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0: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

组长:

组员:刘文亚201126082

孙陶陶201126083

谭晓丹201126085

王烨201126086

徐晓艳201126087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的多了,作业写得多了,是不是所

谓学生手中的黄金就多了?其答案是否定的!给小学生教育减负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问题,那么实行教育减负,是不是只减作业数量就可以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所说的“教育减负”不是减质,减负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减压,不要让学生背负太多的课业负担,实现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而从小抓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减轻小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为学校、家庭、学生真正减轻负担呢?

“减负”,即教育减负,简而言之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负”成为了近年来基础教育中一个沉重的话题。政府和各地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断出台各种指导性和惩戒性文件,两会的教育话题围绕着”中小学减负任重道远“展开,北京颁布“减负令“,社会各界及各大媒体也十分关注,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教育减负“如此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众多“狠招减负”的政策之后,孩子们的书包却从“双肩背包”升级为“拉杆箱”。为什么种种措施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呢?小学生真正减负了吗?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其一,现存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从未削减,“减负新规”也成了隔靴搔痒。其二,是出自家长们的焦虑。面对激烈的择校竞争,学校给孩子“放羊”,家长便担心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因素都使得“减负令”任重而道远。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三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可见,“教育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减负已刻不容缓。面对减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只是存在问题的一个表现。从减负折射出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感。

另外,“教育减负”在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使小学生在健康、优良的环境下健康、卓越的成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配合党和国家工作,为国家培养栋梁。

二、调查方法、对象

1、调查分工:徐晓艳设计家长卷、教师卷和学生卷三份调查问卷,刘文亚、孙陶陶、谭晓丹和徐晓艳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王烨收集音频资料,谭晓丹上网收集资料并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刘文亚和孙陶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音频资料讨论之后撰写调查报告,孙陶陶写课题的提出和调查方法,刘文亚写当前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徐晓艳、王烨和谭晓丹针对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2、调查方法:

(1)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我们在长江路饭店和理发店、“走向哈佛”辅导班、“小彩虹”辅导班展开了一次调查:包括我们的所见所闻,及对小学生的了解,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在问卷主要涉及的问题是调查学生对目前学习的看法,老师对“减负”的看法等;访谈主要涉及的问题: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家庭、学校、社会对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看法等。王烨负责在长江路附近的重庆干锅鸡饭店、香辣鸡架和魔妮卡理发店走访当地家长和小孩,录制音频资料,刘文亚和徐晓艳到香江路的“走向哈佛”辅导班对小学生和辅导班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谭晓丹到“小彩虹”辅导班向老师和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孙陶陶在网上对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观察法:刘文亚和徐晓艳“走向哈佛”辅导班观察了老师讲课和学生听课、写作业的状态,学生作业的多少、作业的质量等等。

(3)抽样调查法:从走向哈佛辅导班和小彩虹辅导班三、四年级学生和老师中,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要求老师和学生匿名填写。

3、调查地点:“走向哈佛”辅导班、“小彩虹”辅导班、长江路附近的重庆干锅鸡、香辣鸡架饭店和魔妮卡

4、调查对象:“走向哈佛”辅导班、“小彩虹”辅导班的小学生和老师、长江路附近的家长和学生

5、调查时间:2013年3月28日-2013年5月5日

【参考文献】

[1] 《学生负担到底多重》 中国青年报,2000年

[2] 张宝泉《关于中小学“减负”情况的调查报告》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3] 张 芸 《香 洲 四 小 关 于 “ 减 轻 学 生 过 重 负 担 ” 调 查 报 告》 香 洲 教 育 报,2005年

[4]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5] 《减负”的误区 》 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

[6]《关于中小学“减负增效”情况的督导调研报告》 江苏出版社,2008年

第二篇:关于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关于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

组长:朱呈辉

组员:祝海坤 孙剑 李琢 朱俊宇 戚棋茗 龚瑶琪

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及调查方法......................................................3

1.课题的提出..........................................................................3 2.研究样本基本信息..............................................................4

二、当前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主要问题及分析.......5

1.学生对“教育减负”的认知度不高,且存在片面。......5 2.学校对教育观念的错误把握,且其教育方法仍存在弊端。.............................................................................................6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盲目给学生加重学习负担。.....................................................................................................8 4.综述.....................................................................................10

三、关于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成效不佳的对策.........11 1.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减负”环境..............................11 2.加强考评改革,优化教学手段......................................11 3.端正良好的育儿心态,掌握得当的教育方法............12

