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时间:2019-05-13 06: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第一篇: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扬政发[1999] 271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以下简称有突出贡献专家)选拔和管理工作,加强我市专家队伍建设,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拔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以对社会实际贡献、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表现为依据,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对象

第三条 选拔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范围是:

(一)本市国有及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部、省属在我市的企、事业单位中,为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四条 选拔对象为在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科技管理及其它专业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选拔重点是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负责人由主管部门作为管理类对象推荐,但应严格控制,不超过选拔数的10%。

第五条 被选拔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

第三章 选拔条件 第六条 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基本条件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宗旨,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第七条 符合基本条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列为选拔对象。

(一)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或省(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市(省厅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其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主要完成者;

(二)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研究成果有独到见解,有创见性、开拓性,在省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得到同行专家公认,或获得省(部)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及其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主要完成者;

(三)在应用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或省(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市(省厅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其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主要完成者;

(四)在政府未明确科研成果奖项的其他专业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获得省行业规范性奖项二等奖(含最高奖)及其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主要完成者;

(五)科研成果获奖等级低于上述

(一)至

(四)项奖项等级,每降低一个等级,其获同等级奖项次数应增加一次;

(六)在国家、省(部),市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消化引进高科技产品、技术项目中,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或担任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并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七)组织实施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中试生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业绩突出、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八)在大中 型企业中,长期(不少于5年)从事管理工作,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理论,提出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或做出正确决策,并在其方法或决策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其管理水平连续五年在省内同行处于领先地位,管理经验在省内或市内推广交流者;

(九)长期在农业 生产或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工作,在成果转化,技术改进和推广服务等方面作出优异成绩,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市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十)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所创建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方法,实施后成效显著,为同行所公认,在市内外有较高声誉的优秀教师;

(十一)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有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多次成功地治愈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内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社会影响较大,其学术水平和业绩为市内外同行专家所公认。

(十二)在其他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中,成绩特别优异,在本市“两个文明”建设中有重大贡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国内同行中享有一定声誉者。

第八条 获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后,做出优异成绩,并符合规定的选拔条件,可再次被选拔推荐。

第九条 推荐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原则上在具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人员中选拔,个别成绩特别突出并符合推荐条件的,可越级选拔。第四章 选拔程序

第十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选拔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向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下达选拔推荐的控制指标参考数,人选、一般由所在单位推荐,也可由同行专家,学术团体推荐,亦可自荐,但不论何种形式,均须征得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一条 选拔采取逐级推荐上报的方法,市各业冬主管部门负责市直系统的选拔推荐工,诈:各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负责本县(市、区)选拔推荐工作;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选,可通过当地人事关系代理部门或工商联合会、商会推荐;部省属驻扬企事业单位的人选,由人选所在单位负责推荐,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推荐的人选,在专家评议组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在征询监察部门和群众意见后,将拟定的名单报市政府审批。

第五章奖励和待遇

第十二条 经批准命名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由市政府统一颁发《****年度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证书。并由财政分级管理渠道拨款发给一次性奖金,每人2000元,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条 获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退休时,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待遇。

第十四条 在政治上给予关心,每两年组织一期有突出贡献专家政治理论学习班,引导他们走健康成长的道路)对积极要求入党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符合入党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各地,各有关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让有突出贡献专家参政、议政。第十五条 努力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一)根据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长安排工作,尽量保持他们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对使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安排其社会兼职要适度,并充分尊重有突出贡献专家本人意见;

(二)对有突出贡献专家急需的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优先给予安排落实。根据工作及本人需要,配备政治素质好、科研能力较强、具有大专以上水平的助手;

(三)鼓励有突出贡献专家进行知识更新。有突出贡献专家所在单位应保证他们每年不少于半个月的脱产学习、进修时同,经单位同意的学习、进修费用给予报销,有突出贡献专家学习、进修期间,享受与在职工作人员同样的福利待遇。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及有突出贡献专家所在单位要积极拓宽渠道,采取专家拜师制、举办高级研修班、选派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短期进修等形式,为有突出贡献专家提供学习、进修、深造的机会;

(四)有突出贡献专家需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优先破格申报。

第十六条 尽可能改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生活待遇。

(一)享受所在地高级知识分子医疗保健待遇,可享受门诊优诊、住院安排住市级(或当地)医院干部病房、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等待遇。专家管理部门组织的两年一次健康检查费用由专家所在单位给予报销;

(二)尽力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相对优越的佐房条件;

(三)有突出贡献专家农村家属户口,按规定优先给予办理迁移城镇手续,本人属农村户口的,给予解决农村户口迁移城镇;

(四)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他们作短期休养;

(五)因公因病需使用汽车的,所在单位要提供方便。

第六章 管 理

第十七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其他选拔部门根据省主管部门的要求,协管省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同时根据本办法管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日常管理工作委托所在地人事行政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和有突出贡献专家所在单位负责。

第十八条 加强有突出贡献专家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对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为四年。在管理期末,市人事行政部门对在职有突出贡献专家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其在管理期内的工作实绩和业务能力,根据年度考核,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被考核对象是否列入下一轮管理期。未被列入下一轮管理期的以及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有突出贡献专家,不影响享受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中规定的有关待遇;

(二)建立市突出贡献专家信息库,及时记录专家考核及其他综合情况,有突出贡献专家跨地区跨部门工作调动、职务变动等其他重大情况,有关部门应及时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三)建立同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联系制度。通过座谈会,专题调查,慰问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他们的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四)组织有突出贡献专家积极为科教兴市献计献策,参加市有关重大决策的咨询,科技项目的论证和攻关;

