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分税制的利与弊(模版)
分税制的利与弊
浅谈分税制的利与弊
摘要: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很好的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但是根据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税收管理体制须做出相应改革。
关键词:分税制税务管理利弊
On the revenue-sharing pros and cons
Abstract:Revenue-sharing by taxes, a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revenue sources, divided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tax administration privileges, b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ax sharing system specific analysis and overall grasp, we see the pros and cons of co-existence.Therefor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is required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s.Key Words: Revenue-sharing;Tax Management;Pros and cons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一、分税制的由来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作为一种财政管理体制,目前已为西方国广泛采用。我国清朝末期曾出现过分税制的萌芽。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从历史上看,每个国家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都曾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从现状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
二、分税制的实施
“分税制”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制度是一种公共性规
则,具有强制性与约束性,制度创新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规则和契约安排。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即分权、分税、分管。所以,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通过划分税权,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三大税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三、分税制的益处
(一)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发挥利益分配原则的效率
(二)实行分税制,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
(三)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体现财政制衡原则
(四)实行分税制,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实施
四、分税制的弊端
1.事权和支出范围越位。目前实施的分税制没有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事权
维持不甚明确的格局,存在越位与错位的现象,事权的错位与越位导致财政支出范围的错位与越位。
2.部分财政收入划分不合理。税收收入没有严格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并
依此确定应属何级财政收入,存在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企业 所得税的不规范做法。一
些应为中央税的税种,如所得税被定为地方税。地方各级政府间按税种划分收入未落实。
3.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地方税种除营业税、所得税外,均为小额税种,县、乡级财政无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对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过小。
4.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间较少实行按事权划
分财政收支的分权式财政管理体制。县级财政没有独立的税种收入,财政收入无保障。
5.转移支付不规范。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政府间财政资金分配因
保留包干制下的上解、补助办法,基本格局未变;采用基数法实行税收返还不合理;中央对地方专项补助发放的条件、程序、使用管理无法可依;地方政府之间如何转移支付不明确。
参考文献:
[1]石坚;国外分税制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06期.
[2]谭少杰;深化企业集团改革:实行“三级分税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7年09期
[3]孙蕴素;论分税制[J];财贸经济;1988年09期
[4]小雨;联邦德国的分税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08期
[5]杨遂周 ,刘佐;关于分税制的初步构思[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1期
[6]胡中流 ,王刚;有关“分税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周少云;分税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经科学;1989年01期
[8]程念东;;实行分税制的一些设想[J];财会月刊;1989年01期
[9]毛翔;;对天津市郊区、县实行分税制的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杨光明;试论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J];求索;1990年04期
第二篇:分税制利与弊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税务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
班级:09财管8班姓名:谢含露学号:091360836
指导教师:姜伟军
二○一二 年 四 月
分税制的利与弊
摘要: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关键词:分税制原则利与弊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作为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即分权、分税、分管。所以,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通过划分税权,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有时还有共享税)两大税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一、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从历史上看,每个国家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都曾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从现状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
二、分税制的利处
(一)从动态上看,这种安排,客观上鼓励地方保护行为,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销本地企业产品、排斥外来企业产品的行为倾向,甚至
导致一些行业中中央属企业在一些地区面临不利的竞争局面,全国市场一体化进程遇到妨碍。它有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同样,隶属与中央的企业的所有税收由中央收取,也造成地方财政税收的不公平和紧张。隶属与中央的企业,总是或者主要是在地方运行,哪怕是污染,也是具体的地方承担,具体地方应该有部分权利享受相应的税收。况且,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央企业的归属主要有中央决定,部分地方、特别是贫穷的山区县城等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企业,农业地方没有工业,没有企业,又不征收农业税,导致贫困的农业地区税收收入很低。而富裕的地区或者是地理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的税收收入增加明显。这种格局有进一步升级的迹象,造成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局面。实际情况怎么样?具体数据支持呢?
