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税务局基层分局的建设调研思考
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化,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基层分局的职能、任务和运行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税收信息化和法制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基层国税干部的税收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面加强基层分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今年年初,省局周苏明局长在国税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基层‘三化’建设成果,提升基层建设水平,把新一
轮基层建设的目标转化到全面推进和谐基层建设上来”。本文拟结合当前基层分局的实际,谈谈如何建设和谐基层分局。
一、当前基层分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分局建设科学性不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建设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如何建设好基层分局认识模糊,思路不统一,各自为政,基层分局的分局长凭个人管理经验进行基层分局建设,先进跟着分局长跑。往往是有经验的分局长走到哪里,工作就好到哪里,而换了一个分局长,原先的先进分局就当不了先进。部分税务干部也存在着“跟某某分局长就好好干”的不良想法。基层分局建设中客观上存在着人为因素影响较重,过分依赖分局长个人管理经验,缺少制度管事、以制度约束人的问题。
2、基层分局建设系统性不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主要表现在:基层分局建设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想到哪里,抓到哪里,满足于一两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局部工作成效明显,整体工作一般。如在抓征管业务促收入提高时,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导致个别业务能力较强的税务干部,没有抵挡往外界诱惑,走上了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的道路。
3、基层分局建设客观性不强,没有规划一个有序的建设进程。主要表现在:不从基层分局的客观实际出发,不坚持实事求是,不循序渐进,搞大跃进。基层分局领导都想在考核期内或自己的任期内把基层分局建设成为先进分局,客观上导致了基层分局建设不是着力去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难点问题,不从抓管理基础、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等根本入手,而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当然形不成基层分局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4、基层分局建设主动性不强,被动应付考核多,目标定位低。当前,基层分局人少事多,征管范围广,税收任务重,实际困难多,还要承担着文明创建、行风建设、内外协调、接受检查考核等大量的日常事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一些基层分局是上面怎么要求、下面怎么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特别是对基层分局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国税文化建设等“软指标”能拖则拖,甚至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离和谐基层分局建设的目标相去甚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较模糊,对基层分局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由于基层分局建设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各项基础税收工作,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抓好环境建设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要通过抓班子执政能力和干部队伍素质等“软件”建设来全面实现基层单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基础性管理。因此,基层分局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基层分局建设的全面加强就无从谈起。
2、主观能动性相对滞后,抓基层分局建设缺乏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成份、征管手段、执法要求、干部队伍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分局建设不能凭经验办事,必须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推行集约管理、科学管理,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来指导和规范基层分局税收工作。在实践中,强化税收征管与加强基层分局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客观上讲,基层分局建设工作还存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观念上的滞后成为了全面推进基层建设的“瓶颈”问题,制约了基层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3、内部管理相对虚化,基层分局建设中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突显弱化。
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一直是基层分局建设工作一个重要抓手,但从制度的执行力度来看,许多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执行落实得不够,检查督促的力度也不强。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的执行力理念,缺乏完善的执行力机制,缺乏强化的执行责任追究制,缺乏严肃的工作纪律保证。导致基层分局在执行中出现了机械性执行、应付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梗阻性执行、不注细节地执行、“有头无尾”地执行等执行不到位现象,严重弱化了基层分局建设的工作力度。
三、全面加强基层分局建设的几点想法
1、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统一基层分局建设的标准,着力建立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从实践来看,国税基层分局建设包括基层分局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分局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分局征管业务建设、业务工作效能建设、面向纳税人的税收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分局管理制度建设、基层分局干部廉政建设、以及对基层分局建设的科学评估等多方面的内
第二篇: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
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2010-06-29 18:50: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2)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也给基层税务分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人为本做好基层税务分局的管理工作。
一、目前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对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的认识,不重视沟通
对基层税务分局而言,广大干部职工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研究如何将以人
为本精神和人事管理结合起来,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了使人做好工作而发展事业。要尊重干部职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合法权益以及意见和建议。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沟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让干部职工真正理解和支持上级的工作安排,而不是消极盲目的接受和执行。
(二)没有将以人为本工作做到细处,不重视细节
