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何淑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着力研究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和培养原则,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文章就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和途径两个方面做一些粗浅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夏丹1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对于正处在重要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而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无疑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践能力作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创业的精髓内涵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美好愿景。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Xia Dan(Jiay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Meizhou, Guangdong 514000)
Abstract: For China, which is in the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is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About the author:xiadan(1986-), female, Me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ying counselor, graduate.前言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局势,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源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以经济转型为契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为此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他说:“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对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殷切期望。
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制度和资源支持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基础 作者简介:夏丹(1986-),女,福建省宁化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能力和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总书记曾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符合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的要求,而中国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迎接实践的挑战,担当起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基于此,具有开创性、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基础实践能力和核心创新能力给予大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四种情况: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浅表化
虽然我国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在开设的课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更新,内容陈旧、方法传统的现象严重,偏重于国家创业政策、创业目的及意义等理论化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最终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1]。
(二)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
虽然高校开始重视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受教的主体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传统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讲授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的需要反差较大。这对于社会经验欠缺、创业经验不足,受观念、环境、资金制约的大学生来讲,会觉得创业离自己很远,存在不敢尝试等现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很多高校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还没有真正融入我国正规的教育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也没有纳入个高校的教育总体规划。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面也相对薄弱,没有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学者
都是“兼职”,对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涉及表层论述。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和渗透,缺乏对目标的定位及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现阶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二专业教师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欠缺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四)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是高校创新创业发展能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专职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因为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对企业的运作、经营、管理上缺乏了解,在教学上无法深入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创业案例分析等教学,使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指导意义。
二、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刚开始实行不久,还没有普遍涉及全国各地,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其中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到位,定位不合理
很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大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和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创新创业就是不务正业。从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就业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他们都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是特例,因此没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学校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就业困难,自己学校就业率高而不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绝大多数高校对其定位很不合理,很不科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正规教育”以外的“精英教育”或“业余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将创新教育视为“精英教育”,表现为学校将重点放在少部分优秀学生之中,让其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看重的是参赛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意愿和创业食用效果;一些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看成培养企业家的 捷径,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以把大学生培训成“学生老板”为目标,这就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过路者”,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表现为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边缘,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创新创业教育无章[2]
可循,无法开展,有些高校甚至明令禁止学生进行经商,更不准学习期间创业,为了学生的安全稳定,严禁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商业活动,这就加剧了创新创业教育呈现边缘化、业余化、形式化。
(二)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全方面发展
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偏向理论和应试教育,老师一直专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疏忽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传统教育模式单一化与陈旧化,甚至有一些教师上课方式都是按照程序进行授课的,只是单独的掌握理论知识,并没有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大部分学生因此形成固定的学习方式,认为只要把课本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然后采取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便可以拿高分,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动脑思考,造成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局面。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脱节,缺乏举办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没有对应的实验平台,无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机会发展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出否定,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改革。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实践者、组织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要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能在课堂中照本宣科。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创业实践经历,不熟悉企业运营程序,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教师都在黑板上跑市场、谈业务、讲运营管理、资金流转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可行性;高校更是缺乏创业研究的前沿学者,对学生创业指导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作用,虽然部分高校专门聘请了一些企业家开设讲座,但毕竟杯水车薪,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四)没有深层次分析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相关教学过程形式化
