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冷冻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冷冻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冷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冷冻技术,使冷冻食品行业不断完善,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在冷冻食品行业花色品种最多的是米面点心制品与预制菜肴,其中的冷冻蔬菜,大部分出口日本和美国。
但是,冷冻食品行业也存在不足,如交通运输业、冷冻食品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国产速设备质量不高等都影响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就由苏州鸿海食品先关人士给我们介绍一下冷冻食品的发展。
一、什么是冷冻食品
冷冻食品(quick freezing food)是指在低于负十八摄氏度下加以冻结的食物。一般来说,食品在结冰的过程中,其细胞组织会因为冰结晶而被破坏,而现在所标榜的急速冷冻法,就是让食物快速通过最易结晶的零度至负五度的温度。如此一来,食物中的水分在还来不及结晶就被冻结了,不仅可保护组织的完善,细菌及酵母素的作用也会缓慢下来,使食物能保持鲜美、不至于腐败。
二、冷冻食品的发展前景
1冷冻食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冷冻食品行业在7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冷冻食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化的成功典范,冷冻行业也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冷冻食品也已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冷冻行业在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产品种类、产品结构等方面也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冷冻食品需求出现增长
消费需求增长是市场扩容的根本。未成家的年轻人是冷冻食品的重度消费群体,成家的白领和金领等是另一重要消费群体。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年轻群体在家做饭的机会减少,冷冻食品等方便性食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必备食品。成千上万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扩大了冷冻食品的消费群体。众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延长了冷冻食品的消费周期。冷冻食品的快捷、方便、卫生等特点,满足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市场容量自然出现大幅增长。
3商业资本介入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发展
在股市低迷的今天,冷冻食品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使得更多资本涌入速冻食品行业。资本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催化剂。因为冷冻食品行业的未来数倍增长空间,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反过来,资本的介入,又加快了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三全等领军企业产品开发加快,品牌投入等不断增加,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速冻食品。
4冷链更加完善使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从车间到消费者的手中,冷冻食品每个环节必须在冷冻状态下储存。厂家生产、经销商储运、零售商陈列和消费者使用等过程中都必须冷冻。冷冻食品的冷链不断完善,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多中小型超市增加了冷冻食品专柜,使得众多未成家的年轻人购买和储藏更加方便。销售渠道的拓宽,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频次,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冷冻食品容量。
三、中国冷冻食品的发展趋势
1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食品加工企业竞相产品更新换代
多年来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外资不断引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搞活,食品加工出口大幅度增长,冷冻蔬菜、调理食品、精加工肉制品、水产品大量出口。国内市场则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多样化及加工的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冷冻冷藏企业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改变了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冷冻产品由大变小,由粗变精,由生变熟,加上整齐精美的包装,创出了品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加工业的附加值,为加工企业自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这些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目前中国冷冻食品主要集中在水饺、馄饨、汤圆、馒头、包子等面食产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冷冻成品菜等非面食产品,必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最近几年,在全国糖酒会上看到了许多创新的冷冻食品,他们有可能成为未来冷冻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
2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拉动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
