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创业行动-方案
“113006038.doc”宣传方案
关于 “全民创业行动”宣传策划方案
策划单位:昌平区新闻中心 2010年5月14日
关于人力社保局实施
“全民创业行动”宣传策划方案
一、宣传策划背景分析
区委三届八次会议提出了‚一三四七‛工作思路,深入落实关于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高端人才创业,努力开创全民创业工作新局面,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实际,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
‚全民创业行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的战略任务,以带动、扩大就业为目标,以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政策体系为保障,以扩大创业覆盖面、提高创业成功率为核心,充分调动全民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升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扶持、培育一批存活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效果突出的创业企业,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奠定坚持基础。
我区成立了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创业扶持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全民创业方面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牵头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具体指导全民创业工作,督促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全民创业行动‛。为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发挥区内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成功经验,扩大社会效应,在全区大力弘扬创业有功、发展有责,创业为荣、安贫为耻的区域创业文化。依托《周刊》,创办区及全民创业宣传专栏,加大创业项目展示和创业政策发布力度,及时宣传全民创业工作动态。
《周刊》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创办的综合性报刊,是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区内最大的纸传媒,它的创刊和发展壮大是我区进入
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区两个文明发展与经济建设全面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周刊》围绕‚三贴近‛原则,服务于区委区政府,服务于群众百姓,成立十年来,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遍及全区17个镇,覆盖1325平方公里,70多万人口,20余万驻军。《周刊》现已成为宣传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旅游等各方面建设的重要窗口。
二、具体宣传方案
新闻中心充分发挥媒体优势、采访编辑等资源优势,拟与人力社保局开展合作,推出整体宣传报道方案,扩大‚全民创业行动‛在全区的影响。
1、在《周刊》开辟‚全民创业行动‛专版。
充分利用《周刊》在全区的影响力与宣传覆盖作用,开辟‚全民创业行动‛专栏,增加宣传报道频率。
形式上:建议每周一期或隔周一期(即每两周一期),每期为一个彩色整版,增加宣传的时效性,提高宣传频率。
内容上:建议增加相关栏目,丰富版面内容,扩大宣传报道范围。如:‚创业时讯‛、‚创业曲‛、‚创业指南‛、‚回声‛、‚‘异江水’或‘他山之石’‛、等栏目。
1、‚创业时讯‛:以全民创业为主线,进行实地采访,以新闻形式刊登。如:《全民创业行动催生千个就业岗位》、《青年在昌创业可享11项优惠政策》、《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开园》、《第二届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启动》;
2、‚创业曲‛:对成功创业的人事进行专访,以人物为主线,体现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取得的成绩以及创业成功人事的经验,如:《‚猪倌‛刘华亮的创业人生》、;
刊登一年后,可开展评选活动,如“十佳创业优秀人物和企业‛,对评选的人物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创业者。
3、‚创业指南‛:可刊登‚全民创业行动‛相关政策法规,并对政策进行详细的解释,让文化水平低想创业的农民了解相关政策,给予创业指引。如刊登《支持全民创业行动60条措施》、《区地税局出台六十条措施支持全民创业行动》、《给大学生创业的三大建议》;
4、‚回声‛:刊登创业者的来信,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可根据内容进行相关的解答;
5、‚‘异江水’或‘他山之石’‛:刊登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生创业》、《瑞金以作风建设激发市民创业激情》。
三、宣传执行方案
针对扩大《周刊》上的‚全民创业行动‛宣传版块。
由新闻中心专人负责、编辑文字、排版、校对的基础。
具体工作有两项:
1.做好人力社保局与新闻中心的沟通联络,主要沟通报纸宣传,编排。
2.配合人力社保局‚全民创业行动‛工作,深入镇村、街道社区做细致、全面的新闻采访,并撰写实效性新闻稿件,或采写深入报道,全面反映各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除新闻以外的内容协助完成,或是由专人完成后由人力社保局有关工作人员审核。
希望通过新闻中心与人力社保局具体、深入、全面的合作,全面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工作。新闻中心将携手人力社保局,全力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标准、高质量地宣传稿件,服务于群众,让我们共同为全区的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圆梦津城全民创业行动
“圆梦津城全民创业行动”引广泛关注 市民望得到指点
市中小企业局与本报联合主办的“圆梦津城全民创业行动”引起市民关注,截至发稿时止,本报已收到咨询、自荐电话百余个,通过邮件发送的自荐或引荐的创业好 项目30多个。很多市民表示,创业之心早有,但苦于没有好的项目或点子,或者没有好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希望能从活动中找到“榜样的力量”。活动启动两天来,得到广大市民的热心支持。据统计,通过电子邮件和来电参与者中,半数是在校大学生,三成是公司在职人员,其他则为企事业科研人员和自由职 业者。在校大学生是创业主力军之一,但他们并无多少实践经验,对创业经验最为看重。天津财经大学的小彭是一名商学院大三学生,他靠在学校做小生意已能够自 食其力。他说创业是他的梦想,毕业后他将和同学一起利用所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自主创业。目前他已有了创业方向,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高人”指点。
和小彭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河西区的马士平,他在给本报的邮件中说:大学毕业已3年,虽然有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总感觉缺少激情和个人发展空间,创业想法始终徘徊心头,他希望能从本报的活动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自己的创业灵感,为创业打下基础。
为满足市民需求,“圆梦津城全民创业行动”重在为处在迷茫中的待创业者提供创业典型、创业经验和创业灵感,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不论您是创业成功者还是失败 者,愿意和大家分享您的故事或者您身边有创业典型,或者您有不错的创业点子,都可参加该活动。您只需要把创业经发送到bhzbchuangyejing@163.com,或者拨打热线电话27500555提供线索即可。本报将遴选创意新颖、有代表性的创业者典型在“圆梦津城全民创业大会”上进行展示。
第三篇:全民创业考核方案