长期以来,各高校的课程教育体系基本都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近几年来才逐渐向就业教育方向转变。然而对于就业教育本身而言,目前很多高校也仅仅是在传统学术型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就业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开办招聘会和传授一些应聘技巧等,再者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加上一些管理学知识,没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环节。创业之路包括创业目标定位、程序设置、理念价值、人员配置、资金流通、物质设备等,而目前高校所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大都理论化、教条化和理想化,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起到的作用是不大的。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缺乏专业深度和广度,绝大多数都是对其表层的任职,缺乏对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不够完善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刚兴起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一种被认识,被接受的初级阶段,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行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还不够完善。某些高校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经费保障制度,没办法提供足够活动经费,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时受到限制,妨碍学生的实践性发展。另外某些高校缺少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足够的教学设置和社会支持,造成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创新与创业教育得到了有效发展。“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行业领域内具备较高研究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则是指能将科技创新物化为一种新产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创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大学生应当加强各项能力建设,适应社会当代需求。
(一)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
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于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单一的授课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知识。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补充课外的知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帮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完善大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更好的迎接社会挑战,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地位成正比例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出高价聘请外来人才,不如自己培养人才。我校2015届毕业生邱南雄,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开发自己的大脑与动手能力,发挥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各项能力。
[3]
在校期间,他不仅成立了“小二创业服务团队”,而且和舍友一起创办了“梅州市壹壹零伍商贸有限公司”。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创业比赛,先后获得了“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银奖”及“首届梅州青年创业大赛金奖”。现如今他们公司旗下的“豆好鲜豆制品品牌店”在梅州已经拥有四家分店,同时和广州新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分公司,公司现有全职员工13人,兼职员工数十人,年营业额在两百万以上,同时他们正计划向珠三角及福建地区拓展。由此可表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提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生才能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新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
当今和未来的国内与国际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包括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与合作精神等。为应对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断升级。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4]。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能够为地方的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作用。
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时代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竞争的日渐激烈等现实背景对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与能力的一项新的考[5]验。因此要进一步清除地理解和认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崭新内涵与核心特征,明确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社会、企业及大学生自身对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基于现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限制住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开发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以赛代练”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开展多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对创新课程设置时必须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运用新的理念来设置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之上,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过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想法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性,可以邀请一些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前来讲座,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做好创业的心里准备。此外,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国际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6]
(二)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强化大学生思维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创业操作能力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就能单独完成。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学校在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时应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多参与创业活动,加强与社会之间的练习。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各种实验中心,另一方面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目前,世界处于高科技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实践行人才的竞争。高校应当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开设更多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实质性的接触创业,为以后步入社会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化自己的大脑,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新实践型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引导
高素质的创新实践型的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作用,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合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专职教师、兼职 教师构成。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将知识系统及时更新,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让学生学到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培养创新型实践强的教师,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创新实践型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和想出对策,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有力支持,如法律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等。就法律环境方面来说,政府应出台拓宽企业出资方式的相关法律,使大学生利用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形式评估作价出资,支持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由技术作为公司股东首次出
资。就政府环境方面来说,对大学生符合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应实行最优惠的信贷、管理费和税收等政策,提供银行开户便利,落实税收减免政策等。就社会环境方面来说,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各级部门以多种形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筹建创新基金项目,完善基金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资金融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支持。
五、结束语
创新是经济的内核,是一切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深入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信息发展时代对各高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比如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浅表化、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同时,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实践教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对策,以不断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郁雯.高校创新创业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成才之路,2015,(19):10-11.[2] 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 [J].教育文化,2015,(9):244-245.[3] 冯晓星.研究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析 [J].学生管理,2015,267-268.[4] 王丽颖.对高校金融学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J].学生管理,2015,226.[5] 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2007.[6] 尉肖帅.深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20-124.
