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0: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

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采用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本章节9个课时,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确定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四、教学基本思路及过程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借助小黑板)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⑴ 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1-

第二篇:《函数的奇偶性》说课教案2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教案

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冬禄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奇偶性》内容出现在人教版B版教材数学1第二章§2.1.4,它是在学过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函数的奇偶性是考查函数性质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函数的这一性质,可为我们研究函数的求值、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图象的绘制等问题提供方便。2.课时安排

1课时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 在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重点突破:利用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数形结合,设置问题情境观察、归纳、形成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难点突破: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关键:深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使学生体会奇函数、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理解如果一个函数具有奇偶性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从而达到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形及数、数形结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形成概念,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对于奇偶性的应用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同时设计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为此在教学中要贯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1、经历直观感知,归纳概念。

2、观察发现探索,深化概念。

3、思考探索交流,应用概念。

4、小结回顾,体会概念。

5、布置作业,巩固概念。

(一)、(教学环节)经历直观感知,归纳概念

复习提问:初中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的定义。

(设计意图)为学生认识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做好准备。

质疑1:同桌两人分别画出函数f(x)=x3 和g(x)=x2的图象,观察画出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分别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作图,)(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作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下一问题提出做好准备,并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认识两个函数各自的特征。

学生:f(x)=x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g(x)=x2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屏幕上展示f(x)=x3和g(x)=x2的图象)

质疑2:学生计算x=±3,x=±2,x=±

1……时的函数值。2(设计意图)通过特殊值让学生学生认识两个函数各自的对称性实质:是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对应函数值的关系,既f(-x)=-f(x),g(-x)=g(x)

学生:回答数值,(同时两个函数图象上光标闪现)

(教师引导归纳:我们称f(x)=x3这样的函数为奇函数,称g(x)=x2这样的函数为偶函数)

质疑3: 请同学们根据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初步认识来加以推广,给奇函数和偶函数分别下一个定义。(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引例使学生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形和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再让学生给奇函数和偶函数下定义应是水到渠成。

学生1:若f(x)满足f(-x)=-f(x),则称f(x)为奇函数。学生2:若f(x)满足f(-x)= f(x),则称f(x)为偶函数。(教师引导使定义完善并板演。)奇函数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 ∈ D,且f(-x)=-f(x), 则这个函数叫做奇函数.偶函数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 ∈ D,且f(-x)=f(x), 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质疑4:根据定义哪位学生能举出另外一些奇函数和偶函数的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学生:举例f(x)=x,f(x)=x7+x3,f(x)=x4……

(二)、(教学环节)观察发现探索,深化概念

质疑5:从定义上看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一个函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同时可举反例f(x)=x2 为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做好准备。

学生1:x∈D,同时-x∈D 学生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质疑6:通过前面作图我们知道奇函数f(x)=x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不是任意的奇函数都关于原点对称哪?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函数f(x)=x3的图象的对称性已有所认识,在此加以推广得到奇函数图象的性质是比较容易的,经过由形到数,在由数到形的过程,可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以推广。由定义知点P(x, f(x))与

x∈[-1,1)

P(-x,-f(x))都在这个奇函数的图象上,而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由此结论正确.质疑7: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判断它是奇函数?说明理由。(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判断因为P(x, f(x))与P(-x,-f(x))都在图象上,所以能得到f(-x)=-f(x)。

质疑8:由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奇函数图象的什么性质?

学生: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结论的产生的过程,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9:类比奇函数,对于偶函数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讨论)(设计意图)通过类比,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学生: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学生总结,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结论。)

(三)、(教学环节)思考探索交流,应用概念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多媒体)

(1)f(x)=x+x3 +x

5(2)f(x)=x2 +1(3)f(x)=x+1(4)f(x)=x

2x∈[-1,3](5)f(x)=0(1)小题板书示范解题步骤,(2)(3)小题让学生板演,(4)(5)小题口答。(设计意图)通过例1解决如下问题:(1)根据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求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步判断

f(-x)=f(x)还是

f(-x)=-f(x)。(2)总结:对于一个函数来说,它的奇偶性有四种情况: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学生练习:教材53页A组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从而达到突破难点。

学生:口答

例2 研究y= 1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多媒体)2x(设计意图)对于例2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为研究函数的性质带来方便。

学生1:(讨论)定义域:x|x∈R且x≠0},值域:{y|y>0 },奇偶性:偶函数 学生2:描点法作图

学生3: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作图.(画图象时,可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点评方案的可行性,并比较哪种方案简单。对于单调性学生可能观察不出来,通过图象研究就很容易了。)学生练习:教材53页A组第2、3、4、5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练习,及时巩固。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1)如果f(x)、g(x)是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试问F(x)= f(x)+g(x)是不是偶函数?是不是奇函数?为什么?

