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时间:2019-05-13 16: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第一篇: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电影《雨人》是1988年就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选择了“亲情”这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主题,并且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使用道德的多重选择来对“亲情”概念加以烘托。影片从一开始查理原本想利用雷蒙获得其监护权,到最后的不依不舍的感情,从查理把“雨人”带出医院开始直到“雨人”返回医院是影片的中心叙事段落,这其中无论从两个主人公的自身特点,还是从剧情中的感情变化,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

雷蒙,一个自闭症患者。因他的名字谐音同“rain man”,所以电影取名叫《雨人》。三百万美元把查理和雷蒙两兄弟联系到了一起,查理原本想利用雷蒙获得其监护权,进而得到一百五十万父亲的遗产,于是铤而走险,带雷蒙离开疗养院去洛杉矶。可是七天的共同生活却让查理改变了初衷。在整个过程中,两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性的活动发展着彼此的感情,查理从一开始的金钱的选择到后来对亲情的选择,过程中两人不断与外部社会发生联系,人性本质的社会性也渗透在两人的多种社会活动中。

弟弟查理是个汽车商人,精明能干。但是在他的公司面临危险的时候,与自己不和并且多年不联系的父亲去世了,更要命的是父亲给他的遗产里只有一两旧车。这让查理很气愤,于是他去寻找那个得到父亲巨额财产的继承人,由此引出了“雨人”雷蒙。也是在这时候,查理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还有个哥哥,还是个自闭症患者,查理很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是对金钱的欲望驱使他一步步策划如何从这个傻哥哥身上拿到那笔“本该属于”他的钱。无论查理是怎样的一个个体,他会做什么样的事,这些都受他自身生活的社会中的全部相互作用的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查理一开始对于哥哥的态度到后来经过两个人的朝夕相处,唤醒了他心里的亲情,这个过程是在整个与社会的接触中进行的,同时两个人的社会性也互相影响着对方。

查理的哥哥也就是“雨人”雷蒙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由于先天的缺陷,父母害怕他伤害小弟弟,他不得不在弟弟查理出生后离开自己的家庭走进护理院,从此与世隔绝。然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雨人”的心理有缺陷,但是他却有着常人无法比的超强记忆力。雷蒙在疗养院里最开心的事便是每周六父亲的来访。在那一天,他可以和父亲聊天,谈论那辆1949年产的黄色敞蓬车,学习开车,享受父亲对他车技的夸奖,所以雷蒙总是对人说“我开车的技术好极了”。这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他的幸福宣言:我有一个爱

1我的父亲。虽然雷蒙是个自闭症患者,但是他还是与整个社会发生着种种联系,也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他没有金钱的概念。”这就使得他远离了世俗的人,走向他独有的内心世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自己的兴趣做所有的事情,“下雨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出去。”这就是“雨人”,他住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拥有非常丰富的快乐,他很忙,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从雷蒙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从本质上看都是社会行为,它们都是以处于一定的关系中的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他总会记得记忆中的父亲,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记得所有一切经历过的事情。

影片中所谓“道德的多重选择”,实际上指的是在片中作为弟弟的查理在对待金钱利益和手足之情上的两种选择,这也是构成影片矛盾的焦点所在。本片并没有什么花哨剧情,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娓娓讲述一段被遗忘的亲情。伴随着哥俩“旅行”的开始,两人的亲情也在培养,在逐渐的磨合,只是特殊的血缘关系会加速磨合。从雷蒙身上可以体会到,无论什么样的人,对“爱”都有两方面的寄托,即爱与被爱,两者的同时存在,就构成了幸福。在兄弟两人爱与被爱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能动性与目的性,比如:当他可以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害怕坐飞机,准时看“人民法院”,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等等。

