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7:3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曾听闻这样一则事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大为震惊:“不久前,我国一名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随父母移民美国,在上第一节美术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画一棵圣诞树,在展示作品时,美国教师与小朋友都被他的画技惊呆了,简直与墙上的图片一模一样。”听到这里,我还觉得很自豪,可是,之后的故事却让我无地自容:“美国教师在赞赏之余,又要求这孩子自己创作一幅圣诞树的画,可是他却摆弄了半天,没有落笔。于是,美国教师在这位学生的作业评语中写到:中国小朋友的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这一句评语一针见血,揭示了我国美术教育重临摹而轻创造的错误观念。

仔细分析上述事例。追其原因有两点,其一:社会原因。人们习惯以“像与不像”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有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一味地要求学生画得“像”,却抛弃了创造能力的培养,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于萌芽之中。其二:教学因素。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受学校条件资料缺乏的影响,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这些都严重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不少人认为“美术课只要让学生画几张画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新的思维,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既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在实施新课程形势下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领会课改新理念,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与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更是美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创造力的培养和应用是美术教育最主要和基本的内容。

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必须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运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有成果的能力。

我们还必须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陈旧观念,联系课程本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2.充分了解学生,提高审美意识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必然是由人而出。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a.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表现特点。

美术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

b.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亲密关系。c.掌握小学生美术的特点: 小学生美术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是小学生思维的真切体现。小学生美术不受表现对象的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印象成分居多。小学生美术的随意性很大,对比强烈,夸张而无拘无束,往往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

其次,我们还要提高自身与学生的审美意识。明确教学生学美术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由于小学生美术的特点,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要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和新颖的表现。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以美的标准去表现事物,创造美。

3.加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a.联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也是最为宝贵的智力之一,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准备。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联想练习,比如,在教学小学美术新课程第一册《五彩路》时,我就启发学生对路进行联想,学生在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给出了令人惊讶的回答:登月球的云梯、不需要走的时空隧道、可以连接现实世界与电脑的转化机等等千奇百怪。可见学生的知识面已经很广,让学生停留在物象的写写画画上显然是有碍于学生的发展的,让学生多联想,甚至幻想,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b.加强做添加、变形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给基本型添加、变形成为另一事先不存在的形,这就是简单的创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要求学生给一些基本形,比如正方形、圆等进行添加,使之成为类似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等事物,更应提倡学生进行夸张和变形,联想成鱼、大桥、火车等,这样的练习多了,就势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二年级有海底世界和宇宙旅游方面的想象画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海底的神秘莫测、宇宙中可能有的外星人来引导,鼓励学生当未来的科学家和设计师,看谁设计的宇宙飞船造型奇特功能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见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结果他们画出了空中乐园、深海怪鱼、太空鸟、太空飞翔等造型功能新奇的物象。

4.为学生创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

a.通过写生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新奇的想法也是来源于生活,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写生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源泉,再经过他们的想象加工就会创造出比显示物象更为鲜明的形象。

b.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需要勇气,也需要一定的气氛。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业特殊,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氛围,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赞许,让学生从怯生生地问“我能不能想象画?”到自信地说 “我是想象画的!”,使学生多一份自信,增强创造的热情。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看谁的作业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成功的作业。事实说明,单一的临摹作品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创造力人人都有,我们只有将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材,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刨造意识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多可创造的因素,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给学生的创造提供机会和可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综合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有益于学生改变人格的单向发展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多元化。

1、把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对应将它与其他姊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唱歌曲《河边对口曲》时,我听到有一个同学唱“痛心事,莫提起”竟然不安歌词唱,而换成口头方言在唱,这在以前肯定是至少要骂该同学油腔滑调不好好唱,但这次我没有这样做。反而暗暗为之高兴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所以后半节课我索性以此学生的启示让全班同学进行即兴创作:“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活动,内容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唱《河边对口曲》,可以用各地方言唱歌词,或者干脆改编歌词,讲述改革开放后老乡在外地或国外碰在一起,异常激动,相互叙述生活和生意上的事,并下定决心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奋斗。要求五人一组,看哪一组形式新,内容好又表演出色。”宣布一结束,教室里就形成了东一团西一簇,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组拍着手有说有唱、有的组改成了相声、更有的组改编了歌词,如‘痛心事’句改成了‘开心事,你快听,去年赚了八十八万多’。班上一下子涌现出了许多作家、诗人、相声演员、歌唱家等,2、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

