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2年7月26日在科技部教育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在科技部教育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2012年7月26日)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任务,是指引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科技部、教育部在这里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会商机制,推进科教结合,加强协同创新。这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
刚才,小娅、占元同志介绍了今天活动的缘起和两部合作协议起草制定过程,志刚、玉波同志代表两部签署了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后很受启发。等一会,万钢副主席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1
长期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在优化科教资源配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两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合作实施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共同推进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等。所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为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教育部,向万钢同志和科技部的同志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特别是高校科技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计划”,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今天两部合作协议的签署,既是两部良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落实这些意见和计划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支持。教育部一定认真落实协议内容,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一是坚持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构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教体系,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使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接受一线科研专家的指导,通过学习与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培育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接受创新文化熏陶。要创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把国家科技创新优势最大可能地转变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双提升。
二是坚持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教学基地,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力求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创新驱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以大学科技园、共建研究院、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推动高校科技资源向市场、向社会开放,推动高校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促进技术转移、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三是坚持政策引导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积极合理的政策引导,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对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促进不同
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要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纳入绩效评价范围,不断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体系。要推进管理创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推进学术组织管理创新,推进学术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激发基层组织学术活力;注重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实现稳定可持续创新。
四是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科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要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大力实施长江学者计划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进一步发挥“千人计划”专家的作用,支持高校在科学前沿和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建设科学家工作室,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宽松和谐合作竞争的良好环境为保障,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对优秀青年人才独立开展科技创新给予倾斜支持,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在科研实践中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五是坚持优化创新环境与形成优良学风相结合,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有奋发向上的创新环境和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对祖国挚爱忠诚、对工作敬业奉献的优秀品德,对真理执著追求、对科学求实
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构筑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造就杰出科学家的精神家园。要优化创新环境。提倡学术平等,开展学术争鸣,鼓励冒尖,支持探索,宽容失败,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创新才能,尊重创新价值,支持创新举措,肯定创新成果,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规范学术管理,净化学术风气,提升科研诚信意识,保护知识产权,着力营造崇尚科学、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同志们,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两部合作的共同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工作会议上讲话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教育系统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全面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任务要求。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求真务实,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12个省区市的经验介绍,讲得很好,对我们大家很有启发,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刚才,六位副部长分别讲了各自主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考虑
刚刚过去的2009年,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前一年落实。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面进一步扩大,资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二是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倾斜,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应用型人才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本兑现,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规模继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师范生免费教育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引进国外优秀人才迈出更大步伐。四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评价、多样化录取的高校招生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五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开展,排查鉴定任务全部完成,工程规划认真编制,加固改造扎实推进。六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人数较大幅度增长。这些工作的完成或推进,为做好2010年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宏观环境下,取得这些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谋划好、落实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研究确定今年重点工作、编制工作要点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做好教育工作,首要的一条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决策、重要部署。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刘延东同志在今天上午讲话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思想,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落实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规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材编写、审议、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五是推进教育改革。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相关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改进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逐步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他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高度重视解决家庭贫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第二,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教育需求是什么?主要是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一是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科学发展必然是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符合规律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切实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将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尊重教育规律统一起来。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立足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基本国情出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按照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适应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尊重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其他活动相比,教育周期长、见效慢,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超前部署。同时,教育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二是尊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远大理想追求、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努力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成绩的观念和做法,努力改变简单以学历文凭衡量人才质量和水平的观念和做法。三是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三心二意,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我们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进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终身学习的模范,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体现规划纲要战略思路。正在研究制定的规划纲要力图体现中央精神、人民期盼、教育规律。今年,教育工作要在思路和重点上努力体现规划纲要精神,启动实施规划纲要。一要体现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二要体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重点任务,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三要体现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激发教育活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要体现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依法治教、组织领导等政策措施。五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真正办成办好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好事实事。
