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决策名词解释1
1、决策:是人们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方案选择 和执行的过程。
2、公安决策:是指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或特定主体(指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从维护社 会政治稳定、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任务或问 题,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所进行的方案设计、选择和执行活动。
3、决策意志:是指决策者在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状态。
4、公安决策科学化:是指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咨询机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支持系 统,在科学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5、公安决策民主化:是指重大的公安决策,不是由某一领导者或领导集体随意拍板,而是 通过群众参政议政、集体多方智慧,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
6、经验决策方式: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胆略和经验所作出的决策。
7、科学决策方式:是指决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决策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决策对象的规 律性,坚持决策的原则,遵循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发挥决策体制的功能,使决策成为有科学依据并取得最佳效益的活动。
8、公安决策法制化: 是指整个公安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必须受到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的状态。
9、逻辑论证方法:是指经过长期实践概括出来的,可作为初步检验决策可靠程度的原则和 方法。
10、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辩证性、规律性,并把它运用于思 维而形成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其基础。)
11、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12、整体性原则:是指把所要决策的问题看成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的整体。
13、结构性原则:是指要重视对构成决策问题内部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
14、层次性原则:是指要认识和区分所要决策的问题内部存在的层次,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5、相关性原则:是指要把握所要决策的问题与相关方面的联系合作用,并协调好相互之间 的关系。
16、最优化原则:是指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处于优化状态 达到最优的结果。---是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17、调查研究方法:是调查和研究的统称,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方面。调查是指人们 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 加工和分析,从而取得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的过程。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客观实际情况进 行深入了解,从而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过程。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18、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最基础,最一般 最基础,19、公理(相对真理):是指由实践反复证实并被公认为正确的认识。
20、公理思维(静态状态):就是从相对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和演绎,从而得出结 论的思维方式。
2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 果的思维活动。
22、创造性思维方法:就是运用已有的思想材料,去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23、综合创造法:指在对相同或类似的事物进行纵横比较对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 究而得出崭新结论的创造方法。
24、联想创造法:指从别人或一件事得到启示,然后围绕决策问题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 主意的创造方法。
25、推理创造法:指对那些相对静止的决策问题,通过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 到新见解的创造方法。
26、离题创造法:指对某些决策问题绕开原来题目进行研究,摆脱思维定势框框,从而开阔 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27、移植创造法:指把适合于一定范围,一定方面的经验方法和技术等扩展到自身的决策问 题,从而获得明显和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创造方法。
28、效益性原理:是指在公安决策实施中所投入的一切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 现预期的最佳社会效益。
29、效率:是指决策方案实施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获得成果的比率。
30、效果:是指通过决策方案实施所产生的结果。
31、效益:是指决策方案实施后实际产生的效果与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之间的差值。
32、系统和统筹原理:是指必须把决策看成一个系统,协调好构成决策的各个方面、各个要 素之间的关系。
33、政治原则:是指一项公安决策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
34、客观原则:是指公安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可行原则:是指一项公安决策应当切实可行,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36、选择原则:是指一项重要的公安决策应当拟定多个方案,并且进行对比选优。
37、具体决策原则:是指一切重大的公安决策,都必须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38、个人决策体制: 在专制社会中,许多组织的决策活动是由头人、统帅、官长等个人包办 的,(家长是决策体制)决策权力全部掌握在决策者个人手里,谋士、军事等智囊人物参与决策 活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开明纳谏的程度。
39、公安决策机制:是指在公安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和决策权力的运行机制,是公安决策活动的权限分配、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协调机制、监督方法等规范化、制度化和非人格化的形式。
40、公安决策系统:是指由拥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和领导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对 公安决策方案的最后抉择权,是现在公安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公安决策活动 中处于支配地位。
41、集体抉择:是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作出选择方案的决 定的抉择方式。
42、个人抉择:是指由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个人,对其分管的工作问题自主决定,并对方 案执行后果负责的抉择方式。
43、取零:是指公安决策系统完全不采纳咨询系统的意见,而根据自己全面掌握的情况提出 相反的观点,并作出决策。
44、公安决策咨询系统:是指由各种不同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组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智囊系统、思想库)技术和方法,以其集体智慧对公安决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 究,并提出多种具有可行性的决策方案,专门为领导者的公安决策工作服务的决策研究 机构。
45、公安决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体,在各级公安决策系统和咨询系统 周围,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专门从事有关情报信 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等工作,为公安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机 构。
46、公安决策支持系统(DSS):是指以公安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系统的各种数据和相关信 息为基础,有机组合众多决策模型,并配置知识库、方法
库有关软件,综合利用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 过人—机交互方式,由各种模拟结果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 案,有辅助各级领导者开展公安决策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47、公安决策程序:是对公安决策过程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公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遵
守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
48、决策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
49、决策目标:是决策为了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一种成果。
50、浴盆曲线:是指一项决策执行中存在的早期失效、随机失效和损耗失效的现象。
51、公安决策执行:是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总 结进行贯彻落实决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种按照管理职能依次推进、层层落实、操作性强的管理活动。
52、指挥:是指公安领导者或领导机构运用领导权力,通过命令、指示等信息传递,组织所 属机构及民警按照统一要求执行决策和计划的职能活动。
53、严密组织:是指为了保证公安决策预期目标的实现,按照计划对公安组织内部各构成要 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得到对合理利用的活动。
54、工作总结:是指公安决策执行经过各个环节之后,为了明确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果和汲取 经验教训而开展的活动。这是公安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55、控制:是指公安领导者为保证决策、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检 查、反馈、调解等一系列的活动。
