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社会乃至个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 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科技发展史表明世界上许多大科学家的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例如: 牛顿就是受到苹果落地启发,联想到地球的万有吸引力;阿基米德就是从澡盆中溢出的水,想出了浮力定律;门捷列夫从梦境中悟出了化学元素表的排列方式。而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一般都是用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我国的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十分突出,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出创新思维呢?以下就我自己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可以打开学生思路,活跃情绪,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创造思维变成画面。启发的手段有:
美术作品:“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选用大师的作品或以前学生的作品,借以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创作题材。还可以提供一些构图、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式方面的帮助。例:
彩墨画创作,我找来一些大师的名作。如:齐白石的《群虾》;徐悲鸿的《八骏图》;郑板桥的《竹》等;供学生参考。同时又要求不要盲目照搬或临摹,要借鉴别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完成一副具有小学生特点的作品。
语言文字:教师的语言生动,比喻贴切,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路,能够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丰富的表象,并通过联想思维产生出属于自己的构思。教师也可以用文字板书并将其条理化,这对引导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有效的。例:
图案素材:
人物(古代、近代、世界各民族等)
动物(飞鸟、游鱼、走兽、卡通动物等)
植物(蔬菜瓜果、花卉、草木等)
风景(山川、湖泊、大漠等)
天象(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雾等)
建筑(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少数民族等)
日用器皿(家具、杯盘、锅碗、瓶壶等)
点、线、面构成的抽象图形等
提问讨论。讨论是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进行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出有关讨论的问题,就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其互相交流想法,对草图进行批评和建议,不仅可以开拓思路、激发新的灵感,而且能够深化作品立意,逐步确立自己的创作构思或构图。例:
剪纸课,成语故事创作。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或寓言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气氛比较热烈,学生讨论结果有许多。如:盲人摸象、对牛弹琴、鹤立鸡群、龙飞凤舞、打草惊蛇、杯弓蛇影、亡羊补牢、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都非常形象生动,同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成语进行即兴剪纸创作,趁热打铁,学生依然保持刚才的激动情绪,可以一气呵成完成剪纸创作。这是一堂成功的例子,学生作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剪出来之后活灵活现,效果非常好。结论,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昂然,就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思考去完成自己喜欢的题目。
其他手段。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录像、电脑软件等,进行创作启发。例:卡通画创作(美术课本没有多少教学参考资料),我买来了电脑软件,通过欣赏一些优美健康的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卡通画。卡通画中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绘画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并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适当的运用一些启发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帮助的。凯洛夫说过:“智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掌握科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概念的体系形成起来,儿童、少年、青年人的整个内部精神世界丰富起来。”由此可见,思维、记忆和想象的能力进步了,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美术教师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一)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作为老师,我们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学习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抓住闪光点,肯定长处。让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展现出来。如教授一年级《太阳》,若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肤浅,只抓住了太阳的五官特点,那么课堂气氛将会沉闷,学生也只会死啃书本,教学效果必然很差;但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不仅要抓住太阳五官的变化,更要抓住太阳的形状特征进行大胆的想象。那么在课堂中,学生的思路就随之活跃,新颖的创造性思维也层出不穷。
因此老师要像一盏指路灯,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教育方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你善于引导他们,开启他们的创新之门,那么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二)教师要走入儿童的世界。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儿童的世界是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同时又富有想象力。而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加强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多种有趣的事物吸引学生去观察,使他们不断的对多种食物感兴趣,努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广泛的好奇心。但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面向未来的想象,就是人类创造之源。充分激发想象,要建立在学生感想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感受现实,面向未来,充分想象,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途径。
因此走入儿童世界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们的思想,观点,做法。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画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故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画中的线条》一课画树和房子,可以先安排15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可以画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可以画兰树、黑树吗?通过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的分析,从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分析,学生就会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麽颜色都可以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
如教授《精细的描写》一课,让学生写生学校生物园里的树或身边的学具,如果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要在自然中发现美、提炼美,要敢于取舍环境中的不美的或根据主观感受,表现物体;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各不一样,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学生独有的个性;引人遐想!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教授《泥塑》这课,要求学生用泥捏出各种各样动物、饰物或其它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做雕塑家的滋味。在看过优秀的泥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和装饰品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特色,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泥塑。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四)创造性思维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的思维与养料。
传统思维往往是封闭的,缺乏横向比较,容易自满自足,停止不前,必然带来思维的僵化,作品的乏味平淡。而创造性思维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的思维,养料。以改进旧的思维结构和内容,使思维和创造适应时代潮流,永远充满活力。我们要打破思想上的各种围墙。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推动思维方式的进步,让创造性思维再丰富的养料滋养下,更健康的成长,让创造性思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如教授《花点心》一课。我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厨师的身份步入课堂,使学生进入角色:我就是一名小厨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设计(手工制作,用笔描绘等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
