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途径和步骤
尽管利率的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但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1、改革利率管理体系。一是体现整体水平,国家有所控制,能放能收,执行灵活;二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能优化资金配置;三是能调动各级银行管理利率的积极性。最终建立起一个“多层次、有差别、敢开放、能控制”的比较科学的利率管理体系。所谓“多层次”,就是要改变一统到底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由各级银行有利率管理权、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伸缩性的多层次的利率管理体系:中央银行主要管理基准利率、利率极限与往来利率的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资金供求关系确定融通资金的利率和民间资金自由借贷的利率。所谓“有差别”,就是对不同情况的存贷款,实行不同档次的差别利率,包括存贷差别、效益差别、行业差别、时间差别、风险差别等。所谓“敢开放”,是指存贷款利率不仅有差别,而且在已确定的差别利率的基础上敢于放开,最大可能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所谓“能控制”,是指利率在各个层次都实行差别利率并敢于放开的同时,中央银行能把握住利率变化规律,对利率发展的趋势实行有效控制。
2、实施分步推进策略。就利率管理体制而言,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调整银行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同时,建立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为基准的利率体系,调高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使其高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平均成本。这一步已经有所体现,但仍要完善提高。同时,要进一步放松管制,让银行间拆放利率自由协定。并且要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先行放开利率管制。第二步,中央银行只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在这个范围内允许自由浮动,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放,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和调节。第三步,在加入WTO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可以考虑只管少数利率,其余全部放开,基本实行利率的市场化。
3、开发短期国债市场。没有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就失去了衡量标准,而非理性的定价很容易产生价格扭曲。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基础货币的时候,一个发达的短期国债二级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利率传导机制的出发点。除了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基础外,由不同期限国库券的市场交易价格所确定的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基本能客观反映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预警信号。目前,我国缺乏一个发达的短期国债市场,品种不多,发行量少,未能竞价发行,没有形成活跃的二级交易市场。因此,应大力开发短期国债市场,一方面短期国债市场可以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照坐标,一方面还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找到更为合适的出路,同时能为国家筹集最大化的建设资金,解决季节性和临时性资金周转。
4、加强银行自身建设。中央银行应当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利率的调控上,既有必要规定市场短期利率的上限和下限,更有必要灵活地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利率,时而使它们成为惩罚利率,时而也可以使它成为优惠利率,总之使其成为市场利率的基准。要增加利率的档次,使之同融资的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差异相适应。要强化利率的约束性,如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一律按活期存款计息,逾期贷款的利率要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要提高业务操作素质,进一步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并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培养驾驭市场的能力。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步骤具体表现为:⑴对利率进行频繁的小幅调整;⑵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使同业拆借利率成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目标利率;⑶适时开放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成本、期限、风险、市场供求等因素自行决定,中央银行只通过再贴现率调整,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间接调控;⑷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中央银行只规定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制定各档次期限的利率。
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不合理
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前几年由于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处于历史最低点,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目的是维持宽松货币环境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个人储蓄不仅没有大量流失,相反个人储蓄18%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两年,又因为股市,基金的上涨,大量储蓄资金流向股市,这不仅抑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而且还使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受到较大影响。
结论
我国利率市场化既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资金供求较为均衡、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对我们商业银行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也要翻译!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2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黄建锋著.《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经济研究》 2001.1
谢平/安东尼.G.科因 等编著.《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董青.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2
黄湃.论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金融市场》 2001.1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分析与借鉴》 彭小泉
《中国证券报》2000年8月3日
《谈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王 遥新浪网检索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巴曙松新浪网检索
《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选择》张曙光人民日报网
《学会应对利率市场化》 李 皓
《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11期
《金融时报》2000年9月9日顾丽文
First, our country interest rate market present situation
Our country advances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way and the step
Although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consummates imperative to theour country monetary system further reform, but in our countryinterest rate market advancement, also cannot act with undue haste,must have the plan according to the money market development maturedegree, gradually carry on.1st, reform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system.One, manifests theoverall level, the country has the control, can put can receive, theexecution is nimble;Two, follows the objective economic law, can optimize the funddisposition;Three, can transfer all levels of banks managementinterest rate the enthusiasm.Finally establishes “multi-levelly, hasthe difference, dares to open, can to control” the quite scientific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system.So-called “multi-level”, is mustchange the interest rate control system which series high degree ofconcentration unifies, establishes by the all levels of banksadvantageous