(五)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有突出贡献专家先进事迹,扩大专家的社会影响。

第十九条 有突出贡献专家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及有关待遇,收回荣誉证书:

(一)丧失基本政治条件的;

(二)弄虚作假、谎报成果的;

(三)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四)未经所在单位批准,擅自离职或公派出国(境)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

(五)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或构成犯罪,彼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组织有突出贡献专家活动及评审有突出贡献专家工作所需经费主要由市财政解决,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扬州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人事 专家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 送: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查院)军分区,预备役师,驻扬各单位

第二篇: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扬府办发[2009]63号

转发市人事局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 加快引进并用好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人事局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并用好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四月十四日

万元人民币以上投资,且预期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带项目”是指引进人才能为引进企业带来科研、生产项目,并经有关部门评估预测可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带技术”是指引进人才拥有专利或专有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产业化运作,或在某一方面或领域能提升扬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六项、第七项“创新创业业绩”是指以往有过成功创业经验,所创办(领办)的企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级新产品、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省级新产品、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与之相当的其他奖项。

《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八项“优秀技术、管理人才”,主要是指在我市石油及化工、机械和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纺织服装、工艺品及玩具、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等规模以上企业(包括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年产值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作,应具备本科学历,毕业院校应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或所学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人事局定期编制、调整、发布急缺人才专业目录,明确重点领域和重点引进的优秀人才。

《规定》第四条中“取得显著成效”是指所创办企业的年纳税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

3、申请购置汽车补助需提供年薪及个人所得税相关证明、车辆购置附加税发票及其他相关材料。

4、硕士研究生以上优秀人才申办子女入学、配偶工作需提供子女原上学情况证明、配偶原工作情况证明。

5、申请重建养老保险需提供原工作年限情况证明。

6、纯属流动原因而不能正常接转人事关系的,申请新建档案需提供本人户口簿、毕业院校盖章确认的学籍卡或有效学历证明、聘任证书和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本人自传或干部履历表(内容包括本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简历,学术专长及工作业绩简述,奖惩情况等)、有关业绩和获奖材料、其他相关重要材料。

7、申请创业资金资助需提供个人业绩相关证明材料、创业计划书、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证明和注册资本证明材料。

8、完成科研课题出站后,继续留在我市设站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申请奖励和资助需提供用人单位的申请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和审批表、博士后出站综合考评报告等相关材料。

9、优秀人才所承担的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六大人才高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资助后,申请奖励和资助需提供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经费资助的批文及其他相关的证明。

10、引才聚才科研载体申请奖励和资助需提供国家、省相关部门批准认定的文件及单位设立载体的情况说明。

11、组团赴国(境)外培训高层次优秀人才经费奖励和资助

位专用帐户,确保专款专用。

(六)其他奖励项目的兑现和实施,凭市优秀人才办批准意见,由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办理。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规定》中明确由单位承担的50%津补贴和购房补贴足额发放到位。其中,财政支付的经费补贴须在用人单位承担部分到位后方能拨付。

第七条 同级财政的认定以企业缴纳税收的隶属关系为准。属于除市直以外财政补贴的,各级人事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组织、财政等部门,制定申请引进优秀人才津补贴和购房补贴的实施细则。

第八条 申请津补贴和购房补贴实行计划备案制度,用人单位应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的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上报,由市、区分别汇总,经审核通过后作为市、区人才工作经费预算的基本依据。未申报计划的,原则上不纳入发放范围。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参照《规定》和本实施细则做好对现有优秀人才的激励工作,以调动他们创新创优的积极性。

第十条 用人单位须与引进人才签订协议,明确服务期限和违约责任等,服务期限不得低于5年。其间在市内变更企业单位的,一个月内凭与原单位的解聘合同和新单位签定的聘用合同,到市人事部门办理核准注册手续;如变更到到市外的单位工作,其本人和原所在单位应及时告知市优秀人才办,同时购房补贴按实际服务年限每年20%的比例递减后,余额退还给原支出单位。

第十一条 申请津补贴和购房补贴的优秀人才及用人单位应

主题词:人才

政策

实施细则

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4月21日印发

第三篇: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邗上街道办事处文件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邗上街道办事处文件

扬邗上办[2011]33号

关于印发《2011年邗上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社区居委会,街道相关科室,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重大决策,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2011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根据邗江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2011年邗江区“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扬邗安办[2011]19号)的要求,结合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2011年邗上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现将本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附:2011年“安全生产月”宣传标语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邗上街道办事处 2011年5月30日

抄送:邗江区安委办;存档。

12011年邗上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为重点,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开展以送安全文化、安全法律、安全科技和安全知识“六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升宣传教育影响力,在全街道营造更加有利于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为努力实现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活动主题

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安全生产月”的各项活动要紧紧围绕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部署,重点抓好“三深化”、“三推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推动街道安全发展,促进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活动时间

安全生产月活动于2011年5月30日至6月30日在全街道开展。

四、组织机构

2011年全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由街道宣传科、安委办、综治办、派出所、工会、团工委、妇联、城管科、文卫办共同主办。并成立邗上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安全月领导小组”),安全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安委办,负责具体指导、协调各社区、相关科室和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负责组织实施全街道“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蒋宏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咨询日这个平台,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同时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各类先进典型。

2、与工会、团工委认真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安委办配合工会、团工委组织,把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竞赛和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广大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和青年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素质和技能。