如果用“善”或者“恶”来断定一个人的人性本质的话,是有失全面的,例如弟弟查理一开始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得到大量的遗产,所以他才委屈自己非常难受甚至难以忍受的跟哥哥在一起。但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狡诈他的暴跳如雷他的唯利主义在哥哥善良天真的无形影响下变得温柔起来。同时也变得有人情味善良起来。不坐三小时的飞机而改坐三天的汽车。后来甚至帮哥哥脱鞋子,听哥哥回忆童年在一起的时光,还教哥哥跳舞。直到后来查理和“雨人”在赌场赢了一大笔钱后和苏珊娜一同乘车嬉戏。如果我们用善或者恶来断定查理的人性本质的话,这时会发现很难下一个定义,或者说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是如果说其人性本质是社会性的话,就避免了这一标准的分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自始至终查理无论怀着善或者恶的目的他都是与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人性本质的社会性这一观点。

雷蒙的语言丰富多彩,喋喋不休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是感觉到他的单纯和可爱,想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东西我们常人看来不关痛痒但在雷蒙那里却是如此的重要。比如,但有一样东西让弟弟大发了一把,那就是利用雷蒙惊人的记忆力算

牌。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搞笑的情节,特别是在当一个“非正常”个体进入“正常世界”时的各种行为都会给人以怪诞、滑稽之感。影片借“雨人”大作文章,尤其是由于他的固执、苛守规章引出的连串喜剧,如前文中提到的闯入弟弟房间一段,在影片中段执意要买指定内裤以及当他借别人家收看电视时,家中小孩子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视与他像孩子般看得津津有味形成的反差。其实,人的社会存在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只要人存在,这个过程就永远不会终结。“爱的付出”其实是件美好的事,因为没有一个人是铁石心肠。播下爱的种子,就会有收获。影片中的查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雷蒙这位从天而降的陌生兄长给他狭隘的生活打开了一个新匣子,他学会了倾听,理解了父亲,暴躁冲动的脾气也收敛了。雷蒙使他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幸福。送人玫瑰,手亦留余香,更何况送的是自己的真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人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从其现实性上说,人是一种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吧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本质特征。憨傻的雷蒙不会表达,然而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守护着亲情。这种特殊在于他是个特殊的病人,他的一切情绪反应都是本能,不虚伪,不造作。所以,不管是弟弟查理还是我们这些观众,都被他感动了。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吝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为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把我们磨练得既坚韧又脆弱,既聪明又敏感,我们会不自觉地把社会和工作中的彼此算计带进生活,所以在面对“情感”这一问题时总是踌躇不前。其实,不妨向雷蒙一样,简单一点,不去计较爱的付出与回报,跟着自己的心走:有了喜欢的人就勇敢的告诉他(她),遇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多和他(她)联系。当我们主动跨出了第一步,就靠近了幸福。我们无法衡量爱的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就像雷蒙和查理两兄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查理对雨人只是个模糊的印象,而雷蒙却紧拽着他们俩的合照,但是只要身边有那么一群能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人存在就已足够。

第二篇:从《雨人》看心理健康

从《雨人》看心理健康

《雨人》是以一个自闭症患者为主线,刻画了从金钱至上到兄弟情深的人性发展过程。这部片子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了奥斯卡的很多奖项。正是因为这部片子,自闭症才开始被人们所关注,自闭症患者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雨人》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弟弟查理因为一辆别克轿车和父亲产生了误解,十几岁就离家出走。本打算一辈子不认他父亲、不回家,然而在父亲葬礼前接到了父亲律师的电话——催促他回辛辛那提进行父亲的遗产交割。视财如命的他立马和女友苏珊赶到了辛辛那提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在得知自己只能获得遗产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小玫瑰花园和那辆1949年产的别克轿车,而遗产的绝大部分300万美元(1987年的300万)则成为信托基金留给了对他来讲几近陌生的哥哥雷蒙时,查理气愤不已。但精明如他,冷静思考过后决定争夺患自闭症哥哥的监护权,唯有如此,他才能如愿以偿地获得父亲遗产的绝大部分。

