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时间:2019-05-15 03: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再造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思考和处理,以形成某种新形式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等六个主要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以上六个主要特征,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动力

学生对某客观事物的认知、求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动机是求知的内驱力,是保持旺盛精力的前提,能够使教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化,不要简单地制定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行探索。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以引导为基础,注重认知论和方法论,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表演法”、“故事法”、“赛读法”、“擂台法”、“成语接龙法”等等。其次,老师应从教学语言上有所创新,用优美的语言黏住学生。语言是最具魅力的艺术,教师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动作轻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再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真情投入,用教学情感打动学生,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常用的情感兴趣法有:“以知育情”、“以情动情”、“以境生情”等。最后,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巧妙设置合适的问题抓住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扣人心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紧紧抓住学生。问题的设置不易过于简单,答案不能过于标准统一,问题要具有发散性、探究性。

二、想象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基于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离不开想象力,需要想象推动学生主体的再造。无论是语文学科的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想象能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塑思维。因此,加强想象力培养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首先,无论是兴趣还是想象都是好奇心激发的,好奇心是主动探索的心理基础,是发展想象的推动力,又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对未知的好奇天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充分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想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优秀学生。其次,想象并非凭空的,需要站在知识基础的平台上,从直观引发想象。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直观化,给学生展现生动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有较高的起点。

三、情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是情感认知的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在师生关系中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教师需认识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情感教学方法,用情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另一方面表现为信任,让学生在教学情感中获得力量,增强信心,大胆表达,大胆创新。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并传达给学生,使教学放射出艺术的光彩。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离不开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情感要素,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潜势,在心灵的激荡和碰撞中受到感染。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情是文章内在固有的,深有感悟才能感染学生”。再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成为课文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思维的延伸,产生丰富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美感”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审美中将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活跃并丰富想象。审美是一个重塑形象的过程,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已知客体进行理解、思考、再造,进而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意境。老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原作者倾注的情感,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法再现作品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境界。通过教学语言和课文独具美感的语言,让学生放飞思想,展开想象,在大脑中再造美丽画面,用语言描绘自己从课文中重塑的审美体验。对课文的审美体验不局限于课文表象,应充分利用空白艺术的审美作用,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无论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还是文学艺术,空白都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空白是作品的点睛,通常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具备审美感知力,进而获得审美艺术的创造力。

五、个性化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个性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兴趣和欲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建立在课本知识或教师经验传递的基础上,而是由个性需求引发的探究体验而来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因材施教,创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大胆去追求由异思维带来的创新意念。

参考文献:

[1]成建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刍议[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7).[2]庄元玲.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3]梁化泉.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雷爱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00)

第二篇: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一、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载体,语言在信息多元化和交流复杂化的环境下,要求其使用者具备足够灵活的思维以满足复杂的语言需求。语言的复杂变化形成不同的信息,传达不同的意思,语言的变化需要思维的变化,思维的变化带动语言的变化,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创造性的思维有助于语言的灵活运用和表达。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来看,语文学科也可以看作是思维学科。在中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从语文的性质来看,语文知识是创造思维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从社会性质来看,语文知识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直观表达。语文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工具,语文教学既能够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又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创造性思维又能够推动语文教学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如何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巩固基础的阶段。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因此打好思维基础是创设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环境的第一步。此阶段,在教师的指引下,搜集信息源,储存大量信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放开眼界,放眼世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索取无限的知识。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是创设良好思维环境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学习机制是一个系统过程,其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在的动机是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动力。通常创造良好的学习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给每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其具有触发创造性的空间。第二,不同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对于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给予充足的支持与鼓励。第三,尝试性地给予学生思维目标、内容和方向,使其具备创造性思维动机。

三、独具创造性的“教”与“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语言的掌握,以便能够顺利地在交流沟通中运用,另一方面就是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有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法与之相适应。教育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培养和发展了良好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教法独具创造性,还需要学生的学法同样具备创造性。

