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元市委(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1: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广元市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广元市委》。

第一篇:中共广元市委

中共广元市委

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意见

(2009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奋力推动“两个加快”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切实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促和谐,经受住了抗击“5·12”特大地震灾难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创造了发展和建设的显著成就,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我市党的建设同所肩负的重任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符合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水平不高;有的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党员民主权利落实不到位,调动党内积极性不够,执行力不强;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快灾后重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尤其是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有的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不同程度存在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和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只讲索取回报、不求奉献付出,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不强,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懒散萎靡、实绩平庸;有的党员干部面对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繁重任务,缺乏持久作战毅力,存在厌战畏难情绪,干事创业激情不高、信心不足;个别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腐败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和中心任务的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六个坚持”指导原则、“四个着眼”目标要求和完成六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大局和“提速加快、又好又快”主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党的建设要紧扣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结运用近年来特别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党的建设经验,广泛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主题实践活动,以深化理论武装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努力,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加快灾后重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各级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加快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执政骨干队伍,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锋队,达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目标,为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运用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把学习实践引向深入。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群众工作、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能力本领。

(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课堂。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倡树感恩文化,深入开展“三心一弘扬”、“感恩自强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挖掘红军文化,传承红军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活动,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干部培训“四项联动”改革和县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管理,推行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坚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坚持在推动灾后重

建、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解决复杂矛盾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埋头干事特别是经过多岗位和关键岗位锻炼的干部,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立符合贫困山区和地震重灾区实际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覆盖平时督查、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定期分析、提拔考察于一体的立体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崇尚事业、追求卓越、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无记名公开推荐、全委会推荐重要干部、“两推一述”产生考察人选等多种提名方式,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探索差额票决。坚持和完善统筹公选、竞争上岗等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注重从提名、推荐、考察等干部选任源头和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决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行为,防止“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统筹整合干部资源,倾斜配置灾后重建和发展建设重点部位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乡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统筹推进领导班子正职、新提任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干部任职交流,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不同地区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灾区、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项目建设一线和信访等特殊岗位接受锻炼,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四)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深化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充分运用“12380”专用举报系统和书记、市长、部长信箱等监督形式,拓宽干部监督举报渠道,形成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的群众监督网络。实行干部警示提醒谈话制度。完善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典型案件剖析和通报力度。健全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对县区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完成重大工作任务情况的巡视。坚持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廉政承诺上岗、“一对一”任职谈话等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探索完善干部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持续深入做好灾区干部关爱工作。重视做好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符合贫困落后地区实际的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力援助争取行动、专家服务搭桥行动、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行动、优势产业聚才行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行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开展“广元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广元市文化奖”、“广元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功勋奖和特别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落实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服务广元。

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堡垒

(一)建设以高素质带头人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班子。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村(社区)干部,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多渠道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免备案管理制度。选好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运行定期评议分析制度,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班子。坚持市、县区联动开展评选表彰优秀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活动,把评选表彰与提拔使用相结合。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基层干部尤其是乡村干部的培训。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

(二)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和凝聚力覆盖。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应急条件下组织恢复、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基层组织建制,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行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和在专合组织、产业园区、产业链重点环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等模式,在县以上党委成立党工委,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等工作。围绕灾后重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灾区重建、服务灾区群众、凝聚灾区人心、促进灾区和谐的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统筹推进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总结宣传援建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开展创先争优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广泛开展“四强”型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示范基层党组织建设、“部门帮建促科学发展、党员帮扶促民生改善”活动,在农村深化开展“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在城市深化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在街道社区深化开展“百千万”行动和推进“五大体系”、“三有一化”建设,在“两新”组织中深化开展“三心一推进”活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突出做好在“两个加快”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工人、农民和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和做好在高知识群体中、“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整合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生产一线党员党校规范化培训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突出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加强“12371”服务党员平台和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服务党员

工作。创新党员发挥作用机制,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充分发挥党员在灾后重建中“带头重建家园、带头恢复生产、带头承担重任、带头帮扶群众、带头维护稳定”的作用。

(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着眼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共建、共享、共促。通过探索推行“村居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等党组织共建联建模式构建城乡基层党建组织保障机制,通过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物质帮扶、信息支持和智力服务等优势构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机制,通过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活动构建城乡基层党建联动互促机制,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覆盖城乡的条条为主管理和条块共管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为基层组织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五、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完善常委分工负责制条件下县区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严格坚持“四个服从”,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二)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保障党员主体作用和民主权利。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推行党内情况通报、公示等办法,带动落实政务、村务、居务公开和村(居)民民主议事等制度。建立县以上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旁听、党员评议、社会评价等制度。坚持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党委委员、党代表特别是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改革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坚持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和乡镇(街道)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公选”,扩大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范围,开展机关、企业、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

(三)坚持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来自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等制度办法。深化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严格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

(四)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落实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

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一)坚持真情为民,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乡)村、干部帮户”工作,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蹲点、定期下访、定期接待群众上访等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和加快民生重建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涉及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

