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时间:2019-05-12 21: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一篇: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 中国林业制度

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这套行为规则抑制着个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的行为变得可预见。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制度的构成: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社会认为的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 制度的作用

1. 制度能够促进合作和竞争

2. 制度是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手段

3. 制度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

 制度变迁

林毅夫把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制性制度变迁两种

诱制性制度变迁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受益权将在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

广义的林权不仅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内容,还包括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狭义的林权则不具有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林权的主体: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森林的所有权主体:国家或者集体;林木的所有权的主体:国家、集体、个人;林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或集体

林权的客体: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林权客体的法律特征及主要内容(P74):

1、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

2、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可分物指分开以后并不影响也不改变其固有属性的物)

3、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流转物;(限制流转物是指在其所有权转移时要受到特别的限制,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物)

林权的特点及主要内容(P75):

1、林权客体的关联性;

2、林权的特殊约束性;

3、林权的外部性;

4、林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

5、林权计量的困难性(林木资产计量存在困难,林地资产的评估困难)

四荒:荒山、荒滩、荒沟、荒丘

第三节 林业产权制度变迁P7

5林业制度的改革是以林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实现了林地由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私人所有制转变(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林地制度;(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林地产权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山林划分为自留山、责任山、和统管山,自留山、责任山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统一经营改变为农户家庭经营;(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五次是林权的市场化运作阶段,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迅速发展,集体所有的森林资源通过市场进行一次或者二次流转。(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四节 林业产权实践和发展

 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

1. 明晰产权

2. 勘界发证

3. 放活经营权

4. 落实处置权

5. 保障收益权

6. 落实责任

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1. 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

2.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3. 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4. 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

5. 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 国有林产权制度发展

四权合一: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森林资源的政府行政管理权、国有森林资源所有者管理权、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权及国有森林资源实体经营权四种权能统一掌握在政府手中。

两权分离:以放权让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 国有林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1.政资不分

2.政企不分

3.企社不分

4.产权模糊,责任不清

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产权目标

1. 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得到确认,承包经营职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林业产权主体

2. 实现国有森林产权主体责任、权利和利益的统一,构建国家得生态、职工得利益的长效共赢机制

3. 致力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权益得到依法确认并予以严格保护,增强承包经营职工对林权归属的安全感、稳定感

4. 积极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依法在产权市场上自由交易和流动的平台,为逐步形成开放、竞争的现代

林业市场体制提供保障。

第二篇: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视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多选)林业的特点:

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3.(多选)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无知生产系统、农业物质产品部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4.(多选)林业的主要问题:

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所有制结构单一

5.(多选)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 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 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 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 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6.(多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保障体系:

分类指导政策、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有利的投资金融和税收制度、产业政策

7.(简答)我国林业的发展态势:

 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 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向 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 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8.(多选)世界林业发展特点:

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林业功能将转变、林业的经济政策性加强、林业国际化趋势加强、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林业日益社会化

9.(名词解释)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内在的生物群落。

10.(名词解释、简答)森林资源的特征:

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森林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间接效益)】

11.(单选)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量不足,人均资源占有率低;林分质量低,并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资源分布不均;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萎缩;开发利用过度,后备资源危机加重

12.(多选)林地资源的经济属性:

林地资源的生产性、林地资源的有限性、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生产经营的排他性、使用效益的多样性

13.(名词解释)立木经济评价的实质是确定力木价格——林价,森林资源价格(简称林价)是一个经济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森林中的立木价值,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从狭义上讲,林价是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14.P41(多选)林价对营林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

林价真实的反映出林木价值、林价的确定、林价具有标尺作用、实施林价

15.(多选)森林资源状况评价指标: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及其变化率、森林蓄积量及其变化率、森林灾害面积及其比重

16.森林环境资源补偿标准的构成要素:

营林直接投入、间接投入、灾害损失、利息、非商品林经营利益损失

17.(多选)产权的特点:

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的行使具有限制性、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产权有助于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18.(名词解释)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其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产权的运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

19.(单选、简答)企业的特征:

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

20.(名词解释)企业管理属于微观管理范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方式下,由企业经营者依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充分开发利用企业所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来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的一系列综合活动。

20.(单选)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

21.P118(论述)固定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固定资产的用途相对稳定、数量比较固定、其价值转移与实物形态变化相分离

22.(名词解释)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23.(单选)林地资产的特点:

林地资产的公有属性、林地资产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林地资产的永续利用性、林地资产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林地用途的多样性、林地报酬(收益)递减现象

23.(名词解释)成本就是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价值和所支付的劳务价值的总和。

25.(多选)林业技术的特点:

结构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环境的适应性、开发的长期性、应用的分散性

26.(单选)市场的三个要素:人口、购买力(收入)、购买欲望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27.(简答)市场的功能:

经济运行自组织、自协调的功能;资源配置的功能;信息传导的反馈功能;经济利益分配功能

28.(论述)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供给约束、木材产品供给的地域性、木材价格对供给的影响速度和强度较低、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易形成单一专业化市场

29.(简答)影响林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林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影响、林产品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变化影响、货币价值的变动影响

30.(单选)单选边际分析法在林业经济中的作用:

确定资源最佳投入水平、资源利用的最佳配合比例、运用有限生产资源生产多种产品

31.(简答)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机会研究阶段(鉴别投资机会、项目设想)、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选择)、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经济论证及项目开发方案拟定阶段)、决策阶段(项目评估)