56、协调:是指对公安决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节,使各个 局部步调一致,把力量统一到实现决策、计划目标的活动中。
57、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人员对决策执行的各环节、各阶段和各部 分,从内容、时间和方式上进行监察和督导,以防止偏离决策目 标轨道的活动。
58、追踪决策: 是指当原有决策经过一段执行后,发现客观情况或主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主客观情况虽未发生变化,但原决策根本错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变更。
59、决策修正: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决策目标和方案进行适时的一般性调整。
60、零次情报:就是未经加工、在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中进行着“瞬时”横向交流的情报。其最显著特征是具有直观性。
61、公安决策信息分析:是指一种以公安决策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决策问题 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决策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 助于解决决策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62、公安决策信息:就是关于公安工作及其相关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和描述,是公安决策主 体接收和发出的各种信号中反映公安工作活动规律及其新的变化情况等 的总称。
63、软科学:是指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应 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的,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依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现象在内的广泛范围的社会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群。
64、广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 是指任何能够改进和加速公安决策信息资源交流与利用的活 动,包括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存库,加 速信息流动等工作。
65、狭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是指不断重组和加工决策信息内容本身,是一种创造和生产 新的决策信息的活动,即在理解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扩展联 系,挖掘内核,转换思路,进而产生和运用新的决策信息,使决策信息内容本身释放潜能,为公安决策活动服务。
66、预测:就是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规律和结果所 作的主观估计或判断。
67、德尔菲:是从专家会议演化而来。它是一种通过对专家进行匿名、多轮的函询来征求专 家意见的预测方法。
68、头脑风暴法: 利用一种特别的形式的专家会议,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
交流,互相启发,引起“思维共振”,互相补充,产生效应,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并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
69、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定性预测法。此种方法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标准、直至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 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此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 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层次分析法特别 适用于具有分层交错目标系统的决策和预测问题。
70、移动平均数法:是以近几期实际值的平均数作为下一期预测值的预测方法。
71、指数平滑法:就是用一个与权数变化规律相符的指数来代替权数,并以前一期的误差为 依据,从误差相反的方向对预测值进行修正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2、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引起未来状态变化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 作用,寻找客观环境与未来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73、等概率法:赞成使用等概率法的人认为,既然对各自然状态的概率都不知道,那就平均 分配这些概率好了。有几种自然状态,每个自然状态的概率就是几分之一,这样就可以按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值求解法来做决策。---不常用
74、后悔值法:决策者往往有因决策不当而后悔的经验,因此,如何设法使后悔的程度尽可 能小也是一种决策方法。其主要通过计算后后悔矩阵来进行选优决策。--可采用
76、随机型决策问题:决策方案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自然状态所做的决策
78、风险型决策: 决策者根据经验或科学的计算能够获知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所做的 决策
79、不确定型决策:决策者无法获得各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所做的决策。
80、对抗型决策:当决策者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中出现敌对的一方,并且敌对的一方总是在寻 找对我方最不利的状态,即敌方也在做决策时,这种决策叫---
81、规划论: 是研究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有效的利用或调配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最常用、最重要,以期更好的达到预定目标的数学方法,有线性规划---最常用、最重要,整数 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82、统筹方法:是一种网络分析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图对大型综合性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计 划、安排和管理的方法。两弹、人造卫星工程
83、效用值: 同等量的得失,在不同的场合,它的价值在人们主观心理上具有不同量的意义。这种主观心理上的价值,就是—
84、悲观法:又称最大最小准则。它是从最坏的可能考虑,来寻求最好的结果,是一种保守 的优化选择方法,----常用
85、乐观法:又称最大最大准则。它是基于对未来完全抱乐观的希望,以不放过任何一丝获 得最大收益的机会的原则来做决策的额。---很少采用
86、乐观系数法:悲观法虽然可行,但太过保守,应根据决策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决策者对风 险的承受力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是设定了一个乐观系数,记为 a。这是一个 在 0 和 1 之间的数字。以 a=1 表示完全乐观,即乐观法。以 a=0 表示完全悲 观,等同于悲观法,在具体决策时根据情况选定 a,然后利用 a 来计算各方 案益损值的期望值,并通过比较期望值大小来选优方案。-----可推荐
87、决策硬技术:以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为基础的决策技术。
88、决策软技术:包括决策模拟和专家咨询两方面。决策模拟方法是决策硬技术软化,有模 拟法,探试法、推演法。
89、公安战术:是指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具体原则、方法和 手段。
90、公安战略: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保卫国家
安 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方面所制定实施的全面性控制和长远性发展 的宏观对策。
91、专项治理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某一类突出的犯罪活动或治安问题所进行的专门 治理。
92、区域治理战术:是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达到扭转社会治安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93、立体防御战略:是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打 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立体的治安防控体建设,搞好经 常性的控制、管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94、正面打击战略: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对立体防御战略的强 有力的保障。
95、动态控制战略:是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财、物、信息大流动的客观 实际,调整内部结构,合理布警,建立新型的动态控制运作系统,实际公安 工作由静态管理为主到以动态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
96、整体协作战略:是指树立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全局观念,在公安决策中,互通信息、互相协作、携手运作,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实现 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
97、科技强警战略:是指在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走依靠科学技术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科 学技术支撑。
98、统一行动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某一空间内的刑事犯罪,特别是流窜犯罪和团伙犯罪 活动所采取的统一时间、统一打击治理的技术。
99、“短平快”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犯罪活动和治安问题,见微知 著、主动出击的战术。
100、公安决策者素质:是指公安决策者个人有效地从事公安决策活动所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法纪、道德、艺术、体魄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101、公安决策艺术:是指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非规范化的,具有创造性的,给人以美好感觉体验的各种技巧、手段和技能。
第二篇:公安决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安决策:公安决策是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或者特定主体(指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任务或问题,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所进行的方案设计、抉择和执行的活动。