音乐学科在教材编排上不是她的讲授有关音乐的东西,它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音乐与美术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

二、利用课堂创编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做音乐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编游戏,培养其创造意识。游戏耍注重与音乐相结合。在游戏中,教师应多考虑怎样与学生建立一种默契,顺着学生的创造思路走。这样,师生的身心均得到舒展。

2、做简易乐器。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资金买乐器,教师自制乐器屡见不鲜,如果让学生动手,他们会很乐意接受 用竹筒做双响筒,用牛皮筋绑住金属片做竖琴,用塑料皮蒙住竹筒做鼓,用钢筋弯曲起来做三角铁……通过这种教学,说不定以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新乐器的发明者。

3、打节奏。单声部、双声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有趣、有味,学生很有激情。除了用手拍,还可以敲桌子、跺脚,更允许采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多形成的节奏训练,对学生音乐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创动作。音乐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由地手舞足蹈,对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同样的“小鸟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动作,这说明学生在创造思维与意识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千万不能整齐划一。

三、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音乐形象就是通过音响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快乐表现的情景。《二泉映月》是一崔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请同学们把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他能讲述黑色能表示出在祖国的田野上埋藏着很多的石油、煤矿……。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比如在四个小节的节奏练习中,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以取得节奏连接的终止感。而偏有个别学生不这样连接,但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思维。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再造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思考和处理,以形成某种新形式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等六个主要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以上六个主要特征,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动力

学生对某客观事物的认知、求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动机是求知的内驱力,是保持旺盛精力的前提,能够使教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化,不要简单地制定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行探索。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以引导为基础,注重认知论和方法论,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表演法”、“故事法”、“赛读法”、“擂台法”、“成语接龙法”等等。其次,老师应从教学语言上有所创新,用优美的语言黏住学生。语言是最具魅力的艺术,教师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动作轻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再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真情投入,用教学情感打动学生,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常用的情感兴趣法有:“以知育情”、“以情动情”、“以境生情”等。最后,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巧妙设置合适的问题抓住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扣人心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紧紧抓住学生。问题的设置不易过于简单,答案不能过于标准统一,问题要具有发散性、探究性。

二、想象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基于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离不开想象力,需要想象推动学生主体的再造。无论是语文学科的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想象能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塑思维。因此,加强想象力培养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首先,无论是兴趣还是想象都是好奇心激发的,好奇心是主动探索的心理基础,是发展想象的推动力,又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对未知的好奇天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充分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想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优秀学生。其次,想象并非凭空的,需要站在知识基础的平台上,从直观引发想象。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直观化,给学生展现生动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有较高的起点。

三、情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是情感认知的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在师生关系中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教师需认识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情感教学方法,用情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另一方面表现为信任,让学生在教学情感中获得力量,增强信心,大胆表达,大胆创新。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并传达给学生,使教学放射出艺术的光彩。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离不开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情感要素,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潜势,在心灵的激荡和碰撞中受到感染。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情是文章内在固有的,深有感悟才能感染学生”。再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成为课文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思维的延伸,产生丰富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美感”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审美中将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活跃并丰富想象。审美是一个重塑形象的过程,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已知客体进行理解、思考、再造,进而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意境。老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原作者倾注的情感,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法再现作品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境界。通过教学语言和课文独具美感的语言,让学生放飞思想,展开想象,在大脑中再造美丽画面,用语言描绘自己从课文中重塑的审美体验。对课文的审美体验不局限于课文表象,应充分利用空白艺术的审美作用,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无论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还是文学艺术,空白都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空白是作品的点睛,通常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具备审美感知力,进而获得审美艺术的创造力。

五、个性化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个性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兴趣和欲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建立在课本知识或教师经验传递的基础上,而是由个性需求引发的探究体验而来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因材施教,创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大胆去追求由异思维带来的创新意念。

参考文献:

[1]成建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刍议[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7).[2]庄元玲.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3]梁化泉.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雷爱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00)

第四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张久龙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

44200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疑问、讨论、实验、解法、课程体系、评价思想。

摘要: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可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面对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出教育要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品质。化学教学中主要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设置疑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怎样设疑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