(二)大力崇尚实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崇尚实干贯穿到党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四个特别”和“三个正确对待”,自觉崇尚事业、追求卓越。领导干部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对重大工作和重大项目紧抓不放、抓出成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以“崇尚事业、追求卓越”为主题的治懒治庸治散治慢专项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力,信心不足、畏难退缩,安于现状、实绩平庸的问题。大力整治文风会风,力戒空话套话。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三)牢记“两个务必”,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健全和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面向群众改进作风,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畅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重大工作和重大项目的督查督办、效能督查和问责。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中央、省委要求,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超标准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遵守纪律,自觉维护灾区党员干部形象。

(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五)加强党性修养,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在应对危机、完成重大任务、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等危难关键时刻考验和检验党性。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营造为政清简、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风气。

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一)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创新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从严查处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问题,坚决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严禁公车私用、私驾,严格执行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

(二)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舆情收集和处置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决查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加大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廉洁重建、阳光重建。加强对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治理教育乱收费以及加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以及市委责任分工意见,严格考核奖惩,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坚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

(四)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彻底清理“小金库”。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八、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一)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完善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抓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党组)定期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县区委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县区两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切实保障党建工作经费,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认真总结运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着重健全党的建设“五大制度体系”。加强领导班子运行制度体系建设,健全领导有力、决策科学、作风民主、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建设,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组织覆盖、作用发挥、队伍建设、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大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构建“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用足够时间和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积极配合抓好党的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把抓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党建工作薄弱、存在问题较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不好的党组织,要追究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责任,同时要追究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

第二篇: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关于2012年选调生资格复审及体检的通知

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关于2012年选调生面试资格复审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四川省2012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规定,现将广元市2012选调生考录资格复审及面试等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资格复审对象

资格复审具体名单以四川省选调生志愿填报系统四川省委组织部公布的进入面试人员名单为准。

二、资格复审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下午14:30—18:00;5月12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

地点:广元市委组织部会议室(广元市利州区人民路北段7号,市委综合楼4楼)。

三、资格复审相关要求

考生需按《四川省2012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中资格复审的要求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参加资格复审。资格复审合格者,现场领取《面试通知书》。有关资料不实、不齐,影响资格审查结果,以及条件不符、提供虚假信息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资格复审者,取消面试资格,缺额不再递补。考生本人必须亲自到场参加资格复审。

(一)应届大学毕业生资格复审需提供的材料

1、高校院(系)党总支、高校党委组织部(就业主管部门)审核签章的《四川省2012选调生报名推荐登记表》一式3份(正反两面打印,贴上照片)。

2、身份证、学生证、笔试准考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

3、被评为校级以上三好学生的提供证书原件和复印件1份。

4、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含中共预备党员)的考生,需出具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证明材料原件,注明入党时间,并加盖校党委组织部或院(系)党总支印章。

5、担任班委及以上学生干部一年以上的考生,需出具学生干部证明材料原件,注明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担任学校、院系或班级学生干部具体职务,并加盖校党委组织部或院(系)党总支印章。

6、提前出具考生本人在校期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标题为“×××同学在校期间现实表现”,材料内容包括考生的个人简介、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表现、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并请校党委组织部或院(系)党总支领导签字并盖相应党组织印章。

7、提前准备好学校和考生本人已签章的《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就业协议书》中应由考生填写的内容,请务必如实填写。协议书封面上的“用人单位”一栏请填写考生所报考县(区)的全称,即“四川省广元市××县(区)”。协议书的“应聘意见”一栏请填写“我自愿到四川省广元市××县(区)工作”,“毕业生签名”需本人亲笔签名。“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一栏不用填写。各地《就业协议书》格式可能不尽相同,请参照以上要求填写。

(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资格复审需提供的材料

1、服务地所在县(区)项目主管部门、服务地所在县(区)委组织部审核签章的《四川省2012选调生报名推荐登记表》一式3份(正反两面打印,贴上照片)。

2、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笔试准考证原件和复印件1份。

3、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含中共预备党员)的考生,需出具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证明材料原件,注明入党时间,并加盖县(区)委组织部印章。

4、服务地所在县(区)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1份。证明材料需注明从事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的具体起止时间、是否服务期满、考核是否合格等内容。“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需由服务地所在县(区)委组织部出具证明材料;“三支一扶” 需由服务地所在县(区)人社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需由服务地所在县(区)教育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社工人才百人计划”需由服务地所在县(区)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需由服务地所在县(区)团委出具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需同时加盖服务地所在县(区)项目主管部门和县(区)委组织部印章。

四、面试和体检工作

(一)面试将于2012年5月13日进行,请通过资格复审的考生,持《面试通知书》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不含过期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面试,面试具体时间和地点详见《面试通知书》。

(二)面试结束后,请考生务必保持通讯畅通,届时将电话通知进入体检的考生。若电话号码有变化,请及时反馈广元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若因考生关机无法通知到体检,后果自负。

(三)进入体检的考生请务必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面试通知书在指定时间(体检工作在15日左右进行)到达指定地点报到。逾时不到者,一律视为放弃。

(四)体检前一天晚上,请考生正常作息,切勿饮酒,避免剧烈运动,零时以后不要进食,体检时空腹进行采血和B超检查。体检当日请务必按要求完成所有体检项目,漏项则视为自动放弃。

五、其它有关事宜 关于广元市2012选调生面试、体检、考察等相关情况,以后均在广元人事考试网(http://gy.scpta.gov.cn/)上公布,敬请及时关注。

联系电话:0839-3263103。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2012年5月2日

第三篇: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基.