2、决策:指人们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方案选择和执行的过程。
3、公安决断:指公安领导者在打击犯罪活动、管理社会治安等日常工作中,对出现的紧急问题所作的决定。
4、公安决策科学化:指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咨询机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支持系统,在科学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5、公安决策民主化:指重大的公安决策不是由某一领导者或领导集体随意拍板,而是通过群众参政议政、集中多方智慧、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
6、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存在世界的辩证性、规律性,并把它运用于思维而形成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
7、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把决策对象放在决策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8、调查研究方法:指公安决策者掌握我情、社情、敌情,分析斗争形势,制定打击犯罪活动、搞好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建设等决策的基本方法。
9、公安决策基本原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准则,是决策保持正确方向和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前与逻辑论证方法进行初步检验。
10、综合创造法:指在对相同或相似的事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而提出的新决策方案的创造方法。
11、联想创造法:指从别人或者一件事务中得到启示,然后围绕决策问题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主意的创造方法。
12、推理创造法:是指对那些相对静止的决策目标,通过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到新见解的创造方法。
13、离题创造法:指某些决策问题绕开原来题目进行研究,摆脱思维定势和框框,从而开阔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14、移植创造法:指把适合于一定范围、一定方面的经验、方法,适用于决策问题并加以发展,从而开阔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15、经验思维:指以经验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
16、公理思维:指从相对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和演绎,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17、决策效益:指决策方案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结果与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之间的差值。
18、决策效果:是指通过决策方案实施所产生的结果。
19、决策效率:指决策方案实施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获得的成果的比率。实际产生的有益效果。20、效益性原理:指在公安决策实施中所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最佳社会效益。
21、系统和统筹原理:指必须把决策当成一个系统,协调好构成决策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22、公安决策体制:是指在公安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权力的运行机制。
23、公安决策系统:指由拥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和领导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24、集体抉择: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做出选择方案的决定的抉择方式。
25、个人抉择:指由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对其分管的工作问题自主决定并对方案执行后果负责的抉择方式。
26、公安决策咨询系统:又称智囊系统、思想库等,指由各种不同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组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以其集体智慧对公安决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统合研究,并提出多种具有可行性的决策方案,专门为领导者的公安决策工作服务的决策研究机构。
27、历史信息:指档案、数据和历史经验。
28、公安决策信息:指关于公安工作及其相关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和描述,是公安决策主体接收和发出的各种信号中反映公安工作活动规律及其新的变化情况等的总称。
29、战略性信息:是能够影响系统决策层的长远而重大决策的信息。30、战术性信息:指只能影响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的信息。
31、公安决策信息的生成:是指对公安决策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贮存与反馈的系统过程。
32、加工决策信息:是指专业人员经过思维、判断、推理,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原始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滤、分析、扩充、综合、提炼。
33、收集决策信息:指通过观测、侦察、调查、征集、追踪、人际交往等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获取原始信息。
34、传递决策信息:指把决策信息由一点传到另一个点的过程。
35、公安信息的贮存:指把已搜集、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料,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借助计算机的手段和各种媒介记录保存下来。
36、决策信息反馈:指公安决策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送回输入端,对信息的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协调作用。
37、公安决策信息分析:指一种以公安决策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决策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决策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决策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38、公安决策信息开发:广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指任何能够改进和加速公安决策信息资源交流与利用的活动,包括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库存、加速信息流动等工作。狭义的指不怕重组和加工决策信息内容本身,是一种创造和生产新的决策信息的活动。
39、公安决策支持系统:指以公安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系统的各种数据和相关相信为基础,有机组合众多决策模型,并配置知识库、方法库有关软件,综合利用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由各种模拟结果提炼出来不同决策方案,以辅助各级领导者开展公安决策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40、公安决策程序:是对公安决策过程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必须遵守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程序不仅包括决策活动的先后步骤,而且包含每个步骤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41、决策问题: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
42、决策目标:指决策者为了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一种成果。
43、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灵活性:指为确立决策目标而收集和使用信息时,在程序的运用上要有灵活性。
44、预测:是对事物或者事件未来行为的状况做出主观的判断。或者说,是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一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规律,后果所作的推测和判断。
45、公安决策执行: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总结进行贯彻落实方案的活动过程。
46、公安计划:是公安组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和谋划。
47、严密组织:指为了保证公安决策计划的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安机关内部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搭配,使其得到最合理利用的活动。
48、指挥:是公安领导者或领导机关运用领导权力,通过命令、指示等信息传递或其他措施的作用,组织所属机构及干警按照统一要求实施决策和计划的一种职能活动。
49、协调:指对公安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各个局部步调一致,把力量统一到实现决策,计划的目标上来的活动。
50、内部协调:主要指公安系统内部整体与部份发、局部与局部及两种不平衡状况的协调。
51、外部协调:指在公安计划执行过程中与公安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协调。
52、控制:指公安领导者为保证决策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执行全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检查、反馈、调节等一系列活动。
53、指挥方式:指公安领导者在公安决策执行中有效推动下属组织或个人执行决策和计划时所采取的活动
模式。
54、统一指挥:指指挥的命令、口径要统一,下级指挥人员的指挥必须坚决执行统一命令,严格遵守统一的纪律、时间和要求,按照统一计划行动,确保统一指挥的实现。
55、现场指挥:指公安领导者直接到重大案件或事件发生的地点或场所,实施面对面的指挥方式。
56、计划协调:指通过公安决策执行计划来进行协调。
57、领导协调:指上级公安机关或本单位的主管领导者运用行政职权对下级公安机关或本级公安机关的职能部门和公安民警的行动所进行的调节,使大家在完成共同计划任务时同步运动。
58、直接协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单位之间需要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或协调行动时,各单位领导人可以互相协商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协同行动。
59、权变协调:指在与几个单位有关的事件中,由上级公安机关领导者指定并授权其中一个单位的领导者牵头,其他单位在这件事情上服从牵头单位的领导者指挥,以协调各单位的行动。
60、教育协调:指公安领导者通过讲清道理,晓以利害、疏通关系、铺路搭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的协调形式。