3、利用媒体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利用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安全生产月期间集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部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先进典型。

4、开展“送安全进工地”活动。街道安委办要联合城管科开展“送安全进工地”,提高广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5、开展“送安全进校园”活动。街道安委办要联合文卫办开展“送安全进校园”活动,力争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课时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6、开展“送安全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街道安委办联合派出所、消防大队与部分社区举办安全知识宣传板巡回展览活动。

7、开展“送安全进企业”活动。各社区居委会、相关科室要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目的,同时各社区于6月22日前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8、开展“送安全信息传播”活动。充分利用街道的信息传播平台,将安全生产知识编辑成通俗易懂的警示语句,以信息的形式传播给广大居民,使他们能够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活动要求

(一)精心谋划组织好。各社区居委会、相关科室、有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细心谋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严格实施,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行动、有效果。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辖区、本部门、本企业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从5月30日至6月30日,在社区、学校、建筑工地、车站、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内容等横幅,在小区出入口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戗牌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

(二)积极主动协调好。各社区居委会、相关科室、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认真组织好具有特色、宣教性强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好本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支持各项活动。

(三)丰富内容效果好。各社区居委会、相关科室、有关单位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要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在深化、拓展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上出题目、搞活动,力争使“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动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各社区居委会、相关科室、有关单位将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分别于2011年5月29日和7月1日前,以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两种方式报送街道“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

2011年“安全生产月”宣传标语

1、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2、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3、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4、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5、预防为主,着力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6、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7、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8、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标准。

9、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0、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

1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2、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

1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4、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15、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16、强化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

17、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提高素质,促进和谐。

18、提高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

第四篇: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扬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谢正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400.8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7.78亿元,分别增长29.3%和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95元,均增长12%。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73

亿元、增加值1389亿元、利税620亿元,分别增长34.7%、16.1%和40%。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产值4217亿元,增长38.4%。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上海大众整车、天威太阳能电池组件、华电天然气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6家。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560亿元,增长20%。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粮食总产287万吨,连续7年实现丰收。高效农(渔)业园区面积77.8万亩,新增27万亩;设施农(渔)业面积43.6万亩,新增17.5万亩。以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为载体打造农业亮点工程,新引进农业项目634个。9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631个。通过复垦与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1万亩。开工建设万顷良田建设试点工程8.6万亩。水利、农业开发、粮食、供销、农机、气象、农业科研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服务业加速发展。实现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3.8%。出台鼓励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政策,惠普外包、税友软件等一批项目落户。江苏(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扬州“智谷”、维扬动漫创意产业基地、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扬州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港口、石化、公铁水、商贸四大物流园区营业收入增长90.2%。

成功举办第45届全国“旅交会”。接待来扬游客27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8.6%。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东关街跻身“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富春”和“玉缘”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冶春茶社台北分店开张营业。扬州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扬州分行挂牌营业,新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7家。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431亿元、贷款余额1486亿元,分别增长17.6%和22.5%。

二、转型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新”产业产值571亿元,增长49.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9.7%。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31%。高效农业、渔业面积分别占耕地和养殖水面的38.2%和70.2%。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24亿元,增长4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分别增长34%和43%。我市“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获全国地级市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新设立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9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成功举办“院士专家扬州行”活动和上海、武汉、成都“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86项。扬州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扬州光电科技创新园被评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园区。江苏(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列入全省首批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市获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6个。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增长18.6%。全市十大百货商场销售额、五大食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23.3%和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增长25.2%。市级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开工303个。全市房地产投资165亿元,增长27.5%,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积562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全市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30个、循环经济项目36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07个。对112家企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371台(套),关闭“五小”企业91家。实施减排项目86个。扬州被选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城乡统筹协调推进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苏中江都机场开工建设。江海高速扬州段建成通车,安大公路全线贯通,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工程全线竣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全面建成。沪陕高速江六段、扬州港5号泊位、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乌塔沟分洪道等工程抓紧建设。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工程、扬州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国家批复。

中心城市功能继续完善。编制完成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14项专项规划。开工建设文昌路东延及跨廖家沟、芒稻河大桥和328国道连接线。新建和改建北环路、鉴真路等17条道路。加快建设广陵新城、临港新城、蜀冈生态新区和蒋王片区等。新城西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城北客运站并投入使用。新增公交车400辆、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6个。建成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赵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宋夹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南门遗址展示馆建成开放。打通古运河至二道河、瘦西湖水上游览线。完善数字化城管体系。大力整治城市出入口环境。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

城镇化建设有力推进。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中心镇、一般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研究制定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快11个重点中心镇建设的奖励政策和考评办法。完成了全市村庄布局规划。新建农民新社区240个。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68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61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1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考核或命

名,创成生态村824个。江都、邗江国家生态县(市)创建通过省考核。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成片造林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20.1%。

农村实事工程有效落实。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0公里、公路危桥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级路。完成县乡河道、河塘疏浚3070万方。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8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0100座。机插秧和秸杆机械化还田取得新的进展。新创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乡镇30个。新创成全面小康村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1个。第三轮农村扶贫任务全面完成。

四、改革开放活力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7亿美元,增长13.5%。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634亿元,增长16.7%。全市出口60亿美元,增长50%。完成外经营业额2.35亿美元,增长16%。新办境外投资项目21个。

园区实力明显提升。“八区二园”业务总收入5230亿元,增长40%。30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产值2400亿元,增长40%。开发园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自营出口均占全市5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入198亿元,增长95%。

