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数学计划
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学期教学计划
(20 11— 2012学年第 二学期)
【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九年级数学。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及投影和视图四个单元。
重难点分析;
1、二次函数的重难点:是使学生能掌握用描点法画出抛物线的方法;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寻找,发现实际生活中的二次函数。
2、相似的重难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判断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3、锐角三角函数的重难点: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及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表示正弦,余弦,正切及三角函数概念的建立。
4、投影和视图的重难点:掌握正投影法及基本特性;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能力目标:能运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能正确分析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通过三视图与轴测图的对比,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坚强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有效授课,加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4、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备注:一试两份姓名: 钱辉春日期2012年2月29号
第二篇:初三数学计划13
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 用微笑目光来流露你的关注。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3. 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在一节课后有学生批评我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却获准三次。可见,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4. 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什么叫中断定势?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数学不好,你打断他这种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数学进步很快,只要努力成绩会上去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从老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创新
1.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
2.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成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教学定会高效。
三、从教法的角度看,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
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老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他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2.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 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
总的说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关键是定位:教师——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课堂的主体。
课堂提问设计四议
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运用的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灵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富有情趣
问答式的导课是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中富有情趣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稳定情绪,还能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更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前根据教材的情感内涵或德育渗透契机,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结感反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记忆,产生持久的效用。
二、课堂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
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一定的指向性,学生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差。而提问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提问,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和学习目标,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仔细的研究。首先,要抓住知识的连接点,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反映知识的层次,以及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内在联系,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的稳定性,也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固有的和谐性,承上启下,以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其次,提问还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教师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
自己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久而久之,不但会缩小后进生优生之间的差距,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营造积极主动、活泼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要注意课堂提问设计的灵活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运用的好事半功倍。因此,设计提问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而发。如:导课时有启发式的诱导发问,解决重难点知识时的悬念式发问,解决疑难产生共鸣时的升华式发问,遇到易混知识点时辨析性发问,深化知识的探究式发问和小结时的巩固性发问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活跃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课堂提问不是提出问题就等于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才干,解决问题,从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走进问题中,并从问题中解放出来,切不可机械、急躁,违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对于深度、广度、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给予及时的引导,逐层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的需要同步。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学生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因此,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宜。对于基础扎实,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设计与此接近的问题,注意由直观而抽象、有易而难、逐层深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主动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发问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提问要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质疑激发兴趣、学生解难提高能力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就其信息载体可分为动作表情信息、图文信息、语言信息等。其中在课堂活动中,用得最多的语言信息就是课堂提问。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搞形式主义,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提问,无效问答,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2.问题过难或过易。提出过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过程,都是失去了实际意义的提问。科学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即不太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教师应能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然,由于问题的难易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问题,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简单的,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却是难题,这就加大了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
