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1: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第一篇: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

[ 作者:风子转贴自:网络点击数:272更新时间:2004-10-13文章录入:ncfcp ]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国力的竞争,实则是既具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竞争。因为,这种新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是为社会不断创造新“产品”(即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最宝贵的“基因库”。而要培养出既有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其根底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教育,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黄金阶段。因此,在中学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科研课题。

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学,因为创造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改造、突破和发展。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以创造思维能力为核心,把已有知识、方法和现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同化,顺应或改组、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策略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一、激发进取动力锤炼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进取的推进器,是进取的精神动力。因为只有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在崎岖艰险的科学道路上坚持忘我的探索。何谓科学精神?概括地说,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真理,进行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因此,科学精神就是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种高度热情、忘我奉献的精神。第二,追求真理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科学精神是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怕挫折的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第三,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总是不断地探索。因此科学精神又是一种不断揭示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进取精神。

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求实、奉献、坚韧、奋进。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教育学生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如,笔者在讲到基因的遗传时,着意给学生讲述了遗传之父——孟德尔,他为了揭示生物遗传的奥秘,坚持了8年的植物

杂交实验,这期间是天天监视着实验,终于发现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从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在讲到生物进化学说时,向学生生动地介绍了生物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为了探索生物进化的规律,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又花了20年的时间,才写成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的科学理论。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二、顺应时代呼唤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万能工具。只有既具有科学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为社会不断创出新“产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型的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科研课题。

何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通过对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因此,创造力也即创新能力。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和求新性。”这是狭义的创新能力。而广义的创新能力也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学生创新,多数是学会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力又为其成人后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学生学习上的独立思考本身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

现代创新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示的层次不同而矣。因此,学校的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意识的唤起、创新基础的夯实、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等几个主要方面。

1.营造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氛围是指能激励创新的协调、和谐的环境。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场所的布置,如课室、实验室,给学生以表现才华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中要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互动、平衡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环境。

2.夯实创新基础夯实创新基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创新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不能胡思乱想,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知识基础扎实,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宽广肥沃的土壤。

3.培养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心,是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在创新活动中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创新素质包括诸多成分,但其最重要的是好奇、冒险和信心。

4.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创新思维包括多种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其中最重要是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教材谈谈方法。

1、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作为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审视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因素,以此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现成结论,通过创设一定的创造情景还原为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就可创设如下教学方式: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要求明天上课前每位同学带1-2种常见植物的花(最好是当天采集,花要完整无缺),上课前把采集的花都置于桌子上,发给学生每人一套解剖器(探针、银子、解剖刀)。教学中,教师创设探索问题的情景:仔细观察比较自己采集的花从外到内有哪些相同的结构?分析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什么?用探针拨动“丁”字形结构,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解剖刀纵切中央部分膨大结构,发现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此组织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大胆设想,善于观察、比较、分析,乐于动手尝试。

2、启发诱思,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离不开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启”,以引起学生的“发”。启,即开导,启迪;发,即发散、发展。因此,教师讲授知识的高超艺术和水平,不在于如何准确,完整、系统地把知识交给学生,而在于能否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青蛙形态结构时,就可以先列出以下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解剖,边思考,边议论,在实验结束前,用15分钟全班展开讨论,思考以下的问题:青蛙的背面为什么是黄绿色?青蛙的皮肤是干的还是湿的?为什么?青蛙的舌和齿有什么特点?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青蛙呼吸器官是什么?青蛙的心脏与鲫鱼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⑤青蛙的肝脏与胰脏是合在一起的吗?鲫鱼的呢?青蛙的生殖与鲫鱼有什么不同?这样层层深入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得以充分地锻炼和发展。有了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就发现了新问题,较轻松的理解了青蛙形态上的特点是与青蛙的生活是相适应的,理解了两栖纲比鱼纲高等,两栖类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本质。

3、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研索,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还更有技术创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生物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劳动,生物实验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