一、课题的提出及调查方法

1.课题的提出

“减负”,即教育减负,简而言之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早已是数年来困惑中国教育的老旧话题。这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教育减负问题,一再贯彻教育方针的强度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分别被写入十七大政治报告和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甚至成为十七大以及全国两会的议题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后,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三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其实,教育减负问题,不仅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当重视。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也一直在推进教育减负工作,相继发了不知多少道“减负令”,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相应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切实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现象。但效果一直甚微。每发一次“减负令”,往往都是轰动一时,便迅速成为过眼去烟,一切江山依旧,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不仅没能得以切实解决,甚至呈加重趋势。几乎人人都知道减负的重要性,但几乎人人都不相信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据湖北日报报道,2007年11月底,武汉市教育局以红头文件发布了17道中小学生“减负令”。但仅一个月之久,记者走访调查多所中小学,发现推行一个月的“减负令”早已成了一纸空文,上学放学仍然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竞赛层出不穷。其实,这种状况并非武汉市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即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类似的现象。

为此,在教育减负力行数年之后,我们仍能不时听到对学生负担过重的抱怨和批评声,不禁扪心自问:教育减负,敢问路在何方?因此,我们针对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并分析杭州教育减负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参看研究者的论述,加以整理探寻“减负令”久不成效的原因,并针对此症结,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2.研究样本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杭州市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抽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474份,有效问卷率94.8%。最后运用EXCEL等办公软件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

在调查对象中,小学生占32%,初中生占31%。高中生占37%,从调查数据显示三者人数都较为稳定,都在140人以上(占总调查人数的30%以上),选取这样的样本是有一定依据的,而考虑到学校性质及其所在区域可能会对调查结果有所影响,为了尽可能确保样本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次调查也涉及了这几方面,先看学校性质有公办、民办之分,公办类占59%,民办占41%。另外,我们又对学校所在区域进行了调查归类,大致统计如下:上城区占14%,下城区占12%,西湖区占16%,拱墅区占8%,江干区占11%,半山区占9%,滨江区占11,%萧山区占9%,余杭区占10%。

学生的身份37%3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31%

学校性质公办59%民办0%系列110%20%民办41%30%40%41%50%公办59%60%70%

学校所在区域18%16%14%12%10%8%6%4%2%0%16%14%12%8%11%9%11%9%10%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半山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1

二、当前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可从学生、学校、家长三个层面来分析目前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中所表现出的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对“教育减负”的认知度不高,且存在片面。

一般来说,“教育减负”的主体集中在广大中小学生身上,因此学生对此的认知度应该颇高。然而,从调查结果显示情况不尽然,仅仅只有41%的学生对“教育减负”了解,未超过半数。虽然听说一点儿,但不全面的占43%,但还存在16%的学生不知道。可见学生对“教育减负”的认知度不高,但在社会、学校等多方努力下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您知道教育部曾经下达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意见》吗?听说一点儿,但不全面43%知道41%知道不知道听说一点儿,但不全面不知道16%

在看到如下结果时,我们发现广大中小学生对“教育减负”存在片面的认识。30%的学生觉得“教育减负”会令自己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22%的则认为会使自己将剩余时间都用来娱乐,仅18%的持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态度,剩下的则深受教育选拔制度的影响,认为难以应对学校的考试的占14%,认为中高考就难获高分的占7%。在这样的数据下,我们不难看到其背后的种种各方因由,如学生对学习的错误价值观,社会对于应试教育的重视等等,而这些正需要我们进行教育减负治本的关键因素。

您认为“教育减负”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中考、高考就难获高分不会有任何影响难以应对学校的考试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将剩余时间都用来娱乐了0%5%7%18%14%39%22%10%15%20%25%30%35%40%

2.学校对教育观念的错误把握,且其教育方法仍存在弊端。

在现今社会下,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制定各项升学指标,单纯以升学率来显示自身的办学质量,使其获得更多更优秀的生源。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学校之间加剧的竞争中,学生背负了双重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还深受学校压力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课业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以下的统计数据可以窥见一二:小学生的课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到二小时,占11.39%,初中生则主要集中在二到三小时之间,占10.34%,高中生主要集中在三小时以上,占11.60%。由此可见,随着年龄阶段的不断上升,课业作业的所需时间也相应上升,尤其在高中阶段有现行高考制度的深重压力,课业之繁重可想而知。从中我们也得见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在作业质与量的关系上难调平衡,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您每天完成所有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大约是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不到一小时一到二小时二到三小时三小时以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相应的睡眠时间也相应缩短,这反而不利学生的身体健康,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和学习质量,反而得不偿失。这也使我们深刻反思了现行教育改革的势在必行,也知道要想改变现行的应试教育其路漫漫。

