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就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推荐)
2011年就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
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信息、软件、电子及旅游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在校生近7000人。我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列入学院的重要议事之中,专门成立了由院长、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院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系部层层落实”的“金字塔型”就业工作体系,真正做到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制度,开展全程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育,开拓有形无形的就业市场,加强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有序,成果显著。2009、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是91﹒8%和95﹒8%,2011届1707名毕业生目前已经全部在岗实习或就业,现在我们就已开始部署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的是我院近年来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促进就业的一些探索和做法。我们知道,新的形势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分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二是引导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促就业。通过加强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带动一批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大量大学生当下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将来涌现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奠定基础,这样也能有效拓宽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大学生就业途径。基于这一认识,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就业的实现途径,走出了“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促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新路子。围绕大学生创业工作,我院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好引导和扶持作用
为强化大学生对自主创业重大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一是每学期给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二是利用《就业指导》必修课,给学生系统讲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和“创办企业的基本流程”等内容;三是每年请几位成功创业的校友或企业家为学生作创业报告和经验交流;四是精心组织每年一届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出台《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管理暂行规定》,多层次扶持和激励我院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多层面的教育和引导,我院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经调查,我院每年有近5%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二、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发挥好孵化作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09年12月,学院投资近50万建立了约300多平米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可供10个团队创业使用。创业中心具有创业孵化功能,学院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设备、创业培训、咨询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开办自己的实体公司中增强专业实践意识,提高创新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使大学生尽早认识并接受企业文化,实现同IT产业所需人才的无缝接轨。
目前创业中心的创业团队分别由来自海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系部优质项目推荐等方式挑选出来的精英团队组成。从建立至今已经为13家创业团队提供了创业孵化服务。现在创业中心经营的创业团队有9个,他们分别是博鳌网、琼海在线、原色动漫有限公司、博远网络、畅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点创科技、心缘网络有限公司、原色设计工作室和动感亭。其中,琼海在线已是琼海市的门户网站,截止2011年4月琼海在线月访问量已达30万人
次,注册会员15376名,在线网店644家,网店商品数3616件,企业会员884家,新闻条数21869篇,论坛总贴96803篇,分类广告条数25735条。原色动漫有限公司与海南图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网络游戏《海南传奇》即将上线,这是创业团队主动吸引企业加盟的结果。畅想网络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其软件开发技术,已为用户研发创建了20个网站系统。点创科技创业团队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研发出了“日志审计系统”,用于监测记录“黑客”侵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情况。该项目于2010年12月4日在深圳参加“全国大学生红旗Linux开源竞赛”,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中国软件联盟“创新奖”。
目前,我院创业中心的9个创业团队为近100名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或工作岗位。
三、抓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好培养和带动作用
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把选拔和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从2009年开始,学院每年选派4至5名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桂职锻炼一年,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2009年9月,我院选派4名专业教师到中山大学软件工厂锻炼学习;2011年3月,上海杰普软件有限公司和海南好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各接收我院2名专业教师参与项目的开发。2011年4月,学院指派创业中心符益畅老师参加清华大学·DMC创业师资研修班学习,通过学习,切实解决创业实践中最关键的难题——实战经验、方法与步骤。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共同研发项目等实践锻炼,自身素质得到快速提高,也推动了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有企业背景的专业教师都被聘为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
四、抓创业氛围营造,发挥好导向和助推作用
我们面向大学生,通过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创业专栏,报道校友创业的经历;成立“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组织开展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在就业信息网设立“商界名家”栏目,介绍国内外成功创业者如马云、李嘉诚等的典型事迹;不定期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在校园内腾出几间房屋让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自主经营;在就业信息网链接“全国大学生创业网”,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的方方面面;近日,我院利用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栏及就业指导课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学院还把部分生活服务、科研成果推介、购买办公耗材等项目提供给创业团队来做,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学会创业,也为学生的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经过学院创业教育的影响,创业良好氛围的熏陶以及创业中心的实践孵化,去年,2009届信息管理系毕业生陈奕伟和王明圣分别在学校附近创办了“宇蓝科技有限公司”和“华圣科技”。2009届电子工程系毕业生谢洪涛的“海观音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海口立足。至今,这3个公司运营情况良好,并吸收了许多学生实习和就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目前,我院参与创业的学生虽然还不太多,但每年都能带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实习和就业,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解决我院大学生就业新的重要渠道,我们坚信其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谢谢!