(三)分税制是需要部分分权制度的背景支持的。没有适当的、法定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界限,则无法形成有效的预期激发二者行政的积极性。中国传统是集权制国家,但集权中还是有分权,各个地方政府有明确的权力行使领域,但是,这种比较稳定的地方权力行使领域似乎在目前的中国没有出现。中央和地方分权不落实,又处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则形成上下不断博弈的过程。上面不断地收权、放权,下面不断地要权,另想突破限制的思路,不断地破坏规则。
三、分税制的弊处
(一)如果实行比较完全的集权制度,其不利效果也是明显的。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上要求统一和稳定,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按西方一些联邦制国家一样实行地方分权制。另外,中国又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状况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这就决定了我们国家不能像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国一样实行税权集中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型制度。如果实行完全的集权制度国家,首先表现在几乎无法制定适合全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经济调节规则,距离遥远,经过多级分解后再传下去的制度规则会完全变样或者时滞太长,无法比较顺利地贯彻和发生预期作用。
(二)而中国现行分税制的税权划分不清晰,不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公共财政学论认为,公共产品具有层次性,按其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由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工制度确
定,是一种经济机制设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税收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各级财政支出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范围大体与本级政府辖区界限相一致。所以,中央和地方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应地,中央和地方应拥有各自的税权。只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拥有各自的税权,才能保证各级政府支出的基本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三)即地方政权机构没有拒绝接受国家税权配置的权力和理由,同样要给予地方权力机构和政府行使税权相应的支持。具体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征税权限、收费收入界限和支出责任范围。根据地方政府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责任,适当地划分地方政府的税或费的收取权。规范地方政府的税费收取权,宪政设计中权力适度划分,还要求地方政府把这笔钱切实地用于服务之中去。
四、面对现实问题,如何完善分税制
(一)适应加入WTO需要,中国跟进发展中国税权国际化的相关规则。国家是居民(公民)通过纳税而维持公共保护的机构,没有国家个体的私有利益,同时,公民(居民)怎么承担、承担多少国家义务主要通过税收来体现。税法规则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体现的是居民(公民)和国家之间的财产分割规则。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制观念去检测、对照、衡量现有的税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税权规则不完善、税权规则之间不和谐之处比较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税权规则应该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对内法制化分割国家和居民(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权利,夺民之利,同时,积极有效地协调促进居民(公民、法人)发展经济、安定生活的积极性,给居民一个法定、稳定、合理的预期。宪法、行政法律、法规、税权基本法、单行税法、刑法、公民财产记录基本制度、税法规则的解释和补充制度等需要对税权规则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三)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征信制度是税权分配、行使的基础。改革和完善权力机关权力运行机制,提高税权行使效率,监督地方税权行使。完善司法权对国家税权分配及其使用中的制约,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贾康,傅志华,阎坤,李明。关于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23).[3]楼继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财政,2006(3).
第三篇:分税制的利与弊
分税制的利与弊
摘要:1994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分税制革,但是没有一种体制是一劳永逸的。根据对现行分税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
关键词:分税制;积极作用;问题
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的分税制这一项制度创新,它规范了政府与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确立了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导向,建立了中国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新机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一、分税制的积极作用
分税制的实施,既是一国政府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是一国以法治税思想在财政、税收制度建设方面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体现,也是一国财政管理体制在税收方面的体现。
首先,分税制真正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调节与控制,使中央财政在宏观调控中处于主动地位,从体制与制度上保证国家的统一。
其次,这次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要求,对传统的税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确立了复合税制体系,通过这次改革,使税制进一步简化,规范。
再次,改革还贯彻了“依法,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征管手段明显增强。
总之,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是一次体现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创新。
二、分税制的主要问题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创新,选择了渐进式改革路径,仅仅是初步搭建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框架,许多关键之处留下了诸多“先天不足”。
第一,税收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几次调整尽管给地方政府下放了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但是地方末建立自己的地方税体系和征收管理机构,管理权限非常有限。
第二,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的重点是划分收入。在事权上,中央财政资金较宽裕,地方财力较紧。地方又要承担属于中央的项目,这加重了地方政府负担,相应的农民的负担也加重了。
第三,收入划分不规范。企业所得税按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导致地方政府为追逐税收利益而大搞重复建设,结果各地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严重阴碍着资产重组,制约着结构调整。