各项改革深化推进。完成市、县(市、区)政府和乡镇

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潍柴与亚星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出台《扬州市创新型经济金融助推计划》。汇银家电、长青股份成功上市。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和市歌舞剧院公司。

五、社会建设富有成效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零就业家庭连续40个月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2.7%。新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4.4万人,新农保参保率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99.7%。为全市19万企业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10%。全市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8%。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2个、县级残疾人托养机构4个。建成市救助中心。住房公积金新增扩面6.88万人。市区新增经济适用房1260套、廉租房230套、公租房1850套(间),公有住房解危6.2万平方米,改造老小区17个、“城中村”15个,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0个。建成市区第五水厂一期工程。区域供水市区和仪征实现全覆盖,高邮、江都、宝应按序时推进。加强物价监管,全年物价上涨3.4%,市区累计向低保对象、特困职工等发放物价补贴1700多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均列全省

第一,“扬州好人”蔚然成风。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建设,市区树人学校和育才小学跨区办学。邗江、广陵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本二以上万人上线率达30.4,居全省第一方阵。所有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站。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万多场。建成包括市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在内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扬州工艺美术馆新馆、扬州工艺坊和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建成并运行。鉴真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并被评为“全国首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组织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民生牵手工程和数字计生工作获省创新奖。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立扬州市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活动。台湾事务、侨务、外事和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慈善、老龄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全覆盖。扎实推进“平安扬州”建设,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建立健全矛盾

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并实施加强校园安全20条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市未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和责任事故。积极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我市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民防、仲裁、地震工作扎实开展。

六、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监督制度不断健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344件,办理政协提案488件。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市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均在90%以上。

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出台《扬州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建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基本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行政权力事项和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

能力作风有新的提升。制定并实施政府能力作风建设20条意见。试点推行并联审批,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8%进入行政办事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对外承诺事项提前办结率97.1%。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举办“新

知学堂”讲座9期。聘请11位政府经济顾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增强,转变发展方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城乡二元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有待继续改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增加收入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及公务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还要不断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胜利实现。五年来,在中共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科学发展、克难求进、开拓创新,特别是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五年,是扬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大提升的五年。五年全市累计地区生产总值8185亿元,是“十五”的2.4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4.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9.4亿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7亿元,是“十五”的3.5倍,年均增长26.6%。工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工业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清晰,工业经济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总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数,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4.1倍和7.5倍。

这五年,是扬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经济大突破的五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9.7:55.3:35调整为2010年的7.2:55.8:37。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充满生机。先后创成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五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国家光电产业检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一批重要研发平台。

这五年,是扬州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大推进的五年。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等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五年累计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4.6亿美元、出口20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9倍和3.5倍;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1579亿元,是“十五”的4倍。扬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工园区、邗江开发区、维扬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这五年,是扬州城乡统筹不断推进、名城建设大跨越的五年。“一体两翼”交通框架加快构建,“江河海沟通、公铁水联运”的现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推进市区110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54.4%。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市区城市建设五年累计投入490亿元,是“十五”的1.6倍。扬州在全省首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是扬州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出台和实施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及均等化取得新进展,一批公益设施建成开放。全市财政五年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超过前20年的总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8%和12.3%。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中共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踏实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扬单位、各垂直管理部门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扬州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经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后,必将推动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城镇化、民生幸福、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更加注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的彰显,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初步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和主线。突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这一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努力把扬州建成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技术领先、创新载体优良、创新人才富集、创新体系健全的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力实施民生幸福战略,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创新驱动,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以上。二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发展。工业着力打造3个3000亿元级支柱产业、4个1000亿元级新兴产业和6个1000亿元级特色产业基地或集群。服务业着力构建“一城一市四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农业着力建设一批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构建区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期末城镇化率达62%。以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时间节点,加快推进“精致扬州”建设,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四是推进民生幸福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打造充分就业城市,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社会更加和谐安宁的幸福扬州。五是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和国家生态市,全面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拼博奋斗,确保“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扬州大地上变为美好的现实。

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上述目标,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必须全力以赴促增长、转方式、提品质、控物价、惠民生。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创新转型,加快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狠抓工业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资源,重点抓好上海大众整车、天威太阳能电池组件、华电天然气发电、康博6000吨高纯硅和潍柴亚星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

晶澳扬州基地、中海运江都基地、中外运仪征基地、玛切嘉利等重大项目的增量扩产。加快远东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建滔20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等投资过亿美元在谈项目的落实。全市工业投资1400亿元,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研发园、邗江大学科技城、广陵信息产业基地、维扬文化创意产业园、仪征汽车科技城、江都软件园、高邮光电科技园、宝应输变电装备科技园等载体建设,新建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50家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深度对接,促进扬州大学及地方高校的办学和科研与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新签产学研合作协议250项,建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抓好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加快引进国内知名理工类院校、科研机构落户扬州。认真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获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40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0亿元。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围绕打造“中国光电城”完善产业链,着力发展以晶澳、天威为龙头的国家绿色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及背光源终端应用产品。大力发展高压超高压电缆、智能电网终端设备、应用软件等,争创国家智

能电网示范试点城市。推进电子书与文化、出版、教育、网络融合发展。全市“三新一网一书”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继续跟踪研究和布局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

拓展提升支柱产业。积极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环保型发动机,加快进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依托现有优势,促进机械装备业实现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化。以乙烯、丙烯、芳烃以及氯碱类产品为主体,促进石化产业链增粗接长。全市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60亿元、1900亿元和1200亿元。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00家。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1800亿元,增长15%。

