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差热分析在药品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范文
近年来,热分析(Therma lanalysis,TA)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陶瓷、纺织、航天等众多研究领域中,特别是在药品质量研究过程中有其独到之 处。据统计,在药物研究领域中,热分析的使用占10%~13%。不少国家已经把热 分析方法作为控制药品质量的主要方法,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与日本 药局方均已经将其作为法定方法收载。我国的2005年版《药典》首次将热分析收 入,并规定有关的新药申报资料中必须要有热分析的检验报告,因此热分析方法 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日益重视。
那么热分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一般都应用在哪些领域?在实际的应用中应 该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杨腊虎主任。
■便捷灵敏 优势突出
药物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来熔融、晶态变化、分解等热特征,对 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果的过程就是热分析,这种方法可分为差时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两种。在药品质量研究中,热分析一般用于晶型变化、熔点测定、相容性变化、最佳配方筛选、降解反应过程、水分以及挥发物质的检
测等。
热分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复杂技术的或者长期研究才能得到的各 种信息。这种方法使用样品量少,并且具有灵敏、快捷的特点。例如,对于药品 稳定性的测定,以前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使用热分析方法,在特定的温度条 件下只要几个月就可以了。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近年来,热分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化学药品对照品、中药化学对照 品、生物化学药品、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用辅料以及纳米材料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热分析在药物多晶型测定,水分的测定、降解物和稳定性的测定以及最佳配 方筛选方面的应用尤其突出:药物的多晶型直接关系到疗效,所以有关研究日益 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热分析是测定药物多晶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相对于目前常 用的红外光谱分析与X线衍射测晶型方法,热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测定药物的多 晶型,还可以测得其晶型是单向性晶型还是可逆性晶型。药物多晶型形成因素复 杂,温度、湿度和压强的改变都可以导致晶型的转变。通过热分析,借助于相关 公式,可以进行晶型转换的动力学计算,计算活化能和转化速率。
药物在合成过程中会残留溶剂,可以用热分析的方法检测出来。热分析方法 还可以检测药物中的水分,并判断其为结合水还是吸附水或者结晶水。
根据热分析的数据,可以判断药物的降解产物与稳定性,对新药研究与药物 的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热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多种反应动力学研究,来反映药品 的稳定性。例如,检测药物与赋行剂之间的有否化学以及物理反应是一个长期的 稳定性实验,热分析可以大大加速它的进程。
根据热分析相图,可以找到药物的最佳配方,国外的新药研究中常用此法。
另外,在生物制品方面,热分析对细胞的相变、结晶水的测定、细胞分裂生 长速度的测定,热分析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篇: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学 院: 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年 月 日
摘 要
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再是以往的仅停留在物质生活方面,目前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精神生活层次。积极心理学也应运而生,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首先,本文通过对幸福感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它的主要方面,即主观幸福感,阐述主观幸福感的含义、和特点;其次,介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内容、理论模型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将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与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Now,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life is improving, no longer the only remain in the material life, the current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spiritual life more level.Positive psychology has come into being, happiness is an important pos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Fir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n happiness, focusing on its main aspects, namely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haracteristics;second, introduced SWB research, theoretical model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finalthe theor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mbining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hinking,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enterpris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Key words: Happiness Subjective Well Be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Ⅱ
一、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本研究价值„„„„„„„„„„„„„„„„„„„„„„„„
二、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2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3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目标理论„„„„„„„„„„„„„„„„„„„„„„„„„
(3)判断理论„„„„„„„„„„„„„„„„„„„„„„„„„
三、主观幸福感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一)主观幸福感与员工满意度„„„„„„„„„„„„„„„„„„„
(二)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
四、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一)影响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主观因素„„„„„„„„„„„„„„„„„„„„„„„„„„ 2 客观素„„„„„„„„„„„„„„„„„„„„„„„„„„„
(二)激励措施„„„„„„„„„„„„„„„„„„„„„„„„„„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建立积极的管理理念 „„„„„„„„„„„„„„„„„„„„„ 进行入职测评 了解企业员工的人格特质„„„„„„„„„„„„„ 3 建立公平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帮助员工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
建立轻松良好的工作家庭关系„„„„„„„„„„„„„„„„„
提高员工的组织和职业的认同感„„„„„„„„„„„„„„„„
(三)具体案例分析„„„„„„„„„„„„„„„„„„„„„„„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人们在关注物质资料丰富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幸福。幸福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话题。在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感不仅仅是个名词,更演变为一个心理学术语,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积极的主观反映。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幸福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与进步,企业在管理中也由过去注重效率,看重结果的死板模式,转变进而加强了对于人本身的关注。研究者们对于员工的理解从以往的“经济人”假设转变为“社会人”假设,近期也有学者提出“自我实现人”假设。幸福感正是针对人的内心体验和感知进行的研究,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研究的价值
心理学中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研究人们的幸福感指数;把有关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引入到企业管理的应用实践中,对于心理学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幸福感相对于工作满意度更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由此可见,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在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尤其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样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尝试,而就企业而言,幸福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是最好的,对于绩效的提升、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益处。
虽然人们在进行幸福感评价时使用的是自定的标准,在评价标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幸福感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通过对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分析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采取相对性的措施对员工的幸福感进行干预,可以影响员工的幸福感,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引起变化。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条件等对员工的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同群体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所以本文将通过对于理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结合当前已有的国内外先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进的研究成果,将幸福感理论研究同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为我国企业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两个最新进展之一[1]。积极心理学是与过去消极心理学(pathology psychology)相对的,旨在纠正过去心理学只关注病态心理、去除消极情感的传统。积极心理学学者一致认为,积极情感并不完全是消极情感的对立面,幸福并不等于没有心理疾病。在这种心理学时代精神的倡导下,幸福感毋庸置疑的成为了积极心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其直接反映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幸福是人人都向往,但是却很少有人能阐释清楚具体什么是幸福,这也是众多研究者努力要弄清的问题。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西方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大传统,这两种传统分别源于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建立的。其中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最重要的方面,也是研究者们最重视的主要方面。主观幸福感以快乐论为基础,认为幸福由高兴和快乐组成[ 2]。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操作性定义,大多数研究者认同主观幸福感由三部分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
(一)幸福感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有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表现。当个体处于幸福感体验中时,其体验到较多的愉快和较少的不快,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幸福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幸福感不能脱离幸福的生活事件而存在,它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幸福的生活事件只有被个体感知和体验才有意义,它又具有主观性。