xx镇全民创业考核办法
为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实施“网上创业”工程,根据县全创办下发 《2014年全民创业工作考核办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镇各村(居)
二、考核内容
1、新创办的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年纳税5000元以上工业项目数;(重点工业项目)
2、新创办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年纳税1000元以上商贸服务业项目数;(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
3、网店创办及电子商务进企业情况
4、建成全民创业园并入驻新创办企业20家(本项仅考核刘寨村)
5、建成全民创业示范街并新入住商贸服务项目20家(本项仅考核新顺河村)
6、全民创业风险扶持资金申报情况
三、考核奖惩
1、全部完成重点工业项目的村居奖100元/个,超一个奖100元,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村居每少一个罚100元;
2、全部完成商贸服务业的村居奖100元/个,超一个奖100元,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村居每少一个罚100元;
3、全部完成网店创办和电子商务进企业任务的村居每个项目各奖200元/个,超一个奖200元,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村居每少一个罚200元;
4、建成全民创业园并入驻新创办企业20家的奖2000元;每少完成一家罚100元;
5、建成全民创业示范街并新入住商贸服务项目20家的奖2000元,每少完成一家罚100元;
6、每申报一家风险扶持资金的奖200元.说明: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逐项按季进行考核,验收的标准:以通过县全创办和县网创办考核认定为准,奖罚年终予以兑现。附件:
1、2014年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2、2014年网络创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
第四篇:镇全民创业方案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为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成都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全民创业进程,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加快致富、促进和谐,开创我镇科学发展新局面,并根据县委、县人大的要求,特制定苏家镇2012年全民创业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指导和省市县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树立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入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干部创事业。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年终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创新岗位交流机制,形成干部立足本职创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百姓创家业。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3个,带动农户数5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三)能人创企业。新增工商登记企业3户。
(四)老板创大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户。
(五)回乡创新业。新发展新回乡创业4户,开展技能培训120人,新增就业100人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
及时总结全民创业的经验和做法,推介全民创业典型。通过各类活动、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先进典型的力度,激励和鼓舞全镇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全民创业工作扎实开展。通过培养和树立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的氛围。
(二)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创业渠道
一是鼓励干部创事业。按照机关效能建设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健全责任和激励机制,激励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引导引导创办新企业。建立和完善创业数据库,集中力量大力支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确定项目、兴办企业。积极引导群众、在外经商、回乡务工人员,围绕发展农家观光休闲业、精品园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产品包装业、市场营销业、小食品加工业、农产品精加工业、小型商贸业、社区服务业等创办经济实体。
三是注重引进新项目。重点加强对在外经商、务工人员的联系、推介,实行重点跟踪,吸引他们回乡创业。
四是鼓励壮大企业。一方面要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个体工商户向个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东或有限公司转型;另一方面,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扶持,注重培育税收贡献大、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现有私营企业积极扩大规模,帮助有发展前景、有扩张能力、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新项目,实现规模和总量的扩张,不断做大做强。
五是促进返乡民工就业。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县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各企业招用本地返乡民工。
六是继续加大创业培训。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所的作用,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帮助创业者掌握创业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项目,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和提高创业成功率。
七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结合产业布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在苏家镇农贸市场一条街建立创业示范街道,计划年内引导30户商家入驻创业示范街;在虹桥社区建立创业园,计划流转土地500亩,以“苏家欣农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以“三泰农业”为龙头,引导和鼓励农业项目业主入驻创业园,建立以蔬菜种植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园地;在香林村建立创业示范村,计划流转土地1500亩,拟引进10家以上的农业企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与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将陆续入驻园区进行创业。我镇将切实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指导和政策扶持,增强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八是建立健全创业服务平台。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创业者开辟“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
