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1: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

第一篇: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

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

摘要:接触新课程改革已经很多年了,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我有好很多感触,新课程改革包含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它的目的是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教育格局和观念。但是在实施起来了有些地方也存在着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很欢迎课程的改革,我们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还要将这许多的思想和理念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谈谈我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创新;改革;新课程;信息技术;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有很多亮点,我们应该使这些亮点发出更大的光芒。

(一)新课程改革重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话一个民族就会落后最终消失在社会

上。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人才要具备创造性,由创新性带来的各种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步和提高的源泉,也是社会发展和民主进步的推动力,而青少年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21世纪的创新主体,我们必须重视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正确引导他们走上发展的道路。这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到了

我们教师的头上。只有把他们教育成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的民族才能

不断地进步、强大。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即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生也不同于成年人,与幼儿和小学生相比,高中生的创

造力更加成熟并且现实性比较强,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而和成年人相

比,高中生的创造力又表现为没有耐性和稳定性,有些浮躁。从高中生的这一创

造力特点,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他们的情况,引导他们去创新去思考。

不要不给他们创新的机会。

(二)新课程改革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使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适应我们现在的国情。以前旧的教育思想,是老师都是对的,老师是授业者,学生只要听接受就好了,不需要举一反三不需要去创新,不能去反驳老师。

第二篇: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

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硬件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同时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培养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综合中学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及相应的培养途径。

【?P键词】中学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4-018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4.085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in new curriculum of secondary school

SONG Wen-si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Shaanxi Weinan 714099,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is essential.At the same time,the quality training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is also a problem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reform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middle school,and 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should hav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way.【Key words】New Curriculum of secondary school;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literacy

0 前言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很强信息素质的人才。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发展信息化教育,为21世纪培养一流人才。我国当然也不能例外。信息技术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课程。为提高其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除了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旧的教育体制之外,从微观角度来说,强化教师素质,也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课程的推出,确立了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六大具体目标[1]。要求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层次性、选择性、人文性等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强调从结果转向过程,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重视发展性,关注学生整体的素质等。以上这些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1.1 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信息技术的常用名词术语和各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信息传播原理等。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的信息能力:(1)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能不能安装与启动信息系统;能不能准确无误地操作信息系统等;(2)信息获取能力。它包括信息资源的浏览与查找能力、现场信息收集能力。(3)信息理解能力。信息理解能力包括:识别与理解能力、评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4)信息处理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分类能力、信息统计分析能力、信息重组能力与信息编辑加工能力、信息存取能力。(5)信息表达能力。在信息系统中,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信息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必须的信息能力,它包括信息生成能力与信息表示能力。

1.2 硬软件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学校各种信息系统出现了问题,教师学生在应用信息系统过程中遇到问题,都会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有硬件维护方面的能力,还要有解决软件应用方面问题、进行信息系统维护的能力。为使信息系统的硬件部分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效率及延长使用寿命,一方面要根据保养常识进行正常的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判断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问题性质,或自己直接处理,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或联系维修。学校范围内用到的软件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学科教学所需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工具等。为保证信息资源的纯洁性,信息技术教师要定期做好查毒、杀毒、备份工作,并且时刻注意防止网络黑客的破坏,防止不健康信息的侵入。

1.3 先进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本身就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等。

1.4 熟练的教学技能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较新,操作性强,教学环境与其他课程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演示导入、情景导入等。(2)讲授技能。教师要对教材的掌握达到高度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时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以清晰而流畅的表达,对知识点做精确而透彻的讲解。(3)提问技能。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往往围绕着问题展开,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4)组织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中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或修正教学计划。(5)控制教学技能。教师要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的结构,抓好一节课的导入和结尾;安排好教学的节奏,控制教学各环节的平稳过渡,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6)媒体应用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不断出现,并逐步进入课堂,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并且关注新的教学媒体。

1.5 教学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而达到教学最优化,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

1.6 继续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断翻新的信息知识,而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经验知识,要发展、适应社会要求,就应该意识到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获得提高。除了具备继续教育意识,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掌握相应的继续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及本身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然后有目的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要随时把握专业、自身以及学生三方面的需求变化,使得所进行的继续教育能够产生好的效果。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是当前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主要有自我学习、定期培训、参与课题研究,当然所有方式都应按照教师本身的条件,分层次地进行。

2.1 自我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形成最有效的自我学习途径。还可以通过有组织的外出参观,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校教师开展教学示范研讨活动,教师可以自觉地学习。

2.2 定期培训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教师的培训原则上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各级培训机构都开设相应的教师进修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另外,把教师进修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从而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3 参与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项新课题,教给学生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该如何教,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些都需要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创造性的研究。通过小组或个人形式的课题研究,教师在其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自身有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也就有了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另外,在参与的课题研究中,可以有机会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是其中的的主力军。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如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基本信息素养;提高硬软件的维护与管理能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具备继续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等等。总之,培养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参考文献】

[1]李汪丽,程锐.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36-37.[2]罗云.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775-4776.

