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16: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的定义: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利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森林资源的概念:林木、竹类和林区范围内其它动植物及林地资源的总称。森林资源的经济评价:以提供林产品和生态功能的能力为核心的量和质的估计和计算,同时还要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生产潜力和对人类的经济生产和社会意义。原则:经济原则、林学原则、效益原则。林地利用率: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百分比。

森林覆盖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林价(广义):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林业产权:对林业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林业经营: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人力资源(微观):以部门为单位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职工类别,年龄,性别,职称,学历。

林业现代化的概念:即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化。

林业的特点

1、长期性和自然性;

2、经营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多样性;

4、社会性;

5、初期培育经济依赖性;

6、特性行业。林业经济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

我国林业发展的成就:①森林资源的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②大力开展造林,增进森林覆盖率;③保证木材的供给,增强木材的生产能力;④发展林产工业,提高综合利用率;⑤建立经济林基地,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优势;⑥林业教育、科研提升。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用材林、成熟林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②林地质量不高,生产力低下:重造林,轻管护;③林地逆转现象十分严重;④林业“三防”形势严峻:“三防”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⑤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造林实力。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推”:推进林业产品进入市场;二“坚”:坚持林业三大效益的统一,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三“加”:加强对林业的经济支持,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加强对林业的宏观调控;四“转变”:从思想方法上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变,投入机制的转变,管理方法的转变:直接的、微观的→间接的、宏观的。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类型多;

2、总量多、人均少;

3、分布不均;

4、结构不合理;

5、林地生产力低;

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7、宜地林多。林价评定依据:①林价构成:生产成本(利息)、税金、利润;②林价因素:生产成本、收益状况、供求关系、国家政策。林业经营的特点:(1)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并存的(2)人工培育森林周期长,资金周转慢(3)可再生(4)可以充分有效利用林地自然力(5)三大效益一体化(6)三次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

林业经营的形式: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企业、企业集团。林业产权的特点:(1)收益的外部性(2)排他性是有限的(3)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困难(4)交易的复杂性(5)资产的流动性大(6)收益预期有不确定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思维属性(2)经济人假设(X理论)(3)社会人假设(4)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5)复杂人假设。

企业中可优先考虑使用的人才:(1)不计较个人得失;(2)不徇私情耿直着;(3)勇于创造的开拓者;(4)遇到危机困难态度顽强者(5)善于为人处事(6)乐于团结协作者(7)非正式群体的领袖(8)犯过错误并有强烈悔改愿望的人(9)不安定分子。

河南省林业厅都有哪些单位?职能是什么?

(1)林业调查规划院(2)森林公安(3)林业科学研究院(4)经济林和林木育种工作站(5)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6)林业技术推广站(7)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8)林业产业发展中心(9)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10)森林航空消防中心(11)森林工程建设协会

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①、企业内部资源环境;②、企业的供应者环境;③、经销服务者(营销中介);④、购买者环境;⑤、竞争者环境;社会公众环境。市场营销员对企业作用(1)收集信息,调查市场(2)设计产品,引导消费;(3)身体力行,宣传企业(4)启动市场,拉动商战(5)服务客户,赢得忠诚(6)管理市场,维护网络(7)培养人才,形成团队。

价值认同率:①低能低品格的人:不予使用;②低能高品格的人:企业对其培训后使用;③高能力低品格:企业对其进行监督使用;④高能力高品格:企业予以重用。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1)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2)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3)劳动成果同神会需要的对比关系。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1)生产条件;(2)劳动者素质(主体因素);(3)经营方针(重要因素);(4)林业经营管理水平;(5)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林业经济效益评价衡量指标:林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收率。

我国与林业有关的本科院校: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浙江林学院、西南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

系统原理:把管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对管理系统及诸要素进行全面研究和系统分析,使其从整体上达到最优化目标。

贯彻系统原理须抓好三个环节: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能级原理:管理中的能量是指干事的能力。对管理系统中的不同能量按大小排列,形同阶梯,称为能级。根据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在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进行划分,即根据各个单位和个人的能量大小来安排其地位和任务,是其才职相称,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单位和个人的能力。