rate authority, can adapt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oneed, to have the elastic multi-level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system:Central Bank main management datum interest rate, interest rate limitand intercourse interest rate determination;Various commercial bankand its the branch office may in the stipulation scope, according tothe fund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 determine friendly passes theinterest rate which the fund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folk fundfreely lends money.So-called “has the difference”, is saves the loan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different scaledifference interest rate, including saves the loan difference, thebenefit difference, the profession difference, the time difference,the risk difference and so on.So-called “dares to open”, is referssaves the loan interest rate not only to have the difference, moreoverin the difference interest rate foundation which determined has daredto let loose, most greatly possibly realizes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So-called “can control”, is refers to the interest rate all toimplement while each level which the difference interest rate anddares to let loose, the central silver behavior grasps the interestrate change rule, to interest rate development tendency implementationactive control.2nd, implements the minute step of advancement strategy.Speaking ofthe interest rate management system, may divide three step walks: Thefirst step, while adjusts the bank rate level and interest ratestructure, establishes the Central Bank to loan the interest rateagain for the datum interest rate system, adjusts the high CentralBank to loan the interest rate again, causes it to be higher than thecommercial bank to absorb the deposit the average cost.This stepalready had manifests, but still had to consummate the enhancement.Atthe same time, must further relax the control, lets between the bankmake a chop loan the interest rate free agreement.And must to
theeconomical developed area financial organ, let loose the interest ratecontrol in advance.The second step, the Central Bank only stipulatedthe deposit interest rate upper limit and the loan interest rate lowerlimit, permit the free fluctuation in this scope, allows the morefinancial organ to be open, realization interest rate market.TheCentral Bank mainly through again loans the interest rate to performto control and the adjustment.The third step, after joins WTO, passesthrough section of times operations, may consider the minorityinterest rate, other completely let loose by all means, basicallyimplements the interest rate the market.3rd, development short-term national debt market.Not the developedshort-term national debt market, the financial product fixed price haslost the weight standard, but the non-rational fixed price is veryeasy to have the price distortion.In the Central Bank regulates thefoundation currency through the open market service time, developedshort-term national debt two levels of markets are the essentialfoundations, also is the interest rate conduction mechanism startingpoint.Besides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entral Bank monetarypolicy operation, determines the market rate deadline structure by thedifferent deadline treasury bill market transaction price, has alsoprovided the important market information for the monetary policyformulation, the basic performance objective reflection market to theinterest rate trend anticipated, is count for much market earlywarning signal.At present, our country lacks a developed short-termnational debt market, the variety are not many, 发行量 are few, hasnot been able to compete the price release, has not formed the activetwo levels of transactions market.Therefore, should vigorouslydevelop the short-term national debt market, on the one hand theshort-term national debt market may take the money market mostimportant reference coordinates, on the one hand also may cause the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the short-term floating capital to find amore appropriate outlet, simultaneously can for the nationalcollection maximization construction fund, the solution seasonal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mporary turnover of capital.4th, strengthens the bank own construction.The Central Bank must puta bigger attention in the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also has theessential stipulation market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the upper limitand the lower limit, has the necessity nimbly to adjust loans and therediscounting interest rate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causes them tobecome the penalty interest rate, from time to time also may cause itto become the preferential benefit interest rate, in brief causes itto become the market rate the datum.Must increase the interest ratethe scale, causes it with the financing deadline, the risk and thefluid grade out of phase adaption.Must strengthen the interest rateboundedness, if draws out ahead of time the deposit account allpresses the current deposit to count the rest, exceeds the time limitthe loan interest rate to have large scale to enhance.The commercialbank must improve the service operation quality, further establishesthe risk to guard against and to compensate the mechanism, andstrengthens to the marke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raises controls themarket the ability.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implementation step concrete manifestationis:(1)Carries on the frequent small adjustment to the interest rate;(2)The perfect same business borrows the market, causes same businessto borrow the interest rate to become the Central Bank indirectregulation the goal interest rate;(3)At the right moment opens theloan interest rate, by the commercial bank according to factor and soon cost, deadline, risk,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voluntarily decided,the Central Bank only through 再贴现率 the adjustment, themonetary policy which the expansion or reduces carries on the indirectregulation;(4)Gradually lets loose the deposit interest rate, theCentral Bank only stipulated a year time the deposit interest rate,the commercial bank
