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树上落这十只鸟,被猎人用枪打下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有的同学回答还剩下九只,有的回答则没有了,原因是鸟儿都被吓跑了,还有一个特别的答案是树上有无数只鸟儿,因为鸟儿都聚到树上为死去的同伴开追悼会。前两种答案是我们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考虑得出的,而后一种答案独特的视角背后像我们展开另一面广阔的天地,即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思维。
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新的历史的任务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接班人。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阶段,因而需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新思维。从目前国外普通教育实施创造教育的实践来看,“思维教育”正是受到特别重视的方面。
前苏联教育家书霍姆林斯基反对只是训练学生“识字、识记、保持、再现”即让学生将知识“塞进去、储藏住、倒出来”,他提出: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他还提醒人民“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聪明了。”因此,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是“训练思维的学校”,“需要进行专门的工作”。于是,他们在学校一至七年级开设了一门特别课程,叫做“思维课”。
日本的教育界也认为,日本资源贫乏,为了使国家富强并在国际上有竞争理力,必须依赖于发挥国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开展技术革新,而对于今天青少年治理的培养,创造新思维的训练,则是造就未来生力军的重要措施。
美国保加利亚等国家许多中小学都开始把思维技巧训练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创造新思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维形式呢?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他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通过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使认识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的境界。他的突出特征是新性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往往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任何创造新思维都离不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它的运行中又有独特的思维活动程序和规律,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这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活动程序。在人类历史上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及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学说”等划时代理论的提出都深刻体现了这一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大批一,有创造活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帮助青少年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发展思维,求异思维的机会培养创造力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散思维的机会。
第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因,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对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和迷恋,不会感到学习和创造是一种负担,而会在活动中获得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情感满足。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而情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提问和质疑,要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以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科学实验证明,通过有目的的,有意义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例如: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通过课外活动也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提供给学生某些原材料和元部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设计进行组装活动。
第四,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
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对头脑中已有经验的调遣、重组过程,有时以从未有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但任何形式的组合都不会脱离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一个对某一活动领域知识技能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产生与该活动领域有关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并不是知识经验丰富的人都有创造力,有的人尽管在某一领域中有丰富的经验,却拿不出任何富于创造性思维成果,只能重复别人的方法,照搬现成的经验。这是因为他不善于调用和重组头脑中的储存材料,缺乏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因此,想象力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学中,教学应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想象力的训练,使其大胆想象,敢于“异想天开”,创新进取。
第五,培养优良的个性。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地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实验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毅力,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因素,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较强独立性、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育从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勤奋、自信和坚持有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21世纪我们国家的主人翁。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们及化科学技术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我们必须培养出新一代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立志改革的、勇于创新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要具有创造精神,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不应仅仅是前人思维成果的获取,而更重要的应该是理解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显示。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同样是要以知识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既要认真地传授知识,更重要注意激发青少年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未来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去创造,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去认识和研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自己的创造力和劳动,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探究和实践,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培养多的创造性人才。
籍秀娟 1月6日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我们在这里突出强调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个面向”,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和创新,主要指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
在中学语文文学鉴赏教学中,我主要注意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诱发兴趣中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教学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时,学生预习课文后不难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在分析课文时可以先提问,为何不以有的版本“粜米”为题,而要以此为题呢?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了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中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
2、在质疑研讨中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在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对于勒这个人物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在读后感中,学生认为,于勒的处境沉
浮给“我”一家带来的是恐惧或希望,这也衬托出人世间的炎凉,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通过质疑,学生就会对造成这样的社会根源有所认识。
3、在引导联想中拓展发散思维空间,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①想象发散训练
在指导学生赏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就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想象拳头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频率的缓急,这是对课文描写的补充。还有镇关西的心理活动,也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
②组合发散训练
在学习《范进中举》时,要求学生就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不得不抡起巴掌打醒胡屠户那个动作联想鲁智深的那三拳进行组合发散思维训练,比较其心理、形势。
③多维发散训练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续写小说结尾,假设于勒这一切的一切只是装穷是为了试探其兄嫂的,那么结局会是怎样呢?