实现能级原理要做好三方面:必须按层次建立稳定的组织形态,对不同能级应赋予不同的权利、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各类能级必须使人才与岗位动态对应。

人本原理:指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重视人和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为什么采用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在管理中以人为本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以人为本: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4、整分合原理;

5、反馈原理;

6、封闭原理;

7、弹性原理;

8、动力原理;

9、效益原理。企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特点:权威性、垂直性、统一性、明确性、强制性)、协调、激励(马洛斯的人类需求金字塔:、塔尖——自我超越,中上层——尊严感,中层——归属感、社交需求,中下层——安全感,基础层——生理需求)、控制、创新。林业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1)全面计划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3)全面经济核算(4)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

产品说明①、针对客户需求和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②、适时展示老客户的证言和资料;③、熟练按说明公式(特色 功效 利益 证明);④、解说要感性化,不争辩,让客户参与;⑤、尝试导入交易,促成。例:汽车产品说明:(1)经过真空表面涂抹处理易清洗,保持干净光亮如新;(2)电脑速度警钟可控制驾驶速度(3)气垫式避震装置,可以保持行驶平稳。(例子的说明比较简洁,大家可自己组织语言围绕这三点对其进行填充)水处理服务项目现场技术服务

1、为用户根据水质筛选制订水处理方案,提供详细的操作手册等。

2、当循环水水质条件或工况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将提供现场综合治理方案,进行配方调整试验。

3、用药初期,我们将进行现场指导,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解决异常问题。

4、及时提供优质药剂,代办托运。

5、承担石油化工、炼油厂、发电厂、化肥厂、钢铁厂、锅炉水等水质稳定剂配方的评定。锅炉和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清洗可清洗工厂、生活用锅炉,停车或不停车清洗工艺管道及换热器设备,同时可提供去油、除垢、除铁锈的高效清复合配方和不停车清洗方案和配方。水质分析、化学分析及药剂效果评定

1、承接原水、循环水水质分析及管道垢样分析、腐蚀产物分析。

2、可为用户提供水处理药剂综合效果评定,包括静态阻垢试验、旋转挂片试验、动态模拟试验等。

四、技术培训可为用户培训水处理剂分析、日常管理操作人员,使之熟练掌握有关操作手册、分析方法、现场管理要点及监测装置使用维护知识。

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发展历程(论述题)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0~1956)

①土地改革;②封建山林为农民所有;③建立国有林业经济;④木材进行了统一调配及管理:农林互相合作。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调整①新时期新发展:林场数量→林场面积↑、林业技术人员增加;②“左”倾思想干扰;③总结经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1961年 林业18条确定和保证山林的所有权。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各级林业机构严重破坏,陷入瘫痪状态,林业方针政策、法规被废弃,森林资源又一次遭受严重破坏,林业教育、科研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4、历史转折(1977~现在)①恢复重建林业管理机构:1978年4月成立国家林业局;1979年2月撤销农林部,成立林业部;成立了不少教育、科研事业单位。②加强法制,杜绝乱砍乱伐。③稳定山林权属,实行“三定”:“ 三定”即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稳定山林所有制。④全国开展义务植树:1981·12~1982·2颁布《全国开展义务植树办法》。⑤重点防护林体系:1987年11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⑥建立了新的用材林体系基地。⑦调整了采伐任务,确定原木产量。

企业管理的五个法则(案例题)

1、“南风”法则:“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2、“木桶法则”: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它告诉我们:抓住薄弱环节,加强薄弱环节。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否则,单位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此外,人能否成事取决于最短的能力或资源。

3、“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它告诉我们:透明度、更大的空间带来更快的发展。鱼缸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下属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的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利,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4、“热炉”法则:热炉法则这个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象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

