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竹乡“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半年总结
班竹乡“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半年总结 今年,是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一年,搞好“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乡党委委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全面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巩固提高一批、重点打造一批、普及推广一批”的工作原则,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发展、整体提速,全面完成今年创建覆盖率%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创建力度。强化领导,调整充实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加大投入,刚性投入财政资金万元,用于“四在农家”创建,同时辅之以沼气池、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小城镇建设等项目支持,全面推进创建村、组各项社会事业。分类创建,整体推进,根据条件差异,分巩固提高点、重点打造点、普及推广点进行创建,类别不同,要求不同,共创建个示范点,个部门挂帮,创建农户户人。目前,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深入开展。
一、上半年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各村、各挂帮单位重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继续把“四在农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坚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明确目标,找准定位。从实际出发,尊重创建规律和特点,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求快,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客观定位,由易到难,搞好规划,逐步实施。如上坝村“四在农家”提出务实规划、富字当头、同心打造、连片创建、持续发展的定位,符合该镇实际。二是分类创建,统筹推进。按照巩固提高、重点打造、普及推广的创建要求,各村、各挂帮单位坚持类别不同、质量一样的原则,抢抓时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三是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坚持突出农民教育和富在农家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培训会、动员会、党课,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合作医疗,转变农民观念,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四是整合资源,捆绑实施。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农业、畜牧、农机、沼气、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集中捆绑实施,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创建合力,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文化品位较高的精品示范点。
上半年,全乡“四在农家”创建点共修建连户路公里,硬化连户进寨路公里,美化房屋间,硬化院坝块,接通自来水户,建宣传栏块,召开群众会次,举办农技培训次,参训农民人(次)。先后调拔水泥吨,群众投资万元,投工万余个,农村面貌得到改观,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由于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创建措施有力,组织发动充分,创建工作搞得较好的有:上坝村、新模村、班竹村、丁木村、旦坪村。
二、存在的问题
1、创建工作启动较慢,任务完成不理想。一是由于全乡“四在农家”水泥安排时间较晚,错过农闲良机,影响创建。二是由于群众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使群众存在观望心理,影响创建进度。三是计生、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牵扯精力过大,导致部分地区未启动实质性创建。截止目前,全乡创建工作仅完成年度任务总量的%。
2、宣传发动不充分,群众激情缺乏。不少村宣传发动手段单
一、简单,没有一条标语,缺少必要的氛围。创建积极分子引导不合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性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推进困难。
3、业务干部素质不高,指导工作能力有待增强。不少村、挂帮单位专抓创建干部责任心不强,不熟悉情况,把握政策不准,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创建工作粗粗拉拉,规划不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内涵不全。
4、就创建而创建,就挂帮而挂帮,资源整合不力。
不少乡直部门对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特别是涉农部门没有很好将项目捆绑投入,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整合,反哺农村、扶持农民的政策没能很好落实,有的部门办事程序繁多,审批困难,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办事群众态度生硬,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建积极性。另一方面,就创建而创建,对“四在农家”丰富内涵认识不全,导致效果不好。
6、“整脏治乱”进农村落实不好。重创建、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教育,是当前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脏乱整治力度不大,措施乏力,制度不健全,管理没跟上,造成“四在农家”远看一朵花、近看脏乱差。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各村、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再宣传、再发动,阶段性掀起创建高潮,务必于9月底前全面完成“四在农家”创建主体工程建设。
2、引导树立“四在农家”创建责任意识、精品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建,把好质量关。要加大业务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指导水平和能力。要引导基层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建设美好家园。
3、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增强挂帮单位反哺农村、建设新村的使命意识,注意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加强部门沟通和联系,注重效果。要简化办事手续,转变机关作风,方便基层群众。
4、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打造100户影响力强、捆绑项目全、示范作用高的精品创建户,授牌表彰户文明户,努力实现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班竹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11日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范文)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
点评:“富”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2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2003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
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180万元,改造了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
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点评:“学”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
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58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
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
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2004年,全镇有8548户29027人参保,入保率达到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68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43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点评:“乐”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
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
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
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
点评:“美”是目标。“美”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 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 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 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点评 : “富” 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 2 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 XX 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 100 万元专项资金。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 180 万元,改造了 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点评 : “学” 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 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 58 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XX 年,全镇有 8548 户 29027 人参保,入保率达到 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 68 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 43 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点评 : “乐” 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五篇:乡2011年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总结(范文)
**乡2011年“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一年,搞好“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县委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县委“三化一新”战略部署,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提高型和普通型并重,突出边远贫困山区重点,以黔北民居建设和“五通三改三建”为主要内容,以“四好一新”文明村寨建设为抓手,深化“富、学、乐、美”内涵,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按照“巩固提高一批、重点打造一批、普及推广一批”的工作原则,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发展、整体提速,全面完成今年的创建目标。
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创建力度。强化领导,调整充实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四在农家”创建,同时辅之以沼气池、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一事一议等项目支持,全面推进创建村、组各项社会事业。分类创建,整体推进,根据条件差异,分巩固提高点、重点打造点、普及推广点进行创建,类别不同,要求不同,共创建5个示范点,创建农户261户1203人。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各村、各部门高度重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继续把“四在农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坚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明确目标,找准定位。从实际出发,尊重创建规律和特点,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求快,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客观定位,由易到难,搞好规划,逐步实施。二是
分类创建,统筹推进。按照巩固提高、重点打造、普及推广的创建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挂帮单位坚持类别不同、质量一样的原则,抢抓时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三是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坚持突出农民教育和富在农家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培训会、动员会、党课,张贴宣传标语,转变农民观念,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四是整合资源,捆绑实施。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农业、畜牧、农机、沼气、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集中捆绑实施,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创建合力,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文化品位较高的精品示范点。
一年来,全乡“四在农家”创建点共修建连户路8.3公里,硬化连户进寨路5.8公里,改厕187间,改灶187间,美化房屋261间,硬化院坝17630平方米,建花池32个,接通自来水261,通电视261户,建宣传栏4块,打造文化墙40幅,建图书室2间,文化活动场所2个,召开群众会30次,举办农技培训25期(次),参训农民5000人(次)。由于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创建措施有力,组织发动充分,**“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有力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乡属于高寒极贫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创建工作上还需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
2、脏乱整治工作有些欠缺。农村脏乱整治力度不大,措施乏力,制度不健全,管理没跟上,造成部分“四在农家”创建点还有些脏乱现象。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各村、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再宣传、再发动,阶段性掀起创建高潮,务必于年底前全面完成“四在农家”创建主体工程建设。
2、引导树立“四在农家”创建责任意识、精品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建,把好质量关。要加大业务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指导水平和能力。要引导基层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建设美好家园。
3、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增强挂帮单位反哺农村、建设新村的使命意识,注意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加强部门沟通和联系,注重效果。要简化办事手续,转变机关作风,方便基层群众。
4、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结合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继续完成好创建点工作,积极做好2012年“四在农家”创建点规划,整体推进**乡各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度。
中共**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