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积极发展节能型产业,创建节能示范企业22家。加快电机系统等10项先进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工作,推动全社会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8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30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支持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发展。

二、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发展农业亮点工程,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特色乡镇和专业村。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民专业合作,推进“农超对接”和农业产业化。加大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

作试验区项目引进力度,农业新增利用外资3亿美元、民资和工商资本70亿元。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各20万亩。继续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疏浚县乡河道、整治村庄河塘2500万方,除险加固小水库24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00座。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6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7600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市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县城建设。编制完成11个重点中心镇镇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优先实施20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有序、有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围绕实现县域经济“三年跨越、争先进位、创新发展”计划目标,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发展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园区和产业特色乡镇。

三、聚焦重点行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强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明确全市软件和信

息服务业主攻方向,围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嵌入式、信息安全、物联网等软件,组织对国内重点企业和培训机构点对点招商。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各区和江都等有条件县(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全市新增载体面积55万平方米。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推进市政府部门网站整合和集中数据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启动扬州古城和古运河风光带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一县一品”和市县旅游资源整合、联动发展步伐。加大城市旅游推介,突出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日韩、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办好大陆和台湾2011江苏(扬州)灯会。继续壮大发展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餐饮、宾馆、旅行社等行业管理,加大星级宾馆尤其是五星级宾馆建设力度。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完善四大物流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推进扬州港与太仓港深度合作。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仓储、长江石化物流中心、医药物流配送基地、化工园区公共液体码头等项目建设。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引进培育一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品牌企业。

加速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印刷、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行业。加快推进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工艺美术集聚区等载体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投融资体系,新增上市公司2家以上。大力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投资银行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新引进2家银行机构,建成1家村镇银行,完成11个重点中心镇小额贷款公司布点。

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稳步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升优化文昌商圈,继续打造京华城全生活广场等城市新型商贸集聚区。推进农村“新网”工程和“家电下乡”。培育壮大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积极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宁镇扬区域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战略规划不断细化。推动宁镇扬三市规划、环保、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加快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直通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宁镇扬半小时交通圈。

进一步提高开放开发水平。继续办好“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心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活动,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20%。制定完善综

合奖励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全市出口增长20%。深入开展以“创新转型”为主题的园区“二次创业”活动。

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服务,进一步推动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更大力度地组织开展民资招商活动,全市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增长20%,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开工项目当年注册率90%以上。鼓励和支持行业商会发展。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已有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对新增财政较大专项试行绩效预评估。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五、放大精致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完善提升城市规划。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完善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规划,重点深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轨道交通规划。抓好古运河沿线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优选制度,强化对城市规划的批后监管。

实施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苏中江都机场、沪陕高速江六段、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港“一港

三区”、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实施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和长江公铁大桥、京沪高速公路扩容及南延过江工程、省国信扬州电厂三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成328国道连接线,基本建成文昌路东延工程。开工建设瘦西湖地下通道和江都路延伸、开发路东延等工程。加快古运河沿线、文昌路等“五路一环一河”景观改造,整治甘泉路、广陵路和彩衣街等传统街巷。继续 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开工建设瘦西湖旅游文化广场、动物之窗二期工程。继续提升“双东”片区,建成街南书屋和东关美食文化广场,整修岭南会馆等历史建筑,修缮传统民居200户以上。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市民中心、运博会永久会址、科技馆、体育公园体育场等项目。启动实施扬州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新建7座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扩大市区数字化城管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处臵效率。市区街巷实现市场化保洁全覆盖。继续对公交站台、指示路牌等“城市家俱”进行统一更新。建设市区小贩中心3个。市区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共厕所14座、公共停车场(库)4-6个。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

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民生幸福

促进就业再就业。围绕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制定实施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保障重点行业和企业劳动力需求、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四项行动计划。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服务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农民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加强物价监管调控。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市区启动实施“菜篮子1161计划”。加强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品储备。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将价格监测从主要关注主副食品价格拓展到关注整体民生价格。大力开展价格专项检查,整顿市场价费秩序。做好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备案工作。严格执行涉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稳定的各类收费标准和条件,落实对弱势群体价费优惠政策,适时实施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深化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价格改革。

完善提升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3.2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2万人。全市新农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稳定在98%以上。启动市区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转换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实施市区第一水厂水质提标改造。继续推进区域供水工作,江都、高邮实现全覆盖,宝应达80%以上。整治改造市区老小区15个、“城中村”15个,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11个。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推进公交优先。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区新建经济适用房1000套、公租房2000套(间)、廉租房100套,实施公有住房解危6万平方米。全市住房公积金扩面6万人以上。加强老小区物业管理。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全市免费对残疾人技能培训1500人以上,帮扶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做好农村扶贫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广陵、维扬各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建成京华中学、维扬中学新校区、育才小学东部分校。优质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来扬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城市医院

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加快基层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启动农村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完成苏北医院三期病房楼、市人医东区医技楼、市中医院综合楼扩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市二院异地重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市文化馆迁建并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200个农村文化广场。制定出台政策和办法,促进使用好、管理好市文化艺术中心。支持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开展文艺创作。继续举办各类公益演出和“市民日”活动,办好市第七届少儿艺术节和农民艺术节。继续挖掘整理扬州历史文化,加强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传承工作。

协调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三边”工程建设,举办好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推动妇女创业和发展。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继续做好二轮修志工作。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加强救助能力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做好新疆新源县等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创新加强社会管理。认真实施“六五”普法。加快构建“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继续深