(三)做好摸底调查,帮扶创业。在已经建立的“三帐一表”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对全镇劳动力按其状况进一步综合分析和整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有创业愿望、有创业准备、有创业实体”的三类群体,采集其创业意向、创业需求、经营现状等信息。针对三类群体实施不同的创业帮扶计划。另外,还要全面调查全镇本地人创办企业的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帮扶其做强做大。
(四)突出重点,完善创业平台。要以建设创业园区、创业街、创业村(社区)为重点,不断加强创业平台建设,挖掘发展潜力,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能力,积极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发展空间,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鼓励创业者入驻创业示范园区,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建设档次;进一步研究细化优惠政策,为新增经商户提供500元创业奖励基金,鼓励和吸引更多创业人员到创业街经商,促进创业街繁荣兴旺;进一步加大创业村(社)的引导和指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优势项目搭建发展平台,在特色项目上做文章,促进创业村(社)创业新突破。
(五)加强服务,提高创业水平。针对创业激情高的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培训引导;针对缺乏自主创业知识的人员,采取“引教入村”的方式,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为有创业梦想的劳动力举办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的人员,聘请专家传授先进经营关念和经营技巧,帮助创业人员分析、总结创业的经验教训;针对运营中的创业人员,随时进行跟踪指导,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六)加强宣传,塑造创业典型。抓好典型引导,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各村(社区)对扶持本地人创业成绩突出的,对合法经营,有示范带动效应地本地创业人员,给予表彰。
(七)加强领导,优化创业服务
一是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求实创新,高效服务。对重点发展对象,要加大扶持力度,把责任落实到人,做到镇、村(社区)两级有专人进行跟踪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和服务。
三是强化督查,严格考评。把全民创业工作纳入镇村两级目标考核的内容,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坚持每月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全民创业的发展动态,分析、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党委、政府将对在全民创业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个人和“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我镇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狠抓全民创业工作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全民创业工作的领导,全力做好全民创业工作。
第五篇::全民行动 创业就业激情涌动范文
盘点2014之十一:全民行动 创业就业激情涌动
浏览次数:108作者:记者 程榭信息来源:阜阳日报发布时间:2015-01-28.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接您回家”活动正拉开序幕,市委市政府希望在2014年良好成果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共建美好阜阳。去年,我市开展升级版“接您回家”活动,号召、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家乡建设,仅春节期间,就有5万人返乡就业,1000多人返乡创业。
“接您回家”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破解创业瓶颈„„2014年,我市以推进全民创业、就地就业为目标,用更加务实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贴心的服务,激发创业活力,拓展就业渠道,取得了良好成效。越来越多的阜阳人选择在家乡创业就业,为加快阜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不竭动力。
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建设美好阜阳的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阜阳改革发展的真正主力军。”市委书记于勇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落实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以就地创业带动就地就业。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2014年,全市上下积极把握各种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人口众多、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通过深入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创业环境、出台激励措施、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着力促进全民创业、就地就业。
作为农民工输出大市,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我市做好全民创业、就地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我市在实施《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意见》等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引导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创业就业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五个方面列出26条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细化措施、强化服务,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就地就业。2014年,团市委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为给返乡人士搭建创业平台,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了一批标准厂房,并在一定期限内免收企业租金、物管费、卫生费等费用,适当减免水电费用;为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各地举办了广场招聘、园区招聘、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集市招聘和送岗位信息进村入户等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将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工家门口„„
此外,去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从扶持资金奖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人才培训、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等方面支持创业者、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现在是创业给条件、就业给岗位,从市委市政府到市直有关部门,再到各县市区都十分重视创业就业,全市上下鼓励、支持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民创业成潮流