有些基层税务分局人事工作管理质量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对职工的思想情况“摸脉”不细、“诊断”不准、“药量”不当。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无论是做思想工作也好,或者布置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经过充分准备和广泛地调查研究,在对干部职工思想摸清楚的基础上才进行实施,防止仓促上阵,做到把要解决的问题抓准、把工作的实施方案定准。在具体实施上不套模式,道理要讲的实在,反对“高八度”的高谈阔论。
(三)管理方法不灵活,缺乏技巧,不讲求实效
基层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是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应该首先做一名倾听者。要先了解干部职工对工作生活的困惑以及想要反映的问题,为疏通思想、化解矛盾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创造条件。将大道理转化为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小道理。面对基层一线职工,大道理很多,但是不实用,给人一种不亲切、不实在的感觉。
二、解决基层人本管理不足的对策
有句名言说道,“领导的任务就在于把他所领导的人们从现在所处的地方带到他们还没有去过的地方。”管理者从战略的角度把握工作的总体方向,还能为工作分析的开展给以各方面的调度和支持。因此,对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将有利于以人为本精神的贯彻,下面笔者对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结合到基层的工作
生活中去阐述一点薄见:
(一)积极推行能级管理
公务员制度尽管把“能”与“德、勤、绩”共同作为评价和考核公务员的重要标准,但是,公务员制度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公务员的“能”规定得过于宽泛,可操作性较差。能级管理建立起规范的能力管理方法体系,使得对“能”的管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实现了对公务员制度的补充。
能级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考评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绩酬挂钩、动态管理,建立一套富有活力的新型税务公务员管理制度。目前虽然有具体的实施考核方法,但有些细则过于模糊,实施能级管理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具体措施主要有:
1、广泛征询意见。细化量化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充分体现每一个人的责、权、利的结合,统一到人到岗的考
核标准。并将考核办法向各股室、部门,并在全局职工会上进行讨论,进行细致深入的宣传,针对反馈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2、整合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依据人员、岗位,结合工作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每一项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岗位上,明确职责目标,考核依据和扣分标准。根据各岗位工作难度的大小、工作量的多少、责任的轻重以及岗位所需技术指数等集体会议研究评出考核指标。
以人为本管理改革创新了一条科学处理“德”与“能”关系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中,把“德”(道德)作为使用和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但由于缺少一套科学地考评“德”的机制和方法,对人才“德”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因此,选人用人失误难以避免。能级管理改革坚持“以德为先,以能为本”,把对人的“德”的要求与对人的“能”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各类组织科学处理选人用
人中“德”与“能”关系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实现了对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知道精神。
(二)深化人事改革,激发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尊重干部职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第二,要为干部职工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让其各尽所能。通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搭建一个全体国税干部职工都能施展才华的竞争舞台,最大限度地做到岗能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使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激活干部职工的工作欲、创造力和成就感。第三,要完善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静
第三篇: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调研思考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也给基层税务分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人为本做好基层税务分局的管理工作。
一、目前基层税务分局人本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对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的认识,不重视沟通
对基层税务分局而言,广大干部职工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研究如何将以人为本精神和人事管理结合起来,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了使人做好工作而发展事业。要尊重干部职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合法权益以及意见和建议。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上下沟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让干部职工真正理解和支持上级的工作安排,而不是消极盲目的接受和执行。
(二)没有将以人为本工作做到细处,不重视细节
有些基层税务分局人事工作管理质量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对职工的思想情况“摸脉”不细、“诊断”不准、“药量”不当。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无论是做思想工作也好,或者布置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经过充分准备和广泛地调查研究,在对干部职工思想摸清楚的基础上才进行实施,防止仓促上阵,做到把要解决的问题抓准、把工作的实施方案定准。在具体实施上不套模式,道理要讲的实在,反对“高八度”的高谈阔论。
(三)管理方法不灵活,缺乏技巧,不讲求实效
基层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是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应该首先做一名倾听者。要先了解干部职工对工作生活的困惑以及想要反映的问题,为疏通思想、化解矛盾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创造条件。将大道理转化为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小道理。面对基层一线职工,大道理很多,但是不实用,给人一种不亲切、不实在的感觉。
二、解决基层人本管理不足的对策
有句名言说道,“领导的任务就在于把他所领导的人们从现在所处的地方带到他们还没有去过的地方。”管理者从战略的角度把握工作的总体方向,还能为工作分析的开展给以各方面的调度和支持。因此,对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将有利于以人为本精神的贯彻,下面笔者对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结合到基层的工作生活中去阐述一点薄见:
(一)积极推行能级管理
公务员制度尽管把“能”与“德、勤、绩”共同作为评价和考核公务员的重要标准,但是,公务员制度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公务员的“能”规定得过于宽泛,可操作性较差。能级管理建立起规范的能力管理方法体系,使得对“能”的管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实现了对公务员制度的补充。
能级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考评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绩酬挂钩、动态管理,建立一套富有活力的新型税务公务员管理制度。目前虽然有具体的实施考核方法,但有些细则过于模糊,实施能级管理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具体措施主要有:
1、广泛征询意见。细化量化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充分体现每一个人的责、权、利的结合,统一到人到岗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办法向各股室、部门,并在全局职工会上进行讨论,进行细致深入的宣传,针对反馈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2、整合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依据人员、岗位,结合工作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每一项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岗位上,明确职责目标,考核依据和扣分标准。根据各岗位工作难度的大小、工作量的多少、责任的轻重以及岗位所需技术指数等集体会议研究评出考核指标。
以人为本管理改革创新了一条科学处理“德”与“能”关系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中,把“德”(道德)作为使用和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但由于缺少一套科学地考评“德”的机制和方法,对人才“德”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因此,选人用人失误难以避免。能级管理改革坚持“以德为先,以能为本”,把对人的“德”的要求与对人的“能”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各类组织科学处理选人用人中“德”与“能”关系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实现了对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知道精神。
(二)深化人事改革,激发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尊重干部职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第二,要为干部职工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让其各尽所能。通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搭建一个全体国税干部职工都能施展才华的竞争舞台,最大限度地做到岗能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使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激活干部职工的工作欲、创造力和成就感。第三,要完善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静
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不仅要看工作成绩,还要看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不仅要与其他优秀分子比较,还要与干部职工本人的过去比较;不仅要看当前的能力和成绩,还要看未来的发展潜力,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三)实行民主管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
第一要实行决策。无论税收业务工作,还是行政管理工作,凡是重要的事项,在决策前都要认真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采纳各种合理化的建议,使我们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基层实际,增强干部职工落实执行的主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强化干部职工主人翁的意识。大量的实践表明,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向心力,是决定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战斗力和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尊重干部职工个人的劳动和创造,实行人性化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给下属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多表扬和肯定,重视干部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要肯定其主动思考的精神和负责人的态度,尽可能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工作气氛,以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聪敏才智去积极做好工作。第三,倡导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在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后,要围绕总体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干部职工根据职责分工,拿出自己的工作计划,而领导将精力主要放在督促指导上。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对下属多引导、启发,多要求干部职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去解决税收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会提高,并且愿意承担相应的工作的责任。
第四篇:关于加快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考(精选)
关于加快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考
××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人民法庭根植于基层,是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处在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和窗口,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并承担着大量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和基层民调组织的指导工作,其工作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民法院的地位和形象,关系着司法权威的树立,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同志强调“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切实加强人民法庭建设,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就当前如何加强法庭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统一思想,切实认识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
1、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它不仅审理大量的民事、经济、刑事自诉案件,还要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并参与所辖乡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人民法庭工作是法院工作的基础,它不仅联系群众、贴近群众,而且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评价,首先是通过法院和法官来进行的。人民法庭工作做好了,就能起到密切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否则,人民法院的形象则会受损。如何搞好人民法庭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用司法为民的重要思想指导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工作,落实司法为民的措施,这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际行动。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理念、体制、做法等阻碍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严格遵守符合审判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切实维护司法公正;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正与效率”为主线,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增强司法能力为重点,以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努力创建一流的法庭,争创一流的业绩,争当人民法庭建设的排头兵。
二、以人为本,全面夯实人民法庭队伍整体素质