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大致经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感。该阶段判断幸福感的标准是以研究者的角度来界定的,只强调外在的判断,忽略研究对象本身的个人感知和内心体验。第二阶段是以个体的内在情绪体验作为判断标准的幸福。这种观点虽然已经将对于幸福感的理解提升到主观体验的高度,但是由于对幸福感组成各个部分关系的研究不充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阶段以个体的主观体验作为界定幸福感的标准。这种观点强调幸福感是评价者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本论文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幸福是人们快乐的心理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随着人们自己的主观感觉体验的变化而变化。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近五十年来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积极情绪领域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主观幸福感上。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阐述其含义、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二)主观幸福感
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注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是评估长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将幸福等同于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把幸福感还原为生活质量,认为幸福是对当前和过去生活的评估。在心理测量中,常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某一种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3]。从结构上讲,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积极情绪,如愉悦、高兴、快乐、兴奋等情绪体验;消极情绪,如抑郁、忧虑、厌烦、伤心等情感体验;认知评价,即对于生活满意程度,指个体建构出一个与自己相吻合的标准,并将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感程度。Diener认为幸福感概括的讲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于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幸福只有自己的内心体验最为真实准确,因此幸福感具有极强的主观性。(2)整体性。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既包括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反映的是个体作为整体的主观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所以具有综合性。(3)相对稳定性。幸福感主要评定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参数。虽然在评定幸福感是会受到情景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其情绪水平会发生变化,但是长期的幸福感还是相对趋于稳定。
2.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就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应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是由Dodge 在20 世纪30年代提出的,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其研究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战后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健康心理学的崛起。由于主观幸福感是社会进步的深层尺度,即社会的进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但是最终要回归到人的心理层面。20世纪60年代,当时威尔森(W.Wilson)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4],这是第一篇关于主观幸福感科学研究的文章。该文指出了主观幸福感个体差异的两个理论假设:一是如果需要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将产生快乐;如果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将导致消极情绪的出现;二是个人的期望水平决定了需要满足到何种程度能够带来快乐,价值观、过去的经验、与他人的比较等其他因素对此都有影响。1984年,Diener区分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与内部因素。早期理论建构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如事件、情境和人口统计项目等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这一理论是基于威尔森的第一个理论假设。许多研究支持这一理论,但是有更多的研究表明外在、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人口统计项目只能解释主观幸福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感不足20%的变化,外在环境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化的15%[5]。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研究者们将视线转移到内部因素的研究中,及威尔森的第二个假设: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人所感知,进而影响个体的幸福体验。综合来讲,西方心理学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描述性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在此阶段各研究定义了幸福感的纬度,Andrews和Withey(1976)认为主观幸福感同时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4]。后来的研究认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并不是同一纬度相对的两端,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另外,这一阶段的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影响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如生活事件、情境和人口统计项目等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第二,理论建构阶段。20世纪70年代,幸福感的研究进入了理论建构阶段。随着对主观幸福感理论构成的观点逐渐统一,研究者们开始把研究方向从研究幸福感的构成转向了研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早期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上,着眼于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变量、情境及婚姻状况等对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而结果发现,这些对于幸福感的影响较小。随后对于幸福感的研究集中到了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人格特征方面。在理论建构阶段,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观点。主要有状态理论、人格理论、判断理论、目标理论、活动理论、动力平衡理论等。第三,实证性研究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幸福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幸福感的测量,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对于幸福感测量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测量,这类研究将幸福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另一种研究取向是心理健康意义上的幸福感测量,它与积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密切相关。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开始运用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我们国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兴起针对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综述性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研究进行介绍、整合,实证研究还处于逐步开展的阶段。从理论建构上看我国学者多数认同Diener等学者提出的幸福感的概念。在幸福感测量方面,我国学者现在有的研究主要使用引进的测量幸福感的量表。现今比较流行的测量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情感量表等。这些量表在我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幸福感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由于针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人格特质理论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的作用。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外在条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幸福感,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格特质的差异。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SWB 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6],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Heady发现[7] :人格影响生活事件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人格由于其内在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格结构作用,是一个长期影响的强烈因素。具有“幸福图式”的人,对环境和生活事件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拥有更健康的情绪和更乐观的期望,所以其幸福感水平相对而言较高。Gray 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了预测内外向和神经情感易感性的理论。他认为人类有两个动机系统: 行为抑制系统(通过惩罚调节行为)和行为激活系统(通过奖励调节行为)。不同的人对奖惩的感受不同。外向的人对正性情感敏感, 非神经质及稳定性的个体对负性情感不敏感, 这两类人的幸福感较高。Costa和McCrae(1982,1991)对于大五人格的研究是以人格五因素理论为指导,即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8]。研究表明[6]:外倾(E)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关,与负性感情无关,因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神经质(N)与消极情感稳定的相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随和性和尽责性通过创造使人快乐的环境及生活事件而影响这人们幸福感的体验,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9]。Lucas, Diener, Grob,Suh和Shao的跨文化研究发现, 外向者对正性情感敏感, 非神经质及稳定的个体对负性情感不敏感。
(2)目标模型
Emmons发现,当实现其特定目标时,人们会产生积极情绪体验。Oishi,Diener,Suh和Lucas认为目标是幸福感的调控装置,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取决于人们的目标以及价值取向[10]。所谓目标,就是个体行为的内在目标状态,而价值,就是生活的取向原则,可以视为高层次的目标。目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是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性的变化。例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于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在工作中得到发展,发挥潜能时会感到幸福感;喜欢物质奖励的员工,发奖金一定是最好的激励办法。
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目标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是人们获得与维持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个体目标与价值取向的差异是人们感受和体验幸福感不同的主要原因[11]。目标是个人确定的标准和准则,反映了人们情感系统的参照标准,目标的达成程度影响人们的幸福感。目标的定义、实现目标的过程和目标的达成及目标的达成结果都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同时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时,才能真正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生活中,目标使人感到生活的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帮助人们有效地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目标通过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幸福感。成功的体验将使人更加自信,建立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目标理论还有一个重要假设:,目标与个人生活背景相适应,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生活背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个人生活的文化背景。Cantor和Sanderson认为:当个人实现被其文化或亚文化高度评价的目标时,主观幸福感会增加;文化影响人们选择个人目标,从而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12]。造成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情绪体验差异的特殊文化维度是:个人——集体主义。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显示,集体主义文化鼓励群体成员相互支持和依赖,在群体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因此,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更多的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职责的完成和期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望的实现;而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往往来自于自尊、自豪感以及个人目标的达成。