第三篇: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1夏丹(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对
于正处在重要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而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无疑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践能力作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创业的精髓内涵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美好愿景。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Xia Dan(Jiay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Meizhou, Guangdong 514000)Abstract: For China, which is in the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is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About the author:xiadan(1986-), female, Me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ying counselor, graduate.前言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局势,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源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以经济转型为契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为此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他说:“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
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对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殷切期望。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制度和资源支持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基础 作者简介:夏丹(1986-),女,福建省宁化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能力和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总书记曾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符合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的要求,而中国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迎接实践的挑战,担当起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基于此,具有开创性、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基础实践能力和核心创新能力给予大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四种情况: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浅表化 虽然我国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在开设的课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更新,内容陈旧、方法传统的现象严重,偏重于国家创业政策、创业目的及意义等理论化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最终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1]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
(二)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 虽然高校开始重视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受教的主体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传统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讲授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的需要反差较大。这对于社会经验欠缺、创业经验不足,受观念、环境、资金制约的大学生来讲,会觉得创业离自己很远,存在不敢尝试等现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很多高校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还没有真正融入我国正规的教育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也没有纳入个高校的教育总体规划。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面也相对薄弱,没有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学者
都是“兼职”,对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涉及表层论述。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和渗透,缺乏对目标的定位及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现阶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二专业教师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欠缺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四)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是高校创新创业发展能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专职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因为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对企业的运作、经营、管理上缺乏了解,在教学上无法深入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创业案例分析等教学,使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指导意义。
二、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刚开始实行不久,还没有普遍涉及全国各地,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其中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到位,定位不合理 很多高校目前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大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和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创新创业就是不务正业。从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就业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他们都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是特例,因此没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学校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就业困难,自己学校就业率高而不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绝大多数高校对其定位很不合理,很不科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正规教育”以外的“精英教育”或“业余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将创新教育视为“精英教育”,表现为学校将重点放在少部分优秀学生之中,让其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看重的是参赛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意愿和创业食用效果;一些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看成培养企业家的 捷径,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以把大学生培训成“学生老板”为目标,这就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
[2]大多数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过路者”,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表现为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边缘,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创新创业教育无章
可循,无法开展,有些高校甚至明令禁止学生进行经商,更不准学习期间创业,为了学生的安全稳定,严禁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商业活动,这就加剧了创新创业教育呈现边缘化、业余化、形式化。
(二)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全方面发展 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偏向理论和应试教育,老师一直专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疏忽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传统教育模式单一化与陈旧化,甚至有一些教师上课方式都是按照程序进行授课的,只是单独的掌握理论知识,并没有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大部分学生因此形成固定的学习方式,认为只要把课本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然后采取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便可以拿高分,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动脑思考,造成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局面。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脱节,缺乏举办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没有对应的实验平台,无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机会发展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出否定,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改革。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实践者、组织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要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能在课堂中照本宣科。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创业实践经历,不熟悉企业运营程序,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教师都在黑板上跑市场、谈业务、讲运营管理、资金流转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可行性;高校更是缺乏创业研究的前沿学者,对学生创业指导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作用,虽然部分高校专门聘请了一些企业家开设讲座,但毕竟杯水车薪,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四)没有深层次分析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相关教学过程形式化 长期以来,各高校的课程教育体系基本都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近几年来才逐渐向就业教育方向转变。然而对于就业教育本身而言,目前很多高校也仅仅是在传统学术型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就业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开办招聘会和传授一些应聘技巧等,再者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加上一些管理学知识,没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环节。创业之路包括创业目标定位、程序设置、理念价值、人员配置、资金流通、物质设备等,而目前高校所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大都理论化、教条化和理想化,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起到的作用是不大的。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
研究缺乏专业深度和广度,绝大多数都是对其表层的任职,缺乏对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不够完善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刚兴起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一种被认识,被接受的初级阶段,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行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还不够完善。某些高校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经费保障制度,没办法提供足够活动经费,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时受到限制,妨碍学生的实践性发展。另外某些高校缺少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足够的教学设置和社