人民法庭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法庭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在“人”,特别是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以点带面,着力提升法庭队伍的整体素质。
1、树立“司法为民”观念,强化“上下内外”监督
一名干警是一面旗帜,他代表着人民法院的形象。法院在追求程序和实体公正与效率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思想,树立“法庭无小事,事事关大局,法官无小节、处处树形象”的思想。通过落实法庭干警仪表风纪管理规定,使每位干警在执法活动中和公共场所中自我约束,以君子慎独为标准,从严自律、注重品性修养。加强对干警的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在受理各类案件过程中,努力使干警做到“心中有法律、心中有群众、心中有天平”,认清司法为民涉及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内在联系,将司法为民落实到具体、生动的审判活动,落实到法院裁判的每个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公正、高效的维护。同时,要强化“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上”即主动争取上级法院、人大的指导和监督,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将群体性纠纷、矛盾易激化的案件、社会影响较大的复杂案件主动向上级法院汇报、请人大进行监督,及时、妥善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下”即自觉接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人民满意率,杜绝“冷、横、硬、拖、烦”等衙门作风;“内”即强化法院内部的监察室的作用,按照明察秋毫、举一反
三、建章立制的原则开展工作,严格落实法官的仪表风纪管理规定,堵漏补缺,消除隐患;“外”即认真对待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新类型案件、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欢迎媒体采访和报道,向社会展示法院干警的过硬素质和良好形象,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加强审判业务培训,加大各法庭业务交流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对新的法律、司法解释、新类型案件,可由业务骨干进行上课、专题讨论,设立审判长、独任审判员联席讨论制度,以解决审判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对二审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庭内应及时组织进行总结、分析,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对案情复杂、法律关系难以把握,审限较长的案件,由承办法官指出案件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全庭的审判力量,为案件出谋划策,对症下药,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以期减少审限,提高审判效率。其次,根据各法庭实际情况,可定期组织举行庭审观摩示范,交流庭审经验,探讨审判方式改革路子,提高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再次,对于讨论和总结的经验可在法院网络上登载,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但在登载时需遵守保密制度,将当事人的具体信息不予注明。第四,加强对法庭干警的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审判人员的信息意识和责任心,提高审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以实现资源共享、无纸化办公和信息网络化。
3、鼓励“精品案件”审理,培养法官职业化、专家化
第一,注重精品案件的审理与宣传,推进法官职业化、精英化的建设。通过精品案件的审理,引导法官努力从就事论事,单纯性、机械型、经验型办案转向对立法本意、法律精神、执法原则、国情社情的综合把握和法律适用的正确运用,使法官能创新思维,注重法律方法的训练,不断提高法律适用、证据运用、法律推理等技能水平;通过办理精品案件,努力培养法官具备知识积累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大胆探索创造性司法的能力和善于解决、调处矛盾纠纷的综合素质能力,鼓励法官在完成个案的审理中,把观念、意识、眼光更多地移向重视法律适用的研究和创造性司法的探索上,以此促进法官职业技能和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精品案件的审理,促进法官更加勤勉敬业,为法官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为培养知名、精英法官开辟路子。精品案越多,法官知名度越大,法院公信度就越高。
第二,将日常审判工作与办理精品案件相结合。认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不顾此失彼,确保所有案件的审判质量、效率、效果,以及收、结、存案的良性运行。在做好日常审判工作基础上,集中精力办理精品案件。精心选择拟办的精品案件、对同类案件的审理起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案件,以及反映新的法律事实和适用新的法律或适用法律有难度的新类型案件,作为精品案件的候选,重点攻关。选择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法官担任审判长或承办人,其他合议庭成员全力配合。强化裁判文书的论证说理,除阐明认定事实的证据和适用法律规定外,强调从法理、情理、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角度进行全方位深入分析。加大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的宣传力度,积极展示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4、实行法官定期轮岗,确保审判工作公正、高效
第一,人民法庭的工作与当地的政府、基层组织和人员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庭的法官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因为人熟地熟,在审理案件时碍于情面,对公正司法有一定的影响,如进行法官轮岗,就会自觉排除影响和干扰,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法庭的条件相对于院本部较差,与其他庭室人员的接触和沟通的机会较少,如进行法官轮岗,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坚守岗位时任劳任怨。
第三,法庭受理的案件,由于当事人法律意识和个人素质的原因,矛盾纠纷多,社情复杂,这就要求法官能独当一面,有处理复杂事务的应变能力,故新任法官或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到基层工作几年,对其自身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
三、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和审判工作
我县_个人民法庭受理案件数占全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的__._%(法庭结案数占基层法院近__%,占全县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的__._%)。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作为抓好人民法庭工作的核心,紧抓不放,紧密结合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特点,努力在践行司法为民要求、贯彻“两便”原则、提高实际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上狠下功夫,确保大量社会矛盾在法庭辖区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是着力强化诉讼调解。县人民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坚持自愿原则,实行全程调解的原则,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鼓励人民法庭创新调解机制、改进调解方法、提高调解艺术。同时,赋予人民法庭的法官助理调解职责,推行调解协理员制度,探索调解工作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努力使我们的“东方经验”再放异彩。
二是依法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全县人民法庭按照省法院制定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规定》,人民法庭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在严格按照简易程序操作规定的前提下,按照依法和方便群众诉讼的原则,适当简化审理程序。同时积极提倡当庭宣判,尽早了结案件。