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公 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意见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党委、管委会: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又快又好地推进广元发展新跨越,根据《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以及国家、省对财政改革的有关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的保障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深化财政改革,才能实现财政职能的公共化、事权财权的协调化、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和财政行为的规范化,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从根本上缓解我市财政困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推进广元发展新跨越。近年来,全市财政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再用三年左右时间以县为单位初步建立起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奋斗目标,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小,可用财力少,财政保障水平低;政府债务沉重,财政运转困难;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力度不够,与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

识,进一步增强加快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财政改革与创新,努力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决策民主、讲求效益、约束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管理新机制,实现由管理型财政向经营型财政的转变,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二、深化改革,努力构建我市收入、支出、预算、监督“四位一体”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一深化收入管理改革,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发挥财政杠杆职能,做大财政“蛋糕”。牢固树立“综合财政”和“经营财政”的新理念,着力抓好自身财源的培植。坚持城乡互动、产业互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突破性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商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切实把抓发展落实到抓项目抓投入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培植稳定财源和纳税大户,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区、县区与乡(镇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管理权限和责任,巩固和完善“县努力、市尽责、省帮助”的激励约束办法和与分税制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和及时、均衡入库。

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做到应收尽收, 严禁买税卖税和混级混库,确保税收真实、可靠。

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认真执行各项非税收入政策,规范收缴行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矿业资源、水能资源等政府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保值增值的新体制,实行市场化配置,使其成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

(二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厉行节约,重点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和差旅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越位”、“缺位”的问题。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和“有进有退,保压并重”的原则,整合资源,集中财力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权建设、维护稳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环保、科技、农村卫生等公共事业上。

进一步优化财政投资性支出结构,为经济自主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各级政府要把原来直接投入到经济建设方面的资金,集中用于规划项目的编制,用于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用于项目监管和追踪问效等,从直接投入到生产领域逐步转到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

条件上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严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切实减轻财政负担。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在区分公益性、经营性的基础上界定财政供给水平。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人员编制,坚决抑制财政供养人员及经费增长过快的势头。

建立市对县区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将县区财政收入征收努力程度、财政改革、财政平衡、财政供养人员的控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财政保障工资的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保障、政府债务化解等纳入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与转移支付增量的分配挂钩,充分调动县区政府发展经济、自求平衡的积极性。

(三深化财政预算改革,构建公共财政管理制度

1.在综合管理上求突破,全力规范部门综合预算。严格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实事求是地将各项收支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和收支脱钩的问题。财政部门要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和我市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公用经费标准,保证部门、单位必须的支出需要,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和透明,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

展。要增强预算安排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细化项目预算,能够预测到的并且该纳入预算的项目必须纳入预算;难以预测但在执行中又必须增加的项目,只能在年终调整预算时再作调整安排,杜绝中途随意追加。各部门、单位要在努力增收节支的同

时,严格按批复的部门预算执行,不得随意突破预算或要求增加预算,切实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

2.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全力推进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尤其要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所有国有资源(产出售、出租必须经政府批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按程序进行,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必须进入合法的产权交易市场依法公开交易,所取得的收益由政府统一管理。要不断完善非税收入银行代收制度,严格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办法进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实现执收单位办理收费业务与银行代收现金的彻底分离,保证所有财政性收入不通过过渡账户,直接进入财政专户。要严格按照收支脱钩的规定,对部门、单位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不再“对应安排”和按比例返还。部门、单位必须做到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入库。

3.在直接支付上求突破,全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加快全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市本级二级预算单位从2006 年 1 月 1 日起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各县区必须在 2006 年年底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要规范单位银行账户管 理,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部门、单位原则上只能开 设一个账户,统一核算财务收支,确需开设过渡户的,须由 政府批准。严格按规定规范操作,扩大直接支付的范围,减 少授权支付,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从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所有政府性工程必须按合同约定的进度由财政向劳 务或商品提供者直接拨付工程款,工程经验收合格,并通过 财政评审和工程决算审计后才能支付工程余款。财政部门要 加强与银行和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尽力简化程序,提高 办事效率,切实保证直接支付的准确性、安全性。各部门、单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按照预算安排和用款计划申 请使用财政资金,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4.在规范扩面上求突破,全力推进政府采购。加快政府 采购制度体系建设,尽快实行监管与采购分离,规范政府采 购行为。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认真编制政府采购 计划,凡在政府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积 极推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议和公务