性,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怎样进一步改进最好,从中培养学生运用的学生的知识进行创新,这样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不用盖玻片,先用吸水纸吸去清水,直接将30%的蔗糖溶液滴到装片中央,质壁分离快,效果明显;然后用吸水纸直接吸去蔗稻溶液,用清水冲洗几次,滴入清水,质壁分离迅速复原。除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第二课堂这一重要阵地,适当补充必要的探索实验,指导他们做一些有趣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小制作。如植物对地心引力的反应;制作叶脉标本和动物剥制标本;观察子房的发育;探索鱼鳍的作用;证实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物及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实习花卉嫁接、压条、扦插、分根的技术;实地调查本地区溪流的水质污染状况等等。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的作用大,从而消除轻视生物学习的思想,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研究生物学的一股万法和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重过程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物学创造性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结果的教学,又要重视过程探索,把“过程”中蕴含的智力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猜测。论证、实验等各项能力,最终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过程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呢?教师不妨将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将结论展示成过程探索,创造性地得出应有的结论。例如: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的思维过程;唾液粉酸活性的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部位、条件、产物的实验探索;蝗虫呼吸器官的探讨等,都是过程教学的极好典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棗在生物学科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老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大力开展中学生物的的创新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在不改变教材和课时计划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同时在课堂上营造创新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不依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推崇创新、善于创新,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培育创新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决非朝夕之功,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育叙事

生物教学叙事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作为青年的生物教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在其中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

尽管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和他们自己感到满足,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会因为看到一个认真听课的眼神而欣慰;因为听到所有人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欣喜;因为看到某个潜能生的努力而感到成功。作为老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想法,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自己放弃自己”。在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努力着、尝试着、也不断收获着,我发现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这个科目主要是依赖课堂上的效率,应当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实现最好的目标,达到当堂掌握的效果。

我担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时候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良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却不放纵的,教师尽情的将所知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吸收,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率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一、课前备课方面

教师要尽量做到有效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读教参,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利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还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臵有效的问题和检测,并且要有梯度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方面

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教师在备课方面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背景,这节课也是失败的。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自然常识,接触到一点生物学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他们对于生物世界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为依托开展教学,四十分钟的学习任务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到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实现良好的课堂效率方面,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各种小方法。首先,作为老师,我认为认识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够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接到新学生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尽快用各种办法让自己记住每一个孩子。每个班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总是那些最好的或者经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最容易被老师记住,而大多数听话的孩子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胡乱的完成作业,但却是老师最难记住的。因此会有很多老师直至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是以怎样的方法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但是我却知道这些孩子一定会很伤心,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老师记住。其实对于生物老师来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执教的班级较多,但是我却觉得这真的是需要努力做到的。如果记住了每一个孩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前的几分钟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尤其是学习压力较大的科目会让他们整天处于忙碌的状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前的几分钟提醒他们将生物相关的书籍和学具摆放整齐,然后面向前方直立坐好,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幽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从其他学科转换出来,兴致勃勃的开始生物课程之旅,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速、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表达,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注重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回忆、还是对新知识的掌握,都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一堂课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回答不止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另外,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为特殊的一面,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是好奇心理较强的时候,因此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托,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疑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的学情都不相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也不同,几乎每节课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会根据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解答,既解开了这位同学的疑惑也使其他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有时候往往是那些课堂中无意生成的东西却成为了闪光点。但是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能够提前预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课堂增色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物学作为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和原理都来源于大量实验和长期观察,而新课程理念也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具,甚至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利用生物材料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于潜能生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对他们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而对于浮躁的学生要给予合理的制止,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踏实认真的学习。

三、复习策略

高效的课堂已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考试前的系统复习更加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体现综合应用的要求,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能够帮助潜能生进行查漏补缺,为他们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攀比”意识,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巩固。“小对子”之间实现捆绑帮扶,让优等生带动潜能生,既能够使潜能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后反思 尽管每一个内容都要讲解四遍,但是每个班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因此课堂效果不会是相同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善于反思是极其重要的,无论课堂的效果如何都会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成为过去,而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静的沉淀和无尽的思考。良好的课堂效果会让我从中提炼好的经验,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堂,我也不会因此而懊悔,因为从中吸取教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衡量一名教师的成就或许是由于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或许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否认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小细节产生的亮点就会让我产生成就感,尽管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因素会存在差异,但是如果教师善于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相信一定会从中收获到小的惊喜。

第三篇:我们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我们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今年是小学期开展的第一个年头。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完全是自我摸索,可谓是困难重重。小学期的实施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走了弯路还会浪费时间,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开展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是什么?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在哪?又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有不同的解释,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创新概念,是人们(包括儿童)在各自领域,以同样的质和量的水平,产生新东西(包括新思想、观念)的活动方式。狭义的创新概念则是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的活动方式。不管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新”总是创新的根本特征。国外发达国家围绕这个“新”字构建创新教育目标。他们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即善于适应变化和创新的新人上,如:日本人提出,教育要成为“打开能够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大门的钥匙”,“教育要适应技术新时代而提高学生的价值品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谋划力和创造性智力以及为创造而进取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使受教育者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美国人则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骨髓中都充满未来思想和未来意识的人”和“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英国人在《学校课程框架》中提出了发展创新思维,了解世界群体和个人,养成正确道德观念等教育目标要求。

