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论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去年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6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而这也引起了社会对于这个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议论。富士康虽贵为全球500强的制造企业,但从供应链上创造的利润是零或零下,因为所有的物料都是对方指定的,用工量包括生产线上用多少工人,检修工有多少,都会在合同里做明确的指示,客户只是按照较高的人力成本的价格支付给代工企业,所以富士康的利润来源就是人力成本的差值。类似抽人头税,员工流动越快,人头越多,利润越高,如同券商,客户的股票换手率、成交量越大,利润越高。这是富士康与中国目前普遍的代工企业最本质的区别。更狠的是这个人头税或交易费还不是固定的,因此压榨员工便是富士康的第一要义。在这样的现象背后,影藏了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深思。由于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其在经济学上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里我想简单的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来阐述一下富士康现象。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呢?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马克思深入地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他指出,工作日就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到的劳动力的一日劳动时间,它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或者说由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所构成。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来说是一个一定量,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则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虽然不是固定的量,但它的变动并非漫无边际,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
这就是说,工作日的长短是有界限的,它的最低限度不能和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是工人的工作日的一部分,而绝不能是它的全部,否则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存在了。因此,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延长工作日,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其最高限度,那就是还有生理和道德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无以为继了。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资本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的欲望不能由工人的过度劳动,即不能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得到时,或者说不能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得到满足时,资本家就会在既定的工作日,想方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富士康的员工跳楼,是因为受到繁重的工作的压迫,这是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表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后者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所以资本家根据工人的劳动特点以提高劳动强度和长度来达到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原因,无非是员工们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待遇不能相适应,也就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富士康近期也进行了两次工资上调,方才勉强压制下连环跳的现象,也可见之前富士康员工待遇的不合理程度。
以上是从资本的生产与剩余价值观点对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的分析。总而言之,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过程中,应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尽可能避免富士康“连环跳”及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二篇: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何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还要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而富士康现象,不久前,已经弄得沸沸扬扬。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1、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2、2010年3月11日晚9时30分,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 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区C2宿舍楼5楼坠亡,原因疑为过年加班费被盗,一时想不开而轻生,对员工自杀的原因,富士康公司仍未表态。
3、2010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其本人表示跳楼原因为“活着 太累”。
4、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5、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6、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同时当天租住在观澜樟阁村的一位22岁湖北籍富士康男员工被和他一起住的父母发现不省人事,后抢救无效死亡。
7、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8、2010年5月11日,24岁的河南许昌姑娘祝晨明在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9楼楼顶跳楼自杀身亡
8跳,9跳,10跳,11跳,12跳,13跳。。富士康中,这么多人跳楼,难道其中的原因不值得人们深思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富士康高强度且十分枯燥的工作与实际上微薄的收入不成正比,即资本家大幅度的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导致的。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
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当然,资本家只有靠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才能更好的创造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要将剩余价值转换为资金保证有商品再次投入生产,也要拿来支付国家的税收。而且,资本家自己提供了生产资料,也应该获得收益。但是,看看富士康的工人们,好多人,都是抱着来城市发展,光宗耀主的信念来到城市打工,都是为了攒点钱给孩子上学,攒点钱回家过年。但是,要知道,富士康可是在城市里的,城市里的物价水平,可是十分的高的,1000多元的收入,完全不够支付正常的衣食住行,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过年了,回家,买张火车票,就能把全部积蓄用完。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时间连续枯燥的工作,来自家里的压力,平时时间都放在加班上,诸多诸多的烦恼,都没处发泄。大概只能用鲁迅的话来形容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富士康的资本家们,你们应该多为正在生产线上流着汗,不停工作的工人想想,他们也是人,他们还在为孩子的学费,自己的晚餐担忧,你们难道就忍心这样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么?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每天10小时做着重复的单调的无味的工作,每个月得到的工资只够支付基本的生活支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换来的只是一张火车票的钱,家里还有孩子在等钱上学,你们受得了么?是的,不榨取剩余价值,企业将无法发展,但是,应该多为他们想想,适当的涨涨薪金,适当的多组织些活动,放松工人们的心情,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加班时间!虽然你们开出的待遇,在如今求职如此困难的社会中,还是能吸引好多的应聘者前来,但是,如果不改变你们榨取剩余价值的尺度,第20跳,第30跳,还是会相继出现的,即使那十几跳无法拖垮你们的公司,但是,看到那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看到他们的亲人伤心欲绝的表情,你们能心安么?