接待等政府采购,切实加强 管理,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 真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各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 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监督,对不按《政府采 购法》规定执行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5.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新界定 县、乡政府事权范围,明确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合理划 分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县、乡政府有确保政权正常运转的必要财力。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乡镇财政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 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实行 “乡财乡用县管”的办法,保证乡镇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锁定县乡债务,并制订逐步 化解县乡债务具体措施,严格控制新增负债,建立健全债务 责任制、债务预警机制和化解债务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 地控制县乡政府债务,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四)深化财政监督改革,构建公共财政监督体系 1.从单一的收入监督检查转变为收支并举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应征不征、越权减免、混级混库、违规退付等行为,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项财政专 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的检查。2.从以事后检查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 监督检查。预算编制前,开展对预算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检 查,摸清家底,增强部门预算的合理性;预算执行中,切实 纠正部门预算执行的偏差,堵塞漏洞;预算执行后,进行效 益评价,积极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健全财政投资立项审批制 度和评审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从以对外检查为主转变为内外并重的监督检查。在加 强对外监督检查的同时,着重围绕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行 政审批等关键环节和岗位开展内部监管工作,确保财政行政 审批程序合法、办法科学、结果公正。4.从以财政部门检查为主转变到相关部门共同监督检 查。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配合协 调,依法强化监管,对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的要依法、依纪追 究使用者和监督者的责任。5.建立项目档案库,实现从粗放型监管向精细型监管转 变。对经财政拨付的中央、省、市、县各级各种资金(包括 专项资金)要实行精细监管,对大

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建 立项目档案,切实加强监督检查。6.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实 现从数量型监管向效益型监管转变。要在管理内容和方法上 进行创新,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估,追踪问效,努力 提高财政 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坚持权利与责任对等,激励 与约束并重,成本与效益对比,预算与绩效挂钩,把财政资 金的使用绩效与资金项目安排相结合,与管理者的绩效考核 相结合,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五)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改革提供技术保 障 认真制订“金财工程”建设方案,将“金财工程”建设

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组织实施,把现有业务系统从操作 层面提升到决策层面,采取有力措施整合网络系统,实现办 公无纸化、收支在线化、管理数字化的目标,不断提升财政 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财政改革顺利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 “为政重在理财”和“以 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对财政改革工作的领导,认 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 具体抓、有关领导协调抓的工作机制。建立严格的财政改革 目标责任制,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 头,严格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财政管理规定。要加大财政改革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财政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理 解、支持、参与改革,为各项财政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 的条件和环境。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主动服从和服务 于改革,积极参与和支持财政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依 法行政、依法理财力度,全力抓好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开创 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中共广元市委 广元市人民政府 2006 年 6 月 25 日

第四篇:中共六安市委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2007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

工业学霍山、发展民营经济暨发展现代农业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2008年2月26日)六〔2008〕17号

2007,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个翻番”和“三大跨越”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对2007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学霍山、发展民营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

(一)授予市政府办公室等7个单位(按类型和得分排序)“2007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务服务中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气象局

市地方税务局

市公安消防支队

市人民广播电台

(二)给予2005—2007连续三年获得“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的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民广播电台等3个单位,分别记集体二等功,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

(三)给予2005—2007连续三年获得“发展环境暨政风行风万人评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阚家平等3名同志分别记二等功,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阚家平(市政府秘书长)

王 翔(市政府市长助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兵(市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二、招商引资先进县(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2007招商引资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

(二)授予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发奖金2万元。

(三)授予市招商局小组等6个单位(以得分多少为序)“2007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

市招商局小组

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小组

市经济委员会(市人事局)小组

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小组

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小组

市委办公室(市人防办公室、团市委)小组

以上招商引资先进县(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奖金中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

(四)授予卫黎等12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招商引资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卫 黎(市政府办公室科长)

方 明(金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

王德宝(寿县水务局局长)

邓明瑞(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

石秀明(裕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招商局局长)

史咏梅(女,霍邱县扈胡镇党委书记)

邢 刚(叶集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招商局局长)

汪 健(女,舒城县招商局副局长)

张方应(霍山县招商局局长)

张再军(金寨县招商局副局长)

罗 伟(市林业公安分局局长)

徐启久(市纪委副县纪检监察员)

三、“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先进县(区)、先进工业园区、优质服务单位、十佳服务单位、十佳工业企业和先进个人

(一)授予霍山县、霍邱县、金安区“2007工业发展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霍山经济开发区等5个单位“2007先进工业园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3000元。

霍山经济开发区

舒城经济开发区

金寨经济开发区

裕安经济开发区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授予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9个单位“2007发展工业优质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霍邱县经济委员会

金寨县经济委员会

霍山县经济委员会

舒城县经济委员会

金安区国土资源局

裕安区科技局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发展局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工(管)委办公室

(四)授予市委办公室等10个单位“2007发展工业十佳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经济委员会

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环境保护局

市国家税务局

市地方税务局

徽商银行六安分行

(五)授予安徽迎驾集团等10个单位“2007十佳工业企业”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2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安徽迎驾集团

安徽应流集团

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公司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

安徽世林集团

华润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

安徽星星轻纺集团

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

六安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六)授予卢德平等11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先进个人”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卢德平(寿县正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成为(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吉少清(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副董事长)

李延群(华电六安发电公司总经理)

杜应流(安徽应流集团总裁)

胡向东(华润雪花啤酒〈六安〉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赵从圣(安徽景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建国(鸿福晶体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厂长)

梁 军(六安市强大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培华(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管厚宝(六安市叶集宏发人造板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授予叶俊等9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服务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叶 俊(霍山县经济委员会主任)