61、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为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和正确实施,而对法律的适用和遵守进行的监督活动。
62、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指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人员对决策执行的各环节、各阶段和各部分,在内容、时间和方式上进行必要的督促,保证实现某种决策目标而防止偏离轨道的活动。
63、工作总结:指公安决策执行经过各个环节之后,为了明确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果和汲取经验教训而开展的活动。
64、权力机关的监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65、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机制:指为防止和纠正公安决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所建立的监督系统及其运作方式。
66、追踪决策:指当原有决策经过一段实施后,发现客观情况或主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主观情况虽未发生变化,但原决策根本错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根本性修正。67、零次情报:指未经加工,在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中进行着“瞬时”横向交流的情报。
68、预测:指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规律和结果所作的主观估计或判断。
69、德尔菲法:指通过对专家进行匿名、多轮的函询来征求专家意见的预测方法。
70、专家:指在预测主题所涉及的领域中从事10以上专业工作的,并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员。71、头脑风暴法:指利用一种特殊形式的专家会议,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启发,引起“思维共振”,互相补充,产生效应,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并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未来信息。72、层次分析法:指按决策问题的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准则、直至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次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73、主观概率法:由决策者邀请专家估计某项特别事件出现的概率。
74、指数平滑法:指用一个与权数变化规律相符的指数来代替权数,并以前一期的误差为依据,从误差相反的方向对预测值进行修正的时间序列预测法。
75、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法:指通过研究引起未来状态变化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寻找客观环境与未来变化之间关系的方法。
76、决策“硬”技术:指以数字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为基础的决策技术。77、决策“软”技术:指在决策中使用模拟法、探试法、推演法等的决策技术。
78、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根据经验或科学的计算能够获知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方法。79、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无法获得各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
80、对抗型决策:指当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中出敌对的一方,并且敌对的一方总是在寻找对我方最不利的状态,即敌方也在作决策时,这种决策称为对抗型决策。
81、规划论:指研究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利用或调配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期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的数学方法。
82、统筹方法:指利用网络图对大型综合性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管理的方法。
83、公安战略: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方面所制定实施的全局性控制和长远性发展的宏观对策。
84、公安战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手段。85、立体防御战略: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立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搞好经常性的控制、管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86、动态控制战略: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财、物、信息在流动的客观实际,调整内部结构,合理布警,建立新型的动态控制运作系统,实现公安工作由静态管理为主到以动态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
87、整体协作战略:指树立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全局观念,在公安决策中,互通信息、互相协作、携手运作、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实现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
88、科技强警战略:指在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走依靠科学技术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89、“短平快”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犯罪活动和治安问题,见微知著、主动出击的战术。
90、统一行动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某一空间的刑事犯罪,特别是流窜犯罪和团伙犯罪活动所采取的统一时间、统一打击治理的战术。
91、专项治理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某一类突出的犯罪活动或治安问题所进行的专门治理。92、区域治理战术: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达到扭转社会治安被动局面的措施和办法。
93、战术犯罪内的随机决策:指在打击犯罪或安全保卫工作的重心已经确定,但在面临行动之前,或在行动中发生紧急情况,由组织者或指挥者随机决断。
94、公安决策者的素质:指公安决策者个人有效地从事公安决策活动所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法纪、道德、艺术、体魄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95、公安决策艺术:指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非规范化的、具有创造性,给人以美好感觉体验和各种技巧、手段和技能。
96、浴盆曲线:是指一项决策执行中存在的早期失效、随机失效和损耗失效的现象。由于在这三个阶段中,失效和损耗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很像一个洗澡盆,故称浴盆曲线。
97、常规性决策:又称程序化决策,是指在公安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工作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98、公安决策理论:是指制定公安决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科学决策理论。
99、单项决策:是指处理的问题是某个时点的状态,它所要求的行动方案只有一个,因而也称为静态决策。100、公共选择:就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1、取零原则:是指公安决策系统完全不采纳咨询系统的意见,而根据自己全面掌握的情况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作出决策。
102、集体抉择:是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作出选择方案的决定的抉择方式。
103、“T型”结构:即公安决策者对本专业的造诣要有一定深度,同时还应是一个具有一定知识广度的“杂
家”和“通才”。
104、最优化原则:是指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处于优化状态,达到最优的结果。
105、直接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们共同讨论具体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专家集体评估、预测方法。
106、定性预测:主要指专家预测法。它信赖于专家在预测问题上的专业水平和专家对预测问题相关资料的占有量。定性预测方法的内容主要是预测者应如何组织专家进行预测活动和如何对专家的预测意见进行计算分析。
107、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第三篇:公安信息学名词解释
公安信息—是反应警务及其活动过程的全部信息,或公安信息是有关公安事务运动状态的反应。语法信息—是指由符号之间组成的结构及其相关关系,它是信息的形式。语义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语用信息—是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即信息包含的内容以及信息在逻辑上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基础信息—是指公安工作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那些分类信息。管理信息—是指管理与决策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实进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至决策者手中时间间隔为零。滞后信息—是指信息的发生到传递着手中时间间隔大于零。动态公安信息—是指经常处在变化中的信息,如每日警情、发破案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各种监控信息以及日常警务活动发生的其他信息等。静态公安信息—是指相对稳定的信息,如常住人口信息,指纹信息,档案文件等。潜在信息资源—是指在于个人大脑中的信息资源,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公示的资源形态。
现时信息资源—是经过个人表述后,能够被他人所用的信息系统。零次信息资源—是指未经转述加工的自然状态。如平时所说的各种“现场”“一线”等。
一次信息资源—是直接在零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转述出来的信息资源,如从案件现场拍摄下来的照片或者录像。二次信息资源—是以一次信息资源为基础,由经提炼加工后的信息所组成。三次信息资源—是以二次信息资源为基础上,再次加工、整理后的结果。公安信息管理—是对公安信息、公安信息活动过程、公安信息基础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通过普遍地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等),有效的开发利用公安系统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开展网上办公、实现警务活动的网络化集成管理,让公安信息在总警力中占有主导地位,以提高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的过程。信息调查法—是访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信息收集方法的统称。访问法—是信息收集人员将信息的事项、以面谈、电话或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问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