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2、腾讯网:http://finance.qq.com/a/20101011/005584.htm 给工人们多一点关爱,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三篇: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马克思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之后,又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由于代替可变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以其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出有用产品,把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由于支出了抽象劳动,它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即剩余价值。资本自身内部的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突出了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考察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或称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揭示了劳动力受资本的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就是资本榨取工人血汗的测量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 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可以说,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特性。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深圳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3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工友、农友和其他任何一个略有良知的朋友闻此噩耗,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无不感到心惊肉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以来,深圳富士康在众目睽睽之下接二连三刷新员工跳楼纪录,必有其不可告人的企业“黑幕”。
富士康在我国台湾被称为鸿海集团,1988年投资祖国大陆,是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只是显得另类的是,以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规模、企业名气、企业实力,员工的收入居然还只能无限接近最低收入线。当然,这与富士康“代加工大王”的企业定位有关,富士康为国际很多知名电子品牌生产产品,但它从来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出厂后,被贴上惠普、苹果等著名品牌后,高价卖出,而富士康没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它所能做的只是榨取自己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像建筑工地的包工头,虽然是他们带着广大的建筑农民工盖起了高楼大厦,但这些永远不属于他们,包工头们所能攫取的也只是这些最底层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马克思说“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只有在不劳动时才感到自由,感到舒畅。这种劳动制度使人扭曲成为机器,人沦为了物。80后女孩青桐毕业后进入富士康做一名基层员,亲历过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职场斗争,2009年辞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富士康工作期间,我也曾想自杀。”她说,自己进入富士康的第一年,每天穿着一件白白厚厚的只能看见眼睛的无尘衣,埋头工作12小时,出现一点差错,面临的是上级主管的批评,还要扣工资。工作时,有巡视人员突然出现在你背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你,吓你一大跳。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与外界是一种隔绝的状态,即使住在同一宿舍,大家也不怎么说话。那些试图或成功自杀的员工在劳资博弈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有时需要遵守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规章制度,必须用透支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来换取勉强糊口的薪水,不少时候还被克扣拖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主眼里,他们和冰冷的机器设备别无二致,都是换取利润的工具,都叫成本。在泰罗制的劳动过程中,人被异化为兽,这样的劳动活动被异化为痛苦的折磨,幸福指数几乎为零。连以后一月为主管的青桐姑娘就几乎自杀,更何况挣扎在一线的工人呢?难怪当青桐的自传体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一书刚上市就反映强烈。
一个员工跳楼,可能是个体的原因,如果连续有员工跳楼,那么显然富士康有问题。富士康的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力,必须认识到,新一代打工者和他们的前辈不一样了。虽然报酬是重要的考量,但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不再只满足于报酬,他们更关心发展空间和人的自由与尊严。上升通道被堵塞,对未来的想象被挤压,头顶看得见而冲不破“玻璃天花板”,就会产生形而上的绝望。前员工马丽群,有一个特别身份,她是今年1月富士康跳楼员工马向前的姐姐。马丽群介绍:“我们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来做去,可以说被训练成了一台机器。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不尊重我们员工的自尊心。有的时间,说不好就骂,有时候骂你都很正常。”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富士康基层员工的生存境况。据称,富士康十分重视成本控制。2008年,深圳市把最低工资标准从750元增长到900元,这就让富士康感到受不了。为此,特地把手机生产基地转移到河北廊坊等地区。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趋势,我们不得不过早的作好就业规划。或许你想过进入外企或国企,每月领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对外称这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或许你已将目光投向海外,指望着出国深造,做一个海归或争取一张绿卡;或许你下决心自主创业,创办自己的公司。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我们将在自己的公司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让我们看到,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会领着满意的工资,多年以后甚至可能在公司有自己的团队,在某些方面不可替代,但却始终摆脱不了被剥削者这一角色。随着科学的进步、劳动过程的复杂化和脑力劳动作用的加强,我们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与我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领着工资,却也在无偿地为公司创造着不可计数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真正价值,不能被职位和工资衡量。或许我们中有少数会坚持自主创业,扮演剥削者的角色,这也是摆脱被剥削身份的有效途径,自主创业的成功无疑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吸取富士康现象的教训,我们不应被利润蒙蔽良心,忽视员工的感受,无论在何时何地凝聚力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有理想有目标的新一代青年,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残酷地摆在眼前,如果不能适应就应该尝试着去改变,这个时代,还不需要我们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反抗去斥责。面对多变的社会,我们应保持思考,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实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第四篇: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理论的演讲稿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代表应用化学2班第一组,为大家展示我组的ppt,我组的课题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剥削理论。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首现,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
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以盈利、掠夺殖民地为目的,不停地打仗,打得民穷财尽,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那只有―打白条‖了。