(一)创造性思维与教法

1.课前演讲创新。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训练要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前都会设置学生演讲的教学环节。演讲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方法,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设置演讲题目时,应着重几个思维方面的训练,比如:扩散思维、摆脱习惯性思维、想象联想、缺点列举、愿望举例等。

2.课堂提问创新。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普通的知识讲述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与参与的欲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问答,最能吊起学生的欲望,且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状态,因此,老师应准确及时地抓住这一时机,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畅所欲言,进而实现思维的创造性开发。比如: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质疑性提问、延伸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等。

3.课型结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堂课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型结构,每个课型结构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基础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准确设置每堂课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比例及顺序关系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其课型结构可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课程结构可设置为自学诱导讨论式课型结构和示范答疑课。

4.课后作业创新。课后作业的布置须具有延续行,最好与课堂授课内容或者课堂教学目标具备关联性。第一,充分利用课堂的“意犹未尽”,利用课堂文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题进行训练,这样能够使学生课堂上的发散思维延续到课后,进而为下一堂课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二,通过情节的续写和内容的扩写进行训练,比如选择当堂课的课文进行思考,对文章进行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想象。第三,通过句子仿写和事例补写进行训练。第四,通过话题作文进行训练。

(二)创造性思维与学法

在倡导“人本”与“人文”的语文教学理念下,老师的教法固然十分重要,但学生的学法却应占据主导地位。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

1.探索“课前预习、课中对话、课后拓展”的互动学习体系。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预习不但要具备引导性,还需具备展示性,让学生准确掌握“一问”、“二读”、“三说”。课堂中,通过实践体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语言再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关联问答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课后运用拓展延伸策略,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2.探索“互动、创新”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发地去获取知识信息,开拓知识获取的渠道与空间,进而摸索学习的规律。运用阅读,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章,自由地感受文章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除了个体学习之外,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对于获取的信息,大胆地提出质疑,然后寻找理论与实践支持,主动积极地探究信息。

第三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张久龙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

44200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疑问、讨论、实验、解法、课程体系、评价思想。

摘要: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可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面对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出教育要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品质。化学教学中主要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设置疑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怎样设疑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

1、设问要把握好时间。开课设疑,造成“悬念”,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在讲“氯气”一节开始时,可以这样设问:氯气可以对自来水消毒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课中若能在重难点处设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听起课来精力集中,并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课尾时再设疑问,激发学生类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培养学生自发的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开拓意识。

2、设问要讲究技巧。技巧主要表现在“巧妙”上。设问“巧”,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设问“妙”,才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巧妙设疑。

①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并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例如在高考复习“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当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和外因(如反应物的浓度等)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③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平衡”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KCl=NaCl+K制取金属钾?”学生首先感到非常意外,因钠的还原性不如钾,怎么可以还原出KCl中的钾呢? 接着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泼起来。

④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

第 页 状态。例如学了“化学键”一部分内容后,可设计这样的一组判断题:A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3、设问要灵活。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体现其灵活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可灵活运用下列手段增强设问的灵活性。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设疑。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亲身动手做实验等途径,直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对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钠为什么浮于水面上?

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

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

④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显红色?„„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疑。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化学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武汉大学华软的《化学(高考分析与实践)》、《实验总动员》等多媒体教育光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3)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形成疑问。

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分?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作用?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化合物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疑。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吻合的重点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且富有思考性和争议性,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有所收益。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讨论的参与者,相机发表一些具有导向性的见解,防止讨论出现“越轨”现象。这种利用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即为讨论代答法。在学习酯化反应知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将乙二醇与乙二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很快有学生写出HOCH2CH2OOCCOOH这种酯,也有学生提出可以生成 学生提出生成高分子酯-[---

这类环状酯,在一番议论后,还有

-O-CH2-CH2-O-]-n-;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在解决个别学生疑问的同时,还给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在信息的多向传递中,获取和巩固了相关知识。把问题转移给全体学生,引