李绪华(市工商局开发区工商分局局长)

朱学松(舒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 永(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税务局局长)

陈光全(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宋福昌(寿县迎河镇党委副书记)

何爱民(裕安区经济委员会股长)

涂自胜(霍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黄 刚(金寨县财政局党组书记)

(八)授予韦国华等10名同志(按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十佳服务标兵”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韦国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 琦(女,市商务局科长)

李育新(市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行政审批中心主任)

许德胜(市招商局科长)

张学平(六安供电公司总经理)

张玉师(市国土资源局副科长)

邱永军(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科长)

周建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庞德武(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黄新国(皖西日报社副总编)

(九)授予陈德军等9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工业园区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陈德军(裕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陈家应(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拆迁办副主任)

张新安(叶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汪家胜(金安区三十铺镇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李 润(舒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卫东(霍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胡江富(霍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施 展(金寨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长)

蔡传斌(寿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四、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先进民营企业、创业之星和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霍邱县、裕安区“2007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安徽省寿县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13户民营企业“2007先进民营企业”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其中给予其法人代表奖励1000元。

安徽省寿县八公山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华安达工艺品有限公司

安徽金寨将军磁业有限公司

安徽丰田竹业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成辉玻纤织造有限公司

舒城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饲料有限公司

安徽振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正峰日化有限公司

六安市叶集金叶建材有限公司

六安市满天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六安市鸿达工贸有限公司

(三)授予王琼峰等10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创业之星”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王琼峰(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刚(安徽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青堂(霍邱蓝博旺精密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孙 宏(安徽沪贤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大军(六安大军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积标(苏州好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六安公司董事长)

汪明友(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羽绒加工厂厂长)

周 军(六安长安冲压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义法(安徽夏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泽云(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四)授予倪永培等46名同志(以企业纳税额500万元以上从高到低为序)“2007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称号,颁发《奖励证书》。

1、倪永培(安徽迎驾集团总裁)

2、杜应流(安徽应流集团总裁)

3、施克勇(六安市阳光矿产品公司总经理)

4、高军燕(女,霍邱县富昌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王喜兵(安徽霍邱诺普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6、吉立昌(霍邱县大昌矿产品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7、桑永树(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8、姜一勇(安徽庆发集团董事长)

9、王开春(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10、刘大文(安徽钱楼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1、胡林枝(安徽振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12、管传玉(安徽星星轻纺集团董事长、总裁)

13、章永忠(安徽临水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4、马昌友(安徽振兴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陈秋琴(女,亦是高〈安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16、江成为(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7、张辉民(安徽鑫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18、吴文民(霍邱县新中天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

19、倪 明(霍山县华明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杨齐素(安徽金安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

21、林玉茂(安徽省寿春水泥成美有限公司董事长)

22、潘水标(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

23、王 松(安徽叶集林星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4、刘先桃(女,六安市志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5、王仁礼(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26、黄劲松(安徽明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7、程培华(安徽美佳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28、汪光进(六安市捷成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9、屠仁汉(六安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30、朱刘艺(霍邱县中天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31、芦义来(安徽鳌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32、巩德江(安徽金冠特种容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33、杨益奎(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34、冉昆峰(安徽金商都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35、岑 哲(霍山县科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36、张延新(安徽一隆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

37、杨云龙(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霍山分公司总经理)

38、刘从玉(霍邱奔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39、潘同春(安徽华安达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40、胡金周(霍山县中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41、何仲平(安徽金铜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2、陈 武(六安盐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43、张强鸣(六安江淮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44、张发源(安徽源牌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45、凌顺甫(安徽霍山方圆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46、方业龙(安徽龙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五、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一)授予省农联社六安办事处等6个单位“2007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并发奖金。

省农联社六安办事处(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徽商银行六安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农业发展银行六安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12万元)

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8万元)

六安银监分局(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8万元)

建设银行六安市分行(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5万元)

(二)授予安徽海汇担保公司六安分公司等2个单位“2007投资担保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并发奖金。

安徽海汇担保公司六安分公司(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4万元)

六安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给予其领导班子集体发奖金4万元)

对以上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奖励,按市政府六政〔2007〕13号文件执行。

六、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县(区)、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县(区)、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十佳种养大户、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村一品”十佳村镇、优质服务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一)授予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霍邱县“2007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其中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奖励3000元。

(二)授予霍邱县、寿县“2007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县(区)”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3万元。

(三)授予寿县板桥镇草席基地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1万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寿县板桥镇草席基地

寿县正阳关肉鸡养殖与加工基地

霍邱县城西湖乡优质稻麦生产基地

金寨县白塔畈乡油茶基地

霍山县黑石渡镇蚕桑基地

舒城县城关蔬菜生产基地

舒城县万佛湖渔业养殖基地

金安区三十铺镇种养业基地

裕安区韩摆渡镇蔬菜生产基地

叶集试验区平岗高粉山芋生产基地

(四)授予安徽星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龙头企业”称号,颁发奖牌。

安徽星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

六安天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新华饲料有限公司

安徽源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

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华安达(集团)工艺品有限公司

舒城县玉河羽绒有限公司

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

(五)授予王康兵等10名同志(按姓氏笔画为序)“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种养大户”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