读书期间,您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是多少?6小时7小时8小时9-10小时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减负的同时,学校也会选择安排补课,占53%,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由此可见,学校的减负在无形中无异于是在增负,使得减负令一直处于势弱地危的境况,也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成效。

您所在的学校暑假期间给你们补课吗?47%53%补不补

在“如果学校暑假期间补课的话,大约历时多久?”这一问题上,我们也能看到学校补课主要集中在两到三周,各占27.27%,其次历时四周的占21.21%,一周、五周以上的分占15.15%、9.09%。

如果学校暑假期间补课的话,大约历时多久?30.00%20.00%10.00%0.00%系列115.15%9.09%系列127.27%27.27%21.21%一周15.15%两周27.27%三周27.27%四周五周以上21.21%9.09%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盲目给学生加重学习负担。

长久以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值普遍存在。他们常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希望,他们不关心减负,关心的是如何以优异的成绩越过一道道的门槛。并且一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落伍,因此找家教、设法参加校内外的培训班,把孩子学习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家长安排的假期辅导课多的占18%,一般的占73%,没有则占最少数9%。

家长为你们安排的假期辅导课多不多?没有9%多18%多一般没有一般73%

而且从家长报辅导班的数量可见,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当中,其中报1个或2个各占35.14%,3个也较多,占24.32%,4个或4个以上的各占2.70%。由此可见,学生在应对学校的课业和假期补课外,还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奔赴辅导班,在学校和辅导班之间的平衡难以协调,恐怕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丧失对成功的追求和信心,反而得不偿失。

暑假家长们一般会给你们报几个辅导班?40.00%30.00%20.00%10.00%0.00%35.14%35.14%24.32%系列12.70%2.70%S14个以上1个2个3个4个

在家长所挑选的辅导班的内容上,大致集中在学科领域上的补习,很少在体育运动、音乐、舞蹈、美术等拓展全面素质上投入心力。由下表可以看到,语文、英语、数学占据三大龙头地位,其次是物理和化学,这两文学科多说集中在初升小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暑期辅导班的内容有哪些?(多选)体育运动舞蹈音乐美术(画图)化学物理数学英语语文050100******122301327系列151

4.综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教育制度即应试教育是妨碍教育减负的根源之所在。不管是学生压力来源,学校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家长的过高期望值,这些都在隐隐指向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家也较为支持最大的阻碍在于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占36.49%,学校和老师对升学率的追求即占29.73%,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占21.62%,教师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占12.16%,这些缘由都与现行的应试教育密不可分。

你认为“教育减负”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1.62%36.49%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教师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和老师对升学率的追求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中考、高考)12.16%29.73%

三、关于杭州市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成效不佳的对策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为学生“减负”,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长效机制,这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虽然道路曲折,但终究会是光明。

1.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减负”环境

教育的发展在很多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要“减负”必须营造“减负”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营造环境,各学校可张贴标语,办墙报,开辟专栏,宣传“减负”的目的和意义,使“减负”意识深入忍心,这样形成良好的“减负”社会氛围,也对提高学生对“减负”的认知度有所助益。二是统一认识。“减负”需要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认识和配合下才能顺利且持久地进行下去,因此使学校、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致对“减负”有空乏而又片面的认识,在实行相关措施上更有成效。

2.加强考评改革,优化教学手段

学生负担过重的一部分原因集中在考评方法的片面性。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就是中考和高考。虽然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使教育这全面发展,但事实上中国的学生能不能升学、升入怎样的学校、接受怎样等级的教育,皆是一张试卷定终生,一切都由分数说了算。考试是真功夫,分数是硬道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素质教育就势必显得苍白无力,“减负”更成为纸上谈兵。因此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还要加快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步伐。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学者认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的目标要求应该是将招生考试服务于素质教育,并发挥着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杠杆作用。只有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也才能促使减负取得实际效果。如果教育评价是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那么作为学生为了追求分数就只能埋头死读书,作为教师和学校为了追求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就只能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别无选择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和教师,不得给学校,学校也不得给教学班和教师下达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的指标;不得以此排列学校、教师、班级的名次,也不得以此作为评价他们工作好坏、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只有按照这些要求改革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减负,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中,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优化教学手段,课业和娱乐两把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在作业设计上要有梯度,要让全体学生主动完成适量的作业,同时可将书面作业转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素质,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因素。