三、教师的评价的重要性。
我们应使不同先天心理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得到发展,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杜绝只要一种答案。只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的讲评方法,否定用“像不像”等作为衡量的标准。如在《太阳》那课。我表扬男同学画的绿太阳,绿色的太阳象征着希望,夏天里就不会觉得很热。我告诉同学们能不能把太阳画成五颜六色的呢?接着就有很多学生用各种颜色画起来了。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要改变以前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诱导学生发挥个性,启迪他们的智能潜力,发挥创造性,独到的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美术课绝不能依样画葫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其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 人民美术出版社 韩进之 著
《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青年出版社 陈石军 著
第二篇: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阶段。国家教委提倡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把原来的技巧、技能训练上升到创新教育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中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思维成定式现象严重。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早在20世纪初,有人就运用创造性想像测验,对500名
1-8年级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创造性想像能力高于5、6年级儿童,但是到7、8年级,儿童的创造性想像能力又出现了新的增长。此后,辛普森编制了创造性想像研究儿童的创造力。结果表明,小学3年级儿童的创造力水平最高,4年级时出现下降。最著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托兰斯做出的,他曾对一年级学生到成人进行过大规模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发现小学生到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犬齿形曲线。就创造性品质的流畅性来说,其总趋势是发展的。小学1年级至3年级呈直线上升态势,4年级有所下降,5年级又回升,6年级至初中1年级第二次下降,之后直至成人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这一研究引发了日本学者潼次武夫的兴趣,他以小学2至6年级学生为对象,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验证性研究,发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4年级最低,5年级最高,6年级又有了下降现象,基本印证了托兰斯的研究结论。
而对我国某市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在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上的成绩均高于小学生,差异都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思维的流畅性的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思维的变通性,再次是思维的独特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为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学生创造力中,最能表现其发展情况的方面是想像力的发展,创造想像在想像能力中越来越占优势,中学生创造想像的有意性和现实性也有了实质性增强。这表明,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脱离了小学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色彩,逐步迈向成熟。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还不能一概而论,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初中生处于上升阶段,而高中生却呈现出逐步下降的态势。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教授曾主持了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样本取自北京、河南、河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400所学校的1.6万名学生,表明我国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迅速提高的,而高中阶段就没有初中那么明显了,在流畅性方面,无论是图形的流畅性,还是数学文字的流畅性,都呈现出从高一到高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变通性方面,高中三个年级都处于变化不定的阶段;但在独特性方面,日常问题和文字的独特性,高一高二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一有了显著提高;在图形独特性方面,三个年级呈现出从低到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综合起来,高中阶段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所下降,高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高三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超过初三时的水平。该报告经过《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反思高中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呼吁加强高中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培养。如果说,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做的教育工作还没有过多地制约到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话,高中阶段的教育却在大势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让这样的“合格毕业生”进入大学,我们教育的持续性又何在?高中生所承载的应试压力要比初中生和小学生直接得多,严重得多,改革高中教育势在必行。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于否,90%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见,兴趣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
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如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教师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广泛的思维空间,学生才能够充分想象、自由思考,学生才能会对纷繁复杂的客观对象作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自主的“感”与“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要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2001 [2] 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2006 [3]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1995 [4] 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1999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宾市金秀县忠良中心校 黄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就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二要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三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四是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材这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的特色,思想有意义,立意较新颖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在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我们小学各年段的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不同。如《我敬佩的一个人》、《难忘的教训》、《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帮小鸡洗澡;有的写给小猫剃胡子;有的写小时候模仿妈妈洗 米却把盐当米来洗。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才有成功感。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就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其他类型作文了.然后在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拓开思维空间,训练敏锐的思考力。
人的创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除人脑的先天素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作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引导学生走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误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模仿是人类好奇心理活动促发的一种行为现象,它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并通过思考去发现视野以外的事物。小学生最具模仿性,教师不仅要爱护和关心这种模仿性,更要把它引导到智力发展的轨道上去。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求写一篇新体栽新要求的文章,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熟练—创造”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就可以写《我的家乡》。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