三是全面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全县人民法庭结合实际,积极推行一系列方便群众诉讼、方便司法服务的便民利民措施,并按照省法院关于创建立案、_“两个文明窗口”的要求,普遍开展建设“五个一”标准化便民服务窗口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热线电话、一张座椅、一杯水、一个电子查询屏、一本便民诉讼手册”。按照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健全人民法庭_工作机制。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综合化”的要求,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教育等各项活动。
四是加强指导和监督。市县两级法院不断加强对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市中院建立了全市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汇总、掌握人民法庭审判工作动态,加强对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案中监督。同时,认真指导和帮助人民法庭开展审判管理、调研和改革工作,县法院也专门成立了法庭工作指导小组,指导所辖法庭的各项工作并建立健全审判质量评查制度,对人民法庭的审判质量进行严格评查,总结不足并及时纠正,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法庭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探索机制,努力实现人民法庭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人员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因此,我们在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必须注重对法庭管理机制的探索和运用,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推行“三分一奖管理”模式,推进机制科学化、规范化。
1、实施分层管理,增强法庭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集体可划分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抵触层,四层次的力量分布和对比决定这个集体的团结程度、战斗力强度。队伍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强化核心层(庭长)、扩大紧密层(庭内骨干)、转化松散层(一般群众)、消除抵触层(落后干警)。具体操作:首先,领导应具有个人魅力、领导艺术,提高自己号召力、强化核心领导地位。其次,对于庭内骨干,如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和要求进步的人员,提高这个层面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起到支撑作用。再次,对于一般群众,通过庭内的骨干带动这些人员,削弱这个层面。第四,对于落后干警,制定奖惩措施,给予触动的同时,亦给予奋斗的希望,消除这个层面。
2、执行分级管理的制度,增强制度的约束和制约作用。根据院里的各项考核指标和制度,对庭领导、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聘用书记员、驾驶员等勤杂人员各级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使每个岗位上的干警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责任。另外,通过制定个人档案,将每个人各个时期的业务考评、廉政情况、奖惩情况等内容记录在案,作为晋级晋职、评优评先的依据。
3、实行分期管理,确保队伍管理不留空挡。在庭领导调整、一般干警交流的时期,不放松庭内各项正常工作,以及交流人员的交接工作。在有急难险重任务时期,要加强针对性管理,如在两会期间,既要注重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又要做好稳定工作。
4、建立调研奖励制度。要加强调研力度,特别是对审判程序中的法官释明权以及本庭受理的疑难问题较多案件,如房屋租赁、征地拆迁纠纷、医疗损害赔偿、保险合同纠纷等进行归类、归纳、总结。对被院里采纳的文章,如新闻简报、通讯报道、其它论文给予一定的奖励,被省级或国家采纳发表的文章,应予重奖,并把取得调研成果作为干警考核评优和晋升的参考依据之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干警搞好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第五篇: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
一、建设概况
97年乡与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如路、路、路等,因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大小车辆难以通行,严重影响了镇的对外形象和经济发展,市场建设有场无市,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乡镇企业年产值常年维持在18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始终在500万元上下波动,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没有大的增长。[本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上任以后,紧扣区位优势,广泛听取民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提出了“三横
六纵”道路建设和两个新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镇充分借鉴和宏扬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方融资,积累原始建设资金。以来,我镇共多方筹措资金多万元,对路、路、路等8条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建设里程达20多公里。镇区面积由原先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5平方公里,增幅达150%;镇区人口由原先的不足1万人,增至目前的2万人左右,增幅达200%;新增个体工商户524户,同比增长%,其中从事第三产业者419户,占总新增户数的80%;年可新增产值800多万元,上交利税60多万元,拉动全镇经济上涨个百分点,已成为镇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一年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1、形象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了,道路坑坑洼洼的现象不见了,区位优势增强了,镇的对外形象提高了。
2、威望高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到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明显提高,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3、民气顺了。环境得以改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经济景气上升,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群众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没事找事、为难政府的行为没有了,有事找政府,有事问政府,有事靠政府已成为我镇群众的自觉行动。
4、发展快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一年,我镇实现乡镇企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增长167%;引进资金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财政收入680万元,超收150万元,同比增长%;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
二、具体做法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抓住市区北扩、城区西移的有利时机,从小城镇建设着眼,从道路建设着手,高标准规划,科学化
布局,走出了一条符合镇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1、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目标 科学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规划这个环节。首先,突出“三大优势”:一是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二是仓储优势明显;三是以食品加工、面粉机制造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快、基础好、积累多。立足上述优势,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依靠优势促发展,围绕中心搞建设”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集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物资集散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其次,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镇聘请上海及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参照《市城镇建设发展纲要》,编制了镇中、长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确保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第三,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对镇
