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意义听课感想
《分数的意义》听课感想
今天听了黄老师《分数的意义》和教研员的评课后感受颇深,对课堂教学又有了点滴体会。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一节很重要的概念课。教学这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老师在这堂课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不足之处是课堂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素材是四个圆、八个圆的表示四分之一,似乎是太单薄了点,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把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在数学上的不完全归纳中至少是要有三个材料的,我想这里不应该省略的太多。还有这里若是接着呈现十二个圆的四分之一等,就能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份中的个数分别是1个圆、2个圆、3个圆、4个圆„„但是每份与它所在的整体的关系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是不是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楚一些呢?
围子陶埠姜俊卿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的听课感想
《分数的意义》听课感想
教师:宋凯
4月1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盘江教育指导站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分别听了马场河小学王世俊老师和盘江中心学罗朝平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两位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娴熟,是我们学校全体老师值得学习的。
二、王老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全是自己设计的;而罗老师的则围绕教材来展开教学,这就充分展示了“同课异构”,魅力。
三、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两位老师结合情境图都把它生活化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两位教师都主要抓住了单位“1”展开教学,着重强调了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表示的分数也不相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应组织上课教师先说课,听听他们是怎么设想的,课后有怎样的差异。
六、教学目标不能定得死,不能定得高;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离不开板书设计;情景的引入应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的知识,指导时应亲切些。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这个平台,展示了我们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也提高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本镇教师、同事身上学到东西,然后借鉴别人的东西,给予自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6年4月22日
第三篇:认识分数听课感想
芜湖市听课体会
12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第六届“区域联动、同课异构”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是在芜湖市的绿影小学开展的,在路上,我就在想香港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双师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呢?
绿影小学座落在绿影小区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徽省实验学校”几个大字。感觉学校不是很大,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后来在网上搜了学校的资料,他们是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上很有见地。
这次数学“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别由绿影小学丁贞群老师、合肥双岗小学魏荣老师、香港乐善堂梁球琚学校的严志尘、姜婉珊老师以及长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姚晓平老师执教。这堂课我以前也上过公开课,四位老师的构思让我的耳目一新。它们都是结合具体情境来认识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其写法。重视动手操作,通过折纸条涂色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丁老师的课让我的印象很深。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丁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判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追问:都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反馈时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对几分之一一定平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
再来谈谈“双师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会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双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其目的也就在于能通过情景式、互动式的教学来调动学生课堂的兴趣,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当天的两位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做了分数牌,还有棒棒糖等小礼物,作为课堂礼品发给那些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配合的十分默契。当其中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时,另一位老师就在下面及时给予补充。她们时而活跃在讲台,时而穿梭于学生中间,活跃的课堂气
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是争着回答。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而每次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其准确与否,都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份小礼物。更有趣的事,在“双师教学”下两位老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这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
这次听课拓宽了眼界,听惯了传统单个教师一讲到底风格,很想尝试“双师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在将来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借鉴。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李焕立
昨天,市里举办特岗教师岗位培训学习活动,安排学员到基层学校听课学习。其中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精彩的课,是一节让培训学员受到很大启示的一节课。
就《分数的意义》一课而言,知识点分别是分数的产生、单位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分数单位。单位“1”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教师从一个苹果、一台电视机、一个手机到一箱苹果、一件牛奶等引出单位“1”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接着进行拓展,如三个苹果、四个学生等也可以看成单位“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学生就好理解了。分数意义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一些部分进行涂色,得出“份数”的概念,进而得出分数的表现形式,顺势引出分数的定义。通过画2个单位的数轴的四分之三;把8个苹果分成四部分,涂色三部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辨别,是八分之六,还是四分之三等内容进行强化联系,让学生再次理解单位“1”、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分数的意义。
简单小结后,教师出示课堂练习,有辩一辩,涂一涂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如把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连在一起,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一格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强化对单位“1”的理解。最后用双手游戏(我有一双灵巧手,可以用作分数。教师用一双手的几分之几、一只手的几分之几来要求学生做相关动作)结束本课。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
听完此课后,有几个感悟。一是教学过程简洁。课的开始,就直接让学生通过1的计量单位的变化,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中也没有多余的动作与环节,一步一步让学生加深、巩固对单位“1”的理解。说实在的,现在有的课看起很花哨,又是讨论,又是情意模拟等等,花样很多,但一节课下来到底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二是题目设计合理。纵观本节课的练习,教师始终注重了开放性与趣味性。如让学生进行图形涂色、补充完整图形、判断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激活,教师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三是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在进行苹果等分时,教师抓住有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平均二字,反复强调和口头补充小练习,从而使学生牢记于心;四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小结。通过手指游戏,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单位“1”、平均分的理解;五是注重情感培养。如画数轴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直尺,写作业时一定要工整。
当然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应注意一下。一是小组讨论的题目设置应更合理一些,过于简单和没有讨论价值的题目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如三个苹果涂成三分之二,同时应让学生有独学的时间。二是学生画数轴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画,再来讨论。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感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听课感想
王雅静
有幸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觉得“游戏激趣、小组讨论、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前,先让学生完成分一分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完成表格。通过一块月饼没法分,引出“分数”的概念,和“平均分”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一、与众不同的引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在课前,王老师拿出若干物品,问平均分给2人,怎么分?让学生填好表格,并用“把()个(),问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个”这样的句子进行描述,强调了“平均分”,为后面教学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把1个月饼分成两份(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月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由扶到放”的新授
(1)运用电脑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王老师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月饼的动画。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纸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电脑出示练习题,当做到最后一题时,出现三分之一的图形,让同学自然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
四、例五时,学生观察电脑动画,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含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采用了“游戏激趣、小组讨论、分层递进,由扶到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环节,步步紧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