可当他偷偷带着哥哥回洛杉矶时,他发现患高功能自闭症的哥哥有一系列的怪癖:他不坐飞机,因为飞机失事后果严重;不走高速,车祸多发生在高速公

路上;每天有固定的作息,看固定的电视节目。家具摆放位置要和在疗养院时一样;买裤子哥哥要在同一家商店买同一个牌子的等等。这都让弟弟查理抓狂,并且他对患病哥哥的恶语相向。苏珊也无法忍受查理的自私和视财如命以及他对哥哥雷蒙德粗暴态度,随后毅然离开了他。

但后来查理发现雷蒙虽身患自闭症,但却有着异于常人的“超能力”。如: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可以记住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遇难人数;可以记得每次电视节目里的内容;看过的书、电话本可以倒背如流;掉在地上的一盒牙签他瞄一眼就可以准确的说出它的数量;可以同时记清十二副牌洗牌之后的每一张牌位置。因此查理利用雷蒙这些“超能力”在赌场赢得了一大笔钱,解决了他生意上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在和雷蒙的相处过程中,查理逐渐认识到了雷蒙德优点——单纯、乐观,这正是他所缺乏的。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雷蒙其实一直保护着他的事。此时她意识到了父亲和哥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沉睡已久的亲情被唤醒。苏珊回来后发现了查理的转变,经过挫折后的爱情也变得更加坚定与热烈了。

影片的最后,雷蒙和查理未能生活在一起。但查

理经过与雷蒙相处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变得更关心他人,不那么自我、不那么拜金了。两兄弟的感情也变得十分深厚了,查理意识到了自己对雷蒙的责任。

《雨人》的成功也许不仅仅因为他在拍摄、制作、演绎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同时它也可以算作一部极其出色的心理教育片。

片中一开始就向我们描述了弟弟查理这种视财如命、极端自我、对人冷漠的不健康的心理。而健康心理所需要的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是查理不具备的。苏珊多次要求查理善待雷蒙,查理都嗤之以鼻,依然我行我素,导致随后苏珊离开了他。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或建议的心理健康要素也是他不具备的。

然而在和雷蒙相处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了之前的快速的生活节奏、公司里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心理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因此他放慢生活节奏,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手足之情的珍贵,亲情的美好。

雷蒙本身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虽然它在某些方面有着异乎于常人的“超能力”。但若按心理健康的分析标准: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正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的正常人格来看,他显然应归类于不健康的那类人群中去。虽然他很有自控能力、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作息时间生活、娱乐。但患自闭症的他存在社会交往的障碍,交流沟通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肢体语言呆板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智商偏低,他不清楚什么是自尊心、自信心;偏执、有怪癖——非某种内裤不穿。但我们不能苛求雷蒙,毕竟他在精神上、生理上都是不健康的。

不过在和弟弟重逢并待在一起的时间里也让他有了些变化。比如说:怪癖减少了一些,对饮食和穿着的偏执减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他能和一女士约定一块儿跳舞(虽然最后未能如愿)。

总之看完《雨人》之后,忽然觉得亲情的力量是如此的细腻又震撼人心。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健康心理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乃至生活品质。心理不健康很可能会像改变之前的查理一样自私、自负,生活充满不阳光,总不开心,心理阴暗。而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则会让我们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如意,更会经营生活。并且健康的心理也更易于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胸襟、更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马克思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之后,又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由于代替可变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以其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出有用产品,把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由于支出了抽象劳动,它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即剩余价值。资本自身内部的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突出了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考察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或称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揭示了劳动力受资本的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就是资本榨取工人血汗的测量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 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可以说,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特性。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深圳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3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工友、农友和其他任何一个略有良知的朋友闻此噩耗,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无不感到心惊肉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以来,深圳富士康在众目睽睽之下接二连三刷新员工跳楼纪录,必有其不可告人的企业“黑幕”。

