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陆良县人民政府文件
陆良县人民政府文件陆政发[2009]110号
陆良县人民政府关于
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县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云政发[2009]115号)和《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曲政发[2009]87号)的有关要求,为做好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及时提供人口普查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二)主要任务
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县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此次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自然人)。
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姓氏、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以及家庭住房等基本情况。
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三、组织和实施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陆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人口普查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苏国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郭坤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栾红见县统计局局长
姜启县公安局副局长
徐绍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玉良县财政局副局长
方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局副局长 成员:杨健县发改局副局长
杨祖能县教育局副局长
马建康县民宗局副局长
魏家德
朱兆祥
李瑞兰
周红生
李俊娥
魏晶
段春光
钱文忠
保崇云
太中良
朱自红
王艳芬
宋贵华
敖俊元
郑锡芬
赵文辉
杨芬县人事局副局长县建设局纪委书记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卫生局纪委书记县监察局副局长县民政局纪委书记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县工商局副局长县广电局副局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县商务局副局长县法制办副主任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县侨联副主席县武装部副部长县统计局党支部书记
戚建华国家统计局陆良调查队队长
陈文海国家统计局陆良调查队副队长 师文波县统计局副局长
李吉生县统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统计局,办公室主任由师文波副局长兼任,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中抽调,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及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四、经费保障
陆良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确保普查所需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普查经费的监管力度,勤俭节约,专款专用,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和县直各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
(二)坚持依法普查。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和 县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领
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三)加强宣传工作。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和 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七日
第二篇: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4】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做好我市2005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接收安置的对象和时间
2005年接收安置对象为:服务役满2年以上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义务兵、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年限但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上述提前退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单位意见”栏中应有“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出现役”字样。因
国家改革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大力宣扬退役士兵中的先进典型,宣传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2005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是采取安排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2005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对于符合国家现行安置政策的城镇退役士兵,凡是父母或配偶有工作单位的,继续坚持“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原则,介绍其回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各系统和单位必须无条件接收,采取安排工作、经济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因调整精简部队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对转业士官、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要在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安置;对符合转业条件而作复员安置的士官,在落户条件上可予以适当放宽。各级安置部门要按照边接收边安置的原则,及时将退役士兵的档案关系和工作关系开具到其父母或配偶所在系统或单位,尽量缩短他们待安置的时间。城镇退役士兵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分配的,由当地政府发给其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从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的当月
要确保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能够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得到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各有关部队要认真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积极性。
对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其要加强培养和使用,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质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的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生产、生活、住房方面确有困难的农村退役士兵,当地政府应予以扶助。要继续大力培训和开发使用农村退役士兵两用人才,注意培训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安置工作的领导。对安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强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置政策,依法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对以假材料谋取安置资格、占用农业户口指标入伍、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在农村入伍后购买城镇户口的,一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87]136号 【发布日期】1987-12-02 【生效日期】198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粤府〔1987〕136号)
广东省放宽科技人员政策实施办法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鼓励我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政府机构的科技人员,到沿海和山区开发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矿产业等,可采取如下形式承办各类事业:
(一)承包、承租和领办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
(二)承包“星火计划”项目或应聘到中小企业工作;
(三)兴办或经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贸易机构;
(四)创办各类小型合资企业和股份公司等。
第三条 第三条 科技人员可自由组合或由个人承办上述各类事业,不受地区和部门限制。
第四条 第四条 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或停薪留职等方式(政府机构的科技人员不得停薪留职)到城镇和农村承办各类事业,原单位应予批准。发生争议的,由同级科技干部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仲裁解决。
第五条 第五条 科技人员需离开单位承办各类事业的,应提前两至三个月向本单位提出报告,单位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答复。科技人员已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的,原则上应在完成该项任务后方能调离、辞职或停薪留职;已签订科研合同的,应征得合同各方同意。
第六条 第六条 调离、辞职或停薪留职的科技人员,不得侵犯原单位的科技成果。如需使用原单位科技成果的,应与原单位签订使用合同。
第七条 第七条 对辞职的科技人员,可保留其原居住地户口;用人单位应优先解决住房,需暂住原单位住房的,应与原单位签订合同;人事关系(包括个人档案)、党团关系由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管理;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并按有关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但辞职后超过一年未到新聘任或承包单位工作的,间歇期间不计算工龄。
第八条 第八条 辞职的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期满不再延期的,可由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分配工作,享受国家规定的劳保福利待遇,并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第九条 第九条 在原单位受过半年以上资助培训的科技人员调离或辞职的,其培训费由用人单位或本人予以补偿(到老、少、山、边、穷地区工作的除外)。补偿标准:从培训结束之日算起,每年递减20%,培训结束满五年者,不再补偿培训费。
第十条 第十条 科技人员停薪留职到城镇和农村承办各类事业,应与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明确规定期限、待遇、各方权利义务等有关内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科技人员停薪留职的期限为三年以内(农业科技人员可以五年以内),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的,可按其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科技人员停薪留职期间的业绩,可作为晋升技术职称的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停薪留职的科技人员,应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例如相当本人原工资额的百分之几,按年(月)交回原单位作为福利基金。具体办法由原单位和个人商定。
停薪留职承办各类事业期间的医疗费用和因工伤亡的有关待遇,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停薪留职的科技人员应聘到老、少、山、边、穷地区工作的,工资待遇可高于原工资(含补贴和节支奖),个人收入可免交原单位。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研制开发新产品,可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所创外汇,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合同确定的比例分成。个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外汇收入,在省未有新规定前,按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7〕44号文办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辞职和停薪留职的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个人所得收入应按国家税法有关规定纳税。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离退休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的,按本实施办法执行,并可享受原离退休待遇。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科技人员承办各类事业取得的科技成果,应予承认并可参加科技成果评奖。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外省及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来我省城镇和农村承办各类事业,按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西丰县人民政府文件