问卷法—是指收集人员向被调查发放格式统一的调查表并由被调查者填写,通过调查表的回收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察看,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方法。普遍信息调查—也叫做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情况、全民民警基本素质等)进行的全面性信息调查。典型调查方法—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从被调查研究的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剖析,借以反应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重点信息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部门(单位)进行调查,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部门,能够从数量上反应整体情况。
抽样信息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的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对全部对象作出评估和推断的一种信息调查方法。
公安信息存储—是指把经过描述、定义和揭示后的公安信息顺序的格式进行存放,保管的过程。
公安信息检索—是指从已储存的公安信息中查找出所需公安信息或者其线索的过程。查全率—是指被检出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量占全国文献库中具有满足要求的信息总量的百分比。
查准率—是指检出并满足提问要求的信息数量与实际检出的信息总数之比。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职能活动。公安信息的分析—是指以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公安信息的整理、分析、评价、预测、综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新的信息产品。
公安信息的研判—是指对信息分析的成果的研究、选择,是对信息分析成果的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公安内部管理和各项公安业务活动指定出决策依据的一种具有科研性质的职能活动。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的秘密力量预警作用—是指公安信息的分析与研判不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而且要做到“抢先一步”,即预测,主动指出应当怎样去做。
信息分析方法—是指信息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信息分析方法的归纳—是指众多的信息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
信息传输—通过一定的方法、媒体、把信息从一方传送的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彼此间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合体。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的几何形状,用来表示网络结点的分布结构及相互关系,把计算机等网络单元抽象成为“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媒体抽象成为“线”,从而抽象出了网络系统的具体逻辑结构,即拓扑结构。
系统—为了现实某种目的,由一些无素,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
系统外部环境—当一个系统被确定下来,该系统的周围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我们称为它的外部环境。
子系统—在系统内部还有系统,我们称为子系统。
接口—子系统之间的接点和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通常叫做接口,接口位于边界上,且伴随着输入和输出的作用。
闭(环)系统—系统不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即孤立于环境之中,这样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也称为闭(环)系统。开(环)系统—系统是在环境中成长的运行、它受环境影响,是与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系统。
系统的环境—通常的做法是把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直接有关的外部世界定义为系统的环境。
信息系统—泛指各种形态、各种模式的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工程等所有领域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统称。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对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系统,它通常是一个用于数据处理、查询、系统报告、业务活动处理等组织内部信息处理、加工和传递的集成化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是指根据信息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信息)集合。它包括两个部门:信息自身和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存储数据库结构、生成与数据库相关的报表和报告,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的软件。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和。
数据处理系统—DPS是指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活动的计算机系统。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管理问题过作出的决策。它们具有重复性、多量性、定型性和标准性等特点。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以前未曾发生过或未曾处理过的问题,决策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可以遵循。
群体决策—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很少单独解决组织的决策问题,决策常常由委员会、领导成员、项目组的集体方式进行。公安信息系统开发—公安信息系统开发立足于公安工作实际,综合运用信息科学与各种信息技术,建设服务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过程。“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范,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新系统逻辑方案—是指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的过程,或者说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
批测试用到并利用这些测试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系统评价包括用实际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应保持它的真实风貌。
保密性—是指信息必须按照拥有者的要求保持一定秘密性,防止信息在非法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或一旦被泄露也能保证在一定期限内不被解读。
可用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当需要时能正确存取所需的信息,且信息必须是可用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组织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
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存储媒介安全,使它们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及其数据、文档不被篡改、失效和无法复制,保证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是无害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内存储的数据或资料不被非法使用或篡改,保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纯洁性。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连续正确的运行。
信息战—是指为了国家的军事战略而采取行动。取得信息优势,干扰对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就是一段小小的计算机程序,此程序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并依附在其他可执行的正常程序上等待特定情况的发生,随之进行破坏动作成干扰系统的正操作。
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我们把计算机病毒从设计生产至相应的检测清楚软件产生的这段时间称为计算机病毒的生存周期。文件型病毒—是指计算机病毒将自身附着在其它可执行文件上的病毒,感染时以文件为对象。“混合”型病毒—是指具有开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这种计算机病毒扩大了病毒程序的传染途径,它即感染磁盘的引导记录,又感染可执行文件。良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只是为了表现自身,并不彻底破坏系统和数据,但会大量占据cpu时间,增加系统开销,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的一类病毒。
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一旦发作后,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的一类计算机病毒。
黑客—黑客现在通常的含义是指利用通信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或入侵行为,即“电脑捣乱分子”。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当然,防火墙技术也可以用来阻止保密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被非法传输出去。
信息安全监察—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依法对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事件以及信息本身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电子警务—所谓电子警务、是公安组织的一种基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现实警务相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
第四篇:中央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名词解释