以上四个方面,是制定今年工作要点的基本依据,是做好今年各项教育工作的总体考虑。概括起来,就是我们2010年的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2010年的各项教育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工作要点已作了全面表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工作方针,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工作着力点;以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能力为导向,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关于今年的主要工作,刚才六位副部长就各自主管领域分别作了介绍。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多年来,教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转轨的新形势、社会转型的新课题、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动态,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分析、及早谋划,不断解决好这两个“不适应”问题,不断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科学调整教育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设臵,更多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二要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把学校作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共设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城乡社区教育的主阵地、科技文化的辐射源和全民学习的重要场所。三要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鼓励东部地区教育率先发展,促进区域教育改革和协调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瞄准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去。四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特别是针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和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哲学社会科学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主动推进文化传播,参与决策咨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第二,更加积极主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聚精会神地谋划改革、扎扎实实地实施改革,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
为此,一要坚持改革,加快改革。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突破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2010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力求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几年,我们每年都要围绕工作重点,出台一个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建立检查工作机制,扎实深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使改革工作如同发展工作一样成为可执行、可检查、可评估的工作。二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当前,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今年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加大对重点领域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三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经验来自基层,创造来自群众。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要善于发现新典型,正确对待新探索,及时总结新经验,勇于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已经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四要统筹推进、有序改革。越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越要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教育部将成立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负责改革项目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等事项;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咨询指导。各省区市和学校也要提出推进改革方案,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做好各项改革工作。
第三,更加积极主动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办好事办实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教育得到加强、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但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校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比较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行风建设亟待加强改进。这些都是老百姓意见比较集中的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长远来看,我们要大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地保障和维护公平。
今年,推进教育公平,一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中央在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关爱留守儿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民族教育、解决择校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安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二要加强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在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方面,中央始终强调要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我们既要在经费保障、项目安排上倾斜,还要在师资配臵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从制度设计上提供保障。在健全国家助学制度方面,要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三要规范办学行为、从严治教。今年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大教育收费的管理力度,力争在群众关注的几个热点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第四,更加积极主动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数量扩大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要使中国的教育“由大变强”,必须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应当说,我们多年来对质量问题在思想上一直是很重视的,但实践中确实还存在标准不完善、监测不到位、保障不得力等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判断全国的教育质量、一个省区市的教育质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常常众口不一,较难统一认识和行动。当前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广大人民群众都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强烈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抓紧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抓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要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整体谋划大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引导学生专心学习、奋发成才、健康成长。探索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形成各类人才辈出、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二要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广大教师在聚精会神教书育人上下功夫。提高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抓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通过完善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要加强教师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三要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功夫。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坚持应用导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四要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科学确立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机构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育督导与评估,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
三、关于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艰巨。完成好今年的工作,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肩负重大的责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必须立足大局,明确工作定位。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找准工作定位,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又要强基固本、不断提高教育服务大局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既要有全球视野、瞄准国际前沿,借鉴经验、应对挑战,又要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着眼长远、体现研究制定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导向,又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努力从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中寻求工作着力点,又要注重统筹协调,从教育与其他领域关系中找准工作结合点,凝聚力量、集中优势、集成资源,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第二,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比如,义务教育要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学校校舍、设备、教师标准化建设,健全教师校长流动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发展。要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又比如,职业教育要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能力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再比如,高等教育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影响和有效引领中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营造全社会关心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第三,必须科学调研,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调查研究是正确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谈不上决策权。科学调研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而科学决策则是科学执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未决,大都与调研不深、心中无数,思路不清晰、决策不科学有关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是深入调研。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注重实践,带头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形成联系学校制度和听课制度。认真研究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层次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二是长远谋划。当前要抓紧开展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研制,完善中长期规划,充分尊重和发挥好民主党派、专业咨询机构、教育学会和科研单位以及驻外教育处组的作用,加强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人口变化、社会结构等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各行业、各领域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三是科学决策。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宏观教育政策研究能力和决策能力。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和改革的咨询、听证制度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凝聚共识从而推进工作的本领,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必须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事业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化,越是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公平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要切实改进管理缺位、管理越位、管理错位的状况,切实解决工作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切实做到管理及时、有力、到位。一要改进管理方式。加快推进由传统的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微观向管理宏观转变,由直接管理向善于应用综合手段管理转变,切实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既要全国一盘棋,确保政令畅通,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二要改进工作作风。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正学风、树新风。要大力提倡勤政、高效、廉洁的政风,克服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倡导情系人民、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行风,根除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利益不关心、对工作不负责的思想和习气;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科学严谨、默默耕耘的学风,纠正有的地方、学校和个人在学术上存在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更加注重抓执行、抓落实,脚踏实地推进工作,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要大力强化监督检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要充分肯定教育系统这支队伍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能够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教育系统也确有少数同志宗旨意识不强,责任心事业心不够,问题研究不深入,工作作风学风不扎实,甚至出现一些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教育系统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党的教育事业,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教育系统的同志们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始终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踏实治学、严谨自律,恪守学术道德,树立优良学风。