王康兵(寿县安丰镇关庙村水稻种植大户)

王士祥(霍邱县宋店乡六里村果木花卉大户)

卢 云(寿县安丰塘河蟹养殖大户)

尹 勇(霍邱县乌龙镇陡岗村养鸡大户)

占昌炳(舒城县河棚镇油茶良种苗木育种大户)

江卫军(裕安区固镇镇青龙村养鹅大户)

汪正兵(金安区翁墩乡洞阳村养猪大户)

徐 浩(金寨县全军乡沙河店村沟鲶养殖大户)

程乃凤(霍山县衡山镇永康桥村鳗鱼养殖大户)

曾凡亮(叶集试验区三元乡三元村养猪大户)

(六)授予六安市皖西白鹅产业协会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1000元。

六安市皖西白鹅产业协会

六安市裕安区邓冲“六安瓜片”茶叶专业合作社

寿县迎河镇果蔬产销协会

霍邱县庆发粮油专业合作社

金寨县叶里青茶叶专业合作社

霍山县诸佛庵镇大岭竹农协会

舒城县茶叶产业协会

叶集试验区养猪协会

六安市裕安区家禽养殖合作社

霍邱县乐民优质稻米开发合作社

(七)授予寿县涧沟镇黑龙村等10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十佳村镇”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奖励1000元。

寿县涧沟镇黑龙村

霍邱县城关镇腾桥村

金寨县南溪镇麻河村

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

霍山县黑石渡镇新店河村

舒城县晓天镇方冲村

舒城县干汊河镇西宕村

金安区马头镇黄台村

裕安区固镇镇青龙村

叶集试验区镇区办新桥村

(八)授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6个单位“2007发展现代农业优质服务单位”称号,颁发奖牌,分别发奖金5000元,其中给予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市财政局

市农业委员会

市水利局

市林业局

市粮食局

农业发展银行六安分行

中央储备粮六安直属库

寿县财政局

霍邱县农业委员会

金寨县农业综合开发局

霍山县财政局

舒城县农业委员会

金安区农业委员会

裕安区农业委员会

叶集试验区农林水局

(九)授予马爱群等20位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2007者”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分别发奖金1000元。

马爱群(女,市粮食局行业管理科科长)

卢贵金(霍邱县畜牧局局长)

李能峰(金安区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任国钧(市政府办公室科长)

刘兴旺(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副科长)

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工作

杨精明(裕安区农委主任)

汪德尚(舒城县农业科技研究所所长)

邵晓姣(女,霍山县农委副主任)

余敦亮(叶集试验区农林水局副局长)

张勇堂(寿县农委主任)

张士华(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 跃(市农业综合开发局副局长)

陈久顺(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

胡 尘(市发改委农经科科长)

南储宏(市农委农业产业化科科长)

高晓春(市交通局工程计划科科长)

黄红兵(中储粮六安直属库购销业务科科长)

曹恒涛(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科长)

熊 杰(金寨县农委主任)

蔡学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努力奋进,再创佳绩。全市上下要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乘势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六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中共黄山市委

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

(2011年5月18日)

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彰显我市旅游、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加速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提高黄山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皖政„2009‟118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出如下决定。

一、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创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途径和方法,着力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着力创新服务业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着力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速实现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加快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强力推进“一个枢纽”、“三个中心”、“五大基地”建设,统筹抓好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发展,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区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活服务业基地;坚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原则,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集聚区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积极探索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土地倾斜、管理加强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办法,破解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原则,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广泛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激发内在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始终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加速实现富民强市。

3.总体目标。通过综合改革,全面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服务业强势扩张、全面转型,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把黄山打造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休闲养生基地、摄影演艺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初步形成山清水秀、景美路畅、怡人怡情、宜游宜居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在全国生活服务业发展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到2015年,全市以旅游、文化、休闲、养老、健身为重点的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试点的主要任务

4.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实现入境通道高速化、区域干线便捷化、城乡交通一体化、交通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工程,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航空、航运和国、省道相配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完成合福客运专线、黄杭快速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和黄山北站站前区建设,启动安庆至祁门、池州至黄山城际铁路和黄山旅游轻轨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铁路建设里程达402公里,日铁路客流量达60万人。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成黄祁、绩黄、池祁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黄千、巢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总数增加到8条,形成覆盖全市、贯通周边高速通道。提升城乡交通水平。加大国省道、旅游交通干线和县乡公路建设力度,5年新改建国省道322公里、县乡公路800公里,完成6个客运枢纽、32个农村客运站和9个交通信息中心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和旅游景区景点通达条件。扩大黄山口岸开放。继续抓好黄山机场4d级升级改造,争取批准建设4e级扩建改造和黄山(直升机)通用机场项目,开辟并加密通往国内主要城市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航班航线,全面提升黄山航空枢纽地位和口岸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到2015年黄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