formulates various scales deadline interest ratetake this as the foundation.The interest rate level and the interest rate structure areunreasonable
The interest rate level and the interest rate structure unreasonablemainly display in: Most recent several years because the governmentadopts the low interest rate policy, the interest rate level is in thehistorical most low point, saves the loan advantage differenceunceasingly to reduce, the goal is the maintenance loose currencyenvironment promotes the economy to grow, but individual deposit notonly does not have massively to drain, on the contrary personallydeposits 18% speed fast growth;These two years, and further becauseis the stock market, the fund rise, massively deposits the fund toflow to the stock market, this not only suppressed the commercial bankto provide the loan the impulse, moreover also caused the commercialbank to manage active the profit, the security and the fluidity comesunder a more tremendous influence.Conclusion
Our country interest rate market since world economics integrationultimately, also is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way that must be taken, is not take the people will as the shiftobjective request.At present our country fund supply and demand morebalanced, macroscopic economical situation stabler, the inflation rateis lower, carries ou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best opportunity.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lso already brings theopportunity to our commercial bank, also brings the challenge, we mustgrasp the opportunity, meets the challenge, speeds up the advancementinterest rate market, positively advances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bank to carry on the joint stock system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esthe modernization commercial bank to manage the management pattern,dares the manner first, dares to innovate, can in the trade or craftcompetition neutrality to the invincible position.Referenc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sued “2002 Year Monetary policyExecution Report”
Huang Jianfeng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chanical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1
The gold is old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rate risk control “Economical Research” 2001.1
Thanks even/Antony G.Coyne and so on arranges “Interest rate RiskControl And Management” Economic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1,999
Dong Qing Brief analysi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internal controlsystem construc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
Huang Pai By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commercial bank financeinnovation “Money market” 2001.1
“Interest rate Marke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alyzes AndProfits from” Peng Xiaoquan “Chinese Negotiable securities Newspaper” on August 3, 2000
“Discussed Our country Interest rate Market Advancement” kingremote Sina Net retrieves
“Our country Interest rate Market Reform” Pakistan 曙 pineSina Net retrieves
“Interest rate market: The Chinese finance reform faces choice”dawn People's Daily net “Academic society Should to Interest rate Market” Li white
“City Finance Forum” in 1998 11 issues
“Financial Times” on September 9, 2000 Gu Liwen
第二篇:利率市场化调研
利率市场化调研
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2012年6月8日和2012年7月6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及浮动区间进行了调整,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识别金融风险,消除利率市场化的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是我们农信人共同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策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依据定义的界定,原来被政府管制的利率市场将被市场化所取代,这对于依靠传统存贷款利差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转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市场化风险。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农信社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发展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等措施来应对挑战。
2.利率市场化下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一直以来,农信社都是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核心、经营利润依赖于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过度依赖于农户存贷款的经营模式,业务结构单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单一的存贷款利息差不能满足农信社生存的需要,迫切需要农信社调整经营战略及业务结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应对市场化的考验。
3.利率市场化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
随着利率市场的全面放开,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信社将面临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农信社将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结果是刺激了冒险者的信贷需求,同时挤出正常利率水平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必然导致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水平的下降,并进而提高了信用风险。这就可能导致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农信社甄别信用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利率风险成为农村信用社面对的主要风险。