由此,我们也对“学生希望学校、老师应如何贯彻‘教育减负’这一决定”进行初步统计,结果如下。

您希望学校、老师应如何贯彻“教育减负”这一决定?(多选)不知道少布置点作业减少考试次数多培养学生的课余爱好少发些辅导资料减少课时***64100200300400系列1

3.端正良好的育儿心态,掌握得当的教育方法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无形中的压力,使孩子对学习过早的透支转而无心学习。过多的找家教、设法参加校内外的培训班等等这些把孩子学习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没有真心了解过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强加给孩子。因此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如下:“减负”后,多数学生都希望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较少的学生才选择参加课外补习班、培训班或学习(复习、预习功课)。

“减负”后,您最想把课余时间用于(多选)25051190301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参加课外补习班或培训班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学习(复习、预习功课)0100200300400

由此,我们觉得家长对孩子因材施教,审时度势,尊重孩子的意愿是相当重要的。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自身的认知、心理发展特征,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特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教育。其实家长可以推荐一些让孩子们开眼界、长知识的文化、科普、历史、军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也可以为孩子们选择有益、有趣的电视,如《人与自然》、《走进科学》等,还可以让他们实践商业、种植业、手工制造业等身心允许的活动,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与人交往的技能等,甚至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身心健康,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实质性转变。

第三篇:中小学生减负

给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讲了很多年了,就是减不下来,你这边减了,那边又在增,此起彼伏。很明显,谁要真的减负,谁就会在升学考试中吃亏。

不久之前读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姜伯驹先生对“新课标”提出的批评我完全赞成,我说这些话不是打顺风旗,而是当“新课标”的教材一出来的时候我就大致看了一下,非常吃惊。正如姜伯驹说:“这跟减负没关系。我们要问:是现在的学生负担重,还是过去的学生负担重?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现在的学生负担重。从数学课来看,现在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比过去多。而且,不是学得多负担就重。相反,老师讲得越少、考得越刁,学生的负担越重。现在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考试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因为考试往往有选拔的意义,如果你就学一个„九九表‟,怎么考?只能千方百计出怪题、偏题,把考试搞成„脑筋急转弯‟。”今天推行了“新课标”,老师教学还要靠“教辅教材”,没有“教辅教材”整个应试教育无法应付,那么“新课标”又起什么作用?学生也就成了做习题的机器。

姜伯驹还说:“比如„三角形内角相加是180度‟,你真用尺子去量,可能会有误差,也许就得不到这个180度。现在这些概念都不讲了,只让学生认识一个具体的角,这还是数学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一个并不复杂的证明被取消了,似乎在减负,但是却违背规律,忽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个经典的基本原理的证明不要了,但无用的习题让学生做个没完没了,一点用处都没有。而学生的沉重负担就从这里产生,心理压力由此产生。

据《扬子晚报》报道“五一”期间“去心理咨询室做心理调适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其中,仅厌学一项就高达八成。”5月5日的这篇报道说:“部分学生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虽想学好,但太过焦虑紧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引发厌学情绪;二是学生自己感觉没信心,不想学,从而厌学。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厌学原因是:长期学习带来的心理疲劳。另外,师生关系的生疏以及个人的情感变化都会引起学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报道还说:“另一方面,带着孩子前往就诊的家长绝大多数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似乎并不了解孩子之所以厌学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味地给孩子请家教,想以此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此,周医生建议,家长应多和学生沟通,明确孩子厌学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中科院社会心理研究所林春教授认为:“目前,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导致产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暴力,并且,年龄普遍趋小。”

学生厌学,学校暴力频出,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负担,这种压力问题不都是能通过心理咨询和适当的心理沟通能够解决,因为源头是学业负担和压力。这种负担不仅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对教师产生影响。升学率的考核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心理和身体也出现一系列问题,让人忧虑。因此减负的另一个意义也是给教师减负。

文章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阐述了“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影响“减负”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教育体制、教师素质等因素;并从宣传舆论导向,制度建设,教学模式的改进及教师素质和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落实“减负”的建议性对策。[关键词]学生

减负

必要性

对策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是关系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淡一些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收效不大。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减低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里所指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素质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指用于单纯的知识记忆、书本知识的掌握、机

械重复的时间过长过多,占有了学生过多的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

第二,从生理方面来看,由于学习过长、作业量过多、考试频繁,造成学生生理负担过重。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不得不牺牲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缩短正常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减少娱乐、体育活动等来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引发不同程度的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由于学习上的竟争、升学、择业、就业上的压力,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对未来的前途担忧,心理上过度焦虑、忧郁,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造成学习心理失衡,引发一些恶性事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的紧迫性。