32.(名词解释)森林结构:森林植物组成的空间、时间和生活型排列。

33.(单选)林业经济学的特点:

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林业经济学的实证性、林业经济学的复杂性

35.(单选)林地资产特点:固定性;易变性;差异性;依附性;有限性

36.(单选)林业项目可行性分析(静态分析法)

37.(单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8.(多选)森林资源包括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内在的生物群落。

40.(多选)森林资源的功能:

 森林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森林能够有效地遏制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 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 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45.(论述)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法正林理论与森林永续利用论、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理论、林业分工理论和木材培育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无性系林业理论、新林业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可持续林业理论

46.林木资产的类别及特点

类别: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特点: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

47.林业项目投资构成: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

34.(单选)林业的产业体系:

41.(简述)林业经济效益的构成:

42.(简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43.(简述)无形资产获得的途径:

44.(论述)林地资源特点:

39.(多选)林业标准化的对象:

24.P129(多选)成本管理

第三篇:林业经济管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课后习题

绪言

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

林业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林业的特点:

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2、试分析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

3、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①总体研究法②比较研究法③动态研究法④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章

3、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

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4、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内容有哪些?

可持续林业: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

即: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5、试分析我国林业发展态势及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林业发展:①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②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③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④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⑤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世界林业发展:①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②林业功能将转换③林业政策性加强④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⑤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⑥林业日益国际化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森林资源: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们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克拉克理论:土地的价值等于总产品的价值减去雇佣劳动的数量乘以时常给定的工资率。林地资源经济评价: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林地资源在某种用途或特定利用方式下的性能进行质量评价。

林价:从广义讲,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森林中的立木价值,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从狭义讲,林价是森林活立木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外部性理论: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2、森林资源有哪些特征?

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森林资源分布广泛

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经济、生态、社会)

3、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

排他性:林地资源有多种用途,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最优的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得到的收益的机会成本。

第三章

1、试析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的差异及其与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异同。

中国:生态林业论现代林业论木材培育和林业分工论林业二元结构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世界:法正理论与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理论和木材培育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无性系林业理论新林业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可持续林业理论

2、试从供求角度分析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演变。

第一阶段是毁林开荒、盲目破坏阶段,主要发展农牧业。第二阶段掠夺式的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第三阶段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第四阶段从财力和物质基础上加强营林回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林业综合经营阶段。

4、试总结我国林业产权的变化历程。

土地改革变封建森林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有林业经济;木材实行统一调配与管理;引导林农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制定林业方针为林业建设奠定基础。

第四章

1、概念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盈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实体。

个人业主制企业:业主个人单独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

合伙制企业:由两人以上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依据公司法规定,有股东出资成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林业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林业资源再生产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其相关的多种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企业管理:在一定生产模式下,由企业经营者依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来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的一些列综合活动。

企业管理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动力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

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企业制度。

2、企业有哪些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特征: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基本特征: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齐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

3、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性质: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由协作劳动引起的,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

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职能:既包括由劳动社会化产生的属于合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职能,又包括由这一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方面的职能,具体有七个方面,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创新。

4、林业企业全面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方面内容:一是以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发展品种、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家与企业收益为目的的全面经济核算;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人才为目的的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

第五章

1、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里和行为动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激励: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

财务管理: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相关企业财务关系,是组织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资金运动:

固定资产:使用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流动资金: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消耗用的资产。

无形资产: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内容: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培训和开发,报酬方案,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目标(P107)

3、绩效考评的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4、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经济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5、如何正确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激励方法: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惩罚激励。参考激励员工十五法。

6、企业的筹资动机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选择。

动机:创建筹资动机,扩张筹资动机,偿债筹资动机。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贷,商业信用,发行证券,融资租赁,企业内部积累。

7、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固定资产:使用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特点:固定资产的用途相对稳定,数量比较稳定,其价值转移与实物形态变化相分离。

8、固定资产的计价。

原始价值,重置价值,折余价值。

9、流动资金的特点和内容。

特点: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变化;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量都不断变化;容易变现性。内容: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

10、林木资产的特点。

资产增值性,形态复杂性,功能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

11、林地资产的特点。

林地资产的公有属性,林地资产的有限性和稀缺性,离地资产的永续利用性,林地资产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林地用途的多样性,林地报酬递减现象。

12、成本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要求: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健全各项基础工作。

13、无形资产的内容。

无形资产: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特点:没有物质形态,变现能力差,获得的未来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专营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

14、什么是林业技术,有哪些特点?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劳动手段、劳动方式、技能、生物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方式等的总称。特点:结构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环境的适应性,开发的长期性,应用的分散性。

15、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林业企业生产设备的管理(2)林业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营林生产质量管理(3)林业企业技术改造

第六章

1、概念

市场: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的市场是整个商品供求或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林产品价格:林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林产品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以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部分组成的。

市场调查: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包括市场环境调查、市场状况调查、销售可能性调查,还可对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

市场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或推断其未来发展变化的活动。

市场营销:以协调和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需求为核心;其次,强调满足用户需求必须满足以商品和服务流通的有效计划、管理为前提;第三,有效计划和管理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进销售策略等为内容。

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具体讲就是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用户之间,选择营销利益重点的指导思想。

2、林产品价值、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林产品价格是林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林产品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以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部分组成的。与此相适应,林产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物质消耗支出、劳动报酬支出和盈利。其中前两部分支出构成产品成本。

3、简述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供给约束;木材产品供给的地域性;木材价格对供求的影响速度和强度较低;需求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易形成但以专业化市场

4、市场调查方法和内容是什么?