利率市场化使得农信社不仅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而且利率风险也将加大,流动性管控更加困难。随着利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农信社面对的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资金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利率管理不仅是涉及自身资产价值的波动,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业务发展的策略。
第三篇:浅议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浅议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1001 姓名:殷方红 学号:20101826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30—1933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共有9000多家银行倒闭。人们普遍认为因在1933年之前对银行缺乏必要的管制,银行业存在着过度的竞争,才使得银行成为大萧条的助推者和受害者。因此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对银行业进行严格的管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Q条例”——禁止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最高利率限制。同时,各州的《高利贷法令》则规定银行放款的最高利率限制。
但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其他非银行机构的出现和壮大,美国的银行业出现了严重的“脱媒”现象,因此美国开始推动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0年到1986年持续了十余年,遵循着从大额到小额,从长期到短期的原则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呈现以下特点
利率市场化依法推进。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解除利率管制的议案,然后就颁布相关法律,有序开展利率市场化。美国先后颁布的两部法律,既对前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果予以确认,又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在法律保障下,利率市场化得以有序推进。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推出CD,之后,美国银行业又陆续创新出一系列利率不受限制的金融工具和业务,促进了市场利率在银行业务中发挥作用,淡化了利率管制规定,使银行产品定价能力得到提高。利率市场化与加强金融监管并重。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美国不仅颁布了相关法律,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存款机构自由化委员会,由其对利率市场化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了利率市场化的有序进行。
三、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美国经验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1973年开始,历经14年至1986年结束。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危机下推动的,作为金融市场化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利率管制。80年代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迄今已经代替传统存贷差收入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在金额自由化期间,银行业经历多次危机和兼并重组,银行盈利的波动也变得剧烈。
在分析利率市场化对美国的影响之前,先了解一下当时美国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面临着各方面的窘境,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和货币政策失效,还有来自外部的冲击。管制下的存款利率大幅低于通胀率,导致金融“脱媒”,储蓄存款大量流失。80年代,里根政府实施降低税率、放松管制等措施并保持灵活的货币政策,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但在80年代后期,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制造了房地产泡沫,间接导致了1987年的股灾。
再具体看看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第一,银行的集中度不断提高。1960年,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掌握着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55.8%和存款总额的55.5%,1974年分别增加至56%和57.1%,1984年为70%和62.4%。第二,“Q条款”限制下,金融创新增加存款途径。第三,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逐渐增加,而存款占负债的比重逐渐下降。第四,利率逐步改革提升存款成本,导致70年代利息支出加速增加。第五,净息差先低后高,危机时期明显下降。第六,净利息收入保持增长,非息收入占总体收入比重下降。第七,总资产和贷款增速放缓。第八,存款增速和占比下降,接入资金占比上升。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发展起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它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同时也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即非利息业务的增长。虽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主动做出调整,包括追求更高回报的贷款业务和增加非利息业务的占比,但是美国商业银行的ROA还是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下降的阶段,直到1992年才恢复到市场化之前的水平。美国的存款利率在1970年以后稳步上升。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付息负债利息成本增加的条件下,努力提高生息资产的收益率。而高利率一般是与高风险相伴的,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在上升。具体说来,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新的贷款客户,包括房地产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虽然净息差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并且非息收入占比也在上升,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美国商业银行的ROA从利率市场化的初期1970年开始到1990年一直处于下降阶段。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增加,信贷成本上升。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金融业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它要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如果管理不好、控制不好风险,反而会制造风险。此次金融危机就起因于金融机构在内控机制、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因而推进微观主体的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没有利率的市场化,就没有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实施环境。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金融机构改革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就没有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而利率改革正是中国金融运行不断完善的重要方面。利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货币资本的收益,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要素价格市场化以后,才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如果利率不能市场化,就不可能建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间接调控。当然,间接调控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在非常时期使用行政手段。
当前的利率半管制旨在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来鼓励投资,同时保护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利率管制也降低了利率政策的作用,造成了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缺乏敏感性,双轨利率必然会带来黑市盛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套利机会。在利率管制下,长期以来信贷额度控制是我们调控信贷增长的主要手段,这阻碍了银行的竞争,造成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利率市场化将通过市场作用调节资金的价格,使资金调配到使用效率最高的部门和行业。
五、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利率的变动会更加频繁,利率风险会相应加大。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下机制:一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即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可行性论证,预测和分析利率风险大小,为商业银行决定介入或退出业务提供参考;二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即将资金投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形成资金的合理配置,以风险的分散平衡原理,优化风险组合,分散风险损失;三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利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将利率风险转移或置换,以降低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度;四是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如在办理资产或负债业务时,附加相应保护性条款,以期在利率出现急剧变化并发生损失时从其他渠道得到补偿。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发达国家的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繁多,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益中占比较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多限于结算与一般性代理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30%。为了增加盈利来源和规避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新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来扩大中间业务领域,减少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中间业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当加快对新型金融工具的开发,运用不同的金融衍生品来增加盈利并分散利率风险。