当时有几个聪明人献计献策,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当时国王问,我怎么让人去买白条呢?聪明人说,―白条‖现在千万不能卖,因为它没价值。国王问,我怎么创造出白条的价值呢?聪明人说白条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你就告诉他们这个―白条‖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国王说,这个未来的现金流用什么作担保呢?聪明人说用―东印度公司‖(一家以炮舰为前导、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未来掠夺的金银财宝来作担保。因为有未来现金流的保证,于是,gov-ern-ment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第一批傻瓜再给第二批、第三批傻瓜……最后―白条‖的价格被炒得无比之高。欧洲发生三次金融危机,是连续发生了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包括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
而后。
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我们今天在中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只是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
1770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新思维,就是政府和国营企业分家,即国营企业民营化。个人总觉得这个怎么这么像我们的改革开放。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建立工厂,污染环境,现在的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一样也不少。
从历史角度来看,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剥削制度。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的人身和劳动成果。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农民租地耕作并且交一定的税。资本主义制度在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出售劳动力。为什么劳动力可以出售呢?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是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根据李嘉图的著作,编写了《资本论》。
马克思说:资本的分布不公,原始资本主义受到挑战。以过去的历史来看,工业革命结束封建王朝,而工业革命之后,一个追求公平的共产主义诞生。而工业革命期间,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剥削的。
而什么是剩余价值你?
一般商品的流通形式:商品1—货币—商品2。一般商品流通中,货币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资本的流通公式:货币1—商品—货币2。
资本流通的目的在于货币量的改变,即实现价值增值。剩余价值=货币2 – 货币1。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中,由于有增值,可是这却不违等价交换的原则。
无论是在购买阶段还是在售卖阶段,交换都严格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否则交易就不可能成功,这说明,单纯的交换和流通本身并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而在流通之外,资本家知同属于自己的东西打交道,资本家把自己的钱从一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价值的增值既不能脱离流通过程,而又不能完全在流通之外发生。要实现价值的增值,资本家就必须购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能在流通之外的使用本身就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而它就是劳动力。
而这也是资本家的手段,就是把劳动力变成商品,并且想尽一切方法榨取更多的劳动力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和一般商品一样有生产或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资本家通过(1)增加工人劳动时间,(2)加大工人的工作强度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举一个例子。
关于棉纱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现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生产使用价值不是目的,资本家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为物质载体的商品价值,尤其包括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的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了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个一定点,那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马克思说: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账主义生产过程。
所以,劳动过程只是表现为价值增值的手段,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所谓的剩余价值,就是有雇佣工人在剩余时间里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
资本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以及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
剩余价值规律还贯穿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历史趋势。
这里以及以上所说的资本主义指的是原始资本主义。
第五篇:论文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论文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生产力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他们也更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也不是没有曲折,不会永远持续增长,因为它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牵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层面揭示了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深刻原因,而且重视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机器大工业下诸如固定资本更新等体制、技术层面的一般原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因此,经济危机爆发的各种条件依然没有改变,经济危机产生的土壤也不可能根除。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为全面解读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里欧•帕里奇的文章说,马克思甚至还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开出了解救“药方”。马克思开出的第一个“药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无可避免会导致社会的疏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赤裸裸的个人利益和金钱交易,两极分化令社会涌现大批无家可归的贫困者。这种赤裸裸的疏离和剥夺也会使社会中各成员起来进行斗争,去建立取代资本主义的另一种制度,这也是马克思开出的最为激烈和彻底的一个“药方”。马克思开出的第二个“药方”是号召金融市场的公有化,“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共产党宣言》)。这次金融危机所暴露的有关资本主义的荒谬性,甚至已超越了金融领域。马克思的第三个“药方”是提倡打破“以资本主义市场手段解决一切问题”的逻辑,转而利用国家集权的机构解决诸如气候变化等问题。最后,在第四个“药方”中,马克思呼吁世界各经济体,为了应付目前的金融危机,应以团结一致的行动取代钩心斗角。但与此同时,新的变革却必须从各国内部做起。因各国国情不同,变革的措施也要考虑客观实际,但变革的决心是不可或缺的。
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从体制层面上防范,又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防范,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制度层面建立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建立规范管理的根本措施,形成安全的屏障,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对等单元进行调控。二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防范和约束企业的市场行为,使之朝向公平、有序的竞争方向迈进。三是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方面,要积极建立有效的监督、调控、预防和警戒措施,特别是在高风险的金融行业、一些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垄断行业,更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调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