第二篇: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
[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山东省: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措施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来源:中国就业网 发布时间:2011-03-07 08:42 发布人:管理员 山东是高考生源大省,应届毕业生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十一五”时期省内院校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02.7万人,比“十五”时期净增130.7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它作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基础工程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来抓,省政府每年年初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和全省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措施,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75%以上,年底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
一、搭建全省统一信息平台,创新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模式 山东省从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瓶颈入手,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坚持高起点、大平台的原则,建立了集就业管理、网上双选、就业指导和动态就业监测于一体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该信息平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强化就业服务、简化管理流程的积极作用。一是整合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山东省原来有数百个分散于各地市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信息分割,资源浪费。2005年依托就业信息网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求职招聘信息库和信息反馈机制,求职毕业生和招聘单位注册后,即能实现相关信息的“一次发布、全省共享”。此外,省里每年还组织数十场专场网络招聘会,并与高校合作将部分校园招聘也搬到网上进行。目前,网络招聘已成为山东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重要渠道。五年来,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日均访问量达到20万人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77万多条,网上签约毕业生83万多人。二是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用电子就业协议替代纸质就业协议书,自2006起省内院校毕业并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全部采用电子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从网上注册、信息发布与审核,到网上面试、签约解约、协议备案、报到证打印等环节,均可在信息平台上完成,提高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招聘求职效率。全省还制定了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规定,明确省、市、县三级就业主管部门及大中专院校的工作权限;出台了属地管理、限时办结、协同服务等若干配套的服务细则。三是全过程跟踪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山东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毕业生信息库,市、县(区)就业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便捷地从信息平台上获取相关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做到对本地或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数量清、专业结构清、就业状况清、就业去向清等“四清”。特别是市、县(区)就业主管部门能够掌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对他们的求职和就业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适时提供有针对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四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山东省利用信息平台积累的全省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对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研究分析,为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以及调整当地人才培养结构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山东省正在实施就业信息平台的三期工程,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合二为一,建设山东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把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点延伸到街道和社区,将全省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招聘信息纳入整合后的平台之中,向构建全省大就业信息平台、整合社会就业信息资源和社保信息资源推进。
二、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引领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把促进大学生创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建
设孵化基地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着力破解创业者融资难、场地缺、能力弱等问题,积极引领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初步效果。2010年全省共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6900万元,组织创业培训3.09万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490个,扶持创业大学生8005名,大学生创业率由2008年的0.3%提高到1.7%,直接带动就业4.49万人,平均每个大学生创业带动5.6个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明显。一是积极拓展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省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文件,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权属证明、营业执照期限限制;实行个体经营试营业制度等,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二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进校园,开展“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3批41所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协调省财政拿出540万元用于奖励扶持。目前,全省高校初步形成了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各类创业计划竞赛为引导,以校内外创业实践和实训为延伸,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的新型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孵化基地建设。重点总结推广青岛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管、多方共赢”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以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落实见习补贴、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自谋职业扶持金和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场租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全省大学生创业者中,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创业的比例达到35%以上。四是注重典型引路。开展“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大型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20名“山东大学生优秀创业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地也通过组织创业者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创业先进事迹,引导更多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三、搭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一系列要求,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方式,努力搭建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服务平台。一是统筹实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建立了统筹实施各类农村基层项目工作协调机制,统一了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服务期满就业扶持政策等。2006年以来,共招募1.05万名大学生到乡镇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服务期满大学生就业率达88%。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近三年全省共选派1.21万余名大学生到村和社区任职。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基层项目。为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为每个乡镇卫生院招聘3名左右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接受省里统一组织的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享受一定的工作补贴、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学员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作为所属乡镇卫生院的正式在编人员管理,服务年限不低于5年。同时,规定今后各县(市、区)医疗服务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岗位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专门用于招聘在乡镇工作的全科医师,考试成绩单独划线。2010年是第一年试点,共遴选了5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三是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把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与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对接收高校毕业生的困难企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2010年全省到各类企业就业毕业生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81.6%,其中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约占70%。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010年,全省共开发各类基层公益性岗位1.6万个,吸纳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省财政从2008年起,对特困家庭毕业生每人发放求职补贴500元,共支付4500万元资金援助了9万名特困生就业,特困生就业率高于总体就业率10个百分点,促进特困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机制初步形成。五是组织就业见习。目前,全省已有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657家,参加见习毕业生累计达8万人,多数通过见习实现了就业。六是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山东省积极动员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落实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2009年征兵入伍1万人,2010年入伍预征报