内容:环境调查;市场需要量调查;消费者或用户调查;产品调查;竞争对手调查;价格调查;促进销售调查;销售渠道调查方法:(1)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2)调查方法:文案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试验调查法、访问调查法

5、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连贯性原理;类推原理;相关原理

6、市场营销的观念有哪些类型.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具体讲就是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用户之间,选择营销利益重点的指导思想。类型:(1)企业目的的导向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2)消费者导向观念,即现代市场营销观念;(3)社会责任导向观念,包括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和大市场观念。

7、市场营销环境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1)企业通过寻找、分析、评价市场机会,选定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处于中心,企业集中一切力量为他们服务,满足其要求。(2)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企业设计和发展市场营销组合。(3)为了设计和发展市场营销组合,有效的进行市场营销工作,企业的各项活动,通常按照产品作出具体安排和规划,即市场营销计划。(4)企业通过市场营销调研、计划、实施和控制系统,密切监视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及时调整,使其经营管理与不断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经营目标和市场营销目标。

8、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中有什么作用?

(1)节约库存资源(2)减少缺货损失(3)降低采购成本(4)提高广告效应

(5)降低市场调研费用(6)降低运输费用(7)提高服务质量

第七章

1、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内容有哪些?

经济效益就是对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从数量方面进行经济评价,把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和利益联系起来,考核他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内容: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成果同社会需要的对比关系。

2、林业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林业经济效益就是反应人们在经营林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对产出,所费对所得的相互关系的比较,它表现在营林生产、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品化学等一些列的林业经济活动合乎目的的程度。按效益评价内容、标准不同,可分为绝对经济效益和相对经济效益。

3、试述建立林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性;实践指导性;纵横可比性;时序动态性;实用操作性

4、简述建立林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意义。

5、简述林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

林业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林业经济效益分析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技术经济分析指标,生态效益分析指标;林业经济效益目的指标。

6、现行林业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有哪些?

(1)林地生产率指标:林地生产率,林地增加值率,林地净产值率,林地盈利率指标;(2)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劳动盈利率;(3)资金产出率指标:资金生产率指标,资金净产率指标,资金盈利率指标,单位产品成本指标;(4)林业综合生产率指标(5)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指标

7、林业经济效益评价的静态评价方法有哪些?

(1)比较分析法,将调查、统计或实验所收集到的有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数据资料加以分组和整理,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边际分析法,在生产活动中对投入连续增加的每单位因素的作用,及其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部门研究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方法

(3)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在考和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规定大小不等的最高评分标准并按各项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分别评定其分数,再将各项评分综合成经济效益总分数,借以进行比较分析

(4)因素分析法,测定每个因素对总经济现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8、什么是综合评分法?如何进行林业系统工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在考和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规定大小不等的最高评分标准并按各项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分别评定其分数,再将各项评分综合成经济效益总分数,借以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方法:(1)正确选择评价指标(2)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3)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4)编制综合评分分析表

9、什么是边际效益分析法?如何进行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法,在生产活动中对投入连续增加的每单位因素的作用,及其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部门研究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运用回归分析和微积分求导数的方法分析林业生产问题的最优化模型步棸:(1)确定最佳投入水平(2)资源利用的最佳配合比例(3)运用有限生产资源生产多种产品 产品最佳配合比例

10、试述因素分析法的特点和进行分析的步棸。

特点:(1)所分析的总经济现象手多个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因素之间有数量关系,其总经济现象的量的表述为若干因素之积(2)在测定某一因素对总经济现象的影响方向相和程度时,必须以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3)在测定时,要逐个用报告期某因素数值代替基期的相应因素数值并固定其他因素不变,来分析这一因素的变动对总经济现象的影响和程度。

步骤:(1)按基本原则的要求分别将报告期、基期的总指标的组成因素并按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的排列顺序建立关系式(2)确定替代指标(3)在每次替代之后把计算结果和该指标体系中的这一因素被替代前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就可确定这一因素的变动对造林用公费的影响程度。

第四篇:《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涵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3)管理的实质是协调。(4)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目标又是通过执行相互关联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实现的。(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2、管理的职能: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提出策略与措施),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界定权责关系、人员配置)领导,(激励和指导员工、打造企业文化、解决冲突),控制(监控组织活动、寻找偏差及其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3、管理者涵义: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4、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5、管理者技能:(1)观念技能:又称概括分析技能,主要是指管理者纵观全局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或者说,管理者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以及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指与人共事的能力。就是组织协作、配合以及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的能力。(3)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有关活动时,运用各种方法、过程和程序的知识和熟练程度。

6、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观点(2)查尔斯·巴贝奇: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3)罗伯特·欧文:重视工厂中人的因素。

7、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匹配原理、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原理、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

2、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一、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1)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可分为六大类,管理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作为企业经营活动内容之一的管理具有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原则、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3、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即官僚制。

8、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人际关系理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即力争使员工在友谊方面、尊重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来激励“士气”,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4)霍桑效应。

9、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P44

二、计划

10、计划:是通过调查研究、预测未来,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规定出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从而把既定的目标具体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它是组织未来行动的蓝图。

11、计划的特点:首要性、普遍性、前瞻性(根本属性)、创新性、经济性

12、计划的作用:(1)指引方向和目标:计划的目的是要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2)发现机会与威胁(3)经济合理的进行管理(4)提供控制标准:计划和控制是管理的一对孪生子