5.打造旅游观光服务中心。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围绕“六个转变”,大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加速黄山旅游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加大精品景区建设力度。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和生态优势,强力推进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重要节点建设,5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总数分别达到5家和30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5年完成项目投入1000亿元以上,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和分中心3—5个、旅游咨询服务点30个以上、自驾车服务营地10个以上;新增星级酒店5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总数分别达到130家和20家。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旅游营销国际化,主动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骨干旅游集团、旅行社、驻外机构和国际知名景区景点的合作,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大力推进旅游观光产品国际化,构建形成适应国际客源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每年推出5条国际精品线路;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国际化,采取合作办校、送出去学习深造等途径,培养引进一批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大力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交通系统、多语种解说系统和指引系统,促进旅游企业全面推行国际标准,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国际化,鼓励支持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品牌酒店和外资旅行社入驻黄山发展,力争5年培育发展2—3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引进15—20家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国外品牌酒店和境外旅行社,培养打造金牌导游员200名。

6.打造徽文化展示中心。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名品、名人为重点,积极抓好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繁荣先行区。继续抓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徽文化保护开发水平,力争5年新增国保单位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处、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0人以上。加快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以博物馆集群、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东黄山上海知青部落、黟县梓路寺等为代表,大力发展文博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宗教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抓好152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百佳摄影点”打造,使之成为黄山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特色品牌。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扎实推进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徽州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齐云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建成投资额超2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个。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重点抓好“徽州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徽派盆景、黄山玉雕和徽州漆器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对创意、传媒、动漫、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的培育引导,发展骨干文化企业10家。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7.打造现代会展中心。依托黄山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品牌亮丽“六张王牌”,加快以高档宾馆酒店、大型商业展馆为重点的现代会展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创新会展产品。积极开发以旅游、文化、生态、物产为重点的会展产品,进一步打响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展示会、黄山七夕情人节、黟县国际摄影节、祁门红茶节、歙县枇杷节、徽菜美食节等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完善会展设施。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抓好雨润国际会展中心、高铁新区商务会展区、黄山徽商中心、世界徽商论坛永久会址和元一希尔顿、喜来登、皇冠假日、枫丹白露、纳尼亚小镇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合理配置会展功能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最佳服务平台。提升会展水平。建立健全会展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创新会展市场运作模式,主动加强同国内外旅游组织、会展机构、全国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每年举办5—10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论坛和大型企业年会、展销会、培训会,努力把黄山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会展中心。

8.建设休闲养生基地。围绕打造休闲养生之都和第二居住地,加快生态文明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产业。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推进“保绿、还绿、增绿、强绿、存绿、驻绿”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黄山生态优势,营造“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加快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依托黄山、新安江、太平湖、齐云山、牯牛降等景区景点和生态优势,加快休宁雨润、新徽天地等高端休闲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城市休闲、山地休闲、水上休闲、乡村休闲和运动休闲等特色产品,培育高尔夫、温泉等高端休闲品牌3-5个。积极开发康体养生产品。围绕生态养生、温泉养生、药膳养生、道家养生等主题养生产品,加大新安医学和道家文化的研究、整理与挖掘力度,积极推进齐云山养生之都和黄山温泉、屯溪醉温泉等项目建设,做大温泉、体检、疗养等康体养生产业。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以争创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城市为目标,立足黄山、面向全国,积极开发建设具有黄山特色、宜游宜居的产权式酒店、公寓式酒店、养老型酒店和满足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不同需求的度假中心、度假社区、乡村客栈等,推动黄山由单一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向旅游目的地、暂时居住地、永久居住地“三位一体”综合功能转变,努力把黄山打造成休闲度假、居住养生的最佳福地。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休闲养生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9.建设摄影演艺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系列开发、形成规模,整体包装、构建网络,做强品牌、放大效益”的要求,加快摄影演艺产业发展,努力在“精品化、系列化、群众化、产业化、国际化”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出台黄山市摄影演艺产业发展规划,始终把摄影演艺产业发展置于科学规划、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把每个摄影点和影视基地的特色挖掘出来、优势彰显出来,形成体系。强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秀里影视村、黄山摄影城、黄山国际摄影村、北京国际艺术家村、歙县画家村、徽州摄影影视写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演艺项目打造,建成10个以上摄影基地,打响3—5个国内外知名高档文化演艺产品。搞好整体包装。充分考虑各摄影点之间、各摄影点与其他旅游产品之间、各摄影点与各类旅游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信息、线路、交通、营销、综合服务和应急保障“六大网络”,通过网络串珠成链,形成组合优势。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投入,着力抓好各摄影点道路升级改造、接待服务设施完善和周边环境整治,努力为摄影演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放大品牌效应。坚持把摄影演艺产业作为一个大产品、有机体、新亮点,统一促销、组合促销、整体促销,使黄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摄影演艺和写生创作基地。