④探索发散训练
《范进中举》表现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范进的喜极而疯,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去探究思考。
⑤因果发散训练
在学习《葫芦僧判断糊涂案》中,我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弱女子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虽然他是遇到了曾受其父之恩的书生——
当时的主审官,但是,她却没有得到公正对待,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确知道,这个弱女子不论她是多么善良,也不管其父对现时的主审官,先前的书生有多么大的恩情,只要在当时的历史现实下,主审官就不得不糊涂判案。
4、在精讲巧练中训练聚合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聚合思维是在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大量事实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加工和整理,从中得出一个最佳的、最有效的答案或结论。
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挥和培养。这种教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压抑,跟不上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学生的负担,而不是乐趣,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力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下一代,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就能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作为服务于现代建设需要的教育,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质教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诱发创造兴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创设良好的氛围,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 创设氛围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去思考,完全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维、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表现
1.陈旧的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学生不善于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2.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保护和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成人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舞台就鲜见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此课堂中的学习,无疑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表现,流失了个性。据有关人士调查,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比较,中国的学生的笔答能力较强,各学科发展较均衡,而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却明显偏弱。这正是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结果。
3.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孩子的环境教育,因为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大量的智力测试结果表明:智力优秀和超常以及智力边缘和落后的人仅仅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从大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其智商有一定的相关,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人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行动,在这些行动过程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还支配着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意志就是在这样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位伟人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积极的性
格特征,如勤奋、坚毅、自信、谦虚、细致、进取心、探究性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情、怯懦、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超等,则阻碍学习的进步。然而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对于学生来说,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环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的态度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儿童形成这种或那种性格特点。
4.课堂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弊病,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作过十分中肯的分析:“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而举手答个问题,也只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于是,叶老进而提出了“„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个著名论断,并鼓励我们教师“朝这样好的境界努力”。
为了达到“这样好的境界”,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教学结构。要打破常规带学生容入社会和大自然之中,进行多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
5.学生的习惯性根深蒂固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说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如果学生仅仅只有习惯而不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上述现象说明: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作为我们国家教育的着眼点,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想问题的习惯
要从改变已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也就是说,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又终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要激发学生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安排要有弹性,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难易适当,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
2.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所谓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学会“节外生枝”。让学生充分想象,在某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加深,突破传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哪怕是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也要支持,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3.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
要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不单只要开展有计划、有系统的创造教育,还要因时、因地,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要让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心理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思维训练是创造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能思考,善思维,才能在观察、分析、对比等学习过程中,根据已知去探索未知,发现新的方法,找到新的思路,激发创造潜能,从而达到创造教育的目的。思维训练也是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力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满腔热情,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可见,思维训练对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智慧,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探索的心理品质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也是创造活动的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指出:“整个科学不过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提炼。”这种提炼实质上就是根据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维过程。事实上,一些成功地突破障碍,解决问题,以及创造发明的生动事例,本身就是探索研究的结晶。现代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创造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它应具备积极、灵活、开拓的品质。因此,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与灵活的重要方法之
一。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由于这种思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具有求异与创新的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和及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培养他们良好的创造性品质和思维方式。
4.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良好情境。其次,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根本。实践证明,师生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更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某些观点。所以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保持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比如,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出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出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的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程颐说“学者先会疑。”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敢问”到“善问”这个飞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行释疑。学生有了疑问,如果都让教师回答,不但没有可能,反而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行释疑。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及时引导求同存异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课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通过采取一系列方法去营造良好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证明,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们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时间,将所要的知识运用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要旨所在。总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深入细致地探索与研究,启发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我们要辩证贯穿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更全面、更深刻和更具有洞察力,也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创造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2]常宝儒.汉语语言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90.10.[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7.[5]杨建华.现代教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第四篇: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作者:罗安国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5期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和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见的思维,它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在新课程下理念下,就其特点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教师要善于避开思想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或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一般来说,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速理解。但如果每章每节都采用同一程式直奔这些部位,就会助长学生思维的守旧性和惰性。所以有时候采用避重就轻、舍难求易,声东击西,旁敲侧击、奔明探暗等战略战术,常常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落实新课程理念,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心情愉快,心灵自由,让多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3、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好问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把他们幼稚天真的好奇欲诱导到科学学习的轨道上,要鼓励学生我问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在不疑之处发疑,越是在不疑之处挑出毛病,就越有创造性。
4、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入竞争,竞争可以使大脑兴奋,思维紧张,可以迅速排除对思维主题的干扰,提高思维的品质和创造素质,竞争还可以刺激信息的交流反馈,促进信息尽快地系统化,网络化,简化和优化,从而刺激灵感的爆发,顿悟的产生。
5、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已知的此地到新知的彼岸,中间隔着一大片神秘莫测的未知地带,逻辑思维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借助想象才能飞越,我们应当经常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比如对故事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青少年在创造想象中,促个性之芽开出智慧之花。
第五篇: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 创造性思维 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提问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支持他们大胆而经常性的提问。另外还要注意,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或者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如果其他幼儿能回答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