部分富裕人群已进入小康,经济表现为购买第二套住房,向人口少、环境好的城郊迁移,购买家庭轿车。这使到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微波炉的普及、独生子女的成长及人们将更多时间用于休闲、旅游,对食品提出了方便、快捷的更高看要求,许多人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下班买菜做饭、吃饭、睡觉,他们可以到饭店或快餐店,或用微波炉热食物。
超市连锁形成了由加工厂直接供货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超市需求相对稳定,管理及信息化及时到位,这些决定了超市已具备了成本竞争优势,并能稳定地建立战略分供方,且能够促进工厂化作业方式的发展,使市场价值链更加合理、有序。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特别是在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发达省市,目前连锁超市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乡镇,冷冻冷藏柜也随之在农村出现。此外,随着家电价格的不断降价,冰箱在部分农村开始普及。冷冻硬件的普及使得冷冻食品进入农村市场成为可能。农村中,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把冷冻食品消费观念又带回了农村,也促进了冷冻食品消费。
3食品冷冻行业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食品加工行业处于技术手段单
一、设备落后的状况,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冷加工产品档次低。到80年代末期,国外先进加工、冷冻设备大量引入中国,国内设备制造厂认识到了差距,纷纷采取仿效、合资、引进技术等方式,逐渐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如今,自动化冷库、流态化速冻装置、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以及各种超市食品冷柜等方面,中国的水平已经与国际同步,大部分国内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已逐渐开始使用国产设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服务反应速度,进而推动了食品加工业的再发展。
文章出处:
第二篇: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信息由东雪冷库整理
我国的冷冻冷藏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并成为食品流 通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畜牧业生产、出口创汇及繁荣市场等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促进了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
(一)冷冻冷藏能力
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 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 50 万吨,国有冷库450 多万吨,大都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 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国有企业从业人员达70 多万人,日冻结加工能力约9 万吨,日制冰能力约7 万吨,日贮冰能力约16 万吨。
(二)冷藏库的形式
我国冷藏库的单库规模,大型的每座容量0.5 万吨以上,小的为百吨左右。建筑形式大、中型冷藏库以多层建筑为主;小型冷藏库均为单层建筑。我国的各类冷藏库,不论规模大小 或功能如何,以往均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这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于 本世纪六十年代就以予制装配式冷藏库取代了其他方式建造的冷藏库。
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是外贸系统于1973 年首先整座引进的,截止1985 年广东、北京等省市共约引进了40 座,总库容约为7.5 万吨装配冷库。近几年来我国聚氨脂和聚苯
乙烯隔热板生产已形成规模产业,部分中小型冷库,特别是小型冷库都倾向采用装配式的,其优点是施工周期短,安装调试方便。
(三)制冷设备
我国的制冷设备制造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
部门和市场用户的需求。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大型溴化锂吸引式制冷机等主要产品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制冷设备产品已出口走向世界。在换热器方面,80 年代以前设计的 冷库,冷凝器以立式、卧式水冷式为主;库房内的蒸发器,低温库采用排管,高温库采用冷 风机。80 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 年代,由于食品结构改革,包装冷冻食品增加,低温库房的蒸发器逐步采用了低风速,小温差的冷风机;根据水源情况,高效蒸发式冷凝器也在逐步推广之中。冷库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如机器的安全保护、库温遥测等已普遍应用,不少冷库在热负荷与压缩机匹配和库房货物的管理电脑化方面,在扩大应用。
(四)储存形式
冷库是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冷藏库的储存方式也发生了
变化,由原来的大批量、少品种、多存量、存期长、向小批量、多品种、少存量、多流通的 形式发展,由贮存形转向经营形,有部分冷库对外开放,并提供各项服务,有部分企业以冷 库为依托,建立冷冻、保鲜食品批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
(五)食品的冷加工及品种
进入80 年代以后,为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食品冻结装置的形式有 了很大改进和发展。通过自行研制和引进、消化、吸收,我国已能生产推进式、流态式、螺 旋式、隧道式等多种形式的速冻装置,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冻结间的冻结模式。在品种上,也一改冻白条肉,冻大盘鱼、虾等传统产品结构,开发出许多种类的快洁、方便、富有营养 食品,以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目前我国冷冻冷藏食品主要分两大类:
1、原料和经过初步分割加工后的食品。包括猪白条肉、分割肉、禽、蛋、鱼等。由于 市场的需求变化,上述产品在种类、体积、包装等方面已有较大的改进。
2、速冻食品。品种有如下几大类::
(1)速冻油炸食品类:如速冻油炸白薯、土豆等;
(2)速冻面点食品类:如速冻饺子、汤圆、包子、春卷等;
(3)速冻配餐食品类:由主食和副食配制而成。