三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适应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的要求,认真梳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抓紧修改,能够上升为法律规范的要尽快进入立法程序,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教育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第五,必须善于协调,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教育的合力。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以满腔热忱、耐心细致、任劳任怨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一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编制,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工作,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拓宽听取广大师生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渠道,把全社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集中起来,把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教育的热情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把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二要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部部合作、部省(区市)合作机制,探索省际间教育协作机制,完善利用、协调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在开展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社会怎么做,更好地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三要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捐资助学、投资办学,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廉洁自律和维护稳定两个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在廉洁自律方面理应有更高要求。应该说,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是明显的,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成为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查处,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决不让腐败玷污教育这一方净土。
稳定压倒一切。越是在形势复杂、任务繁重的时候,越是要切实做好稳定工作。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矛盾和风险有所增加,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关系全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也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完善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同志们,教育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万钢在科技部教育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2012年7月26日)
在科技部教育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2012年7月26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是科技部、教育部积极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部深化科教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我谨代表科技部向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科教结合,推动协同创新的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单位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是在党的十八大前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机关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大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改革发展的方向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全国科技界都要深刻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贯彻落实,积极推动。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特别是把科技创新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结合起来,这是推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两部合作的重要动力,为我们两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指明了方向。
刚才,几位代表介绍了各自单位在改革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的经验,我很受启发。贵仁部长在讲话中阐述了两部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我非常赞同,希望两部的同志们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特别是教育部的领导和同志们在与我们共同协商、洽谈中表现出的真诚主动、灵活合作的努力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很值得科技部同志们学习。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科教结合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一、近年来,两部门已经进行了一系
列合作探索尝试,成效显著。2005年,两部门与广东省启动部省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1月,两部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还就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科技与教育创新资源高效整合、重点聚焦并服务江苏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达成了合作协议。
二、高等院校充分发挥了对产、研的创新支撑作用。高等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人才的优势,积极与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科研院所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近年来高校与科研院所一起,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进步,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
三、高等院校已成为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在开办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学与技术成果向产品的转化,促进知识技术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众多高等院校建立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孵化了一大批企业,转化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实现了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创新发展。
关于下一步两部推进科技和教育结合工作,我着重讲六方面内容:
一是重在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改革并创新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要在高校积极支持并培育一批仰望星空、潜心研究的优秀团队,支持一批35岁以下优秀青年学者。今年,“973计划”设立了“青年科学家专题”,就是要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
二是重在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与协同是创新主体间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机互补的根本途径。大联合才有大力量,大协同才会出大成果。要建立高校、企业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引导高校主动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参与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支持高校和地方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基地。如华中科技大学设立广东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充分利用了大学科研设施条件、创新团队、技术成果等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共享,推进了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为东莞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创新产品、团队、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是重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近几年,随着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大型企业的快速创新发展,我国技术转移的交易体系逐步完善。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推动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知识产权、股权、奖酬金等激励政策。改进科技成果权属和科研人员收益分配制度,激发高校及科研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强化高校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大学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或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将技术转移成效纳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及科研人员业绩考核评价管理体系。
四是重在提高高校科技平台共享水平。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特别强调“要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要将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
据和文献资料,以及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面向普通高校、企业和社会开放,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把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纳入高校科技创新考核和绩效评估范围。
五是重在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发挥“千人计划”专家作用,探索设立“科学家工作室”。科学家工作室应该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知识通过科学家工作室进行交流,推动发展。要塑造自由平等、宽松向上的学术环境;要守护崇尚科学、追求学术自由平等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六是重在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支持高校参加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建设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等,加快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此外,我对今后的工作提三点希望:
一是围绕中心,大力推进改革。要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分析当前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大胆开展改革探索,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有效促进人才流动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二是统筹部署,形成合力。科技部将与教育部加强沟通和联系,在国家层面上统筹有关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合力,积极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并鼓励和引导高校参与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是加快落实,务求实效。我国要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同志们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在今后工作中尽快落实两部合作协议的内容,追求实效,切实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志们,今天的签约仪式,只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未来发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政策措施的协同配合,有效集成资源,共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我们今天召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我想之所以说重要,主要有这么三点:第一,会议时间选择的好。“两会”刚刚闭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贯彻“两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是当前我们教育战线上最紧迫的任务。第二,与会人员的构成好。参加会议的除了教育系统的同志之外,还有不少中央有关部委的负责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企业界的负责人,以及新闻界的朋友。第三,会议内容设计的好。这次会议有几项内容,除了鲁昕同志今天上午要做工作报告之外,我们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在教育部的职教工作历史上是第一次;第二个内容是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目录,这也是第一次;第三,研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这也是第一次。
尽管这个会是一个工作会议,但是部党组把这个会看做是一个重要的会议。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学习贯彻“两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会议,是一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会议,是一次职业教育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始新的征程的会议。因此我向所有参加会议的同志表示感谢,向所有为职业教育新时期改革发展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的同志们表示敬意,谢谢大家!