(3)判断理论
Michalos(1985)借用古希腊哲学家、Wilson和Campbell等人的主张,提出满意度的多种差异:个人与多种标准(过去情况、期望值、他人、满意感理想水平、目标或需要)作向下(比较标准低于现实条件)和向上(比较标准高于现实条件)比较必然产生差异,向下比较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反之则降低。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社会比较理论,Wood在1996年将社会比较定义为:“想到与自我有关的友好或多个他人的信息的过程”。社会比较过程包括三个内容,即获得社会信息、思考或比较社会信息和对社会比较作出的反应,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反应;二是期望值理论,Wilson(1967)指出高期望值对感知幸福感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现今的观点一般认为:期望值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有关,高期望值与个体的实际差距过大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期望值过低会使人感到厌烦。期望值本身并不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好的预测指标,而期望值、现实条件与个人内在资源(外貌、气质等)和外在资源(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地位等)是否一致,可以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13]
三、主观幸福感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感受式意识形态,实质上是态度问题。工作满意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满意程度,是人们对所从事工作的感情反应,它受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每个员工对此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人们普遍认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可以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失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工作中对如何让员工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十分重视。之前的研究将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相等同,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不一定是快乐的,因为,除了工作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主观幸福感,简单的将两者画上等号是不太合理的。
(一)主观幸福感和员工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因素的满足感的内心体验,是对工作情景的主观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综合性的评价,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两部分构成。认知成分指的是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包括生活和工作领域满意、快乐、愉快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两者都是个体的内心情绪的体验,不同的是,工作满意度仅仅只涉及工作领域内的情感;而主观幸福感不只包含工作方面的情绪,还有生活、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绪情感体验,工作满意度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情绪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绩效。但是,个体的情绪情感还可能受到更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说,工作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方面。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二)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势必要影响他生活的全部,其中当然也包括工作。有证据表明主观幸福感较高的工作者相比主观幸福感较低的工作者,更加具有优势。主观幸福感体验较多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更能够乐观的理解生活情境和环境因素,他们相对于主观幸福感较低的人更具有活力和热情。在工作中,更容易赢得面试,更多的受到上司的表扬,更多的晋升机会,也比较少出现工作倦怠。Cropanzano、Wright和Staw的研究说明了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不但显著相关,而且前者对后者具有影响作用[14]。还有学者认为快乐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因为积极的情感对于人的生理、智力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拓展作用,这些资源的丰富可以让人增加面临威胁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更好的抓住机遇,富有热情,进而影响并提高工作绩效,增加公民的组织行为,降低消极情感出现的频次,以及缺席率和离职率。
四、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一)影响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幸福感是人的主观心理体验,影响人们感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为心理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与个体的主观意识紧密相关,而且主观幸福感的建立依赖于个体自己所构建的价值标准体系,它是随着个人标准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个体的主观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主观幸福感又是个体对客观实在的主观反映。这就说明主观幸福感即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进行探讨。
1.主观因素
(1)人格特质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包括个体独立而稳定的特质或特点[15]。从一些研究的结果来看,人格特质一种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克斯塔(A.Costa)和麦克瑞(R.McCrae)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分别对应着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N)和外倾(E)特质;这说明,与其他因素相比,就主观幸福感产生的稳定性的特征来看更多的依赖与人格特质,还可以对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预测。大五人格中的两个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神经质和消极情感之间、外倾和积极情感之间分别有着不同的联系,神经质的个体对消极情感的反应强于积极情感;而外倾的个体对积极事物的反应强于消极事物的反应,跟容易受到正面、积极的事物影响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除了上述的人格特质以外,已得到证实的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格特质还有乐观、自尊等。有研究者指出,乐观者更加期待生活中出现有利结果而且会朝向自己设定的目标来努力,这种行为模式使得乐观者比悲观者更能够顺利的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达到目标;高自尊的个体更多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同时高自尊个体倾向于改变情境,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类问题和困境,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体验幸福感。
(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人们通过它可以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和改变[16]。1982年,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用以解释在特殊情境下产生动机的原因,是指人们主观判断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成就的行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其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是人们对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组织和运用行动的能力的信念,在形态上表现为个人因素、行为方式和环境因素三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三段交互决定论模型[17]。国内佟月华、余鹏等的研究发现[18],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以乐观积极心态和行为方式对待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就更高,因而对于幸福感的体验就会更强烈,生活满意度也会更多。
(3)心理控制源
有关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一般认为内控者相对于外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些。如果人们认为不良的生活事件是不可控的,即心理控制源为外控者,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降低幸福感体验;内控者则能够更好的针对消极事物采取应激办法,通过改变情景来提升主观幸福感。
2.客观因素
(1)经济因素
关于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的有两个方面:国家内和国家间。国家内的许多研究发现,收入与幸福感相关呈正向。其原因是因为较高的收入和财富会带来更高的权利、地位和物质享受,并随之产生优越感,使高收入者幸福感体验增加;国家间对于收入与幸福感相关的研究多数处于宏观层面,一般将国际通用经济指数作为国家财富的指标,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则是国家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富裕国家的人们幸福感水平较高。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薪酬的设计和管理对于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文化和社会支持因素
人不是独立生活的个体,而是居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生活的个体,在生活满意度、价值取向、情感体验、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工作中,将文化作为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如中国),人们较注重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人际和谐等因素。社会支持是集体主义文化中衡量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维度之一,有研究证实,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中,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
(3)工作和家庭因素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地位不容忽视。对于企业的员工,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包含了诸多可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工作性质、工作地位、工作报酬、同事关系、肯定与晋升的机会等。当员工在一个岗位上,感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同时得到了应有的物质回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主观幸福感就会较高。Meyer等人发现组织承诺与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绪因素存在负相关,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都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有显著作用[18]。家庭是伴随每一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对与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存在。在婴幼儿到青少年阶段,家庭对于人格的形成和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人格又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家庭关系中,工作家庭冲突对于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有负性影响;而工作家庭关系的积极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而且这种作用是相互的,积极家庭因素和主观幸福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非常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逐步递进的,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会自我激励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追求更高的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幸福。反之,当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实现不了应有的价值时,会导致离职。