(4)速冻蔬菜类:冻豌豆、菠菜、蒜苗、刀豆等。
(六)食品冷藏链
从整个食品冷藏链来看,“冷链”的两端已初具规模。全国冷藏库容量已达500 多万吨; 80 年代,我国冰箱制造行业大规模引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由原来的不足10 万台上升至1300 万台左右。目前,电冰箱的社会保有量在3000 万台左右,在城市家庭中、冰箱普及率已达85%。介于两者之间的冷藏运输销售环节商用冷藏设施,近几年也达到了一定规模。
我国的冷藏运输,长期以来以铁路冷藏运输为主。据统计,铁路部门现有加冰冷藏车
3500 余辆人,机械冷藏车1800 余辆,这些车辆担负着我国近20%的易腐食品的运输任务。
公路冷藏运输发燕尾服也较快,目前约有15000 辆冷藏保温汽车,其中机械冷藏汽车占15
%左右,主要担负着大城市内、靠城市的生产基地到市场的运输任务,以短途运输为主。水 上冷藏运输能力较小,现有各种类型的冷藏运输船近200 艘,总容量为10 万吨左右,多为
内河或沿海的短途运输。冷藏集装箱在易腐食品运输方面中有较大优越性,但由于造价高,普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商业用冷藏设施主要指商业零售环节冷藏设施,包括各种用途、各种型式和温度要求的冷藏柜。在90 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日本、美国技术,使商用冷藏柜生产有了相当的数 量和规模,产品的品种、型式也逐步适应了实际销售环节的需要,为完善食品冷藏链起了巨 大作用。
二、冷冻冷藏行业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和自身条件的制约,我国冷冻冷藏行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国有冷冻冷藏加工企业包袱沉重,运行机制不灵活,产品结构不合理,屠宰加
工开工严重不足,市场占有率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无力 进行自身改造和发展。
(二)作为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主体的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大部分使用期已超过15 年,进入了大修理期限。现急需大、中修理的冷藏库占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达100 多万吨,大大超过5%的正常维修比例,并且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 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很多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市场 经济下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三)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影响,冷库布局不合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冷库容量偏小,商品库存量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商品库存量小,冷库利用率低,始 终未得到解决。还有,有的地区小冷库林立,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既浪费了能源,又给安 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四)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储存商品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在一部分地 区出现高温库不足,低温库相对过剩的现象。
(六)冷藏运输仍是薄弱环节。机械制冷运输车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目
前特别是短途运输,大多是在没有保温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对冷冻(速冻)食品的品质有较 大的影响;而长途运输,虽然采取了保温敬机械制冷车辆,但厢体温度也达到保质要求。
(七)在食品冷藏中流通的冷冻(速冻)食品,包装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市
场上流通的冷冻(速冻)食品包装缺少必要的保温性能,在常温下包装内物品温升得快,对 冷冻(速冻)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大。
三、冷冻冷藏行业的发展趋势、目标、重点与实施措施
全面地了解总结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现状,其目的在于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拟定实施的对策和措施,以尽快形成新的产业经营体系,实现企业的第二次 创业和行业的全面振兴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外进出口业务的不断扩
大,为冷冻冷藏业摆脱困境谋取新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冷冻冷 藏业的发展趋势、目标、重点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本人提出以下看法:
(一)加快我国冷冻冷藏行业发展步伐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比重必定越来越高。美国的人口是我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冷藏容量却是我国的三倍半;日本的人口只有我国人口的十分 之一,冷藏容量也有我国的二倍。从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现有冷藏容量还十分不
足,必须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同时,要防止盲目建设,保证我 国冷冻冷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
冷冻冷藏企业管理必须面向市场,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把提高
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活动的出发点;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企业根本点,全面推进冷冻冷藏业的 改革与发展。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坚持集约化经营,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进一步转换 经营机制,建立产权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新型企业制度,促使企业从组织结构、经 营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接近和赶上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准。