(2)如果f(x)、g(x)的定义域相同,f(x)是偶函数,f(x)是奇函数,F(x)= f(x) g(x)是什么函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能力,进一步深刻理解概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空间.学生1:是偶函数因为f(x)、g(x)是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则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又因为f(-x)=f(x)g(-x)=g(x)所以F(-x)= f(-x)+g(-x)= f(x)+g(x)=F(x)所以F(x)= f(x)+g(x)是偶函数。

学生2:若则f(x)= x2 g(x)=-x2 则 F(x)= f(x)+g(x)=0所以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学生3:是奇函数因为f(x)、g(x)的定义域相同,则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又因为f(-x)=f(x),g(-x)=-g(x)所以F(-x)= f(-x) g(-x)=-f(x) g(x)=-F(x)所以F(x)= f(x) g(x)是奇函数。

(五).(教学环节)小结回顾,体会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反思和发表本堂课的体验和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教学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概念

必做题:教材第57页7、8、9题。选做题:

1、教材第58页2、3题。

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21x(1)f(x)=(2)f(x)=(x1)(3)|x3|31xf(x)=1x2x21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分层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一、奇函数的定义(板书)例1:(板书)

偶函数的定义(板书)例2:(多媒体)

二、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多媒体)练习:(教材)

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多媒体)思考:(多媒体)

四、根据函数奇偶性给函数进行分类(多媒体)

五、回顾反思(多媒体)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

第三篇: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的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通过举以下一个通俗的例子引出通过某个对应法则可以将两个非空集合联系在一起。

例1:把高一(12)班和高一(11)全体同学分别看成是两个集合,问,通过“找好朋友”这个对应法则是否能将这两个集合的某些元素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讲授:

(1)接着再通过幻灯片给出六组学生熟悉的数集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它们的共同性质(一对一,多对一),进而给出映射的概念,表示符号f:A→B,及原像和像的定义。强调指出非空集合A到非空集合B的映射包括三部分即非空集合A、B和A到B的对应法则 f。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从A到B的对应是否为映射的关键是看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通过对应法则f在B中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2)巩固练习课本52页第八题。

此练习能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映射可以“一对多,多对一”但不能是“一对多”。例1.给出学生初中学过的函数的传统定义和几个简单的一次、二次函数,通过画图表示这些函数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特殊的映射进而给出函数的近代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使得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它包括非空集合A和B以及从A到B的对应法则f),并说明把函f:A→B记为y=f(x),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或f(x))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并把函数的近代定义与映射定义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再以让学生判断的方式给出以下关于函数近代定义的注意事项: 2.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3.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4.f(x)是一个符号,不表示f与x的乘积,而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5.集合A中的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6.“f:A→B”表示一个函数有三要素:法则f(是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三.讲解例题

例1.问y=1(x∈A)是不是函数? 解:y=1可以化为y=0*X+1 画图可以知道从x的取值范围到y的取值范围的对应是“多对一”是从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所以它是函数。

[注]:引导学生从集合,映射的观点认识函数的定义。四.课时小结: 1.映射的定义。2.函数的近代定义。

3.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4.函数近代定义的五大注意点。五.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

书本P51习题2.1的1、2写在书上3、4、5上交。预习函数三要素的定义域,并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第四篇:1.2.1《函数的概念》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 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3)y =x 2

x2;

(4)y=

x 分析: 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解:(略)课本P21例2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1)课本P22第2题

(2)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① f(x)=(x -1)0;g(x)= 1 ② f(x)= x; g(x)=

x2

③ f(x)= x 2;f(x)=(x + 1)2 ④ f(x)= | x | ;g(x)=(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 f(x)x2 x|x|② f(x)111x

③ f(x)= x1+x4 x21 2x④ f(x)= ⑤ f(x)1xx31

(五)归纳小结

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②初步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出了区间的概念。

(六)设置问题,留下悬念

1、课本P28习题1.2(A组)第1—7题(B组)第1题

2、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第五篇:函数概念论文

学习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即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能力,即既教书又育人。根据本人的一点教学实践,就《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原来的教材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题量大,抽象概括,容易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难学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相对改简单了, 例题少了 练习也少了, 老师轻松了。不过新课标给了我们新理念, 新的探究.例题少了是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课堂教学老师就有了发展与创新的余地;练习少了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堂上学生就有交流讨论的时间;课外又给了学生发展个性,自由探究的天地。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反思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其潜能,促其主动、独立地学习。

一、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用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拿出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的太呆板,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其实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运算,盖房子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用以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很贴近生活,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三、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活动,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堂的交流、合作、探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给学生指明探讨方向,精心为学生设计探讨路标,既让学生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又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探讨,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和纠正,及时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有的是以提问的形式出现,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如在“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白又想知道其因由,可以利用课间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对“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以上几点,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新课标教学的一些体会。当然我还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我,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杨金诺 2006年

下载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函数的概念》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 【三维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1 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教材采用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本章节9个课时,函数这......

    函数极限概念

    一. 函数极限的概念 1.x趋于时函数的极限 设函数f定义在,上,类似于数列情形,我们研究当自变量x趋于+时,对应的函数值能否无线地接近于某个定数A.例如,对于函数fx=,从图象上可见,当......

    二次函数的应用说课材料

    二次函数的应用——拱桥问题说课稿 梁海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从内容上看: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二次函数学习的深......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 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 更注重函......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案解读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 3. 在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中, 体验......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函数概念教案

    【中学数学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