(二)激励措施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实际应用而服务的。在针对影响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因素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影响和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提高其工作绩效,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益和价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实力。下面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干预和影响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1.建立积极的管理理念
个体选择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项工作给他带来相应的满足感,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建立积极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物质报偿就可以让企业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的传统观念,而将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放在管理的第一位,把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正是当代积极管理理念的核心。需要建立积极管理理念的当仁不让的应是当代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当代的管理者,应该成为一位极有变革精神的领导。变革型领导概念是1978年伯恩斯(J.M.Burns)基于对各种政治领导人的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后,在其著作《领导力》中首次提出的[19]。所谓变革型领导就是指领导者通过员工意识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重大意义和责任,并激发员工的高层及需求或扩展员工的需要和愿望,从而使员工为了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20]。变革型领导要将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目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领导者个人的信念、价值取向以及热情来感染、激励、鼓舞员工,促进员工优秀品质的充分发挥,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幸福感。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进行入职测评 了解企业员工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格特质对于个体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相同的工作,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性质的工作,要求的人格特质也不尽相同。如技术精密的工作对于外倾性特质要求较低;对于销售工作,则要求外倾性特质较高的员工,善于并热衷于人际交往。因此,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以及人员工的分配上,对于人格特质的测评显得尤为重要。
人格特质对于工作来讲并无好坏之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让合适的人处于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发挥员工最大的潜能,把工作做好,员工也在工作中得到乐趣。所以,对于不同的工作进行区分,分析工作性质,找到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更能出色胜任的人格特质模型。在招聘和分配的工作中,对个人的人格特质进行测评,将人格特质与工作性质进行匹配,找到最能胜任此工作的人格个体,进而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兴趣和潜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实现绩效的最大化。
3.建立公平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前面已经阐述过收入对于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所以企业可以从薪酬的设计和管理上着手,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完善的薪酬体系需要一个合理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基础,方便对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价。合理的绩效考核,不但能对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和不足作出评价,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还可以为薪酬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这对于提升员工士气、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应当做的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薪酬是激励员工的众多方法中使用最为普遍也最为直接的一种。薪酬制定的方式不同,由此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也不相同。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薪酬的激励性。所谓薪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报酬,用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具体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股票期权等[21]。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薪酬对于员工主要有两面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让员工不会不满意的因素,使员工不至于情绪低落;激励因素是使员工满意的因素,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将重点放于激励因素的设置,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是薪酬的公平性。在企业员工判断薪酬的公平性时,通常会从三方面出发考虑:一是与他人比较。这包含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一致性,员工不仅会与企业内部和自己处于相同职位的人相比,还会和和自己从事相同工种的企业外部人员相比;二是与制度比较。员工要求企业薪酬制度公开透明,观察管理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三是与自我比较。员工会将自己过去的付出和收入相比较以产生公平感。当薪酬管理失去了公平性,薪酬就没有了其应有的意义。
4.帮助员工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实现与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当员工实现自身价值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时,会产生幸福感体验;而当员工具有高幸福感体验时,会激励自我去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对于员工主观幸福感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企业可以从自我实现的方面,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委以重任,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其次,在授权方式上可以采取部分授权方式和完全授权方式,增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加员工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最后,帮助员工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创造可能自我实现的条件,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优秀员工,做投资性的培养,有助于留住人才。
5.建立轻松良好的工作家庭关系
我国是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在集体主义文化的氛围中,和谐良好的工作家庭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工作和家庭是相辅相成的。在工作中,良好的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都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家庭生活中,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容易积累积极情绪,对在工作中的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加强对于员工的个性化关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增强工作的自主性。
6.提高员工的组织和职业的认同感
积极管理的管理理念强调增强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的最终调节机制是组织和职业的认同感。在工作领域中的个人的认同感可以分为两方面,即组织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组织认同感就是员工对于组织的感知,并将组织的成功与失败是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22]。职业认同感指的就是员工对于职业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讲,在工作中拥有积极自我认同感的员工更可能会体会到主观幸福感,所以,加强员工的组织和职业的认同感对于主观幸福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具体案例分析
理论服务于实践,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升企业美誉度,赢得忠实的顾客群,创造工作绩效的最大化。下面以“海底捞”火锅为实际案例探讨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将主观幸福感应用于员工管理,考虑的主要是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幸福的情感体验。通过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优越的环境中,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培养并维持积极的人格,有些情况下,员工甚至会自我激发并不断维持积极人格,这样最终能帮助员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主观上的幸福感。相比较其他餐饮业一线员工而言,海底捞的员工有着非常优越海底捞管理层规定:所有员工都必须住在配有空调的两居室、三居室,不能是地下室,而且距离店铺的路程步行不能超过20 分钟,因为太远会缩短员工的休息时间。夫妻俩都在“海底捞”的,还必须考虑让他们单独住一个房间[23]。同时,海底捞致力于提高员工满意度,采用关怀式管理,树立员工与企业是一体的概念,采取人性化的管理。除了给员工提供优越的环境以外,在海底捞的内刊上,有这样一句话: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平公正之风。它采取内部晋升制,并积极鼓励每一位员工,因此每一位员工都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全心投入如何能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24]。同时公司给所有员工都买了保险,给了员工充分的安全和稳定感。正是海底捞这种积极的工作环境,一位进公司才一个多月的员工,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的笑容很由衷,“平时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好好干就行了。[25]”
海底捞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极力推行一种信任平等的价值观。从为员工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到为员工购买保险等等,海底捞这个大环境中处处弥漫着“平等”、“信任”的气息,因此孕育和培养了员工积极的人格,顾客从海底捞员工脸上读到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在优越、信任、平等的大氛围下,海底捞的员工积极的工作,同时发掘着自身的潜能,为公司建言献策,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当别的餐饮店员工因为打破一个杯子而痛苦的面临罚款时,海底捞的员工拥有为客人免单和送菜的权力;当别的餐饮店员工在工作时间不得私自离开工作岗位时,海底捞的员工有权力去超市买冰激凌送给顾客;当有些企业员工在军事化的高强度管理下压力重重甚至轻生时,海底捞的员工正快乐幸福地为下一个目标而奋斗,对他们而言,工作带给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工作是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工作带来的是快乐和希望,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十足的幸福感。
通过积极心理学在海底捞员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海底捞本着“人”这个关键词出海底捞的员工在积极环境和积极人格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认可公司,快乐工作,用自然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将顾客当做亲友般照料,为顾客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特色服务,从而谱写了海底捞的神话。