第三篇:信息技术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帮助

信息技术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帮助

摘要: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数学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目的是为了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为了贯彻和落实此标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可以加强知识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知识的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趣味性、加强知识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加强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已经在山西省实行了四年,对于《普通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高中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应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了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我就结合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几点帮助:

一、加强知识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变换”时,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便于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又调动不起来,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和教学目标很难实现。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那就使得这节课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每人一台电脑,通过电脑上的“函数图象变换”软件,随意的输入数据A、ω、φ,从而得到不同的正、余曲线,通过让学生从解析式和图象的角度自己分析参数A,ω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从感性上加深认识、体会图象的美感,形成视觉冲击,加强教学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通过对A、ω、φ的变化,为什么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可以互化?”、“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能否体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

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而且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知识的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线性规划”课时,只提出实际的数学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问题形象化,通过学生下面画,上面教师画,让其直观的形象的摆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上“立体几何体积的求法”课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三棱柱被切割成三个三棱锥,再把三棱锥补成三棱柱”的动画,真正做到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例如在讲授解三角形内容中,关于曲柄连杆机构运动的时候,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出动画演示,效果一目了然,印象也比较深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

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第四篇:信息技术新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新课程心得体会

2004年7月7、8两日,学校派我和候家雄两位教师去桂林参加为期两天的信息技术科新课程改革培训学习,现把我们学习之后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知道了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一)变革学习方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历史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使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变革学习方式有利于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其实是学生的一项创新性活动。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总之,新课程从顺应时代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而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它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二、新课程倡导建立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

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在大众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上,是建构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现代学习方式不仅包含许多具体的学习方式,更是一个以宏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它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6.交互性,7.生成性。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一)以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二)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采用哪些方法来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一些优秀教师及学者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供老师们借鉴。

例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例2:讲求教师“导”的策略

例3:追求积极的教学行为

例4: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解一接受式模式、示范一模仿式模式、自学一辅导式模式、提问一讨论式模式、探索一研究式模式、引导一发现式模式、激趣一快乐式模式等。

四、要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教师的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刺激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特别在学生采用自己习惯。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3、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总之,从这次新课程培训,知道了教师应怎么样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的一项新的和重要的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行动研究去实施。、、、、《信息技术新课改》心得体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李军旸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12-06 10:11:30 [摘要]:2007年学校进行了新课改培训,假期又参加了西安市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培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我的信息技术理念受到了洗礼,身心得到了极大鼓舞,同时还存有一丝疑虑……。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改 课程目标 教师能力

新课改的实施就像一场细雨,滋润着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田。

1、课程地位有明显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而原有的课程纲要是单独颁发施行的,只是强调“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实际上不少学校将其作为“副课”。

2、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通过与原课程纲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拓展与深化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五个模块。

新增部分:“人工智能初步”模块。

压缩与淘汰部分: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内容适当补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之中。

3、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4、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5、课程目标体系有变化。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重心偏向注重学习过程,共同构建信息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培养锻炼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与管理的能力;对信息及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协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同时,新标准的教学目标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超越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工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要素、信息实践与相应文化内化的平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既贴近实际经验,容易理解而又内涵充实。

新思想,新理念,新标准的学习中,不免有些问题心里还存有疑惑,不甚明了。

1、“非零起点”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免成了“空中楼阁”,这就难免事实上还要从“零起点”去考虑问题。信息技术课和其它课不同,它需要电脑作为工具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城市与农村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差异很大。城市的学生条件好,接触电脑的时间早,学校大多从小学就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农村的学生,由于自身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而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是在继承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有许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都不讲了,那么必修模块的教学在现有课时和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以学论教?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

2、教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学习课目。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选修课存在很大的弹性,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自我地学习、自我更新。仅仅依靠教师去摸索、尝试,恐怕教改质量是要大打折扣的。快速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怎么解决?

3、选修模块

课改加大了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讲课的灵活性大了,的确容易激发起教学双方的兴趣。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比如信息技术新课标虽然规定了5个选修系列,但是,每个系列的模块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考核?老师按自己所长报出的选修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时如果厚此而薄彼,学校该怎样排课和协调?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这与巩固基础的初衷有些矛盾。

4、评价方式

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领域,由于一直以来都属于高中的次科,甚至可以说是次次科,学生一直以来都不够重视。现在按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这一领域修完四个学分,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习领域的重视程度。但是,如何给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给予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就有可能变味。