名确认人数2.35 万人,数量居全国前列。(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第三篇: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材料
在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经济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6年,**开发区就业工作本着整体工作上水平,重点难点工作求突破的工作原则,重点开展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援助”活动,农民工进城务工“春风行动”,原国有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分流工作,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就业工作,积极开展了项目跟进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失业职工培训,劳务派遣、灵活就业人员管理等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大了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了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了农民工调研工作,失业金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去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61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名,安置困难群体45名,享受社保补贴16人,补贴2.6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1000余人;企业失业金收缴37万元,新接管失业职工1265人,失业金发放52人,发放失业金15万元;职业介绍成功1000人,新增就业备案620人,劳动事务代理856人,享受就业培训830人。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小额担保贷款未启动,没有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失业保险金欠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解决。
2007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构建就业长效机制这一目标,以落实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为核心,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失业职工援助、就业培训列为今年就业工作重点,形成制度化、专门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制度,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同时,着力构建目标责任考核、就业政策、再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五个体系”,推动统筹城乡就业。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余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内。对照我区就业工作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已于2005年形成并报省劳动厅,2007年是省投资扶持地方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的最后一年,所以今年我区将积极筹措资金启动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争取省里的扶持资金。现已初步拟定在郑州路社区新建综合服务楼或开发区商业银行二楼服务大厅建设区人力资源市场,争取上半年启动建设。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尤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以“创建2007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契机,实现全面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办理就业业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二、用足用活新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就业政策社会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将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继续将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服务等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落实到位。继续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加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安置力度,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再就业困难人员48小时内找到工作岗位。同时,简化工作程序,用足用活各项再就业扶持资金,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劳服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效。主动参与市人力资源招聘活动,为区内企业、就业人员提供招聘、就业交流平台。做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完善鉴定措施,提高全区企业职工职业资格持证率。继续为进区项目特别威亚发动机、森博二期、中纺粮等大项目做好人力资源跟进服务,配合企业年检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单位合法用工,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完善用工备案手续,加大就业安置力度。
三、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效。通过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协调财政局做好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结合本区实际尽快出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会同区财政局、区商业银行、社会担保公司等部门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一是加强调查研究,重点理顺区、街道、社区三级关系,明确和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责,保证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移交与衔接;二是争取部门支持,加大投入,保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员经费、工作经费以及软硬件建设经费支出;三是加强基层平台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的下移。继续做好郑州路社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建设活动,郑州路社区今年将迁到新的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全面规范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打造充分就业一流社区。
五、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在对失业职工、就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实行“免费”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劳动培训预备制度和就业安置制度。充分利用区、街道两级就业培训基地,根据企业急需行业开展定向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弱势群体就业培训指导工作,加快创业项目开发,大力实施创业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年内举办1-2期创业培训班,组织6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参加培训;再就业培训我区常年开办,主要以开展电脑培训、美容美发特色培训班为主,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面向全区农村新生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全面推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开展初、高中毕业生(不再继续升学)上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为重点,2007年协同区教育局联合市工业学校及市技工学校,对所有初中、高中毕业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实行区财政补贴一部分、学校减免一部分、父母拿一部分的办法,全部推荐送入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区优先推荐就业。同时积极配合农发局在两街道办事处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特色培训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基本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六、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日管办2007[5]号文件《**经济开发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经济开发区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党工委委员任总召集人,劳动、财政等16个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协调机制。建立起上下贯通、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合力。明确了就业办作为办事机构,定期督导检查各部门有关农民工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定期向管委会报告农民工工作情况,并及时向各部门通报。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培训制度,扎实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七、着力加强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将非公有制企业纳入覆盖范围,强化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征收管理以及征缴监督检查等工作,配合社会保险处进一步加大征缴力度,切实发挥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同时,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加强失业调控,避免失业人员集中释放,缓解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第四篇: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材料