第三,丰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美国和日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都以创新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突破口,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丰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并建立起转让交易市场,使其能够流转起来;二是推进商业票据的发行、承兑、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规范发展,使商业票据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和商业银行增加收益的新的增长点;三是丰富债券市场上的交易品种,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上交易主体的数量和类型;四是在加强风险控制的条件下,放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回购交易主体标准,增强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发挥货币市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助推作用。
第四,加快培育基准利率。美国利率市场化后,确立了联邦基金利率为基准利率;日本利率市场化后由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当人民银行不再规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后,存贷款利率也就推动了基准利率的功能,因此必须有新的基准利率来担任引导整体利率走向的任务。我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自2007年开始运行以来,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逐步确立,逐步成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定价基准,初步发挥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下一步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巩固Shibor基准利率的地位:在货币市场产品定价方面,Shibor先与短期市场产品定价挂钩,再与中长期市场产品定价挂钩;先与短期融资券利率挂钩,再与贴现利率挂钩;先与金融债利率挂钩,再与企业债利率挂钩。在存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先简化中长期存贷款利率档次,再将Shibor与放开的存贷款利率挂钩。如果这些工作能够尽早完成,Shibor在利率体系中发挥出基准利率的作用,就为利率市场化最后攻艰准备好了条件。
第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前,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虽然已经成熟,但这一任务的完成毕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稳步推进。在贷款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存款利率逐步向上浮动。存款利率上浮可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下的金融机构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更大范围推广。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促使其实施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进行产品调整和金融创新。
第六,加强市场监管。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看,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利率市场化取得成功的美国,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效的金融监管在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防止了恶性竞争和市场失序,保证了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为了避免我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中出现无序竞争,必须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恶性竞争和损害银行业整体利益的行为,保持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同时要充分发挥银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银行业协会要有效协调和引导商业银行的定价行为,防止利用不正当手段开展竞争,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第四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进一步拓展货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竞争有序、品种丰富、统一高效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未来几年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功能,建立起我国以场外市场为主体、场内市场为补充的统一、高效、开放的货币市场,并以此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方式筹资能力。一是要继续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成员的广泛性,促进社会资金广泛、高效、充分的流动;二是要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丰富市场内涵,特别是要研究并适时推出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掉期和利率远期协议等衍生交易品种,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三是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纪业务发展,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四是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易系统效率,提高市场透明度,特别是要全面推广债券柜台交易系统,扩大市场网络的覆盖面;五是要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相互融通,并促进各个子市场(如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的均衡发展,为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创造有利条件。
二、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内部定价机制,成本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利率定价机制,强化了内部利率管理部门职能,明确了管理的原则、决策程序、授权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法人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机制。如外币利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主要是以国际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为基准,同时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决定加(减)点利差(或浮动幅度)来确定。各银行总行通过对不同分行实行差别管理、分类授权等手段进行控制,风险由总行集中规避。但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仍显不足,制度有待完善。为此,应引导并督促商业银行加大投入,重视并充分利用新的电子信息设备,采集、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建立科学的成本定价、内部授权、利率风险预警等先进管理制度。
三、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利率风险
放开利率管制后,各家金融机构提供的存贷款利率都是不同的,如何判断各自不同的利率水平,公众需要金融机构真实的信息披露。否则,公众盲目追求高息存款,必然造成恶性竞争,埋下金融风险隐患。为此,一是要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二是要加强利率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三是出台利率风险指引,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增强监管能力和调控能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保障