3.提问不能面向全体。一些教师为了使提问能快速进行,喜欢只提问班级里的学优生,而把中等生、学困生冷落在一旁;也有一些教师一味 的为了“补差”,而把课堂提问只集中在学困生身上,反反复复的提问学困生,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提问对象,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一般说来,难度不大的问题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
4.对学生答案处理缺乏灵活机动性,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过程中有很多艺术可言,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提问的技巧,达到让“一发”牵动“全身”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量力而行。2.巧设提问内容。3.把握提问的时机。4.提问要有层次性。
《学案导学教学法》学案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
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
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三、几点思考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怎样上好复习课?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一、正确对待复习
某些教师认为总复习课,无非是让学生读读记记,做做习题,或者是教师问问,学生答答;也有些教师认为上复习课是快速地将平时教学再简单地重复一遍;还有的教师认为复习课可紧可松,可多上可少上,没有硬任务;总之,认为上复习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
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由此看来,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快。
二、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三个方面。
1.依据教材。总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
2.依据课程标准。总复习要按课标规定的范围、内容、题型、答题要求落实复习目标。特别是把握题目的难度系数,难度大了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失去练习与考查的目的。
3.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我们手中的资料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复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四、反对三种做法
1、反对面面俱到,都是重点的做法
2、禁止题海战术
3、反对机械性强化训练
五、两点要求
1、写好复习计划
2、备好每一节课
复习课借鉴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助餐”式复习课
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固定材料进行讨论和整理,往往老师认为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还是漏洞百出。为了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1.自备菜单
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它是上好“自助餐”式复习课的前提,在自备菜单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认真学习,精心准备。既可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包含自己已懂但又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既可请求同学的帮助,也可明确向同学挑战,他们的思维始终处在对知识、对问题解决的期待之中。2.消化菜肴
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道道菜肴(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可分为两大环节(1)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再提出自己菜单中的问题,尽量争取在组内成员帮助下解决。小组交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2)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一是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是组际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3.细品佳肴
由于菜单出自不同的学习个体,就难免会出现有些问题超越课标要求,或很难在45分钟内全部消化,而这些问题中有的极具思考价值。于是便成了一些学有余力或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品尝的一道佳肴。只要给他们三五分钟用来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发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更宽阔的舞台,就能激励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一部分独具思维的数学爱好者。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
二、“理练结合”式复习课
我们知道,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便于操作也最为常用的方法。它主要可以分成三种模式:以理带练即先理后练;理练结合即边理边练;练为主理为辅,即先练后理。复习边理边练的形式居多。那么如何让传统的摸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呢? 1.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1)抓准复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的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那么这个点如何抓呢?方法一,设计开放题来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组串学生知识的散点。从而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复习等。这样相对以往教学中教师喋喋不休、大量的注入,课堂更多关注了质的体现。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
(3)注重学生参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在相互的质疑评价中,就能暴露学生的不同思考和存在的不同问题,引发辨析、矫正,从而完善知识网络。
2.练习内容多样化,强调应用。
(1)突出练习的实效性。
练习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
(2)加强练习的应用性。
走出备课误区,实现有效备
尊敬的同仁,我们都是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有着怎样的作用,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和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底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可见有效备课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然而,我们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但真的将“有效”二字实施于备课当中却有些迷茫,弄不清方向,力不从心。现在我们在备课方面还有以
下几个误区:
一、备课就是写教案
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以及受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的束缚,每位教师动力定型似的完成学校教学案,我们大都注重形式的规范与完美,忽视内在要素的健全和充实,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备课就充分,认真。导致备课完全变成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
二、过分依赖“教参”和所谓的“优秀教案”,缺乏个性和创意。有的教师离开“教参”和“优秀教案”不能备课,还有的老师在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和教学设计,也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就直接拿来
使用。
三、过分依赖课程标准和教材,忽视学生实际。
教师的备课就是“背课”,教师上课自己从头到尾按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不管学生的感受如何,就连学生课上的小动作他都不看一眼,怕打
乱自己的思路,怕学生给自己出难题,自己只是拘泥于教材编排顺序,设
计上没有创新。
四、教案的设计以统一要求为主,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完全适应课堂学习活动内容和方式。传统的教案设计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权利参与其中。理论上强调备课要“吃透两头”(教材与学生),而实际上教师更多地以教学大纲、教材、教参为设计的基本依据,全班学生往往被看成一个学生,或者说学生被抽象化教案设计体现的是一种统一要求,学习要求与内容基本相同,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速度基本一致。那么如何备课才能达到有效?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个“隐性备课”的概念,讲的是功夫在教案之外的道理。这里,我们不妨拿裁缝做衣裳做个比较,裁缝师傅“看面料”、“量尺寸”、“选款式”、“裁剪、配料”、“逢成衣”、“试穿修改”,驾驭自如,轻车熟路。发现这与我们的备课
十分相似。
㈠“看面料”——研读教材
教师备课也一样,也得首先学会“看料”,即钻研教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没有实实在在的文本研读,跨过教材本身做许多的引申和发挥,或直接引用他人的观点。那种感悟只不过是言不及义的空话,或是人云亦云的套话,是肤浅片面的白话。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呢?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学生的反馈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教学才会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特色。有句话叫“只有钻得进去,才能跳得出来”。
㈡“量尺寸”——研究学生
裁缝师傅为客人做衣裳前,总是先给客人量量身高、肩宽、腹围等,这样的“量体裁衣”,不就是我们现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
吗?