13、计划的分类

14、影响计划有效性的权变因素:(一)组织的层次(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等级层次越高,其计划角色的战略性就越强)

(二)组织的生命周期

(三)环境的不确定程度(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越应采取指导性计划,计划的期限也应越短)

(四)未来许诺的期限:(对未来的许诺影响着计划的时间框架)

15、计划过程:估量机会:这是计划工作的起点、确定目标:确定组织未来行动的目标、确定前提:计划工作的前提就是计划工作的假定条件,也就是执行计划时的预期环境、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预算——计划数字化

16、战略: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对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

17、战略管理:第一层次是发展战略:公司层从结构和财务角度对整个经营范围的资源配置、第二层竞争战略:公司内某些战略经营单位的产品开发或服务在特定市场层次上的竞争、第三层功能性战略:企业经营层不同的职能如营销、融资和制造等如何为其他各级战略服务。

18、战略的类型(1)按企业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分类:退却性、稳定性、发展性(2)按战略确定的中心不同分类:低成本战略(核心是使企业的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

19、战略管理的程序:

(一)战略制定

1、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的和战略

2、进行环境分析

3、发现机会和威胁

4、分析组织的资源

5、识别优势和劣势

6、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7、确定企业的目标和总战略

(二)战略实施和控制

1、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

2、分配资源

3、组织计划

4、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

(三)战略评价

1、适用性

2、可行性

3、可接受性

20、预测: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的推测和估计。

21、预测的特点:不确定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22、预测的类别:(1)预测的内容: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科学预测(2)时间:长期预测、中、短期预测。(3)性质:定性预测: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对现象作主观的判断和估计。定量预测:以预测对象过去和现在已有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找出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假设这种变化规律、变动趋势或变量间的联系将延续到未来,进而建立数学模进行预测。

23、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1头脑风暴法:以会议的形式,让预测人员在一种非常融洽和和轻松的气氛下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原则:不相互批评;自由鸣放;鼓励参加会议者争先发言,并提供发言的权利和机会;发言要精炼,不需要详细论证。2专家会议法:优点通过面对面地讨论,可以相互启发、相会补充、但参与的人数有限,有时也会受到权威人士的意见的影响。3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做法、注意的问题P81特点:匿名性、反馈性、统计性。

(二)1简单平均(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移动平均法4指数平滑法5回归分析法(各方法的公式及方法P81-83,)

24、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的目标和计划;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确定预测方法;估计预测误差、评定预测结果;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25、预算:是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是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关于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的所需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的书面说明。

26、预算的特点: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预算通常由预算委员会负责编制 ;预算是有时间限制的;预算执行情况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收集反馈。

27、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目的,它是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指南。

28、目标的内容:组织的目的,是组织最基本的目标;组织的任务,是组织目的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它从战略的角度概括地确定实现组织目的的活动领域、内容和对象;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指标,是组织目的和任务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定量化;目的的时限。

29、目标的特点: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时间性

30、目标的类别:(1)目标的重要性: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2)优先次序:主要目标、次要目标。(3)时间跨度: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4)性质:数量目标、质量目标。(5)组织层次:总体目标、局部目标、岗位目标

31、目标确定的原则: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相适应;保证组织的经济效益;确定先进合理的目标值;形成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32、目标的作用: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为组织决策提供依据,对组织成员具有激励作用;维持组织稳定的依据。(目标与员工心理,有可能考案例,看看)

33、目标管理的涵义: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强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2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34、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可能出简答)优点:1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2有利于促进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3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对下级进行管理;4有利于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缺点:1缺乏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支持;2总目标与分目标有时不容易协调;3对员工创造性的影响;4过分灵活与不灵活的偏向

35、决策: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3)决策中的备选方案应该是可行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行);(4)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5)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方案;(6)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36、决策的类别:作用范围: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规范性决策、重复性决策),指常规的、对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次性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其他分类了解)

37、决策的重要作用: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者组织的存亡。决策的过程:西蒙的观点:情报活动(探查环境、找出决策的理由,寻找决策的条件);设计活动(制定和分析各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抉择活动(从诸多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特定的行动方案);审查活动(实施决策后对以前的选择进行审查评价)。罗宾斯:(1)识别问题:问题就是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组织运行与计划目标发生了偏差;组织环境的变化;组织内部的变化;组织管理工作受到了批评)(2)确定决策标准:管理者必须确定什么因素与决策相关。(3)给每个标准

分配权重(4)拟定方案:至少有两个可行方案;明确列出个方案的限制因素,方案要有创造力。(5)分析方案:考虑环境的变化,预测每个方案的效果;确定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6)选择方案: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试验法);制定备用方案。(7)实施方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反馈系统。(8)评价决策效果。

38、决策方法P120-125定性:征询法、哥顿法又称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定量(1)确定型决策:直观法、损益平衡点法、量本利分析法;(2)风险型决策:决策树分析法;(3)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后悔值法。

39、决策的有效性:决策实施后产生的客观效果,它取决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和执行决策的人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即ED=Q*A(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认可水平。

40、理性决策: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管理者所做的决策是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41、理性假设:(1)问题是清晰明确的;(2)要实现单一而明确的目标;(3)所有方案和结果是已知的;(4)偏好是清楚的;(5)偏好是一贯而稳定的;(6)不存在时间和成本的约束;(7)最终的选择将使经济报偿最大化。