放开利率管制,银行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有关部门要能够适应新的商业银行定价机制,进行审慎性监管。否则,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大。在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法人的利率监管。各金融机构一级法人统一管理本系统利率,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日常利率管理和调整等。人民银行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调控,加强对行业自律组织的指导,对已经放开的存、贷款利率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五、改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垄断化局面,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较高的市场份额降低了市场竞争充分程度和市场利率弹性,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进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单一的金融所有制形式。为此,必须改变商业银行所有制结构,对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以适应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六、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目前,在我国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政策承担着财政分配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规定利率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利率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资金将随着利率流动。国家将无法通过制定利率水平进行资金在不同区域、行业和产业的分配。对于西部落后地区和国家应扶植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存在着资金流出或不足的问题。为此,必须理顺财政职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提高利率与汇率变动的联动性,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加大,必须加强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此外,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宏观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利率改革进程还要考虑与国际收支政策,特别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的协调,应按照先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然后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后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次序进行,以有利于我国掌握经济金融发展的主导权,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展望
“十二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是坚持以债务工具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来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的改革,才能实现最终的利率完全市场化。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一是要进一步扩大人民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利率市场化成功以后,人民银行将不再直接决定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而是将参考宏观经济的变化来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这就要求人民银行要建立起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二是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不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成为一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时,中央银行将会面对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要想灵活的运用这些工具,人民银行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大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分析和监测,适时调整基准利率。
(二)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为了能够有效防范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储户面临的金融风险,应该尽快出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的破产条例制定,从而防范银行出现挤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小额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能够平稳运行。一旦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所以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风险,而且如果银行业的信息产生不对称,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必做的“功课”。
(三)建立和健全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还应建立和健全银行间的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机制。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对于信用类衍生产品一直存在着争论,市场普通认为,信用衍生产品本身并不是带来危机的主要原因,只是由于使用不当,使得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事实上,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包括向简单产品的回归、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标准协议文本、推动票息的标准化、完善中央清算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等。这些变革,给我国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带来了启示。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临的状况与国际市场不太一样。欧美市场是发展过度,而我们却是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不全、市场规模小、创新机制不完善,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极大扩展了直接债务融资的规模,改善了市场的融资结构,增加了定价有效性和避险的手段,对促进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以及宏观调功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基础利率建设一是完善利率生成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基准公信力。建立以利率为基准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提高利率报价的科学性。逐步扩大利率报价行范围,提高利率的代表性,增加大型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以满足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资金价格的需求和供给。完善利率的生成机制,提高利率的报价准确性,将所有报价行的报价加权平均生成利率,并尽快将 利率同实际交易联系起来,对市场的套利行为进行纠正。积极发展长端交易,提高利率期限结构的完整性。二是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高利率的定价基准渗透力。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完善利率的形成基础。扩大利率的基准定价范围,提高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扩大利率基准在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定价中的应用和推广。三是改善利率的运行环境,消弱利率定价基准噪音干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构,促进成员自律。进一步弱化股市、汇率对利率的干扰。进一步加大利率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准利率的告示效应。四是以债市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由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有赖于高效稳定的债券市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债券市场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不得制定与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或具体办法。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上分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
第一,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1995年11月,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人民银行撤销了各商业银行组建的融资中心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从1996年1月,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从而生成了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1996年5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基本在1996年实现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并且在随后的10多年里,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和回购市场成交量自实行市场化利率后均出现大幅增长,2006年前回购交易量增速高于同业拆借量增速,自2006年开始,同业拆借量加快增长,与回购交易量差距逐渐缩小。到2010年,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大约为银行同业拆借量的3倍。两者利率也高度相关,相关度达到98.9%。此外,买断式回购业务也逐步增长,2010年累计成交已超2.9万亿元人民币,大约为质押式回购交易量的3.4%。
