和“资信状况良好”,在这里提醒同学们中国人民银行不发行信用卡,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是我们的国家机关,另一方面又是我们的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管理银行,不对个人开展业务。)②信用卡的方便

师:前面讲到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是因为它有一定的优点,那它有哪些优点呢?

生: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运输和携带,不易磨损。

师:如前【探究一】中总结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信用卡,说明信用卡 具有纸币所没有的功能和优点吧?大家想一想。

生: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 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分角度分析信用卡的优点:

对持有者——方便、安全,外出购物、旅行不必“腰缠万贯”,携带大批现金,并可超出自己的存款数支付。

对收款方——可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工作。

对银行——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 可以从使用信用卡的双方收取一定手续费(跨行结算2元/次),当持卡者超支时银行还可以收到较高利息。

(我们前面讲到银行信用卡中的借记卡具有透支功能,这也是信用卡普遍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真是因为有了这个功能,现在社会上又新出现了一批人,他们使用大量的信用卡、现金卡,进行透支消费,但于月薪或收入无法将透支的信用卡偿还,每个月都要为这些卡还款,他们被称作“卡奴”,这个行为影响了社会风气,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持卡人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2)支票

【探究二】这张票据是什么? ① 什么是支票? 师::信用卡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信用工具,还有另外一种大家不怎么接触的,或者在电影中常看到的?那就是支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第9页下面那个虚框,请同学们思考,小组前后进行讨论,看看下面的问题能否回答?

① 这张支票的面值是多少? ② 是哪个单位开出的?

③ 你拿到这张支票该去哪个银行取款? ④ 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支票? ⑤ 什么是支票? 生:„„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①支票,是活期存款凭证支票时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到票据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注意: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那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支票?任何人都可以 去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去办理?数额是不是任意填写的?

生:不可以。

师:显而易见是不可以的。必须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人才可以。存户可以 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那么支票有哪几种类型呢? ②支票的种类 A.转账支票怎么用?

师:课本第10页第二段提到:收款单位在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凭借该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B.现金支票怎么用?

师:同样在第二段,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那现在,大家知道小张如何把那张支票兑换成现金了吧?

(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开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支票人。在这里呢,小张就可以在10天内,拿着这张支票去银行取款)生:知道。

师:在使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使用的注意事项,在相关链接中有提到,大家课后看看,此外还应该注意,支票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会有差别,在不同时间使用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用过一两次就知道了。

在上一节课中,老师提到货币发展的趋势是: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可能到了大家真正能赚钱来花的时候,见到纸币的几率已经很小了。●比较信用卡和支票这两个范畴:

1.信用卡可以直接用于消费,而支票不能;

2.信用卡要有密码才能取钱,而支票是无条件支付;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 师:【多媒体展示外国风光】国庆即将来临,我打算去威尼斯旅游,在那里我能 够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生:(学生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回答:不能。师: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生:用那个国家的货币。

师:外国的货币,也就是外币。但是上一节课老师提到过,有的国家的货币在国际上还不被普遍接受,所以,用于国际间结算最好是用外汇。大家看书,待会告诉我,外汇的定义是什么?

生: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师:嗯,很好!外汇含义—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当前在

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货币。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外汇≠外币)(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外汇包含外币,但却不是外币,外币要成为外汇需要具有自由兑换性,聚集着中外比可以自由的兑换成本币;其次,要有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来往进能够被各国普遍的接受和使用;再次,要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能够保证得到偿付。例如:美元。大家要知道,我国的人民币在国际上还不能自由流通,一国的货币要能成为外汇,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很雄厚的,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② 汇率

师:现在我国与外国人有经济往来逐渐增多,这个过程就要用到外币。但是不同国家的币种不是对等的,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外币与本国货币的折算。例如100块人民币能够换多少外币,设计到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也就是汇率。课本说: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有两种表示方式:

A. 外汇汇率=外币/本币(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成一定数量的本币)B.本币汇率=本币/外币

★我国汇率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跌。如果用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说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下跌。记忆口诀:汇率跟币值同升同降,成正比关系。(就同种货币而言)●例题:教材第10页相关链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题目

学生自主做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题中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与2007年的相比是降低了,说明用100单位的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了,就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师:我们前面讲到汇率跟币值同升同降,那么汇率的波动会给经济造成怎样的影 响呢? 生:„„

师:本币升值,利进不利出;本币贬值,利出不利进。A.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师:假定某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10元人民币,一只中国产的花