一艘小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突然间狂风大作,引起千层巨浪,小船要么被打翻,要么乘风破浪向前挺进。这是对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描述。经过培训学习,感受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的巨大。社会重视了,领导重视了,学生重视了。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课改的进程不会因为你的懈怠而停止,唯有迎头赶上,敢于挑战自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你才有可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担当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新的课程标准更强调促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在这里,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就是一体化事件。教师与学生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与教学实现了整合,课程成了一系列的教学事件,而教学则成了课程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即课程。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这一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要跳出技术培训的束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其技术教育本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作为一名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只有勇敢面对,不能逃避,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课堂,才能是真正贯彻执行。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一起获得新生。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实质。同时,它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在新课程上看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我们比任何一个学科教师更加珍惜课改的良机。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7年1-2期

2.《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并非只是“辅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新课程实施纲要》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活动需要信息技术,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此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作为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能力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已经成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来教授,让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和学习之中,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更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教材简直太乱套了,虽然内容直观、图文并茂,但太过简单,根本不适合教学,那一定是你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缘故,这是在给我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尽最大能力的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各个年级的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几副简单的图案再配上几句话,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本的图案(形象直观,简单易懂),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教学效果立刻上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几项任务,如何让这几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45分钟,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想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体会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最终能在自己的操作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注意培养,让学生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动力,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每堂课中都学有所成,增强期待感,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我想在这里可以试着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形式让学生去主动参与,体验小小的成功感。

例如: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由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得不耐烦,比如文字输入练习、指法训练等;同一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也有差距,有些学生“未教先知”,他们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能接触到电脑,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就不再感兴趣,而新转来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接触过电脑等。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已经会的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不会的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呢?这就要教师放弃“以教为主”,让学生“以学为主”,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自主。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那些“未教先知”者的潜力,鼓励他们进行示范和叙述,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归纳,梳理,这样,一方面使其他学生熟悉从伙伴那里学习技能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出“未教先知”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同伴中学习,可以为不会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在心理上可能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教无定法,法在心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生机的学科,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来思考和认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第五篇: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面临着教学成效提升不快的难题,这已经成为了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障碍.针对这样的现状,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回顾与分析,重点分析制约教学成效的主客观因素,研究解决的方法途径,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扫清障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开展深入分析活动,从中梳理各种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成为研究型教师,不仅要能够提高教学技能,还要善于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状开展分析研究,全面提升信息教学成效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在高考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将精力与时间放在了高考学科上面,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缺乏创新力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升不快,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主要因素

1.学校方面:在部分学校,整体教学安排上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就不够重视,虽然在教学条件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按照要求进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出现偏差了.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将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分给其他应试学科,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安排,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单一,与学生之间未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过程,对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研究不足,导致了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过于单调,学生无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也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3.学生方面:由于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也不是应试科目,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同时,应试理念在学生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制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三、突破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课程标准,首先,要保障教学课时的充足,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不得随意占用,不能存在随意性,即使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也要对教学内容事后予以补足.其次,要精心备课,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因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应试学科就掉以轻心.另外,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是强化学生思想教育.针对高中生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信息技术学习不够重视的现状,教师应当通过强化思想教育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紧迫感.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列举信息技术在科技发展等重要领域的作用实例,如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蛟龙探海等,使学生明白,社会发展进步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将来进一步的深造需要现在奠定信息技术的基础,由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信息技术的广泛用途,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从生活中各种智能系统的运用入手,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直观感知,增强学习兴趣

三是有效实现前后衔接.为了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教师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回顾,重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将断裂的知识链链接起来,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在方式方法上面,可以采取集中回顾的方式,帮助学生弥补以往学习中的不足,也可以逐步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基础变得扎实,消除学生因为学习基础不一致而造成的教学难度加大现象

四是注重教学方式改革.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改革,因为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注重了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不断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才能够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强化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互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是将学生当做讲授的对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是不利的,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在重难点讲解之后,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以几台电脑为一个小组,开展小组研究学习活动,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小组相互研究之中进行巩固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与掌握成效.其次,教师要善于活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事先拍摄每一位学生的电子照片进行存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运用.学生运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处理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照片图像,积极性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图像的艺术化处理,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与自身学习生活的联系,增强教学成效

此外,为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及其素养,在时间以及其他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组织信息技术研究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研究,满足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满足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成为时代发展趋势下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认清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并努力改进与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不断反思与尝试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势必会使我们的课堂得到提升,也必将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成效

参考资料:百通学术期刊发表网 http://

下载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现状的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精选合集]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 陈扬彬 (深圳市荔香中学,深圳 518051)摘要: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

    如何写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

    研究现状

    我国手机拥有量早在2002年便 已是世界第一位.至2007年11月 底,全国手机用户接近5亿户.普及率 高达38.5%,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100%的普及......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类号:迷级:U D C :编号:教育学科论文论文题目: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姓名:电话:*** 时间:2012-1-5 所在单位:云南省南华县马街中学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体会

    个人认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过程。过程则需要时间,如果一个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谈论怎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如,我校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体会

    个人认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过程。过程则需要时间,如果一个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谈论怎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如,我校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精选五篇)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使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