2、通过“同中求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 千篇一律,题材不新颖。如:一写到妈妈,就是我半夜生病了妈妈送我上医院,下雨了妈妈到学校接我回家。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同中求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就能激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写作文《我的启蒙教师》,绝大多数学生写一年级老师,经老师点拨后,同学们的思维不再局限在“一年级老师”,有的写爸爸、妈妈,有的写幼儿园老师,还有的写小伙伴、邻居的长辈,甚至有的同学写到一只小鸟、一只蚂蚁、一条小狗。总之,学生的思路广开、选材新颖,充分显示了学生创造的独特性。
三、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对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了解中心,掌握意思。但我们都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好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
2、让学生放胆想象。很多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这些都与忽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有关,学生的想象力强了,对一件事就想得多、想得深,作文的立意就会深刻。结晶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 性习作中常有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童心,我们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必须应鼓励。
四、作文批改,要突破框框,鼓励创新,鼓励标新立异。
写作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创新思想,指导影响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亮出作文题后,就理应先引导学生“解放解放思想”、“拓展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地写出“新意”!然后,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再为学生“添一把火”,毫不迟疑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鼓励。如此,学生每一次作文都会受到一次鼓舞并切实地锻炼了一次,他们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事实证明,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
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教师做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养成。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教学途径
高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教学途径
莆田第十中学 林国腾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美术教学的特性进行分析,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受制条件入手,探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发特色课题,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培养,挖掘创造潜能。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的特性 教学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一般都是用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偏向于形象思维,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索——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每一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个性化的创造欲望。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使其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三、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二、美术教学的特性
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去表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在创作一幅画时,事先要深入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主题,确定题材和表现形式;然后收集素材,寻找适当的艺术语言,进行构思、绘制草图;最后进行正稿制作,在制作中还要考虑到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工作显然是十分细致、复杂的,但却培养了学生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事物的矛盾中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种综合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和生活中同样会受益匪浅。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受制条件
创造性思维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此主张,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即对问题的敏感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确定性、洞察力。一个学生如具备了上 述能力特征,应该说他的思维路径是多向的。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一些条件限制的。首先是学生的生理特点。人类通过对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功能的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相当重要。这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形象思维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美术创造教育活动中,这个因素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其二是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不同的环境背景给予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他们的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定的环境所规定;同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其三是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途径
1、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主体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方式,从过去强迫、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式向启发、引导式教学思想和方式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灌输。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某种艺术观念,就等于强迫其接受别人的艺术思想,不仅不能形成“知识 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极力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发特色课题
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学内容安排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教学的大忌,是创造的大忌。应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近年的教学已涌现出不少有创新的课题,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中国画收拾画面的迁想状物,借形造象与借迹造形,以及反常规思维设计等课题,都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科整合,改革教学方法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他们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他们富有个性的想象。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由于音乐的抽 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音图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系创始人格罗佩斯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训练中,只给学生材料,不给工具、不讲解,不依赖条件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进自己思考,探索新方法发挥想象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注重个性培养,挖掘创造潜能