42、理性假设的局限性:个人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决策制定者趋向于将解决方法和问题混合在一起;感性偏见可以歪曲问题本质;选择信息只求容易获得而忽视质量;不讲究决策的时间或成本;不同利益组成的群体往往很难形成单一目标;为了求稳怕乱而缺乏创新。

43、有限理性与完全理性的差异:P129

44、群体决策优势:(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提高对决策方案的认可程度;缺陷:消耗时间;少数人统治;群体思维;责任不清。

三、组织

45、组织结构的涵义:组织结构是正式确定的使工作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它表现为对组织内部进行的职能分工,即横向的部门联系和纵向的层次体系。组织结构通常可以用图表示,即组织结构图。它以直观的的方式,表明了组织中的各种职位及其排列顺序,展示了组织的职权结构及个体的任务,反映了组织内部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可见,组织结构是系统得以运转、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体制基础。

通过对任务的不同分解、组合及协调,组织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46、组织结构的特点: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复杂性是指组织的分化程度;正规化是指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集权化是指组织决策制定权利的集中程度。

47、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根据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机械是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根据纵向层次设置多寡的不同,可分为高耸型组织和扁平型组织。P14048、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战略因素(制约组织结构的重要前提)、规模因素(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技术因素(组织的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环境因素(外部环境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P145: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其中前三个是机械式组织,后两个为有机式组织。

49、组织结构的发展:具体来说,组织结构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团队结构组织、网络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

50、组织设计的六项原则:劳动分工原则、部门化原则、指挥链原则、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正规化原则。

51、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职务设计、部门设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组织决策系统的设计、组织执行系统的设计、横向联系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组织的行为规范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规划设计。

52、员工招聘及其作用:概念:员工招聘是指把有能力的申请者吸引到组织空缺职位上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组织与应聘者个人之见双向选择的动态工程,目的是实现人员与职位的匹配。作用:1,形成组织人力资源的关键2构筑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3决定组织经营业绩的前提。

职工招聘的方式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外部招聘:优势:1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2缓和组织内部矛盾3吸引大量潜在的符合组织要求的申请者。弊端:1对内部人员造成打击2可能出现选拔失误3外部应聘者需要较长调整适应组织工作。内部招聘:优势: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选聘工作的正确性3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4有利于降低招聘成本。弊端:1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现象2可能引发内部矛盾3可能出现招聘质量不高的情况。

53、员工招聘的程序:一,发布招聘信息;二,对应聘者进行初选;三,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包括1智力与知识测试2绩效模拟测试;四,对考核合格者进行面谈;五,选定录用;六,评价和反馈招聘结果。

54、人员的录用:1背景调查2健康调查3签订试用协议4注册报到。

55、组织变革及其作用:涵义:所谓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适时而有效地地进行的各种调整和修正。作用: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56、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1科技因素2法律因素3经济因素4政治因素5顾客因素6竞争因素;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1目标因素2规模因素3技术因素4管理因素。两种不同的变革观:1“风平浪静”观2“急流险滩”观。

57、变革的推动力量:在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变革的工程中,组织的管理者往往作为催化剂起作用,并承担了变革过程的管理责任,他们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力量。

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指反对、阻挠甚至对抗变革的制约力。

产生变革阻力的原因:变革的阻力集中反映在三个层面上: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个体层面:1心理的影响2利益的影响;群体层面:1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组织层面:1组织运行的惯性2固有的组织文化。

58、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具体方法:1增进内部沟通2加强教育培训3发动全员参与4把握策略与时机。

59、组织变革的途径:基本方针:1精心设计2全面发动3周密组织。程序:1进行组织诊断2设计组织变革3实施组织变革4评估组织变革。过程:1解冻2变革3再解冻。内容:一,结构变革:1局部调整2重新设计;二,技术变革;三,人员变革;四,文化变革。方式:按照变革程度分为质变和量变;按照变革进程不同分为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按照变革的起始点不同分为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按照变革方案的形成过程不同分为强制式、民主式和参与式;按照变革的力量来源分为主动思变式和被动应变式

四、领导

60、领导与领导者的涵义:领导是指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集体目的做贡献的过程,所谓领导,可以说是一种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得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领导者指的是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同时拥有管理权力的人。

61、管理与领导的区别:管理强调理性及控制,而领导则在乎直觉和感情。管理不同于领导,在管理上看上去更为正规和科学化,而且也更为普遍。人们每天在极为相似的手法使用一些看得见的、使用的技术和工具,按部就班地管理着自己的企业。而领导则是通过一些不易察觉的方法,去鼓舞和影响着人们朝着某个方向努力。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过分强调领导或者过分强调管理都不利于组织的良好发展,恰当的做法应当是两者并重。

62、领导的职能:1制定变革规划2建立去强有力的协作关系网3激励4控制。

63、领导的要素构成:1权力2理解3鼓舞4管理气象。

64、领导的原则:1目标协调一致原则2激励原则3领导原则4信息沟通的完整性原则5信息沟通的明确性原则6补充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65、权力性影响力:权利性影响力,指的是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能够使得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其核心是“权”。其构成的主要成分有:传统因素、位置因素和资历因素。

非权力影响因素:所谓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的品德、作风、才能等不属于权力范围的影响力,其核心是“威”。其包括四个因素: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权力与威信的区别于统一(P211)