它告诉我们: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热炉法则”指导我们“三性”,即即刻性、预先示警性、彻底贯穿性。我们需要应用这三个特性来完善对管理制度。即刻性: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我们的管理制度也应如此,不分职务高低,适用于任何人,一律平等;预先示警性:火炉摆在那里,要让大家知道碰触则会被烫,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有一个健全的长效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其优越性;彻底贯穿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执行和落实惩罚制度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我们在执行赏罚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使制度成为摆设,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5、“刺猬”法则:两只刺猬因寒冷而拥在一起,但是因为身上各自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拉开了一段距离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又不致于被扎。

它告诉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也应该注意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要注意把握好度,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的话,容易丧失其权威性,导致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第二篇:林业经济管理[模版]

一,“人本”与管理的释义

企业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的不断积累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企业谋利的最主要手段,再加上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劳动力的相对剩余,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必然是从属于资本的。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也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知到人对企业生产率以及利润目标的贡献,“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更是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

如今,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现代企业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企业要以企业中的人即企业员工为本,把员工作为人来看待,而不是将他们等同于机器设备来对待,因为管理中人性化的东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发现了另外一种“人”,这就是顾客。企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员工是创造科技、运用科技的人,而顾客正是享用这些科技的人。但是,还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员工和顾客,还包括企业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说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求职者、企业所处的社区、企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把企业放到整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中考察。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能成为企业的精髓,成为企业的灵魂,它才能全方位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企业中的科技也应该以人为本,基亚的提法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确地阐释了本企业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是本企业的特色,从而不仅鲜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同时还界定了高科技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内涵。显然,这一点比笼统地、单一地说企业以人为本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也更有个性。

二,人本管理——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四层需求

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内部员工的四层需要:

职员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所谓生理和安全需要,就是所追求的保障职业,防止意外,企业的职业保证、退休金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都是针对此种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是最基本的需要,从双因素理论来看的话,都是属于保健因素,做到这些并不一定能使职工全力以赴地工作,但做不到的话,就一定会使职工不满。后面的几种需要是社会性需要,以此为基础。

社交的需要。职员所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企业需要通过协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来满足职工需要。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董事长小汤马士·屈臣有这样一段言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良好的人际关系及随之而来的高昂士气。要达到利润目标就必须借重优秀的员工努力工作。但是光有优秀的员工仍是不够的。不管你的员工多么了不起,如果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如果他们觉得与公司隔膜重重,或者他们感到得不到公司公正对待———要使经营突飞猛进简直就难若登天。良好人际关系说来容易,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刻不忘力行其事,同时要确实知道经理人员是正在和你一起同心齐干的。

尊重的需要。职员所追求的不外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的相对高低。企业对此建立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资金发放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来满足职工需要。信任是满足员工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到管理层的信任,乐意聆听管理层对他们解释各种政策和发展方向。而事实上许多公司的管理层都倾向于尽量不向员工透露公司的情况,尽管其中并没有什么保密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坚持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实践自己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企业战略和每位员工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保持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它应该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相匹配。人才和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器是以重视人才而著称的,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经验。该公司内部有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也是一所培养商业人才的学校,每年的预算高达10亿美元,每年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多达1万,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韦尔奇,每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该所讲课一次,本文拟将通过“人才配置”、“激励”、“培养”三个部分,阐述现代企业人才管理。

2、进行人才的配置。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人也许适于从事推销工作,而有的人在管理岗位上能够发挥其专长;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有合理的配置。这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能力来选拔、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3、激励手段,让人的价值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在今日的中国一种普遍的思想,同时,也是企业界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如何呢,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呢?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这一点,从西方管理学百余年的经验中得到了证明。

早期管理者认为,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有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并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付出适当的努力。但到了本世纪初,一种新的理论风行起来。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增加了收入,方便了管理。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大大的进步。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引导,同时,也不再将工人与管理者摆在完全对立的位置上了。这也是当今中国使用最广的激励形式。但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形式也有致命的问题。之所以在中国目前看来很有效,是因为中国普遍的收入很低,低水平的生活决定了企业员工们对于收入的重视。