第四,税收政策不统一,税收优惠过多过滥。差别性,歧视性,区域性税收政策,直接导致税负的不公平,现行税制内资外资企业税法不统一,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造成纳税人的税负失衡,税收优惠和税率不统一。
第五,税权的划分没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对税收管理体制做出法律性规定的税收基本法,目前作为税收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法规性文件仍是1977年制定的《关于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
从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和矛盾,因此有必要根据实践的结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税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科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实际的税收管理体制,对于正确贯彻国家的税收政策法令,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提高税务管理效率,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贾康,傅志华,阎坤,李明.关于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3]楼继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财政,2006,(3).[4]安体富,王海勇.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5]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2).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ax
Summary: 1994 China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e tax reform,but not a system is perfect,once and for all.According to the imperfect present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the overall grasp,we se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exist.Key words:tax sharing system advantages problem
第四篇:《分税制的利与弊》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期 中 论 文
(财务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严诗琴班级:09财管7班学号:091360736指导教师:
二○一二 年 四 月
分税制的利与弊
09财管7班严诗琴
论文摘要:1994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分税制改革,但是没有一种体制是十分完美、一劳永逸的。根据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税收管理体制也必须相应改革以得到完善。
关键词:税收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改革重点
一、分税制的由来与实施
(一)分税制的由来
纵观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税收管理体制都有不同的具体方式,但是,分税制是建立悦收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1994年,分税制在我国成功实施,针对每一件事,我们都得一分为二的看待,都存在着利与弊。根据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需要改革和加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由来已久,但是对于稳定的税收管理体制,尤其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税收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建国以来,我国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财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二)分税制的实施
首先,“分税制”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制度是一种公共性规则,具有强制性与约束性,制度创新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规则和契约安排。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增进自身的福利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或在预算约束下提高目标水平。税收管理体制是一组特定制度的组合,规范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税收管理活动。这次税制改革的成功在于它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博弈双方都成为体制的受益者,形成一个双赢。总的来说,分税制改革给中国
带来了红利。
二、分税制的好处
分税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每年的打财政收入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个别达到百分之三十多。
二、中央可动用的财政多,能办好多事实,比如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运动或展览,三、公务员的工资增长较快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都取得了进步。
三、分税制的坏处
当前我国分税制存在下列弊端:
首先,分税制改革没有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科学统一,中央政府税收比重过高,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汲取能力。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将增加财政收入的目光投向土地开发方面,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其次,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增值税,并且从生产环节设计增值税具体规则,出现了打乱的税收征管漏洞。
第三,分税制改革重点在税收比例划分,而没有考虑到公共产品投入的需要,这就导致我国在公共产品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权利义务不对称现象。
第四,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我们往往对税务部门重其取得收入多寡而忽视取得收入的成本,忽视对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同时,中央政府也无法实现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调节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目的。
第五,分税制改革是以1993年各地经济总量为基础确定分税比例的,没有充分征求各地意见,更没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讨论,在程序上存在问题。
总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财税领域最重要的、最复杂的、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我们还应在实行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进步,以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管理体制为目标,真正发挥税收管理体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巨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坚;国外分税制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06期.