富士康在我国台湾被称为鸿海集团,1988年投资祖国大陆,是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只是显得另类的是,以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规模、企业名气、企业实力,员工的收入居然还只能无限接近最低收入线。当然,这与富士康“代加工大王”的企业定位有关,富士康为国际很多知名电子品牌生产产品,但它从来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出厂后,被贴上惠普、苹果等著名品牌后,高价卖出,而富士康没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它所能做的只是榨取自己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像建筑工地的包工头,虽然是他们带着广大的建筑农民工盖起了高楼大厦,但这些永远不属于他们,包工头们所能攫取的也只是这些最底层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马克思说“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只有在不劳动时才感到自由,感到舒畅。这种劳动制度使人扭曲成为机器,人沦为了物。80后女孩青桐毕业后进入富士康做一名基层员,亲历过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职场斗争,2009年辞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富士康工作期间,我也曾想自杀。”她说,自己进入富士康的第一年,每天穿着一件白白厚厚的只能看见眼睛的无尘衣,埋头工作12小时,出现一点差错,面临的是上级主管的批评,还要扣工资。工作时,有巡视人员突然出现在你背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你,吓你一大跳。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与外界是一种隔绝的状态,即使住在同一宿舍,大家也不怎么说话。那些试图或成功自杀的员工在劳资博弈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有时需要遵守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规章制度,必须用透支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来换取勉强糊口的薪水,不少时候还被克扣拖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主眼里,他们和冰冷的机器设备别无二致,都是换取利润的工具,都叫成本。在泰罗制的劳动过程中,人被异化为兽,这样的劳动活动被异化为痛苦的折磨,幸福指数几乎为零。连以后一月为主管的青桐姑娘就几乎自杀,更何况挣扎在一线的工人呢?难怪当青桐的自传体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一书刚上市就反映强烈。

一个员工跳楼,可能是个体的原因,如果连续有员工跳楼,那么显然富士康有问题。富士康的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力,必须认识到,新一代打工者和他们的前辈不一样了。虽然报酬是重要的考量,但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不再只满足于报酬,他们更关心发展空间和人的自由与尊严。上升通道被堵塞,对未来的想象被挤压,头顶看得见而冲不破“玻璃天花板”,就会产生形而上的绝望。前员工马丽群,有一个特别身份,她是今年1月富士康跳楼员工马向前的姐姐。马丽群介绍:“我们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来做去,可以说被训练成了一台机器。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不尊重我们员工的自尊心。有的时间,说不好就骂,有时候骂你都很正常。”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富士康基层员工的生存境况。据称,富士康十分重视成本控制。2008年,深圳市把最低工资标准从750元增长到900元,这就让富士康感到受不了。为此,特地把手机生产基地转移到河北廊坊等地区。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趋势,我们不得不过早的作好就业规划。或许你想过进入外企或国企,每月领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对外称这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或许你已将目光投向海外,指望着出国深造,做一个海归或争取一张绿卡;或许你下决心自主创业,创办自己的公司。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我们将在自己的公司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让我们看到,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会领着满意的工资,多年以后甚至可能在公司有自己的团队,在某些方面不可替代,但却始终摆脱不了被剥削者这一角色。随着科学的进步、劳动过程的复杂化和脑力劳动作用的加强,我们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与我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领着工资,却也在无偿地为公司创造着不可计数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真正价值,不能被职位和工资衡量。或许我们中有少数会坚持自主创业,扮演剥削者的角色,这也是摆脱被剥削身份的有效途径,自主创业的成功无疑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吸取富士康现象的教训,我们不应被利润蒙蔽良心,忽视员工的感受,无论在何时何地凝聚力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有理想有目标的新一代青年,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残酷地摆在眼前,如果不能适应就应该尝试着去改变,这个时代,还不需要我们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反抗去斥责。面对多变的社会,我们应保持思考,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实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第四篇:从《孔乙己》看人性

从《孔乙己》看人性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干瘦的文人,浓密的八字胡,一双伶俐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什么。在那个国人需要醍醐灌顶的年代写出了多少篇醒世的作品,给麻木的国人重重一棒,他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经典的人格魅力影响到现在。