4、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创造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创新管理方面,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中最成功的一个。1984年以来,海尔做到平均一天有一个新产品,一天有两项专利,产品已累计拥有42个门类8600个品种。5年前,海尔与日本GK设计公司合作成立青岛海高设计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有6个设计分公司和10个信息站,产品设计从最初的单一的冰箱产品发展到所有家电领域,使海尔的海外市场产品实现了本土化设计,即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开发设计。创新过程中,人的能量也充分发挥了作用,从而不会受到压制。这对企业和每个人都是必须的。

如今,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

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2.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文化上要优势互补,先把文化做强做大。再优秀的公司在制度上也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管理者再职业化也会带有主观性,不公平的现象无论哪一家公司都绝对存在,员工的抱怨更难以避免。但优秀的公司一般有强大的文化,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公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员工愿为大“家”做出适度的个人让步乃至“牺牲”。文化建设是公司领导层的核心任务。如今,二,健全的完善的制度。诊断此类问题的思路:管理者分配工作任务的程序是否公开、公正?是否向员工解释清楚工作分配的理由?是否考虑了员工的素质和需求特点?是否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给成就欲望强的员工委以重任,给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工作压力,给有特定专长和兴趣的员工安排对应的工作,并与员工面对面的充分沟通,优秀公司并不片面夸大文化的作用,深圳华为公司这样理解:提倡学雷锋,但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一家公司应通过制度和程序的设计与优化,确保高绩效者获得高待遇。面对员工抱怨时,请思考一下,公司的薪资制度是否不甚合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制度、程序就是管理者的“利器”。公司人力资源部主要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

三明白什么是人?他需要什么?文化与制度固然重要,问题是面对既定的文化与制度,管理者做什么与怎么做?管理者最紧要的是,用心做做“人”的文章,可以根据上面所分析的人的四大需求来思考。满足人的需求,就要在公平合理的制度保障下,各尽所能,但也不能一碗水端平。平时工作中,相同岗位的员工拿相同的待遇,却经常性地担负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任务,那些自感负荷大的员工就会感到不公正,由此滋生不满情绪,这时他觉得的付出和需求有了差额。管理者原本是想培养某个关键员工,并已通过沟通示意给该员工。但总的原则是在公平的原则上,各尽所能,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结束语: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本文分析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人”包括员工、顾客、和企业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四层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把企业战略和每位员工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进行人才配置,采用激励手段,让人的价值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创造能力。

第三篇:林业经济管理

第一章 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

1、试总结我国林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概况。

(1)旧中国的林业发展

①我国古代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②从秦汉时代到鸦片战争的漫长封建社会时期,逐渐变成少林国家。

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了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掠夺。

④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对我国大部分领土的军事占领,我国林业方面损失十分严重。

(2)社会主义的林业发展

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林业(1949~1952年):过分重视林业的行政管理,机构重叠,忽视了林业经济规律的特点。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林业(1953~1957年):林业生产发展迅速,但营林业,采运业、林产品加工业、多种经营业的比例已开始失调,集体林区的木材商品生产收到较大破坏。

③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年):中国林业发展走向低谷,并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④恢复、振兴时期的林业(1977年以来):林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和调整,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试分析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与问题。

主要成就:

(1)林业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壮大。

(3)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4)林业支撑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5)林业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经验:

(1)坚持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确立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

(4)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机制。

(5)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发展。

(6)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问题: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所有制结构单一。

3、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以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战略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战略重点:

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渠道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战略措施:

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政策

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4、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

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内容:

(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5、试分析我国林业发展态势及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林业发展态势:

(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世界林业的发展趋势:

(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2)林业功能将转换

(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

(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6)林业日益社会化

第二章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

1、名词解释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克拉克理论:土地的价值等于总产品的价值减去雇佣劳动的数量乘以市场给定的工资率。

林地资源经济评价:评定林地资源的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评估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价:广义: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狭义:林价是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

外部性理论:指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2、森林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1)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