中央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名词解释
十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时许,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的秘书长为习近平,副秘书长为刘云山、李源潮、栗战书。
会议内容: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会议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2、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中央“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七要严格文稿发表。八要厉行勤俭节约。
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
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
求:
“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要做到这些,就要树立政治意识、团结意识、程序意识、组织意识、原则意识。
“五个决不允许”
1、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
2、决不允许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
3、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
4、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
5、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
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
甘肃省决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打造三大战略平台(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富民多元产业和培育壮大区域首位产业),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
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片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3年1月16日,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为此,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即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化、园区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循环高效化),强化五大支撑(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支持和保护),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甘肃省“1414”对口支援计划
“1414”对口支援的具体内容包括:1名省委或省政府领导牵头负责,4个单位共同参与,对口支援1个示范县(市、区),每年至少办成4件实事。
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13685”总体规划
省上研究和确定了自身战略定位,紧扣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结合甘肃的区位、资源、文化、产业及平台等优势,明确提出了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谋划和实施了“13685”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一大构想”,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实施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强化兰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平(凉)庆(阳)、天水、定西、张掖、敦煌)等“八大节点”,努力实现把我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等“五大目标”;
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
抓实七大任务:就是落实好严明政治纪律、选好用好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规范权力运行、着力深化改革、做到表率引领等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健全八大机制:就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压力传导、履责报告、联系群众、巡视督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
拓展三大载体:就是深化拓展联村联户行动、效能风暴行动、先锋引领行动。
双联行动
“双联”工作相关政策
基本原则:上下联动、整体推动、全面覆盖、抓实见效、长期坚持。
六大任务
政策宣传、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五大行动:“五联四进”转作风行动、项目进村(社区)促发展行动、富民增收奔小康行动、帮企脱困增效益行动、强基固本促和谐行动。
五联四进:“五联”即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1-3个重大项目、2-3户困难家庭、1名农业科技带头人。
“四进”:即领导干部进村、进社区、进困难企业、进困难家庭。
奋斗目标:使农村困难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一般家庭2个百分点以上,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口。
两规划一计划:“两规划”就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规划》和各联扶单位制定的《联系帮扶工作规划》。“一计划”就是联扶干部制定的联扶户《脱贫致富计划》。
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
“八个全覆盖”:一是实现小额信贷业务全覆盖;二是实现融资担保服务全覆盖;三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四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全覆盖;五是实现乡村公路建设全覆盖;六是实现公共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七是实现“两委”办公服务场所全覆盖;八是实现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全覆盖。
“五件实事”: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三是推进闲置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四是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五是为贫困村0-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
特色产业经济带。
临夏州“4+5+5”项目行动计划
“4+5+5”行动计划即:打造四大战略平台、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发展五大重点产业。
打造四大战略平台:一是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二是国家级“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三是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四是甘肃中南部省级民族经济协作区建设。
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一是推进交通项目群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推进水利项目群建设,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群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推进生态项目群建设,建立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群建设,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一揽子”项目工程。
发展五大重点产业:一是持续发展以特色种植、草食畜牧为主的传统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品质绿色化、经营产业化。二是全力发展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区域首位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特色文化州。三是做大做强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非公经济为主的富民多元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五是培育发展以水电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装备制造基础件加工基地。
临夏州“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4”就是强化规划目标引领、金融资金支撑、能力素质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四个基础;“15”就是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主导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文化建设、对口帮扶和东西协作、财政资金使用创新、双联行动等十五项政策措施,“5”就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人力资源保障、建档立卡和动态监测管理、“减贫脱帽”、监督考核五个机制。
中共临夏州委常委会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五要十不准”规定
五项要求:一要深入调查研究。二要精简会议文件。三要减少检查考核和应酬性活动。四要热忱服务群众。五要厉行勤俭节约。
防灾减灾工作。
临夏州宗教工作“145”制度
“1”是全州地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000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地级干部联系重点宗教界代表人士,州、县(市)县级干部联系其他宗教界代表人士;“4”是州、县(市)单位联系4000个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州直各单位各联系1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县(市)各单位各联系3处宗教活动场所,乡(镇、街道)各联系5处宗教活动场所;“5”是落实宣传法律政策、了解教情民意、规范依法管理、抓好协调服务、“三比一促”创建五项任务。
临夏州“三观五重”用人标准
州委提出了“三观五重”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着重看大局观、公仆观、责任观,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严格执行推荐和谈话、征求意见和考核、研究和任用三个环节,强化干部政治立场、廉洁从政、计划生育三个方面的审查,对公示反馈、信访反映问题核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防止违规违纪提拔干部、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现象。
临夏州选人用人“十个防止”