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除去突发性的原因,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创新水平;另一个是教育,包括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的水平。这两个因素都体现在人身上,因此,国家的发展实际上决定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国民的创新能力。从理论上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从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得到印证。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的快速增长首先从创新产业开始,通过快速增长的示范效应和关联效应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地域上的增长极。这是因为创新是一种乘数效应(又叫倍增效应),只有创新才能超常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小。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产业层出不穷,这就给国家之间的竞争提供了更多的赶超机会。任何一个国家只要紧紧抓住教育和创新这两个关键因素大做文章并取得卓越的成效,就会取得创新的倍增效应,通过超常增长超越其它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取决于创新和教育。

一、科技创新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手段

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培育和提高。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对教师关注科学前沿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尤其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科学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教师有可能把最新的科技知识、研究手段传

授给培养对象,从而有可能为参与过一次或若干次研究过程的科技人才进行有效的知识更新,使教育模式由“单向连续”向“交叉循环”转变,形成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高校区别于一般科研院所最大的特点是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非常集中,因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必然带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领域、新方向、新方法,构成新型的学术群体,培养对象在不断更新的学术氛围中可以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术境界,并通过接近或参加一定的研究工作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科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高等学校,只有当体现着智力水平的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学科建设层次的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科研方向,而科研方向本身就是智力资源“聚合”与“拓展”的具体设计,是智力创新的实现形式。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研究项目和由此产生的高质量成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科的发育与成长。

在长期以来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讨论中,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学校里,所有学科、所有专业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高校全局工作中的地位。

三、科技创新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工业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过程中,科技研发力量相对集中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应该主动把科研力量组织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与此同时,高校教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学校现有的办学资源增加了一定压力。科技拨款制度改革以后,高校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通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委专项资金获得资助,这是非常有限的,而高校大量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是通过服务企业和社会获得资助的。随着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企业和社会将成为高校拓展教学科研资源的主渠道。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与引导,主动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研究任务,积极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联合开发技术项目、联合培养技术人才,把高校巨大的智力资源转化成更多的物力资源,是目前高校更新教学科研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探索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

四 科技创新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核心任务

首先,作为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要向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它必须成为是国家栋梁之才的源泉,成为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的摇篮。其次,它要在国家基础研究的关键领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及时把握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关键技术的需求。所承担的研究任务以国家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为主。第三,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前沿性和填补学术空白的特点,获奖成果中国家大奖和高层次奖项要占较高比例。

那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从合工大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创新教育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做经验,别的学校的小学期创新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借鉴作用,最主要的是自我摸索,自我总结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学校的而且有着我们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只有这条路是最符合我们当前的情况的,也只有这条是最符合实际的。

纵观这次的小学期的创新教育,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动手为主,报告为辅。报告是为了给我们提供知识,动手则是要我们消化知识。这样的体系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不过报告的内容实在太枯燥,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单片机的学习几乎是我们同学自学的。这样子的话,报告的时间就是有点浪费了,不是说报告不重要,报告内容的把握很重要,报告的内容可以更加有趣味性,更加引发同学的求知欲望。不至于原本宝贵的小学期报告时间睡觉浪费掉了。

教法的开放

创新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要实行”教法的开放”.传统教法中,突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单向信息传输。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不搞“一言堂”,不做“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导师”,甚至是“同学”。教师重视创设学生愉悦、自主的学习情境,鼓励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重视师与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

倡导自主学习法。

这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学、检索、分析和应用资料、信息的能力,培养撰写论文与演讲能力,也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比如我们小学期的课题作业,老师积极鼓励个体与集体协同完成,交流使得我们众多思想碰撞与融合,得到更全面更新颖的点子。作业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科学、创造等综合学习能力。

丰富教学模式

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机房的集体授课模式,可以边听课边实践,避免了一味枯燥听讲的弊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模式,激发组员之间的意见交换,避免了一个人的思想局限性;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模式,老师变成了我们的引导者,避免了俗套的“填鸭教学”;授之以渔的模式,老师只能告知如何获得该设计的解决的途径,而不会直接告诉同学们答案,避免了逃避思考的投机手段;课堂教学气纪活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否则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给学生的“鱼”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渔”之后,自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备创造意识外,还要学会创造的方法,了解创造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干变万化的未来社会。