66、从需要到行为的连锁过程:1需要2动机3行为4激励

激励的作用:1吸引人才2开发人才3留住人才4挑战人才

6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评价:巨大贡献,为我们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缺陷:对需求层次的划分简单、机械。

6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来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主要内容:保健因素的满足对员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的关系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激励因素是能带来积极态度、满足和激励作用的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机会。对双因素理论的评论:批评意见: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践证明,满意并不等于生产率的提高,这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贡献:1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项激励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提高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3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的其所,注重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基本内容:1成就需要,即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希望做的更好的需要2权力需要,即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即建立友好亲

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评论:首先,在人员的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内容: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特点:1努力来自于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奖励的价值,个人认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受到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意义。对量,而且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他要通过种是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奖励概率2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是否公平合理,比较的结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具体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激果将直接影响其后工作的积极性。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够从事的讲,“角色概念”就是一个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横向比较:Op/Ip=Oc/Ic 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认识是否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激发的,因此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员Op代表自己对个人所得报酬的感觉 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3奖励要以绩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效率。Ip代表自己对他人所得报酬的感觉 方面的需要。计算公式:M=V*E 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而是先完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内容:斯金纳提出了一种“操Oc代表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M代表激励力量,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4奖励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Ic代表自己对他人所做投入的感觉 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纵向比较:Op/Ip=Oh/Ih V代表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的报酬是否公正。

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Op代表自己对个人现在所得报酬的感觉 要之价值的大小 激励的一般原则:1理解人、尊重人2实效原则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Ip代表自己对个人过去所得报酬的感觉 E代表期望值,指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3功过分开4以奖为主,以罚为辅5物质奖励与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Oh代表自己对个人现在投入的感觉 即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调动人们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6实事求是,奖罚合理 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Ih代表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感觉 积极性的三个条件: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常用的激励方法:一精神激励法:1目标激励2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分析:1它与个人主观判断有关系2它与个人所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启感情激励3榜样激励4行为激励5考核激励6尊正强化和负强化,忽视也是强化的一种。强化理持的公平准则有关系3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系4示: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重激励7关怀激励8危机激励9表扬激励10荣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1经过强化的行为它与评定人有关系。给我们的启示:1影响绩效应当抓多数组织成员认为绩效最大的激励措施2誉激励;二物质激励法:1晋升工资2颁发奖金趋向于重复发生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的强化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3其他物质奖励。

措施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合价值3适当扩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4及时反馈5正强化比负强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知造成严重的不公平以及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75、“经济人”假设:基本

化更有效。感。3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里值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与实际概率。

观点 P247管理方式 P24876、“社会人”假设:内容 管理方式 P24877、“自我实现人”假设:内容管理方式 P24978、领导权变理论:(可能出大题,认真看)P256-261

五、控制

45、控制:对管理系统中的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将监测的结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予以纠正。管理控制:组织为了帮助管理人员协调组织

内部各部门,并促进这些相关部门之间更好地实现相互沟通和合作,在持续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组织预期目标而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组织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监

督。

46、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共同点:(1)两者都有一个信息反馈过程;(2)两种控制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控制标准和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及人员;(3)两者同

样要经过包含了三个基本环节的过程,即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4)管理中的控制工作与控制论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一个组织的系统,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

应的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保持其稳定状态。区别:P27147、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控制是以计划为依据的,计划的正确性是控制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必须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

构;必须有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的速度与准确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控制指令的正确性和纠正偏差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

48、控制的原则:反映计划的原则;组织适宜性原则;及时控制原则;重点控制原则(必须善于捕捉最具有影响的和起干扰作用最大的、最急需解决又最能取得成效的因素,有重点的进行控制);控制关键点原则(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直接控制原则;例外原则;灵活控制原则;经济性原则。

49、控制过程:限定子系统范围;识别所要测量的特性;确定控制标准(是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等所规定的数量界限,它是实行控制的准绳和衡量工作效率的规

范);收集相关信息;衡量实际业绩;诊断与更正。

50、控制层次:作业与财务控制;结构控制;战略性控制。

51、预算控制方法1预算作用:(1)预算作为控制职能的体现,与计划、组织、领导等其他管理职能互相辅助,共同完成组织目标。(2)使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协调组织内部的活动。(3)影响主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改进组织的活动。2 预算的缺点:预算的编制过于繁杂,编制困难,主管人员缺乏必要的自由;预算的目

标容易取代组织的目标,使组织成员以预算作为执行计划的目标;预算以过去的资料作为依据,主管人员经常要求比实际需要多的预算,使预算的作用流于形式;预算容易导

致效率低下;预算缺乏灵活性3有效实施预算控制的途径: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预算目标与组织目标融为一体;长远目标的综合运用;各种标准的合理制定;信息沟通的充分重视;跟踪考核的认真执行;会计制度的密切配合。

第五篇: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目标。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思维技能。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代表人物有孔兹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综合计划、专业计划和项目计划。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和可考核性的特性。

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学组织。

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

13、领导活动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职位的权力,二是来自个人的权力。

15、领导者的作用有指挥、协调和激励。

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需要和欲望。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正激励,给予惩罚是负激励。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效价和期望。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满足个人心理的需要。

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工程法,经验估计法。

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9、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 C.故障排除者角色。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A.技术技能

5、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A.系统管理思想的实践典范。

6、C.查尔斯·巴贝奇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7、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B.生产效率为中心展开的。