在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经济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6年,**开发区就业工作本着整体工作上水平,重点难点工作求突破的工作原则,重点开展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援助”活动,农民工进城务工“春风行动”,原国有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分流工作,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就业工作,积极开展了项目跟进就业服务、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失业职工培训,劳务派遣、灵活就业人员管理等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大了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了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了农民工调研工作,失业金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去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61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名,安置困难群体45名,享受社保补贴16人,补贴2.6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1000余人;企业失业金收缴37万元,新接管失业职工1265人,失业金发放52人,发放失业金15万元;职业介绍成功1000人,新增就业备案620人,劳动事务代理856人,享受就业培训830人。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小额担保贷款未启动,没有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失业保险金欠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解决。
2007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构建就业长效机制这一目标,以落实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为核心,将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失业职工援助、就业培训列为今年就业工作重点,形成制度化、专门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制度,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同时,着力构建目标责任考核、就业政策、再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五个体系”,推动统筹城乡就业。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余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内。对照我区就业工作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已于2005年形成并报省劳动厅,2007年是省投资扶持地方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的最后一年,所以今年我区将积极筹措资金启动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争取省里的扶持资金。现已初步拟定在郑州路社区新建综合服务楼或开发区商业银行二楼服务大厅建设区人力资源市场,争取上半年启动建设。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尤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以“创建2007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契机,实现全面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办理就业业务,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二、用足用活新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就业政策社会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将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继续将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服务等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落实到位。继续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加大就业困难群
体的就业安置力度,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再就业困难人员48小时内找到工作岗位。同时,简化工作程序,用足用活各项再就业扶持资金,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劳服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效。主动参与市人力资源招聘活动,为区内企业、就业人员提供招聘、就业交流平台。做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完善鉴定措施,提高全区企业职工职业资格持证率。继续为进区项目特别威亚发动机、森博二期、中纺粮等大项目做好人力资源跟进服务,配合企业年检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单位合法用工,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完善用工备案手续,加大就业安置力度。
三、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效。通过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协调财政局做好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结合本区实际尽快出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会同区财政局、区商业银行、社会担保公司等部门启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一是加强调查研究,重点理顺区、街道、社区三级关系,明确和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责,保证各项管理与服务职能的移交与衔接;二是争取部门支持,加大投入,保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员经费、工作经费以及软硬件建设经费支出;三是加强基层平台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的下移。继续做好郑州路社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建设活动,郑州路社
区今年将迁到新的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全面规范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打造充分就业一流社区。
五、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在对失业职工、就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实行“免费”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劳动培训预备制度和就业安置制度。充分利用区、街道两级就业培训基地,根据企业急需行业开展定向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弱势群体就业培训指导工作,加快创业项目开发,大力实施创业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年内举办1-2期创业培训班,组织6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参加培训;再就业培训我区常年开办,主要以开展电脑培训、美容美发特色培训班为主,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面向全区农村新生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全面推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开展初、高中毕业生(不再继续升学)上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为重点,2007年协同区教育局联合市工业学校及市技工学校,对所有初中、高中毕业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实行区财政补贴一部分、学校减免一部分、父母拿一部分的办法,全部推荐送入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区优先推荐就业。同时积极配合农发局在两街道办事处开展农村劳
动力“阳光工程”特色培训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基本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六、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日管办2007[5]号文件《**经济开发区管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经济开发区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党工委委员任总召集人,劳动、财政等16个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协调机制。建立起上下贯通、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合力。明确了就业办作为办事机构,定期督导检查各部门有关农民工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定期向管委会报告农民工工作情况,并及时向各部门通报。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培训制度,扎实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七、着力加强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将非公有制企业纳入覆盖范围,强化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征收管理以及征缴监督检查等工作,配合社会保险处进一步加大征缴力度,切实发挥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同时,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加强失业调控,避免失业人员集中释放,缓解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第五篇: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政策落实