关于今年的职教工作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职教工作重点放在哪儿?主要抓什么?我想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这样的: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就是今年总理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的明确的要求。
我理解这段话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职业教育应有的认识和态度,关键词就是“加强”。为什么要加强?首先从我们国家所处的阶段来看,现在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
二是当前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大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书记在省部级班上以这个为主题做了全面的阐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书记特别强调关键是“加快”两个字,怎么“加快”?国家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没有技术型人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句空话。靠谁转变,当然是靠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正像胡总书记去年12月在视察广东时所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个道理非常深刻,也是我们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核心的内容之一。
三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当前需要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需要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要做到这一条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帮助失业人员获得从业的技能,支持在岗人员更新技能,提供全民接受更高一级技能培养、培训的机会。
就业问题、和谐问题,总理讲的让老百姓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那要靠就业,不就业不仅是收入没有了,在社会上尊严也就没有了。靠什么东西?靠职业教育帮助失业人员有从业的技能,让在岗人员更新他的技能,要为全民提供更高一级的技能培养、培训的机会。所以总理多次说过蔡元培先生一句话: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面向社会的教育。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国家需要,是人民期盼。
纵观世界也放眼我们全国,那个国家,那个地区对这个道理认识的早,行动的快,那个国家,那个地方就得益的早,得益的快;那个国家认识晚、行动慢,那个国家就受益晚、受益慢,甚至不受益,不得益,受损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认识是这样,不认识也是这样。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同志们任重道远,这是我想总理讲话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总理讲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句话讲的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加强干什么呢?就是要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我们现在往往很多人理解职业教育是第二类的教育、第三类教育,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观念。这是一种类型的教育,不是一个层次的教育。不能认为普通教育高于职业教育,这是传统落后的有害的观念。但它确实和普通教育不一样。我们经常说一个社会,人类既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爱迪生。你说这两个谁伟大?同样伟大!爱因斯坦的活爱迪生干不了,反过来也一样。所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别,根本上和普通教育区别在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决定了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利。别的标准都是次要的,违背这个标准的
标准都是不合理的标准。我们往往是抓枝节的问题评价一个学校办的好不好,把根本的东西丢了。因此也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重视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不仅学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技能。因此,总理这句话又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那儿。不要舍本求末,更不要本末倒臵。把职业教育办的像普通教育一样,那是职业教育的失误。要坚持职业教育的特点,抓住职业教育的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总理说“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说要加强职业教育,从目的来说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手段来说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或者说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的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就是通过加强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式,实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的。所以我想总理在工作报告中间,这几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今年工作的侧重点、工作的任务、工作的目标。大家要把办职业教育的思路、政策、举措统一到总理这个讲话上来。
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要实行工学结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合理?我们要改进,往哪儿改进,要整合,整合什么?所以做到上面这两点,核心是一个,就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这个结论不是理论上的,是实际上的。这是德国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德国等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反过来看我们国家,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和别国相比,我们国家的各个省、区、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弱点在哪儿?弱在校企合作!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职业教育要解决问题很多,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点。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决定的,是各级各类教学中间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的途径。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间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我们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对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习的设施,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获得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获得明确的职业定向,以及获得一定的顶岗实习的收入。这解决了职业学校设备、设施缺乏,解决职业学校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不管你职业学校怎么去购臵设备,你和企业相比总是不足的,不是最先进的。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我们聘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担任专职的兼职的教师,他们为学生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方法,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双师型”教师问题,这靠我们自己,但是更多的要靠企业提供。解决学生现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我们不仅缺少设备,而且缺少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老师就不能动手,学生动手就更难了。