(三)加大国有冷冻冷藏企业的改造力度
国有冷冻冷藏企业是我国冷冻冷藏行业的主体,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
须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和企业改革力度,创建经营性仓储业集团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适应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的商业形式的需要。
1.以经济较发达的在大中城市的大中冷库为骨干,成立以“冷仓”为龙头,干货仓配套,综合经营的大型仓储企业集团或物流中心,成为流通产业,为流通服务。
2.以经济较发达的在中型冷库为实体,建立冷冻食品批发贮藏中心,成为专业的冷藏经 营企业。
3.按公共冷库的模式将中小型冷库向社会开放,提供仓库服务、信息服务、经营后勤服 务。
4.对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小型老冷库采取转产、承包的形式或以国有资产增保值为前提的 租赁。
5.超市和连锁经营企业需要冷冻冷藏业的支持,冷冻冷藏企业较有条件改造成连锁商店 的配送中心。因此促成中小冷藏企业进入超市集团,并改造成规范化的配送中心双方都是必 要和有利的。
(四)发展速冻食品生产
我国的速冻食品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已达年产350 万吨,市场产销两旺,预测到2000 年速冻食品的年需求量可达850—1000 万吨,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许
多本不经营食品的企业捕捉到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了经营内容,生产了速冻食品。据了 解北京市的一个速冻饺子厂,由于产品的档次定位得当,经营有方,日产120 吨,产品仍供
不应求,生产24 小时倒班,企业为此继续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
冷冻冷藏行业的许多企业,包括国有肉类冷藏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生产设施和技
术人员大量闲置,经济效益很低。发展速冻食品,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投入比较少,产出多,能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都将是可观的。
(五)发展预冷保鲜产品和多品种一体化经营
小包装冷却肉在欧美、日本等国早已普及,这种产品具有保鲜和节省冷冻能耗等优点,在特殊包装下货架期可达30 天左右,是应该积极开发推广的。在今年国庆期间,漯河双汇 集团率先把优质冷却肉打入北京市场,只要加强宣传并适当引导,让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一定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发展趋势看,冷冻冷藏向优质、预制、小包装、多品种规格和方便的方向发展,以
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但是,不管是预冷保鲜产品还是冷冻(速冻)产 品均应实行一体化经营,为消费者着想,从原料采集、加工、冷冻冷藏、运输、销售均应注 意卫生保鲜、不落地、不见天、不升温、门对门。不仅在“冷链”中动作,更应在“保鲜链”
中动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六)优化制冷设备的选配
对于冷冻冷藏行业而言,国产制冷设备既能满足需求,又存在不少不足,主要的问题
是品种少,规格不全,缺少小型和机组化,产品结构陈旧,产品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性 能指标低、外观粗糙、自动化水平低,系统匹配性能差,难选难用。产品的整体性能均低于 国外同类产品。
国际制冷业界正按蒙特利尔议定书提出的规定全面实施CFG 替代。我国的冷冻冷藏行 业历来多使用R717 制冷系统,R717 是自然物质制冷剂,对环境无害,因此国外同行专家
大声疾呼:向自然工质过度。氨正是这种制冷剂!对于我国而言,除经营性商业冷藏设施外,各个冷冻厂(冷库)几乎都采用氨制冷系统,根本不存在替代和过渡问题,似有因祸得福之 感。尽管我国对氨制冷系统及其设备有长期的使用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从 CFG 替代的高度对其拟定对策,力求在自动化、小型化、机组化上有所突破,以满足各类 用户的需求。
分散式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机组在国外已普遍采用。这种系统母机房等集中控制设施,使用调节可靠有效,能耗低,施工安装简便速度快,产品整体质量和工程质量较易保证,如 运用得妥当,可降低工程总造价。我国广东省也已建成几座相似的冷库,其效果与上述完全 一致。我国的制冷设备业应着力开发国际市场先进通用的60HP 以下各档次分体式或一体化
且配有电子技术的自动化机组,为冷冻冷藏行业改造,升级换代,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营 经济性和效益,提供先进的、配套的制冷设备。
(七)择优推广装配式冷库
在引进整座预制装配式冷库的实践中,我国的制冷设备制造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其特有的专长和敏税从中得到启迪,经过各种努力立项引进制造设备和软件,于八十年代 中期后引进建成22 条(套)预制装配式冷库的制造工艺设备(生产线),总生产能力约可折
合300 万平方米隔热夹芯板,从而使我国实实在在地初步建成了与国际水平相似的预制装配
式冷库制造业。从七十年代中期引进整座装配库,到八十年代中期引进制造设备,创建该行 业的制造业,期间经历了十余年。自引进的生产设备陆续投产以后,就逐步替代了国外的同 类产品。据主要生产企业历年产量估计分析,截止1995 年已累计生产建设大中小型装配库
约800 座,室内装配式冷库约2.5 万套(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装配式冷库系工程化工业产品,具有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特别适用拟建
单层冷库的项目和中小型冷库,对于工程总造价,如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能处置有方,既易于控制投资,又往往使造价与土建冷库相当(一般不超过土建冷库的15%)。但因工期
短争得的投产时间和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可能稍高的工程造价。近十几年的很多工程实例一 再证实了上述结论。所以在我国有针对地推广予制装配式冷库的生产和建设无疑是正确的高 效益的。
(八)进一步完善食品冷链建设