五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文以前人理论为基础,与管理思想相结合,从理论角度切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未能从实证出发,对相关具体对象调查研究,没有对幸福感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本文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幸福感的主要研究方面,即主观幸福感,对于心理幸福感没有涉及,有待于今后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D.P.Shultz,S.E.Shultz.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logy [M].Thomson ,2004.P.xvii(转引自,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p.2)[2] D.Kahneman ,E.Diener ,N.Schwarz.Well-Being: 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1999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Z].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4] 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Diener E ,Eunkook MS,Richard E 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1999 [6]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7] Heady B,Wearing A.Personality, Life event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Equibrium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57(4):731-739 [8] Costa P T, McCrae R R.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0,38(4):668-678 [9] Ruiz VM.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ocial Adaptation [J].Generalizability to the Spanish context.2005,96(3):863-866 [10] Diener E,Robert Biswas-Diener New Direc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srch[J].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 [11][12]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13] Diener E,Fujita F.Resources,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Nomothe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5):926-935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4] 张惠,戴兵.主观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6 [15] Ryff, C D.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69:719-727 [16] Bandura A.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J], Freeman, 1997,133-134 [17]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 84:192-215 [18] Meyer J P, Allen N J.Links between work experienc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employment: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86,(2):195-209 [19] Burns J M.leadership [M].New York:Harper&Row,1978 [20] Bass B M.Theroy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Redux[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5, 6(4):463-478 [2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P371~P435 [22] Mael F, Ashforth B E.Alumni and their alma mater: A partial test of the reformulated model of organizationgal identific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2,13:103-123 [23] 丁晓磊.“海底捞”红火没秘密.人民文摘,2009,3:38-39 [24] 杨婧姝.浅谈餐饮业的服务营销 —以海底捞火锅店为例[J].网络财富,2008,(08)
[25] 李瑛.海底捞的商业模式.IT 经理世界.2008,(16)
[26] Andrews.F.M.&Withey.S.B.(1976).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New York:Plenum Press,1976
[27] 蒋云根.组织行为的心理分析[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8] 王赛男, 等.变革型领导、组织集体效能、工作态度关系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 9:24-25 [29] 李超平, 等.变革型领导、家长式领导、PM里理论与领导有效性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 2007, 30(6):1477-1481 [30]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96-397 [31] 苗元江.幸福感的解释模型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33-36 [32] 高良,郑雪.当代西方幸福感研究的问题与方向.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84-87 [33] 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26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论文如期完成,特此感谢我最尊敬最亲爱的的导师侯女士。在这四年里,学习上是我指点迷津的良师,生活中是无私关怀的益友,谢谢您这四年的教诲,我会铭记于心。感谢教育与传媒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让我在他乡依然感到温暖。我还要真诚的谢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爱让我一路前行。
第三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观察细胞形态所使用的仪器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光学显微镜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光学显微镜的不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放大率高等优点,使得它在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研究中成为有力工具。本文就其在细胞骨架的研究方面做一简要综述。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骨架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in the study of cell skelet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requirements for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high, ordinary optical microscop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y, the generation of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optical microscope to make up to some extent from the inadequate.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with high resolution, high sensitivity, magnification advantages, making it a powerful tool in the research field morphology,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euroscience, pharmacology, genetics, etc..In this paper, a brief overview of their research in the cytoskeleton.Keywords confocal microscopy cytoskeleton
所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简称LSCM)与传统显微镜相比,它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放大率高等优点,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多种功能的测量和分析,得到具有三维清晰度的原色图像,而且它还可以处理活的标本,不会对标本造成物理化学特性的破坏。随着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已成为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强有力的研究工具[1-2]。
正是由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学中有很大的应用范围,本文就其在细胞骨架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LSCM的原理
1.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系统由产生物像的光学系统(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和机械支架三部分组成。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具有放大成像功能的凸透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每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密切相关。
当物体与物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物体的同一侧形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与物镜的距离在1—2倍焦距之间时,在物镜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的焦点的前方(1— 2倍焦距之间),在物镜的另一侧形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于目镜焦点以内(即在目镜的单倍焦距内),此物像通过目镜的再次放大,得到虚像。此物像比眼睛直接看到的物体AB要大得多,所以使用显微镜可以看清非常微小的物体[3]。
不过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球差和色差两个方面。所谓球差,是由于透镜不能把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在光轴上共聚焦。以至透过标本一点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不能聚焦成一点,而是形成一个光斑,从而使成像模糊不清。所谓色差,是由于显微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造成的。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透镜类似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光线透过透镜后。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在不同点上,从而使成像模糊,而且像的边缘尚带有色彩。1.2 LSCM基于光学显微镜的改进[4] 1.2.1用激光做光源
因为激光的单色性非常好,光源波束的波长相同,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1.2.2采用共聚焦技术
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当中带有小孔的挡板,将焦平面以外的杂散光挡住,消除了球差;并进一步消除了色差。1.2.3采用点扫描技术
将样品分解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无数点,用十分细小的激光束(点光源)逐点逐行扫描成像,再通过微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平面的或立体的像。而传统的光镜是在场光源下一次成像的,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相邻点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扰。这两种图像的清晰度和精密度是无法相比的。
1.2.4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光信号,并利用在共聚焦显微镜中,计算机代替了人眼或照相机进行观察、摄像,得到的图像是数字化的,可以在电脑中进行处理,再一次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而且利用了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很微弱的信号放大,灵敏度大大提高。1.3 LSCM 的原理[5-7]