初‚识‛鲁迅先生,是《故乡》一文,到了中学《孔乙己》走入了我的视线。孔乙己是当时社会的悲哀,他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既不是当时的‚长衫‛读书人,因为这样的人是受人尊敬的,是那时候社会的上等人;又不是‚短衫帮‛,能够利用自己的力气去养活自己。他是当时咸亨酒店备受嘲笑和打击的人,因为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只会好吃懒做,不愿以劳动换生存,奠定了他既受‚长衫‛的瞧不起,又受‚短衫帮‛嘲笑的地位。他不被社会所接受,便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每每孔乙己来咸亨酒店,便会成为人们嘲笑和愚弄的对象,人们以逗弄他为乐,不乏看出对孔乙己命运的漠然。文中出现了当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孔乙己本身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得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只是不得已

而为之。

孔乙己身上也有一些令人欣赏的方面,在咸亨酒店他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从这不难看出尽管生活如此窘迫,但作为一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仍固守着一个读书人的气节,尽管有的时候他会因为没有钱而偷窃,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而孔乙已也是很喜欢小孩子的,尽管小孩子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接近他。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这不难看出他内心的善良,因为往往孩子是最纯洁的,然而作为孩子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这也为孔乙己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当时的社会造就了一群冷漠的人,连小孩子都能这样漠视这个时常‚教写字、给茴香豆吃‛的孔乙己,更何况是所谓的‚长衫‛‚短衫帮‛和那些举人老爷们……

文章很快就进入了高潮——丁举人残害孔乙己。鲁迅先生借此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批判。丁举人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正是因为他是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成为了‚丁举人‛的结果。孔乙己遭受到了这么大的冤屈和侮辱,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从人们对于孔乙己没来的对话中,我看到的只是讥笑与对丁举人的惧怕,却对丁举人的凶残行径,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对于孔乙己的命运大家的反应也很冷淡‚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这是小说的高潮所在,鲁迅先生利用文字做武器投身到了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浪潮中去,因为文章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当时的中国正是**不堪的年代,清末民国初,新旧更替,政局不稳,人们都明哲保身。

文中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表示估计的,而‚的确‛又是表示肯定的。一般来说,这么矛盾的词语是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在我们现在的语文学科上算是一个病句。然而,这句子却让人觉得有一种味道,有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从孔乙己这个悲剧任务的命运来看,腿未打折,他的生计就很艰难,更何况是折腿以后,除了穷死,别无生路。‚的确‛是他悲惨命运的必然归结。而之前的‚大约‛呢?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孔乙己死了,谁也没有听到过孔乙己死了的讯息,人们本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他,就连掌柜,也是在取下粉板时会想起他‚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所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大约‛,表示一种推测。鲁迅的笔,就像一把利剑,刺破这层层的黑暗,他要光明,他要 这个社会进步,要整个国家强大!他就是呐喊着,声嘶力竭,荡气回 肠。他有自己的爆发点,他努力要去唤醒还睡着的人们,在他们麻木 的心上撕开流血的口子,让他们开始出现敏感的反应,让潜伏于地下 的新生力量结成洪流而喷薄欲出!这种呐喊,只有鲁迅才能做到,他 所带来的刺痛感,干脆利落地陷进每一个人的肌肤。就像鲁迅所召唤 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要怕希望渺茫,也不要怕力量

微小,只要有人想往前走,只有人敢往前走,那么多人的脚,定能走 出一条亮堂的路来!鲁迅的那个年代,与我们的现在虽相隔甚远,但 那种思想,那种责任,那种抱负或是理想,是一样的。

