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

时间:2019-05-12 21: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

第一篇: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

人民版 历史必修3教学案2006.1

1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班级:高二()姓名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一、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基础知识。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学会观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理解科学进步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为科学进步所作出的努力。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荆棘遍布,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量子论的诞生;相对论的提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

四、知识结构:

㈠牛顿力学体系

1、牛顿力学产生前的学说

(1)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2)伽利略的贡献

2、牛顿力学体系

(1)产生过程

(2)基本理论(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意义

(二)量子力学

1、背景

2、量子理论(诞生、发展、意义)

(三)相对论

1、提出

2、主要内容

3、意义

五、自主学习:

㈠巨人肩上的思索

中世纪的欧洲,的学说长期被奉为教条。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和

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定律:即、和,它们构成了近代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牛顿还以独特的思考方式,从研究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入手,成功地导出了。

㈡认识史上的飞跃

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做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算出了和,正确地解释

了。的发现体现了自然科学具有和。

㈢驱走乌云的太阳

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是黑体辐射问题;1879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通过实验

发现了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并加以阐述,他在《》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1905年,德国科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

论。

㈣爱因斯坦的“时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创立了。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适用于

匀速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相对论同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六、重点分析:

1、17-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

这一时期,人类历史处于大变动时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确立并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前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一批优秀科学家实践和刻苦钻研,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巨大意义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1900年,德国物理学学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这个假说宣告了量子理论的诞生。量子理论的出现曾遭到许多物理学家的反对。首先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它运用到其他问题上的是爱因斯坦。后来有人又提出氩原子结构以后,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4、物理学大发展导致科学革命

20世纪物理学的大发展对世界各方面和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包括对既有学科的影响,如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向纵深拓展;还包括在它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如核物理、离子化学、纳米科学、激光科学、高能物理学等。二是理论突破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理论上的突破创新很快发展为新兴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核电站、计算机技术、转基因食品等,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三是对哲学的影响。现代物理学向人们展示了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时空,并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和范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打破了同时性等僵化观念。分析哲学在西方影响最广,以至一些西方哲学家称20世纪为“分析的时代”,而“分析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伟大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这其中,重要的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

七、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实现了自然科学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的是

A、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与爱因斯坦创立的理论最早有直接联系的是

A、美国爆炸原子弹B、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C、激光器的发明D、晶体管问世3、20世纪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是

A、万有引力定律提出B、放射现象发现

C、镭的发现D、相对论的提出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A、完全继承B、完全否定C、有否定,有发展D、没有任何关系

5、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B、前者概括了后者C、前者发展了后者D、前者融化了后者

6、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巨大意义是

①实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②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使人类获得了用理性解决所有问题的自信④物理学思想性的一场重大革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有

①提出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③实现形与数的结合④建立微积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物理学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B、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C、物质质量随着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D、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9、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内容就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B、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

C、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D、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10、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

A、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

C、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D、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科学家的协同一致通力合作

11、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重大贡献是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B、主要解释宏观世界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他的理论相对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会发生冲突

12、量子力学建立的基础是①普朗克的量子理论②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③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是①牛顿的经典力学②量子理论③相对论④天体物理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4.下列物理学理论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相对论②牛顿力学③量子理论

二、问答题15、19世纪末,面对经典物理学近乎完美的发展,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

请回答:这种想法对物理学及科学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八、学习探究

1、“地心说”反映了神学观;“日心说”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使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今天已不主张“日心说”,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银河系是其一部分。

2、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它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从此,它把神从无生命领域驱逐了出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因此,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这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综合。理论的威力在于预见和指导,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根据这一定律,人们还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也是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的。

3、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九、资料卡片

1、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传播和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奉献了毕业精力,由此晚年受到教会的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你”。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创新,提出惯性原理和力与加速度的新概念;发现了单摆周期性;研制了几种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等。他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79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代表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公开平反昭雪,认为教廷在300多年前迫害他是严重的错误。这表明教廷最终承认了伽利略的主张——宗教不应该干预科学。

2、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间由于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的基本规律。牛顿根据开普勒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引力,称为万有引力。1687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质点都以一定的力互相吸引着,这个力同两个质点的质量积成正比,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提示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是现代人造卫星和人造行星理论的先声。根据万有引力定律,1846年天文学家发现了海王星。

3、普朗克

普朗克(1858—1947),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74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879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1897年至1899年他发现了总题目为《论不可逆的辐射过程》的5篇论文。1900年在黑体研究中引入能量子概念,提出普朗克公式和普朗克假设。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是首先支持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学家。代表作有《热辐射理论》、5卷本的《理论物理学导论》等。

4、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的普遍属性。光和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这两重属性。早在17世纪就已经发现了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光的电磁理论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肯定了这一点。20世纪初所发现的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现象揭示了光还具有微粒性。第一个完全肯定光除了波动性之外还有微粒性的是爱因斯坦。1927年被科学家用实验证实。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