“这批啤酒椅是西班牙喜力啤酒公司定制的,你看椅子背面已经打上了喜力的商标。一把椅子售价20美元,纯利润在5美元左右,收益较为可观。”近日,在位于阜南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鼎派实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要和技术人员正对即将出口的啤酒椅做最后一次质量检测。
张要是阜南县郜台乡人,在广东佛山经营一家企业。去年初,在阜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他投资1亿元在园区创办了安徽鼎派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沙滩椅、啤酒椅等数百种户外家具,产品全部出口。目前,企业一期工程已投产,年出口额可达2000万美元。
“现在,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也很难招到工人,而家乡人力资源丰富,政府又给出了那么多优惠政策,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张要告诉记者,在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短短一年时间,鼎派实业一期三栋多层厂房就竣工投产,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2015年,他们还将上马二期工程,充分利用家乡的好政策、好环境,进一步做大企业、做强品牌。
2014年,在家乡亲情的感召下、一系列支持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及良好环境的吸引下,一大批像张要这样的阜阳籍在外人士踏上了返乡创业道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来自市人社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新增返乡创业人数4793人,新创办经济实体3311个,其中不乏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大的规模以上企业。
“去年,凤还巢企业大幅增加,已形成雁阵效应。”市中小企业局局长蒋大鹏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实实在在的资本,而且带来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也引来了人才、市场和上下游项目,对形成投资项目规模大、产业结构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张要计划继续做大企业规模的同时,50岁的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居民郭中让正在他的装修公司里忙得不可开交。郭中让做过电工、木匠和泥瓦工,去年3月,他看到装修市场越来越红火,而且可以“零首付开公司”,便鼓起了创业勇气,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
郭中让口中的“零首付开公司”,是去年市工商部门推行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其核心是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到了这把年纪,攒点钱不容易。如今注册公司不花钱,手里有限的资金都投到生产经营方面,资金压力小了,做起事来就更放得开。”郭中让告诉记者,去年4月,他的装修公司获批,目前运行良好,“临近春节,生意十分红火。”
“2014年,我市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先证后照’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认真开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市本级审批事项由148项减少至94项,精简率达36.5%;市级涉企收费清单编制完成,收费项目由275项减少到145项,精简了47.3%,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万户,居全省第2位。其中新增私营企业5400户,同比增长71%;新增注册家庭农场118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50家。新兴市场主体加速涌现,全市电商平台注册用户发展到5000家,全年销售额超15亿元,市场活力的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就地就业共建家乡
近日,在颍上经济开发区好兄弟鞋业的制鞋生产线上,来自颍上县夏桥镇光辉村的农民工贾伟伟正在指导其他同事熟悉制鞋工艺。此前,贾伟伟在浙江永康一家制鞋厂务工多年,学得一身过硬技术,今年他来到好兄弟鞋业上班后,便被聘为车间主管。
“园区离家很近,每天可以骑电瓶车上下班,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家工作的感觉真好。”贾伟伟说,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有6000多元,和在外务工差不多。
“良好的待遇是留人的关键。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员工待遇稳步增长,逐渐与沿海地区接轨。目前,各地园区企业普工的保底工资均达到每月2000元,一般计件工根据熟练程度每月可拿到3000-4000元,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营销人员工资则更高。”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就业的优惠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农民工回流。
据统计,2011年,我市累计转移就业人数近265万人,其中长三角就业98万多人,珠三角63万多人,县域外(省内)就业18万多人,县域内就业为28万多人。而2014年,我市累计转移就业人数295万人,其中长三角94万多人,珠三角58万多人,县域外(省内)就业23万多人,县域内就业近58万人。“通过数字对比,可以看出本地就业的人数在快速增长。”市就业局就业指导科科长谭锋告诉记者。
如果说,返乡农民工的回流为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劳动力保障,那么,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阜阳就业,则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市人才市场每周举行三次固定招聘会的基础上,先后举办了4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并开展了网络招聘、橱窗招聘、企业进校园招聘等活动,促成了4292名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针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2014年初,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先后与金种子集团、开乐汽车、华润电力、昊源集团等企业签订就业见习协议,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50人。
为解决下岗工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难题,市人社局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培训指导等形式,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去年,全市39461人接受就业技能培训,21184人接受技能提升培训。
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就业工作,凝聚起共建美好阜阳的磅礴力量。来自市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16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89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10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4.7%、161.2%和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