LSCM是在荧光显微镜成像的基础上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使用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光荧光探针产生信号,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图像的显微镜。LSCM主要由激光光源、扫描器(内装有针孔光栏、分光镜、发射荧光滤光片及检测器)、荧光显微镜(装有微量步进电动机)系统、光学装置、计算机存储与处理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针孔成像作用,还可以对样品进行直接无损伤的光学断层扫描,进而实现立体结构的三维重建以及空间结构和荧光强度信息。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场光源,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邻近点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干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束经照明针孔形成点光源对标本内焦平面上的每一点扫描,标本上的被照射点发射的荧光在探测针孔处成像,而来自该点以外的任何发射荧光均被探测针孔阻挡,由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逐点接受,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上形成荧光图像。所以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的,也就是说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具有共同的焦平面。在载物台上加一个微量步进马达,使载物台沿垂直方向(Z轴)上下步进移动,将样品新的一个层面移到焦平面上,这个层面又成像在显示器上,随着z轴的不断移动,就可得到样品不同层面连续的光学图像,实现“光学切片”的目的,被形象地称为显微“CT”,在此基础上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三维重建。
与此同时LSCM也是活细胞的动态观察、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离子荧光标记观察的有力工具。
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2.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活细胞的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微丝(microfilaments,MF),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是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7nm的骨架纤维。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如胞质流动,肌肉收缩,细胞分裂,细胞颗粒的运输等,维持细胞的形状,参与细胞顶端生长,细胞壁构建,细胞器定位等[8]。
微丝骨架通常是通过迅速的聚合解聚来调整和改变其形态,从而在细胞执行各种功能及应对外界刺激时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细胞中的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直接受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s, ABPs)的调节。ABPs 通过与单体肌动蛋白(G-actin)或丝状肌动 蛋白(F-actin)结合,调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调控微丝骨架的组织和功能。ABPs 的活性又受诸多其他因素的调控,诸如 Ca2+、pH、磷酸化等等,因此微丝骨架能通过 ABPs 对细胞内外信号作出的反应,从而参与细胞内的各种生理活动[9]。
细胞内微丝骨架是高度动态的网络结构,采用合适的标记探针对体内的微丝骨架进行标记、获得可视化效果强的图像,是研究体内微丝骨架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的重要前提。随着发光蛋白的发现,植物体内微丝骨架的标记方法也从利用微丝的特异性药物向着构建发光蛋白与某种可以特异结合微丝的蛋白或肽段构成的融合蛋白方向发展。Kost等人最先使用 GFP 与小鼠 talin 蛋白 C 端的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构成融合蛋白(GFP-mTn)在植物体内标记微丝[10]。随后,Timmers 将GFP与一种微丝结合蛋白——拟南芥丝束蛋白1(AtFIM1)构成融合蛋白(GFP-AtFIM1)用于标记微丝[11]。
也正是由于这些发光探针的使用,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才使得对于细胞骨架系统的研究越来越透彻,一步步揭示出细胞骨架的奥秘。2.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凋亡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细胞主动死亡方式,并由特定的基因控制。凋亡细胞在形态上出现变圆皱缩、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变化,并最终由非炎症过程清除。由于细胞凋亡独特地影响着机体的细胞发育和代谢。在监测和清除肿瘤细胞与突变细胞等方面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细胞凋亡的研究中,LSCM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监测重要生理改变的方面。
新型检测细胞凋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电镜观察、荧光及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in situ nick—end labeling,TUNEL)DNA断片化分析以及凋亡过程蛋白因子、酶活性检测等。
目前认为凋亡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改变仍是判断细胞凋亡的最直观可靠的指标。过去对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局限于活性细胞和组织切片染色、荧光镜观察.或者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由于普通光镜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有限,且更多局限于对切片的观察,而电镜又显然不适合对凋亡这一复杂动态过程的监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对活细胞清晰成像的特点。使其在对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分析中倍受重视。
观察发现,细胞微管的形态随细胞凋亡的发展发生相应的改变,凋亡早期微管的分布发生改变,逐渐凝聚成无功能的团块状,因此也伴随细胞骨架的功能改变,细胞逐渐失去其原来的细胞形态,到凋亡晚期,微管结构降解,细胞骨架塌陷,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细胞荧光着色变浅,分布减少,细胞更加扁平,因此,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与细胞骨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共聚焦显微镜在此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3.小结
通过多篇文献的反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呈现出一系列的优点,比如:有利于多荧光探针标记样品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图像的采集,无损伤连续光学切片图像的采集一显微“CT”,三维图像重建,可以对感兴趣区域的扫描,定位、定量测定等等。这些优点的应用不仅仅可以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细胞骨架方面有所研究,还会对其他一些方面有所帮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得到的丰富的实验数据,有利于支持我们的实验研究。同时,充分运用 LSCM 所携带软件的定量分析功能对所获得的图像进一步分析统计,也会为我们的实验结果增添可信之处。对已获得的实验相关图像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得到更加直观的信息,这在科学研究中也越来越重要,而LSCM软件的强大功能就能使这些复杂的数据统计变的简单而易懂。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LSCM所携带软件的各种功能为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信息。但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也有一些不得不说的缺点,如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等,这也限制了它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15]。
总而言之,我们相信,LSCM应用于科学研究之后为生命科学所开拓的实时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和特定分子、离子动态生物学变化的途径,随着新软件的不断开发及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珺,王燕,龚坚.唐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技术.现代仪器,2009,15(4)[3]朱国荣.解析光学显微镜使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2012.2 [2]朱珊珊,黄志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005(02)[4]赵启韬,苗俊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5]周疆明,程路明,贾宏涛.显微镜技术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S1):53-56.[6]李楠.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8.[7]童应鹏,张艺,张静.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 257-259.[8]薛秀花,张晓嫣,郑东,任海云.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在植物细胞微丝骨架三维动态观察中的应用.现代仪器 2010,16(5)[9]Franklin-Tong VE.Signaling and the modulation of pollen tube growth.Plant Cell, 1999, 11: 727~738 [10]Kost B, Spielhofer P and Chua NH.A GFP-mouse talin fusion protein labels plant actin filaments in vivo and visualizes the actin cytoskeleton in growing pollen tubes.The Plant Journal,1998, 16(3), 393~401 [11]Timmers AC, Niebel A, Balague C, et al.Differential localisation of GFP fusions to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 in animal, plant, and yeast cells.Protoplasma, 2002, 220: 69~78
[12]Shen Zhong—Ying,Xu Li-Yan,Li En·Min,et a1.Ezrin,acin and cytoskeleton in apoptosis of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arsenic trioxide[J].Jnt J Mole Med.2003.12:341—347.
[13]Parlato S,Giammarioli AM,Logozzi M,et a1.CD95(APO·l/Fas)linkage to the actin eytoskeleton through ezrin in human T lymphocytes:a novel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e CD95 apoptotic pathway[J].EMBOJ,2000,19:5123—5134.
[14]吴波,高清,刘琦,石群立,孟奎.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骨架改变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学报 2010,29(4)[15]张莹,谷巍,陈建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在植物细胞学中的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
第四篇:浅谈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0生乙 尹竹10517109
浅谈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新兴的、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外对生物信息学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概括来说,现代生物信息学是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数据库及其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为主要对象,以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原始数据和原始资料进行存储、管理、注释、加工,使之成为具有明确生物意义的生物信息。并通过对生物信息的查询、搜索、比较、分析,从中获得基因的编码、凋控、遗传、突变等知识;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转移、信息传导等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生物信息在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在基因组学研究上的应用和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组(genome)表示一个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一个生物体基因所包含的信息决定了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消亡等所有生命现象。有关基因组的研究称为基因组学(Genomics),基因组学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分为序列基因组学(Sequence 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与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领域,它是一门通过基因作图、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基因组成、基因定位的科学口。生物信息学在结构基因组学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基因组作图、核苷酸序列信息分析、基因定位、新基因的发现和鉴定等方面。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不同生物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可以进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是指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及其产物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活动规律的学科。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关键点,它将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技术平台,利用先进的基因表达技术及庞大的生物功能检测体系,从浩瀚无垠的基因库筛选并确知某一特定基因的功能,并通过比较分析基因及其表达的状态,确定出基因的功能内涵,揭示生命奥秘,甚至开发出基因产品。