(2)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森林资源分布广泛

(4)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

(5)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

(6)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

3、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

林地资源有多种用途。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的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经济评价的看法。

第三章 林业经营

1、试析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的差异及其与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异同。

2、试从供求角度分析世界林业经营理论的演变。

3、试从产权角度分析不同林业经营形式的优劣。

4、试总结我国林业产权的变化历程。

第四章 林业企业管理基础

1、应掌握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实体。

个人业主制企业:是指业主个人单独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人以上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依据《公司法》规定,由股东出资成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其相关多种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是法律所确认并保护、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由企业经营者依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来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的一系列综合活动。

企业管理原理: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和规范。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司(法人)制企业制度。

2、企业有哪些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企业: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

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

3、林业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运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积极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量,为社会提供各种林产品或劳务。

(2)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林区资源、场地、厂房、设备以及劳动力等优势,引进技术、资金,发展一、二、三产业和多种经济成分,以增加适销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3)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改善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讲求经济效益,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积累。

(4)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抓好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尽快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和管理素质;制订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努力在生产技术方面赶上国内或国外先进水平。

4、含义

(1)系统原理:就是把管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对管理系统及诸要素进行全面研究和系统分析,使其从整体上达到最优化目标。

(2)整分合原理:就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把集中统一领导和分级归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3)反馈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指挥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的实施后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指令信息,或者调整目标,以达到有效的管理。

(4)封闭原理:指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之间应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5)能级原理:是指依据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在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

(6)弹性原理:是指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都必须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使管理对象系统和各要素能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要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地运用动力。

(8)“人本”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作为根本,重视人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效益原理:是指对管理对象系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效益为核心,促进系统中各部分的最佳配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益。

5、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性质:是指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是由协作劳动引起的,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创新。

6、林业企业全面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

第五章 林业企业要素管理

1、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

资金运动:指的是资金的形态变化或位移。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流动资金:流动资产的货币形态称为流动资金。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2、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两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存要素——质的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的工作动机有什么影响?

4、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内容: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培训和开发;报酬方案;绩效管理;员工关系。

目标:

(1)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

(2)为提高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业绩,人们应把促进组织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义务。

(3)与组织业绩紧密相连,具有连贯性的从事方针和制度是企业最有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商业目标的必要前提。

(4)应牡蛎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方针与企业商业目标之间的匹配与统一。

(5)当企业文化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针应起支持作用;当其不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针应能够促使其改变。

(6)创造理想的组织氛围,鼓励个人创造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作风,它应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适宜的土壤。

(7)创造灵活的组织体系,反应灵敏,适应性强,进而帮助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

(8)提高员工个人在决定上班时间和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某种选择性和灵活性。

(9)提供相对完善的工作和组织条件,为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支持。

(10)维护和完善员工队伍以及产品和服务。

5、绩效考评的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ound(有时限的)。

6、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方法:民意测验法;共同确定法;配对比较法;要素评定法;情景模拟法。

8、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认为人具有三大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思维属性

(2)经纪人假设

(3)社会人假设

(4)自我现实人假设

(5)复杂人假设

9、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要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10、如何正确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1)精神激励:对成绩优异的员工进行表扬、鼓励和嘉奖,可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2)物质激励:企业在可能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也是必要的。

(3)情感激励:企业的领导对员工的关心和信任,可以激发他们对企业的热忱和本职工作的责任,强化其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4)目标激励: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开启奋发向上的动力。

(5)惩罚性激励: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11、企业的筹资动机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选择。

(1)创建筹资动机:企业的创建,是以充分的资本准备为基本前提的。

(2)扩张筹资动机:是企业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追加对外投资的需要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3)偿债筹资动机:企业为了偿还债务而产生的筹资动机。

12、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是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特点:

(1)固定资产的用途相对稳定;

(2)数量比较稳定;