5、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905年爱因斯坦写的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篇论文,文中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理论。这是他十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从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出发,考察了这样的问题:牛顿力学领域中普遍成立的相对性原理(力学定律对于任何惯性系是不变的),为什么在电动力学中却不成立?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这种不统一性显然不是现象所固有的,问题一定出在古典物理理论基础。对牛顿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概念的批判,从考察两个在空间上分隔开的事件的“同时性”问题入手,否定了没有经验根据的绝对同时性,进而否定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以及以太的存在,认为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必须加以修改。空间和时间的长度不再是不变的。这种改造实际上是一种推广,是把古典力学作为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二、问答题

16、使物理学停滞在经典物理学的水平上,其他科学也裹足不前,对物理学和科学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极大的束缚。

第二篇:《人和》教案

《人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互相联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文意、提问串讲、合作研讨问题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梳理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一、熟读文段

二、点出要掌握的知识点

城、郭、环而攻之的“而”、兵革、委、域、固、威 天时、地利、人和、亲戚

难句句式掌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状后和定后)

三、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串讲提问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二、课前十分钟默写 研读课文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三、深入研讨问题

四、论证过程

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

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最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论证。

五、布置作业 翻译以下句子:

1、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教学反思:

第三篇:孟子人和 优秀教案

人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主要讲授第2、3则。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教学重点: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等,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

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

活动设计一

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

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

3、学生再读课文。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内容,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③“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④“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⑤“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⑥“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⑦“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⑧“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二、正文学习

(一)第一则:

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层,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1)何为“得道”,何为“失道”?

明确: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

明确: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5、拓展思考:

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二)解读2、3、4、则

“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1、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2)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反——反省自己

(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4)孟子通过这则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君子应该时刻把仁礼当在心上,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礼,也就没有小人那样患得患失的忧虑了,担心的是自己修养方面是否合乎圣贤礼义。(5)那么这则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地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第2则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选文3、4则针对统治者。

2、第3则:反求诸己 思考:“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3、第4则:推己及人

(1)思考: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 明确:1)推恩 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治礼义,“驱而之善”(2)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必要的前提。

三、课文小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今天,我们从学习中了解了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了立身处世的借鉴——“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使用这两种处世之道,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班,创造一个和乐美满的未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民齐者强。——荀况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第四篇:《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

山丹县幼儿园 陆婷

活动内容:《勤快人和懒惰人》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速度的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表演勤快人和懒惰人,并用乐器进行伴奏。

3.体验歌曲诙谐的情绪,愿意做个勤快人。重难点:能用正确的速度进行不同段落的演唱。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劳动最光荣》。2.儿歌《猴子蒸糕》引题。

小猴——勤快人 小狗——懒惰人

二、歌曲新授

(一)学习第一段勤快人的歌曲。1.多媒体出示勤快人图片。

师:这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呀?(生看图回答)。小结:所以他们跟小猴一样是勤快人下面请大家听听勤快人的歌曲。

2.播放音乐第一段,体会勤快人的歌曲是欢快的还是慢吞吞的。3.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第一段歌曲。4.幼儿尝试打出歌曲的节奏。

5.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看图谱按节奏念歌词。6.学唱第一段歌曲。

(二)学唱第二段懒惰人歌曲。1.出示懒惰人睡觉的图片。

师:这个小朋友跟前面故事中的谁一样呀?(生:小狗)所以他是?(生:懒惰人)。2.看图谱按节奏念第二段的歌词。3.用动作表现第二段歌曲。4.学唱第二段歌曲。5.完整演唱歌曲。

6.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勤快人和懒惰人》。

三、打击乐器表演。

四、歌表演。

五、延伸活动,学习勤快人做馒头,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喜悦,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勤快人学习,做一个勤快人,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学做馒头吧。

第五篇:老人和海鸥上交教案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教学设计

锦州市站四小学 李敏

一、学 科:语文

二、课例名称:《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三、执教教师:李敏

四、课 型:阅读课

五、年 级:四年

六、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A版

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老人爱鸟,退休十几年来,几乎天天喂海鸥,老人去世了,海鸥悼念老人。老人爱海鸥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海鸥依恋老人,就像依恋自己的亲人。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就是被这样浓浓的爱包围着,那么和谐美好。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文质兼美.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因此,本节课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词析句中领悟,在反复的诵读中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循着“老人爱鸟”、“鸟爱老人”两条线索,带着问题一边读书,一边圈点批注,通过抓关键词句,感知语言,悟出文字内涵;在丰富想象、情境渲染、音乐烘托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感悟文章中的真正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的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年寒假,老师去云南旅游,特意来到昆明的翠湖边和这群可爱的海鸥合影,共同凭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走近翠湖,走近老人和海鸥,来感受他们之间这份浓浓的深情.(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打开书,大家都来默读这1-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词句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呢?勾画出来,体会体会.1、汇报交流:

重点抓住:十几年、天天、并不富裕、一直坚持等来谈谈感受。

(1)、十几年、几乎天天:(从时间上感悟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执著。这两个词作为例子,着重讲)十几年是多长时间?是几千个日子,天天会有怎样的天?寒风呼啸,大雨滂沱、雪花纷飞,烈日炎炎。

(2)、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了老人的确爱鸟?