2.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的应用
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生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而遗传信息载体DNA和生命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为了其主要内容。90年代初期启动的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蛋白质
空间结构的解析,生生命科学的研就,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后,生命科学研究跨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然而,人们清醒地识到基因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是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它是生命现象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直接体现者。
蛋白质组一词是澳大利亚学者马克威尔金斯在1994年最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基因组表达的所有相应的蛋白质,也可以说是指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的蛋白质水平上,在一个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探讨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重要生理、病理现象的本质等。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探讨重大疾病机制,疾病诊断和防治、新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中的蛋白质数据库的应用
2.1蛋白质组数据库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不同环境条件下组织或细胞全部蛋白质的数据库来研究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情况。与其他数据库相比, 目前大部分蛋白质组数据库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由于蛋白质相关数据的种类繁多,蛋白质组数据库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如双向电泳数据库、基于蛋白序列的数据库、蛋白质一级或高级结构数据库、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等等;(2)新速度快,网络上的蛋白质组数据库的数据几乎每天都在更新;(3)网共享程度高, 越来越多的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相互配合,使得蛋白质相关数据的利用率空前的提高。蛋白质组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即集中在基于双向电泳结果的数据库和基于蛋白质序列信息的数据库。
2.1.1基于双向电泳图谱的数据库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所以基于双向电泳图片的数据库也成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主要内容。
2.1.2 基于蛋白质序列信息的数据库
基于蛋白质序列信息的数据库是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以氨基酸残基顺序为基本内容,并附有注释信息(计算机的序列分析结果和生物学家查阅文献的结果)。基于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库很多,主要有蛋白质信息资源数据库(PIR)、SWISS3D和 TrEMBL等等。
2.1.3 其他蛋白质组数据库
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等等,所以,除了上述的一些数据库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构象、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数据库,是基于质谱应用的数据库,属于混合数据库。将生物信息学的实验思路引入蛋白质组学的实验方案后,实验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设计实验方
案,避免了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少走很多弯路,为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大多数数据库都能实现数据接收、在线查询和空间结构的可是化浏览等多种功能。而且,几乎所有这些数据库都是免费的,都可以免费下载或提供免费服务,使得蛋白质组学可以在生物信息学的辅助之下快速发展。
2.2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分析
在蛋白质组分析过程中,生物信息学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数据库的查阅和资料的整合中,生物信息学软件在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作用根式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分析软件应用主要集中在结合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分离技术和坚定技术识别蛋白质(如2-DE)图像分析、Edman降解的序列组合、质谱数据的综合分析等),对有价值的未知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预测(包括序列分析、结构预测、结构域、电点等性质的检测等)、针对蛋白质的分析预测方法应用的工具有4个方面。
2.2.1 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
根据20中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可以分析电泳等实验中的未知蛋白质,同样也可以分析已知蛋白质的物化性质。设计PROPSEARCH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排比方法查询一个新的蛋白质序列失败时,查找公认的蛋白质家族而设计的。PROPSEARCH可以通过氨基酸组分来查询,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特性来进行查询,如从序列中计算所得的分子量、挑选的二肽组分的含量等。
2.2.2 蛋白质的物理性质预测
从蛋白质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的许多物理性质,包括等电点、分子量、酶切特性、疏水性、电荷分布等。
2.2.3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二级结构是指α螺旋和β折叠等规则的蛋白质局部结构元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的基本依据是每一段相邻的氨基酸残基具有形成一定二级结构的倾向。因此,进行二级结构预测需要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这些倾向或者规律。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方法有3种。一是由已知结构统计各种氨基酸残基形成二级结构 的构象趋势,其中最常用的是Chou和Fasman 法;二是基于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堆积性、疏水性、电荷性、氢键形成能力等;三是通过序列比对,由已知三维结构的同源蛋白推断未知蛋白的二级结构。各种方法预测的准确率随蛋白质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对于α螺旋预测精度较好,对β折叠差些,而对除α螺旋和β折叠等之外的无规则二级结构则效果很差。
2.2.4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三维结构是预测时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预测技术。序列差异较大的蛋白质序列也可能折叠成类似的三维构象。由于蛋白质的折叠过程并不十分清晰,从理论上解决蛋白质折叠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发展,但也有了一些有一定作
用的三维结构预测方法。即与已知结构的序列比较,同源模建,threading算法和 折叠识别方法。常见的预测算法有:SWISS-MODEL(自动蛋白质同源模建服务器)、CPHmodels等。
2.3 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功能
生物信息学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对蛋白质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且可以对已知或者未知的基因产物进行功能上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生物信息学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模式识别。主要是利用存在于蛋白质序列结构中的某些特殊的特征模体来识别相关蛋白质性质。换而言之,就是从新的蛋白序列中发现标志性的序列或者结构,以此建立模式,然后在已经建立好的已知蛋白质数据库中,搜集于此相似的模式,来确定未知蛋白质的归属,从而预测它的功能。许多基因是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被激活,才能表达出来,在正常人工模拟的环境下根本无法表达。类似于这样的恩未知蛋白质也需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计算分析预测,以获得它的功能信息。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将帮助人类认识生命的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的本质,揭示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为人类疾病的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合理和有效的方法或途径,同时还将对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信息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强有利的技术支持,推动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
第五篇: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电子检测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流式细胞仪(FCM)在免疫学、生物学、遗传学、血液学、临床检验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免疫学研究领域,FCM以快速、灵活及定量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结合,使其在免疫分型、分选、免疫监测、免疫细胞的系统发生及特性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该文对近年来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免疫学;检测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集激光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细胞荧光化学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1]。FCM 可对细胞大小、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等进行快速、灵活、定量、多参数的检测,而且,可同时用于检测细胞内的核酸定量、DNA倍体、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2]。具有分析速度快、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和费用低廉等优点。流式细胞仪介绍
1.1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流式细胞仪主要由流动室和液流系统,激光源和光学系统,光电管和检测系统,计算机分析系统和细胞分选系统5部分组成,其中,流动室是仪器的核心部件。
将待测标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特异性荧光染料染色后,由气压装置送入流动室,以一定的流速经过喷嘴进入激光聚焦区,流速的选择与检测的目的有关,此时,在激光束的照射下,被荧光染色的细胞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其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经光学系统收集,由检测系统转换成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各种信号经计算机采集后,用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以直方图或三维图的形式显示出来。选择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及荧光染料,可同时测定一个细胞上的多种不同的特征参数,从而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3]。1.2 流式细胞仪机型介绍
近年,流式细胞仪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BD(BectonDickinson)公司、贝克曼库耳(Beckman Coulter)公司和德国的Partec公司。国内使用的流式细胞仪主要由前两家生产。它们生产出一系列科研型和临床型的流式细胞仪,并研制生产了流式细胞仪所用的各种单克隆抗体和荧光试剂。
流式细胞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临床分析型(又称小型机、台式机),其特点为仪器光路调节系统固定,自动化程度高,易学易掌握,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如BD公司的FACSCalibur,BeckmanCoulter公司的EPICSXL,Partec公司的Pas,Cytomation公司的MOFLO,Aber公司的Microcyte,Ortho公司Cytoron等。