最近铺天盖地的新闻无不在诉说这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2岁女 童小悦悦在痛苦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她的离世是周围人的漠视造 成的,被两辆车碾压,16位路人的无视。如果说拾荒老人的援手为 自己的良知为文明留住了颜面,那么现在的我们需要的则是剖析自 我,是什么令我们无视生命,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忍住刮骨疗伤 的疼痛,用良知尖刀自剖丑陋‛。时代需要鲁迅,我们更需要鲁迅的 精神。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一个从乡村熟人社会迈向城 市化的时代,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人际关系疏离,价值观缺乏共识,许多生活上的社区和精神上的社区,归属感也不高,陌生感很强,社 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过渡的时代,我们需要抨击不良现象,但请不要无度地抱怨,更需要的是守护每一份善良,唤醒沉睡着的良 知和迷失的人性,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保有一份善良,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让人类不再漠视生命,让孔乙己的悲剧不再重演。冷漠的社会培养了冷漠的人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久远的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民族,忘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忘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家人朋友。你需要爱,我需要爱,社会更需要爱,愿爱浇灌出美丽的鲜花,装点冷漠的社会,让人性不再冷漠,让生命不再被漠视……

第五篇:《雨人》电影

通过影片《雨人》管窥自闭症

我觉得《雨人》这部电影非常经典,不论是在剧情设置还是在演员的演技方面都堪称一 流,但我觉得在看了这部电影并查找了相关资料之后,我所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对自闭症的了 解比原来深入了很多。

《儿童异常心理学》一书中对孤独症的定义是: “孤独障碍或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的发 展障碍,它以社会功能语言和沟通缺陷和极不寻常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它影响着儿童与他 们的世界相互作用的每一个方面,涉及脑的很多部分,破坏我们作为人类的最显著特性—— 社会回应沟通能力和对他人的感觉。”

其实孤独症的正式定义是早在 1943 年就由精神病学家里欧坎纳作出的,当时他虽然也 清楚的看到孤独症是一种天生的缺陷,但他还是将 “父母希望孩子不存在的愿望视为儿童孤 独症的诱发因素”,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而且在经过许多实验及案例的分析之后,孤 独症现在被认为是生物学基础上的发展障碍,它在生命的头五年出现。

我觉得达斯汀·霍夫曼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特点演绎非常到位,对照 DSM-IV-TR 孤独障 碍症诊断标准的主要特征来看影片中的一些片段就会很容易理解影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 有那样的行为了:

1.在社交方面有质的损害,至少有以下所列的两项:

(1)在多种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方面存在明显的损害,如眼对眼的凝视、脸部表情、身 体姿势与调节社会交往的手势。影片中雷蒙有两个特征性的身体姿势: 在和其他人一起谈话 时,他总是歪着脖子,而且手经常放在胸前不愿意放下来,在两兄弟假装是调研人员想要进 入农场主家里看电视时,查理不得不强迫他把手放下来。还有他总是面无表情,即使是在赌 场遇到了他喜欢的女孩子,他也无法用欣喜或激动的表情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

(2)不能与同龄人建立起与发展水平相当的关系。

(3)不会自发寻求与别人分享喜悦兴趣或成就。雷曼不喜欢甚至害怕别人动他的东西,当苏珊娜拿了他的卡片的时候,他说了他经常在紧张时才会说的话: “Who's playing first? Yes.I mean first base.Who?”,而当查理拿他的书的时候,他甚至惊恐地逃出了门外不

敢进来。

2. 在沟通方面有质的损害,至少有以下所列的一项:

(1)言语发展落后或完全缺乏(不尝试通过其他可选择的沟通方式如手势或模仿进行 补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中的主要困难不在数量(声音词和语法)或语义的(意义)运 用。他们很难理解不符合标准的陈述或很难调整他们的语言以适应环境。如在影片中雷曼看 到人行道前方的交通灯上写着“Don’t walk

”,如果是正常人的话应该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 随机应变的,看到还没有车开过来的话会走到路对面去,但雷曼却立马停在了马路中央,不 管路上是不是还有车子要走、他会不会被车子撞到。