艺术创作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性,帮助学生寻找艺术自我。艺术自我的核心是艺术个性,亦即艺术禀赋、气质、情趣等特殊的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在学生身上,艺术自我往往处于潜伏、萌芽状态,需要不断发现、挖掘,促其生长、发展。有少数学生的艺术自我比较明显,比较突出,这就要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由于人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身上存在的艺术自我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使各自的艺术自我不断得到展示,不断得到发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允许鼓励学生对艺术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针对一些有争论的美术作品及美术家,也可采用“演讲辩论法”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具有开放性、研究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教学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现场演讲辩论,教师提出对美术作品的两种观点,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加以引证、辩论,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地疏导和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般条件,对个人的赞许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自信心,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通过反思逐渐确立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将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完善其艺术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艺术的角度完善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它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助力。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 《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2、王宏健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易英 《学院的黄昏》,湖南美术出版社
4、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6、吴冬声 《创造性与生命力》,辽宁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下面笔者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作文创新
每个学生都想写一篇好的作文,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数,可是却往往不如人意。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背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埋没自己的个性,话语统一,假话连篇,凭空编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致使作文不能写真情实感,不能发挥想象,使作文没有新意。鉴于此,要让学生知道作文贵在选材精,立意新,不能机械地照猫画虎,让他们解放思想,逃脱束缚。要让学生知道现在的中、高考评卷者对这种“公式化”的作文相当反感,不会打高分。鼓励学生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写作练习。
二、鼓励扩大阅读面,拓展生活空间
现在市面上的出版物多如牛毛,网络信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还可以从网络中积累优美的词汇、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但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引导他们浪里淘沙,增长知识,对写作提供帮益。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提倡学生拓展生活空间,多体验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参观旅游、社会调查等都可以使学生长见识、开眼界。
学生的阅读面宽了,生活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也随之变厚。作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又何愁没有新意呢?
三、营造氛围,鼓励大胆想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创新的主体。想象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它凭借记忆表象,通过形象思维对头脑中储存的各种信息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事物。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新的事物。而创造性想象则是没有依赖,凭着自己的见解,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要比再造性想象复杂和困难得多。小学教材中一些作文题目就很注重学生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如: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和中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以及续写故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再造性想象。高年级的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些作文的选材就要靠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在写作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气氛,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来当导游,召开小记者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之前围绕写作的主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经过交流,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写作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由此可见,创新要以想象为基础,只有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得以提高。
四、教会学生发散思维方法
学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利于打破思维定势,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可以着重向学生介绍下面三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法:
1.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把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分析,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作文《这就是我》,题目要求充分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引导学生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中未来的我”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在哪里,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对自己个性的评价等。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就不局限于“现在的我”,这样就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流露真情实感,新意自出。
2.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断思维,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从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活动。例如《感受自然》这篇作文,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理想中的自然图景,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写山的,将不同的山进行比较,找出山与山之间的树、石、溪流和林中的小径等方面的特点,将其优劣进行对比,表现自己对某种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写海的,则将不同地方的海水颜色、海浪大小、海滩的沙白程度等多方面加以比较、评价,甚至可以和学生自己“心中的海”进行对照,以表现独特的欣赏角度和非凡的感受力。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记得有一次组织学生登山后,我让学生以《登山》为题写作,有的学生写沿途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有的学生则看到途中的某些人互相帮助,感悟到“遇到困难,大家互相帮助就能解决”,写出了登山时的所见所感,把作文写成一篇议论文。作文的体裁各式各样,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作文自然各有新意。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多方面训练,学生思维会更灵活。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体会,全力表现自己的感受,全力去创造。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和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相反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平时说的反过来想。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逆向思维可以打破日常的思维定势,从相反的角度去寻求新的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以《班门弄斧》为题写作,由于学生的思维只局限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本意,所以第一次学生都是选取一些反面人物来写。后来我引导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班门弄斧是有胆识、有勇气的表现,并提倡新一代青年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才能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这样打破了思维定势,第二次写作的时候,学生的作文就会耳目一新。
五、作文批改,鼓励标新立异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也是一样,每个学生的作文虽然都不是很完美,但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作一番理性的反思,应多方面、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只要符合写作要求的,都要给予肯定,对于那些有创造性的写作更应该给予表扬,更有必要作为范文介绍给大家。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优美词语,一个生动的句子,都应该表示肯定。每次习作都要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新世纪有创新能力的主力军。