另一类为科研分选型(又称综合型),特点为功能齐全,分析灵活,可快速将所感兴趣的细胞分选出来,同时可选配多种波长类型的激光器,适用于广泛的科学研究之用。如BD公司的FACSVantage,Beckman Coulter公司的EPICS ALTRA,Partec公司的PasIII及Cytomation公司的MOFLOMLS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制造技术、激光技术及荧光素合成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的制造工艺、功能、精确度等有了质的飞跃。流式细胞仪已开始向模块化发展,即它的光学系统、检测器单元和电子系统都可以按照试验要求随意更换[4]。各流式细胞仪生产厂商继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如BD公司的FACSAria(高速细胞分选仪)、分选增强型FACSVantage SETM(多色分析和高速分选流式细胞仪)、LSR II(数字化分析型流式细胞仪),FACSCanto(双激光六色分析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公司近年又推出了Cytomics ™FC 500系列,如FC 500MCL/MPL 采用单激光或双激光激发方式,可进行五色分析。Partec公司的顶级科研型十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CYFLOW ML,临床科研型六色荧光流式细胞仪DYFLOW SL。Amnis公司的Image Stream100(激光流动成像细胞仪),将流式多色检测技术和荧光显微图像显示技术结合在一个平台上,不仅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还可以通过细胞荧光图像对细胞内外信号定位,从而对细胞亚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在免疫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流式细胞仪在分子免疫学、免疫生物学和免疫遗传学,免疫血液学、免疫药理学、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免疫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以及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因子检测等临床研究中,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1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
FCM在临床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同时检测出一种或几种淋巴细胞细胞表面抗原,将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区分开,并计算出它们相互间的比例。通过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的检测,可了解在不同情况下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断,探索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5]。
由于FCM可以进行高灵敏度、高速度和多参数分析,使FCM对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较其他方法更精确,故其被认为是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标准方法[6]。
2.1.1 检测项目 在临床上,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项目包括:B/NK/CD4/CD8/CD4:CD8;绝对计数(TruCount);活化淋巴细胞的检测(CD69/HLADR/CD71/B27);CD4+ Th/i和CD8+Ts/c的进一步区分;Naive/Memory T细胞亚群的检测;Th1/Th2亚群的检测。
用流式细胞仪诊断某种疾病时,经常需要检测多个项目,如当人类感染免疫缺陷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HIV主要选择地侵入人类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辅助性T细胞,即Th细胞(CD4+),使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T细胞群被破坏,继而累及全身免疫器官,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检测的免疫指标表现为: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正常值的65%~81%);T细胞亚群比值倒置,即Th/Ts<1.0(正常1.3∶12~2.1∶1);Th细胞(CD4+)绝对计数<200个/μL(正常值400~1 500细胞/μL),CD8+ T细胞在感染早期增多,后期则下降;Ts细胞增高,NK细胞减少或活力下降,B淋巴细胞群则在正常范围;CD4+/CD8+ 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0.01)。
2.1.2 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的荧光色素分子的不断发现,荧光标记技术的进步和流式细胞仪的多激光激发技术的进展,多色荧光分析得到迅速发展,三色、四色甚至五色或六色荧光分析对细胞亚群的识别、细胞功能评价等更为精确。近年,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已经发展到三色荧光以上分析,且借用MultiSET全自动获取分析软件完成。如:通过四色荧光标记,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进行快速、客观、准确检测及绝对计数分析[78]。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多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分析黏附性T 细胞表面CD3+ CD4+ 或CD8+CD19-CD16-CD45RO+CD62+CD27+ CD57 抗原,从而对LFA1adhesive T 细胞快速准确地测定[9]。
总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技术朝着多激光、多色分析方向发展。近年来,为了使样本一次检测,得到更多结果,满足临床多色分析诊断的需要,一些厂家为临床应用专门设计了六色分析流式细胞仪。
2.2 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是白细胞在分化到某个阶段受阻后呈克隆性异常增殖的结果,它的发病是多阶段的,不同病因引起的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在治疗和预防上也不同,所以,利用白细胞分化不同阶段出现的细胞表面标志,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对其进行导向治疗[10]。近年,白血病的MICM(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已成为现代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其中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在分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它具有快速、客观、准确、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11]。
准确的免疫分型关键是区分正常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传统的流式细胞仪白血病免疫分型依赖于白血病细胞的FSC/SSC特性来设定原始细胞群,然后根据门内某些阳性单抗占门内细胞的百分比来确定其抗原表达情况。很显然,这种方法是不能将原始细胞与正常细胞完全分开的。
随着免疫学和遗传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的发展,由开始的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到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从单色或双色到利用CD45抗体标记设门法进行多色免疫标记。利用造血系统细胞CD45表达量与细胞分化程度的高度相关性,可以精确地将原始/幼稚细胞与正常成熟细胞群完全分开。使免疫分型的准确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已成为诊断白血病免疫分型的重要工具[12]。国际上普遍采用三色或四色分析的方法,利用CD45SSC设门法,并结合其他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如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CD45 SSC 设门法多参数,并利用抗体积分系统诊断标准,可以准确地、完整地分析白血病免疫分型[13]。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并结合FAB 形态学能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准确分型[14]。应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能清楚地区分各种免疫细胞,可准确、客观地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15]。
2.3 血小板膜表面受体检测
血小板膜上有丰富的糖蛋白受体,是血小板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静止期和活化期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种类、含量、结构和功能显著不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上受体,主要是对血小板特异性膜糖蛋白和活化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结合单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技术,用不同的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诊断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异常。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活化血小板是目前公认的快捷而灵敏的方法之一[16],可直接、灵敏、特异地分析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以全血为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多参数分析,即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如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技术,能准确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17]。采用流式细胞仪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直接检测全血样本中血小板膜表面CD41、CD61、CD62的表达水平[18]。
与常规血小板功能测定法相比,全血法流式细胞术虽然有许多优点,如直接使用全血样本,且标本用量少;简化标本的处理,避免了样本处理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血小板体外激活,并可防止血小板亚群的丢失,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的功能[19]。但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流式细胞仪价格昂贵,为了避免血小板体外活化,血样不能久置,需在45 min内处理;只能分析循环中的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不能反映血小板代谢和最近被清除的血小板的数量。所以,还需对该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使之标准化[20]。
2.4 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在调节机体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调节正常与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细胞因子对于阐明机体免疫应答机制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进展,仅仅对细胞进行定量和活性的检测已不能满足需要。目前,越来越重视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客观、正确地检测细胞内多个细胞因子,并可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进行多参数相关分析,是一种有效地在单细胞水平研究细胞因子的方法[21]。
近年主要采用的是胞内流式分析法。该方法是基于BD公司的快速免疫细胞因子系统(fast Immune cytokine system)。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加离子霉素(ionomycin,Io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用雷菲德菌(Brefeldin A,BFA)与莫能霉素(monensin,MN)等药物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用CD3和CD8设门,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膜表面特异分子和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
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完善的全血激活方法,保留体内细胞及生化微环境,能更准确反映体内状况,避免了人工假象的产生。高效荧光结合抗体,确保高度灵敏及低背景染色。高质量的膜通透剂,可以保证一致的灵敏度与低背景染色,且免除了为增加通透性所需冷冻细胞过夜的步骤。同型对照,避免了使用重组细胞因子进行繁琐的竞争性封闭。
该技术虽然已成为一项可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细胞因子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确定功能不同的T细胞亚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2],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现有的激活剂可导致部分至表面分子表达的下调。因此,今后还要寻找更佳的激活剂。结语
FCM以其快速、准确、灵活、大量、多参数同时分析等优点,已成为免疫学研究领域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流式细胞仪的功能不断完善、各种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的开发、多参数分析技术的发展等,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和分析能力的扩展提供了保障,并使仪器不断向小型化,操作自动化,简单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免疫学领域,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应用深度会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