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刮痧、艾条灸)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刮痧、艾条灸)
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三、禁忌症
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刮痧法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适当
2.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当前主要症状,发病相关因素。局部皮肤情况
3.有无出血、异常、破溃、水肿、育龄女性有无怀孕等其他相关禁忌症。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治疗碗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刮痧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6.询问患者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手法的力度
7.刮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
8.处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第二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总结
南木镇卫生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总结
为更好的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的扎实开展,让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我院于2014年8月份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现将护理人员中医培训总结如下:
一、中医基础知识学习方面
1、认真学习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和《中医护理常规》。
2、组织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规范》,重点学习单病种护理常规。
3、每月组织一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面
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如: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艾条灸等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并运用于临床。
2、每月一次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人人过关。
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抓落实,每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广泛开展。每天开展的中医操作占总人数的 30%
以上,患者对中医操作技术满意度良好。
三、专科专病中医特色培训方面
1、强化学习了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
2、护理人员能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及中医专病常规的知识为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指导。
四、存在的不足
1、低年资护士对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辩证施护的能力有待提高。
2、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第三篇:八大中医操作理论知识 护理
八大中医操作理论知识
中医操作评估内容包括: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治疗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用药患者须评估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等。
一、艾条灸法
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卷成圆柱状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操作技术。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施灸方法。艾灸距离皮肤2-5cm,每次艾灸时间20-30分钟,其中温和灸每处5-7分钟,雀啄灸每处5分钟,回旋灸20-30分钟。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寒性病证如胃脘痛、风寒痹痛、月经不调等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1)凡属实热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5、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中要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要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块,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二、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 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2、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5、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带、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护理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块,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7)留罐时间为10分钟。
三、耳针法
耳针法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护理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经经络反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四、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纯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勺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凑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刮痧从上至下单一方向刮,不可来回刮。每部位刮20次左右。刮背部宜弧线由内向外刮,用来均匀。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适应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慎用。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4、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瘀点或瘀斑,数日后可消失。(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操作注意事项: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2)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刮痧后嘱患者1小时内刮痧处勿湿冷水、吹风。(4)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5)治疗刮痧后,一般约 3 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6)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7、操作方法:
① 拿刮板法
用手掌握着刮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若为达到治疗目的,刮板厚的一边对掌心,用薄的一边刮拭;若保健时,则薄的一边用对掌心,用厚的一边刮拭。
② 刮拭方向、部位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③ 刮拭角度
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45°进行。
⑤ 刮痧方法
(1)直接刮法:用器具蘸介质直接刮拭。
(2)间接刮法:在要刮的部位放一层薄布类物品,再用刮痧用具在布上进行刮痧,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高热出现抽搐者。
五.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块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湿敷时药液温度50-60度,治疗时间15-20分钟。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情况。
2.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3.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4.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配合。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 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六、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变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
2、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
3、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迹等污染衣物。
4、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绑带、橡胶单、中单等。
5、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6、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后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2、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 位禁止按摩。
4、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巾。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八、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好,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情况。
2、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3、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
4、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 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6、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揭开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药液温度要适宜,熏蒸时温度为50-70度,洗时温度为38-42度为宜,以免蒸汽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6)熏洗时间:熏15-20分钟,洗15-20分钟。
第四篇: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模版)
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云南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
2012年4月15日—21日,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及我院联合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号:2012—1—20)“云南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涉及面广,受益面大
培训班共接待来自云南省58家各级中医医院学员304名,其中副院长2名,护理部主任15人,护理部副主任1人,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279人,中医师4人。全部学员培训考核合格,获得省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学习班以培训“10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为重点,分别为艾灸、耳穴压籽、拔火罐、刮痧、中药湿热敷、熏洗、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同时邀请了云南省中医医院主管护理彭江云副院长对《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毕怀梅副院长对《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云南省中医医院护理部王家兰主任对《云南省三级医院优质护理病区(房)验收标准》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解读中融合我院准备资料和受检的情况,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出发,给学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安排学员到我院对口科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学员收获颇多。
三、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此次学习班规范了我省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制定了培训的10项操作的流程、评分标准、相关理论知识(目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并装订成册。同时还建立了云南省中医医院护理交流QQ群,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身份验收后均可加入,现已将此次学习班的PPT课件上传到QQ群,资源共享。
整个开班期间,授课老师认真示教,学员勤于学习,大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强化练习。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培训,统一了云南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各医院的中医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员对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较满意。
第五篇:中医传统艾灸
中医传统--艾灸
来自山东济宁的刘代荣女士说起自己18年的病痛,刘女士话语激动,几欲落泪。
“别看我现在站在这里,正常人的样子,其实我已经病了18年”,“我今天站在这儿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真相,艾灸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大家选择了艾灸,就等于选择了健康,选择了身体的保障!”这些话,刘女士是哽咽着说出口的,病在自己身上,别人或许根本没法懂你的痛苦,现在艾灸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很感谢丈夫为自己选择了悬灸。夫妻之间,要的不就是那一份相互扶持,即使没有甜言蜜语,默默行动中体现的关爱不是更值得感动吗?当病痛折磨得自己直不起身子,睁不开眼的时候,当病痛即将击溃她的意志,让她产生轻生的念头,不正是丈夫的支持让自己硬撑下来吗?而现在丈夫为她选择了董敏园悬灸,也是出于同种关爱,这些她都心里知晓着,感激着。
再来说说一个月的学习体验,刘女士说,在董敏园悬灸培训班学习悬灸真的收获很大,自己以前在家只是随便灸的,不像董老师的手法是点穴施灸,效果更为明显也更为直接,不是一般艾灸可比的。
学习悬灸,解决自己身上的病痛的同时,还能开店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健康,刘女士很满意这个选择。只有切身体会过病痛的人才能用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去帮人治病养生,这一点董老师如此,刘女士也是如此。让我们祝愿刘女士夫妇身体健康,生活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