从目前我国冷冻冷藏行业和发展来看,冷藏链建设仍然相当薄弱。要进一步加强和完
善冷藏链建设,必须尽快制定必要的产品标准、操作规程,实现各环节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必须回忆配置必要的设施和设备,特别是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开发保鲜包装材料,发展冷 藏集装箱运输,以适应冷藏链发展的要求。
第三篇:中国网络游戏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网络游戏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本土网络游戏的处境,就像一个探险家站在山谷边,山谷有多深,云雾障目不得而知,踏下去也许是灰头土脸甚至粉身碎骨,也许是坦若平地甚至一马平川.网络游戏产业应该是一个多行业整体发展所形成的边缘产业.它借助多个产业发展的优势,从网络信息平台这个最终的窗口提供给玩家一个完全虚构的幻想世界
一 中国网络游戏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发布的《2013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31.7亿元,比2012年增长38.0%。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国游戏市场过去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5%。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13-2014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891.6亿元,同比增长32.9%。据2013中国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市场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环比增长8.6%。预计2014年用户增长率将超过5%,用户规模接近2亿人,2015年用户规模将接近2.5亿。网络游戏对于周边产业的带动作用巨大。所谓周边产业,包括电信宽带接入、PC软硬件、服务器及带宽、网吧、游戏玩偶及衍生产品、游戏媒体等等。据统计,网络游戏行业每收入1元,对电信产业的直接贡献(包括宽带接入、服务器托管等)超过
5元,对IT软硬件的贡献超过2元,对游戏相关媒体及出版、周边产品的贡献超过1元。也就是说,网络游戏行业对相关产业的贡献比可以达到1:8左右,2013年对整体经济的贡献超过1000亿元
目前,中国网络游戏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大约集中了所有公司的80%以上,除此之外还包括广州、成都、杭州、福州、深圳几个城市。而上海一个城市大概就集中了全行业60%的收入和市场价值。之所以上海的网络游戏产业如此发达,归结起来有如下几大原因:
(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税率、土地、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二)中国最成功的网游上市公司盛大网络的带头效应;
(三)上海及周边地区良好的消费能力和较高的生活水平;
(四)上海的IT人才聚集能力和良好的高校资源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网络游戏的关系
起码就中国市场而言,网络游戏业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当中,收入、利润、纳税额最高,带动整体经济最多、市场成长速度最快、资本最为密集的领域。可以说,如果不发展网络游戏,那么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市场就更多的像是一个泡沫化的概念,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数据。实际上,从行业定义上看,网络游戏业与动漫影视行业并没有太多的关联。网络游戏业本身,应当看成是网络业与娱乐业的一个交汇,网络游戏产业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子化的娱乐产业,属于网络和娱乐行业的一个分支。而动漫影视更多的属于影视制作行
业,与游戏业的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打个比方,旅游业是在实体经济当中贩卖娱乐体验的行业,那么网络游戏可以看作是在虚拟的网络经济当中贩卖娱乐体验的行业,或者说,从本质上,我们可以这么看:网络游戏行业可以看作是网络当中的旅游业。
三.网络游戏业的社会影响问题
(一)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和娱乐形式,网络游戏本身可以承载任何主题、倾向的内容,就像电影可以拍主旋律,也可以拍色情、暴力、凶杀片。一部分不健康内容对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应该追求的是开发和运营商的责任,而不是这个行业本身。
(二)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人群的影响很大,这是网络游戏自身的特色所决定的。由于这种高覆盖率的存在,往往让媒体产生一种感觉,即:网络游戏促使青少年犯罪或从事其他不健康行为。实际上,调查表明,在大中城市,超过80%的青少年正在参与至少一款网络游戏,因此:有犯罪或不健康行为的青少年,很大比例都在玩网络游戏,但是,大多数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并不会成为犯罪者。这就好比,因为大多数抢劫犯都吃大米,就认定吃大米的人都是抢劫犯,这实际上是相当荒谬的论调。
(三)关于所谓“网瘾”问题。不可否认,有少部分青少年沉溺网络,对于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出台的防沉迷系统,也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监督,这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是同时也必须指出,今日的沉溺网络,和几年前的沉溺电视剧、沉溺足球、沉溺武侠小说或者不良漫
画,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些人如陶宏开所谓网瘾会对青少年智力造成何种影响的论调,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所谓“戒除网瘾治疗班”的商业目的服务,其所谓的论据和观点,需要谨慎的看待。