(3)其价值转移与实物形态变化相分离。

13、固定资产的计价。

原始价值;重置价值;折余价值。

14、流动资金的特点和内容。

特点: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量都不断变化;容易变现性。

内容: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款;短期投资。

15、林木资产的特点。

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

16、林地资产及其特点。

林地指国家法律上所确认的用于林业用途的土地,林地的资产属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

特点:

(1)林地资产的共有属性

(2)林地资产的有限性和缺稀性

(3)林地资产的永续利用性

(4)林地资产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

(5)林地用途的多样性

(6)林地报酬(收益)递减现象

17、成本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

要求: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健全各项基础工作。

18、无形资产的内容。

专利权;专有技术;专营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

19、什么是林业技术?林业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狭义: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完成某项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是指人类在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操作方法、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

特点:结构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环境的适应性;开发的长期性;应用的分散性。

20、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林业企业生产设备管理

(2)林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营林生产质量管理(作业设计质量管理;种苗质量管理;造林抚育质量管理;抚育间伐质量管理)

(3)林业企业技术改造

第四篇:(最终)林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西南林业大学

林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2009届)

题目: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教学院(系、部)

林学院

专 业

林学(双外语)

学生姓名

阮毅宏(20090458012)

曹巧伶(20090458009)

指导教师

陈爽

2011 年 12 月 12日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摘要】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集体林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落实,与从事林业生产的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权改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国家开始在部分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存在不少忧患。本项研究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集体林权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转债权;抵押贷款

一、中国集体林权的现状及其改革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践中,人们习惯于把农村土地单纯理解为农业用地,也就是田地或者耕地,而忽视了其中还包含着林业用地。实际上,根据有关 部门的权威测算,我国农村集体林业资源总经济价值至少高达2万亿元以上[ 1 ],其中经济林和竹林分别占全国的90%以上,在中国林业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盘活利用这笔巨额集体资产,不仅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适应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全国有27 个省区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和工作机构,有16 个省区市制定了政策性文件。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湖南、河南、贵州、海南等8省市正在总结试点经验,今年将全面推开;其他省区也在积极开展试点、深入调研,进行前期准备。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约6.6 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7.5%。

林改破解了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林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充分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生态建设和保护。造林面积成倍增加,盗伐乱伐林木案件和森林火灾大幅度减少。二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有效地发挥了林地资源的潜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对林业敢于投入,产出效益显著增加。

二、目前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不可忽视的。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林权流转中出现的山林倒卖、炒卖问题

林权改革的一个基本设计要求是把本村的集体林权在本村之内公开进行拍卖,让所有的村民都有机会参与投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来自非村农身份的投机者,包括不少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以自己的方式“购买”了大片林权。事实上,即使有的村按照规定举行公开的招投标,但是由于普通农民严重缺乏资金,他们在招投标中根本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外部投标人进行竞标,而后者很容易通过提高价码获得林权,然后再转手高价卖出,从中攫取高额利润。由于很多农民对于林地的潜在经济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他们中有的人能够竞标到少部分林权,但往往又以相对低得多的价格出让。

2.关于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问题

目前有些省市的林权贷款发展速度惊人,以福建的永安市为例,2004年年初,该市在银行的支持下,首次试点发放林权证贷款100万元,首开林权抵押贷款的先河。接着,国家开发银行与福建省林业厅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当年10月,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与永安市政府签订了1.9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委托信用合作联社开办林权证贷款业务。在此之后,福建其他地区也相继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到2005年9月,福建涉及森林资源担保的贷款金额已达22.53亿元,其中以林权证抵押贷款4.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和其他短期贷款不同,由于林木本身的生长周期长,这就决定了其中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如果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必然会增加制度变迁的风险。如前述的A乡就表明,这种贷款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在林权改革的市场化操作中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政府放开林权抵押信贷业务,则可能为某些人筹措资金大开方便之门,助长林地进一步向某些“林主”集中,使林地“兼并”的步伐进一步加速,广大的农民则可能完全失去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林权。