西丰县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2〕号
为了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已纳入铁岭市目标绩效考评内容。根据辽宁省建设厅和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村镇规划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特制定我县2012年村镇规划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规划编制方面
1.县城规划
完成西丰县城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成西丰县城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完成西丰县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完成西丰县域绿地和水系发展战略、地下空间利用、旅游发展战略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乡镇规划
按照省建设厅要求,2011应实现镇总体规划全覆盖,2012年实现乡总体规划全覆盖,今年要求各乡镇必须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和报批工作。完成郜家店镇和安民镇近
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村庄规划
必须完成西丰镇乐善村、永丰村;平岗镇杏岭村、吉祥村;郜家店镇洪来村、河崴村、松树村;凉泉镇泉北村;振兴镇枫树村;安民镇富源村;房木镇幽雅村、河边村;天德镇金谷村、天来村;陶然乡太平村;柏榆乡文安村;德兴满族乡连云村;钓鱼乡新昌村;明德满族乡横街村;成平满族乡铜台村、石城村;和隆满族乡万和村、福巨村;营厂满族乡桦树村、增庆村;金星满族乡永安村、青山村;更刻乡大营村的村庄规划。
二、村镇规划管理
1.各乡镇要加强对村镇工作的领导,多方位筹措资金,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2.各乡镇要配一名专职性的建设管理干部,县有关部门要定期负责培训和学习。
3.加强规划编制的成果和审批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保管好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以保护群众产权产籍方面的利益,避免产权纠纷和上访案件。
附:铁岭市规划局关于2012年铁岭市村镇规划工作重点。
第五篇:邵武市人民政府文件
邵武市人民政府文件
邵政综[2006]223号
邵武市人民政府转发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消防工作,全面提升火灾防控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06]239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以下简称《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全面加强消防工作,提高我市火灾防控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宣传,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学习《意见》精神,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的考评内容,按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
(二)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挂图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社会和广大公民广泛宣传《意见》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意见》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关心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局面。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义务宣传消防知识。
(三)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管理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检查维护、操作人员,以及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作业人员、人员密集的营业性场所工作人员和导游、保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消防安全
(一)建立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各地要建立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定期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听取消防安全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工作通报制度和落实协调机制。
(二)贯彻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及其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若干规定》(闽政[2004]19号),明确和规范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经贸、教育、民政、建设、外经贸、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公安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业务费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将消防业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消防工作作为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的考评范围。监察部门要不定期组织行政监察,对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提出监察建议。对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汀、单位和个人在消防工作有突出贡献或显著成绩的,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依法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负责。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和巡查,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加强对本单位员工尤其是流动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
三、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控火灾能力
(一)加快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与城乡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各级建设、规划、计划、土地等部门对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建设项目的审批,要将消防站布点、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建设计划,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二)积极发展多和形式的消防力量。为缓解消防警力不足,各地要积极发展合同制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通过招收一定数量的合同制消防员来充实现有消防力量。有条件的重点镇要建立配有人员、车辆、器材、经费的专职消防队,其他建制镇建立配手抬机动泵的志愿或义务消防队;城市社区建立配有消防器材的志愿或义务消防队,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自然村应组建群众义务消防队。
(三)积极推行村级综治协管员兼职消防工作。按照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要把消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除继续逐步配备乡镇专兼职消防员外,积极推行行政村级综治协管员兼职消防工作,以健全完善消防工作网络。年内,每个行政村的综治协管员要兼职消防工作,负责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及重大节日、农忙时节的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并定期组织人员对辖区开展消防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
(四)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为切实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全面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和火灾报警系统的实时监控,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效率和质量,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故障和火灾事故,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引导督促本地区有关单位将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报警系统接入当地消防安全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建筑报警联动、设施巡查、消防实时管理等报警监控功能。同时,要
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
(五)加强消防保险机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部门对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调节职能,建立保险与消防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火灾隐患。按照“政府领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商业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单位自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建立起火灾预防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
(一)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继续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对已经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办。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上级人民政府要直接挂牌督办。整改责任单位要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投入资金,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二)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重点场所和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严防重特大火灾的发生。近期,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以出租房屋消防安全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工作。高层建筑密集的县(市、区),特别是延平区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成立由公安、安监、工商、文化、建设、消防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专项治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三)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中没有消防验收合格文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对消防安全条件未获得公安消防部门审查通过,拟开办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建筑施工等企业,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经营的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或者未依法获得批准而擅自从事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必须撤销批准文件。
(四)严格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依法规范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行为,从产品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实施经销商进货验收、保养管理、销售登记、质量承诺等制度,规范消防产品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公安、消防、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制度,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积极推动社会团体建立消防产品行业自律及监管组织,共同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主题词:公安消防通知
抄送:市委、人大、政协、纪委、人武部,市法院、检察院。
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9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