(2)独自一个人时,讲过多的话,但在主动开始或维持与他人谈话的能力方面却有明 显的损害。雷蒙的这一特点其实为影片带来了很多喜剧效果,因为每次都在他弟弟心烦意乱 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会在他耳边喋喋不休,弄得查理常常捶胸顿足,火冒三丈,但他 还是毫不知情地继续着他自己的演说。

(3)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特殊语言。如他自始至终一直在念叨的那几句“谁在一 垒”的话,以及他在听到汽车的音响中放出“摇滚乐的未来”那句之后一直不停的重复,最 终导致他弟弟实在受不了了朝他怒吼,可他也还是无动于衷、依然故我地念叨下去。

(4)缺乏符合发展水平的多变的自发的假装游戏或社会模仿游戏。

3.重复的和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有以下所列的至少一项:

(1)包含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的、限制性兴趣模式,无论是兴趣的强烈程度还是兴 趣的焦点都是不正常的。这在影片中是表现最多的,比如他对电视节目异常的痴迷以及对烘 干机产生的特殊的兴趣。

(2)明显顽固地坚持特殊的、非功能性的日常习惯或仪式。比如他对他卧室的一成不 变的布置:床是要放在窗边的,一定要有书,桌上一定要有笔和纸。还有他星期一至星期天 每天一日三餐的内容绝对不能改变,连枫糖一定要在煎饼之前上都是一成不变的,以及片子 中非常搞笑的一个地方:他的内裤一定是要在 Cincinnati 的 K 市场上买的特定型号的平口 裤。

(3)刻板和重复的运动方式。

(4)持久稳固地专注于物体的部分或整体。在餐厅里点餐时,雷曼一直在不停地拨弄 餐厅里餐桌上放歌曲单的架子,以致查理无法忍受他制造的聒噪的声音而制止了他。

影片还有一些地方对孤独症患者的症状也表现得非常真实,比如当你同一个孤独症患者 说话,他可能会表现得如同一个聋子,当查理第一次见到雷曼对他说话时,雷曼完全没听到 一样,奇怪的查理不禁问起旁边的工作人员 WERN,说他是不是听不到别人在讲什么。还有 很多孤独症儿童会对噪音或移动的物体表现得极端害怕或者逃避,在影片中雷曼对流动的水 和着火的警报器尖锐的声响都表现出异常的惊恐。

从以上总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雷蒙并不是符合所有的孤独症障碍诊断标准的主要特征 的。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意思是它的症状模式能力范围和特征以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严 重程

程度表现出来。孤独症儿童不仅在认知语言和社会能力方面差异很大而且还表现出许多孤 独症非特有的特征,最常见的是智力落后和癫痫,因此,同样被症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他们 之间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孤独症儿童可能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水平,从极度的智力低下到高于智力的平均水平。我觉得雷蒙是一位不幸的孤独症患者中的幸运儿,因为调查显示大约 80%孤独症儿童有智力 缺陷,只有剩下的 20%智力在平均水平或高于平均水平。雷曼所具有的超常的记忆和计算能 力说明他应该是那极少数智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人了。

《另类天才之谜》一文论述了两种对于孤独症患者所具有的“天赋”的解释,第一种看 法是“研究人员认为,自闭症患者之所以具有超常的能力,是因为他们能够洞察常人察觉不 到的细节、牢记常人记不住的细节”。另外一种解释是: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另类天才的出 众才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先天遗传。由于大多数另类天才都患有 自闭症,不能感知别人的情感,因此他们更执着于自己的世界。他们往往重复做同一件事,当重复次数达到一定的数量,人的行为便形成固定模式,可以下意识地对此模式进行自动加 工,而不需要占用大脑的资源。或许这正暗示着另类天才并没有过人之处,他们出众的才能 只不过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这一点这在影片中也有表现,雷蒙喜欢把一句话翻来覆去 说好几遍,这样他自然而然就能记得住、记得牢。而且他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随时随地记 笔记,这必然都能帮助他加强记忆。所以这也给我们以启示:要成为天才,先天遗传和后天