3.林业税费存在的问题

林业税费负担一直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陆续取消了森林资源补偿费、林业建设保护费,2005年又取消了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林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这标志着我国林业税费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林农的税费负担仍然较重。目前,林业税费已经大大减少了,但目前仍占26%,减少林业税费仍有较大的空间,林业部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6 ]其次,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林业经费使用不规范。林业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本应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资助和扶持。但长期以来,林业系统得不到财政足额拨款,经费不足,只好挤占、挪用育林款,严重违背了设立征收育林费的初衷。尽管近年来随着“工业反哺林业”政策的实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减免林业税费,但过去国家对税收减免常常是非营林因素考虑较多、任意性较大、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不够。目前,林业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我国林业税费存在种类多、征收环节多、重复征收、税负不公、使用不当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公共财政支出的框架来维持正常的营林费用支出,显得尤为必要。4.农民收入低, 林业投融资不健全, 林业发展存在资金困难

林权改革之后,广大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农民收入有限,耕山务林面临着不少财政困难。不少农户在承包林地时都已经花费不少,但是许多荒山或者林地需要开发、管理,才能获得收益。据了解,意杨是一种在湖北阳新县洋港普遍种植的速生树木。但是每棵树苗高达1.5 元, 劈山、整地、挖穴每亩保守估计要380 元,这只是种树的开始,种植之后的管护也需要花钱,如果为了尽快获得资金回笼,更是要加大投入。虽然湖北省林业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于2007 年6 月14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性意见》(鄂林改〔2007〕188 号),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而目前林业贷款利息较高、贷款金额过低、林业保险面较窄等问题还是严重制约着林业投融资的发展,许多商业银行并不“买账”。目前有些地方即使能够用林权证抵押获得贷款,也是数额有限,手续繁杂。

5.地区差异, 致使改革进度不统一

从全国来看,由于自然和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地林地生产力、林业经营效益、林农对山地依赖性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何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改革措施和办法,确实有不少难度。比如在青海省,农民对林改的预期收益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土地瘠薄,林地生产率很低,造林树种单一,生产周期长,成林难度大,经营成本高,林地经营给林农带来的直接收益十分有限。许多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经营林业。此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在没有国家专项资金的前提下,很难开展此项工作。虽然2007 年底财政部对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林改的省份进行了专项补助,全国共计15.85 亿元,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三、中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方向预测

1.因时因地制宜

2009年 7月7日至8日,第十一次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座谈会上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副主任苏明就林业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作专题报告,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一是认真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建设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国际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向更丰富、更宏观和更深层次发展。二是措施更加具体可行。牢固树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做到“一个重视、两个坚持、三个加强、四个落实”,即经营外资合作项目要领导重视,坚持以我为主和探索创新,加强项目管理、经验推广和宣传发动,落实工作机构、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三是加强纵向横向沟通协调。处理好与计划、财政和项目执行单位关系,高质量、高水准推进项目实施。四是深层次探索研究项目建设模式。通过实施外资项目,在实践中总结、吸纳、升华国外先进理念,研究完善营造林模式,并逐渐推广。

2.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

2011年12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到国家林业局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加强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何勇对国家林业局在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林业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开展工作,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同时,国家林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反腐倡廉工作与林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3.传播绿色理念 促进绿色发展

2011年 12月3日,主题为“绿色增长

绿色责任”的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广西钦州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在致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一直致力于传播绿色理念,促进绿色发展,为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探讨绿色话题搭建了很好的公益平台。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育材出席论坛并致辞。李育材指出,要通过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推动绿色增长,担负绿色责任;要继续努力,使绿色观念广泛深入人心,绿色事业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 1 ] 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 ],北京:国家林业出版社,2005.[ 2 ] 蔡小伟、赵鹏.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福建推行林权制度改革[N ],人民日报,200612.[ 3 ] 邓惠珍.在全省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Z],广东省林业网(http: / /

[ 7 ] 国家林业局http://

第五篇:林业经济管理总结1

林业经济管理总结: 各章节复习问题

要求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另外将有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论述题, 将从篇幅和质量两个方面判定给分!):