化“平安扬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强化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做好群众信访工作。促进仲裁事业和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处臵能力。继续抓好安全生产、消防、食品药品质量监管。

八、咬定创建目标,扎实推进“三创一申”工作 认真落实2011年创建各项任务和责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扎实推进“三创一申”工作。狠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硬件抓达标,软件抓提升,基础抓夯实,广泛开展文明单位(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狠抓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5大类18项重点绿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15.5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国家生态市创建步伐。完善县乡污水收集主干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全市80%的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镇,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做好申遗工作。细化“扬州盐商历史遗迹”申遗各项基础工作,发挥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作用。办好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和今年的目标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优化政府服务,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群众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精细分析各类经济主体需求,既为所有经济主体的发展营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重视来扬客商和旅行旅游者的需求,参照国际通行城市管理方式和服务标准,加强城市标识、问询、紧急援助等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及时、周到、便捷的帮助和服务。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度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新闻发布会制度。继续办好市政府公开电话、“寄语市长”和部门服务热线。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强化审计监督。

着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把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

导向。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注重对国内外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管理的经验、做法的研究和借鉴,注重对已有成功探索的总结和推广,注重从工作失误中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办法、破解难题。以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为中心,加强政府工作业务流程重组和部门协同,注重发挥大众传媒和新型服务载体作用,提高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通达性,实现为民服务简便、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继续举办“新知学堂”,加强公务员队伍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公务员队伍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对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监管,开展对部门重要岗位的满意度测评。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干净干事、坦诚坦荡、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新的征程。宏伟目标激励我们团结拼搏,美好蓝图需要我们同心绘就。让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完成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而努力奋斗!

扬州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1年1月14日印

名 词 解 释

P3 “两站两中心”:指经省及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P4 “五小”企业:指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电镀、小火电等企业。

P4 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指京杭运河扬州段由原来的三级航道改造升级为二级航道。

P6 “八区二园”:指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仪征经济开发区、江都经济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宝应经济开发区、邗江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和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

P8 “四位一体” 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指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互补互动、衔接紧密。

P9 “三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向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集中;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规范办理到位。

P14 “一城一市四中心”:指新兴软件信息服务业名城、旅游产业强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

P16 “绿扬金凤计划”:是指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包括“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和“百名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活动”两方面内容。“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的目标是,3年内引进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百名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活动”的目标是,每年引进100名优秀博士人才。

P20 “新网”工程:全称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

P21 “五路一环一河”景观改造:指对市区文昌路、扬子

江路、扬菱路—友谊路、盐阜路、老328国道(运河路—江阳路)和环城高速公路以及古运河全线进行景观提升。P22 “菜篮子1161计划”:指到“十二五”期末,保证市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消费1斤菜,本地蔬菜自给率达到60%,新建1万亩蔬菜基地。

P25 “三边”:指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

P25 “三创一申”: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篇: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文件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文件

扬邗教办﹝2008﹞5号

关于印发《陈佳宏同志、范梅青同志

在2008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镇(街道)教管会、中心中小学、区属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幼儿园:

现将《陈佳宏同志、范梅青同志在2008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二00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会议 讲话 通知 抄 送:存档 在2008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佳宏

(2008年1月30 日)

同志们:

春节临近,瑞雪兆丰年,各方面事务十分繁忙。外面冰天雪地,室内热气腾腾,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商教育大计,无论是对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决胜全面小康,还是对邗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家祥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以一系列数字展示了过去一年广大教育战线所取得的喜人成绩,从五个方面诠释了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邗江教育的总体构想;范区长代表区政府对如何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以教育新业绩推动全面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成,下一步贵在结合贯彻他们的讲话精神狠抓落实。最后,我再就新一年的教育战线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质量建设等问题强调几点意见:

一、放眼全局找准座标,始终牢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当代发展的创新支撑和未来发展后劲的大事。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勇立时代潮头,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小康的实践中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建功立业。

1、把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放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去审视,进一步坚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着眼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明确部署,进一步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重要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加快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从战略视野和时代高度去认识教育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突出地位,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时代使命感投入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伟大实践中去,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把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放在改善民生、落实“四民”的大行动中去审视,进一步体现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宗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要素,发展生产力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既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教育在为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六大之后胡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要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所教。前不久,在市“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季建业同志又明确提出“顺应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的要求。当前我们贯彻上级关于改善民生的要求和市委关于“四民”的指示精神,就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充分认识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本质上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教育工作中重要体现,在推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把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放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大目标中去审视,进一步找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加快,许多国家都在把发展教育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臵的基本战略,我国将之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省里将教育作为全面小康考核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轨道,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目标,又要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区委、区政府提出今年底要实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战线一定要勇挑重担,既要针对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指标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补课,力争早达标、硬达标,多得分、得高分、少失分,又要以超前的思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邗江下一步的又好又快发展积蓄后劲。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始终把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于今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相关措施,在范区长的讲话和家祥同志的报告中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如何把这些目标、这些措施抓到位、抓出成绩,关键是要进一步突出重点、靠实目标、明确责任、逐一落实。

1、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在“普及、发展、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新的战略部署,强调指出要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从建设教育强区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区提出了一系列深受基层欢迎、有利于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项目,并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下一阶段在推进现代化教育项目的进程中既要保证重点部位、重点目标,又要充分考虑优势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推动优势资源的均衡化,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加快普及,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入学机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用性教育与就业出路问题,尤其要加大对弱势群体、新社会群体子女入学的扶持力度,逐步使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使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教育需求。