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抓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我镇围绕“三横六纵”道路建设,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投资1000多万元对路进行整体改造,路全长公里,路宽40米,在道路的中段,原影剧院区域内建一个占地40亩,集休闲娱乐和商业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广场。目前,道路拆迁已经全部结束,部分路段已经通车,路灯安装正在进行,工程预计10月底竣工;投资700多万元整修了路路、路北段,去年年底已经实现通车;投资500多万元对路、路南段进行改造。目前,路南段主路面已经竣工通车,边道路面柏油已经下封,排水管道正在铺设。路南段已于9月28日实现竣工通车。投资200万元的城北大排水工程段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沟底清淤和违章建筑拆除正在进行,10月底前将竣工投入使用;
投资近26亿元的新区建设有序进行,征用的1200亩土地已全部征完,市金融大厦、市会展中心、市高级中学已入场建设。此外,路加宽改造,段的环乡路改造已经结束,路修建正在进行,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加快镇区绿化、美化、亮化。我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架设路灯200多盏,栽植女贞、香樟等绿化树木1000多株,对路、路北段、路北段、路的东段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目前,该项工作随着各项工程的相继竣工而继续顺利开展。
三是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我镇先后投资100万元扩建了镇二中校舍和镇中心幼儿园,维修校舍160多间;投资50万元对镇区的部分电力路线进行了改造;开通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安装程控电话用户4000户,城市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
3、抓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解决
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我镇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的支持,筹借短期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是推行经营城镇的运作模式,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商业化的运动,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值,实现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一是拍卖不良资产,积累发展资金,二是拍卖商业用地,回收投资成本,然后,投入下一轮城镇建设;三是拍卖道路、广场冠名权、广告权,拍卖收入充当维护费用,交由中标企业管理,政府集中精力搞新的建设。
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今年以来,我镇依照“三高”标准|,实施“五心工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今年上半年,我镇已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资金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为加快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鼓励个体、集体一齐上,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主参与小城镇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已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591家,从业人员达25864人。新建二层以上住宅楼、营业楼42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4、抓规范,树立新形象
发展小城镇,重在“七分建、三分管”,建立良好的软硬环境,才能使小城镇上档次、出形象。
一是成立了孟庙镇城管监察二中队,配备了车辆及人员,对镇区内乱堆乱放、私拉硬扯,占道经营等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管理,创造了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展现了镇的新形象。
二是积极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了崇尚文明、弘扬正气、互爱互助、和谐淳朴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全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
服好务。
三、体会和建议
通过一年多来的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小城镇,促进经济发展,我镇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同时,也是我镇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发展小城镇,要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以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学习温州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
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于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于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2、发展小城镇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小城镇建设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稍有不慎就会好事办成坏事,形成半拉子工程,增加农民的负担。建设小城镇要抱有经营的理念,算好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搞好资本的原始积累。本着“开发一片,建成一片”的思路,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切不可贪大求洋,脱离实际,使小城镇建设脱离为民、富民这个轨道。小城镇建设也决不仅仅是修几条路,建几个广场那么简单,小城镇建设要做到“三个”符合,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一是要符合群众的意愿。汇集广大群众的力量,小城镇建设才能顺利实施;二是要符合当地的发展形势。使小城镇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三是要符合支撑力的要求。城镇化必须要以工业化做支撑,要有后续资金投入,小城镇才能持久,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有人建,没人管”的局面。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打造小城镇工业园区
引导各类加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向小城镇聚集,提升小城镇功能已成为新形势下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是小城镇工业园区是乡镇企业“二次
创业”的增长点。企业分散,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只有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路子。积极调整城镇企业的布局结构,有计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小城镇工业园区,变布局分散为相对集中,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目的。
二是小城镇工业园区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器。“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村剩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