绪论

名词解释: Forestry: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行业经济管理, 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具体包括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

Artificial Regeneration;Afforestation;Conservation;Crown;

问答:

1.林业的特点是什么?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2.林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第一章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

名词解释:

问答:

1.世界林业的主要经营类型有那些? The main management types of the world forestry

2.世界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world forestry

development

3.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4.我国林业发展中主要存在那些问题? Problems

5.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Strategic emphasis

6.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Strategic measures

第二章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

名词解释: forest resource;forest price(broad sense and limited sense);问答:

1.森林评价结果的用途有那些? What the results from valuation used for

2.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是什么?The economics properties of forest resource

3.森林资源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那几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structure levels

4.森林资源按照林种划分为那几类?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forest types

5.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是什么? Elasticity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6.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The theory basis to determine forest price

计算题:

1.熟悉复利式的应用, 在本金(现值)、利率(贴现率)、终值(后价)和时间四个因素中, 知道其中任何三个, 就可以求出第四个因素.(参见讲稿中的内容)

第三章 林业经营

名词解释: management;.Property right;social forestry

问答:

1.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有那些? The main forest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world

2.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有那些区别?

3.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forestry management forms

4.我国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The problems in fores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补充(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

名词解释:无

问答:

1.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则是什么?(The main principles of forestry resource allocation)

2.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The main method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3.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是什么?(1.The significance of macro-alloca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4.林业投资资本的特点是什么?(Characteristic of capital in forestry)

5.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The relation among forestry production factors)

第四章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基础

名词解释: enterprise;Plan

问答:

1.企业的特点是什么?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2企业管理的原理有哪些?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enterprise.3.什么是企业的组织职能?

2.什么是企业的指挥职能?

3.林业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林业企业要素管理

名词解释: human resources;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technology(broad Sense);forestry technology;forestry technology management;forestry technical standard;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quality.问答: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有那些? The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社会人假设是什么?The assumption of social man

3.复杂人假设是什么?The assumption of complex man

4.政绩考评的原则是什么? The principle achievement of evaluation

5.什么是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6.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The content of forestry technical management

第六章 林业企业市场营销

名词解释:market;marketing management;

问答:

1. 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products market

2. 影响林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ice of

forestry product

3. 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theory of market forecast

4. 市场营销中产品策略有哪些?The products tactics

计算:

掌握shifting mean method(移动平均法)进行市场价格预测的计算过程。

第七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

问答:

1.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那些?

2.写出林业综合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公式, 并解释这种指标的特点

计算:

1.熟悉边际分析法的应用:(1)确定资源最佳投入水平;(2)资源利用最佳配合比例;(3)有限资源生产多种产品的最佳组合确定

第八章 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问答:

1. 什么是项目可行性分析?

2. 概率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3. 投资构成有哪些部分组成?

计算:

熟悉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第九章 Chapter ten

Forest Certification-----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森林认证

名词解释:Forest Certification

问答:

1. 简述森林认证的费用与利润

2. 森林认证的动力有那些?

3. 森林认证的环境效益有那些?

4. 森林认证的社会效益有那些?

5. 谈谈你对森林认证意义的认识

下载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基本知识复习资料

    林业基本知识问答 (2009-12-17 14:27) 1.城市中的林木消除噪音是多大? 答:据测定,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分贝;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木......

    《林业经济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林业经济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适用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学分: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相关课程学习完成后,须进行林业经济管理综合实习。为了使学生进一......

    林业经济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摘要】:森林资源补偿制度在我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森林生态功能的退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森林生态效......

    林业基础知识竞赛复习资料

    林业基础知识竞赛复习资料(24题)每题10分 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分别赋予以林业什么样的地位?( A......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植被保护 2、小流域综合治理 3、生态位 4、径流林业 5、系统 6农田防护林 1、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 2、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2=16分)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 中国林业制度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 (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这套......

    重庆市林业工程师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重庆市林业工程师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树木学基本知识 1、树木学是系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资源利用的一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