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一、2013年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13年,在省厅正确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和失业保险政策,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4万人,完成任务的319.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完成任务的145%;困难人员再就业4813人,完成任务的152.8%;农村转移劳动力6.8万人,完成任务的111%;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088万元,其中个人小额担保贷款15683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164.7%和15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8%;创业培训4064人,完成任务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6万人,完成任务100.8%。
(一)加强指导,畅通工作落实通道。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工作状况等,对就业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灵璧等部分县区把就业重要工作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二是细化工作部署。制定《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争取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并设立奖励资金,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就业资金信息系统操作的通知》,部署就业信息化建设。三是督查通报。对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情况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按月通报到县区政府。对于工作进度慢的项目和县区,分管市长每月在全市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点评。为推进工作进度,分管局长多次带队对县区各项就业工作进行实地督查,查找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
(二)强化服务,畅通就业供求通道。一是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开展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评选出31个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开展“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上线运行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新模块;开展了100家企业和园区春节用工情况、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2年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工作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及工资变化、全民创业情况等调查调研,及时研判分析就业形势;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企业用工宣传发布、培训用工对接、稳定企业用工、目标责任管理五项制度,采取开展专项活动招聘、园区或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日常招聘、乡镇招聘、乡企对接招聘、校园招聘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求平台。全年开展600多场次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服务80万多人次;全年为3.2万人开展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培训补贴近2000万元。三是实施就业援助。把就业援助对象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细化帮扶计划内容,优先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认定、就业创业服务、培训、政策享受等服务,健全完善就业援助对象帮扶机制。2013年为符合条件就业援助对象发放了社会保险补贴2000多万,发放组织起来就业补助200多万元,为我市对技工院校在校的435名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免学费金额61.46万元,发放助学金金额12.15万元。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跟踪服务制度,多形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全年开发了750个就业见习岗位、327个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761个特岗教师岗位、招聘15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招募105名高校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工作。为我市两所高校的123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了6.15万求职补贴。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三)优化环境,畅通劳动者创业通道。一是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制定《学员守则》、《班级制度》、《班主任职责》、《优秀学员评选制度》、《住宿学员纪律》等规章制度,加强定点创业培训机构内部管理;严把开班审批、学员筛选、教学管理、效果跟踪、资金申报关,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二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优化创业服务指导团队伍,发挥各级创业服务指导机构作用,建立创业培训学员创业档案,通过上门指导、电话指导、专家门诊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推介、政策解答、创业指导、解疑释惑等服务。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整贷直发”工作,增加担保基金投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配合。2013年全市新增担保基金1614.5万元,全年贷款发放量同比增长了50.74%,扶持近1987人创业;进一步提高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创业园建设管理指导,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落实创业孵化政策,减少创业成本,发挥创业孵化作用。2013年全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经济实体302个,带动就业近万人。
(四)加强失业保险工作,发挥就业稳压器作用。一是做好扩面征缴工作。2013年,我市继续把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它从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同时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460.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09.1万元。二是落实失业保险政策。根据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全年为6747人发放失业金,为6564人代缴基金医疗保险费,为51家重点帮扶企业发放岗位补贴,稳定1.8万人就业。三是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工作。全面上线金保工程失业保险业务办理系统,聘用具有档案管理丰富经验的档案局退休人员,对失业人员档案分类整理归档。
二、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2013年我市就业与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软硬件条件均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等。二是失业保险扩面难度大。由于企业改制破产,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逐年增加,非公有制单位和职工参保意识淡薄,导致失业保险扩面难度大,失业保险欠费现象较严重。
三、2014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工作。按照省下发的《就业促进工程实施办法》,细化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各环节管理,积极做好就业促进四项工作。
(二)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企业用工服务活动。围绕全市各类园区用工需求,积极开展用工服务。组织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研、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等相关调研活动。二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围绕重点人群就业需求,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
(三)强化就业基础工作。一是加快就业信息化工作进度。实现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信息化,业务办理网上申报。充实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做实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实名制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平台队伍建设。三是实施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政策。
(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对全市已建成的农民工创业园规范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督查,不断提升农民工创业园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认定县(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三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导贷款项目。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省厅在分配就业专项资金中加大对皖北地区倾斜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社保等其他系统联网,提高业务数据准确性。
(三)有些失业人员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导致为失业人员代缴的医疗保险费不能如期打入对应账户。建议将医疗保险费与失业保险费一同打入失业人员失业金领取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