第 页 导学生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广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认为,根据实验目的,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一般做法是按实验目的、内容、步骤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进行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模仿。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中的烧瓶就可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蒸馏烧瓶等替代;这套实验装置除了用于制备乙炔气体之外,还可用于制备如下气体(所用反应物):Cl2(KMnO4和浓盐酸)、O2(Na2O2和H2O或H2O2和MnO2)、NO2(Cu和浓HNO3)、NO(Cu和稀HNO3)、CO(、SO2(Na2SO32CaCO3和稀HCl)和H2SO4)、HCl(浓盐酸和浓硫酸)、NH3(浓氨水和氧化钙或与固体氢氧化钠)。学生要得出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备Cl2、HCl、O2、NO2、NO、CO2、SO2、NH3,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又例如改进“溴的挥发性实验”:实验步骤与现象:将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大号培养皿放在一架调好的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在其中放入一个小号培养皿,滴两滴液溴在小号培养皿中,迅速将中号培养皿罩在小号培养皿上,很快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观察到深红棕色的液溴挥发为红棕色的溴蒸气,过一会儿红棕色即消失,上述实验利用投影仪将溴的挥发现象放大强化,使学生易观察,装置中用NaOH溶液液封,无污染,该实验还为后面讲解溴与NaOH溶液的反应作了铺垫。通过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四、探索解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中除了掌握常规解法外,更要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对此做出小结,让学生便于掌握。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在一题多解、多变习题教学中,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101KPa,20℃条件下,将 a molH2S和1molO2混合点燃完全反应,求当产物部分是SO2,部分是S时,所生成SO2的物质的量。此题可以利用电子守恒法、原子守恒法、过量法、分步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和直接书写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这主要体现一个“多解”。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直接书写法”是最佳方法。另一方面,对试题进行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变、同类知识变换意境、缺损和增添条件互变、具体条件和字母条件互变、数据伸缩互变、过量适量不足量互变的处理,分析后作出解答,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那么在化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强化学科课程(设置纠错课、发问课、联想课等辅助课型),充实化学活动课程(增设科技创新课、艺术创新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新型课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化学课程体系。

1.课堂竞赛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各种小型练习比赛,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独立性。如记忆力竞赛、解题方法独特性竞赛、智力竞赛、知识抢答等,也可以由老师提出几个带有趣味性、富有启发性的发散性问题,供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性发言总结等。

2.举办创造性科技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创造性活动,如智力游戏课、思维训练课、信息交流课、科技小制作等。可举办化学科技讲座,向学生介绍世界科技成果及我国科技状况,让学生接纳现代科技信息,介绍化学创造发明的具体事

第 页 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树立起创造发明的自信心。鼓励课外阅读,鼓励多参与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

3.参观、访问、实践操作等。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并在参与其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的,个人与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越广泛、越多样化、越深刻,其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创造才智的发展就越充分,人格的形成也越完善。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材料、工具概念、思想和结构。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独立探索知识,结论、公式、定理能用动手操作得到的,让学生自己实验,自主操作,并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4.积极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①班主任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②在班集体建设中,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良好创造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造心理。

③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以及校园建设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造教育的良好气氛。

④组建创造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开展创造性活动。

⑤在试点班级,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以日常常规教育等形式开展创造性人格培养,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

六、改变评价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以其单一片面的价值取向,它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而代之以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有个性的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并通过评价努力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量化,所有难于量化的内容都被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可以量化的知识,而代之以注重质的分析,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评价的对象。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这样评价直接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忽视,使评价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被某种沉重的外在物所操作,而代之以引进个体参照评价,致力于挖掘和提示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对于受教育者本人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通过评价促使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权和积极性,这种评价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代之以主张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主体对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优生有,差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完美的资源,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着的创造因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衡量教育成果不可少的一把标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创造的思维火花都能及时发射出来。

正因为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严业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素质教育指导丛书之七,华语教学出版社 [3]郑璋.《试论中学阶段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