1、设问要把握好时间。开课设疑,造成“悬念”,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在讲“氯气”一节开始时,可以这样设问:氯气可以对自来水消毒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课中若能在重难点处设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听起课来精力集中,并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课尾时再设疑问,激发学生类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培养学生自发的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开拓意识。

2、设问要讲究技巧。技巧主要表现在“巧妙”上。设问“巧”,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设问“妙”,才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巧妙设疑。

①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并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例如在高考复习“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当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和外因(如反应物的浓度等)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③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平衡”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KCl=NaCl+K制取金属钾?”学生首先感到非常意外,因钠的还原性不如钾,怎么可以还原出KCl中的钾呢? 接着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泼起来。

④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

第 页 状态。例如学了“化学键”一部分内容后,可设计这样的一组判断题:A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3、设问要灵活。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体现其灵活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可灵活运用下列手段增强设问的灵活性。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设疑。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亲身动手做实验等途径,直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对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钠为什么浮于水面上?

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

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

④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显红色?„„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疑。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化学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武汉大学华软的《化学(高考分析与实践)》、《实验总动员》等多媒体教育光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3)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形成疑问。

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分?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作用?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化合物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疑。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吻合的重点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且富有思考性和争议性,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有所收益。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讨论的参与者,相机发表一些具有导向性的见解,防止讨论出现“越轨”现象。这种利用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即为讨论代答法。在学习酯化反应知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将乙二醇与乙二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很快有学生写出HOCH2CH2OOCCOOH这种酯,也有学生提出可以生成 学生提出生成高分子酯-[---

这类环状酯,在一番议论后,还有

-O-CH2-CH2-O-]-n-;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在解决个别学生疑问的同时,还给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在信息的多向传递中,获取和巩固了相关知识。把问题转移给全体学生,引

第 页 导学生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广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认为,根据实验目的,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一般做法是按实验目的、内容、步骤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进行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模仿。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中的烧瓶就可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蒸馏烧瓶等替代;这套实验装置除了用于制备乙炔气体之外,还可用于制备如下气体(所用反应物):Cl2(KMnO4和浓盐酸)、O2(Na2O2和H2O或H2O2和MnO2)、NO2(Cu和浓HNO3)、NO(Cu和稀HNO3)、CO(、SO2(Na2SO32CaCO3和稀HCl)和H2SO4)、HCl(浓盐酸和浓硫酸)、NH3(浓氨水和氧化钙或与固体氢氧化钠)。学生要得出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备Cl2、HCl、O2、NO2、NO、CO2、SO2、NH3,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又例如改进“溴的挥发性实验”:实验步骤与现象:将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大号培养皿放在一架调好的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在其中放入一个小号培养皿,滴两滴液溴在小号培养皿中,迅速将中号培养皿罩在小号培养皿上,很快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观察到深红棕色的液溴挥发为红棕色的溴蒸气,过一会儿红棕色即消失,上述实验利用投影仪将溴的挥发现象放大强化,使学生易观察,装置中用NaOH溶液液封,无污染,该实验还为后面讲解溴与NaOH溶液的反应作了铺垫。通过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四、探索解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中除了掌握常规解法外,更要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对此做出小结,让学生便于掌握。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在一题多解、多变习题教学中,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101KPa,20℃条件下,将 a molH2S和1molO2混合点燃完全反应,求当产物部分是SO2,部分是S时,所生成SO2的物质的量。此题可以利用电子守恒法、原子守恒法、过量法、分步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和直接书写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这主要体现一个“多解”。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直接书写法”是最佳方法。另一方面,对试题进行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变、同类知识变换意境、缺损和增添条件互变、具体条件和字母条件互变、数据伸缩互变、过量适量不足量互变的处理,分析后作出解答,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那么在化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强化学科课程(设置纠错课、发问课、联想课等辅助课型),充实化学活动课程(增设科技创新课、艺术创新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新型课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化学课程体系。

1.课堂竞赛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各种小型练习比赛,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独立性。如记忆力竞赛、解题方法独特性竞赛、智力竞赛、知识抢答等,也可以由老师提出几个带有趣味性、富有启发性的发散性问题,供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性发言总结等。

2.举办创造性科技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创造性活动,如智力游戏课、思维训练课、信息交流课、科技小制作等。可举办化学科技讲座,向学生介绍世界科技成果及我国科技状况,让学生接纳现代科技信息,介绍化学创造发明的具体事

