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时间:2019-05-12 20: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内容:教材第91—103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时安排: 3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2)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

4、3/

4、2/

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5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同桌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

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二4——6题

(五)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7—11题。

(3)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个1/42/5里有()个1/52、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并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3)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4)让学生计算,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1)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2)练习二十三1——3题

三、作业:教科书第102页的4——9题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内容:教材第1—14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和分

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

算。

3、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会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并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单元难点:

1、能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表示物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 7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并且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还知道1厘米=10毫米。

(2)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千 米 的 认 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三和练习二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汕头到广州有几千米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你是否知道从哪到哪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跑5圈体会1千米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2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长度,还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4)千 米 的 认 识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练习二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布置作业: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

(5)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请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迷宫去玩,数学迷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6)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第1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7)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能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知识。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内容:教材第112—119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单元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课时安排:5课时

(1)简单的组合

教学内容: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册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 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2)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书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3)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共同探究。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汇报。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一小组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3、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4、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5、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6、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7、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8、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9、拓展练习。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

(4)练习课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2)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5)实践活动

掷一掷 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会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在时间生活中加以应用,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认识小数----------------------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教具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

()()()

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

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

(3)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元=()角

1角=()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

(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

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叔的写法。教学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

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

(2)二位小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

试一试。

15厘米=()/()米=()米 30厘米=()/()米=()米

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米 1米8厘米=()米 7角7分=()元 1元7角7分=()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内容来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六点八七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15分=()元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

2、教学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

(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4题。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

一第4~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

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米 4厘米=()分米 8厘米=()米 12厘米-()米 1米6分米=()米 2米30厘米=()米 6米3厘米=()米 5分=()元 2元5角=()元 4元6分=()元 20元4角5分=()元 3米1分米5厘米=米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

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 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

(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 13.60元 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 13.60元 15.15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

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单位:米 小刚 小王 小芳 小红 小明 1.08 1.10 0.98 0.97 1.02 请比较他们的身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8表示 元 角 分,0.03表示 元 角 分。2.50表示 元 角 分 0.48表示 元 角 分

(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3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0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4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3、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

(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

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 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

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

(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3、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4、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难点: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

学习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学习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3)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元=()角

1角=()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

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叔的写法。学习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2)二位小数的写法。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

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

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 试一试。

15厘米=()/()米=()米 30厘米=()/()米=()米

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米 1米8厘米=()米 7角7分=()元 1元7角7分=()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内容,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学习准备:直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六点八七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15分=()元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

2、学习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一第4~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学习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

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米 4厘米=()分米 8厘米=()米 12厘米-()米 1米6分米=()米 2米30厘米=()米 6米3厘米=()米 5分=()元 2元5角=()元 4元6分=()元 20元4角5分=()元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

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

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

(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 13.60元 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 13.60元 15.15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

(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

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单位:米 小刚 小王 小芳 小红 小明 1.08 1.10 0.98 0.97 1.02 请比较他们的身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四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学习准备: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0表示 元 角 分,0.03表示 元 角 分。(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0.3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0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4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3、学习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学习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五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学习重难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

(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

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 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

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

(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

(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合集5篇)

    第八单元可能性 单元内容:教材第104—111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1、使学生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 (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体裁不限,写景、记事、写物、写人等) 一件高兴的事 哈哈!星期六一早,唠叨的妈妈竟放我大假--跟爸爸钓鱼去。不做家庭......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编写童话故事》微格教案 执教:南宁市西乡塘区兴贤小学 杜桂瑛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习作《编写童话故事》习作要求 1、 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

    三年级第七单元小练习

    31、雨后 1、填上合适的词语。 使劲地( ) 紧紧地( ) 小心地( ) 提着( ) 撅着( ) 咬着( ) 2、阅读: 小驴智斗大老虎 有一天,一头小驴外出散步,不巧碰上了一只老虎。老虎逮住了 。于是,它对老......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科学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第七单元作文 自编童话故事 森林运动会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早早来到森林学校开运动会。小动物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从教室出来,坐在操场上。 鹦鹉校长发言了:......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