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会随着企业产业经营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臵、课程结构和授课的内容,推动职业教育始终围绕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跟踪产业调整,并与市场紧密结合,从而解决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因为和市场最密切的是企业,学校通过和企业结合来跟踪市场,因为学校毕竟和市场隔了一层,也就是说通过校企合作找到了学校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为企业如果不调整,不改革创新,它只能是灭亡。学校没有那么直接,没有那么现实,所以没有切肤之痛。只有把自己绑在企业上,才会感觉到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才能随时调整我们自己的办学思路,办学的方向,包括专业设臵,包括培养方式,这是我讲通过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反过来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也应当为企业做更多的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节省企业日常运营开支。因为他去过实习,总是学过一段时间,这对企业来说可以解决目前经常说的民工荒,技工荒的问题,因为这些人毕竟受过教育,受过锻炼;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为企业接收不需要更多上岗培训,就能迅速投入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员工创造条件,解决现在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员工的矛盾;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企业职工迫切需要接收继续教育的需求,学校可以为企业的员工深造提高素质、水平服务,为构建学生、企业,为满足职工终身学习,全面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最终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使职业学校既是学校又是企业,是一个生产型的学校,我们可以使企业既是学校又是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这对全社会来说是一举多得,互利共盈的关系。
当然推进校企合作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它既要有教育部门、职业院校的积极性,还要有企业、行业的积极性,同时还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政策问题,财政、税务等等。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又应当沿着这些方向去努力,不因为一些旧体制,旧政策,旧观念说这个事情可以不做,那就没有尽到我们做一个国家的公民、做一个国家的公务员应当尽到的责任。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写了一句话: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两句话应该说是切中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要害。
规划纲要把它纳入到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现在全国各个省市一起做到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我们要看准了先去试,成熟一个试一个,成熟一个支持一个,这样逐步扩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又体现世界先进理念、符合各地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当前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工作在做,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并不是今天提到的,很多国家都在做,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来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落实的不是特别理想。实际上在工作层面上我们已经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级联席会议,这就是要解决职业教育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联席会要发挥更大作用,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地方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把职业教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政府职业教育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抓手,作为一项重要的载体,有的放矢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创建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实施的载体,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的智慧和力量,鼓励学校和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要协调本地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义务,共同组建校企合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机构,形成校企合作的合力。
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校企合作过程中涌现的先进的经验,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校企合作典型的要予以表彰和支持。将来包括投入、建立示范学校。什么叫示范学校,除极个别能够自己独立办的很好之外,我想绝大多数学校要走校企合作路子。鼓励校企合作,谁合作的好就鼓励谁,支持谁。我们要动员和组织有关的媒体,今天有很多新闻界的朋友,义务教育大力宣传均衡发展,这是法律规定,是各级政府的职责,通过均衡发展就可能解决择校问题,缓解负担过重问题,给社会一个公平,给学生家长一个方便。职业教育要着力的宣传校企合作,对他们的进展,对他们的做法,他们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打破职业学校关门办学的不合理的状况,也引导企业要看准了,真正的发展要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里我还要特别提调,今天宣布成立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指导委员会,也是我们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因为这个指导委员会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它包括政府各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包括行业企业的负责同志。这个本身就是想,从我们自己开始。本来我们年初会很多,除了教育部这个会都要参加之外,有的会,有的到现在一个还没有去,我就认为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是职业教育学校自身的人在这自说自唱,自言自语。职业学校办的好不好,总理讲了是人才、能力,人才、能力谁来判断,不是学校是企业,你说考试成绩80分,90分,这要看怎么出题了。关键看企业认同不认同,企业认可不认可,这是衡量我们职业办的好不好的主体。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实现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能够取得进展,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同志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迫切,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这里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也是后危机时期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要求,是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远,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不负历史给我们的重托,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抓住机遇,以更加开拓的工作思路,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有效的工作举措,切实办好职业教育,努力开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闭幕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闭幕会议上的讲话
新华网11月7日报道7日, 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闭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闭幕会议并讲话。他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袁贵仁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我们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针对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袁贵仁还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教育部将定期表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