小学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总结的过程,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着鲜明特色的路,才会充分发挥出小学期的作用,才会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2012年8月6日至2012年8月10日我在潮州市松昌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松昌中学是我的母校,时隔两年,当我重新踏进这个曾经在那里度过几年美好时光的校园时,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感动。潮州市松昌中学地处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是旅星爱国华侨吴清亮先生于1991年斥巨资捐建的一所公办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属县直学校,2005年学校实现高初中分离,成为一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校园宽敞,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舍清新典雅。在这里,八方学子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学校办学虽只有20多年,但“爱国、勤奋、求实、进取”已成为良好校风。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吴清亮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和现代理念的新型农村学校”的办学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侨资办学”、“爱国为本,全员德育”、“体育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学校于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通过省一级学校的复评。1999年以来,学校年年被评为潮安县高考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潮州市“十佳文明校园”, 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1998—2002、2002-2006年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是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基地。办学十六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

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一所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又有现代教育理念,在潮安县乃至潮州市都享有较高声誉的农村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

虽然回到母校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我还是没忘记我来学校的任务。所以,我也花了大量时间来针对本校生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我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访谈学校领导和老师,电话与现在松昌中学上学的同学交流和观察法等。调查后经过总结和思考,我发现松昌的中学生物教育既有优势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教学的优势:

1.有方便的实践条件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松昌中学是农村中学,有不少学生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有方便的实践条件

2.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学校位于农村,学校附近有大片农田,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

现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

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能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例如松昌中学附近有一条“黑龙江”,教师就可以其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的知识。还有学校附近的农田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供学生的学习基地。

5.教学设备较齐全

松昌中学市华侨斥资捐建,因此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上都较好和齐全。生物教学资源也较一般的农村学校要齐全完善,有实验室,显微镜,标本等等。这给学生学习生物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二:学校生物教学的劣势

1.生物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我个人认为像生物这种学科性又具科学性的学科,一定要专业对口或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的老师来上。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大学里学其他学科的人在生物教育上许多方面是无法和专业的老师相比的。但在农村,大多学校都没有生物专业老师或生物专业老师严重不足。就以松昌中学来说,全校只有六七个生物专业老师,而松昌中学有54个班,所以那些老师不得不一个人担了很多个班,老师会很累。

2.对相关知识的拓展较少:老师上课的内容基本都是课本及应试内容,对有些较抽象的内容无法形象化,有些问题只是草草带过,没有联系生活举例,这样的教学,乏而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倦生物学科

3.老师上课的方式太陈旧:许多老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在一味地追求“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现代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学校生物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守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面对教育变革,就不那么容易接受。

4.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浪费了实验室与标本等的资源,而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理论上,不懂实际操作。

5.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上课方式老化,不善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和老师只追求高分率,对部分知识只求速记和熟记,不求甚解,学生无法提起对生物的兴趣。

6.家长及社会人群的不重视:不少家长一直抱着偏见,认为生物是偏科,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行,因此对学生的生物学习也不关心,导致学生也对生物的学习没多大的关心,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通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对母校的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前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有了全新的见解。

我觉得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本就不如城市的先进,所以像生物这种学科就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特有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应该都组织教学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开启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应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善用资源,善于利用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物学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因而,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在适当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搞好生物教学,让学生自己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的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了。学校也应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多招一些招聘生物专业的本、专科优秀毕业生充实农村学校生物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在职生物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以上就是我这一个星期在学校的实践认识。

第五篇:我市举行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比赛

我市举行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比赛

为促进我市中学生物教师探索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途径,提高生物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与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在各中学教研片开展相应活动的基础上,于1月10日,我市在国光中学举行南安市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比赛。经组织评委现场评审,评出初中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高中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我市中学生物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学教研室)

下载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开展中学生物的创新教育(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我们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合集)

    我们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什么,它对于我们这些......

    中学生物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中学生物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XX年9月14我和同组的队员来到了蔡朝焜纪念中学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是我一直以来不懈追......

    威信县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威信县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010年8月24日至2010年9月27日我在威信县院子中学进行教育实习。院子中学是我的母校,时隔七年,当我从新踏进这个曾经在那里度过三年美好时光的......

    开展“五小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开展“五小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中学《化学磁性教学法与 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立项课题组世纪梦 在创新教育中,以活动课为载体,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

    南开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文化月

    南开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文化月” 创新教育再成热门话题 南开大学当前正值“创新教育文化月”,创新教育再次成为师生议论的热门话题。尽管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创新教育很有用......

    中学生物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精选合集)

    中学生物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 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当代社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年轻一代能否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本研究在查阅了......

    中学生物教育实习个人总结(精选5篇)

    中学生物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XX年9月14我和同组的队员来到了蔡朝焜纪念中学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是我一直以来不懈追......

    中学生物教学计划[精选合集]

    中学生物教学计划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