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影响。这种忽视全体学生、全民族的、全社会长远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其危害是很大的,不仅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亿万劳动者素质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2‟, 减轻学生负担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在21世纪竟争能力的需要。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减轻学生负担不仅关系到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3、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为此,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二、影响减负的主要因素

中小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一直减不下来,成为长期困扰我们基础教育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观念上的因素。目前“减负”工作实效性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观在人们心目中仍根深蒂固。现代人受传统教育“重教轻学,重师轻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情感”等影响较深。因而,在人才观上倾向于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知识型人才,而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健康人格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只有按部就搬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上大学、上名校才能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加之传统的人才观形成的时间较长,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所以“减负”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收效甚微。

2、环境方面的因素。社会大环保的诱导,就业竟争压力的增大,也增加了“减负”工作的难度。“学而优则仕”,读了大学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也能找到好的工作或合适的工作,增加就业机会。而就业上的竟争必然引起升学上的竟争。于是,“优胜劣汰”的选拔教育,以升学为目的应试教育在现代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不少教师为应付“选拔考试”,必然加大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时间和作业量,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体制因素。造成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状况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教育状况而引发的一种链锁反应。我国人口基数大,落后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为人人提供中、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是由于教育规模的限制,决定了在学生升学考试上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影响了社会、学校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影响到了用人制度,助长了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所有这一切的不良导向,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竟争、升学、就业包袱,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4、教师素质因素。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也是影响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加重学生的负担。有的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认为学生重复练习次数越多越好,布置大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三、落实“减负”工作的基本对策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减量问题,更不意味低质量的标准。要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抓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人才观。首先,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素质教育的舆论氛围。逐步转变用教科书里的知识传播的学习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传统教学质量观;转变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传统学生观念。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新型人才观。素质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要求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开拓型人才。为此,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双基”,更重要的要学会怎样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解决未来生活中的新问题打下基础。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教法,既注重知识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健康与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要转变观念。从整个社会来讲,也应建立一种多样性化的人才成就价值取向体系和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价值观,以促进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需要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投入、分配机制等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规范管理,使“减负”落到实处。尤其要改革传统的以单一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标准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积极性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功能。同时,学生在“减负”之后,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作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采的课余文体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做到“减负”不降质,必须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打破课堂内容和形式的封闭,在开放中构建新的模式:一是可以采取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教师讲解、师生一问一答等多种教学形式,把学生从“笼”中放出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兴趣;二是课堂教学不囿于教室、教材、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都应成为课堂,并向社区、工厂、农村扩展,向图片、画报、影视等延伸,实行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视野;三是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认识心理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应用电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受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理论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大计、教师为本。从教师素质的层面落实“减负”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中小学生教育调查报告

XXXX大学

姓名班级:

学号: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结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一、调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

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

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篮球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本文转载于: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网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目前,有一项调查表明:

1.采用问卷洲查法。我们选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有比较丰富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无症症状反映的评1 分,轻度评2分,3分为中度.4分为症状相当严重,5分为症状严重。

2.研究对象。为调查方便,我们以陕西省铜川市9所中小学的专任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8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在32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116人,女教师204人;中学技师222人,小学教师98人;班主任147人,非班主任173人;大学学历50人,大专学历153人,中师学历117人;25岁以下45人,26- 35岁134人,36--45岁95人,46岁以上46人。

问卷回收后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32o名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因常模之比较 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2o名中小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差异很见著(P<0.05,p<0.01),说明本研究的32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好。

2.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比较 与中学教师相比, 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小学教师均比中学教师低.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也说明,相对于 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3.中小学男女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 在男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除在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得分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从相对意义上也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不如男教师好。

4.中小学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 不同学历的教师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不同。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而且就不同学历的教师SCL一90各因于得分的整体比较而言,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 , P<0,01。

5.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SCL--90 各因子得分之比较 担任过班主任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中,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相同,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不明显。相对来说,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体上比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差。

6.不同年龄的教师SCL一90各因子分的比较

除躯体化因子的得分随年龄面增高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随增龄而减低的趋势。各因于分经过中间年龄组。到46岁以上年龄时又有相对增高的迹象。而且,就年龄差异的整体比较而有,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差异明显P<0.05,P<0.01.分析讨论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一结果推翻了我们研究前的假设。在研究前,我们曾假设.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工作复杂、负担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差。但结果却正相反。本研究的结果与Honochs心理咨询报考 欢迎咨询:010-64878403