会支持,造成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创新与创业教育得到了有效发展。“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行业领域内具备较高研究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则是指能将科技创新物化为一种新产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创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大学生应当加强各项能力建设,适应社会当代需求。
(一)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 传统的教育模式局限于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单一的授课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知识。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补充课外的知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帮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完善大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更好的迎接社会挑战,适应现代社会的[3]快速发展,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地位成正比例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出高价聘请外来人才,不如自己培养人才。我校2015届毕业生邱南雄,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开发自己的大脑与动手能力,发挥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各项能力。
在校期间,他不仅成立了“小二创业服务团队”,而且和舍友一起创办了“梅州市壹壹零伍商贸有限公司”。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创业比赛,先后获得了“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银奖”及“首届梅州青年创业大赛金奖”。现如今他们公司旗下的“豆好鲜豆制品品牌店”在梅州已经拥有四家分店,同时和广州新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分公司,公司现有全职员工13人,兼职员工数十人,年营业额在两百万以上,同时他们正计划向珠三角及福建地区拓展。由此可表明: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提升,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生才能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适应新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 当今和未来的国内与国际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包括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与合作精神等。为应对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断升级。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创新型人[4]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能够为地方的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作用。
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时代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竞争的日渐激烈等现实背景对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与能力的一项新的考[5]验。因此要进一步清除地理解和认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崭新内涵与核心特征,明确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社会、企业及大学生自身对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基于现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限制住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开发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以赛代练”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开展多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对创新课程设置时必须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运用新的理念来设置课程,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之上,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过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想法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性,可以邀请一些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前来讲座,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做好创业的心里准备。此外,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国际专业课程[6]设置的问题。
(二)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强化大学生思维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创业操作能力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就能单独完成。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学校在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时应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多参与创业活动,加强与社会之间的练习。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各种实验中心,另一方面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目前,世界处于高科技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实践行人才的竞争。高校应当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开设更多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实质性的接触创业,为以后步入社会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化自己的大脑,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新实践型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引导 高素质的创新实践型的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作用,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合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专职教师、兼职 教师构成。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将知识系统及时更新,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让学生学到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培养创新型实践强的教师,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创新实践型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和想出对策,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有力支持,如法律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等。就法律环境方面来说,政府应出台拓宽企业出资方式的相关法律,使大学生利用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形式评估作价出资,支持不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自由技术作为公司股东首次出
资。就政府环境方面来说,对大学生符合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应实行最优惠的信贷、管理费和税收等政策,提供银行开户便利,落实税收减免政策等。就社会环境方面来说,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各级部门以多种形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筹建创新基金项目,完善基金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资金融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支持。
五、结束语 创新是经济的内核,是一切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深入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信息发展时代对各高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比如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浅表化、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较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同时,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创新实践教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对策,以不断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 郁雯.高校创新创业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成才之路,2015,(19):10-11.[2] 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 [J].教育文化,2015,(9):244-245.[3] 冯晓星.研究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析 [J].学生管理,2015,267-268.[4] 王丽颖.对高校金融学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J].学生管理,2015,226.[5] 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2007.[6] 尉肖帅.深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20-124.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我们在这里突出强调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个面向”,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和创新,主要指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
在中学语文文学鉴赏教学中,我主要注意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诱发兴趣中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教学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时,学生预习课文后不难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在分析课文时可以先提问,为何不以有的版本“粜米”为题,而要以此为题呢?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中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
2、在质疑研讨中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在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对于勒这个人物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在读后感中,学生认为,于勒的处境沉
浮给“我”一家带来的是恐惧或希望,这也衬托出人世间的炎凉,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通过质疑,学生就会对造成这样的社会根源有所认识。
3、在引导联想中拓展发散思维空间,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①想象发散训练
在指导学生赏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就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想象拳头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频率的缓急,这是对课文描写的补充。还有镇关西的心理活动,也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
②组合发散训练
在学习《范进中举》时,要求学生就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不得不抡起巴掌打醒胡屠户那个动作联想鲁智深的那三拳进行组合发散思维训练,比较其心理、形势。
③多维发散训练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续写小说结尾,假设于勒这一切的一切只是装穷是为了试探其兄嫂的,那么结局会是怎样呢?