第 页 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树立起创造发明的自信心。鼓励课外阅读,鼓励多参与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

3.参观、访问、实践操作等。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并在参与其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的,个人与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越广泛、越多样化、越深刻,其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创造才智的发展就越充分,人格的形成也越完善。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材料、工具概念、思想和结构。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独立探索知识,结论、公式、定理能用动手操作得到的,让学生自己实验,自主操作,并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4.积极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①班主任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②在班集体建设中,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良好创造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造心理。

③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以及校园建设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造教育的良好气氛。

④组建创造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开展创造性活动。

⑤在试点班级,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以日常常规教育等形式开展创造性人格培养,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

六、改变评价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以其单一片面的价值取向,它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而代之以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有个性的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并通过评价努力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量化,所有难于量化的内容都被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可以量化的知识,而代之以注重质的分析,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评价的对象。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这样评价直接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忽视,使评价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被某种沉重的外在物所操作,而代之以引进个体参照评价,致力于挖掘和提示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对于受教育者本人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通过评价促使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权和积极性,这种评价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代之以主张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主体对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优生有,差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完美的资源,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着的创造因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衡量教育成果不可少的一把标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创造的思维火花都能及时发射出来。

正因为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严业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素质教育指导丛书之七,华语教学出版社 [3]郑璋.《试论中学阶段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

[4]唐松林.《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 页

第五篇: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阶段。国家教委提倡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把原来的技巧、技能训练上升到创新教育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中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思维成定式现象严重。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早在20世纪初,有人就运用创造性想像测验,对500名

1-8年级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创造性想像能力高于5、6年级儿童,但是到7、8年级,儿童的创造性想像能力又出现了新的增长。此后,辛普森编制了创造性想像研究儿童的创造力。结果表明,小学3年级儿童的创造力水平最高,4年级时出现下降。最著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托兰斯做出的,他曾对一年级学生到成人进行过大规模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发现小学生到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犬齿形曲线。就创造性品质的流畅性来说,其总趋势是发展的。小学1年级至3年级呈直线上升态势,4年级有所下降,5年级又回升,6年级至初中1年级第二次下降,之后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这一研究引发了日本学者潼次武夫的兴趣,他以小学2至6年级学生为对象,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验证性研究,发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4年级最低,5年级最高,6年级又有了下降现象,基本印证了托兰斯的研究结论。

而对我国某市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在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上的成绩均高于小学生,差异都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思维的流畅性的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思维的变通性,再次是思维的独特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为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学生创造力中,最能表现其发展情况的方面是想像力的发展,创造想像在想像能力中越来越占优势,中学生创造想像的有意性和现实性也有了实质性增强。这表明,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脱离了小学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色彩,逐步迈向成熟。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还不能一概而论,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初中生处于上升阶段,而高中生却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教授曾主持了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样本取自北京、河南、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0所学校的1.6万名学生,表明我国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迅速提高的,而高中阶段就没有初中那么明显了,在流畅性方面,无论是图形的流畅性,还是数学文字的流畅性,都呈现出从高一到高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变通性方面,高中三个年级都处于变化不定的阶段;但在独特性方面,日常问题和文字的独特性,高一高二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一有了显著提高;在图形独特性方面,三个年级呈现出从低到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综合起来,高中阶段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下降,高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高三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超过初三时的水平。该报告经过《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反思高中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呼吁加强高中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培养。如果说,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做的教育工作还没有过多地制约到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话,高中阶段的教育却在大势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让这样的“合格毕业生”进入大学,我们教育的持续性又何在?高中生所承载的应试压力要比初中生和小学生直接得多,严重得多,改革高中教育势在必行。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于否,90%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见,兴趣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

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如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教师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广泛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够充分想象、自由思考,学生才能会对纷繁复杂的客观对象作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自主的“感”与“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要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2001 [2] 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2006 [3]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1995 [4] 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1999

下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有老师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表现技法。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加提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打破思维定式的做题思路,有自己独特见......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全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语文具有丰富的创新内涵,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这些创新内涵,积极......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 要: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造性思维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实在的要素。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大作用,物理学史表明,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五篇范文)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王焱焱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推荐5篇)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社会乃至个人都不可......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荷花(5篇范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尹文秀 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21世纪......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属于艺术类学科。强化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