本文转载于: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网

等人1970年的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国内学者自在等的小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与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结论相反。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可施与所选被试的地区不同有关。Horrochs等的大样本研究所选被试的地区属于何种类型,我们无法从其研究中得知,但自在等的研究所选的被试为江西、浙江等地的经济不甚发达地区,这与我们所选的被试所在地区基本一致。陕西省属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钢川市经济发展在陕西省属中上水平,但就整体而言,它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地区的教师的生活节奏、所面临的竞争受该类地区整体生活节奏和竞争的制约,而且这类地区的教师所面临的应激源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从反面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再次,可能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尽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状况较差.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有可能获用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心理满足。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响,工作中的压抑感也就较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此外,从知识层次上讲,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借得利用心理卫生知识去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例如小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自尊的需要。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这就在无形中难强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忡,欲罢不能,欲干无招。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我们的研究显示出中师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这是因为,我们随机抽取的几所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均为中师,教师之间不存在学历上的比较和竞争,更不会因学历层次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故而,我们在此仅就大专与大学两个学历层次加以分析和讨论。在中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教师学历不同的问题。而学校在具体分工时,往往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应分快、慢班,但各学校出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班)。而且直接把升学率与奖金、福利挂钩。这样,即使 学历层次高的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学的压力、工作负担太重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样,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因为自己不能带重点班、领导不信任而产生烦恼、压抑.又在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有些方面又较低的原因。从整体比较而言,大学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教师高的事实又说明.学历层次的本文转载于: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网

高低确实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的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④担任过班主任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但二者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增龄而增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大、个体在思想上、行动上逐渐接近社会的要求,对人生、社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其他问题都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看法,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多于黑暗面,并逐渐认同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顺从.自觉地按照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行动,感到心安理得,而不是压抑。25岁以下年龄组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模糊,心理上还未完全准备好.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较差,又无教学经验,心理上难免犯怵,焦虑、恐怖等消极体验就应运而生;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正是个人解决婚姻问题的时期,恋爱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加之许多教师在校偏僻的学校工作,虽然对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26-35岁年龄组的教师经过前一阶段的短暂适应,对教师职业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校中属挑大梁的人物;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他们的社会角色较多,具有温暖和睦的小家庭,生活比较稳定.孩子又小,不存在升学和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志得其意;虽然学校对其委以重任,但他们感到的只是领导的器重和信任.而无工作的压力感。因此,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6一45岁年龄组的教师,虽然年富力强,但经过前一阶段的磨练.在体力和精力上已不如前一年龄段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往往委任重任,使他门既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体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从社会化进程看,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问题较多.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务,又要应付家庭中的琐碎事务,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上一阶段的教师多,心理健康水平不如上一阶段的教师;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是学校中的老教师,经过前半生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经过岁月的蹉跎,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他们处于既想承担重任.又担心身体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心理中;从杜会化进程来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较高级阶段。同时人到黄昏.面临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断地扰乱其平静的心态,尽管他们此时人在工作岗位上,但焦虑、抑郁等情绪都早已萌生。此外,更年期就处于这一阶段,更年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郁闷、烦躁等。因此,这一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比第一阶段即青年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但又次于中年阶段的教师。

结论

1.本研究的320o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被认所在地址的综合影响最大。

2.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或不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

3.要想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学生“减负”问题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减负”问题 的调查报告系别:数学系 班级:10级1班 姓名:孙雪 学号:36号关于中学生“减负”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国的教育基础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呼吁加强......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4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④纠结于“减”还是“补”,群发短信布置作业,按照进度安排复习—— 学校减负了 家长为何更累了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4 月 9 日 2 版 当‘减负’消息再......

    中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中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入学政策 “十条规定”要求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6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⑥ 济南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道出基层小学校长的减负观: 有制度保障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 中国教育报 》 2013 年 4 月 11 日 2 版 “没有学校的足球队,也就不......

    大姚县中小学生减负问卷调查表[模版]

    大姚县中小学生“减负”情况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家长),你们好!我们是县“减负”工作检查组的同志,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请你认......

    中小学“减负”调查报告

    中小学减负调查报告今年6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辟出一节来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不久之后,河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切......

    减负措施调查报告)

    小学生减负措施调查报告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学生的负担有二:一是课业负担;二是精神......

    2021XX县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

    2021XX县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优化基础教育生态,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和《XX省中小学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