[2]谭少杰;深化企业集团改革:实行“三级分税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7年09期
[3] 孙蕴素;论分税制[J];财贸经济;1988年09期
[4] 小雨;联邦德国的分税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08期
[5] 杨遂周 ,刘佐;关于分税制的初步构思[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1期
[6]胡中流 ,王刚;有关“分税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周少云;分税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经科学;1989年01期
[8] 程念东;;实行分税制的一些设想[J];财会月刊;1989年01期
[9]毛翔;;对天津市郊区、县实行分税制的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0]杨光明;试论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J];求索;1990年04期
第五篇:《分税制的利与弊》(共)
分 税 制 的 利 与 弊
姓名:王延波
学号:111424072 专业:行政管理
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税制的利与弊
论文摘要:1994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分税制改革,但是没有一种体制是十分完美、一劳永逸的。根据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税收管理体制也必须相应改革以得到完善。
关键词:分税制的由来、分税制的利、分税制的弊
一、分税制的由来
税收管理体制由来已久,但是对于稳定的税收管理体制,尤其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税收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建国以来,我国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财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纵观当今世界,尽管各国的税收管理体制都有不同的具体方式,但是,分税制是建立悦收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1994年,分税制在我国成功实施,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但是我们学过哲学都知道针对每一件事,我们都得一分为二的看待,都存在着利与弊。根据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具体分析和总体把握,我们看到了利弊共存。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需要改革和加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
二、分税制的好处
自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以来,初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规范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其主要成效如下:
1、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行分税制后,中央直属税务机构直接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只负责征收地方税,均致力于完善管理机制以增加各自的收入。自1994年起,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扭转了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年下降的局面。国家财政收入从1993年的4349亿元增至2003年 的216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12.6%上升到2003年的18.6%。
2、增强了中央政府所掌握的财力和运用财政政策的能力。由于将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且中央直属税务机构直接征收中央税,中央收入不再受地方收入的影响,1993年到2003年,中央财政收入从957.51亿元增至6989.17亿元,中央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2%上升到52.2%。实行分税制后,由于地方政府至多只能控制地方税种的有效税率与税基,中央利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随着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其利用财政政策的自由度也会增加;转移支付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地区差别的加剧。
3、基本统一了企业税收环境。由于取消了原税制中对不同企业实行不同所得税,并采取了其他一些税收改革,使企业基本上摆脱了原来实际存在的税收歧视,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再为不合理的税收掩盖,有利于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4、有利于政企分开。实行分税制后,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利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淡化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动机。
5、税收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向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迈了一大步。这次改革规范了税收制度、税收种类,取消了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税种,开征了一些新税种,在总量上把原来的33个税种改为18个税种。
三、分税制的坏处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改革难度较大。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虽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尚不规范。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税种分配不合理。为确保中央收入,税种的划分使地方税体系几乎没有税源广、税基厚的主体税种,地方税大都是税源分散、征收困难的小税种,致使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实行财政支出。为弥补财政支出缺口,地方政府会采取摊派收费、扩大预算外收入和非预算收入、借债等行为。
2、政府职能转变并未真正解决。按公共经济原则要求,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再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地方政府主要承担资源配置优化职能。目前,我国政府仍把大量经济建设事务及相应支出包揽下来。我国国家财政(中央与地方支出合计)支出共13项,具体为: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 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用、价格补贴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债务支出。13项中真正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支出的只有5项,1998年这类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9.1%。同样,在统计上地方政府开支的24项中,只有16项真正属于地方公共产品支出范围,支出额占总支出的75.6%。
3、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为保持地方的既得利益格局,1994年的分税制实行了“保存量、分增量”的办法,同时保留了原体制的分配格局暂时不变,即仍沿用中央对地方补助、地方上缴中央的办法。这并没有真正实现根据事权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规模的目标,还为地方政府留下一定的争基数、争财力空间。
4、地方缺乏自主权。我国税收立法权比较集中,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传统体制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也难以完全扭转。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要集中在中央,以保证中央调整经济的需要。无论是中央返还共享的地方税部分,还是税收法律和主要政策包括开征权、征税范围等,均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具体条例由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订。地方政府只能按国家的税收政策及法令执行。地方只有少量的权力,如车船税、房产税的开征、停征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部分地方税种的减免按一定权限报省级税务机关审批。
5、转移支付体制不完善。分税制改革前的“包干制”的许多不规范特征仍保留在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中,转移支付规模的确定方法缺乏科学依据,转移支付形式不规范、随意性大。在转移支付成为地方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将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跑部”要资金,向中央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而不是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植做大财源。
6、分税制在设计上与政府分级体制不配套。我国设有中央、省、市(州)、县、乡(镇)五级政府,一级政府享有一级财权,五级政府就要按五级分税。由于纳入中央税和共享税的若干主导税种占全部税收的90%以上,加之中央分享比例高,目前的分税制仍停留在中央对省级分税的层次,部分省(区)延伸至省对市(州)分税,若再往下实际上已无税可分。
总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财税领域最重要的、最复杂的、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我们还应在实行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进步,以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管理体制为目标,真正发挥税收管理体制在我国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巨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坚;国外分税制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6期.
[2]谭少杰;深化企业集团改革:实行“三级分税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9期
[3] 孙蕴素;论分税制[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4] 小雨;联邦德国的分税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