[4]唐松林.《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 页

第四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刨造意识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多可创造的因素,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给学生的创造提供机会和可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综合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有益于学生改变人格的单向发展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多元化。

1、把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对应将它与其他姊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唱歌曲《河边对口曲》时,我听到有一个同学唱“痛心事,莫提起”竟然不安歌词唱,而换成口头方言在唱,这在以前肯定是至少要骂该同学油腔滑调不好好唱,但这次我没有这样做。反而暗暗为之高兴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所以后半节课我索性以此学生的启示让全班同学进行即兴创作:“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活动,内容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唱《河边对口曲》,可以用各地方言唱歌词,或者干脆改编歌词,讲述改革开放后老乡在外地或国外碰在一起,异常激动,相互叙述生活和生意上的事,并下定决心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奋斗。要求五人一组,看哪一组形式新,内容好又表演出色。”宣布一结束,教室里就形成了东一团西一簇,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组拍着手有说有唱、有的组改成了相声、更有的组改编了歌词,如‘痛心事’句改成了‘开心事,你快听,去年赚了八十八万多’。班上一下子涌现出了许多作家、诗人、相声演员、歌唱家等,2、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

音乐学科在教材编排上不是她的讲授有关音乐的东西,它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音乐与美术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

二、利用课堂创编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做音乐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编游戏,培养其创造意识。游戏耍注重与音乐相结合。在游戏中,教师应多考虑怎样与学生建立一种默契,顺着学生的创造思路走。这样,师生的身心均得到舒展。

2、做简易乐器。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资金买乐器,教师自制乐器屡见不鲜,如果让学生动手,他们会很乐意接受 用竹筒做双响筒,用牛皮筋绑住金属片做竖琴,用塑料皮蒙住竹筒做鼓,用钢筋弯曲起来做三角铁……通过这种教学,说不定以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新乐器的发明者。

3、打节奏。单声部、双声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有趣、有味,学生很有激情。除了用手拍,还可以敲桌子、跺脚,更允许采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多形成的节奏训练,对学生音乐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创动作。音乐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由地手舞足蹈,对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同样的“小鸟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动作,这说明学生在创造思维与意识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千万不能整齐划一。

三、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音乐形象就是通过音响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快乐表现的情景。《二泉映月》是一崔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请同学们把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他能讲述黑色能表示出在祖国的田野上埋藏着很多的石油、煤矿……。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比如在四个小节的节奏练习中,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以取得节奏连接的终止感。而偏有个别学生不这样连接,但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思维。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 要: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造性思维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实在的要素。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大作用,物理学史表明,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求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有创新动机,向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由教师置疑,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维。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教师的作用不是只讲授知识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多问为什么,能提出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我们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停滞。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给学生巧设质疑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诱发新的创新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着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活化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依靠抽象的概念、理论、数学等进行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教师应增设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进行演示或设置一些诱导的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大气压问题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呢?”接着鼓励学生置疑猜想:“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循此思考找不到答案时,再指导学生读教材、查资料,寻根究底。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了。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放开式思维。单向思维方式只是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播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研究许多物理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确实可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四、史论结合,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史不仅体现了物理学家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宝贵理论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实际,补充和传授相关的物理学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能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如用伽俐略的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不仅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将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抽象、逻辑、想象等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学生思维批判性这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像这些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无处不启迪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

下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加提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打破思维定式的做题思路,有自己独特见......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曾听闻这样一则事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大为震惊:“不久前,我国一名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随父母移民美国,在上第一节美术课时,教师要求学生......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全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语文具有丰富的创新内涵,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这些创新内涵,积极......

    语文教学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中心校: 火东仙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大家......

    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一) 太仓市双凤中学 周小英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共5篇)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已经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是对创新性的要求。因此在中学期间就要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重视起来,并努力培养学......

    创造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课堂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特别是语文课堂,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要错过。扩......

    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关键。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积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