10.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坚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力争5年内全市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专业村达到300个、“农家乐”接待户超过2000户。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中法乡村旅游合作、东关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黟县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祁门橹溪湾休闲旅游度假区、丰乐湖乡村旅游开发、渔梁文化旅游开发、中国乡村旅游福地开发等项目建设,丰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深化乡村旅游“三进”营销。以省内周边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创新“三进”营销方式,深化“三进”对接合作,力争每个景区景点与10个以上机关团体、10所以上大专院校、10个以上街道社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景区景点和古村落环境整治力度,完善供水、供电、环保、卫生、信息、接待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规范接待行为和服务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做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组建发展乡村旅游集团3—5个,推动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量达到35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11.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积极推进旅游与体育娱乐等产业深度结合,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创新户外运动业态。根据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科学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和线路设计,积极开发徒步、登山、攀岩、漂流、野营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充分利用黄山对外影响,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争取每年举办5—10次全国性或国际性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打响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黄山国际健走节等体育赛事品牌。加快户外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太平湖水上运动中心、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休宁雨润度假区和奇墅湖户外运动休闲基地等,进一步改善户外运动设施条件。强化户外运动保障。编制户外运动发展规划,建立完善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促进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12.建设商贸物流基地。主动适应城乡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科学抓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活生产性流通服务为对象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结合城市改造、规模扩张和黄山北站站前区建设,规划建设1—2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城(或购物中心),培育发展若干条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功能完备的品牌购物街,充分发挥大型商贸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的集聚带动效应,挖掘和拓展新的消费潜力。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以满足城乡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各类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5年新增年交易额超亿元专业批发市场1-2个、标准化区域农产品批发大市场3个,改造城乡农贸市场25个,创建10个标准化商业社区、10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和3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培育发展10家重点骨干商贸流通企业、10家中外合资合作商贸企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围绕旅游、文化、工业等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结合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条件改善,统筹规划建设好黄山梅林国际物流园、黄山经济开发区斯普蓝蒂物流园、空港现代物流园等10大物流园区,引导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全省、联动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工业、农业和商贸企业剥离物流服务,联合发展第三方物流,5年力争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5家。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

三、试点的保障措施

13.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坚持把推进综合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实现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全面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领导,同时设立黄山市服务业发展局,具体负责试点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区县、市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合力抓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14.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设立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资金,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采取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强化服务业用地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861”和市“十大工程”重点建设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地;各地收储的土地、依法处置的闲置土地和“退二进三”腾出的土地,优先供给服务业项目。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用电容量100千伏安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列入国家鼓励类发展的服务业项目,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执行同价。

15.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以“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为契机,突出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自驾车营地、旅游咨询服务、农家乐、传统文化表演、特色旅游商品制造、旅游交通和徽菜等重点,分类制定完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继续抓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支持试点单位、试点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制订;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为“黄山服务”奠定基础。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加大服务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名牌产品工作力度,力争5年内形成50个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全面提升黄山服务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

16.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引进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加快构建“智慧黄山”体系。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以游客为中心,全力抓好数字化精品旅游推进工程、国际化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黄山旅游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黄山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完善工程、旅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工程建设,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和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努力实现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产品服务网上预订、交易一体化。全面推进城乡电子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公共服务便捷化需求为目标,重点推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教育培训领域数字化建设,完成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智能化政府建设。按照“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着力抓好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政流程的调整和再造,全面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政府效能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基本把黄山建成“城市网络化、政府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

17.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鼓励支持其在黄山设立分校或建立培训基地,优化黄山教育结构。加快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山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引导支持各大专院校增设服务业专业,加快培养旅游文化、景区酒店管理、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会展策划、服务贸易和中介服务等领域所需的专门人才。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抓好导游员、“四雕”、演艺、摄影等14类特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加强优秀高端服务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并在户籍管理、住房补贴、经费资助、家属随迁、子女就学、社会保障、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提供方便。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并在开办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

18.强化服务业金融支持。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风险投资、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在黄山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体系,鼓励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地方金融企业,大力发展农村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信托、保险、租赁、典当等地方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增强地方投融资能力。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应黄山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加快资本市场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票据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密切政企、银企关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9.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和行业,全部向外资和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工商部门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可实行分期到位;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服务业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70%。放宽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凡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控股子公司,可办理集团登记。优化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四大整治”活动,着力抓好机关作风和窗口单位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服务行为和执法管理行为,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20.加强服务业统计考核。主动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建立符合黄山实际、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为科学指导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制定出台黄山市服务业发展综合考核办法,把服务业综合改革发展纳入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落实推进责任,加强督查考核,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下载中共广元市委(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广元市委(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江油市委

    中共江油市委 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各派出党(工)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 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总体......

    中共珠海市委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当今最有价值......

    中共松原市委组织部

    中共松原市委组织部 松原市人事局 2007年松原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2007年全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市委组......

    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 柳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柳州市司法局 柳治市办„2008‟32号 关于开展2008年“12·4”全国法制 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全市各单位: 今年是“五五......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阴市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 各党(总)支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阴市......

    中共金坛市委组织部

    中共金坛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金坛市委员会坛团联字〔2010〕2号—————————————★—————————————关于组织参加全省第10期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的通知各镇......

    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吉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 吉林市公安局文件 吉林市广播电视局 吉林市总工会 共青团吉林市委员会 吉市安监联字„2009‟1号 关于开......

    中共白山市委宣传部

    中共白山市委宣传部 白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白山监察分局 白山市公安局 文件 白山市广播电视局 白山市总工会 共青团白山市委员会 白山安监联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