(3)、并不富裕却一直坚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联系上下文想老人一直坚持做什么?(买饼干、买馒头、挖虫子„„ 老人仅仅做了这些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老人为喂海鸥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很多心思)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看来文章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这份深深的爱,谁体会到了老人这颗爱鸟的真心,带着这种感受,练习读一读这一段。

教学2自然段

(1)、一„..就:说明什么?(海鸥认识老人,很熟悉,因为“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联系上下文谈理解)

(2)、直接啄:这种吃食的方法说明什么?(老人熟悉喜爱海鸥,海鸥熟悉信任老人)

(3)、海鸥对老人是这么熟悉,这么信任,这么不舍,老人对海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4)、一边是人,一边是鸟,却如亲人一般亲昵.师接:这时,他心里一定荡漾着一片温暖,内心深处的孤独一定这些可爱的翅膀带走了?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上下文。“可爱的翅膀”指海鸥,老人孤身一人,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了亲人,再也不孤独了。)

2、第三段里有打动你的词吗?

盘旋:什么意思?为什么“盘旋”?(一圈一圈的飞,不愿离去,海鸥也把老人当作亲人,表示感谢)

长久地挥手: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长久的“挥手”?(是关爱、是牵挂、是不舍)尽管每天见面,却还是那么依依不舍,让我们都来想象这样的画面:海鸥们吃完食物并不马上飞走,它们总是围着老人盘旋,而老人则朝海鸥长久地挥手。(想象这样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自己先练一练。)

这是一位怎样可敬可爱的老人啊,文中有一段老人的外貌描写,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资料 想象画面(音乐、画面)

这就是海鸥老人,他叫吴庆恒。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孤身一人,每月仅有308元退休工资。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而这些,还都是弄来给海鸥吃的。老人爱听戏,可连几元钱的收音机都不肯给自己买。每天他都舍不得坐5角钱的公交车,而是步行十多公里进城,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走到翠湖。就这样,十几年来,他几乎天天都到江边喂海鸥。

听了老师的讲述,我想此刻你的心一定不再平静。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前三个自然段,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两个同学指名读)

(三)、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喂海鸥,从未间断,可有一段时间,他却没有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什么?(去世、孤身一人、多年来坚持)

(四)想像:同学们,“多年来”是多少年?(十几年)。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天天坚持。在这些日子里,也许有一天老人重病在身,你看他步履蹒跚,虚弱的坐在翠湖边,身体弓成了一条曲线,在这几千个日子里,也许有一天寒风呼啸,也许有一天大雨滂沱、也许有一天雪花纷飞,也许有一天还会烈日炎炎。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静静的想一想在这些情况下,老人会克服怎样的困难来喂海鸥呢?谁脑海里清晰的呈现了一幅画面?谁来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你头脑中想象出的这幅画面。谁来说一说?

想象的真好。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常常要这样,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去体会,去感悟。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摄影师从工人那里了解到了一切,他们被深深的感动了,于是把老人的照片放大,装在镜框里,来到江边,悼念老人。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找同学读第6自然段。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人们,摄影师眼含热泪,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音乐、图片)(停顿)

(1)扇动的翅膀在悼念老人,悲哀的鸣叫在悼念老人。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接着读)„„

(2)阴霾的天气在悼念老人,飞溅的水花在悼念老人。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一起来)

老人虽已故去,但他的行为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大家自发捐款在江边竖起了海鸥老人的青铜塑像,并效仿老人的做法,纷纷来到翠湖边喂这些可爱的生灵。看,这是翠湖上海鸥翔集的场景。一位普通老人用他的善良唤起了千千万万颗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下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案

    巨人与小矮人历险记 1、知识与技能 (1 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 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 分别从巨人与小矮......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1、唱《勤快人和懒惰人》 2、歌表演 3、画图谱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有表情、有......

    音乐教案:勤劳人和懒惰人

    活动内容:音乐——《勤劳人和懒惰人》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表达的形象,能用歌声和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劳人、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尝试创编新歌......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案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分别从巨......

    大班分享阅读教案:《巨人和小怪兽》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比阅读、逐页阅读、自主阅读、连页阅读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2、愿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会用清晰的语言揣摩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和角色......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合集5篇)

    《勤快人和懒惰人》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1、唱《勤快人和懒惰人》 2、歌表演 3、画图谱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有表情、有......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教案(最终定稿)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教案) 授课人:高寨初中李亚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公平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体会不公平现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

    中班音乐教案勤劳人和懒惰人

    勤快人和懒惰人 活动目标 1、 2、 3、 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勤快人和懒惰人》用歌声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在谈话和观察画面中理解记忆歌词,尝试编新歌词。 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