第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发行方式。1996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台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1997年6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价格实现了市场化。1998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通过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实现了市场化发行。1999年10月,财政部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利率招标方式发行国债,从而完成了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第三,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新世纪之交,我国开始新一轮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2000年9月放开了外汇贷款的利率。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从2002年2月开始,协议存款试点的存款人范围扩大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已完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改革试点的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003年11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获准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2004年10月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2013年7月,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紧接着,为适应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需要,2013年10月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放开贷款利率,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对于我国利率体系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利率即存款利率的放开也给出了时间表。
二、现状
目前中国的利率体系仍是双轨并行的,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隔离,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利率不能够反映到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同时,在银行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率与存贷款期限结构严重扭曲。如银行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结构的短期化(即居民存款的利率越来越低,活期存款的比重越来越高),贷款利率及贷款期限结构的长期化(即银行贷款利率长短期趋向无差异,而使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期限结构失配(即用居民短期的存款来支撑银行的长期贷款)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就是要进一步放开货币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推动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市场向高水平市场转化,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由于货币资金及市场利率在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注定是一场更深刻、更艰难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行进到一个关键节点上,即进一步放松并最终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对汇率形成过程的干预。货币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是各种实体商品、实体财富的一般等价物,具有最广泛的通用性和最快速的流动性。其他任何资源,只有能够转化为货币资金,才有可能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才能进入市场流通。资金作为其他资源的“化身”,还是调节这些资源最基本的工具。因此,如果资金资源没有商品化,即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市场经济就很难走得更远。
目前,由于存贷款利率受政府不同程度的管制,导致我国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差别利率政策不完善、社会借贷资金供求关系不均衡,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存贷款利率利差较大,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导致银行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商业银行将其资金广泛用于“直接信贷”,更愿贷款给风险较低而利润稳定的大型企业和政府支持的项目,而急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和农业项目却资金匮乏;低利率导致的超额资金需求使得资金分配往往根据借款者的私人交往甚至回扣来进行,极易滋生腐败现象;在通胀预期下,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出,投资于各种收益较高的金融产品或私人项目,产生大量的民间借贷活动,实际上突破了利率管制,形成了新的“利率双轨制”和所谓“影子银行”。
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将在条件成熟时放开,最终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的利率形成和运行机制。但是,从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看,放开存贷款利率特别是放开存款利率面临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但银行业本身的竞争会加大,整个金融业也面临着外部冲击。如果没有配套改革的跟进,出现金融监管不力情况,将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危机。例如,存贷款利率放开后,大的金融机构凭借其规模和实力,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社会金融资源,继续投资于收益稳定的企业和项目,而中小金融机构迫于生计不得不高息揽储,被迫投资于利率高而风险更高的企业和项目。如果缺乏监管或者监管不力,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就有可能重演。
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将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和中央银行监管调控结合起来,从两个方面同时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金融行业进行适度竞争,尤其要利用好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信号功能,引导金融资源实现配置优化。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既包括利率水平和波动幅度的市场化,也包括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的市场化,还包括利率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只有在各个环节的改革相互匹配,才能使金融市场有效运行起来。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和货币调控,具体包括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监管工具和手段、加强监管协调、培育货币调控的价格型工具等。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较为成熟的基础上,推进汇率市场化,并进而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使国际资本的流动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使其波动能被汇率、利率波动较好的对冲。考虑到汇率制度对国内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提高汇率弹性,以减轻国际跨境资金流动对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事实上,这早有预兆。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至1.1倍;2014年11月提升至1.2倍;2015年3月,再提升至1.3倍。央行几次“快速向前突破”,已经突进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禁区”和“门前”。正如周小川所说:“我们离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最后的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经非常近了。”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于此同时今年却爆出了另外一条消息:“央行约谈部分中小银行,要求存款利率不许一浮到顶”。消息称,央行受到了来自最高层的压力,约谈这些银行是怕它们利差过小而不愿意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因为缺乏足够的消化不良贷款的空间,这有悖于最高层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政策意图。
高层支持小微企业的初衷是对的,毕竟小微企业贡献了中国80%的就业和60%的GDP,但是,约谈中小银行不许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做法却也有悖于高层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也是受益者,因为这让他们面临更小的竞争。“央妈”的作用再次显现无疑。进一步想,如果中小银行连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上浮30%的自由空间都没有,即便中国在形式上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央行会不会依然以行政手段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窗口指导呢?如若如此,又何谈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呢?