(四)作为娱乐产业,网络游戏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好比很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衍生的也包括色情、赌博的泛滥一样,事物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类似于网络游戏这样投入少、收益率高的纯服务型行业,应当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加以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尽量降低其不良影响,而不是缩手缩脚、走走停停。应当看到,像上海、杭州这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城市,都已经把网络游戏当作是近几年来创意产业当中最大的一个发展机会看待,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也是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最好诠释。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3-2014中国网游市场报告》
百度文库《2007-2008游戏发展趋势》
第四篇:中国休闲食品发展趋势
中国休闲食品发展趋势
• 中国休闲食品企业:品类打造品牌+稳固渠道建设+三四线城市机会从时间序列的角
度来看休闲食品企业成长路径,品类打造品牌和长期渠道网络建设进而进化为平台性企业是比较突出的两个要素。我们寻找到康师傅做为我们剖析的案例,呈现出清晰的成长脉络和逻辑。我们对于国内目前休闲食品企业的判断是:品类打造品牌+稳固渠道建设+三四线市场机会。
•第一:品类打造品牌——现有品类和新品类成长的空间巨大
•中国食品工业/农业比值为0.74,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目前正处于高速
发展时期,我们选取了国标三位码行业分类中与休闲食品相关的蔬菜、水果及坚果加工业/饼干及其他烘培食品制造业/糖果巧克力制造/糕点、面包制造/蜜饯/蛋品加工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指标,其收入增长均在20%以上,而利润总额的增长基本均超过收入的增长。随着消费人群的扩大以及休闲食品功能性的增强,中国休闲食品品类的市场留白凸显,进口食品的热销就反应了这一情况;从整个包装食品来看,其在食物中的占比与人均GDP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中国包装食品占比不到10%,美国接近50%。有了这一背景,中国休闲食品企业有充分条件通过有灵性的品类打造品牌,如方便面之于康师傅、瓜子之于洽洽、雪米饼之于旺旺等。
•第二:稳固渠道建设+三四线市场机会——中国休闲食品企业之异军突起
•中国零售终端接近400万个,而与中国国土面积接近的美国,其零售终端仅
29-30万个,中国广阔的国土和传统渠道占比95%的事实使本土企业更具备深耕三四线城市的能力。从目前中国几个主要的食品饮料公司来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马氏、卡夫、雀巢的终端覆盖率都是随着区域级别的降低而降低20-40个百分点不等,而康师傅、伊利的下滑在10个点以内,娃哈哈的终端覆盖率甚至是随着区域级别的下降而上升。随着人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乡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超过城市+城市化加速,我们判断未来休闲食品企业的增长更多来自于地级市和中西部地区,即本土企业之乐土所在。
•通过剖析康师傅的历史,我们对休闲食品企业的成长路径有了清晰的判断;通
过对比全球(韩国、日本、瑞士、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休闲食品企业,我们认为休闲食品企业要经历收入迅速增长,以及品牌力提升后使利润增长远超过收入增长的阶段。国际上的休闲食品公司很多都是有100-200年历史的企业,这个行业具有长久生命力,而通过对近期数据的总结我们发现,这些完成品牌和渠道建设的优质企业低调的收入增长有能力承载相当迅速的利润成长。
•投资建议:买入中国有品牌和平台打造能力的休闲食品公司
•行业策略:在投资策略上,建议在中国休闲食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强势品牌
和平台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点位介入。我们认为,在A股目前上市的休闲食品企业中,洽洽食品、黑牛食品、好想你都具备3年业绩翻番的潜力(黑牛食品虽是饮料企业,但其拥有休闲食品行业的类似属性,也在我们的推荐组合中);在A股寻找确定性的时候,消费无疑确定性最强,而其中的休闲食品企业因其行业的广阔空间、市值相对较小,配合目前的消费趋势,弹性最大且能随时超预期,值得逐步成为资金的中长期配置对
第五篇: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中介绍了当今社会的肥胖现状,减肥性食品,国外减肥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减肥、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也随之增多,减肥健美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应该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喜吃油炸食品、花生米、糖果、糕点等,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如新鲜蔬菜和粗杂粮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增加食物的体积,减少饥饿感。【2】
三低食品:热量、脂肪及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的食品简称三低食品,也可称为减肥食品。
一、减肥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与实践证实,许多食物对肥胖者有较理想的减肥健美效果,且无副作用,可坚持长期选食。
1、黄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辅助疗效食品,作为“减肥美容的佳品”,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鲜黄瓜中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物质,它有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作用,鲜黄瓜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既能加速肠道腐败物质的排泄,又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因此,肥胖病、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病患者,常吃黄瓜大有益处。
2冬瓜有利尿消肿之功效,能把水分排出而减轻体重。唐代的《食疗本草》有:“(冬瓜)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煮食练五脏,为其下气故也。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现者,则可长食之”。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冬瓜与其它瓜不同的是,含脂肪甚微.含钠量极低,有利尿排湿的功效。特别是冬瓜中含有丙醇二酸,对防止人体发胖,增进形体健美,有重要作用。