瓶成本为5元人民币,即0.5美元,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5元人民币,那么花瓶的成本将提高到1美元。这样一来,花瓶的成本在人民币升值后成本提高了0.5美元,出口花瓶的企业为了弥补成本的提高带来的损失只能提高商品的出口价格,这样会导致其利润下降,削弱花瓶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出口受阻,外贸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外贸企业工人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也就是说,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B.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师:人民币升值,利进不利出;人民币贬值,利出不利进,从上面可以看出,不 管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是有利有弊的,都会对一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仍然坚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①涵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对外保持人 民币汇率稳定。这里的基本稳定是指人民币币值不出现大的波动。波动本身就包括小幅度的升值和贬值。

②意义: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两种核算方式、信用卡和它的优点、支票的含义和用途、外汇和汇率、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

(2)汇率的含义

(3)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第四篇:1.1 神奇的货币 教案

新课程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 新课程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 新课程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 新课程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发展↓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 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C. 先有货币后有商品 D. 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 答案:B [例2] 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答案:C [例3] 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A [例4] 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A.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B. 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C. 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D. 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 D ★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新课程网校[www.xiexiebang.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五篇:神奇的货币(教学参考)

神奇的货币(教学参考)

[教学内容]

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5种职能的含义及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展现;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纸币和人民币的有关基础知识,理解纸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含义、内容、展现形式、作用。教育学生对待货币要有正确的态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来为我们服务。[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它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本身有价值。

(3)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如只需给某商品贴个标签,而不需要在其旁边放上若干货币。

(5)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有一定的货币单位,如古代社会的货币金、银用两计量,目前,我国的货币单位叫“圆”,英国是“英镑”,法国是“法郎”,美国是“美元”。

2、流通手段

(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的。如买洗衣机,必须交钱,仅仅凭口说一下,货主不会让你拿走洗衣机。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物物交换时,公式:商品—商品(W—W),“买”与“卖”同时完成。商品流通时,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买”与“卖”时空上分离,突破了原来物物交换的跟制。可见,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不同。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贮藏手段

(1)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

(2)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时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

(1)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是由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派生出来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延伸。

5、世界货币

(1)世界货币是指货币是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纸币应还原为原始的货币——金、银。随着货币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马克、英镑、法郎、日元等。

二、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纸币的职能;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纸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本身并不具备其面值标示的价值,也就是说纸币本身无价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的面值,但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4、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1)在商品的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商品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其计算公式: 流通中的需的货币量=

可见,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

(2)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势必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秩序。而纸币的发行(或流通)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的价值,也称为通货紧缩。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存在与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支配商品经济的全过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商品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则是对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 产生前表现为相交换的商品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后等价交换原则就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等。

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商品交换中价格本应与价值相等,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出现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即价格的波动,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跌落,甚至跌至价值以下;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甚至涨到价值以上。价格的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价格的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这是因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供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的涨落花流水;价格的涨落反过来又影响供求,使之趋向平衡。也就是说,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并不是具体表现在个别的商品交换场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作用正是通过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得以贯彻和体现的。

4、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市场价格的波动,为商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信息,为了获得好的生产经营效益,必然调整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配置,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合理地配置各生产部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客观要求,使生产者们千方百计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因为只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各商品生产者为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彼此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不同,必然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

[自我测试]

请完成以下试卷以检测自己目前的水平,系统会根据测试结果引导你进入相应的解题区。(共有以下三个解题区:基础题、应用题、提高题)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点击页面左侧的链接直接进入相应解题区。选择题:

1、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C A.货币本身有价值

B.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家电产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微机,品种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高,而价格却不断下降。造成这些家电产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D A.市场供给超过需求

B.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渐形式 C.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纸币购买力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家电产品价值量减小

3.如果1台电冰箱换4台洗衣机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现在,假设由于电冰箱产品更新换代,功能增多,生产1台电冰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1倍,而生产洗衣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生产1台洗衣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下列选项中符合等价交换的是()D A.1台是冰箱换2台洗衣机

B.1台是冰箱换4台洗衣机 C.1台是冰箱换8台洗衣机 D.1台是冰箱换16台洗衣机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而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因为()B A.国家只管纸币的印制,不管纸币的流通 B.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要由纸币的发行量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多少来决定 C.法律没有赋予国家规定纸币购买力的权力

D.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纸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

5.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B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下载神奇的货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课_神奇的货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复习教案(5篇范文)

    6、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 一、学习目标 7、航天纪念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能够在市场上流通。( )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 (b) 8、......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推荐5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解开货币的神奇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购买商品就需要货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 (2)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

    神奇的货币说课

    高一年级必修一政治第一单元说课稿《神奇的货币》 2015-09-30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以下是精......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学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学案 www.xiexiebang.com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案 基础知识结构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 、商品(w): (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作为商品必......

    《神奇的货币》高效课堂教学设计5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

    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