所以,要想使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就得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1、找准整体学生的学习起点。
2、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会因各自生活经验的差异,现有知识程度的不等,在学习中表现出个别差异。教师的备课设计就要有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如:现在许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开放性地设计题型多样、深浅不
一、选择性强的作业。有的练习册上就有。有简单积累的、练习运用的、实践拓展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这样的备作业就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㈢“选款式”------研究教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了大家最“时尚”的首选。但有些教师现在教学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该训练的也不敢训练了。特别是提到合作学习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好多课堂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就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流于形式。
目前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诵读法、谈话法、提问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在某一具体情境中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情境中未必也最优;反之,在一种情况下是低效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很有成效。所以备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借鉴他人的先进之处科学地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应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在一堂教学课中,互相配合使用,落实好实施的程序,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㈣“裁剪、配料”——取舍拓展
了解了材料的属性和客人的具体要求后,裁剪师傅裁来做这件衣服用得着的衣料,剪去没多大用处的废料。然后,再增添适当的配料做装饰,做出更符合客人的口味。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一样,首先我们得“裁剪”“主料”。在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把握上,根据学生的需要,截取对本班学生有教学价值的、育人价值的部分,舍弃不重要的“枝叶”。
总结如下:
1、抓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拓展
2、从学生生活的相关点设计训练
3、从各个学科的连接点挖掘联系
㈤“缝成衣”——理清思路
有了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地把握,做到胸有成竹。理清思路,写下教案那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此时,我们与裁缝师傅一样,要做的是有先后、有条理地串联要点。只不过此时师傅选的是匹配的线,我们要的是自然、精彩的过渡语罢了。
㈥“试穿修改”——反思调整
经过看面料、量尺寸、裁剪、缝纫一系列的程序,衣服终于做好了。大家或许以为这样就已经大功告成了,其实不然。裁缝师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在客人试穿后再做适当修改,甚至多次。我想,许多的开课老师反复试教,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与裁缝师傅的这一做法有异
曲同工之处吧!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这也是我的以后设想:多读有关的书,做好反思备课,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住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
做为教师,上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课,而不去反思总结,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堂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不仅要求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同时引导他们开放自己,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反思中学习别人,发展自我。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初三数学冲刺计划
数学100天冲刺计划
一、学好不熟悉知识点;
1、二次函数;
2、一次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相似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
6、四边形;
7、解直角三角形;
8、圆;
9、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10、11、12、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的应用问题; 概率统计及其它。
二、制定好做题计划;
1、一周三次中考模拟;
2、做好专题练习;
三、锻炼中考心态;
1、平时中考模拟时注意控制做题速度、时间及顺序;
2、了解中考相关问题,如历年各学校录取分数;
四、加强做题规范;
1、习惯贵在养成,做就好好做,要么就不做;
2、熟悉中考阅卷老师阅卷标准。
五、其他;
1、除本中心制定的相关计划外,应认真听学校老师讲的每一节课;
2、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不要求苦读,应高效率学习;
3、做好归纳总结,为最后冲刺准备。
第四篇:2007学年初三数学备课组计划
2007学年初三数学备课组计划
2007~2008学是本备课组课改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考来临的关键时期,继续稳妥、有效地进行课改,及时总结课改经验,做好中考前的复习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初三年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化课改,总结经验
1.学习、研究新课标,领会了课改精神,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
3、进行教育总结,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整理好相关材料。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做出特色
1.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优势互补,保证备课和上课的质量。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改精神。加强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切实提高教育学双边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反思。3.组织备课组教师参加市、校级教研活动,了解教学动态,获取教学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进行信息交流,包括考卷的交流。
4.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本备课组每人开一节公开课,进行教学观摩,互相交流教学体会。
三、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4.备课组教学安排计划 第一学期:
根据初三数学的教学要求,第一学期备课组将完成第22至第25章及27章圆的部
分内容的教学任务。认真完成作业,对练习册上习题基本达到人人会做,教师及时讲评。对每一章节进行测验、分析、讲评。第二学期: 第一阶段:
第1周至三月底完成最后两章的教学任务,认真完成课本及练习册上习题,及时讲评,并进行复习、测验、分析、讲评。第二阶段:
三月底至四月底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第三阶段:
四月底初至五月底进行第二轮复习,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第四阶段:
五月底至考前进行第三轮总复习,并以模拟卷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初三年下学期,准备进行2~3次的月考考试,及时弥补知识缺漏。
郭 佳
2007年9月1日
200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工作要点:
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1、加强理论学习,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推荐本教研组老师学习一本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的书籍。
2、抓好“专业引领”工程,指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提高,做到互帮互学。
3、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4、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5、抓好复备,认真反思每一堂课的教学,认真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和点滴经验,积极撰写有价值的论文、案例、互助互学。
6、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生,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并且做好竞赛辅导工作。
7、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开学初,我们就对学困生进行家访,分析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并且采取优生和学困生结对活动,教师要耐心进行课后辅导,使后三分之一学生成绩有明显进步。
8、开展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期每位老师都要上一堂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交流课,互听互评,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郭 佳