④探索发散训练
《范进中举》表现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范进的喜极而疯,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去探究思考。
⑤因果发散训练
在学习《葫芦僧判断糊涂案》中,我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弱女子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虽然他是遇到了曾受其父之恩的书生——
当时的主审官,但是,她却没有得到公正对待,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确知道,这个弱女子不论她是多么善良,也不管其父对现时的主审官,先前的书生有多么大的恩情,只要在当时的历史现实下,主审官就不得不糊涂判案。
4、在精讲巧练中训练聚合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聚合思维是在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大量事实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加工和整理,从中得出一个最佳的、最有效的答案或结论。
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挥和培养。这种教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压抑,跟不上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学生的负担,而不是乐趣,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力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下一代,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就能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郴州市政府或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相关措施》
《郴州市政府或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相关措施》
专业班级:车辆二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x近年来,怎样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创业项目的选择是进行创业准备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对创业成功与否。实证研究证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青年是创业的原始力量,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90后的大学生已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新生力量。对此,我县高校和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了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同时切实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广大毕业生开辟一题的阳关大道。
正文: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的高潮,各地相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拨出专项的扶持资金,鼓励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在这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中,青年是创业的原始力量,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当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90后的大学生已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新生力量,同80后的大学生相比,90后们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敢于尝试和创新,更多的以创业为目标,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
个性、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知识水平限制
2、经验不足
3、心态问题
4、资金困难
5、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为克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我省高校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具体加强了创业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加强创业意识的教育
创业教育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大学生创业,是政府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创业理念教育,创业意识是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创业意识按从低到高的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创业意识的激发是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或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受雇者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其创业成功的概率,郴州市学校采用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选择适合其需求的创业项目。另外学校鼓励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增强其对创业项目的判断能力。政府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多优惠待遇。现将各项政策附于此:
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实施办法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郴州市财政局
郴人社发〔2010〕 号
关于印发《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开发区分局、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分局、财政分局:
现将《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郴州市财政局
二O一O年九月二日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0年9月2日印发
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
资金补贴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24号)、《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湘劳社工字〔2009〕8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湘劳社工字〔2009〕123号)精神,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
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在郴州市辖区内从事创业活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毕业两年以内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郴州市外普通高校毕业生两年以内、并已派遣回郴的郴籍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申请创业项目扶持资金的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
能力;
(二)申请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就业需求,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开发价值,市场前景较好;
(三)依法登记并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具有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和固定的营业场所,担任所创办企业的法人代表;
(四)无不良信用和违法记录;
对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家庭、残疾人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降耗、出口创汇和劳动密集型的创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三条 扶持范围和补贴标准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经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财政部门的审查,可给予以下项目的补贴:
(一)实行开办费补贴。高校毕业生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满六个月后,可给予一次性的自主创业开办费,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
(二)实行所得税补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按其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8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8000元。
(三)实行房租补贴。高校毕业生租赁经营场地用于自主创业的,自租赁之日起两年内按租赁费50%给予补贴,每月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元。
(四)实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限制 的行业除外)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按规定可享受最长不超过两年的全额贴息。
(五)实行还贷补贴。对自主创业失败的高校毕业生,确因家庭困难无力清偿小额担保贷款的,对逾期贷款债务给予50%的补贴,最多不超过2.5万元。
(六)实行创业成功奖励。每年对拉动就业明显、参加社会保险、缴纳利税较多、影响比较大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给予10000元奖励。
以上补贴项目可以同时享受,但补贴金额每人最高不超过3万元。第四条 资金来源。本办法所涉及到的各项补贴从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开支,不足部分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开支。
第五条 补贴资金申请
符合扶持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每年9月到其创业所在地社区办理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申报手续,填写《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申报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并出具下列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高校毕业证;
4、居民身份证;
5、创办企业或个人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帐号;
6、申请所得税补贴的还需提供纳税单;
7、申请房租补贴的还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缴纳房租证明;
8、申请还贷补贴的还需提供工商、税务部门注销证明和小额担保贷款合同;
9、申请创业成功奖励的需提供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登记证副本和缴费清单。第六条 补贴资金的审核和拨付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收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申报资料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在其原始资料复印件上加盖印章,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站初审。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审查后,在《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将原始资料交社区退还本人,统一填写《郴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补贴申报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并将申请资料和《花名册》报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审签署意见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在市劳动保障局网上公示1个月,公示期满无举报的,由市财政部门对《审批表》进行复核后,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申请者的银行帐户。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专项资金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科学规范、专款专用”的原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部门共同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及重点,负责受理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监督、检查等日常
工作,对专项资金扶持对象进行跟踪、指导和管理。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专项资金扶持对象必须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年末专项资金扶持对象必须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上报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财务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可视情节强制收回扶持资金,并缩减扶持对象下一的申报计划。
因客观原因,创业项目承担人和单位对创业项目的计划目标进度和经费使用进行调整及撤销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
因运行不良或破产的创业项目,需履行清算核销手续,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批准。
创业项目验收由项目承担人、承担企业在合同到期后,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报送有关项目验收的必要材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审查。
县市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报告当地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上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按照《财政违法
处罚处分条例》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