防止十个方面,就是防止违规违纪提拔干部,防止以票取人和偏听偏信偏面化,防止侧重干部引进、忽视现有干部培养提拔,防止政绩虚假和人品失察,防止重资历轻能力、论资排辈,防止破格提拔所选之人不服众,防止一考定音、高分低能,防止沾亲带故、以线划人,防止用传统办法选人用人,防止跑官要官、带病提拔。
临夏精神
作为建设新临夏的强大精神动力“临夏精神”,其主要内容为“爱国守法、重商敬业、讲信包容、团结和睦”,是全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石。
临夏州委周书记提出“三坚决十不准”要求
州委周书记在州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了“三坚决十不准”要求: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定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坚决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时时处处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
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富民多元产业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到2016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群众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金融资金支撑方面。2013年底,实现所有建制村村级产业互助社全覆盖。到2016年,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到2018年,实现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到2020年,贷款资金占群众创业资金的50%以上,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层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到2016年,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户户通广播电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四项制度全面落实,所有困难群众的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
临夏县委“七项三十条”规定
一、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 1.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工作制度、定期下访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开展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科级干部不少于3个月。
2.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确定主题,带着问题开展调研。凡出台重大决策、决定和部署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都要事先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3.切实改进调研方式方法。调研中要深入基层,多与群众直面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准确掌握真实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4.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严格控制随员和车辆,基层同志根据工作分工对应陪同。各调研单位不得对被调研点进行临时应景布置,不得组织人员列队迎送,不发放无关材料。现场汇报一律脱稿汇报,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既讲成效做法,也讲问题不足。
二、强化议事决策,敢于直面矛盾
5.议大事、要事、难事。县委常委会议题要着眼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立足解决突出问题,不涉及全局、没有实质内容、没有明确意见的议题一律不上会。决策要敢于直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矛盾,敢于直面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敢于直面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
14.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情怀百姓、心系民生,不得欺负老百姓,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心实意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坚决杜绝与民争利、故意刁难、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一切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现象。
15.推行换位思考和体验式管理。全面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还权于民,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6.热情接待群众来访,积极解决合理诉求。严格执行接访制,大力倡导一个起立、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让座、一杯热茶、一个满意答复的“六个一”服务,对符合要求的事项,及时受理认真办结。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六、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17.要进一步压缩公用行政经费支出,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18.公务接待要本着对等、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产品,杜绝浪费。
19.严格按规定标准提供食宿等服务,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下基层调研、检查、考核一律吃工作餐,不准搞边界迎送、铺设地毯、摆放鲜花、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赠送礼金礼品。
20.加强公务用车配备管理。不准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公务用车,不得私驾公车。
21.严格出国(境)审批,一般性考察和没有明确目的及实质内容的出国(境)活动一律不予批准。
22.杜绝办公楼装修建设中的奢侈浪费行为。23.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不得大办乔迁新居、婚丧嫁娶、子女升学等事宜,或借机敛财,坚决抵制不良风气。
24.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住房等规定,从严要求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七、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行规定
25.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6.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切实加大督查、检查和抽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五篇: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公安工作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上,公安改革以《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为统领,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四项建设”,推动和提升安机关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其中,警务实战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然而要推进警务实战化,首先就要推进决策指挥实战化。
在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和警务实战化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出现了当前公安决策指挥体系的实战能力跟不上形势需要,挥调度空转、基础工作不实、警力部署不科学等问题,这些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警务实战效能发挥。
综合上述情况,为了实现决策指挥的总体目标和提高决策指挥的效率与效益,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建设,对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研究问题现状
近年来,警界学者对公安决策与指挥比较关注,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我国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对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研究是十分不够的。我们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可以发现,有关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研究现状如下:
(一)警务实战指挥机制研究
关于我国警务实战机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警务实战中的战术应对以及影响行动指挥的原因。重点集中在舆情应对、指挥员应急处变能力与重大突发事件协调作战等方面的阐述。刘开吉从警务行动指挥过程进行了全面概述,指出警察行动指挥过程是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的程序,现实中很多行动指挥的失误,都是因为对指挥程序规定的要求没有落实。
(二)公安应急指挥机制建设研究
应急指挥机制是警务实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决策指挥体系里面的核心内容。王迎春提出:国反恐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应以功能需求为牵引, 以日常防范机制 为基础, 立足实战,突出重点, 以反应灵敏、统筹得当和高效有序为目标, 从指挥体制、法规、手段和保障能力、指挥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 并应注意理顺与国家其他应急机制的关系, 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统一指挥, 形成处置合力。
(三)指挥与战术典型案例分析
有关警务指挥与战术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是公安实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学者大多是依据具体案例材料进行分析。章小辉从 “8·23菲律宾人质事件”中探讨警务指挥与实战案例,认为该事件是国际警务指挥与战术运用中的一个典型败笔,事件指挥处置过程(指挥调度、狙击手使用、谈判、强攻方式、案件处置现场过程)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三、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是针对新形势下警务实战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开展的探索性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以来,公安决策指挥系统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决策指挥、协调控制、快速反应、紧急处置上一定程度的适应了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的要求, 推动了警务实战化的建设。