2006年9月
200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二期课改为重点,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校本教研,坚持课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愉快地探究能力。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工作要点:
1.积极推进二期课改。
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理念,认真贯彻二期课改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每一堂随堂课中。
2.大力开展并规范备课组建设,认真进行教材研究,落实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环节,积极听棵、评课。
3.数学教师按时参加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积极加强组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4.认真实行单元测试及月考测试,并开展不定期的抽查和自查。
5.加强师德教育,激励全体教师讲求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争做爱生模范。
6.每学期每人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全组人员共同听课、评课,多提建议,自我反思,以便相互学习,不断改进,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创造互相促进的人文环境,探索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自觉提升业务能力。
7.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作好活动记录;积极参加公开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参与研讨。
8.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9.提高试卷命题水平,加强对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的分析。
10.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为学生进入初三做好准备工作。
三、备课组教学安排计划
根据初二数学的教学要求,备课组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完成作业,对练习册上习题基本达到人人会做,教师及时讲评。对每一章节进行测验、分析、讲评。具体见每学期进度表。
郭 佳
2007年2月
2005学年第二学期初一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数学学科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结合七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作为重要的组合平台,突出实施新课程这个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2.积极开展新课程教材实验,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3.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做好教学“七认真”的常规工作,力争数学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在各级调研抽测中有好的成绩。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使备课组活动有序性、系列化,认真落实“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活动;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全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主要工作
1.七年级实施新教材,为了使本组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会认真组织全组成员深入研讨教材,有空的话互相听课,做到有组织、有记录、有交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深入开展学习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书籍,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让广大教师把握好课改的方向,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的发展。继续学习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研究。
3.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教学时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用数学的特质的美来吸引学生。
4.加强备课组建设,“以点带面”积极发挥我组的作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充分发挥学校在师资、网络教学上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推广教研成果。
6.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对差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7.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
8.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郭 佳
2006年2月
第五篇:2009学年初三数学备课组计划
2009年初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是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要继续稳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及时总结经验,保质保量地好期中考试前的相关教学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初三年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初三现有学生226人,8个班级,各班数学学习情况也是各有差异。上学期初二期终考试的平均分79.53分,合格率89.17%,优良率72.08%,优秀率35%。
2、教师情况分析:本备课组共有五位不同特长、不同风格的数学教师,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都很强,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老师要真正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还需要加强学习与研讨。
二、短期目标任务:通过我们备课组的努力,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争取进入公办学校中上水平。
三、主要措施及方法:
(一)深化课改,总结经验
继续学习、研究新课标,领会了课改精神,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教学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进行教育总结,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整理好相关材料。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做出特色
1.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优势互补,保证备课和上课的质量。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时空。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改精神。加强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切实提高教育学双边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反思。
3.组织备课组教师参加区、校级教研活动,了解教学动态,获取教学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进行信息交流,包括考卷的交流。
(三)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所面对的各项考试。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三基”,准备每个阶段内容均准备概念辨析题,努力提高各层次学生填空、选择题的准确率。为年级中的学优生准备每周一至二题综合题,并制定专门时间讲解,务必使其对于数学综合题形成一定的思路。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参、教辅材料、以及中考考纲、考试要求。统一每一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知识讲练的深度与广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练习一致,测试一致。平时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有经验及时总结,有问题及时解决。
4.备课组教学安排计划
第一阶段:开学至9月中下旬完成24章(从开始部分到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任务,认真完成课本及练习册上习题,及时讲评,并进行复习、测验、分析、讲评。
第二阶段:进行第一轮复习,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阶段内容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并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出现的错误加以统计。
第三阶段:第二轮复习,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好好加以研究,并逐步落实,做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任务是艰巨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是我们初三年级数学科备课组一定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培优扶差,在教学上有比较大的进步。一句话,我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还是有信心、也有决心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出色的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