2、进一步推进教育质量的精品化。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质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浪费优势资源的教育,是人民不满意的教育。扎扎实实狠抓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品牌和质量竞争优势,是邗江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反复证明了质量管理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抓手和重点追求的目标,凡是质量管理抓得实的其教学整体水平一定不错,相反只注重表观指标而忽视素质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其发展后劲总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对我区这样一个处于城郊结合部,以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混合型为特点的地区,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优势教育资源的日益需求和经济承受力之间的矛盾限制,质量提升是我们增强与城市学校的竞争优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为此,在全面小康决胜之年,必须较以往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严格的标准、更刚性的措施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精细化管理,以扎实的措施抓质量、抓品牌,促进教育效益的最大优化。

3、进一步推进教育人才的高端化。邗江的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现代管理理念和精湛业务能力的优秀校长队伍和一支具有“三创”精神、行业领军拔尖、适应现代需求的优秀教师群体。应当说,目前我区这支教师队伍和校领导队伍总体上是能战斗的,但面对周边逼人的竞争态势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必须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加大各类名师的引进、培养、提升力度,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和充分施展才干的平台,力推更多的在本区域、本学科有较大影响的领军教学人才。

三、强化保障形成合力,始终夯实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

去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一个民主党派代表团讨论时要求全党同志牢固树立“三大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谆谆告诫全党“四个一定要”(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这些要求不仅是告诫领导干部的,我觉得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很有针对性。

1、牢固确立忧患意识,努力把教育战线打造成解放思想、创新创优的先锋团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一定要”,其中之首便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里的“居安思危”源自《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为在安和顺境中要思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反映到教育工作上,一要思失本之危,多想想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究竟得到哪些实惠,其中还有多少影响民生质量的问题。二要思失调之危,在区域分布和资源的配臵上有否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在解决教育均衡化和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上尚有哪些薄弱环节。三要思失续之危,增强教育的发展后劲,必须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看待创新问题,克服小胜即满、消极畏难情绪,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创新创优。

2、牢固确立公仆意识,努力把教育战线打造成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实干团队。科学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价值准则,新形势下在教育战线树立科学道德,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成为武装我们头脑的重要武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判别校园真善美的基本标准。要深入持久开展反映现代教育礼仪的“师德”教育,努力使教育系统成为求真务实的群体、甘于奉献的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示范群体。

3、牢固确立节俭意识,努力把教育战线打造成艰苦奋斗、风清气正的廉洁团队。教书育人是一项涉及千秋万代的光荣职业,校园是祖国未来的成长摇篮,培养“四有”新人的净土。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但所有的有限投入又都是各级政府从纳税人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必须要保证每一分钱用于刀刃上,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最大限度地制止浪费,减轻受教育对象的负担;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教育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筑牢思想上反腐拒变的防线,坚决防止消极腐朽残余侵蚀我们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真正打造成艰苦奋斗、风清气正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才能无愧于教育现代化的质量。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2008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 梅 青(2008年1月30日)

同志们: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区教育局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动员部署今年全区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为今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王局长全面总结了2007教育工作情况,并对2008年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会上对2007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邗江中学等三家单位分别就做好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讲得很好;最后,陈部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就当前教育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排查不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年”这一主题,坚持狠抓教育质量不动摇,坚持强化队伍建设不松懈,坚持精致学校管理不松劲,坚持提升办学理念不懈怠,全力构建和谐教育,着力打造和谐校园,科学谋划、强势推进、奋力超越,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优先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财政预算增加教育支出3900万元,同比增长21%。先后实施了“四配套”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创建,14个校舍项目开工建设,7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新增投入150万元,用于建立名师奖励基金,提高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学历提升奖励。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较好地保证了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学校基本建设顺利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以区级财政资金为主体,全年化解教育债务4076万元。

二是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协调。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呈现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均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级教育现代化镇(街道)覆盖面达100%。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创成省示范幼儿园9所、市优质幼儿园14所、省实验小学13所、省示范初中15所,省四星级高中1所、三星级高中4所,国家级职业中专1所,涌现出了一批办学规模较大、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的示范学校。

三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素质教育主题,大力推进质量强校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进,五项考核、五育考核成绩斐然,各项指标在2006年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反映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高考成绩大幅攀升,2007年本科万人口上线率达26.3,主要指标保持全市领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迈上新台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得到调整优化,全区农村青壮年非盲率达99%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分别达4250人次、2600人次、6500人次,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3年以上。