但总的来说,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其内在的建设规律还缺少正确的把握,还未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方针政策促进公安决策指挥实践的应有实战化效能的发挥。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准确找出公安决策指挥中影响实战效能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符合公安机关四项建设要求、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支撑的建议,全面提高公安决策指挥的实战效能,为确保警务实战化建设提供前提基础。本文以公安决策指挥系统为对象,研究成果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普遍的应用价值,对新时期全面提高警务实战化建设水平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主要研究内容
【摘要】 警务实战化建设的公安大环境下,对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是警务实战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的对策,以提高警务实战化效能。
【关键词】决策指挥;实战化;问题;对策
一、关于公安决策指挥的基本认识
(一)公安决策指挥的概念和特点 公安决策指挥是指公安机关的领导者及其指挥机构为达到一定目的,对所属机构、公安民警和相关人员的重大警务处置行动所作出的决策和所进行的运筹谋划和发令调度活动。其主要特点有:第一,公安决策指挥活动指向的特定性。第二,公安决策指挥主体与客体的特殊性。第三,公安指挥活动的本质属性。第四,公安指挥的核心是公安决策。第五,公安指挥区别于军队作战指挥活动的特殊性。
(二)公安决策指挥的基本原则
公安决策指挥的基本原则是从公安决策指挥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规律性准则,直接影响着公安决策指挥行动的效率和效果。主要有:政治原则、合法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时效原则。
(三)公安决策指挥的程序
决策程序是决策成功的重要保证, 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体现就是依程序决策。在警务指挥决策过程中, 为确保决策合法、科学、及时, 要正确运用以下决策程序。主要程序有:确定目标、拟定与评选方案、计划组织。
二、当前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挥机构设置不规范, 职责权力不明确
公安指挥中心职能不尽相同, 机构、岗位设置不统一、不规范。我国公安指挥中心主要有三种设立模式:挂靠式、合并式、独立式。目前存在存在着多数指挥中心内设机构名称和数量不统一、技术保障人员缺乏、上下不对口等现象,从承担的职责看, 范围也不尽统一。这些问题影响着公安指挥中心能力的发挥。
(二)资金短缺,决策指挥设施不足
首先,由于经费投入有限, 设备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且未形成固定机制, 一些地方 “三台合一” 接处警席位没有及时增加, 设备老化, 系统运行不同程度地存在故障。其次,有些地方重视大楼等硬件设施建设, 在指挥中心系统配套建设方面相对不足。最后,警务指挥交通工具不足。
(三)公安决策指挥人员素质有限
公安实践中习惯由指挥对象代替作战指挥机关人员的职责和功能, 不重视参谋指挥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指挥中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公安业务知识不全面, 专业能力整体不强,实战中一线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不强、指挥艺术缺乏等问题较为普遍和明显。
(四)警务指挥机制运行不通畅
由于当前警种分工过细, 机构设置是根据行政职能需要, 且受公安领导管理体制的制约, 指挥权限交叉, 令出多门, 警务指挥系统的运行及其效率受到限制, 与实战需要尚不吻合。同时目前对指挥权以及何种情况下形成什么样的指挥体制和指挥机制等尚没有明确规定,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 处警力量缺乏有效整合。
三、加强公安决策指挥实战化建设的对策
(一)确立指挥中心在警务实战中的龙头地位
1.建设“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指挥调度系统。作为应急整合统筹、指挥调度警务资源的枢纽,指挥中心需要现代化的通信科技保障,建立集图像监控、有限调度、GPS定位、110处警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从而形成公安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以满足复杂条件下处置各类突发案件的指挥和实战需要。
2.搭建以合成作战为核心的统一指挥平台。通过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整合优化各类指挥资源,强化指挥平台的综合指挥功能,形成以合成作战为核心的统一指挥平台,这样减少了指挥层级,有利于快速处置,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实战水平。
3.强化指挥中心的实战功能和指挥效能。首先,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各级指挥中心的职责、权限,以强化指挥中心的权威。其次,从实行指挥长制度、走指挥人员专业化道路入手,提高指挥专业水平。最后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确保指挥活动的高效运行。
(二)培养和选用高素质公安决策指挥人才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决策层警务人才的培养。应该重视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在思想观念,法律与政策水平,决定公安机关战略发展方向、警务改革与规划、现代公安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警务指挥、分配制度和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等等方面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
2.重视实战锻炼。警务实战是锻炼公安决策指挥人才的最好课堂。实战为决策指挥人员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机会,是决策指挥人员实现其理想和抱负的广阔天地。
3.面向未来培养和选用指挥决策人员。应积极培养和选用“指技合一“的决策指挥人才,重视协同作战决策指挥人员的培养和选用,进一步开拓公安系统决策指挥人员的培养方式和选用途径,才能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未来决策指挥岗位需要的决策指挥人才。
(三)重视公安情报决策,提高公安情报决策质量
1.多渠道公安情报搜集和整理。如果能够从多重公安情报来源获得较多的信息,就能更加有效地对公安情报加以核对、修正和补充,并使综合整理出的情报成果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可靠性。
2.降低公安情报源之间的相关性。要使多渠道公安情报分析和综合真正起到提高情报决策质量和可靠性的作用,指挥机关应在制定侦察计划是采取措施,使得各情报源之间的以来关系减低到最低限度。3.了解情报源的可信度。情报源可能是人、文件、或技术系统。情报源的可信度可用以下指标来衡量:情报源反映情况的范围、完全性、精确性、正确性。
(四)加强现代警务指挥机制建设
1.一元化警务指挥运行机制。所谓一元化即变多头分散指挥为集中统一指挥 , 更加强化指挥中心在现代警务机制运行中的龙头地位和重要作用。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指挥中心指挥长(值班长)负责制。二是完善值班局长负责制。三是建立完善首长指挥室管理制度。
2.扁平化警务指挥运行机制。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可形象地概括为 “纵短横宽” 四个字, 即:以指挥中心为枢纽, 纵向减少层次,从指挥的最高点一步跨到具体执行指令的民警, 没有中间环节;横向打破警种、地域和部门界限, 将触角延伸到打、防、控工作的所有领域。
3.警种、部门指挥运行机制。为了适应快速反应和大部分警力布置在街面上的需要 , 各警种支队、大队要实现从行政部门到行动部门的转化, 在组织结构上应改造成扁平化星型结构;在机构设置上尽量使一个单位具有多种功能, 避免形成上下对口设置的臃肿格局;在基层指挥机关建设上, 行动部门必须实现决策指挥和信息咨询机构一体化, 为建立精干、高效的现场指挥部创造良好的警务环境。
(五)警务指挥保障机制
1.组织、人员保障。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警务指挥工作, 重视指挥机构尤其是各级指挥中心建设, 科学合理设置机构编制, 做到市级公安指挥中心级别略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各支队、分局, 指挥中心主任由市局领导兼任, 指挥调度室值班长一律配备科级干部。二是根据 110接警数量、突发事件数量、值班班次编排、人员素质能力等指标进行警力需求测算。
2.经费、物质装备保障。一是信息通信系统。当前要建设和完善公安通信指挥平台,并完善平台运行机制, 实现人机合一。今后还要逐步建立仿真作战模拟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二是交通运载工具。三是现场勘验装备。四是武器警械。五是警用防暴防护用品。
3.思想观念保障。一是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教育 , 向全社会普及安全防范、110报警、自救互救、保护现场等有关知识, 增强防灾减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二是树立正确的快速反应价值观念和意识, 形成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
五、参考书目
[1] 史越东.指挥决策学[M].解放军出版社,2005.[2] 上海市公安局.上海现代警务机制探索·实践[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3] 王光,刘阳怀.警务指挥与战术学总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4] 王勇,孙燕.警务作战指挥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5] 秦立强.现代警务协作形式和指挥[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王志波.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创新助推警务实战化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7] 孙晓伟.刍议加强现代警务指挥机制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8] 王楠.扁平化指挥系统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警察技术,2011.[9] 王峙浩.论高素质警务指挥人才的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0] 郝建平.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军事体育学报,2015.[11] 吕绍忠.战略机遇期的警务指挥决策与控制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06.[12] 吴跃岩.关于提升新形势下公安警务指挥效能的思考[J].净月学刊,2012.[13] 王峙浩.以公安信息化为基础构建高效的警务指挥中心[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14] 张年亮.警务实战化是检验公安战斗力的核心标准[N].人民公安报,2015.[15] 王若冰 , 张瑜.深入推进“四项建设”全面深化公安改革[N].人民公安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