8、以法约尔的观点,劳动分工原则B.不仅适用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

9、梅奥认为工人是A.经济人。

10、战略计划是组织的 D.各层次管理者制定的。

11、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 D.预算。

12、计划是控制的 C.前提。

13、计划工作的核心是C.确定方案。

14、某企业设有电脑部、空调部、冰箱部、电视机部,这是按照 C.产品部门化。

15、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一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此厂长的管理幅度是B.7人。

16、在直线职能制中B.直线人员可以对下级发号施令

17、在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管理风格的两个因素是

1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专业上很有造诣的老专家应采用低关系、低工作的领导方式。

19、通常所说的领导“拍板”,是指C.决策中的一个步骤。20、D.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

2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A.生理需要。

22、属于状态型激励理论的是D.挫折理论

23、期望理论认为A.激励与期望值和效价的大小成正比。

24、C.工资 不属于激励因素。

25、下列团体中属于非正式团体的是 D.社区的自卫队。

26、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不包括A.创新。

27、下列各种沟通属于单向沟通的是 B.报告。

28、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在工人上岗之前进行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的培训,这种质量控制方法属于A.前馈控制

29、预算不是B.产作业控制的主要方法 30、建立预警系统是 C.适时 控制的好方法。

三、简答题: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简要的回答和基本内容的解释。

1、管理学具有哪些特性?(1)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2)管理学是应用性学科。管理学理论来自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3)管理学是不精确的科学。管理过程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性。(4)管理学是软科学。管理技术是管理系统中的软件。(5)管理学是科学,管理实践是艺术。管理学形成了一套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但管理实践需要专门技巧的灵活应用。两者互相补充。2,简述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企业中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是物质与社会、心理需求的综合所致。(2)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职工的士气。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即安全感、归属感、友谊等方面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态度和情绪;二是人际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内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又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来说有利有弊,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取得平衡。

3、计划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W1H)1)做什么(WhA.t)。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各个时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2)为什么做(Why)。即给出实施计划的理由。(3)何时做(When)。即明确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4)何地做(Where)。即明确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要求和限制,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开展的地点和场所。(5)谁做(Who)。即明确由哪些部门、哪些人来参与并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6)怎么做(How)。即制定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政策、规则,制定考核指标和控制标准。

4、简述直线职能制的含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1)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直线制的基础上增加职能部门,作为直线管理者的参谋与顾问,职能部门对下级部门提供建议和指导,不能直接命令和指挥。(2)直线职能制的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化参谋作用。(3)直线职能制的缺点:部门之间沟通难度加大,直线指挥者与职能管理者不容易协调。(4)直线职能制适用于规模不太大、业务不复杂、外部环境相当稳定的组织。

5、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答: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1)知识素质。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行业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2)能力素质。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预测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指导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安排能力,控制能力。(3)心理素质。包括:信念,价值观,事业心,意志,积极性,公道,大度,应变性。(4)身体素质。

6、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控制和调节。

(2)强化是指通过有效的刺激,起到对行为的加强作用。(3)管理者可以应用三种强化手段: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得该种行为重复出现。负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或消除。消退是指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使其慢慢停止该种行为。

7、管理有哪些基本的职能?管理包括以下基本职能:(1)计划。计划职能包括收集资料、对未来进行预测、建立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分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2)组织。组织职能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各种资源的调配和组织过程。(3)领导。领导职能是管理者利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对下属进行指挥和影响。(4)激励。激励职能是管理者运用各种手段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5)协调。协调职能主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组织中的各种冲突。(6)控制。控制职能包括制定标准、评价绩效、分析原因、纠正偏差。

8、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应具备三种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知识、技术、经验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成功地与他人打交道并进行沟通的能力。(3)思维技能。思维技能(也称概念技能)是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进行系统思考以做出妥当决策的能力。

9、领导者的权力包括哪些方面?1)强制权(惩罚权)。即施加或不施加负面结果的能力,依赖于惧怕。(2)奖励权。给他人以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奖赏的能力。(3)法定权。一个人在正式层级中占据某一职位所相应得到的权力。法定权比强制权或奖励权广泛,它包含组织成员对某一职位权力的接受。(4)专长权。来自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一种影响力。(5)个人影响权(感召力)。对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智谋或个人特质的一种确认。感召力产生于对他人的倾慕和希望自己等同于这人的心理。

10、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管理方格理论以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作为两个坐标轴,建立坐标系,故又称管理坐标理论。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度,即领导者对组织员工的关心程度,包括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

等方面;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即领导者对组织目标与组织利益的关心程度。将纵轴、横轴各分为九等分,形成81个方格,作为衡量关心度的标准。这样,在理论上形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行为方式。以管理方格图为依据,管理方格理论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行为:(1)任务型(9,1)。注重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人的因素。(2)俱乐部型(1,9)。非常关心员工的状况,不管生产状况如何。

(3)贫乏型(1,1)。既不关心人,也不关心生产。(4)中间型(5,5)。在关心人与关心生产两个方面追求适当的平衡。(5)团队型(9,9)。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达到最佳点。

11、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人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不仅受到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相对报酬可能是相对于别人的报酬而言,也可能相对于自身过去的报酬而言。(2)两种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与别人相比,即自己所得/自己付出:他人所得/他人付出。纵向比较是与过去相比,即现在所得/现在付出:过去所得/过去付出。(3)公平是平衡稳定状态,不公平会引起紧张和不安,从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12、激励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2)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3)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4)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5)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