3魔芋 魔芋主要成分为甘露聚糖、蛋白质,果胶及淀粉,是一种高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的天然食品。魔芋中含60%左右的甘露聚糖吸水性很强,吸水膨胀,可填充胃肠,消除饿感,并可延缓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对单糖的吸收,从而使脂肪酸在体内的合成下降,又因其所含热量极低,所以可控制体重的增长,达到减肥的目的。
4甘薯又叫白薯、红薯、番薯。含有丰富的细腻纤维,既能刺激肠道蠕动,使排泄畅通,又能阻止糖类变为脂肪。
5赤小豆《食疗本草》言其“坚筋骨.抽人肉,久食瘦人”,即说明久服可使人变瘦,使筋骨强健。
6西瓜性寒昧甘,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利尿之效,是水果中理想的减肥食物。
7山楂性平味酸甘,有消食和中的作用,可促进消化,是消食开胃的常用食品。山楂消内积,消油腻,败人津液,耗人腹内脂膏。
8茶叶性甘苦,微寒,功效清热、利水、化痰、消食,温中和胃。《食疗本草》说:“茶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成分中有一种单宁酸,可使食物中的脂肪酸沉淀,与水分分离排泄出去,减轻胃肠负担。所以当吃了油腻脂肪类食物后,再喝上一杯浓茶,就会觉得胃部很舒服,并且通过消除脂肪,起到减肥健身之功效。
二、国外减肥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流行的减肥食品有:减肥酸奶、减肥面包、减肥糕点、减肥软糖、减肥啤酒、减肥可乐、减肥蔬菜、减肥含片等。
三、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及市场前景
据调查,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我国城市人口中有17%是肥胖者,北京市肥
胖人口占总人口的30%多,中国的儿童有51%是肥胖者。世界卫生组织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全球肥胖人口在去过的20年里急剧增长,全世界共有10亿人属于肥胖者。肥胖症容易引起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伴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患,因此,减肥功能性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四、国内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我国减肥功能性食品也是随世界性浪潮而兴起的,制定的法规也不比美国、日本少,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几经磨难,目前才逐步走上理性发展的阶段。根据国外动向并结合我国现状分析,除了要规范法规以外,今后我国减肥功能性食品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在以下5个方面:①大力开发第三代功能性食品。②加强对原料,特别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原料的全面研究。③加强高新技术在功能性食品生产中的应用④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功能性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⑤在加人WTO后,国外功能性食品开始涌人,所以应尽快向国际市场提出一套既符合WTO规则,又适合中国功能性食品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以便掌握我国这一市场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车桂兰;十种新型食品国内外市场受宠;市场分析,2001(4)
【2】郭本功;减肥食品;山东食品科技,2003(9)
【3】苏珊;减肥食品国外正在流行,医药与保健,2003,11(7)
【4】王伟军;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第29卷10期
【5】蔡雪毅 张永慧 邓 峰 洪文华 彭接文 文 彦 陈卫东 杨晓东 黄清梅;减肥食品的减肥作用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2(2)
【6】寇新科.国产保健食品市场存在问题与监管对策[J].首都医药, 2007, 14: 5-6.【7】梁洁,张凤兰,潘伟华,冯玲;大学生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的调查与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
【8】.武阳丰;中国的超重和肥胖;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6(04)
【9】.陈春明;肥胖问题—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01)
【10】于芳;巫国贵;大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1】周明.王丽.蒋美玲.周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减体重行为现状[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1(3)
【12】肖永红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重视健康减肥教育[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8)
【13】宁安红.黄敏.戴兵.曹婧.李静旗;灵芝菌丝发酵提取液减肥作用的初步探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2)
【14】张鹤.李文杰 ;一种减肥食品的动物试验研究;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4)
【15】胡楫;理想的减肥食品——番薯;民风2008(5)
【16】马兴友 邢台市女大学生膳食与肥胖认知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10(1)
【17】章燕.陶芳标.黄朝辉.黄锟.苏普玉 医学生不良体重控制行为与健康危害行为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10(2)
【18】白新鹏.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
【19】唐传核.植物功能性食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0】金宗镰.2001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及2002年展望.食品工业科技, 200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