努力缺一不可;而记忆的关键还是要靠内心的专注和不断的重复。

对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我也做了一些了解:

(1)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2)尽管孤独症的特殊基因位点尚未确定,但孤独症是一种遗传疾病。孤独症患者 的非孤独症亲属在社会语言和认知方面存在缺陷的比例高于正常人,这些与在 孤独症患者中发现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不过没那么严重且与智力缺陷或癫痫 无关。就像在课堂中讲的,孤独症与遗传的联系没有精神分裂症那么高,但它 跟遗传因素的联系还是很密切的。(3)在许多功能领域存在精神心理损害,涉及智力、注意、记忆、语言和执行功能。(4)在小脑和中颞叶以及边缘系统有关的结构中存在结构性异常。

最后,我想就影片本身的剧情来做个简短的评论。我觉得电影《雨人》和《阿甘正传》 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

部影片都是创造了两条平行却又相互交联的线索,一条是以雷曼 和阿甘这样有点“自闭”或“弱智”的人展开的主线,而另一条则是以查理、珍妮和丹上尉 这样的正常人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这两条线索的比较,我觉得我可以对故事所表达的深刻内 涵有了一定的理解。我想导演是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短暂而脆弱的生命当中,真正应该追求 些什么,应该珍惜些什么,什么才是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查理一心想要赚钱、赚大 钱,却忽略了和独自抚养他长大的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而且即使对于善良体贴的女友他也 从来不愿真正地敞开心扉,总是戴着面具去面对周围的人;珍妮一心想要成为大明星,于是 一次次“抛下”阿甘独自“远行”,不愿让阿甘成为她成名途中的一个“累赘” ;而丹上尉则 一心想要成为国家级的战斗英雄,为了这个目标他连自己宝贵的生命都愿意放弃,更不必说 去珍惜战友之情,答谢阿甘冒死相救的恩情了。然而这三个人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却“有心 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般地在雷曼和阿甘身上全部实现了,我想这并不是一种戏剧 性的巧合,而是因为雷曼和阿甘所共有的一种特质,那就是懂得珍惜。他们珍惜自己所经历 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们认真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去 虚度自己的生命,或者是把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个筹码、一个可以踩踏的阶梯。所以从 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应该时刻怀着对他人、对自己的爱,不贪婪、不急功近利,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的生活下去,我们是能够获得我们 想要的幸福,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参考文献:

[1] [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儿童异常心理学[M].山东:暨南大学出版 社,2004:385-424.

[2] 鲍小娟.另类天才之谜[J].科学画报,2010(3):36-37.


下载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论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去年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6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而这也引起了社会对于这个知名......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何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

    《雨人》电影赏析

    《雨人》电影赏析《雨人》整部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的叙述结构。根据剧情的发展,电影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从弟弟查理的角度来说,即:排斥雷蒙,一心想得到父亲的遗产到发现雷蒙就是童年......

    电影《雨人》观后感

    电影《雨人》观后感 ——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谊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巴瑞·莱文森在1988年推出了这部以天才自闭症患者为题材的影片《雨人》,在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后,它立即引起了医......

    电影雨人观后感

    《雨人》观后感以前听说过《雨人》这部电影,具体的内容却一无所知。这次看完之后,它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雨人这部电影,借助孤独症来体现着现代社会人类的孤独与封闭,查理在遇到他......

    从电影看中西文化

    电影中的西方文化摘要:光影百年,绚烂多彩。自从电影诞生之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它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影已经渗透......

    从京剧《四郎探母》看人性光辉

    从京剧《四郎探母》看人性光辉 陈熙元 201401212 金融1402 《四郎探母》是京剧中极为经典的作品,百余年来常演不衰。一个原因是行当丰富,如老生杨四郎、花衫铁镜公主与萧太后......

    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星星以前的片子大家都很喜欢,要说最喜欢的自然是《大话》了。但不知为何,我发现在所有关于星星的影评中间,评论《济公》的文章很少很少,即使有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