四、综合分析题:阅读下列案例或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有一位老人,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没有亲人。一群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骚扰这位老人,经常来喧哗吵闹砸玻璃,怎么也无法让他们安静与老实。于是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明天你们谁砸了我的玻璃,我将给他一美元的奖励。”第二天,玻璃被砸了,老人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并对孩子们说:“明天谁砸了我的玻璃,我将给他0.5美元的奖励。”孩子们抱怨了一通,第二天还是来将玻璃砸了。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明天来砸玻璃的,可以得到一毛钱的奖励。”孩子们不高兴了,说:“这么低的报酬,谁给你砸?”从此,老人的玻璃再也没有被砸。请问:请应用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对该老人的成功之举进行解释。

1、期望理论:努力程度与期望值和可能性成比例,降低期望值则降低努力„„;强化理论:行为受到所得到的奖惩的影响,改变强化方式可改变行为„„;公平理论:行为收到时间前后、自己与他人比较的影响,降低所得使得其认为前后对比不公平„„。

2、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总结一句话,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请问:

1、为什么绩效管理需要经理和员工进行双向沟通?

2、管理者应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2、绩效管理的本质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强调自我管理和结果管理„„;为提高员工的绩效,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励的主要方法有„„;为达成良好的绩效,还要加强控制环节的工作„„。

3、罗尼克认为,美国公司的财务人员的作用只是简单地将产品从设计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合计起来,仅此而已。哈佛大学的教授、西方不多的几个研究日本成本管理的严肃学者之一的罗宾·库帕尔指出,“我们的公司总是先设计好图纸和模型,再计算被设计产品的代价,然后看看能否以这个价格水平卖出该项产品”。而日本公司却将这种程序完全颠倒过来,即“将某种新产品的成本或售价定为X元,然后回头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日本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降低成本。日本公司也采用目标成本法去降低已经上市产品的物耗。请问: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3、管理的高级阶段是预先管理,即减少问题而不是解决难题„„;管理是动态的,应根据变化的环境进行权变管理„„;管理的实质是提高效果和效率„„。

4、乐华作为中国彩电业的一匹黑马,曾创下过年销售额达30亿元的记录。据悉,而今年9月,乐华彩电国内销售收入还不到100万。今年以来乐华彩电人事变动频繁,从去年9月到现在,仅北京办事处经理就换了四任。从1997年至今,乐华彩电一共换了5任总经理,从原先的屠鸣皋、褚秀菊、肖振桥、赵立军到去年上任的封安生,平均一年换一届,一人一套打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战略战术的实施。专家认为这是乐华彩电衰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请问:为什么人事变动频繁是乐华彩电衰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首先是违背了管理的稳定性原则„„;其次是没有体现管理的人本原理,忽略了人的社会性;第三是人为地产生了管理恐荒,不能得到良好的计划力和执行力„„。

5、贝尔登电子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良好的声誉,职工们都为能在该公司工作而自豪。但公司需要职工对公司绝对忠诚,甚至企图影响他在业余时间的行为和表现。夏普是一位优秀的年轻妇女,在贝尔登公司已工作10余年。她任部门的销售经理,工作很出色,很受同事们的尊重,大家普遍认为她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夏普女士与西蒙斯交往已两个月,西蒙斯在与贝尔登进行竞争的一家企业的电子部门工作。一天,夏普女士的老板施密特问起了这件事,说她与公司的竞争者的职工交往可能会对她不利。他说明了贝尔登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政策,就事要求(并奖励)所有职工对公司的绝对忠诚。与老板进行了这场引起激烈思想斗争的谈话不久,夏普女士被调到一个非管理性的职位,薪金未变。她还注意到甚至她在贝尔登公司的朋友也在试图躲着她。然而夏普女士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感到公司无权干预她工余时间与谁或不能与谁交往的事,结果她辞去了职务。请问: 一家公司能否要求职工对它的忠诚达到案例所述的程度?你如果处于上级的地位,将会怎样做? 不能,人是有多重社会角色的,因而有着各种需要„„;应将工作与工作之外区别看开来,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与作用,并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6、卡尔是个经营得很好的部门助理经理,被挑选到另一部门担任经理。一开始他就遇到了麻烦,对副总经理需要的信息不熟悉,与他现在的下级相处有困难,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处的困境。不到一年他被免职了。原先挑选他的人很关心他怎么会犯这么一个错误,他仔细分析情况,得出了结论:卡尔任助理经理时,没有人培养他经管这个部门。他那时的上级仅仅把它当作一位普通职工使用,并且把他完全排除在部门的经营活动之外。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助理大家都认为“看来不错”,但实际上他只是占了经营得很好的部门的光。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上情况?

6、人才是培养出来的„„;适合于做A.工作的不一定适合做B.工作„„;管理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管理技能组合是不同的„„。

下载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 一、管理的定义 在社会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实现预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内涵:1.目标是对......

    《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1、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这说明人类活动具有 A、目的性B、实践性C......

    管理学复习资料

    泰勒贡献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3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4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

    经济管理学

    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对于经济管理学科学生来说,这是对其所学知识、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论文合格与......

    林业基本知识复习资料

    林业基本知识问答 (2009-12-17 14:27) 1.城市中的林木消除噪音是多大? 答:据测定,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分贝;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木......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的定义: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利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及质量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答:意义:①质量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②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质量决定企业效益、社会效益③质量是社会经......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1、质量的定义?典型质量大师对质量的定义?质量概念的四个特征?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产品“好”的程度——休哈特产品适用性——朱兰“社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