三、利率市场化的展望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发展早期,为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本存量、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压低资金成本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抑制的手段。通过行政干预,有限的存量资本能够被最大程度的用于扩大再生产;同时,也导致了产能的无序扩张、资金配置的效率低下等。利率市场化是解决传统简单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良好手段,属于金融自由化的范畴,最终目的是减少政府干预,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得资金得到最为有效的配置。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主要工作的重心:首先,需要培育有足够深度与广度的金融市场支撑;其次,监管体系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第三,包括存款保险制度、救助破产机制、基准利率体系、信用风险结构等其他相应的配套制度需要尽快完善;最后,规范与培育市场参与者对利率市场化的理性认识。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1、融资渠道将更多的转向直接融资,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也会得到迅速膨胀;
2、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会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大而出现提升,系统性风险抬升;
3、商业银行实际存款成本上升,存贷利差缩窄进而导致传统业务利润率被压缩,与此同时,整体贷款质量下降、实际加权贷款利率的上升;
4、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打通了不同金融子市场资金流通的渠道,不同投融资渠道的替代性,导致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贷款利率与企业债融资成本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产业结构与居民生活的影响:
1、市场融资环境将逐步由纯粹的卖方市场转向由买方与卖方共同决定,金融产品的种类、融资渠道等也会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偏消费端的部分轻工业、服务业等分类融资需求的满足,以及消费贷款的获得,利于整个社会由生产性产业结构向消费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
2、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服务质量,居民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居民在资产配置方面的要求会增加。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1、债券市场大规模扩容是必然的,企业债或是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2、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资金的风险偏好可能会出现上升,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包括高收益债、股票等或更受青睐;
3、资金成本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初,前期受压制的无风险收益率往往会有向上的动力,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会有所降低。
三、因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民营银行准入以后,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将骤然加剧。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能配合金融机构合理的破产清算机制共同推出,那经营不善甚至还有倒闭的风险。总之,国有大行靠着吃利差安安稳稳赚大钱的日子肯定就没有了。至少,银行客户将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一大波手续费不靠行政手段自己就会降低或取消。
风险提示:改革推进过快,短时期内带给经济金融秩序较大冲击,并导致金系统性风险的急速上升,金融监管的难度增大等,严重时会导致金融秩序的全面混乱。
货币市场展望
我们认为从现在到2015年,货币市场自由化改革将集中于:
(1)开发3个月或更长期限货币市场产品代替存款融资。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长期融资货币市场定价,将货币市场期限结构延长超过三个月期限,以及改进定期存款定价。国内大额可转让存单(CD)市场更有可能得到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过去两年在境外人民币市场的CD市场融资实践将为发展国内CD市场提供有益参考。
(2)改善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的货币传导机制。这要求在确定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时有更多透明度,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础货币政策。
(3)开发多重利率衍生品市场。我们预期,随着单一基准政策利率将来取代基准政策利率,1年期贷存款利率互换市场将消失。近期来看,回购和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互换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性利率互换曲线,最终谁对基准货币政策利率最敏感,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出。此外,诸如远期利率协议(FRA,基于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的FRA偶尔有零星交易)和利率互换期权等其它利率互换产品市场将变得越来越活跃。利率互换市场的纵深和高效发展让企业和实钱投资者更好地对冲利率风险和优化融资与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伴随着可能的国内企业信贷市场的强劲增长,我们预期此类需求每年会产生大约2万亿人民币的额外利率互换衍生品市场交易额。
债券市场展望
我们认为,今后几年国内债券市场将在以下领域进一步放开:
(1)加速国内信用市场直接融资。我们预计,到2015年信用市场总规模将增长到15万亿人民币。
(2)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我们预期,到今年年底高收益债券市场增长到国内信用市场的2%,到2015年逐步上升到10%-12%(1.5万亿到1.8万亿人民币名义金额)。
(3)含期权的债券或提供利率对冲的债券或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逐步增加,这反映出金融产品的创新。
(4)更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保险、养老金、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和外国投资者,代表对固定收入资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预计,国内保险公司和中央及地方养老基金将增加在固定收入市场的投资。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将逐步取代影子银行和其它不规范的金融服务。到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到4-5万亿人民币。我们还预计,今后几年中国将加速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步伐,而批准的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今后每年将增加200亿美元。国外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额将有可能扩大到每年1000-2000亿人民币。
(5)熊猫债券市场将向外国企业开放。
(6)将深入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我们预计到2015年,大约30%的信用市场投资需要对冲,这将转换成对信用风险管理工具(CRMI)4.5万亿人民币的总需求。
货币政策改革展望
在发展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方面,我们预测会有三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
(1)在今后一到三年的时间内进一步拓宽基准存贷利率的浮动范围。
(2)建立一个单一的短期基础货币政策利率引导利率市场水平;并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间替代基准政策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期限结构。我们认为,无论是银行间融资利率还是回购利率都可以作为中国基础政策利率的最终选择,且该利率的期限可以是隔夜或一直到七天。新基础政策利率将成为国内银行间利率期限结构的基石,而其它银行间利率期限结构将由市场决定。该期限结构将根据信用评级、流动性风险评估帮助政府债券收益曲线和国内信用风险矩阵定价。
(3)以基础政策利率为目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