四是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形成了党政重教、全民兴教的浓厚氛围。积极思考、优先谋划教育成为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工作要务,热情支教、慷慨助教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认真执行教育各项免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提高标准,扩大资助面。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原则,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制订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统一了资助标准,全年共筹集助学资金200多万元,使50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此外区财政还安排中等职校助学金223万元,并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志愿结对助学,多渠道、多形式资助贫困学生。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相关扶助政策,切实保障了他们的教育公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教育部门真抓实干、全体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的结果。在各镇(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大力支持下,全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勤勉敬业、开拓进取,为教育改革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仍然不足。近几年来区镇虽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财力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虽然加大了对困难群体就学的救助力度,但由于社会保障覆盖群体不够广泛,教育救助尤其是非义务段学生的资助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近几年来我区的教育均衡化水平虽不断提高,但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城乡之间、镇域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教育现代化创建压力较大。三是教育的供需矛盾仍未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广大群众最大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区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仍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学有优良教育”的需要。等等。对此,各镇、街道、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是我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我区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2008年的教育工作任务,王局长作了具体的部署,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坚持把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作为决胜目标,巩固提升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创建教育现代化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邗江区要在2008年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巩固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必须作为今年全区教育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对照创建目标,全力组织冲刺。省教育厅已明确指出,为了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不论地区经济差异,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省级评估验收,苏南、苏中和苏北执行的是一个标准。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16项主要指标,我区已有11项指标基本达标,有4项指标通过努力可望提前实现,有 1 项指标还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能实现。目前,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已进入冲刺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区教育部门和各镇(街道)、各学校要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要求,强化目标意识,抓重点、克难点,倒排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速度,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硬件建设是基础。继续实施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拓宽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如期竣工、如期投入使用;已建工程要抓紧完善配套工程建设,营造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加快教育设备更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配备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改善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高标准规划并实施中专移建工程,全面改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各项软件资料和各类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优质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是核心。继续加强示范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力争今年全区再创成2所省示范初中、2所省实验小学、6所省优质幼儿园。积极培育高中教育优质品牌,支持邗江中学争创五星级高中,鼓励有条件的三星级高中创建四星级高中,努力扩大我区普通高中在全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中专迁建契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和培训项目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确保2010年前达到省优(三星级)标准。

(二)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多年来,全区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要进一步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要优化校园及周边育人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舆论监督,积极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围绕“教育质量效益年”主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今年全区高考普通类本二上线人数力争突破千人大关,高考万人口上线率达25以上,五项考核、五育考核成绩均要好于去年。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围绕学习与动手、交流与合作动力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语言文字和安全稳定等工作。三是切实加强评价制度建设。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评价制度不合理,不仅把高中教育、而且也把初中和小学教育导入应试教育的轨道,严格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全面、公正、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引导社会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实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分层次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保幼工作常态进行监测,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坚持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强基固本工程,加快构建现代教师管理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队伍建设是教育振兴的永恒主题,师资队伍的素质是质量提高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没有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就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区教育局和各级学校要牢固确立“队伍为本”的观念,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强区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建立考评与约束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推进厚德工程,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与考核、职务晋升、评优奖励有机结合,激励、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社会尊敬的人。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强教战略。进一步完善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从经济待遇、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努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核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完善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表彰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名师津贴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凡从事教育工作的名优校长、名优教师等优秀人才可以优先引进,并享受相关优惠待遇。三是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的体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巩固“五轮内改”成效,严格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继续执行新分配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到相关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臵。

(四)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让更多的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方面。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受教育问题,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基础上,从今年起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程教科书,区镇两级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部署,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助学体系,落实助学政策,扩大受助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加快形成具有邗江特色的助学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城乡群众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做好中职贫困生的救助工作,保障他们的教育公平。二是继续实施助学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贫困学生助学机制,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多形式开展助学活动,重点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子女完成学业,解决其入学费用问题。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资助学,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建立非营利性助学基金或设立各种奖学金。加强对助学资金的管理,严格发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三是进一步加强弱势儿童少年教育工作。积极实施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完成邗江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确保今年开班招生。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优先保证他们享受各项扶助政策。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安排,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要,并享受城镇学生同等待遇。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努力改善他们的食宿条件,促进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三、围绕大局,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各镇、街道,区教育系统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新阶段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事业发展到位,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各镇(街道)的分管领导要多向党政“一把手”汇报,多做宣传工作,多解决实际问题,多办实事,多为本地教育发展创造条件。要强化目标考核,加强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要认真落实教育工作双轨责任制(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制;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涉及到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这是我们两级政府的共同目标,是两级政府的重大责任,是为民承诺的一件实事工程,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有关矛盾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镇政府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督导和考评。对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区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要依法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投入是关键。区镇两级政府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完善保上学、保安全、保运转、保公平、保发展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年内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全部化解完毕。要建立完善制止新债的有效机制,从今年起,所有教育建设项目必须遵循预算管理原则,未经批准、无预算安排的建设项目不得实施。要大力开展捐资助教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事业,各镇(街道)、各学校要借鉴泰安镇、新能源集团的经验,积极营造捐资助教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加不与入学挂钩的操作规范的捐资助学活动,为教育优先发展拓宽资金渠道。

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同样,尊师重教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各位要满腔热情地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特别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各镇(街道)和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区有关教师待遇政策规定,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总之,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夯实邗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同志们,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区教育发展的一项新的任务、一次新的进军,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邗江”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春佳节将至,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在座的全体同志拜个早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愉快,身心健康,全家幸福!谢谢大家!

下载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扬州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扬地税发„2007‟170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地方税务局 12366纳税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本局各单位: 现将《扬州市地方税务局123......

    扬州市高邮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

    扬州市高邮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邮工商合„2011‟1号关于做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0年度信用复查工作的通知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根据《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管理办法》(苏工......

    扬州市地方税务局文件(5篇范文)

    扬州市地方税务局文件扬地税发„2008‟1号扬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 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 为切实做好2007年度企......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2005】9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年度 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各院中央军委关于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87]136号 【发布日期】1987-12-02 【生效日期】198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

    西丰县人民政府文件

    西丰县人民政府文件西政发〔2012〕号为了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已纳入铁岭市目标绩效考评内容。根据辽宁省建设厅......

    邵武市人民政府文件

    邵武市人民政府文件 邵政综[2006]223号 邵武市人民政府转发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

    新安县人民政府文件

    新安县人民政府文件 新政〔2010〕13号 新安县人民政府 关于聘任王孝峰等同志为县人民政府督学 及特邀教育督导员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